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四渡赤水的歷史意義

四渡赤水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4 00:20:55

Ⅰ 紅軍為什麼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專幾十萬重兵圍追堵屬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王稼祥將軍、朱德將軍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一渡赤水,集結扎西,待機殲敵。
二渡赤水,回師遵義,大量殲敵。四渡赤水第二渡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烏江天險,調動並擺脫敵人。

歷史意義
四渡赤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迴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Ⅱ 長征途中,四渡赤水河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擺脫了國軍的層層封鎖,有效的保留了革命的有生力量,為後來的長征勝利奠定了基礎,功績顯著。

Ⅲ 四渡赤水的歷史背景

中央抄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於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轉移。長征初期,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者實行逃跑主義,使中央紅軍在「湘江之戰」後,從八萬多人減少到只有三萬多人。當時的紅軍實際指揮德國顧問李德又不顧敵人調集40多萬的圍堵,仍把希望寄託在與紅2、6軍團的會合上,堅持按原計劃向湘西前進,使紅軍處於覆滅的險境。在此危急關頭,毛澤東主席力主擺脫敵人主力,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爭取主動。這個主張得到了中央軍委大多數同志的贊同。1935年1月7日,紅軍一舉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城,召開具有轉折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主席的領導地位,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紅軍突破烏江,進占遵義城。蔣介石等人大為震驚,急調其嫡系部隊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廣西軍隊一部,共約150餘個團,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包圍。為擺脫這種險境,黨中央決定,率師北渡長江,前出川南,與活動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4方面軍會合,開創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據地。

Ⅳ 四渡赤水的意思

紅軍長征中的戰役,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長征中,在貴州、四川、雲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

在毛澤東主席、周、朱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三個月的時間六次穿越三條河流,轉戰川貴滇三省,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圍剿之間,不斷創造戰機,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紅軍長征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4)四渡赤水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四渡赤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迴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吸取前幾次戰斗的教訓,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為紅軍贏得了時機,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而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所著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到:長征是獨一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四渡赤水

Ⅳ 《四渡赤水》的背景

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於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轉移。長征初期,由於博古"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者實行逃跑主義,使中央紅軍在「湘江之戰」後,從八萬多人減少到只有三萬多人。

當時的紅軍實際指揮德國顧問李德又不顧敵人調集40多萬的圍堵,仍把希望寄託在與紅2、6軍團的會合上,堅持按原計劃向湘西前進,使紅軍處於覆滅的險境。在此危急關頭,毛澤東主席力主擺脫敵人主力,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爭取主動。

這個主張得到了中央軍委大多數同志的贊同。1935年1月7日,紅軍一舉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城,召開具有轉折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由毛澤東輔助周恩來指揮軍事,後期改為由毛澤東負責指揮軍事,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紅軍突破烏江,進占遵義城。蔣介石等人大為震驚,急調其嫡系部隊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廣西軍隊一部,共約150餘個團,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包圍。為擺脫這種險境,黨中央決定,率師北渡長江,前出川南,與活動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4方面軍會合,開創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據地。

(5)四渡赤水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四渡赤水的歷史意義:

四渡赤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迴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吸取前幾次戰斗的教訓,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為紅軍贏得了時機,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而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所著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到:長征是獨一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Ⅵ 為什麼要進行「四渡赤水」誰能詳細介紹一下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王稼祥將軍、朱德將軍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一渡赤水,集結扎西,待機殲敵。

二渡赤水,回師遵義,大量殲敵。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烏江天險,調動並擺脫敵人。

四渡赤水的參戰方有紅一方面軍;國民黨軍周渾元、吳奇偉兩部8個師,湘軍3個師,滇軍3個旅,川軍12個旅,桂軍3個師,黔軍3個師 。

戰斗的結果是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同時共殲敵3萬餘人,俘敵3600餘人。

(6)四渡赤水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四渡赤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迴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吸取前幾次戰斗的教訓,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為紅軍贏得了時機,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Ⅶ 四渡赤水的戰略意義和毛爺爺的戰略思想!

歷史意義復 四渡赤水制戰役歷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迴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吸取前幾次戰斗的教訓,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為紅軍贏得了時機,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而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所著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到:長征是獨一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戰略思想:(一)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二)實行積極防禦,反對消極防禦(三)陣地戰、運動戰、游擊戰緊密結合。

Ⅷ 四渡赤水有什麼戰略學問在歷代戰役中真實地位是什麼

四渡赤水戰役充分體現了毛澤東高超的戰略戰役指揮才能和卓越的謀略水平。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妥善處理了「打」和「走」的關系,機動靈活,在運動中殲敵。

2、重點突出一個「奇」字,做到了出奇制勝。在毛澤東的高超指揮下,紅軍徹底扭轉了被動挨打的局面,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四渡赤水戰役粉碎了國民黨的狂妄計劃,為紅軍北上抗日鋪平了道路,使原來的消極行動變為推進中國革命發展的洪流,使原來的戰略退卻變成了奔赴抗日前線的偉大戰略進軍。

四渡赤水戰役統一了思想,凝聚了軍心,培養了不可戰勝的戰斗精神,遵義戰役就是一部極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整個戰役共殲滅和擊潰敵兩個師又8個團,俘敵2000餘人,取得了中央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8)四渡赤水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

在毛澤東主席、周、朱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Ⅸ 四渡赤水戰役的作用

運用巧妙地軍事策略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從被動走向主動。

Ⅹ 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毛澤東戰略思想的偉大勝利,是廣大紅軍指戰員英勇奮戰的結果。它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及其偉大的意義: 第一, 長征是歷史的新記錄,是世界上空前未有的。中國紅軍在長征途中,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戰勝人間稀有的艱難困苦,開辟了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 第二,長征是宣言書,它宣告紅軍師不可戰勝的力量。在長征途中,國民黨蔣介石妄圖把紅軍一口吃掉。紅軍在毛澤東領導下,四渡赤水,佯攻貴陽,威逼昆明,擊潰國民黨軍許多追殲部隊。接著,又向北勝利前進。在長征中紅軍共擊潰國民黨軍410個團和無數土匪、地主武裝,佔領五六十個城市,一路浩浩盪盪,所向無敵,是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圍追堵截遭到破產。這充分證明了紅軍是英雄好漢,是不可戰勝的力量。 第三,長征是宣傳隊,它在中國廣大地區內宣告:紅軍的道路就是人民解放的道路。紅軍不但是一支不可戰勝的軍隊,而且又是一支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宣傳隊。紅軍在長征途中隨時向群眾宣傳抗日道理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尤其是紅軍進入大別山彝族少數民族地區時由於歷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閡,以及反動派的造謠欺騙,曾受到彝族三個家族的襲擊,致使紅軍長征一度受阻。紅軍便向他們宣傳、解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劉伯承還與彝族首領結拜兄弟盟友。此後,紅軍不但安然通過,而且在沿途得到彝族人民的幫助,有些彝族人民還參加了紅軍。紅軍的宣傳,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覺悟,使各族人民深切認識到紅軍是人民解放者,認識到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能獲得真的的解放。 第四,長征是播種機,他散播了許多革命的種子。紅軍長征中所經過的地區,廣大人民群眾英勇地向反動統治階級進行斗爭,組織革命武裝,這都是紅軍長征散播的革命種子所獲得的結果。 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它使全國人民對革命前途和抗日前途有了希望;長征的勝利促使抗日戰爭得以實現,也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長征的勝利,保存了紅軍的基乾和黨的大批優秀幹部。特別是在遵義會議上形成了毛澤東在全黨的市級領導地位,為中國共產黨正確地領導人民革命到勝利奠定了基礎。

閱讀全文

與四渡赤水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