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plc的發展趨勢
覺得樓上說的沒道理,1. 向高集成、高性能、高速度,大容量發展
微處理器技術、存儲技術的發展十分迅猛,功能更強大,價格更便宜,研發的微處理器針對性更強。大型可編程序控制器大多採用多CPU結構,不斷地向高性能、高速度和大容量方向發展。在模擬量控制方面,除了專門用於模擬量閉環控制的PID指令和智能PID模塊,某些可編程序控制器還具有模糊控制、自適應、參數自整定功能,使調試時間減少,控制精度提高。
2. 向普及化方向發展
由於微型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價格便宜,體積小、重量輕、能耗低,很適合於單機自動化,它的外部接線簡單,容易實現或組成控制系統等優點,在很多控制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
3. 向模塊化、智能化發展
可編程序控制器採用模塊化的結構,方便了使用和維護。智能I/O模塊主要有模擬量I/O、高速計數輸人、中斷輸入、機械運動控制、熱電偶輸入、熱電阻輸入、條形碼閱讀器、多路BCD碼輸人/輸出、模糊控制器、PID迴路控制、通信等模塊。智能I/O模塊本身就是一個小的微型計算機系統,有很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控制功能,有的模塊甚至可以自成系統,單獨工作。它們可以完成可編程序控制器的主CPU難以兼顧的功能。
4. 向軟體化發展
編程軟體可以對可編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統的硬體組態,即設置硬體的結構和參數,例如設置各框架各個插槽上模塊的型號、模塊的參數、各串列通信介面的參數等。在屏幕上可以直接生成和編輯梯形圖、指令表、功能塊圖和順序功能圖程序,並可以實現不同編程語言的相互轉換。可編程序控制器編程軟體有調試和監控功能,可以在梯形圖中顯示觸點的通斷和線圈的通電情況,查找復雜電路的故障非常方便。歷史數據可以存檔或列印,通過網路或Modem卡,還可以實現遠程編程和傳送。
個人計算機的價格便宜,有很強的數學運算、數據處理、通信和人機交互的功能。目前已有多家廠商推出了在PC上運行的可實現可編程序控制器功能的軟體包,「軟PLC"在很多方面比傳統的「硬PLC"有優勢,有的場合「軟PLC"可能是理想的選擇。
5. 向通信網路化發展
伴隨科技發展,很多工業控制產品都加設了智能控制和通信功能,如變頻器、軟啟動器等。可以和現代的可編程序控制器通信聯網,實現更強大的控制功能。通過雙絞線、同軸電纜或光纖聯網,信息可以傳送到幾十公里遠的地方,這個很難三言兩語就說得清還是得實踐才行,東訓就有,就在南城汽車站對面。
Ⅱ PLC的發展歷程
1968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提出取代繼電器控制裝置的要求。1969 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研製出了第一台可編程式控制制器 PDP—14 ,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生產線上試用成功,首次採用程序化的手段應用於電氣控制,這是第一代可編程序控制器,稱Programmable,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台PLC。
1969年,美國研製出世界第一台PDP-14
1971年,日本研製出第一台DCS-8
1973年,德國研製出第一台PLC
1974年,中國研製出第一台PLC
發展: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了微處理器。人們很快將其引入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使PLC增加了運算、數據傳送及處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計算機特徵的工業控制裝置。此時的PLC為微機技術和繼電器常規控制概念相結合的產物。個人計算機發展起來後,為了方便和反映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功能特點,可編程序控制器定名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20世紀70年代中末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進入實用化發展階段,計算機技術已全面引入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中,使其功能發生了飛躍。更高的運算速度、超小型體積、更可靠的工業抗干擾設計、模擬量運算、PID功能及極高的性價比奠定了它在現代工業中的地位。
20世紀80年代初,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在先進工業國家中已獲得廣泛應用。世界上生產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國家日益增多,產量日益上升。這標志著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已步入成熟階段。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發展最快的時期,年增長率一直保持為30~40%。在這時期,PLC在處理模擬量能力、數字運算能力、人機介面能力和網路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漸進入過程式控制制領域,在某些應用上取代了在過程式控制制領域處於統治地位的DCS系統。
20世紀末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發展特點是更加適應於現代工業的需要。這個時期發展了大型機和超小型機、誕生了各種各樣的特殊功能單元、生產了各種人機界面單元、通信單元,使應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工業控制設備的配套更加容易。
Ⅲ PLC的發展史、及其介紹等(越詳細越好)
PLC發展史:
一、PLC的產生
1.繼-接控制回顧
由學生回答繼電器(接觸器)的結構、原理、畫出三相非同步電機啟-停的主電路圖、控制電路圖
由學生歸納出繼-接控制的不足,從而引出「PLC的產生」
2.PLC的產生
68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招標要求:
(1)軟連接代替硬接線 (2)維護方便 (3)可靠性高於繼電器控制櫃 (4)體積小於繼電器控制櫃 (5)成本低於繼電器控制櫃 (6)有數據通訊功能 (7)輸入115V (8)可在惡劣環境下工作 (9)擴展時,原系統變更要少 (10)用戶程序存儲容量可擴展到4K
核心思想:
·用程序代替硬接線
·輸入/輸出電平可與外部裝置直接相聯
·結構易於擴展
這是PLC的雛形。
69年美國DEC公司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PLC(PDP-14),並在GM公司汽車生產線上應用成功
PLC的誕生:
·1969年,美國研製出世界第一台PDP-14
·1971年,日本研製出第一台DCS-8
·1973年,德國研製出第一台PLC
·1974年,中國研製出第一台PLC
二、PLC的特點、現狀與發展
(一)特點
(1)體積小 (2)可靠性高 (3)柔性好,可在線更改程序 (4)對環境條件無要求 (5)價格低廉……具備招標要求的所有功能
(二)現狀
80%以上的行業,80%以上的設備均可使用PLC
(三)發展
發展史:
第一代:1969年~1972年,代表產品有
·美國DEC公司的PDP-14/L
·日本立石電機公司的SCY-022
·日本北辰電機公司的HOSC-20
第二代:1973年~1975年,代表產品有
·美國GE公司的LOGISTROT
·德國SIEMENS公司的SIMATIC S3、S4系列
·日本富士電機公司的SC系列
第三代:1976~1983年,代表產品有
·美國GOULD公司的M84、484、584、684、884
·德國SIEMENS公司的SIMATIC S5系列
·日本三菱公司的MELPLAC-50、550
第四代:1983年~現在,代表產品有
·美國GOULD公司的A5900
·德國西門子公司的S7系列
發展方向:
·產品規模向兩極分化
·處理模擬量
·追求高可靠性
·通訊介面和智能模塊
·系統操作站配高解析度的監視器
·追求軟、硬體標准化
三、PLC的分類
·按結構分:
·整體型
·組合型
·按I/O點數及內存容量分:
·超小型:小於64點,256Byet~1KB
·小 型:65~128點,1~3。6KB
·中 型:129~512點,3。6~13KB
·大 型:513~896點,大於13KB
·超大型:大於896點,大於13KB
四、網路型PLC與DCS的關系
DCS起源於模擬量
PLC起源於開關量
二者相互滲透、取長補短,功能上日趨接近,使數字世界、模擬世界更加模糊
決定DCS與PLC應用面大小的是其性能/價格比
1、PLC即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新型工業控制裝置。在1987年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頒布的PLC標准草案中對PLC做了如下定義:
PLC英文全稱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稱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定義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為在工業環境應用而設計的。它採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於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並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PLC是可編程邏輯電路,也是一種和硬體結合很緊密的語言,在半導體方面有很重要的應用,可以說有半導體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種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裝置。它採用可以編製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運算、計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並能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PLC及其有關的外圍設備都應該按易於與工業控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易於擴展其功能的原則而設計。」
PLC的特點
2.1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
高可靠性是電氣控制設備的關鍵性能。PLC由於採用現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採用嚴格的生產工藝製造,內部電路採取了先進的抗干擾技術,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產的F系列PLC平均無故障時間高達30萬小時。一些使用冗餘CPU的PLC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則更長。從PLC的機外電路來說,使用PLC構成控制系統,和同等規模的繼電接觸器系統相比,電氣接線及開關接點已減少到數百甚至數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帶有硬體故障自我檢測功能,出現故障時可及時發出警報信息。在應用軟體中,應用者還可以編入外圍器件的故障自診斷程序,使系統中除PLC以外的電路及設備也獲得故障自診斷保護。這樣,整個系統具有極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2配套齊全,功能完善,適用性強
PLC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大、中、小各種規模的系列化產品。可以用於各種規模的工業控制場合。除了邏輯處理功能以外,現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數據運算能力,可用於各種數字控制領域。近年來PLC的功能單元大量涌現,使PLC滲透到了位置控制、溫度控制、CNC等各種工業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強及人機界面技術的發展,使用PLC組成各種控制系統變得非常容易。
2.3易學易用,深受工程技術人員歡迎
PLC作為通用工業控制計算機,是面向工礦企業的工控設備。它介面容易,編程語言易於為工程技術人員接受。梯形圖語言的圖形符號與表達方式和繼電器電路圖相當接近,只用PLC的少量開關量邏輯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實現繼電器電路的功能。為不熟悉電子電路、不懂計算機原理和匯編語言的人使用計算機從事工業控制打開了方便之門。
2.4系統的設計、建造工作量小,維護方便,容易改造
PLC用存儲邏輯代替接線邏輯,大大減少了控制設備外部的接線,使控制系統設計及建造的周期大為縮短,同時維護也變得容易起來。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設備經過改變程序改變生產過程成為可能。這很適合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場合。
2.5體積小,重量輕,能耗低
以超小型PLC為例,新近出產的品種底部尺寸小於100mm,重量小於150g,功耗僅數瓦。由於體積小很容易裝入機械內部,是實現機電一體化的理想控制設備。
3。PLC基礎知識
1.1 PLC的發展歷程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大量的開關量順序控制,它按照邏輯條件進行順序動作,並按照邏輯關系進行連鎖保護動作的控制,及大量離散量的數據採集。傳統上,這些功能是通過氣動或電氣控制系統來實現的。
4. PLC的應用領域
目前,PLC在國內外已廣泛應用於鋼鐵、石油、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製造、汽車、輕紡、交通運輸、環保及文化娛樂等各個行業,使用情況大致可歸納為如下幾類。
4.1開關量的邏輯控制
這是PLC最基本、最廣泛的應用領域,它取代傳統的繼電器電路,實現邏輯控制、順序控制,既可用於單台設備的控制,也可用於多機群控及自動化流水線。如注塑機、印刷機、訂書機械、組合機床、磨床、包裝生產線、電鍍流水線等。
4.2模擬量控制
在工業生產過程當中,有許多連續變化的量,如溫度、壓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擬量。為了使可編程式控制制器處理模擬量,必須實現模擬量(Analog)和數字量(Digital)之間的A/D轉換及D/A轉換。PLC廠家都生產配套的A/D和D/A轉換模塊,使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用於模擬量控制。
4.3運動控制
PLC可以用於圓周運動或直線運動的控制。從控制機構配置來說,早期直接用於開關量I/O模塊連接位置感測器和執行機構,現在一般使用專用的運動控制模塊。如可驅動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的單軸或多軸位置控制模塊。世界上各主要PLC廠家的產品幾乎都有運動控制功能,廣泛用於各種機械、機床、機器人、電梯等場合。
4.4過程式控制制
過程式控制制是指對溫度、壓力、流量等模擬量的閉環控制。作為工業控制計算機,PLC能編制各種各樣的控制演算法程序,完成閉環控制。PID調節是一般閉環控制系統中用得較多的調節方法。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塊,目前許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塊。PID處理一般是運行專用的PID子程序。過程式控制制在冶金、化工、熱處理、鍋爐控制等場合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4.5數據處理
現代PLC具有數學運算(含矩陣運算、函數運算、邏輯運算)、數據傳送、數據轉換、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數據的採集、分析及處理。這些數據可以與存儲在存儲器中的參考值比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傳送到別的智能裝置,或將它們列印製表。數據處理一般用於大型控制系統,如無人控制的柔性製造系統;也可用於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如造紙、冶金、食品工業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統。
4.6通信及聯網
PLC通信含PLC間的通信及PLC與其它智能設備間的通信。隨著計算機控制的發展,工廠自動化網路發展得很快,各PLC廠商都十分重視PLC的通信功能,紛紛推出各自的網路系統。新近生產的PLC都具有通信介面,通信非常方便。
5. PLC的國內外狀況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大量的開關量順序控制,它按照邏輯條件進行順序動作,並按照邏輯關系進行連鎖保護動作的控制,及大量離散量的數據採集。傳統上,這些功能是通過氣動或電氣控制系統來實現的。1968年美國GM(通用汽車)公司提出取代繼電氣控制裝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研製出了基於集成電路和電子技術的控制裝置,首次採用程序化的手段應用於電氣控制,這就是第一代可編程序控制器,稱Programmable ,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台PLC.
限於當時的元器件條件及計算機發展水平,早期的PLC主要由分立元件和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組成,可以完成簡單的邏輯控制及定時、計數功能。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了微處理器。人們很快將其引入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使PLC增加了運算、數據傳送及處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計算機特徵的工業控制裝置。為了方便熟悉繼電器、接觸器系統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採用和繼電器電路圖類似的梯形圖作為主要編程語言,並將參加運算及處理的計算機存儲元件都以繼電器命名。此時的PLC為微機技術和繼電器常規控制概念相結合的產物。個人計算機(簡稱PC)發展起來後,為了方便,也為了反映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功能特點,可編程序控制器定名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20世紀70年代中末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進入實用化發展階段,計算機技術已全面引入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中,使其功能發生了飛躍。更高的運算速度、超小型體積、更可靠的工業抗干擾設計、模擬量運算、PID功能及極高的性價比奠定了它在現代工業中的地位。20世紀80年代初,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在先進工業國家中已獲得廣泛應用。這個時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發展的特點是大規模、高速度、高性能、產品系列化。這個階段的另一個特點是世界上生產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國家日益增多,產量日益上升。這標志著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已步入成熟階段。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發展最快的時期,年增長率一直保持為30~40%。在這時期,PLC在處理模擬量能力、數字運算能力、人機介面能力和網路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漸進入過程式控制制領域,在某些應用上取代了在過程式控制制領域處於統治地位的DCS系統。
20世紀末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發展特點是更加適應於現代工業的需要。從控制規模上來說,這個時期發展了大型機和超小型機;從控制能力上來說,誕生了各種各樣的特殊功能單元,用於壓力、溫度、轉速、位移等各式各樣的控制場合;從產品的配套能力來說,生產了各種人機界面單元、通信單元,使應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工業控制設備的配套更加容易。目前,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在機械製造、石油化工、冶金鋼鐵、汽車、輕工業等領域的應用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我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引進、應用、研製、生產是伴隨著改革開放開始的。最初是在引進設備中大量使用了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接下來在各種企業的生產設備及產品中不斷擴大了PLC的應用。目前,我國自己已可以生產中小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上海東屋電氣有限公司生產的CF系列、杭州機床電器廠生產的DKK及D系列、大連組合機床研究所生產的S系列、蘇州電子計算機廠生產的YZ系列等多種產品已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並在工業產品中獲得了應用。此外,無錫華光公司、上海鄉島公司等中外合資企業也是我國比較著名的PLC生產廠家。可以預期,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深入,PLC在我國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天地。
6. PLC未來展望
21世紀,PLC會有更大的發展。從技術上看,計算機技術的新成果會更多地應用於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設計和製造上,會有運算速度更快、存儲容量更大、智能更強的品種出現;從產品規模上看,會進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型方向發展;從產品的配套性上看,產品的品種會更豐富、規格更齊全,完美的人機界面、完備的通信設備會更好地適應各種工業控制場合的需求;從市場上看,各國各自生產多品種產品的情況會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而打破,會出現少數幾個品牌壟斷國際市場的局面,會出現國際通用的編程語言;從網路的發展情況來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和其它工業控制計算機組網構成大型的控制系統是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技術的發展方向。目前的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中已有大量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應用。伴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作為自動化控制網路和國際通用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工業及工業以外的眾多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1.2 PLC的構成
從結構上分,PLC分為固定式和組合式(模塊式)兩種。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顯示面板、內存塊、電源等,這些元素組合成一個不可拆卸的整體。模塊式PLC包括CPU模塊、I/O模塊、內存、電源模塊、底板或機架,這些模塊可以按照一定規則組合配置。
1.3 CPU的構成
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經中樞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個CPU,它按PLC的系統程序賦予的功能接收並存貯用戶程序和數據,用掃描的方式採集由現場輸入裝置送來的狀態或數據,並存入規定的寄存器中,同時,診斷電源和PLC內部電路的工作狀態和編程過程中的語法錯誤等。進入運行後,從用戶程序存貯器中逐條讀取指令,經分析後再按指令規定的任務產生相應的控制信號,去指揮有關的控制電路。
CPU主要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匯流排構成,CPU單元還包括外圍晶元、匯流排介面及有關電路。內存主要用於存儲程序及數據,是PLC不可缺少的組成單元。
在使用者看來,不必要詳細分析CPU的內部電路,但對各部分的工作機制還是應有足夠的理解。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讀取指令、解釋指令及執行指令。但工作節奏由震盪信號控制。運算器用於進行數字或邏輯運算,在控制器指揮下工作。寄存器參與運算,並存儲運算的中間結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揮下工作。
CPU速度和內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參數,它們決定著PLC的工作速度,IO數量及軟體容量等,因此限制著控制規模。
1.4 I/O模塊
PLC與電氣迴路的介面,是通過輸入輸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塊集成了PLC的I/O電路,其輸入暫存器反映輸入信號狀態,輸出點反映輸出鎖存器狀態。輸入模塊將電信號變換成數字信號進入PLC系統,輸出模塊相反。I/O分為開關量輸入(DI),開關量輸出(DO),模擬量輸入(AI),模擬量輸出(AO)等模塊。
常用的I/O分類如下:
開關量:按電壓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離方式分,有繼電器隔離和晶體管隔離。
模擬量:按信號類型分,有電流型(4-20mA,0-20mA)、電壓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還有特殊IO模塊,如熱電阻、熱電偶、脈沖等模塊。
按I/O點數確定模塊規格及數量,I/O模塊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數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機架槽數限制。
1.5 電源模塊
PLC電源用於為PLC各模塊的集成電路提供工作電源。同時,有的還為輸入電路提供24V的工作電源。電源輸入類型有:交流電源(220VAC或110VAC),直流電源(常用的為24VDC)。
1.6 底板或機架
大多數模塊式PLC使用底板或機架,其作用是:電氣上,實現各模塊間的聯系,使CPU能訪問底板上的所有模塊,機械上,實現各模塊間的連接,使各模塊構成一個整體。
1.7 PLC系統的其它設備
1.7.1
編程設備:編程器是PLC開發應用、監測運行、檢查維護不可缺少的器件,用於編程、對系統作一些設定、監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統的工作狀況,但它不直接參與現場控制運行。小編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編程器,目前一般由計算機(運行編程軟體)充當編程器。也就是我們系統的上位機。
1.7.2 人機界面:最簡單的人機界面是指示燈和按鈕,目前液晶屏(或觸摸屏)式的一體式操作員終端應用越來越廣泛,由計算機(運行組態軟體)充當人機界面非常普及。
1.8 PLC的通信聯網
依靠先進的工業網路技術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傳送生產和管理數據。因此,網路在自動化系統集成工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甚至有人提出"網路就是控制器"的觀點說法。
PLC具有通信聯網的功能,它使PLC與PLC
之間、PLC與上位計算機以及其他智能設備之間能夠交換信息,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實現分散集中控制。多數PLC具有RS-232介面,還有一些內置有支持各自通信協議的介面。PLC的通信現在主要採用通過多點介面(MPI)的數據通訊、PROFIBUS
或工業乙太網進行聯網。
2 PLC控制系統的設計基本原則
2.1 最大限度的滿足被控對象的控制要求。
2.2 在滿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統簡單、經濟、使用和維護方便。
2.3 保證控制系統安全可靠。
2.4 考慮到生產的發展和工藝的改進在選擇PLC容量時應適當留有餘量。
3 PLC軟體系統及常用編程語言
3.1 PLC軟體系統由系統程序和用戶程序兩部分組成。系統程序包括監控程序、編譯程序、診斷程序等,主要用於管理全機、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診斷機器故障。系統軟體由PLC廠家提供並已固化在EPROM中,不能直接存取和干預。用戶程序是用戶根據現場控制要求,用PLC的程序語言編制的應用程序(也就是邏輯控制)用來實現各種控制。STEP7是用於SIMATI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組態和編程的標准軟體包,也就是用戶程序,我們就是使用STEP7來進行硬體組態和邏輯程序編制,以及邏輯程序執行結果的在線監視。
3.2 PLC提供的編程語言
3.2.1 標准語言梯形圖語言也是我們最常用的一種語言,它有以下特點
3.2.1.1 它是一種圖形語言,沿用傳統控制圖中的繼電器觸點、線圈、串聯等術語和一些圖形符號構成,左右的豎線稱為左右母線。
3.2.1.2 梯形圖中接點(觸點)只有常開和常閉,接點可以是PLC輸入點接的開關也可以是PLC內部繼電器的接點或內部寄存器、計數器等的狀態。
3.2.1.3 梯形圖中的接點可以任意串、並聯,但線圈只能並聯不能串聯。
3.2.1.4 內部繼電器、計數器、寄存器等均不能直接控制外部負載,只能做中間結果供CPU內部使用。
3.2.1.5 PLC是按循環掃描事件,沿梯形圖先後順序執行,在同一掃描周期中的結果留在輸出狀態暫存器中所以輸出點的值在用戶程序中可以當做條件使用。
3.2.2 語句表語言,類似於匯編語言。
3.2.3 邏輯功能圖語言,沿用半導體邏輯框圖來表達,一般一個運算框表示一個功能左邊畫輸入、右邊畫輸出。
4 STEP7程序的使用
4.1 創建一個項目結構,項目就象一個文件夾,所有數據都以分層的結構存在於其中,任何時候你都可以使用。在創建一個項目之後,所有其他任務都在這個項目下執行。
4.2 組態一個站,組態一個站就是指定你要使用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例如S7300、S7400等。
4.3 組態硬體,組態硬體就是在組態表中指定你的控制方案所要使用的模板以及在用戶程序中以什麼樣的地址來訪問這些模板,地址一般不用修改由程序自動生成。模板的特性也可以用參數進行賦值。
4.4 組態網路和通訊連接,通訊的基礎是預先組態網路,也就是要創建一個滿足你的控制方案的子網,設置網路特性、設置網路連接特性以及任何聯網的站所需要的連接。網路地址也是程序自動生成如果沒有更改經驗一定不要修改。
4.5 定義符號,可以在符號表中定義局部或共享符號,在你的用戶程序中用這些更具描述性的符號名替代絕對地址。符號的命名一般用字母編寫不超過8個位元組,最好不要使用很長的漢字進行描述,否則對程序的執行有很大的影響。
4.6 創建程序,用梯形圖編程語言創建一個與模板相連結或與模板無關的程序並存儲。創建程序是我們控制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一般可以採用線形編程(基於一個塊內,OB1)、分布編程(編寫功能塊FB,OB1組織調用)、結構化編程(編寫通用塊)。我們最常採用的是結構化編程和分布編程配合使用,很少採用線形編程。
4.7 下載程序到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完成所有的組態、參數賦值和編程任務之後,可以下載整個用戶程序到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在下載程序時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必須在允許下載的工作模式下(STOP或RUN-P),
RUN-P模式表示,這個程序將一次下載一個塊,如果重寫一個舊的CPU程序就可能出現沖突,所以一般在下載前將CPU切換到STOP模式。
5 WINCC程序的使用
5.1 簡介,WINCC是在生產和過程自動化中解決可視化和控制任務的工業技術中性系統。具有控制自動化過程的強大功能,是基於個人計算機的操作監視系統,它很容易結合標準的和用戶的程序建立人機界面精確的滿足生產實際要求。WINCC有兩個版本RC版(具有組態和開發環境)、RT版(只有運行環境),我們一般使用的是RC版。
5.2 WINCC簡單使用步驟
5.2.1 變數管理,首先確定通訊方式安裝驅動程序,然後定義內部變數和外部變數,外部變數是受你買的WINCC軟體授許可權制的最大授權64K位元組,內部變數沒有限制。
5.2.2 畫面生成,進入圖形編輯器,圖形編輯器是一種用於創建過程畫面的面向矢量的作圖程序。也可以使用包含在對象和樣式庫中的眾多的圖形對象來創建復雜的過程畫面。可以通過動作編程將動態添加到單個圖形對象上。
5.2.3 報警記錄設置,報警記錄提供了顯示和操作選項來獲取和歸檔結果。可以任意地選擇消息塊、消息級別、消息類型、消息顯示以及報表。為了在運行中顯示消息,可以使用包含在圖形編輯器中的對象庫中的報警控制項。
5.2.4 變數記錄,變數記錄是用來從運行過程中採集數據並准備將它們顯示和歸檔。
5.2.5 報表組態,報表組態是通過報表編輯器來實現的。是為消息、操作、歸檔內容和當前或已歸檔的數據定時器或事件控制文檔的集成的報表系統,可以自由選擇用戶報表的形式。
5.2.6 全局腳本的應用,全局腳本就是C語言函數和動作的通稱,根據不同的類型腳本被用於給對象組態動作並通過系統內部C語言編譯器來處理。全局腳本動作用於過程執行的運行中。一個觸發可以開始這些動作的執行。
5.2.7 用戶管理器設置,用戶管理器用於分配和控制用戶的單個組態和運行系統編輯器的訪問許可權。每建立一個用戶,就設置了WINCC功能的訪問權利並獨立的分配給此用戶。至多可分配999個不同的授權。
5.2.8 交叉表索引,交叉索引用於為對象尋找和顯示所有使用處,例如變數、畫面和函數等。使用「鏈接」功能可以改變變數名稱而不會導致組態不一致。
Ⅳ 中國PLC發展歷史
這個不抄好概括啊,我幫你在工控網找了兩個帖子,希望你能從中了解到。
http://bbs.gongkong.com/Details/200907/2009071410364700006-1.shtml
http://bbs.gongkong.com/Details/200602/A-BCB8-FC45274F48D1-1.shtml
Ⅳ 哪位兄弟懂得PLC的詳細發展史啊,急求!!!
1、PLC即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新型工業控制裝置。在1987年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頒布的PLC標准草案中對PLC做了如下定義:
PLC英文全稱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稱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定義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為在工業環境應用而設計的。它採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於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並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PLC是可編程邏輯電路,也是一種和硬體結合很緊密的語言,在半導體方面有很重要的應用,可以說有半導體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種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裝置。它採用可以編製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運算、計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並能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PLC及其有關的外圍設備都應該按易於與工業控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易於擴展其功能的原則而設計。」
PLC的特點
2.1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
高可靠性是電氣控制設備的關鍵性能。PLC由於採用現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採用嚴格的生產工藝製造,內部電路採取了先進的抗干擾技術,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產的F系列PLC平均無故障時間高達30萬小時。一些使用冗餘CPU的PLC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則更長。從PLC的機外電路來說,使用PLC構成控制系統,和同等規模的繼電接觸器系統相比,電氣接線及開關接點已減少到數百甚至數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帶有硬體故障自我檢測功能,出現故障時可及時發出警報信息。在應用軟體中,應用者還可以編入外圍器件的故障自診斷程序,使系統中除PLC以外的電路及設備也獲得故障自診斷保護。這樣,整個系統具有極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2配套齊全,功能完善,適用性強
PLC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大、中、小各種規模的系列化產品。可以用於各種規模的工業控制場合。除了邏輯處理功能以外,現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數據運算能力,可用於各種數字控制領域。近年來PLC的功能單元大量涌現,使PLC滲透到了位置控制、溫度控制、CNC等各種工業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強及人機界面技術的發展,使用PLC組成各種控制系統變得非常容易。
2.3易學易用,深受工程技術人員歡迎
PLC作為通用工業控制計算機,是面向工礦企業的工控設備。它介面容易,編程語言易於為工程技術人員接受。梯形圖語言的圖形符號與表達方式和繼電器電路圖相當接近,只用PLC的少量開關量邏輯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實現繼電器電路的功能。為不熟悉電子電路、不懂計算機原理和匯編語言的人使用計算機從事工業控制打開了方便之門。
2.4系統的設計、建造工作量小,維護方便,容易改造
PLC用存儲邏輯代替接線邏輯,大大減少了控制設備外部的接線,使控制系統設計及建造的周期大為縮短,同時維護也變得容易起來。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設備經過改變程序改變生產過程成為可能。這很適合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場合。
2.5體積小,重量輕,能耗低
以超小型PLC為例,新近出產的品種底部尺寸小於100mm,重量小於150g,功耗僅數瓦。由於體積小很容易裝入機械內部,是實現機電一體化的理想控制設備。
3。PLC基礎知識
1.1 PLC的發展歷程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大量的開關量順序控制,它按照邏輯條件進行順序動作,並按照邏輯關系進行連鎖保護動作的控制,及大量離散量的數據採集。傳統上,這些功能是通過氣動或電氣控制系統來實現的。
4. PLC的應用領域
目前,PLC在國內外已廣泛應用於鋼鐵、石油、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製造、汽車、輕紡、交通運輸、環保及文化娛樂等各個行業,使用情況大致可歸納為如下幾類。
4.1開關量的邏輯控制
這是PLC最基本、最廣泛的應用領域,它取代傳統的繼電器電路,實現邏輯控制、順序控制,既可用於單台設備的控制,也可用於多機群控及自動化流水線。如注塑機、印刷機、訂書機械、組合機床、磨床、包裝生產線、電鍍流水線等。
4.2模擬量控制
在工業生產過程當中,有許多連續變化的量,如溫度、壓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擬量。為了使可編程式控制制器處理模擬量,必須實現模擬量(Analog)和數字量(Digital)之間的A/D轉換及D/A轉換。PLC廠家都生產配套的A/D和D/A轉換模塊,使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用於模擬量控制。
4.3運動控制
PLC可以用於圓周運動或直線運動的控制。從控制機構配置來說,早期直接用於開關量I/O模塊連接位置感測器和執行機構,現在一般使用專用的運動控制模塊。如可驅動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的單軸或多軸位置控制模塊。世界上各主要PLC廠家的產品幾乎都有運動控制功能,廣泛用於各種機械、機床、機器人、電梯等場合。
4.4過程式控制制
過程式控制制是指對溫度、壓力、流量等模擬量的閉環控制。作為工業控制計算機,PLC能編制各種各樣的控制演算法程序,完成閉環控制。PID調節是一般閉環控制系統中用得較多的調節方法。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塊,目前許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塊。PID處理一般是運行專用的PID子程序。過程式控制制在冶金、化工、熱處理、鍋爐控制等場合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4.5數據處理
現代PLC具有數學運算(含矩陣運算、函數運算、邏輯運算)、數據傳送、數據轉換、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數據的採集、分析及處理。這些數據可以與存儲在存儲器中的參考值比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傳送到別的智能裝置,或將它們列印製表。數據處理一般用於大型控制系統,如無人控制的柔性製造系統;也可用於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如造紙、冶金、食品工業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統。
4.6通信及聯網
PLC通信含PLC間的通信及PLC與其它智能設備間的通信。隨著計算機控制的發展,工廠自動化網路發展得很快,各PLC廠商都十分重視PLC的通信功能,紛紛推出各自的網路系統。新近生產的PLC都具有通信介面,通信非常方便。
5. PLC的國內外狀況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大量的開關量順序控制,它按照邏輯條件進行順序動作,並按照邏輯關系進行連鎖保護動作的控制,及大量離散量的數據採集。傳統上,這些功能是通過氣動或電氣控制系統來實現的。1968年美國GM(通用汽車)公司提出取代繼電氣控制裝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研製出了基於集成電路和電子技術的控制裝置,首次採用程序化的手段應用於電氣控制,這就是第一代可編程序控制器,稱Programmable ,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台PLC.
限於當時的元器件條件及計算機發展水平,早期的PLC主要由分立元件和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組成,可以完成簡單的邏輯控制及定時、計數功能。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了微處理器。人們很快將其引入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使PLC增加了運算、數據傳送及處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計算機特徵的工業控制裝置。為了方便熟悉繼電器、接觸器系統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採用和繼電器電路圖類似的梯形圖作為主要編程語言,並將參加運算及處理的計算機存儲元件都以繼電器命名。此時的PLC為微機技術和繼電器常規控制概念相結合的產物。個人計算機(簡稱PC)發展起來後,為了方便,也為了反映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功能特點,可編程序控制器定名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20世紀70年代中末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進入實用化發展階段,計算機技術已全面引入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中,使其功能發生了飛躍。更高的運算速度、超小型體積、更可靠的工業抗干擾設計、模擬量運算、PID功能及極高的性價比奠定了它在現代工業中的地位。20世紀80年代初,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在先進工業國家中已獲得廣泛應用。這個時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發展的特點是大規模、高速度、高性能、產品系列化。這個階段的另一個特點是世界上生產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國家日益增多,產量日益上升。這標志著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已步入成熟階段。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發展最快的時期,年增長率一直保持為30~40%。在這時期,PLC在處理模擬量能力、數字運算能力、人機介面能力和網路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漸進入過程式控制制領域,在某些應用上取代了在過程式控制制領域處於統治地位的DCS系統。
20世紀末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發展特點是更加適應於現代工業的需要。從控制規模上來說,這個時期發展了大型機和超小型機;從控制能力上來說,誕生了各種各樣的特殊功能單元,用於壓力、溫度、轉速、位移等各式各樣的控制場合;從產品的配套能力來說,生產了各種人機界面單元、通信單元,使應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工業控制設備的配套更加容易。目前,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在機械製造、石油化工、冶金鋼鐵、汽車、輕工業等領域的應用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我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引進、應用、研製、生產是伴隨著改革開放開始的。最初是在引進設備中大量使用了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接下來在各種企業的生產設備及產品中不斷擴大了PLC的應用。目前,我國自己已可以生產中小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上海東屋電氣有限公司生產的CF系列、杭州機床電器廠生產的DKK及D系列、大連組合機床研究所生產的S系列、蘇州電子計算機廠生產的YZ系列等多種產品已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並在工業產品中獲得了應用。此外,無錫華光公司、上海鄉島公司等中外合資企業也是我國比較著名的PLC生產廠家。可以預期,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深入,PLC在我國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天地。
6. PLC未來展望
21世紀,PLC會有更大的發展。從技術上看,計算機技術的新成果會更多地應用於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設計和製造上,會有運算速度更快、存儲容量更大、智能更強的品種出現;從產品規模上看,會進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型方向發展;從產品的配套性上看,產品的品種會更豐富、規格更齊全,完美的人機界面、完備的通信設備會更好地適應各種工業控制場合的需求;從市場上看,各國各自生產多品種產品的情況會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而打破,會出現少數幾個品牌壟斷國際市場的局面,會出現國際通用的編程語言;從網路的發展情況來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和其它工業控制計算機組網構成大型的控制系統是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技術的發展方向。目前的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中已有大量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應用。伴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作為自動化控制網路和國際通用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工業及工業以外的眾多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1.2 PLC的構成
從結構上分,PLC分為固定式和組合式(模塊式)兩種。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顯示面板、內存塊、電源等,這些元素組合成一個不可拆卸的整體。模塊式PLC包括CPU模塊、I/O模塊、內存、電源模塊、底板或機架,這些模塊可以按照一定規則組合配置。
1.3 CPU的構成
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經中樞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個CPU,它按PLC的系統程序賦予的功能接收並存貯用戶程序和數據,用掃描的方式採集由現場輸入裝置送來的狀態或數據,並存入規定的寄存器中,同時,診斷電源和PLC內部電路的工作狀態和編程過程中的語法錯誤等。進入運行後,從用戶程序存貯器中逐條讀取指令,經分析後再按指令規定的任務產生相應的控制信號,去指揮有關的控制電路。
CPU主要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匯流排構成,CPU單元還包括外圍晶元、匯流排介面及有關電路。內存主要用於存儲程序及數據,是PLC不可缺少的組成單元。
在使用者看來,不必要詳細分析CPU的內部電路,但對各部分的工作機制還是應有足夠的理解。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讀取指令、解釋指令及執行指令。但工作節奏由震盪信號控制。運算器用於進行數字或邏輯運算,在控制器指揮下工作。寄存器參與運算,並存儲運算的中間結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揮下工作。
CPU速度和內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參數,它們決定著PLC的工作速度,IO數量及軟體容量等,因此限制著控制規模。
1.4 I/O模塊
PLC與電氣迴路的介面,是通過輸入輸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塊集成了PLC的I/O電路,其輸入暫存器反映輸入信號狀態,輸出點反映輸出鎖存器狀態。輸入模塊將電信號變換成數字信號進入PLC系統,輸出模塊相反。I/O分為開關量輸入(DI),開關量輸出(DO),模擬量輸入(AI),模擬量輸出(AO)等模塊。
常用的I/O分類如下:
開關量:按電壓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離方式分,有繼電器隔離和晶體管隔離。
模擬量:按信號類型分,有電流型(4-20mA,0-20mA)、電壓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還有特殊IO模塊,如熱電阻、熱電偶、脈沖等模塊。
按I/O點數確定模塊規格及數量,I/O模塊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數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機架槽數限制。
1.5 電源模塊
PLC電源用於為PLC各模塊的集成電路提供工作電源。同時,有的還為輸入電路提供24V的工作電源。電源輸入類型有:交流電源(220VAC或110VAC),直流電源(常用的為24VDC)。
1.6 底板或機架
大多數模塊式PLC使用底板或機架,其作用是:電氣上,實現各模塊間的聯系,使CPU能訪問底板上的所有模塊,機械上,實現各模塊間的連接,使各模塊構成一個整體。
1.7 PLC系統的其它設備
1.7.1
編程設備:編程器是PLC開發應用、監測運行、檢查維護不可缺少的器件,用於編程、對系統作一些設定、監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統的工作狀況,但它不直接參與現場控制運行。小編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編程器,目前一般由計算機(運行編程軟體)充當編程器。也就是我們系統的上位機。
1.7.2 人機界面:最簡單的人機界面是指示燈和按鈕,目前液晶屏(或觸摸屏)式的一體式操作員終端應用越來越廣泛,由計算機(運行組態軟體)充當人機界面非常普及。
1.8 PLC的通信聯網
依靠先進的工業網路技術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傳送生產和管理數據。因此,網路在自動化系統集成工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甚至有人提出"網路就是控制器"的觀點說法。
PLC具有通信聯網的功能,它使PLC與PLC
之間、PLC與上位計算機以及其他智能設備之間能夠交換信息,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實現分散集中控制。多數PLC具有RS-232介面,還有一些內置有支持各自通信協議的介面。PLC的通信現在主要採用通過多點介面(MPI)的數據通訊、PROFIBUS
或工業乙太網進行聯網。
2 PLC控制系統的設計基本原則
2.1 最大限度的滿足被控對象的控制要求。
2.2 在滿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統簡單、經濟、使用和維護方便。
2.3 保證控制系統安全可靠。
2.4 考慮到生產的發展和工藝的改進在選擇PLC容量時應適當留有餘量。
3 PLC軟體系統及常用編程語言
3.1 PLC軟體系統由系統程序和用戶程序兩部分組成。系統程序包括監控程序、編譯程序、診斷程序等,主要用於管理全機、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診斷機器故障。系統軟體由PLC廠家提供並已固化在EPROM中,不能直接存取和干預。用戶程序是用戶根據現場控制要求,用PLC的程序語言編制的應用程序(也就是邏輯控制)用來實現各種控制。STEP7是用於SIMATI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組態和編程的標准軟體包,也就是用戶程序,我們就是使用STEP7來進行硬體組態和邏輯程序編制,以及邏輯程序執行結果的在線監視。
3.2 PLC提供的編程語言
3.2.1 標准語言梯形圖語言也是我們最常用的一種語言,它有以下特點
3.2.1.1 它是一種圖形語言,沿用傳統控制圖中的繼電器觸點、線圈、串聯等術語和一些圖形符號構成,左右的豎線稱為左右母線。
3.2.1.2 梯形圖中接點(觸點)只有常開和常閉,接點可以是PLC輸入點接的開關也可以是PLC內部繼電器的接點或內部寄存器、計數器等的狀態。
3.2.1.3 梯形圖中的接點可以任意串、並聯,但線圈只能並聯不能串聯。
3.2.1.4 內部繼電器、計數器、寄存器等均不能直接控制外部負載,只能做中間結果供CPU內部使用。
3.2.1.5 PLC是按循環掃描事件,沿梯形圖先後順序執行,在同一掃描周期中的結果留在輸出狀態暫存器中所以輸出點的值在用戶程序中可以當做條件使用。
3.2.2 語句表語言,類似於匯編語言。
3.2.3 邏輯功能圖語言,沿用半導體邏輯框圖來表達,一般一個運算框表示一個功能左邊畫輸入、右邊畫輸出。
4 STEP7程序的使用
4.1 創建一個項目結構,項目就象一個文件夾,所有數據都以分層的結構存在於其中,任何時候你都可以使用。在創建一個項目之後,所有其他任務都在這個項目下執行。
4.2 組態一個站,組態一個站就是指定你要使用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例如S7300、S7400等。
4.3 組態硬體,組態硬體就是在組態表中指定你的控制方案所要使用的模板以及在用戶程序中以什麼樣的地址來訪問這些模板,地址一般不用修改由程序自動生成。模板的特性也可以用參數進行賦值。
4.4 組態網路和通訊連接,通訊的基礎是預先組態網路,也就是要創建一個滿足你的控制方案的子網,設置網路特性、設置網路連接特性以及任何聯網的站所需要的連接。網路地址也是程序自動生成如果沒有更改經驗一定不要修改。
4.5 定義符號,可以在符號表中定義局部或共享符號,在你的用戶程序中用這些更具描述性的符號名替代絕對地址。符號的命名一般用字母編寫不超過8個位元組,最好不要使用很長的漢字進行描述,否則對程序的執行有很大的影響。
4.6 創建程序,用梯形圖編程語言創建一個與模板相連結或與模板無關的程序並存儲。創建程序是我們控制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一般可以採用線形編程(基於一個塊內,OB1)、分布編程(編寫功能塊FB,OB1組織調用)、結構化編程(編寫通用塊)。我們最常採用的是結構化編程和分布編程配合使用,很少採用線形編程。
4.7 下載程序到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完成所有的組態、參數賦值和編程任務之後,可以下載整個用戶程序到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在下載程序時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必須在允許下載的工作模式下(STOP或RUN-P),
RUN-P模式表示,這個程序將一次下載一個塊,如果重寫一個舊的CPU程序就可能出現沖突,所以一般在下載前將CPU切換到STOP模式。
5 WINCC程序的使用
5.1 簡介,WINCC是在生產和過程自動化中解決可視化和控制任務的工業技術中性系統。具有控制自動化過程的強大功能,是基於個人計算機的操作監視系統,它很容易結合標準的和用戶的程序建立人機界面精確的滿足生產實際要求。WINCC有兩個版本RC版(具有組態和開發環境)、RT版(只有運行環境),我們一般使用的是RC版。
5.2 WINCC簡單使用步驟
5.2.1 變數管理,首先確定通訊方式安裝驅動程序,然後定義內部變數和外部變數,外部變數是受你買的WINCC軟體授許可權制的最大授權64K位元組,內部變數沒有限制。
5.2.2 畫面生成,進入圖形編輯器,圖形編輯器是一種用於創建過程畫面的面向矢量的作圖程序。也可以使用包含在對象和樣式庫中的眾多的圖形對象來創建復雜的過程畫面。可以通過動作編程將動態添加到單個圖形對象上。
5.2.3 報警記錄設置,報警記錄提供了顯示和操作選項來獲取和歸檔結果。可以任意地選擇消息塊、消息級別、消息類型、消息顯示以及報表。為了在運行中顯示消息,可以使用包含在圖形編輯器中的對象庫中的報警控制項。
5.2.4 變數記錄,變數記錄是用來從運行過程中採集數據並准備將它們顯示和歸檔。
5.2.5 報表組態,報表組態是通過報表編輯器來實現的。是為消息、操作、歸檔內容和當前或已歸檔的數據定時器或事件控制文檔的集成的報表系統,可以自由選擇用戶報表的形式。
5.2.6 全局腳本的應用,全局腳本就是C語言函數和動作的通稱,根據不同的類型腳本被用於給對象組態動作並通過系統內部C語言編譯器來處理。全局腳本動作用於過程執行的運行中。一個觸發可以開始這些動作的執行。
5.2.7 用戶管理器設置,用戶管理器用於分配和控制用戶的單個組態和運行系統編輯器的訪問許可權。每建立一個用戶,就設置了WINCC功能的訪問權利並獨立的分配給此用戶。至多可分配999個不同的授權。
5.2.8 交叉表索引,交叉索引用於為對象尋找和顯示所有使用處,例如變數、畫面和函數等。使用「鏈接」功能可以改變變數名稱而不會導致組態不一致。
Ⅵ 誰發明PLC
美國數字化設備公司發明了PLC。
1969年,美國數字化設備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DP-14).
PLC用軟體代替大量的中間繼電器和時間繼電器,僅剩下與輸入和輸出有關的少量硬體,接線可減少到繼電器控制系統的1/10~1/100,因觸點接觸不良造成的故障大為減少。
高可靠性是電氣控制設備的關鍵性能。PLC由於採用現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採用嚴格的生產工藝製造,內部電路採取了先進的抗干擾技術,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例如三菱公司生產的F系列PLC平均無故障時間高達30萬小時。一些使用冗餘CPU的PLC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則更長。
(6)plc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1、可靠性高。由於PLC大都採用單片微型計算機,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應的保護電路及自診斷功能,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2、編程容易。PLC的編程多採用繼電器控制梯形圖及命令語句,其數量比微型機指令要少得多,除中,高檔PLC外,一般的小型PLC只有16條左右。由於梯形圖形象而簡單,因此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計算機專業知識,就可進行編程。
3、組態靈活。由於PLC採用積木式結構,用戶只需要簡單地組合,便可靈活地改變控制系統的功能和規模,因此,可適用於任何控制系統。
4、輸入/輸出功能模塊齊全。PLC的最大優點之一,是針對不同的現場信號(如直流或交流、開關量、數字量或模擬量、電壓或電流等),均有相應的模板可與工業現場的器件(如按鈕、開關、感測電流變送器、電機啟動器或控制閥等)直接連接,並通過匯流排與CPU主板連接。
Ⅶ PLC的國內現狀和發展史
目前國內的PLC也有生產,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大型或者超大型的PLC還是依賴進口或版者國外品牌。權
我用過的國產PLC--匯川(類似三菱)、步科(類似西門子)。
還有很多小品牌,非常多的,但主要是以模仿為主,真正自己創新的極少。
Ⅷ PLC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一、PLC的來源
1、在製造工業(以改變幾何形狀和機械性能為特徵)和過程工業(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將原料轉化成產品為特徵)中,大量的開關量順序控制,它按照邏輯條件進行順序動作,並按照邏輯關系進行連鎖保護動作的控制,及大量離散量的數據採集。傳統上,這些功能是通過氣動或電氣控制系統來實現的。1968年美國GM(通用汽車)公司提出取代繼電氣控制裝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國數字公司研製出了基於集成電路和電子技術的控制裝置,使得電氣控制功能實現的程序化,這就是第一代可編程序控制器,英文名字叫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2、隨著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生,PC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其概念和內涵也不斷擴展。
3、上世紀80年代,個人計算機發展起來,也簡稱為PC,為了方便,也為了反映或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功能特點,美國A-B公司將可編程序控制器定名為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並將「PLC」作為其產品的注冊商標。現在,仍常常將PLC簡稱PC。
4、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發展最快的時期,年增長率一直保持為30~40%。在這時期,PLC在處理模擬量能力、數字運算能力、人機介面能力和網路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漸進入過程式控制制領域,在某些應用上取代了在過程式控制制領域處於統治地位的DCS系統.
5、近年,工業計算機技術(IPC)和現場匯流排技術(FCS)發展迅速,擠佔了一部分PLC市場,PLC增長速度出現漸緩的趨勢,但其在工業自動化控制特別是順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預見的將來,是無法取代的。
6、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廠家生產300多品種PLC產品,主要應用在汽車(23%)、糧食加工(16.4%)、化學/制葯(14.6%)、金屬/礦山(11.5%)、紙漿/造紙(11.3%)等行業。
二、典型的PLC產品
1、國外
施耐德公司, Quantum、Premium、Momentum等;
羅克韋爾(A-B公司),SLC、MicroLogix、Control Logix等;
西門子公司, SIMATIC S7-400/300/200系列;
GE公司
日本歐姆龍、三菱、富士、松下等。
2、國內
PLC生產廠約30家,但沒有形成頗具規模的生產能力和名牌產品,還有一部分是以仿製、來件組裝或「貼牌」方式生產.
三、PLC在我國的應用
雖然我國在PLC生產方面非常弱,但在PLC應用方面,我國是很活躍的,近年來每年約新投入10萬台套PLC產品,年銷售額30億人民幣,應用的行業也很廣。
在我國,一般按I/O點數將PLC分為以下級別(但不絕對,國外分類有些區別):
微型:
Ⅸ PLC自動控制門發展史
1968年,通用汽車對外公開招標,尋求新的電氣控制裝置,1969年,美國數字設備專公司製成的首台屬plc,70年代末,日本、歐洲開始製造plc,經過多年的發展,plc技術日臻成熟,目前世界上有數百家工廠生產plc,型號達數百種,應用相當廣泛,是繼單片機後又一廣泛應用的邏輯控制產品。
我覺得還是去網路上查下。
Ⅹ MITSUBISHI plc 的發展歷史
是三菱的一個品種
如今擁有一百一十五家關系企業及分支機械的三菱集團,奠基於一八七○年的十月,岩崎彌太郎在土佐藩設立的九十九商會,當時是販售鑄鐵製成的「天水桶」。一八七二年一月,九十九商會改名三川商會,次年的三月,又改稱為三菱商社,「三菱」的召即沿用迄今。1875年(明治八年)郵便汽船三菱會社成立,與德川幕府時代即建立的長崎鎔鐵所衍生的長崎造船所合並。一九一七年,三菱的第一輛小客車,是尚在三菱造船所時代量產成功的,這輛35匹馬力,七座位的Model-A型車,也是全日本首部量產型汽車。首部三菱貨車的原型車,於一九一八年研製成功,包括兩部三噸及兩部四噸型號。一九三二年首部大型巴士B46問市,B46為30個座位動力一百匹馬力的巴士,同時也標示著三菱巴士生產線的開啟。一九三四年完成首部四輪驅動(4WD)日本汽車,就是引起世界車壇注目的三菱PX33跑車(裝配柴油引擎)。一九三五年研製成日本第一部預燃式柴油引擎的BD46型巴士。一九三六年推出首部量產型TD45柴油動力貨車。一九四七年研發首部電動巴士MB46。一九五0年完成首部後置引擎,一百三十匹馬力、七十六人座的Fuso R1巴士的量產。一九五一年推出配備革命性懸掛系統的八噸貨車T380,此種設計典型,對今天重型貨車系列的影響深遠。一九六七年極速達一百一十五公里的八噸貨車T810推出。一九七○年是三菱汽車的造血年代,由三菱自動車販賣株式會社、三菱重工及美國克來斯勒汽車公司共同投資的「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正式成立。一九七五年以先進的科技,首創無聲的防震差速車軸,透過兩條雙重轉動的差速車軸,驅動一反向曲軸,從而確保穩定又很靜的行車。一九八○年首台日本房車Galant使用渦輪增壓柴油引擎Astron 2300。一九八二年成立全生產線配置渦輪增壓引擎的車廠,當時裝配的全渦輪增壓車款有Golt、Lancer、Galant、Sapporo及Starion。在近86年的歷史中,三菱電機始終致力於尖端技術及專門知識的研究開發活動,並且在此基礎上從事高性能產品及設備系統的開發和製造。三菱電機長期以來建立起的的全球網路將旗下各公司、研究機構及製作所連為一體,為各事業部門提供的技術信息及資料,在各部門創造一流產品的過程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三菱電機除了保持公司在工業及重電設備、衛星、防禦系統、電梯及自動扶梯、汽車用電子用品、空調、通風設備等領域的領先地位的同時,還將進一步拓展在、移動通信設備、顯示設備、顯示裝置技術及尖端半導體等領域在世界市場的份額。此外,三菱還將致力於拓展新的事業領域,特別是環境保護和先端醫療保健領域並且已在醫療設備和凈化水質等領域取得了成功。三菱電機在中國的事業,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而一步步發展、壯大。從1978年承接寶山鋼鐵總廠發電設備開始,向中國的廣大客戶提供各種工業用與家用的機電設備、電力設備、電梯、空調機等各類產品及設備。同時,也與中國眾多企業積極進行各項技術交流·合作活動。1987年在上海成立了首家合資公司--「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該公司從三菱電機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全電腦控制交流變頻變壓電梯技術,並很快實現了國產化生產。目前該公司已發展成為中國電梯行業的優良企業。截至2006年7月,三菱電機在中國的合資、獨資企業已達26家,它們在汽車零部件、熱敏列印頭等電子器件領域,以及輸變電器、工廠自動化機器、家用電器等電子、機器的廣泛領域內,開展各項事業並積極進行技術轉讓。於1997年10月成立的「三菱電機(中國)有限公司」,作為投資公司,今後將進一步開展在中國的投資活動,並且作為綜合電子機電企業-三菱電機在中國的窗口,將不斷展開與中國科研等單位的共同研究開發、人才培育、文化交流等活動,為中日友好及中國經濟的發展作貢獻。[編輯本段]三菱重工三菱重工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軍工生產企業。2003年自防衛廳接受的軍工訂貨額為2800億日元,居各家軍工企業之首。三菱重工生產的裝備,如F-2和F-15J型戰斗機,以及90式坦克,在航空自衛隊和陸上自衛隊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在海上自衛隊,三菱重工則建造了幾乎一半的潛艇,和三分之一的驅逐艦。其在日本軍工行業的地位可見一斑。歷史沿革及概要三菱重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年間。1884年,三菱創始者岩崎彌太郎從政府租借了工部省長崎造船局,將其命名為長崎造船所,此後發展為三菱造船株式會社。至1934年,由於公司業務已拓展至重型機械、飛機、鐵路車輛等領域,公司更名為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美國佔領當局解體財閥的政策,三菱重工於1950年被分割為西日本重工業株式會社、中日本重工業株式會社、東日本重工業株式會社等3家公司。但隨著美國政策以及日本國內政治的變化,1964年,三家公司合並,重建了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至今。這期間,三菱重工的汽車部門於1970年獨立為「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目前,三菱重工業務涵蓋機械、船舶、航空航天、原子能、電力、交通等領域,至2004年4月1日,注冊資本金2656億日元,員工人數34306人。擁有9家海外事務所或代表處,9家分公司,6個研究所,9個事業所。年訂貨額21592億日元(2003年4月1日~2004年3月31日),年銷售額19401億日元(統計日期同前)。其中,以部門銷售額占總銷售額比例計算,船舶·海洋部門佔8%,核能部門佔23%,機械和鋼結構部門佔20%,航空·宇宙部門佔17%,車輛、機床等產業部門佔29%,其它產業佔3%。三菱重工屬於三菱財閥的成員。今天的日本財閥,是以所謂keiretsu(日文漢字「系列」的發音)的形式出現的。三菱系列公司均為三菱集團組織「金曜會」(意為星期五俱樂部)的成員,它們包括(為統一起見,本文使用的為其日文漢字名或英文原名):旭硝子(玻璃、化工方面公司)、麒麟啤酒、新日本石油、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東京三菱銀行、尼康相機、日本郵船、P.S三菱(從事建築行業)、三菱鋁業(MitsubishiAluminum)、三菱化學、三菱化工機、三菱氣體化工、三菱地所(從事房地產業)、三菱自動車、三菱重工、三菱樹脂、三菱商事、三菱信託銀行、三菱伸銅、三菱制鋼、三菱制紙、三菱倉庫、三菱綜合研究所(日文漢字為「三菱總合研究所」)、三菱電機、三菱電線工業、三菱扶桑卡客車、三菱材料(MitsubishiMaterials)、三菱人造纖維(「三菱Rayon」)、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同一系列的公司之間,能夠進行較為緊密的合作,各個公司在自己分工負責的領域內,可以為其它兄弟公司提供好的產品或較低的價格。例如由日本郵船就是三菱重工船舶部門的訂貨大戶,三菱電機則為三菱重工提供機電產品,三菱制鋼、三菱伸銅、三菱鋁業和三菱材料等公司,則可為三菱的船舶和航空航天部門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三菱銀行和東京海上等公司可以提供貸款和特殊保險服務(如航天發射保險)。尼康公司負責的光學產品、三菱樹脂負責的新材料等,對高科技武器而言,均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三菱集團也有一些關聯公司和社會團體作為外圍,包括:「IPTalk」集團(從事電話卡業務)、熱海陽和洞(岩崎小彌太紀念館)、MT保險服務有限公司、關東閣(一家利用岩崎家族故居改造的酒店)、小岩井農牧、湘南郊區俱樂部、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綜通集團(主要面向東京三菱銀行的物業管理公司)、大日本塗料、Dia高齡社會研究財團、鑽石家庭俱樂部(由金矅會29家企業共同出資建設的婚介機構,主要面向集團內部服務)、千歲興產、東洋文庫、丸之內Yorozu(一家從事房地產中介和廣告代理的公司)、三菱金矅會(三菱系29家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聯誼機構)、三菱俱樂部、三菱經濟研究所、三菱廣報委員會、三菱財團、三菱CC研究會(IT業研究機構)、三菱社名商標委員會、三菱市場研究會、三菱養和會(一家以運動、健康為主旨的俱樂部)、LEOC日本(從事醫療和公司食堂管理的公司)。可以看出,通過大集團的協作和分工,三菱重工能夠從兄弟企業和團體,獲得資金、技術、原材料、上游產品、金融服務、銷售等多種支持。這對於企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以下為三菱重工軍品相關部門的介紹:船舶·海洋事業本部船舶工業是三菱重工最早起家的部門。目前,該事業部下屬4家中,長崎、神戶、下關等3家造船廠建造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