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東北歷史文化

東北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9 05:36:29

1. 東北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么

不是抄很深厚。在唐朝之前那兒只是少數名族居住的不毛之地,遼朝的建立使得東北有了初步的發展,而世居東北的女真人建立金國後東北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元朝疆域廣闊,自然要發展東北。而東北得以受到全面重視是在清朝及近代。

2. 關於東北的民俗文化

一、服飾文化民俗

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服裝服飾色彩豐富,受自然崇拜和信仰的影響版人們對色彩的喜權愛各不相同。另一方面,東北民俗文化又是豪放不羈的,也比較喜歡顏色形成強烈對比的服飾。

二、冬捕民俗

東北冬捕的祭祀儀式上,盛裝的蒙古族姑娘為漁工們獻上奶干。喇嘛將懷抱的供品逐個遞給「漁把頭」, 「漁把頭」按次序將供品擺放在供桌上,然後將九炷香分別插在三個香爐內點燃並誦經。之後「漁把頭」站到場地中間端起酒碗,雙手舉過頭,開始朗誦祭湖詞。

三、粘豆包慣俗

滿族喜愛吃粟米,喜粘食。得益於這樣的的飲食習慣,也導致東北傳統的這一類食物種類豐富。同時也形成了春做豆面餑餑,夏做蘇葉餑餑,秋冬做粘糕餑餑的慣俗。

四、凍梨飲食民俗

在東北凍梨還是解酒的佳品,凍梨一般是選用秋梨放在紙箱子或者絲袋子裡面封好,在陰涼乾燥的地方存放或是埋在外面的雪地里。

五、酸菜飲食民俗

以前東北人不是不吃鮮菜,是吃不上鮮菜。冬天,人們為了備足越冬蔬菜,除了在地窖里藏白菜、蘿卜外,家家都漬酸菜。

3. 東北的民俗文化大概內容

一、復肇東國畫:肇東制國畫以它的群體優勢在國內畫壇上崛起,並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引起人們的關注;
二、海倫剪紙:海倫剪紙有著較高的藝術成果。剪紙帶頭人傅作仁創作的大型剪紙《東方紅》18幅,進京展出,其中《葵花向陽》等3幅作品被周恩來總理轉贈鐵人王進喜和東海艦隊。

三、慶安版畫:慶安版畫起源於五十年代末解放軍轉業官兵業余創作的北大荒版畫。慶安版畫創作初期追隨了北大荒版畫風格。但慶安版畫作者大都生活在農村,他們在平淡無奇的農家小院中發掘新的藝術創造天地,清新的田園生活和農家小院的溫馨情調,成為作品贊美表現的主題。不規則構圖、不受時間限制、擴大想像空間、擴大色板、烘托主板的藝術處理,形式悅目,富於美感,形成了慶安版畫獨特的藝術風格。
四、明水篆刻:篆刻藝術,歷史悠久,名家眾多,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古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五、望奎皮影:望奎皮影歷史悠久,於清朝同治年間傳入望奎,歷經百年風雨,從崔春芳、關興久、張學文到谷寶珍,今天已經是第四代了,他們表演的皮影戲《三請樊梨花》 、《紅月娥做夢》等劇目多次被省電台、電視台采錄實況,《三請樊梨花》還在中央電視台播放。

4. 東北的民俗文化大概有哪些

一、肇抄東國畫:肇東國畫以它的群體優勢在國內畫壇上崛起,並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引起人們的關注;
二、海倫剪紙:海倫剪紙有著較高的藝術成果。剪紙帶頭人傅作仁創作的大型剪紙《東方紅》18幅,進京展出,其中《葵花向陽》等3幅作品被周恩來總理轉贈鐵人王進喜和東海艦隊。

三、慶安版畫:慶安版畫起源於五十年代末解放軍轉業官兵業余創作的北大荒版畫。慶安版畫創作初期追隨了北大荒版畫風格。但慶安版畫作者大都生活在農村,他們在平淡無奇的農家小院中發掘新的藝術創造天地,清新的田園生活和農家小院的溫馨情調,成為作品贊美表現的主題。不規則構圖、不受時間限制、擴大想像空間、擴大色板、烘托主板的藝術處理,形式悅目,富於美感,形成了慶安版畫獨特的藝術風格。
四、明水篆刻:篆刻藝術,歷史悠久,名家眾多,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古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五、望奎皮影:望奎皮影歷史悠久,於清朝同治年間傳入望奎,歷經百年風雨,從崔春芳、關興久、張學文到谷寶珍,今天已經是第四代了,他們表演的皮影戲《三請樊梨花》 、《紅月娥做夢》等劇目多次被省電台、電視台采錄實況,《三請樊梨花》還在中央電視台播放。

5. 想了解東北地區的歷史文化背景從唐開始就好

明以前:渤海國(唐代)、契丹(建立了遼國)、女真(建立金國)版
明末,努爾哈赤建權立後金,後崛起為一統天下的大清帝國。
重大歷史事件嘛……這些樓主看行不行:雅克薩自衛反擊戰、中俄尼布楚條約、中俄璦琿條約、江東六十四屯慘案、日俄戰爭、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遼沈戰役

6. 東北文化的文化歷史

自有文字時起,東北作為一個地區就已載入典籍。最早把東北載入典籍,當推《尚書·禹貢》,把遠古中國劃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蓋今遼寧省西部地區;青州則把今遼寧南部主要是遼東半島置於州的轄境之內。相傳九州為禹治水後所設,而舜又析九州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東北為幽州,即遼寧北鎮以西地區簡稱遼西;分青州東北為營州,即今北鎮以東地區稱遼東。遼西東之分,大抵以今遼河為限隔。除《禹貢》,還有《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及《呂氏春秋·有始覽》等書,都做了相類似的記載。其實,所謂九州、十二州之設,反映了當時春秋戰國之際或稍晚人們的地理概念。由此可見,至少在春秋戰國之際,在人們的地理概念中,已把今遼寧省境分別概括在冀州、青州、幽州、營州的轄境之內。
據《史記·五帝本紀》載:早在舜時,北方朝貢的民族有「山戎、北發、息慎」。息慎即肅慎,在堯舜時代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間。所以,周繼承了堯舜時的遺產,稱:「隸慎、燕、毫,吾北土也。」周時,肅慎繼續朝貢,孔子曾親眼見過其貢品――楛矢石砮,並為陳國惠公做了鑒定。《山海經·大荒北經》也有關於肅慎的記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不咸即今長白山,肅慎族居於長白山地區又得到了確證。以上所證,已超出冀州等四州的地理概念,把它擴展至白山黑水即相當今之吉林、黑龍江兩省之境。此時,因無明確的行政區劃,仍以方位東北代稱本地區,同時,又把民族作為地區的代名稱。
東北正式有了本區域名稱,是到了戰國時期,與燕國在此設郡聯系在一起。燕國處北方,經常遭到強敵東胡的內侵。昭王時,始築長城,幾乎把現今遼寧省全境括在長城以內,設郡以轄其地。據《史記·匈奴傳》載記甚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遼西與遼東兩郡及右北平郡的部分均在今遼寧省境。襄平即今遼寧省遼陽市,就是當時遼東郡的首府。這是有史以來,首次在遼寧也是在東北地區建制設郡。自此,遼即成了今遼寧地區的代名稱,歷代相沿不變。有時也把遼泛指為東北地區,但它真正含義,還是限指遼寧地區。秦結束了戰國長期紛爭的局面,第一次實現了大統一。為防禦匈奴,集燕、趙長城之大成,將各段長城連為一體,如《史記·蒙恬傳》說:「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遼東段長城,基本沿襲燕長城的走向,仍把遼寧大部劃入長城的藩籬之內,所置遼東、遼西與右北平三郡,是對燕制的承襲和進一步完善。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王朝對黑龍江的統治加強,各民族多次派出貢使,向中原王朝進貢。236年,挹婁遣使向曹魏「獻楛矢」,建立直接臣屬關系,曹魏將其劃歸遼東郡管轄。這是挹婁民族共同體繼春秋肅慎以後,第一次與中原王朝直接來往,並自此保持著融洽的臣屬關系。挹婁與高句驪國,也有過臣服關系。後來挹婁趁高句驪受到魏幽州刺史冊丘儉軍的沉重打擊之機,斷絕了與高句驪國的來往。降至西晉,鮮卑慕容氏崛起,與高句驪爭奪遼東,挹婁乘機南下,攻掠高句驪北境。245 年魏幽州刺史毌丘儉奉命征高句驪,派玄菟太守王頎與夫余聯絡,夫余簡位居為魏軍提供「軍糧」。274 年,晉分幽州五郡置平州,夫余歸平州護東夷校尉管轄。285 年,鮮卑慕容氏連續襲擊夫余,但在西晉王朝的保護下,使夫余國破而復立。高句驪為報舊仇於280 年發兵征討,降其「部落六七所以為附庸」,掠走挹婁「六百餘家」。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雙方處於敵對狀態。談德為高句驪國王後,在進攻百濟取得勝利後,398 年「遣偏師」進攻挹婁,挹婁大敗,300 餘人被俘,挹婁再度被迫臣服。高句驪遷都平壤後,挹婁後裔勿吉、靺鞨,多次受高句驪王調遣,隨高句驪兵攻新羅、征百濟、侵遼西。挹婁雖深受夫余、高句驪的民族壓迫和剝削,但憑著「便乘船」、「善射」的優勢,對居住今圖們江流域人少勢弱的北沃沮,進行肆無忌憚的「寇鈔」,致使北沃沮人常躲到深山岩穴中防備其襲擊,只在冬天冰封河道後,才返回村中居住。555 年,白黃混血的突厥滅掉柔然,柔然的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是室韋的祖先;柔然的南支逃到遼河上游,成為契丹人的祖先。
隋、唐時期,是黑龍江地區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
612 年,隋煬帝征高麗,當時附於高麗的靺鞨粟末部的八個分部(厥稽部、勾使來部、窟突始部、悅稽蒙部、越羽部、步戶賴部、破愛部、步括利部)共千餘家歸隋管轄,被安置於朝陽市。其間滿族(秣羯,均為革旁)興起建立渤海藩屬國,領長白山以東含朝鮮半島北部區域,地位較為獨特。
唐朝在黑龍江流域普遍建立了管理機構。後來在黑龍江西部設室韋都督府,在東部設忽汗州都督府(又稱渤海都督府)。在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匯合地區設黑水都督府。
遼繼唐之後在黑龍江地區設治管轄,於黑龍江上中游地區設羽厥里節度使、室韋節度使和烏古迪烈統軍司;在嫩江設泰州(今泰來縣塔子城古城);在黑龍江東部地區設女真節度使;在牡丹江以北至黑龍江下游一帶設五國部節度使。黑龍江地區各族向遼貢納馬匹、貂鼠、生金、北珠、人參、松實、白附子、蜜臘、麻布、海東青(鷹的一種)等。
遼天慶五年(1115 年),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擊敗遼國,自稱皇帝,國號大金,改元收國,定都會寧(今阿城市白城)。金建國後,阿骨打命完顏希尹造女真文字,於天輔三年(1119年)頒行。金天會五年(1125年)滅遼,金代替遼統一了中國北方,從而形成中國歷史上金、宋對峙的局面。金代是漢族大批移入東北地區的時期,主要在遼寧區域等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元朝時期,黑龍江地區西部為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圖哈撒兒家族的游牧地,今泰來塔子城古城則為成吉思汗幼弟斡惕赤斤故城。整個東北設遼陽行省統轄,下設路、府、州、縣。
明朝永樂七年(1409年)於黑龍江口設奴爾干都指揮使司,共轄384衛、24所、7城站、1 寨。所轄區域北到外興安嶺,東抵鄂霍茨克海的庫頁島。明朝承繼元代的建制,建立了海西東水路城站和海西西陸路城站,從遼東到奴爾干都司設驛站40餘所,多次派專員沿松花江、黑龍江下航至奴爾乾等地,了解和撫慰各族。從十五世紀初,明朝先後於開原、撫順設馬市,在吉林設立造船廠,這對擴大東北各地經濟的互相交流和發展松花江、黑龍江的水路運輸有重要作用。

7. 東北的民風民俗的資料

飲食:特色—酸菜。這個是別的地方沒有的。就是在入冬的時候買許多白菜(也有大頭菜,但不如白菜好吃~),洗趕緊,放進缸里,撒上鹽,密封。一直到一個月左右。東北人愛吃燉菜。因為天氣冷。還有人參,鹿茸。這是特色嘛~東北菜量大,味道重。還有蘑菇,野菜。東北人喜歡吃面條,生蔬菜蘸大醬。最喜歡餃子。各種餡的。還有殺豬菜。比如血腸。殺豬菜都要用剛剛殺死的豬做。

房舍:東北有句俗話 「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出在地面上」,說的就是滿族的傳統居室特點。滿族老屋一般是三間或五間,房頂用草苫,土牆,坐北朝南,大多東邊開門,形如口袋,便於取暖,俗稱「口袋房」。一進門就是廚房,稱為「外屋」或「外屋地」。西側是卧室,稱為「裡屋」。裡屋築有南、北、西三面構成的「匚」型火炕,稱為「萬字炕」,或稱「轉圈炕」、「拐子炕」、「蔓枝炕」等。西炕為窄炕,下通煙道,不住人。如:「地窨子」、「馬架子」。

(7)東北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東北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第一人是本溪「廟後山人」,距今4、50萬年前。2、30萬年前的金牛山、鴿子洞文化,5至1萬年前的青頭山人、榆樹人、安圖人、哈爾濱人、前陽人等古人類,9000年前的海拉爾扎拉諾爾人,7000年前沈陽新樂下層文化。

6000至7000年前的吉林大安縣長新南山遺址、遼東半島小珠山文化,6000年前的海拉爾西沙崗文化、昂昂溪文化、密山新開流文化、饒河小南山文化,5000至6000年前的長春氏族部落、奈曼旗大沁他拉遺址、霍林河下游新石器時代遺址、西遼河紅山文化,東北文化薪火相傳,是後來形成的商族、肅慎、東胡、穢貊(扶余、高句麗)等東北各民族、部落共同的文明起源。

東北民族體系由四大古族構成,東胡鮮卑室韋蒙古族、穢貘夫余高句麗百濟朝鮮、肅慎挹婁靺鞨女真、商族古燕族漢族,奠定了四大民族政權行政區布局變遷對東北歷史的影響,春秋時期東北西部東胡、北部穢貊、東北部肅慎、南部古燕族,逐步演變為漢晉時期東北西部鮮卑柔然、中部夫余高句麗沃沮、東北部挹婁勿吉、南部幽州遼西遼東郡。

隋唐時期東北西部室韋契丹、東北部靺鞨渤海、東南部高句麗百濟、南部安東都護府,由於東北共同的地理環境和文化交流背景,從唐朝河北道開始,遼、金、元、清、民國北洋奉系、東北人民政府到東北經濟區,東北從四大民族體系各自為政,發展到輪流坐莊形成統一的東北歷史沿革,為東北各族民族政權7次入主中原打下基礎,形成東北共同的文化地理歷史沿革。

8. 東北獨特的文化歷史沿襲

不是很深厚。在唐朝之前那兒只是少數名族居住的不毛之地,遼朝的建立使得東北有了初步的發展,而世居東北的女真人建立金國後東北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元朝疆域廣闊,自然要發展東北。而東北得以受到全面重視是在清朝及近代。

閱讀全文

與東北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