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鄭州都市區的發展目標
根據《鄭州都市區總體規劃》,鄭州都市區確定規劃目標為:活力鄭州、幸福都市。涵蓋田園都市、暢通都市、宜業都市、宜居都市、魅力都市、創新都市建設六個方面。2015年,人口規模約950萬人;遠期,2030年,人口規模約1300萬人。 確定未來重點發展汽車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商務金融、物流商貿、文化創意旅遊五大戰略支撐產業;培育發展航空製造、生物醫葯、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優化提升鋁工業等傳統優勢產業。
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分為都市農業區、現代農業區和休閑觀光農業區三大農業區,引導建設5類30個農業園區。
工業園區
重點在新城區、外圍組團和新市鎮布局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都市區內共規劃布局15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和40個工業園區。在南部新城打造電子信息及生物醫葯產業集群,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部新城打造汽車及裝備製造業集群,在高新區和西部新城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並依託三個產業集群打造三個研發中心,在鞏義和新密分別打造鋁工業及耐材工業集群。
現代服務業
重點在核心區集中布局現代服務業。全域規劃建設2處金融中心、8處中心商務功能區、18處特色商業街區、6處大型市場、5處物流園區、5處創意中心、3處旅遊服務中心和3處遊客集散中心。 航空
構建「一主三輔」的航空體系,一主為新鄭國際機場,定位從國際航空貨運亞太中心,國內客貨運中轉樞紐轉變為國際航空樞紐,這一轉變需城際、軌道對接、高速、快速路支撐完善,同時需擴大腹地;三輔為登封、上街和萬灘機場,可結合發展通用航空服務。
高鐵輔站
未來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輻射網路,實現北京、西安、武漢等城市的2~3小時出行圈 。
城際鐵路
在「十字加半圓」的城際軌道交通網路基礎上,補充東部、北部輻射網路,規劃預留向東、東南東北輻射通道,打造以鄭州為中心、以城際鐵路為骨乾的「一小時交通圈」。 公共設施布局規劃:一是突出區域性服務功能建設,二是建立全域均衡覆蓋的服務網路。對應都市區的空間結構,建立「區域級、市級、組團級、片區級、社區級」五個層級的公共服務體系。
從空間管制的角度,將都市區分為城市建設生態協調區、沿黃生態保護區、山地生態保護區、西南水源涵養區、東部沙土化生態治理區、北部生態恢復重建區六大生態功能分區,並提出不同的分區指引措施。重點打造伊洛河、賈魯河、潁河、雙洎河四條生態水系。 保護梳理文化遺產,構建鄭州商都、嵩山歷史建築群、古滎漢文化、黃帝故里、河洛文化五大歷史文化片區。傳承創新華夏歷史文明,全力提升「黃河」、「黃帝」、「嵩山」、「商都」四個文化品牌形象的國際影響力,增強文化競爭力。
根據都市區的文化空間特點,劃定4個風貌景觀片區,重點保護提升15個舊城歷史文化區,打造24個特色街區。打造中部地區會展之都,培育新型文化創意產業,重點建設6個文化藝術創作基地、12個文化藝術傳播中心;12個休閑娛樂文化基地;3個動漫遊戲創作中心;7個研發設計中心等。
在綠博園、高新區、惠濟區、金水區和登封打造五個創意產業集聚區。 在都市區內建設龍湖、綠博和登封三個旅遊服務基地,鄭州火車站、新鄭州站和航空港三個旅客集散中心。 通過體制機制、土地政策、人才引進政策、產業政策、生態保護、金融財稅和社會一體化等政策的創新建設,為都市區發展提供一個創新環境,實現都市區體制由「制約—促進」的轉變,建設創新都市。
㈡ 鄭州市有多少個區縣
截至2019年,鄭州市轄6區5市1縣,分別是中原區、二七區、管城回族區、金水區、上街區、惠濟區、鞏義市、滎陽市、新密市、新鄭市、登封市、中牟縣。具體介紹以下幾個區縣:
1、二七區
二七區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中心城區,因紀念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大罷工而得名,位於鄭州市中心西南,東接管城區,西與中原區、滎陽市毗鄰,南連新密市、新鄭市,北鄰金水區。
2、管城回族區
管城區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中心城區,因是春秋時期管國都城所在地而得名,也是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城區所在地。管城區轄區總面積204平方公里。
3、上街區
上街區位於鄭州市區西部,北臨滔滔黃河,南依巍巍嵩山,東距鄭州市中心城區38公里,西距十三朝古都洛陽80公里,位於鄭洛工業走廊的黃金分割點。
4、惠濟區
惠濟區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中心城區,惠濟區位於黃河南岸,擁有距離鄭州中心城區最近的自然山體—邙山,北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全區600萬株樹木、6.4萬畝森林面積,是河南省「平原綠化高級達標先進區」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單位。
5、中牟縣
中牟縣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鄭州市東部新城組成部分,古稱圃田、牟州,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鄰省會鄭州市中心城區,東接八朝古都開封市。
㈢ 廣州歷史,地理,傳統
一、廣州概況
1.自然地理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也是華南區域性中心城市。廣州位於中國大陸南方,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瀕臨南海,毗鄰香港和澳門,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穿城而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素有中國「南大門」之稱。
廣州地處南亞熱帶,北回歸線穿越北部,屬南亞熱帶典型的海洋季風氣候。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四季如春,繁花似錦。全年平均氣溫20~22攝氏度,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為1982.7毫米。由於氣候溫和。土壤濕潤,陽光充足,廣州一年四季樹木常綠、鮮花常開,自古就以「花城」著稱。在國內城市中,這一別稱和美譽也是廣州獨有的。凡是來廣州旅遊的人都一定會充分感受、親身體驗到處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花的節日廣州不愧為花的城市!
2.人口物產
廣州市轄10個區和2個縣級市。10個區是:荔灣、越秀、海珠、天河、白雲、黃埔、番禺、花都、南沙、蘿崗。兩個縣級市是:增城市和從化市。
廣州市陸地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超過350平方公里。2000年6月,番禺、花都2個縣級市搬市設區後,廣州城區面積進一步擴大,目前,廣州已經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海濱城市。
到2002年3月底,廣州行政區域內人口(含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已突破千萬大關,其中市區人口已經超過了600萬人,市區平均每天流動總人口達300多萬人。從這意義上,可以說廣州是名副其實的不設防的城市。
廣州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有許多馳名中外的農副土特產品,經專家們鑒定確認的多達100種。廣州是中國著名的「水果之鄉」。廣州的土地、氣候等自然條件適宜多種熱帶、亞熱帶果樹的生長,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上市。廣州的水果共有500多個品種,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蘿享有『嶺南四大佳果』美譽,早已名聞中外,也是廣州水果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四個品種。其它如楊桃、龍眼、黃皮、柑、橙等也久負盛名。
3.歷史淵源
在今天,提起廣州,人們會很容易、很自然與現代、時髦、繁華、富裕、美麗聯系起來。其實,廣州還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首批頒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秦王朝任命任囂為南海尉並建城(俗稱「任囂城」)開始、廣州已有2219年的建城歷史。而世界歷史名城中,除古羅馬、雅典等少數幾個城市外,巴黎、倫敦、莫斯科等均比廣州年輕。
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這里的「百越」人民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民已有來往,特建「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公元前214年,奏始皇統一嶺南後建立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禹,位於今天廣州倉邊路、越華路、中山路、北京路一帶的老城區內。錢正朝任命任第為南海尉並建城.俗稱「任囂城」,有人考證後認為「任囂城」就在今越秀區倉邊路一帶。秦末漢初,趙佗繼任南海尉,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帝,建趙佗城。
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派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領大軍,出師嶺南,廢除南地國,再置南海郡,郡治仍設在番禺(即今廣州)。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於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在交州東部分設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至今已有1770多年的歷史。
4.五羊傳說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廣州有幾個美麗的別名,我現在就考一下你們,看能不能說全。對,大家說得都對,廣州又稱花城、羊城、穗城。花城,前面已向大家簡單介紹過了,不過大家知道和記住花城,更多的是通過已故中國四大散文家之一貨牧的那篇著名散文《花城》,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被收進中學語文教科書,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因此而記住廣州是十一座以花而得名的城市。那麼,廣州為什麼又稱「羊城」、「穗城」呢?這裡面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傳說。
相傳,有一年,楚庭因連年災害,田地荒蕪.農業失收,百姓飢荒。有一天.天空出現五朵祥雲,上有五位仙人 身穿紅橙黃綠紫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五隻不同顏色的仙羊,仙羊各口銜一棵一莖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這座城市。仙人把稻子贈予百姓、把五隻羊留下,祝願這里永無飢荒,然後騰空而去。
從此,廣州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也開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稱。後來廣州的百姓還在惠福西路修建「五仙觀」來紀念這五位造福廣州的仙人。你們若不信,可到五仙觀的東側看看,至今那裡還有一塊巨大的紅砂岩腳印狀的凹穴,那就是「仙人拇跡」。你們還不信,可再到越秀山麓.那裡存立有一座「古之楚庭」的名牌坊,它告訴人們,廣州最古老的名字叫「楚庭」。
喜歡動腦筋、善於思考的人可能會想:在這個神話傳說中,仙人們為什麼騎的是羊而不是別的什麼動物?為什麼五位仙人衣是五色,羊亦五色?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神秘?
不錯,在這個神話傳說背後,還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思想內涵。也就是說,仙人騎著羊而來,仙人五數、衣五色、羊亦五色都不是偶然的。先說為什麼是羊,這里我告訴大家一個基本事實,畜牧學家已經證明,廣東的羊來自北方,這就說明五羊神話是一則史前拓殖神話,中原人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就開始南遷,並給嶺南人帶來了北方的文化和文明,同時也證明了廣州很早就是一個移民城市。也許有人還會問,移居羊城的先民,也可以把狗。豬什麼的帶來呀,為什麼單單是把羊帶來呢?這可能是由於路途遙遠。豬的行動緩慢、成批驅趕不便,再加上在古代傳說中,豬的形象不好。而狗,在古代是許多民族的圖騰和始祖神,很少作為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家畜來飼養。相對於狗和豬來說,羊的繁殖力強,適應力強,還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至今廣東仍有「種姜養羊,本少利長」和「羊不離胎」之說。加上它行動快速,便於驅趕。可見,五羊神話中的仙人騎羊,除象徵其從北方而來之外,還有心理、道德和經濟上的考慮。羊成為當日南遷的先民攜帶的理想家畜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在今天.五羊巳成為廣州的城徽標志。細心的遊客會發現,「羊城」這一別稱,已滲透到廣州生活的各方面:書有《羊城古鈔》,刊有《羊城古今》,報有《羊城晚報》,是有「羊城八景」;乃至許多樓字商標、公司社團、名勝古跡均以「羊城」命名;「五仙觀」如今尚存,「仙人拇跡」依然可見;仙湖街、仙鄰巷、五仙門等都還粘有一點「仙」氣——「五羊仙」的神話,可謂影響深遠。
5.經濟發展
廣州自古以來就是全國著名的商埠,它擁有2000多年的開放貿易歷史。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發展煥發出新的生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從1992年開始,廣州的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國10大城市的第3位。尤其是「九五」以來,廣州的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更為顯著增強,為國家、為廣東省所作的貢獻越來越大。
2004年廣州生產總值(GDP)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到41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5.5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1817.71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2182.6億元,增長13.8%。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81∶44.16∶53.03。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年人均GDP為5.63萬元,增長13.7%;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約合6800美元,在國內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廣州經濟發展最突出的特點是包括商業、旅遊業、餐飲業和信息、金融、房地產服務業等在內的第三產業十分發達。2002年,全市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 1668.55億元,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 55.59%,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5.9%,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廣州經濟發展的另一突出特點是,對外開放程度比較高,對外經濟貿易發達。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外貿出口年均憎長達21%,2002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已達 279.31億美元,其中出口達137.84億美元。出口市場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979~2002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294.53億美元,在全國10大城市中排第2位。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來廣州投資,在廣州設立了8000多家外資企業和2000多個辦事機構。
6.城市建設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市綜合實力的顯著增強,廣州明顯加大了城市建設的力度。從1998年秋開始,廣州開始實施城市建設管理「一年一小變」、 「三年一中變」 、「2010年實現一大變」的戰略。「九五」時期(從1997至2001年),全市城市建設投資總額達610億元,相當於前8個五年計劃總和的3倍。現在廣州已全面成功實現了「一年葉小變」。『三年一中變」的目標,城市面貌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可以說,在短期內城市面貌發生如此巨大變化,不僅是廣州城建史上的奇跡,就是在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建設史上也不多見。
「小變」 、「中變」的成果不僅受到廣大市民的由衷贊賞,而且受到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同時在國際上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2001年12月3日.廣州榮獲「國際花園城市」的光榮稱號,捧回了被國際上稱為「綠色奧斯卡」的大獎,成為世界上獲此殊榮人口最多的城市,為我國爭得了榮譽。2002年5月26日,廣州又成功入選全球40個「2002年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7月,榮獲該獎項十佳獎。
7.人民生活
廣州的經濟實力雄厚,發展迎度快.充滿活力.廣州人民生活水平自然也水漲船高。與北京、上海、天津、重慶、西安、武漢、沈陽、哈爾濱、南京等9大城市居民相比,廣州人最會掙錢也最能花錢。廣州人掙錢花錢全國最多。
2004年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31025元,增長9.9%。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884元,增長12.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全面取消農業稅,大幅度減輕農民負擔,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達6625元,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9%。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13121元,增長13.4%。其中,服務性消費支出4653元,增長18.5%,城市每百戶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由上年的2.3輛提高到4輛。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353元,增長5.8%。物價水平總體平穩,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7。
8.民俗風情
到一個地方旅遊,無非是觀賞和了解那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名山大川與風土人情。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和發祥地,在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都市,我們既能感受到現代文明的強勁沖擊和活力,又能領略到傳統嶺南民俗文化的獨特韻味。廣州兩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許多說不完道不盡、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它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飲食、居住、建築、商貿、語言、歲時節令、婚姻、祭祖、禮儀、娛樂等。由於廣州自古就是一個移民色彩很濃的城市,廣州民俗風情也處處體現了一個移民城市所特有的韻味和魅力:豐富多彩、活潑多樣,古老而又年輕,處處迸發出多元文化撞擊的火花。至今,廣州民俗中仍保持有許多古老的習俗,其中有中原漢人的古風遺韻 也有百越古族的特別稟賦。
同時,由於廣州地處南疆,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最先接受海外民俗文化的影響,這又使得廣州民俗不但有新興海濱的迷人風韻,還略帶一點「洋味」:他們一面過傳統的春節,一面過西方的聖誕節;一面遊街,又一面給情人送玫瑰花;一面吃蛇、烹狗、飲功夫茶,又一面吃漢堡包、壽司、喝雞尾酒;一面舞龍舞獅,又一面跳迪斯科、唱卡拉OK;一面穿牛仔褲、露背裝,又一面復興旗袍和香雲衫;一面操著電腦預測市場風雲,一面又供著財神、占卦算命。處處體現出嶺南民俗文化的多樣性、開放性和兼容性。
最能體現廣州民俗風情的是廣州的茶樓。廣州人喜歡上茶樓飲茶,是全國聞名的。廣州人清晨見面打招呼時常說「飲茶未了」(意即「飲早茶了嗎?」)可見廣州人對飲茶的喜愛。廣州人的飲茶有著悠久的歷史。自19世紀初,廣州的茶樓從低矮簡陋的茶寮中崛起之後,「飲早茶」的時尚,風靡了珠江三角洲。到處茶樓林立,可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就連郊區的小村鎮,也無一處沒有茶居(樓)。改革開放以後,廣州的茶樓業更加發達。現在,廣州的茶樓、酒家巳發展到近2萬戶,遍布大街小巷,不論走到什麼地方,都能嘗到「三茶二飯」。從『飲早茶」發展到「飲下午茶」到晚上的「飲夜茶」,檔次越來越高,食品越來越精緻。而嚮往開放改革的各省人士,也常常以廣東的生活習尚為樂,於是南至天涯海角,北達內蒙古草原,都建起了廣式茶樓。到後來「老舍茶館」根深蒂固的古都北京人 蓋碗茶藝高超的成都人,都學廣州人「飲早茶」。廣州茶樓之風,一下吹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成為傳播嶺南文化的一個窗口。
再就是充滿嶺南傳統節日氣氛的廣州除夕花市。那十里長街,擺滿各種鮮花,任君選購。愛花惜花的廣州人,絡繹不絕,穿梭其中。還有「賣懶」 的少兒,招搖過市,那熱鬧的情景,也是非親臨現場所難以品位的。還有那元宵燈會,剔透玲攏多姿,令人目不暇接。再有廣州七夕風俗之纖巧,重陽登高之踴躍,冬至節日之隆重(廣州人謂「冬至大過年」)。
廣州的銀龍舟,與別的地方賽龍舟不同。別的地方大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廣州賽龍舟則是每年端午節前後廣州民間的傳統節日。
廣州的波羅廟會也有別於其他的廟會,它是為了紀念海神的誕日,廟會期間扎制的波羅雞,更是廣州所獨有。
著名的沙灣飄色是南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以獨特驚險的戲劇人物造型飲譽國內外。
麻車火狗是有600多年歷史的大型民間藝術活動,表現人們豐收的喜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盤古王誕是為了紀念神話傳說中盤古王,位於花都的盤古王廟更是萬年香火不斷,遠近聞名。
9.著名僑鄉
廣州是全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又是全國華僑人數最多的大城市。據統計,全市有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同胞135萬人。其中華僑、外籍華人52萬人,他們分布在5大洲116個國家和地區,聚集比較集中的有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地區和澳大利亞,港澳同胞83萬人。全市還有歸僑、僑眷、港澳同胞親屬100多萬人。
廣州向海外移民有悠久的歷史。隨著中外交通和貿易的發展,廣州人的足跡很早就散布世界各地,並定居下來,成為華僑、華人。據資料記載,唐代以後僑居外國的廣州人日漸增多。康熙中葉,海禁開放,出洋謀生者更多。到了近代,廣州出現了向海外移民的高潮。其主要原因:一是廣大人民生計日益艱難,又不堪清政府的迫害和屠殺而出洋,19世紀50、60年代,清朝廣東當局以殘酷的屠殺手段,鎮壓廣東天地會起義和太平天國革命,許多起義的參加者及其親屬,輾轉逃徙海外避難,在異國他鄉定居;二是西方殖民主義者急需勞動力,到中國誘騙華工,據統計,僅1848~1852年的5年間.在廣州及其附近地區被誘騙的華工就達3萬餘人。
廣大華僑、華人素有愛國愛鄉的傳統,對祖國和家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是熱情支持、積極投身祖國的革命運動和一切愛國活動,在整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從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直到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以及一切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民主運動,廣大愛國華僑幾乎無役不與,不少人毀家紓難、拋頭灑血。二是積極投資興辦近代工業企業,揭開了廣州興辦民族資本企業的帷幕。1860年,秘魯華僑黎某等在廣州創辦萬隆興出口行,開華僑投資的先河。1872年,南洋華僑陳啟沅在南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機器繅絲廠。接著,旅美華僑創辦了廣州第一家電燈公司。20世紀初,馬來西亞華僑在廣州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橡膠企業,美國、加拿大華僑投資創辦了廣州第一個公共汽車公司等。三是廣泛地傳播西方文化,促進了廣州中西文化的交流。
(二)廣州特點
關於廣州,有許多美譽和雅稱,比如「中國的南大門」、「花城、羊城、穗城」、「水果之鄉」、「華僑之鄉」、「中國南方最大的海濱城市」、「著名商埠」、「不夜城」、『移民之城」等等,這些稱呼和概括都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了廣州的特色和魅力。
廣州的特色。有人歸納為「十大」特點,為了便於大家記憶,用一句話來表述,就是「一都、二城、三化四地」。
「一都」是指廣州是著名的商都;「二城」指的是廣州是聞名遐邇的古城,這就把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適合人生的優良生態環境兩大特徵都包括進去了;「三特」指廣州所特有的粵語、粵菜和粵劇;「四地」說的是,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近現代革命策源地、嶺南文化中心地、改革開放前沿地。
1.商都
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歷史人文因素,廣州商業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自古就比較發達和繁榮,歷史上廣州一直是全國著名的商埠。
廣州自秦漢以來就是我國南方的古都會,有「金山林海,天子南庫」之譽。《史記》說:「番禺亦一都會也」,司馬遷把番禺列為當時全國的9大都會之一。《漢書》也說:「番禺,其一都會也」,「中國商賈者多取富焉」。意思是說商人來到這里做買賣多半是會發財致富的。
唐代,廣州港已發展到可容大小海船近千艘的港口,官方首設市舶使(中國最早掌管海外貿易的官職)於廣州,並開辟了長達14000公里的由廣州通向西方的航線,這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航線。在今天光塔路一帶的「蕃坊」居住著12萬外國商人及其家屬,當年的廣州形成了一個國際性的珠寶市場。
宋元時期.廣州「城外蕃漢數萬家」,「廣州富庶天下聞」。當時的義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說廣州是「一個比威尼斯大三倍的城市,整個義大利都沒有這個城的船隻多」。阿拉伯游歷家伊本·白圖泰也同樣認為,廣州是「世界大城市之一也。市容優美,為世界各大城所不及」。
明代,廣州首創外貿交易會,每年夏冬兩季定期舉辦外貿集市。那時,廣州是中國朝貢貿易第一大港,也是中國外貿第一港。明嘉靖年間,因西方殖民者和倭寇的侵擾,朝廷實施海禁政策,廢除寧波、泉州兩市舶使,對外只保留廣州一口通商。廣州獨攬了全國的對外貿易大權。
清代,廣州設立「十三行」,專門從事對外貿易。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關閉漳州、寧波、雲台山等三處通商口岸,只留廣州一口對外貿易長達83年。廣州再次成為全國惟一的對外貿易口岸、直到鴉片戰爭之時,廣州的外貿因而空前繁榮。有歷史學家這樣描述當時的廣州:「廣州成為對內對外貿易的極盛之地。中華帝國與西方列國的全部貿易都聚匯於廣州。中國各地物產都運來此地,各省的商賈貨棧在此經營著賺錢的買賣。」清末至民國時期,廣州大力引進華僑和外國資本開辦商業、洋行和銀行,商業和外貿的發展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建國後,1957年起,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一直在廣州舉行,到2002年止,已經成功地舉辦了91屆廣交會。廣交會是我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成交量最大的出口商品交易會,其成交額佔全國出口貿易的三分之一,被稱為「中國第一展」。廣交會為促進我國的對外貿易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際國內具有廣泛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的商都地位不斷提高,商業和綜合經濟實力穩居全國大城市第3位。
廣州商都的歷史,源遠流長,基礎深厚,實力雄厚,經久不衰。廣州城市發展的歷史,可以說是商貿發展的歷史。在2000多年的開放貿易中,「惟我獨尊,地位不可替代」,廣州確實是名副其實的歷史商都。今天,廣州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商貿再領風騷,廣州、廣貨一度成為時髦的代名詞。廣州已成為真正的「購物天堂」。到2001年底,廣州市商貿服務業網點發展到20多萬個,城鄉居民每千人擁有網點數達29個,位居全國首位。
要感受和體驗廣州「購物天堂」的樂趣和魅力,可去三大市場逛逛:
一是逛大型的綜合性的購物商場。廣州比較大型的綜合性購物商場主要有廣州百貨大廈、新大新廣場、南方大廈、廣州友誼商店等,以及新崛起的王府井百貨商店、天河城商場、新中國大廈、中華廣場、流行前線、東山新大新廣場、荔灣廣場、時代廣場等。
二是逛兩大商業步行街:上下九路步行街和北京路步行街,逛這兩條步行街還能感受到嶺南典型的騎樓建築風格。
三是逛專業市場和專用品一條街。廣州作為華南中心城市和華南商業中心,是全省乃至全國物流集散地,用「貨如輪轉」來形容廣州商都是再恰當不過了。廣州因此形成了近400個專業市場和專用品一條街。華林玉器街、西關古玩城、清平市場、高第街等一些名氣較大的專業市場和專業街,也不妨去逛逛,相信定會有收獲的。
2.古城
廣州的歷史到底有多悠久呢?如果從傳說(非歷史記載)角度算,就是從戰國時期的楚威王(公元前338年)開始;如果從歷史文獻記載角度算,就是從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任命任囂為南海尉,任囂在古番山和禺山上修築番禹城開始;如果從「廣州」兩字出現算起,就應該是從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孫權建交、廣二州開始。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是屬於混亂的時期,古人說:「春秋無義戰。」大國小國都在爭奪霸權,總想稱霸中原兼並他國領土。在公元前355年,楚國滅了越國。後來楚威王起用了原南越人高固做了楚國的國相。據說這個高固雖然出生在南海(今廣州),但長得十分威武英俊;而且才華橫溢,極有天賦。楚威王聞說後便召他到了王宮,經過什細考察和嚴格考驗,對他十分賞識,授他為國相。高固不負重託,他用周朝禮樂去教化楚人,一改楚人只會打仗,惟尚武不懂禮義之風,使楚國後來成為文武強盛的大國,並與中原各國爭奪霸權。高固辭官回到嶺南後,就在番禺(今廣州)越秀山下建了一座「南武城」。這是廣州歷史上最早的「城」了。高固還築「楚亭」(也稱楚庭),用來向楚稱臣與朝拜,以示嶺南乃楚之一方天下。現在越秀山上立有一座「古之楚庭」的牌坊,就是指高固曾在此築有「楚庭」。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但是嶺南還沒有被征服,越人不願歸屬於秦。秦始皇就派兵南下攻打南越,但遭到越人激烈反抗。歷經3次用兵,秦始皇都沒取勝.而且兵力損失慘重。越人潛入深山老林之中,北人不熟悉嶺南的地形,更不適應南方的天氣和氣候,結果戰死的戰死,病死的病死,還時時遭受越人突然襲擊。越人還到處封關鎖路,斷絕秦兵糧草,逼得秦始皇一時無計可施。最後秦始皇招來10萬民工打通了廣西桂林北面灕江與湘江的水路(後人稱之為靈渠),才解決了進人嶺南的交通運輸問題。然後秦始皇舉兵50萬人大破南越,終於完成了全國統一大業。
統率秦軍南下的將領任囂就被秦始皇留下鎮守嶺南。秦始皇在嶺南推行郡縣制,設置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三郡及數縣。
任囂被秦始皇任命為南海郡尉,於是在南武城基礎上築「任囂城」。隨任囂南下的將領趙佗被任命為龍川縣令,即今天縣長之職。趙佗是任囂的得力助手。任囂在任南海尉期間,對越人採用恩威並舉、團結教化的辦法,使嶺南一帶平穩無事。他在大力發展生產的同時,也加強軍防力量。他把中原發達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傳授給越人,使嶺南很快富庶起來。秦朝統治中國前後才15年,傳到秦二世胡亥執政時,天下已開始動盪不安了。任囂就做好了擁兵自立、割據一方的准備。但由於他那時也年事巳高,加上身體狀態不佳,兒子又沒有一個可接任的,他就把希望寄託在趙佗身上。於是他召趙佗到身邊商討大計。他對趙佗說:「秦朝看來不可長久了,嶺南乃一方沃土,又遠離朝廷,不如趁天下動盪之際擁兵自立與中原斷交。但我已無法完成這件事了,如果你老弟識時務,就勸你擔當此任,在我還未死之前盡力幫助你。不久,任囂就死了,臨終前他把南海尉這個位置讓給了趙佗。
趙佗當了南海尉後不久,大權獨掌,專制一方,為他割據嶺南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趙佗果然建立了「南越國」做起南越王來了。他在原任囂城的基礎上又擴大了一倍,築成「趙佗城」。1974年在中山四路發掘出南越王宮署及御花園遺址4000多平方米,經過20多年的不斷發掘及實施了保護性措施後,現已具備了對外開放的條件,可望在近年內,這座沉睡了二千多年的地下王宮及御花園將展示在遊人的面前。
南越國5代歷93年,漢武帝劉徹於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派兵滅了南越國,以後復置南海郡,隸屬交州治域(交州的治所在廣信,即今廣西梧州)。進人東漢末年,廣州的經濟已經相當發達了,統治者不得不考慮將交州的州治遷來廣州。當時中國的政治形勢已經出現了吳、蜀、魏三國鼎立的局面,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吳國便將交州治所遷至番禺(今廣州),在原趙佗城的基礎上修築城郭。由於交州刺史是步騭,於是便叫「步騭城」。此城東界在今倉邊路,西達華寧里,北抵越華路,南至西湖路以北。為了加強對嶺南的行政管理,吳國黃武五年(公元226年)交州廣州正式分治,分合浦以南為交州,合浦以北為廣州。因為州治是從廣信遷來,便取「廣」字為州名,從此,「廣州』的名宇誕生了。
公元904年 劉隱為唐清海軍節度使,據有今廣東和廣西。公元917年,其弟劉岩在嶺南地區割據稱帝,國號南漢.定都廣州,有史以來第三次擴建城垣、鏟平禺山,向南擴展,大建都城。同時遍築離宮別院,在城西開鑿西湖(又稱「仙湖」,在今教育路南方戲院北側),長500丈,地連南宮,又建洲於湖中,稱「葯洲」。湖中有瑰偉怪石九座,稱「九耀石」。沿湖建有亭、樓、館榭,風景秀麗。公元971年南
㈣ 焦作的主要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
您好!斷雲澤為您解答:
這里是人類始祖的發源地,有盤古開天地、華夏祖版先伏羲女媧成婚、女權媧補天、軒轅黃帝祈天破蚩尤、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原始社會末期,位於黃河流域中游的懷川文明就吸引著四方百族,成為華夏民族發祥地的中心地帶。 這里是商湯革命的起始地;是武王伐紂的前沿根據地;是後漢光武中興的大本營;是「正始玄風」的策源地和以八封為靈魂的太極文化的產生地;是水利文化、度假村文化之根所在;是中國46姓和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之根脈地。 神農祭天處、嘗百草處、葯王孫思邈活動遺跡等,顯示著古代農業和醫葯的起源。出土眾多的陶瓷文物及當陽峪陶瓷遺址,顯示著懷川是發達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首次頒發的《夏小正》是中國的歷法之根,發源於陳家溝的太極拳、月山寺的八級拳和凈影寺的猿拳,證明懷川是中華武術之根,這里還是道教中心和佛教聖地。
希望您滿意!來自團隊 新蘭史海
㈤ 老徐州歷史文化片區的核心區范圍
老徐州歷史文化片區規劃研究范圍北至故黃河、南至建國路、西至中山南路、東至故黃河,核心區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內有眾多的歷史文化街區與近現代歷史建築,包括老城牆、黃樓公園、老牌樓、文廟、彭城壹號、創意68、花園飯店、中山堂、鍾鼓樓、天主教堂、老東門、文化路民國建築、回龍窩、快哉亭開明步行街、李可染故居、古玩一條街共16個節點。 徐州古城牆,遠不是一座城牆那麼簡單,它的身上,實在凝聚了太多。任何一個建築能告訴我們的都遠不如這段古城牆為多。
歷史上,因了戰爭、洪水和地震等災害,它曾經多次遭到摧毀,並多次重建或者修葺,它是徐州戰爭文化和洪水文化的最好見證。外城牆自北宋蘇軾抗洪始修到明代三次決口而重修,再到清乾隆年間的加固,千年風霜已歷;民國時期,內城牆被當時的國民政府變賣,連綿十幾里長的徐州古城牆成了殘垣斷壁,慶雲橋以西故黃河南岸的這段100多米的徐州外城牆就成了徐州古城牆的唯一遺跡,作為千年歷史的見證和倖存者,無聲地屹立至今。
《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中明確規劃:保護護城河及護城石堤,其范圍在城牆遺址兩側不少於20米寬,沿古城城牆建設一條寬度30米的綠化帶,強化古城城址輪廓。 在徐州市區古黃河畔,矗立著一座雙層飛檐的仿古高樓。這就是1988年修復的黃樓。歷史上的黃樓是900年前徐州知府蘇軾率領徐州軍民戰勝洪水之後,於宋神宗元豐年(1078年)八月在徐州城東門之上建造的。因為土能克水,所以塗上黃土,取名黃樓。黃樓內有許多碑刻,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蘇轍撰寫,蘇軾親筆所書的《黃樓賦》。黃樓賞月亦成為徐州古八景之一。
現重修位於今徐州市黃河南路,慶雲橋東,故黃河公園內,坐落於故黃河南岸大堤上。為北宋蘇軾所建,是徐州五大名樓之一。 老牌樓兩面分別寫有四個大字:「五省通衢」、「大河前橫」。資料記載,這座牌樓最初建於清代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而牌樓一帶古時曾經有繁華的水運碼頭。五省通衢牌樓目睹了徐州近200年的滄桑和巨變。 老牌樓地區位於中心商圈黃金地段,西起中山北路,東到夾河東街東端,北至黃河南路,南鄰彭城壹號和金地商都,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新興產業的興起,老牌樓地區的經營業態、建築風格與中心商圈的整體風格定位存在一定差距。最近,鼓樓區對老牌樓地區進行綜合改造,調整提升經營業態,全力打造與中心商圈相統一的時尚休閑街區。 彭城壹號,位於徐州市中心古彭廣場東北側,佔地21.45畝,曾是秦末時楚霸王項羽定都徐州的西楚宮殿,也是宋代大文豪蘇軾逸興吟哦的逍遙堂舊址,成為徐州市區唯一具有豐富歷史文化積淀的千年古院,記錄和留存著大量徐州城市發展變遷的信息。
隨著徐州中心商圈的快速擴張發展,以及彭城壹號周邊金鷹、金地以及蘇寧國際的崛起,彭城壹號保護性開發也列入政府議事日程。2007年上海聖博華康在進行徐州中山北路沿線改造發展戰略規劃時,首次介入彭城壹號項目,提出將現代時尚的元素注入古舊建築,在結構保留、風貌保留以及實用性三方面尋求一個平衡點,使千年古院原有的建築人文氣息與現代商業文脈交融碰撞,在保護、發展、效益三方面取得了和諧統一。該建議得到了徐州市委市政府的認同,由此,聖博華康展開了對彭城壹號的顛覆性商業地產規劃。 「北京有798,上海有八號橋,徐州有創意68」。作為2010年度我市城建重點工程、徐州首個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創意68產業園」一期將於「十一」竣工,12月開園,總體項目預計於2012年全部建成。一家紡織企業的舊址,即將成為特色鮮明的創意基地。近日,在第二屆中國創意策劃節上,徐州「創意68文化產業園」策劃方案獲「中國最佳創意園區策劃獎」。
該項目因位於民主路68號而得名。
這一地塊在徐州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扮演著不可替代的城市角色。1948年,上海國信在這里創辦紗廠,解放後改造成內衣廠。改革開放以後,這里又成為徐州針織總廠、絨冠高科紡織有限責任公司,成為中國首家也是國內最大的天鵝絨生產企業。如今,創意產業又一次讓這里煥發活力,成為鮮明的城市符號。 在徐州市最繁華的淮海路上,有一座已有百年歷史的飯店——花園飯店。這座飯店從她在一九一六年建成之日起,就不斷經歷著中國近現代的變幻。從軍閥到革命,從一次戰爭到另一次戰爭,雖然歷史在不斷的更迭,可這座飯店卻以她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時刻見證著大時代的變化。
徐州花園飯店歷史悠久,見證了軍閥戰亂、國共內戰的近現代歷史。一九一六年由英美煙草商人吳繼宏(字聲遠)出資兩萬銀元,從上海請來建築技師,仿照當時最時興的德式別墅樣式建造。廳堂內設紅木傢具,房內設施壁爐取暖,設有西式衛生間,同時雇請南北名廚,主理中西餐點。典雅華貴的西式設施,各式中西精烹美食,使花園飯店一時名噪省內,成為當時國內軍閥權貴、士紳名流們來徐後入住、宴請首選之地。 隨著淮海戰役勝利的炮聲和徐州的解放,中山堂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中山堂,歷來為政府直接管理。日偽時期,中山堂名為公會堂,日本人設計建造,門庭、觀眾廳均為兩層,觀眾廳面積500多平方米,由日偽政府直接管理。抗戰勝利後,公會堂由國民政府接管,開始稱國民會堂,後改為中山堂。徐州解放初期,中山堂依然是兩層樓建築,門前有門庭,有院子,臨街是一道矮花牆。
徐州軍管會設在彭城路1號,當時有關徐州政治、經濟、文化等許多重要會議,多在中山堂召開。
中山堂既是重要的文化宣傳陣地,也成為徐州市政治活動中心。 尋訪徐州老建築,大同街上的鍾鼓樓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此樓是一座混合結構的五層方塔形建築,為1931年冬銅山縣縣長余念慈下令建造。樓高約20米,建築面積120平方米,是當時徐州最高的建築。
據《雲龍區志》記載,修建此樓本是為了報火警,所以又稱「望火樓」。每有火警則以不同的擊打鍾聲表示火災的方位,以便市民聽到前去救火。不過,這「望火樓」從未報過火警,還險些因附近的大火被燒毀。
1932年,大同街鋪設了徐州第一條柏油馬路,也決定把鍾鼓樓的大鍾換上新顏。安裝時鍾的工程於次年冬完成。據了解,此鍾為重錘鏈條式齒輪時鍾,四面有瓷磚,羅馬字鍾面,指針長達一米。六十年代鍾面更換為白色油漆玻璃盤面,使用阿拉伯數字,用鏤空鋼板銼成數字和指針。據鍾鼓樓下面的花店老闆介紹,大鍾後來因年久磨損,保護性地停止了擺動。 老東門時尚街區位於淮海東路104號,總投資4.5億元。老東門時尚街區借鑒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等項目,分為六大主題區:休閑餐飲區、主題餐飲區、休閑娛樂區、異國料理區、特色酒吧區和精品購物區,三大廣場:中心廣場、和平廣場及博愛廣場區。
營造開放式紅史博物館在老東門時尚街區東北角,有一座修建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碉堡,據說是鬧市區唯一遺存的碉堡。這樣的歷史遺存,在老東門時尚街區還有不少。
老東門原址始建於1938年,曾一度成為侵華日軍的軍事基地,1945年至1948年是國民黨聯勤處。1937年,李宗仁在這里指揮台兒庄戰役;1948年淮海戰役,這里是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杜聿明的作戰總指揮部。1949年後,這里曾先後駐扎過抗美援朝英雄軍團——解放軍68軍軍部、46軍軍部以及「百將團」——12軍軍部。
72年來,這里的每一片磚瓦都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變遷,而「老東門」三個字,也成為徐州的一個歷史符號。至今,這里仍完整保留著當年的國民禮堂、城牆遺址和哨崗亭等建築。老東門時尚街區將利用戰爭遺物,營造出「開放式紅史博物館」的厚重韻味。 位於淮海路雙擁碑南的文化路東面一排建築,自徐州解放以來,就作為銅山縣的機關辦公處所。文化路12號、銅山縣第二招待所在此設置已有四五十年了。
日軍在徐州市區建了許多據點和建築物,但現存的已寥寥無幾,只有文化路上的那些日式建築保存得比較完整。這些建築是1942年建造的,當時這里對外公開的名義是「遠東旅社」和銀行。這些典型的日式建築,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從歷史角度看,它是日軍侵華的有力鐵證;從建築角度看,也有予以保存的價值。現在,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竭力否認當年侵華歷史,我們就是要用這些鐵證來反駁這些右翼分子。如果能將這些建築修繕整理,建立一座「徐州抗日博物館」,用來收藏、整理、研究、展示抗日史料,將是最理想的地方。
上世紀60年代,在文化路12號發現了一處「水牢」。後經專家考證,此處是日偽時期一家日本銀行的地下室或金庫,為內外兩間套房,室內總面積約50平方米。因其與院內水井緊鄰,水位相通,積水不斷,被人們稱為「水牢」。這也是日本侵華的又一鑒證。
我們來到徐州文化路12號。映入眼簾的是一條長150米左右的街面,沿街都是日式的建築。據知情人說,這些都是當時侵華日軍修建的,曾用作憲兵司令部,目前是徐州最大的日式建築群。 回龍窩歷史街區地塊位於解放路以西、青年路以南、南門橋以東、奎河以北43畝地區域內的棚戶區居民住宅,總拆遷面積35287.96平米。該地塊由徐州市新盛建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建設,是徐州市2010年度城建重點工程之一。小編在回龍窩拆遷現場看到,關於拆遷補償的公告已出示,前往咨詢服務台咨詢的市民絡繹不絕。據工作人員介紹,政府要對回龍窩及周邊地區進行整體改造,打造回龍窩歷史街區,工程的拆遷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據介紹,回龍窩是一豎兩橫三條總長不足四百米的居民胡同,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雖幾經變遷,但這里仍然基本保留了灰磚青瓦的老面貌。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想穿過這里,但因回龍窩是個死胡同,無法穿行,乾隆只好順著原路返回,「回龍窩」因此得名。此次,政府對回龍窩及周邊地區進行整體改造,意在打造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恢復明清時期街區的歷史風貌,打造展示城市發展文脈的名片。 徐州市「李可染舊居」於1985年10月1 日對外開放,後更名為李可染藝術館。館內「舊居」為一所四合院結構。南屋正牆上掛著可染的傑作巨幅《黃山人字瀑》,兩旁是可染早年居室,西牆上懸掛著李可染書寫的齊白石印語「痴思長繩系日」。室內傢具陳設樸素淡雅,古色古香,亦如故舊。北屋和西屋為生平事跡陳列室,人們可以從大量的文字圖片中縱觀可染的藝術道路和創作思想,以及他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
故居分東西兩個院落:西院為李可染生平簡介;東院為藝術陳列館,陳列了李可染先生在藝術道路上探索的各個時期的代表作。東西兩院的院門皆為月牙門,上方有李可染親筆題寫的門額,一面是「澄懷觀道」,一面是「澹泊寧靜」,表述了一代宗師的抱負與志向。小院青磚瓦舍,栗殼式門窗,愈顯古樸莊重。爬山虎攀牆上壁,花壇的冬青鬱郁蔥蔥。
堂屋與西屋相連的小圓門上內外各有橫匾一塊,北面書寫著「無涯」,南面書寫著「惟勤」,體現了李可染先生多年對中國畫的孜孜以求和苦心鑽研。 戶部山馳名已久的古玩一條街,幽靜的環境,古樸的街道將戶部山的文化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里有大大小小100多家古玩、藝術品店,是淘寶愛好者的好去處。
近年來,一到節假日,徐州人或到徐州遊玩的近鄰遠客,總會邀上三五好友到戶部山翰林街古玩市場走一走。戶部山古雅靚麗,坐落在翰林街道路兩旁的百餘家古玩店鋪、藝術畫廊各有特色,出售和陳列的古玩、藝術品種值得賞玩。
翰林街古玩市場在國內有了名氣。慕名來這里遊玩、淘寶、考察的名人、明星、收藏鑒寶大家,多不勝數。
到這里走走看看,對於老百姓來說不單純是「淘寶」。
㈥ 廣州中央文化區在哪裡
——兼談建設中央文化區的內核與標志彭澎 廣東省出台了《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要求把廣東建設成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文化中心、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排頭兵、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主力省、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生力軍和率先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示範區,形成具有中國氣派、嶺南風格、廣東特色的現代文化體系。這其中,我認為, 廣州作為省會和歷史文化名城,因凝聚了全省眾多的文化資源,必將在建設文化強省的進程中發揮領頭作用。 越秀區是最能代表廣州地位和特色的城區。 越秀區作為廣州的中心城區中的核心區,一直是廣州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其特殊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其他城區難以替代的。因此,一座將以商貿中心、文化中心為主要功能的國家中心城市,除了中央商務區、中央金融區以及中央居住區或中央別墅區等等外,還應該有一個中央文化區,用來集中體現這個城市文化特質的區域。越秀區打造廣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應該說是體現了廣州市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定位的體現。 中央文化區的內核在越秀區有很集中的體現。 我想首先是文化傳統中蘊含的文化根底是最重要的。以廣州為中心地和重要發源地的廣東文化主要體現在嶺南文化或珠江文化上。 地理上,廣州是珠江口和珠江三角洲的中心;歷史上,一直是廣東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種文化形態的大多數要素都與廣州相關,雖然不排除有佛山武術、肇慶端硯、潮州潮劇、南華禪宗等其他文化要素,但都不如廣州體現的文化要素最多。 而廣東的這些文化底蘊又大多沉澱在越秀與荔灣一帶,而相對來說,越秀更加豐富一些。 如涉及廣州起源的任囂城、南越國的有關遺跡都被確認在越秀地域內;自有這座城市的中軸線的概念起,就以鎮海樓、中山紀念堂、市政廳、中央公園等主要歷史文物與越秀山的起伏一起構成為傳統中軸線;北京路商圈不僅是現代廣州很長時期里的商業中心,更是「千年商都」的重要體現;東山區合並進來後,越秀幾乎囊括了省市主要的黨政機關,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的各種政策政令大都從這里發出……當然,這不排除荔灣的上下九所體現的商業傳統和天河城商圈所體現的現代商業氣息,也不排除分散在天河五山路、海珠新港路、番禺大學城的眾多高等院校,但似乎其他各區都沒有越秀區這樣豐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尤其是,近代革命的重大事件大都發生在越秀區,康梁、孫中山、毛澤東等重要人物在粵的主要活動也多在越秀區。 中央文化區應有一批標志性物體來體現和表達。 如果一個中央文化區沒有一些標志性的物體來體現,可能很難被廣泛認同,也不能充分發揮中央文化區的代表性作用。算起來,目前有南越王墓、北京路千年商都遺跡、五仙觀、六榕寺、光孝寺、石室聖心大教堂、中山紀念堂、五羊雕塑、鎮海樓、市人大與市政府、海珠廣場及解放雕塑、黃花崗烈士陵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及英雄廣場、農講所、新河浦別墅、二沙島建築群等等。問題是,這其中能體現現代廣州的物體似乎少了一點,而是天河中信廣場、海珠小蠻腰、琶洲會展中心、新城市中軸線等等更能體現現代廣州風采。因此,越秀區要在充分挖掘歷史傳統文化要素的基礎上,更多地尋求一些能反映現代廣州的文化要素,如此才能夠贏得廣泛贊同,尤其是民眾的認同。 當然,越秀區也有省市圖書館、博物館等現代文化內容,但這些功能的新館都將建設在珠江新城,這不能說不是對越秀區的重大挑戰。 以前說,城市中心東移,剛開始還只是居住區和商業區東移,如果文化區(至少是現代文化區)也東移,那越秀區作為中央文化區能固守的只能是歷史文化傳統中心區了。 這就要看我們這么定義中央文化區的內涵及內核了。 如今廣東省再次發誓要打造文化強省,越秀區建設中央文化區的時機到了,必須要有全面的統籌和構想才能使歷史文化傳統的參天大樹萌發新枝。
㈦ 為何本屆的金雞百花獎會設立在鄭州舉行
我覺得還是因為河南鄭州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是和百花獎相呼應的,都是具有一定的歷史悠遠的意義。
百花獎作為我們國內優秀電影的頒獎禮,也是具有比較大的權威性,我們這兩年看到的比如《紅海行動》,《戰狼2》這類主旋律電影被大家熟知外,還有地方色彩濃厚的《老炮兒》,小妞電影《失戀三十三天》,網路IP熱劇《尋龍訣》,等等電影,更是涌現了一大波的青年演員和優秀電影工作者的出現。
㈧ 有3600年歷史的古都為什麼卻還是吸引不來遊客
古都中的"小透明"——鄭州,為何這么說呢?因為鄭州在八大古都之中存在感甚低。每次與朋友談起古都鄭州,總會得到一陣調侃:"什麼古都,一目瞭然是一個現代化城市。
㈨ 鄭州市有哪幾個區縣
鄭州市目前轄6個市轄區,代管5個縣級市、1個縣:中原區、二七區、金水區、惠濟區、上街區、管城回族區,新鄭市、登封市、新密市、滎陽市、鞏義市、中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