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巴厘島風格
巴厘(BaLi)是印度尼西亞著名的旅遊區,是爪哇以東小巽他群島中的一個島嶼,巴厘島因歷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響,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但這里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義和巴厘島風俗習慣的結合,稱為巴厘印度教。在島上處處可見木石的精美雕像和浮雕,因此,該島又有「藝術之島」之譽。瑪斯是該島著名的木雕中心。巴厘的繪畫別具一格,大都是用膠和礦物顏料畫在粗麻布或白帆布上,主題取材於田園風光和人民生活習俗,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巴厘建築並不僅僅是在審美上給人深刻印象的那些木製的雕刻,雄偉威嚴的石門以及絢麗的印度風格雕刻,巴厘建築還擁有極強的精神信仰象徵。很多神廟,米倉以及其他的構造都是沿襲著被稱為Asta Kosala Kosali的被傳統的記載在棕櫚樹皮書中的傳統巴厘規則,並被稱為翁達吉(Undagi)的傳統建築師翻譯過來。造就了這些非常獨特的建築一直貫穿整個巴厘的村莊,,使之與周圍的自然環境渾然一體,貫穿其中。
在巴厘式建築中,最常見的一種特徵叫做貝爾(Bale),它用茅草覆蓋屋頂並且沒有牆壁,用作一種開放式的展覽。貝爾描繪了巴厘印度教的天地萬物。屋頂是「神」的部分,牆體是「人類」的部分,地基是「魔鬼」的部分。
其他令人印象深刻並具有象徵意義的遺址建築群是巴厘的宮殿。自從十九世紀以來一直非常經典,巴厘人相信他們的國王是神聖的,他的宮殿是宇宙的復製品,是神聖的象徵。巴厘的宮殿都是有規律的方形,圍牆套著庭院,庭院裡面又套著庭院。這種建築風格應該是受中國建築的影響,我國的建築就是層層嵌套,可見當年我國文化對南洋的影響之深。
在巴厘島,所有的建築必須被稱為梅拉斯帕斯(Melaspas)的洗禮儀式賦予生命後才可居住。這是對於當地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認為所有的材料----比如木料、石塊、茅草----都是被殺死後才能讓人類使用的。所以在這個儀式上,信徒們會准備許多祭祀物品來感謝神靈的恩寵。
Ⅱ 介紹巴厘島的歷史,蔡
巴厘人是由多種南島移民,於約公元前2500年的史前時代混血所組成。一般相信,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的青銅器時代,巴厘島已有非常進步的文化;現在仍在使用的農田灌溉組織(Subak),和灌溉系統就是沿襲自當時。
雖然考古發現大約公元一世紀的印度教遺物,但在十一世紀以前,佛教的影響多於印度教。公元670年,中國唐朝義凈和尚也曾提到,在他往印度取經的路程中,曾到過一個佛教國家「巴厘」。
大約公元十世紀時,印度文明影響全東南亞,經過爪哇島傳入巴厘島,提供後來巴厘文學、藝術、社會組織,和政治的雛形。十三世紀時,信奉印度教的爪哇人開始統治巴厘;公元1515年伊斯蘭教(回教)入侵爪哇,促使了大批印度教的僧侶、貴族、軍人、工匠,和藝術家逃亡巴厘,造成十六世紀巴厘的黃金時代。
也就在這個時候,來自歐洲的白人開始拜訪巴厘。在荷蘭探險家們的形容中,巴厘異教徒的神秘色彩、富足的社會文化和溫暖的氣候,令荷蘭人既好奇又心動,幻想著只要將荷蘭的文明和商業帶進巴厘,就可引導巴厘人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公元1908年,荷蘭的國旗終於插遍了全印度尼西亞和巴厘島,巴厘的貴族們在幾次為尊嚴而自殺的普普坦儀式中,結束了貴族統治的時代。荷蘭人統治了巴厘34年,接著在二次大戰時日本人又占據了三年;直到公元1949年,在聯合國的干涉下,荷蘭才退出印度尼西亞,島民溫和的巴厘,自然成為獨立後印度尼西亞的一省。
在爪哇島佛教王國夏連特拉王朝時代,佛教及印度教開始傳入巴厘島。愛爾?卡首次將巴厘島與爪哇島統一,其後經過新柯沙里王朝,1343年爪哇島印度教王國麻諾巴歇再次統一兩地,印度教開始大規模進入巴厘島,並和原來的佛教進行融合。1515年伊斯蘭王國淡目興起並取代麻諾巴歇,於是很多印度教精英逃往巴厘島,由此開始印度教文明的繁榮。1550年巴圖仍貢建立了第一個巴厘島王國。1588年西方人第一次來到島上,據說3個荷蘭航海家船隻失事後到達島上,後來能夠搭船回國時卻只有1人願意回去,由此也可見巴厘島的魅力。其後進入荷蘭殖民時期。在很長一個時期,殖民者只專注於爪哇島和蘇門達臘的資源掠奪(香料,木材等)和海上貿易,並未將巴厘島納入進來。一直到20世紀初,荷蘭人決定征服該島,巴厘島土著在抗爭無效之後,選擇大規模集體自殺,1906年登巴薩王室貴族幾乎全部自殺於荷蘭軍隊面前(現在登巴薩市政廣場的紀念碑即是紀念此事件)。自殺事件經新聞傳到歐洲後引發震動,迫使殖民者實行較人道的統治,巴厘島的傳統文化特色也由此能夠保持下來。
Ⅲ 巴厘島的民俗文化
巴厘島不但天然景色優美迷人,其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的豐富多彩也馳名於世。巴厘島人的古典舞蹈典雅多姿,在世界舞蹈藝術中具有獨特的地位,亦是印尼民族舞蹈中一枝鮮艷的奇葩。其中,獅子與劍舞最具代表性。
巴厘的雕刻(木雕、石雕)、繪畫和手工業品也以其精湛的技藝,獨特的風格遐邇聞名。在島上處處可見木石的精美雕像和浮雕,因此,該島又有「藝術之島」之譽。瑪斯是該島著名的木雕中心。巴厘的繪畫別具一格,大都是用膠和礦物顏料畫在粗麻布或白帆布上,主題取材於田園風光和人民生活習俗,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巴厘島素有「詩之島」、「東方的希臘」的美稱。位於島中部的鳥穆是繪畫中心,博物館內保存著許多歷史文物和巨幅繪畫。
在鳥穆附近,有一座呈方形的千年古洞──象洞,洞深只有二三米,洞內雕有栩栩如生的神像。在加威山上有著名的四大石刻像,另有5座神龕分立於大石像之前;在半山腰建有淡巴西冷的總統行宮。
巴厘島象洞廟的一個佛像。
巴厘島居民每年舉行的宗教節日近200個,每逢節日,歌舞雜陳。由於巴厘島萬種風情,景物甚為綺麗。因此,它還享有多種別稱,如「神明之島」、「惡魔之島」、「羅曼斯島」、「綺麗之島」、「天堂之島」、「魔幻之島」等。在自然科學上,1869年生物學家華萊斯還發現巴厘島是亞洲大陸的「末梢」,典型的亞洲動物分布至此為止,而在它東方僅隔寬度不到40公里的海峽的龍目島,動物即屬大洋洲種。所以,巴厘島是有名的旅遊勝地。
由於深厚的宗教氛圍,巴厘島幾乎所有的文化從形式到內容都與宗教有關,選有代表性的作一簡介。
宗教:了解宗教有多種方式,最直觀就是看廟,巴厘島上廟很多,據說多達10000多座。許多人到巴厘島看廟都去海神廟(TANAHOT),傳說是巴厘島因火山爆發(島上有三座活火山,巴都爾、京打馬尼、阿貢),為求鎮住神龜,而建七座神廟之一,因其潮漲潮落而與陸地分合而出名。其實聖泉廟的歷史更為悠久,有700多年,其旁邊山上建有蘇加諾的行宮。此外位於阿貢火山(巴厘島印度教的聖山,也是宇宙的中心)旁的布基薩寺,被稱為萬寺之母,是巴厘島上寺廟的代表。
音樂:在巴厘島酒店中每天都能聽到竹筒打擊樂演奏,但這並不是完整的巴厘島音樂。加麥蘭音樂融合銅樂,鼓樂,弓弦樂,據說還有中國的古樂調!
皮影:皮哇揚,最具代表性的娛樂形式,故事題材均取自印度教兩大史詩,以《羅摩衍那》(Ramayana)為多。觀之也可對其宗教故事有更深的了解。
舞蹈:以勒貢和巴隆兩種為代表,有點類似咱們的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區分,仍以《羅摩衍那》(Ramayana)為表演題材,舞蹈動作很單調,主要以手眼傳神而表達。
雕刻:石雕主要集中在巴都布蘭(BATUBULAN),木雕在馬斯(MAS),銀器在哲魯(CELU),其中以木雕最為出名,主要是村質珍貴(多為檀香木、黑檀木、和柚木)造型以神話人物居多。
繪畫:主要在烏布(UBUD),阿馬(ARMA)藝術館很漂亮,值得一觀,另外尼加藝術館收藏有很多珍品。巴厘島的繪畫藝術對世界繪畫藝術的發展有很深的影響,比如印象大師高更,另外比利時的馬尤爾,1932年來到島上,留居下來並娶當地人,他的帶有巴厘島風格的作品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手工:巴厘島的手工作品中編織和蠟染很有特色,也許很多人認為中國的蠟染很多,不足為奇,可是巴厘島的「仁辛科」是世界上僅有分經緯染色後編織而成,一件服裝需耗時數年,不過也極少見到,那是有身份的人在重大祭祀時才穿著。
在島中部的生宜有著名的猴子廟,猴子成群結隊。其北有風景優美的比都庫湖。著名的京打馬尼,氣候涼爽,由此可遠望頂峰終年煙霧迷朦的巴都火山。巴都山下的巴都湖也以風光優美著稱。島東南部的格龍宮是著名的古代巴厘王朝法庭所在地,宮殿氣派雄偉,四面有護城河,屋頂繪滿犯人受刑時的畫像。島西南海濱的丹那樂,岸邊高地建有廟宇,因長年海浪沖蝕,使此地與本島相離25米,形成孤島,每當海潮上漲,宙宇在波濤中似沉似浮,宛如水中宮殿。
巴厘島人都是生活的哲學家,工作時認真工作,用餐時喜悅的吃,睡覺時安詳的睡,與萬物眾神和平相處,心無旁騖的過每分每秒,生活自然逍遙,一生當然快意。「金錢非萬能」這句陳腔濫調,說穿了只是句口是心非的成語,以金錢價值衡量一切,是人類亘古不移的標准。
Banjar自治太平盛世
巴厘島人不僅在宗教上有自己的一套認知,在生活管理上更有一套不同於官方的版本。
雖然政府明文訂定了縣市村裡的行政系統,但真正推動運作的是「Banjar」。「Banjar」是比「村」還次一級的小單位,由百來戶民家所構成,屬於巴厘的自治組織,不在政府機關的檔案上,從每戶人家的婚喪喜慶到個人行為的賞罰,都經由每月月會決議處理方案。嚴謹的自治組織使得戶戶聲息相通,雞犬相聞,形成一股強悍的道德約束力,因此,巴厘島雖美如世外桃源,卻不可能讓你擁有獨善其身的隱士生活。
貴族平民平起平坐
源於宗教上的階級制度,在巴厘島是存在的,但如同巴厘島人信仰宗教的態度,凡事圓融的巴厘島人對於階級制度也不似印度人那般嚴苛認真,在巴厘島4種階級不僅平起平坐,用詞遣字也不局限是高階語或低階語,而隨著經濟力量的滲透,以往明列在名片上的階級封號,也逐漸被傲人的學經歷所取代。不過,入境隨俗是基本常識,這4種階級還是得謹記在心,以免在祭祀等注重身份的特殊場合里誤蹈禁忌,百口莫辯。
階級名I 男性封號 I 女性封號
Brahmana祭司I da Bagus I da Ayu
Ksatriya貴族I Cokorda I da Cokorda
Waisya 工匠商人I Dewa I Desah
Sudra(Jaba平民) I 無 I 無
滄海桑田不改顏色
巴厘人對自家人不問出身,對外來客不分來處,純真的隨和態度,使巴厘島成為人們共同信賴寄放心靈的休憩站。可貴的是,巴厘一年接待百萬訪客來去,可依舊不改顏色,滄海仍是滄海,桑田猶然是桑田。
早晚供奉的規矩和沐浴的習慣百年不改,盡管觀光客拿著V8群聚圍觀,巴厘人仍視若無睹過自己的日子,而你見過的梯田,今天仍在原處等你歸返,其中改變的只有稻禾品種。巴厘的農作面積逾90%改種新品種,成長快速、抗病力強是新品種攻佔巴厘的本事,但過度使用殺蟲劑是巴厘人付出的代價,隨之改變的生態導致青蛙、鰻魚數量銳減,蛙鳴是巴厘小夜曲的主調,有一天這熟悉的樂章會不會變調了?巴厘人已開始深思這個問題。
勤奮工作專心玩樂
逍遙度日是巴厘人的生活態度,但這可不表示懈怠,事實上,天才蒙蒙亮,巴厘的男人就荷鋤下田勤力耕耘,女人家則灑掃備餐照顧牲口,待日頭升高,大地變得炙熱,男人們便暫停手邊工作,返家看顧心愛的斗雞,而此時睡眼惺忪的觀光客才剛出門活動,見著了滿街抱著斗雞納涼聊天的巴里男人,便認定他們是一群不事生產的懶人,久而久之,這項有欠公允的成見,竟成了巴厘男人通行全球的負面印象,彷彿那賞心悅目的梯田是自各兒長出來似的。
其實,巴厘男人是挺憨厚的,照顧了該做的活兒,就專心一意的守著寵物斗雞。他們對斗雞的期許,全寄託在祭祀慶典上,那是公認可搏技下注的場合。上場的斗雞腳上加綁利刃,經過一陣塵土與雞毛齊飛之後,勝負立判,贏家領取賭金及敗死的雞,賭金入了荷包,死雞則上了餐桌。
巴厘島的火葬儀式
巴厘島的火葬儀式:牛型的棺木代表地位和身份,只有貴族和僧侶才能享用。
烈焰將祭品和棺木一起化成灰燼,人們祝願死者的靈魂在這一刻升華。
在宗教信仰的影響下巴厘島人對死亡有自己的理解,他們的習俗是要慶祝死亡。巴厘島人死後,按習俗都要舉行火葬,未經火葬的死者靈魂污穢不堪,將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不為死者舉行火葬,死者的靈魂就無法升天,成為終夜徘徊人間的厲鬼。因此這里的火葬葬儀非常隆重,也是巴厘島上的奇觀之一。火葬在人死後第42天舉行,因為巴厘島人認為,人死後,靈魂要經過42天才能離開軀體。在火葬前,要將屍體進行處理,首先用各種香料製作的液體將屍體浸泡,然後用布包紮起來,放在一個竹筐里,火葬前的一天,死者的親屬都穿上最華美的盛裝,男子還要佩戴寶劍,聚集到一起進行遊行,晚上還要舉行盛大的文娛晚會,表演傀儡戲,跳各種歡樂的舞蹈,人們載歌載舞等待第二天的到來。
火葬的日子,在音樂的伴奏下,附近的男人都爭先恐後地趕來抬屍體,婦女們每人帶來一瓶從鄰近寺廟中拿來的聖水,還有一群給死者靈魂帶路的活小雞擺放在葬禮列隊前。祭司祈禱完畢,發放弓矢,葬禮列隊出發,祭司手執紅法冠,在屍體面前引導,隊伍必須走彎彎曲曲的路線,為的是避開凶神惡煞,並使死者靈魂失去方向,找不到歸路。進入火葬場,先由死者近親割開裹屍布,祭司登上竹塔的平台,大聲念祈禱詞,把許多古錢撒在上面,算是賄賂給死神的贖金,婦女們將帶來的聖水灑在屍體上,再把盛聖水的瓶子打得粉碎。接著,就將屍體移入獸形木棺,待到夜幕降臨,就開始放火焚燒。在火光的照耀下,慶祝儀式開始,樂隊奏樂,觀眾開始狂歡。其中一項主要活動是拔河賽,雙方爭奪裝有屍體的棺木,一邊代表天使,另一邊是惡魔,雙方爭奪死者的靈魂,要有多次反復,最後總是天使勝利。全部活動都貫穿著豪飲和歌唱。整個葬禮中死者的家屬並不悲傷。巴厘島人認為,如果過分悲傷,將會妨礙死者靈魂升天。屍體逐漸成為灰燼,觀看的群眾才漸漸散去。親屬們將骨灰收拾起來,裝入椰子殼內。在祭司祈禱下,把骨灰拋進大海。整個葬禮宣告結束。
隆重的火葬儀式費用非常昂貴,有時可高達人民幣幾萬甚至幾百萬元,12年前吉安雅區的國王去逝,葬禮花費高達500萬元美金。大規模的火葬往往有上千人來抬笨重的竹塔和棺材。竹塔的高低視死者身份而定,有的高達二十多米,有十一二級,低的也有三四級。棺材是動物形狀的,僧侶、富人的棺材雕成牛形,勇士為飛獅形,普通人則為半象半魚形。塔型竹架的大小及儀式的隆重程度,全仰仗喪賓的身份、地位及財力。但是葬禮的高昂費用很多人不能負擔,因此經濟拮據的當地人就先將去世的家人土葬,等有了足夠的錢及遇到好日子時再將屍體挖出,舉行火葬。這段等待時間有可能是兩到三年或十年以上。
在巴厘島,每隔十年左右,還將舉行一次大規模的集體火葬,由大家分擔費用。每逢此時,巴厘島人便清理島上的所有墳墓,把所有的屍體、骸骨集中火化,讓那些不安的靈魂得到安息。
巴厘島語言
印尼話(Bahasa Indonesia)為印尼及巴厘島的官方語言,而巴里島話(Bahasa Bali)為當地人民之方言。英文也非常廣泛的被使用,尤其在熱鬧的觀光區,英文是最常被使用的語言。此外,荷蘭語、德語、法語、日文及中文,也在某些地方被使用著。尤其這幾年台灣人觀光巴里島的數字呈現極快速的增加,也因此有許多腦筋動得快的商家。餐廳或是觀光地區的小販也開始學習著我們熟悉的國語(Mandarin)和閩南語(Ho-Chan),因為印尼有許多早期從閩南地區移民的老華僑,故他們所說的閩南語和我們所說的國語總是有一點點差距,不過溝通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常常在觀光區你更是會聽到說著:「圈部乙萬……扁依啦(全部一萬)!」「多少?」的小販,不禁讓人覺得倍感親切,進而停下腳步,與之對話……不過,當你一停下來,事實上就代表一大群小販即將過來圍繞著你與你進行「交易」喔!哈哈……這時候要脫身可就要用些方法啰。
Ⅳ 誰能推薦本將巴厘島歷史或者文化方便的書
1.巴厘島和龍目島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巴厘巴厘:一個中國人的內30次巴厘島之行容
《巴厘巴厘:一個中國人的30次巴厘島之行》是作者郭平親歷巴厘島30多次的旅行筆記。在長達8年的游歷中,作者走遍了巴厘的山山水水,流連於巴厘靜謐的農田、熱鬧的集市,沉浸於巴厘豐富的藝術世界,享受巴厘碧海藍天的惠賜,逐漸從一個觀山水的普通遊客,轉為深諳巴厘內涵的傳播者。作者認為,巴厘的美,不止在於其形,更在於其神。《巴厘巴厘:一個中國人的30次巴厘島之行》中,作者還提供了游覽巴厘的幾條經典路線,實用個性的旅遊建議。
3.巴厘島PASS 電子工業出版社
Ⅳ 巴里島的地理位置以及風俗習慣
位於印尼爪哇島東南方的巴里島,僅僅只是印尼1370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但是因為具有活火山、火山湖、熱帶雨林、河流等多元地形景觀,以及綿延長達4萬公里左右的海岸線,讓這個面積只有5632平方公里的小島,擁有豐富的天然旅遊資源;加上島民與生俱來的藝術天份,以及信奉印度教的溫和處世態度等條件,讓巴里島成為洋溢祥和及藝術氣息的旅遊勝地,並廣受世界各國遊客的青睞。
到巴里島渡假的方式非常多元,如果想要體驗不同人文風貌,全島多達15000座的廟宇可以讓你看的眼花撩亂。最著名的【海神廟】建於海岸邊高起的珊瑚礁岩上,相當壯觀,尤其夕陽西下時分,景色唯美動人;【聖泉廟】則頗具知名度,據說只要看到廟中水池裡的鰻魚,就有好運上身。位於阿貢火山(Gunung Agung)西麓的步薩基廟(Pura Besakih)則是巴里島上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廟宇,俗稱山神廟,入口陡峭的階梯兩旁矗立著石雕像,相當具有特色。
另外,位於巴里島中部的烏布(Ubud),則是全島最具藝術氣息的地區,這里匯集了許多美術館和木雕工作室,常常讓藝術同好者流連忘返。奈卡美術館(Museum Neka)收藏了當地及世界各地定居巴里島的藝術家的作品,館藏相當豐富。烏布以南的馬斯(Mas)木雕村、巴杜布蘭石雕村(Batubulan)等,都是相當著名的藝術家集中地,遊客在此兩地都有機會看到藝術家當場創作,當然如果作品對味的話,也可以買回家當紀念品。
除了藝術創作,巴里島的藝術天份也表現在舞蹈上,因此來到巴里島,千萬不要錯當地傳統舞蹈表演,例如克差舞(Kechak Dance)、雷貢舞(Legong Dance)、桑揚迷咒舞(Sanghyang Dance)等,都非常的動人且具有民族特色。
喜歡玩水的人,位於巴里島南端的庫塔(Kuta)海灘是相當適合的地方,這里的沙灘上常可看見西方遊客坐著日光浴,或是來趟刺激的沖浪,海邊還有一些婦女幫人按摩或是編織發辮,價格不高,可以嘗試。另外巴里島近幾年也興起泛舟活動,大多在愛庸河(Ayung)上進行,每艘船可坐上6個,並且搭配一位專業的教練陪同,教練除了幫忙劃船,還會順道耍寶製造緊張刺激的氣氛,一趟1個多小時的活動下來,都讓人大呼過癮。
在物美價廉的巴里島,不好好血拚一番絕對會對不起自己。除了各個景點販賣的各式紀念品,巴里島首選的購物區即是位於庫塔市區、又稱為「洋人街」的吉安街(Legian Street)。吉安街長達5、6公里長,這種貨品齊全,如果店面沒有註明不二價(Fixed Price),那麼就可從對折開始殺價,至於收獲如何,就各憑本事了。
如果逛街或玩樂累了,何妨來趟物超所值的巴里島按摩與Spa。只要花費少少,就能享受香精油按摩,把一身的疲憊一掃而空,如果想兼具美容效果,不妨試試當地獨有「Lulur」,這種具有美白功效的Spa,已經是愛美遊客的最愛了。
Ⅵ 誰能介紹一下旅遊聖地巴厘島的情況
巴厘島(Bali)
巴厘島文化- 巴厘島旅遊- 巴厘島商業- 巴厘島歷史
巴里島人都是生活的哲學家,工作時認真工作,用餐時喜悅的吃,睡覺時安詳的睡,與萬物眾神和平相處,心無旁騖的過每分每秒,生活自然逍遙,一生當然快意。
「金錢非萬能」這句陳腔濫調,說穿了只是句口是心非的成語,以金錢價值衡量一切,是人類亘古不移的標准。昔日回教勢力席捲東南亞,就是嫌棄巴里島缺油少糧甚至還不屑染指。這一過門不入,讓印度教拾得延續的立足地。在這塊凡人摒棄的土地上,印度教自由的綻放無與倫比的色彩。
正神邪魔 一視同仁
印度教的茁壯,根植於巴里人無盡的包容力。深信萬物有靈的巴里人,以接納天地萬物的胸襟迎進印度教。
和印度正統的印度教相較,巴里的印度教顯得平易近人許多,Brahma、Shiva、Vishnu三位一體神,在巴里僅具「虛擬」的形象,神壇(Meru)空無一物,卻足以道盡巴里人敬神的心意。對巴里人來說,心誠敬奉萬物是唯一的必須,正神邪魔同受牲禮絕不偏頗,早晚供奉不得有誤,至於印度教中有無Rangda、Barong此類神只,實在不需要追究計較。
Banjar自治 太平盛世
巴里人不僅在宗教上有自己的一套認知,在生活管理上更有一套不同於官方的版本。
雖然政府明文訂定了縣市村裡的行政系統,但真正推動運作的是「Banjar」。「Banjar」是比「村」還次一級的小單位,由百來戶民家所構成,屬於巴里的自治組織,不在政府機關的檔案上,從每戶人家的婚喪喜慶到個人行為的賞罰,都經由每月月會決議處理方案。 嚴謹的自治組織使得戶戶聲息相通,雞犬相聞,形成一股強悍的道德約束力,因此,巴里島雖美如世外桃源,卻不可能讓你擁有獨善其身的隱士生活。
貴族平民 平起平坐
源於宗教上的階級制度,在巴里島是存在的,但如同巴里人信仰宗教的態度,凡事圓融的巴里人對於階級制度也不似印度人那般嚴苛認真,在巴里島4種階級不僅平起平坐,用詞遣字也不局限是高階語或低階語,而隨著經濟力量的滲透,以往明列在名片上的階級封號,也逐漸被傲人的學經歷所取代。不過,入境隨俗是基本常識,這4種階級還是得謹記在心,以免在祭祀等注重身份的特殊場合里誤蹈禁忌,百口莫辯。
階級名 男性封號 女性封號
Brahmana 祭司 Ida Bagus Ida Ayu
Ksatriya 貴族 Cokorda Ida Cokorda
Waisya 工匠商人 I Dewa I Desah
Sudra(Jaba平民) 無 無
滄海桑田 不改顏色
巴里人對自家人不問出身,對外來客不分來處,純真的隨和態度,使巴里成為人們共同信賴寄放心靈的休憩站。可貴的是,巴里一年接待百萬訪客來去,可依舊不改顏色,滄海仍是滄海,桑田猶然是桑田。
早晚供奉的規矩和沐浴的習慣百年不改,盡管觀光客拿著V8群聚圍觀,巴里人仍視若無睹過自己的日子,而10年前你見過的梯田,今天仍在原處等你歸返,其中改變的只有稻禾品種。巴里的農作面積逾90 改種新品種,成長快速、抗病力強是新品種攻佔巴里的本事,但過度使用殺蟲劑是巴里人付出的代價,隨之改變的生態導致青蛙、鰻魚數量銳減,蛙鳴是巴里小夜曲的主調,有一天這熟悉的樂章會不會變調了?巴里人已開始深思這個問題。
勤奮工作 專心玩樂
逍遙度日是巴里人的生活態度,但這可不表示懈怠,事實上,天才蒙蒙亮,巴里的男人就荷鋤下田勤力耕耘,女人家則灑掃備餐照顧牲口,待日頭升高,大地變得炙熱,男人們便暫停手邊工作,返家看顧心愛的斗雞,而此時睡眼惺忪的觀光客才剛出門活動,見著了滿街抱著斗雞納涼聊天的巴里男人,便認定他們是一群不事生產的懶人,久而久之,這項有欠公允的成見,竟成了巴里男人通行全球的負面印象,彷佛那賞心悅目的梯田是自個兒長出來似的。
其實,巴里男人是挺憨厚的,照顧了該做的活兒,就專心一意的守著寵物斗雞。他們對斗雞的期許,全寄託在祭祀慶典上,那是公認可搏技下注的場合。上場的斗雞腳上加綁利刃,經過一陣塵土與雞毛齊飛之後,勝負立判,贏家領取賭金及敗死的雞,賭金入了荷包,死雞則上了餐桌。
祭祀慶典 終年不斷
說到祭祀慶典,你別怕錯過,巴里島的廟會終年不斷,大大小小的次數以千百計,你想錯過還真不容易。
上旅遊服務中心可打聽出大型廟會舉辦的日期,如果你不在意規模的大小,那大可游到哪就看到哪。
村莊里若近期將舉行祭祀或婚喪喜慶,定會著手編織、雕刻以作裝飾,你路過見到了,停車借問一下,村民會告訴你旅遊服務中心問不著的第一手新消息,可能是3天後某家娶媳婦,也可能是一周後哪家要辦火葬,歡迎你屆時光臨同歡共樂。巴里傳統的繁文縟節,在婚喪上自然不能免,你想參與,得有體力持續終日。 婚禮的喜慶不難同享,但出席喪葬如何同悲令人躊躇,所幸這一點在巴里沒有拿捏的困擾。死亡對巴里人而言,是靈魂得以超脫,此事雖不宜大喜,但也無須大悲,因此,常見喪禮宛若村裡大會,全村聚集協力相助,逢空檔則三兩成群寒暄敘舊,氣氛一派祥和,豁達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巴里朋友說得好:「死亡就像雲雨循環的變化,何須在意」,他覺得該在意的是專心一意的活在當下,用餐的時候喜悅的吃;睡覺的時候安詳的睡,心無旁騖的過每分每秒,生活自然逍遙,一生當然快意。
咖啡飄香
印尼曼特寧及爪哇咖啡聞名於世,很多人不知道巴里島本身也產咖啡。巴里島咖啡樹多生長於中北部海拔1000-2000公尺的高山上,由於該地區陰涼多霧,正適合咖啡樹生長,巴里島「黃金咖啡」因而應運而生,一年平均有8000噸的產量。
在努沙杜瓦有家華人所開的咖啡工廠,年輕的老闆表示,巴里島咖啡口感不酸不澀,較為甘苦,每年約可成熟一到兩回,大約在9月底及3月份兩季,每到咖啡果實成熟季節,當地會以人工採收,再進行曬乾、篩選及烘焙等過程。
據了解,摘下來的咖啡果實先需放陽光下曝曬2個禮拜左右,接著進行人工篩選工作,工人會把咖啡色、青色、有蛀蟲及有臭味的咖啡豆篩掉,以免咖啡帶有酸臭味,接著則進行烘焙工作,通常以350度高溫烘焙一個半小時,接著放置在室內散熱,而後便可將咖啡豆包裝或磨成咖啡粉出售。老闆表示,剛磨好的咖啡粉最好先放上2天,待咖啡粉與空氣產生化學變化以後再沖泡,味道更佳。
巴里島的「黃金咖啡」屬細磨咖啡,煮出來的咖啡渣比較多,好比中東咖啡,不喜歡過多咖啡殘渣的人,最好使用較細的濾紙過濾。
巴里咖啡入喉有甘中帶苦的滋味,口感相當順,令人回味無窮,喜歡咖啡的痴情男女,來到巴里島不妨順手買幾包新鮮烘焙研磨的咖啡返家享用,一包500克價格約在新台幣250元左右,還有不少以咖啡豆、咖啡粉製成的裝飾品,相當新鮮
巴厘島時差
巴厘島與北京的時間相同,不存在時差。
Ⅶ 巴厘島有哪些特殊的民俗風情
宗教信仰
巴厘島海島(3張)
巴厘島因歷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響,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但這里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義和巴厘島風俗習慣的結合,稱為巴厘印度教。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濕奴、濕婆神)和佛教的釋迦牟尼,還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等。教徒家裡都設有家廟,家族組成的社區有神廟,村有村廟,全島有廟宇125000多座,因此,該島又有「千寺之島」之美稱。神廟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擁有千年歷史的百沙基陵廟,陵廟建在稱為「世界的肚臍」的阿貢火山山坡上,以專祀這座間歇噴發的火山之神。陵廟的層級石雕建築,與柬埔寨吳哥窟相似。
特色風俗
巴厘島
巴厘島不但天然景色優美迷人,其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的豐富多彩也馳名於世。巴厘島人的古典舞蹈典雅多姿,在世界舞蹈藝術中具有獨特的地位,亦是印尼民族舞蹈中一枝鮮艷的奇葩。其中,獅子與劍舞最具代表性。
巴厘的雕刻(木雕、石雕)、繪畫和手工業品也以其精湛的技藝,獨特的風格遐邇聞名。在島上處處可見木石的精美雕像和浮雕,因此,該島又有「藝術之島」之譽。瑪斯是該島著名的木雕中心。巴厘的繪畫別具一格,大都是用膠和礦物顏料畫在粗麻布或白帆布上,主題取材於田園風光和人民生活習俗,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巴厘島素有「詩之島」、「東方的希臘」的美稱。位於島中部的鳥穆是繪畫中心,博物館內保存著許多歷史文物和巨幅繪畫。
在鳥穆附近,有一座呈方形的千年古洞──象洞,洞深只有二三米,洞內雕有栩栩如生的神像。在加威山上有著名的四大石刻像,另有5座神龕分立於大石像之前;在半山腰建有淡巴西冷的總統行宮。
巴厘島象洞廟的一個佛像。
巴厘島居民每年舉行的宗教節日近200個,每逢節日,歌舞雜陳。由於巴厘島萬種風情,景物甚為綺麗。因此,它還享有多種別稱,如「神明之島」、「惡魔之島」、「羅曼斯島」、「綺麗之島」、「天堂之島」、「魔幻之島」等。在自然科學上,1869年生物學家華萊斯還發現巴厘島是亞洲大陸的「末梢」,典型的亞洲動物分布至此為止,而在它東方僅隔寬度不到40公里的海峽的龍目島,動物即屬大洋洲種。所以,巴厘島是
巴厘島
有名的旅遊勝地。
由於深厚的宗教氛圍,巴厘島幾乎所有的文化從形式到內容都與宗教有關,選有代表性的作一簡介。
宗教:了解宗教有多種方式,最直觀就是看廟,巴厘島上廟很多,據說多達10000多座。許多人到巴厘島看廟都去海神廟(TANAHOT),傳說是巴厘島因火山爆發(島上有三座活火山,巴都爾、京打馬尼、阿貢),為求鎮住神龜,而建七座神廟之一,因其潮漲潮落而與陸地分合而出名。其實聖泉廟的歷史更為悠久,有700多年,其旁邊山上建有蘇加諾的行宮。此外位於阿貢火山(巴厘島印度教的聖山,也是宇宙的中心)旁的布基薩寺,被稱為萬寺之母,是巴厘島上寺廟的代表。
音樂:在巴厘島酒店中每天都能聽到竹筒打擊樂演奏,但這並不是完整的巴厘島音樂。加麥蘭音樂融合銅樂,鼓樂,弓弦樂,據說還有中國的古樂調!
皮影:皮哇揚,最具代表性的娛樂形式,故事題材均取自印度教兩大史詩,以《羅摩衍那》(Ramayana)為多。觀之也可對其宗教故事有更深的了解。
舞蹈:以勒貢和巴隆兩種為代表,有點類似咱們的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區分,仍以《羅摩衍那》(Ramayana)為表演題材,舞蹈動作很單調,主要以手眼傳神而表達。
巴厘島景觀(19張)
雕刻:石雕主要集中在巴都布蘭(BATUBULAN),木雕在馬斯(MAS),銀器在哲魯(CELU),其中以木雕最為出名,主要是村質珍貴(多為檀香木、黑檀木、和柚木)造型以神話人物居多。
繪畫:主要在烏布(UBUD),阿馬(ARMA)藝術館很漂亮,值得一觀,另外尼加藝術館收藏有很多珍品。巴厘島的繪畫藝術對世界繪畫藝術的發展有很深的影響,比如印象大師高更,另外比利時的馬尤爾,1932年來到島上,留居下來並娶當地人,他的帶有巴厘島風格的作品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手工:巴厘島的手工作品中編織和蠟染很有特色,也許很多人認為中國的蠟染很多
蠟染(16張)
,不足為奇,可是巴厘島的「仁辛科」是世界上僅有分經緯染色後編織而成,一件服裝需耗時數年,不過也極少見到,那是有身份的人在重大祭祀時才穿著。
在島中部的生宜有著名的猴子廟,猴子成群結隊。其北有風景優美的比都庫湖。著名的京打馬尼,氣候涼爽,由此可遠望頂峰終年煙霧迷朦的巴都火山。巴都山下的巴都湖也以風光優美著稱。島東南部的格龍宮是著名的古代巴厘王朝法庭所在地,宮殿氣派雄偉,四面有護城河,屋頂繪滿犯人受刑時的畫像。島西南海濱的丹那樂,岸邊高地建有廟宇,因長年海浪沖蝕,使此地與本島相離25米,形成孤島,每當海潮上漲,宙宇在波濤中似沉似浮,宛如水中宮殿。
巴厘島
巴厘島人都是生活的哲學家,工作時認真工作,用餐時喜悅的吃,睡覺時安詳的睡,與萬物眾神和平相處,心無旁騖的過每分每秒,生活自然逍遙,一生當然快意。「金錢非萬能」這句陳腔濫調,說穿了只是句口是心非的成語,以金錢價值衡量一切,是人類亘古不移的標准。
Banjar自治太平盛世
巴厘島人不僅在宗教上有自己的一套認知,在生活管理上更有一套不同於官方的版本。
雖然政府明文訂定了縣市村裡的行政系統,但真正推動運作的是「Banjar」。「Banjar」是比「村」還次一級的小單位,由百來戶民家所構成,屬於巴厘的自治組織,不在政府機關的檔案上,從每戶人家的婚喪喜慶到個人行為的賞罰,都經由每月月會決議處理方案。嚴謹的自治組織使得戶戶聲息相通,雞犬相聞,形成一股強悍的道德約束力,因此,巴厘島雖美如世外桃源,卻不可能讓你擁有獨善其身的隱士生活。
貴族平民平起平坐
源於宗教上的階級制度,在巴厘島是存在的,但如同巴厘島人信仰宗教的態度,凡事圓融的巴厘島人對於階級制度也不似印度人那般嚴苛認真,在巴厘島4種階級不僅平起平坐,用詞遣字也不局限是高階語或低階語,而隨著經濟力量的滲透,以往明列在名片上的階級封號,也逐漸被傲人的學經歷所取代。不過,入境隨俗是基本常識,這4種階級還是得謹記在心,以免在祭祀等注重身份的特殊場合里誤蹈禁忌,百口莫辯。
階級名I 男性封號 I 女性封號
Brahmana祭司I da Bagus I da Ayu
Ksatriya貴族I Cokorda I da Cokorda
Waisya 工匠商人I Dewa I Desah
Sudra(Jaba平民) I 無 I 無
滄海桑田不改顏色
巴厘人對自家人不問出身,對外來客不分來處,純真的隨和態度,使巴厘島成為人們共同信賴寄放心靈的休憩站。可貴的是,巴厘一年接待百萬訪客來去,可依舊不改顏色,滄海仍是滄海,桑田猶然是桑田。
早晚供奉的規矩和沐浴的習慣百年不改,盡管觀光客拿著V8群聚圍觀,巴厘人仍視若無睹過自己的日子,而你見過的梯田,今天仍在原處等你歸返,其中改變的只有稻禾品種。巴厘的農作面積逾90%改種新品種,成長快速、抗病力強是新品種攻佔巴厘的本事,但過度使用殺蟲劑是巴厘人付出的代價,隨之改變的生態導致青蛙、鰻魚數量銳減,蛙鳴是巴厘小夜曲的主調,有一天這熟悉的樂章會不會變調了?巴厘人已開始深思這個問題。
勤奮工作專心玩樂
逍遙度日是巴厘人的生活態度,但這可不表示懈怠,事實上,天才蒙蒙亮,巴厘的男人就荷鋤下田勤力耕耘,女人家則灑掃備餐照顧牲口,待日頭升高,大地變得炙熱,男人們便暫停手邊工作,返家看顧心愛的斗雞,而此時睡眼惺忪的觀光客才剛出門活動,見著了滿街抱著斗雞納涼聊天的巴里男人,便認定他們是一群不事生產的懶人,久而久之,這項有欠公允的成見,竟成了巴厘男人通行全球的負面印象,彷彿那賞心悅目的梯田是自各兒長出來似的。
其實,巴厘男人是挺憨厚的,照顧了該做的活兒,就專心一意的守著寵物斗雞。他們對斗雞的期許,全寄託在祭祀慶典上,那是公認可搏技下注的場合。上場的斗雞腳上加綁利刃,經過一陣塵土與雞毛齊飛之後,勝負立判,贏家領取賭金及敗死的雞,賭金入了荷包,死雞則上了餐桌。
巴厘島的火葬儀式
巴厘島的火葬儀式:牛型的棺木代表地位和身份,只有貴族和僧侶才能享用。
烈焰將祭品和棺木一起化成灰燼,人們祝願死者的靈魂在這一刻升華。
在宗教信仰的影響下巴厘島人對死亡有自己的理解,他們的習俗是要慶祝死亡。巴厘島人死後,按習俗都要舉行火葬,未經火葬的死者靈魂污穢不堪,將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不為死者舉行火葬,死者的靈魂就無法升天,成為終夜徘徊人間的厲鬼。因此這里的火葬葬儀非常隆重,也是巴厘島上的奇觀之一。火葬在人死後第42天舉行,因為巴厘島人認為,人死後,靈魂要經過42天才能離開軀體。在火葬前,要將屍體進行處理,首先用各種香料製作的液體將屍體浸泡,然後用布包紮起來,放在一個竹筐里,火葬前的一天,死者的親屬都穿上最華美的盛裝,男子還要佩戴寶劍,聚集到一起進行遊行,晚上還要舉行盛大的文娛晚會,表演傀儡戲,跳各種歡樂的舞蹈,人們載歌載舞等待第二天的到來。
巴厘島
火葬的日子,在音樂的伴奏下,附近的男人都爭先恐後地趕來抬屍體,婦女們每人帶來一瓶從鄰近寺廟中拿來的聖水,還有一群給死者靈魂帶路的活小雞擺放在葬禮列隊前。祭司祈禱完畢,發放弓矢,葬禮列隊出發,祭司手執紅法冠,在屍體面前引導,隊伍必須走彎彎曲曲的路線,為的是避開凶神惡煞,並使死者靈魂失去方向,找不到歸路。進入火葬場,先由死者近親割開裹屍布,祭司登上竹塔的平台,大聲念祈禱詞,把許多古錢撒在上面,算是賄賂給死神的贖金,婦女們將帶來的聖水灑在屍體上,再把盛聖水的瓶子打得粉碎。接著,就將屍體移入獸形木棺,待到夜幕降臨,就開始放火焚燒。在火光的照耀下,慶祝儀式開始,樂隊奏樂,觀眾開始狂歡。其中一項主要活動是拔河賽,雙方爭奪裝有屍體的棺木,一邊代表天使,另一邊是惡魔,雙方爭奪死者的靈魂,要有多次反復,最後總是天使勝利。全部活動都貫穿著豪飲和歌唱。整個葬禮中死者的家屬並不悲傷。巴厘島人認為,如果過分悲傷,將會妨礙死者靈魂升天。屍體逐漸成為灰燼,觀看的群眾才漸漸散去。親屬們將骨灰收拾起來,裝入椰子殼內。在祭司祈禱下,把骨灰拋進大海。整個葬禮宣告結束。
隆重的火葬儀式費用非常昂貴,有時可高達人民幣幾萬甚至幾百萬元,12年前吉安雅區的國王去逝,葬禮花費高達500萬元美金。大規模的火葬往往有上千人來抬笨重的竹塔和棺材。竹塔的高低視死者身份而定,有的高達二十多米,有十一二級,低的也有三四級。棺材是動物形狀的,僧侶、富人的棺材雕成牛形,勇士為飛獅形,普通人則為半象半魚形。塔型竹架的大小及儀式的隆重程度,全仰仗喪賓的身份、地位及財力。但是葬禮的高昂費用很多人不能負擔,因此經濟拮據的當地人就先將去世的家人土葬,等有了足夠的錢及遇到好日子時再將屍體挖出,舉行火葬。這段等待時間有可能是兩到三年或十年以上。
在巴厘島,每隔十年左右,還將舉行一次大規模的集體火葬,由大家分擔費用。每逢此時,巴厘島人便清理島上的所有墳墓,把所有的屍體、骸骨集中火化,讓那些不安的靈魂得到安息。
巴厘島語言
印尼話(Bahasa Indonesia)為印尼及巴厘島的官方語言,而巴里島話(Bahasa Bali)為當地人民之方言。英文也非常廣泛的被使用,尤其在熱鬧的觀光區,英文是最常被使用的語言。此外,荷蘭語、德語、法語、日文及中文,也在某些地方被使用著。尤其這幾年台灣人觀光巴里島的數字呈現極快速的增加,也因此有許多腦筋動得快的商家。餐廳或是觀光地區的小販也開始學習著我們熟悉的國語(Mandarin)和閩南語(Ho-Chan),因為印尼有許多早期從閩南地區移民的老華僑,故他們所說的閩南語和我們所說的國語總是有一點點差距,不過溝通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常常在觀光區你更是會聽到說著:「圈部乙萬……扁依啦(全部一萬)!」「多少?」的小販,不禁讓人覺得倍感親切,進而停下腳步,與之對話……不過,當你一停下來,事實上就代表一大群小販即將過來圍繞著你與你進行「交易」喔!哈哈……這時候要脫身可就要用些方法啰。
Ⅷ 什麼是巴厘島
巴厘島是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13600多個島嶼中最耀眼的一個島,位於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島東部,島上東西寬140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 全島總面積為5,620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島嶼概況】
巴厘島(Bali)是印度尼西亞島嶼,位於小巽他群島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軸為東西走向。面積約5623平方千米,人口約247 萬。地勢東高西低,山脈橫貫,有10餘座火山錐,東部的阿貢火山海拔3140米,是全島最高峰。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約1500毫米,乾季約6 個月。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僅次於爪哇,居全國第二位。居民主要是巴厘人,信奉印度教,以廟宇建築、雕刻、繪畫、音樂、紡織、歌舞和風景聞名於世。為世界旅遊勝地之一。土地墾殖率65%以上,出產稻米、玉米、木薯、椰子、咖啡、煙葉、花生、甘藍、洋蔥、水果與棕油等。牛、咖啡與椰干為主要出口產品。巴厘島東側的龍目海峽是亞澳兩大陸一部分典型動物的分界線,在生物學上有特殊意義。
巴厘島還是印度尼西亞著名的旅遊區,是爪哇以東小巽他群島中的一個島嶼,面積約556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280萬。巴厘西距首都雅加達約1千多公里,與首都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隔海相望,相距僅1.6公里。 該島由於地處熱帶,且受海洋的影響,氣候溫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綠水青山,萬花爛漫,林木參天。巴厘人生性愛花,處處用花來裝飾,因此,該島有「花之島」之稱,並享有「南海樂園」、「神仙島」的美譽。島上大部分為山地,全島山脈縱橫,地勢東高西低,有四、五座錐形完整的火山峰,其中阿貢火山(巴厘峰)海拔3142米,是島上的最高點,附近有曾於963年噴發過的巴都爾活火山。島上沙努爾、努沙·杜爾和庫達等處的海灘,是該島景色最美的海濱浴場,這里沙細灘闊、海水湛藍清澈。每年來此游覽的各國遊客絡繹不絕。 巴厘島印度教神廟中的木刻雕像 巴厘島因歷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響,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但這里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義和巴厘島風俗習慣的結合,稱為巴厘印度教。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濕奴、濕婆神)和佛教的釋迦牟尼,還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等。教徒家裡都設有家廟,家族組成的社區有神廟,村有村廟,全島有廟宇125000多座,因此,該島又有「千寺之島」之美稱。神廟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擁有千年歷史的百沙基陵廟,陵廟建在稱為「世界的肚臍」的阿貢火山山坡上,以專祀這座間歇噴發的火山之神。陵廟的層級石雕建築,與柬埔寨吳哥窟相似。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巴厘島北部有一火山帶貫穿東西,其中最高為阿公火山(Gunung Agung) 3,142 米。火山帶往南及北延伸,為島上主要生產農作物的肥沃稻田。
巴厘島西部人口稀少,是島上唯一的非耕種區域,也是巴厘島國家公園所在地,這里為茂密的樹木叢生區域,內有豐富罕見的植物和鳥類,以及壯觀的海底世界。
最高山:東北部的阿貢山(Gunung Agung),海拔3,142公尺,被稱為「世界的肚臍」。
最大湖泊:巴杜爾湖(Danau Batur)
最主要的兩條河流:帕克里桑河(Pakrisan)和貝塔努河(Petanu),這兩條被視為聖河的兩岸,曾經發現許多古代帝國的遺跡。
國家森林保護區:西部的珍巴拉納(Jembrana),是仍居住著熊、野豬,和鹿等生物的熱帶叢林。
巴厘島地處赤道,氣候炎熱而潮濕,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在低處,平均溫度在攝氏21和33度之間,但山區溫度可以低至攝氏5度。濕度根據地區及季節不同而異,總體而言很高,平均濕度約在60%-100%之間。一般而言,印度尼西亞可分為兩個季節:東南季風帶來乾燥天氣(乾季),西北季風帶來豐沛的雨水(雨季)。
雨季從11月持續到3月,1月至2月是雨季的最高峰,每天下雨好幾個小時,特別是在巴厘島中心的小山上。這時期下雨是可以預期的,然而總會間以陽光出現雨水稍停的時候。下雨之前,空氣中充滿濕黏的悶熱感;雨後則立刻讓人感覺清涼舒暢。4月到10月是乾季,是攀登山峰或參觀自然保護區的最佳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