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馬尾歷史文化

馬尾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9 02:57:26

① 介紹福州歷史和文化

從「知識考古學」的角度來看,任何一種語詞、話語的形成與使用,都源於一定的環境、階層,被賦予一定指向。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福州的一句俗語話: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原來,鄭和下西洋時,到過一個叫溜山國的島國,即現在的馬爾地夫。據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鞏珍所著《西洋番國志》記載,它一共有三千多個小島嶼散布在印度洋上。「水皆緩散無力,舟至彼處而沉,故行船謹避,不敢近此經過。古傳弱水三千,即此處也。」
踏遍天下驚濤駭浪的鄭和,對溜山國海面「緩散無力」的海水之說,半信半疑,便派長樂人忠武尉黃參帶領一支由極富行船走海經驗的福州與長樂水手組成的小分隊去探險。果然,船舶被死水粘吸沉沒。幸虧黃參他們水性極好,大多被溜山國的人救上了岸。
現代科學已經弄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在靠近溜山國的海域,海水之所以出現緩散無力現象,是因為該區域的海水密度在表層與深層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密度小的海水會集聚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上輕下重,使海水成層分布。這上下層之間,自然形成了一個屏障,叫作密度躍層。密度躍層是海水的溫度或鹽度由很小到很大的一個飛躍變化的過渡水層,有的甚至厚達幾米。這種穩定的密度躍層可以作為界面,把海水分成密度較小和較大兩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某種外力作用在這種界面上,界面就會因振動而產生波動。這叫內波,也就是所謂的死水。由於這種波浪處於海面以下,人的肉眼完全看不見。因此,有經驗的行船走海人給內波起了一個「看不見的波浪」的別稱。在海上航行,一旦上層水的厚度等於船舶的吃水深度時,密度躍層就可能出現死水現象。這時,如果船舶的航速比較低,原來用以克服海水阻力而推進船舶的能量完全消耗在產生和維持界面的內波上了。所以,船舶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好像被粘在海水裡了。因此在整個帆船時代,死水現象令行船走海人為之變貌失色。
後來,在溜山國人充當向導的情況下,鄭和的船隊才安然無恙地越過了弱水海域,造訪了溜山國。鄭和率領舟師向阿拉伯海進軍時,原先初闖弱水海域的長樂與福州籍的水手因溺水生病,被留在了溜山島國。要等鄭和從非洲返航時,再來收編他們。
黃參帶領著福州籍與長樂籍的水手們養病溜山國,在當地居民的照料下大多都恢復了健康。閑得無聊的他們,便四處溜達。這時候,他們才知道,溜山國雖有三千多個島嶼,但一共只有八個島嶼上有人居住。這個八個島嶼分別取名:沙溜、人不知溜、起來溜、麻里奇溜、加半年溜、安都里溜、加加溜和官塢溜。而且這個溜與那個溜之間,惟一的交通工具便是一種非常簡陋的用椰子皮為索穿成的小船。這八個最後一個字都帶「溜」的島嶼,人口稀少,合起來,人口也僅有二千餘人。以黃參為首的長樂人和福州人,沒有多長時間,就把溜山國的八個帶「溜」字的島嶼反復走了許多遍。加上當地沒有糧食稻米可餐,一年到頭惟魚蝦食之。生活上,極不習慣。直到鄭和率領船隊從非洲返航,才把他們帶回祖國。以至於他們回到福州後,深有感觸地說: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由於,這是遊子的切身感受,至今,這句俗語話還時不時地掛在經常出差與歸國探親的福州人的口頭上。後來又被人改成了 七溜八溜,不離福州
當然,今天會講這句方言俗語的遊子,並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象這類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極為生動的方言俗語,還有不少存活於民間。而且,每一句類似的俗語話中,大多隱藏著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生動的故事。如果有心人能下點功夫去挖掘,再加上肯補罅拾遺,予以整理,那一定會在語言學上成就一番事業。令人遺憾的是,我們語言學家的這種神經還沒有往這一含金量頗豐的礦藏伸出敏銳的觸角。
本人不是語言學家,所以只能試舉以上幾例,聊作拋磚之舉,但願能引出一些美玉來,以作為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紀念。

② 馬尾船政文化詳細的歷史資料

你可以找找央視有個紀錄片 名字好像 叫船政吧 那很詳細

③ 馬尾鎮的人文歷史

馬尾歷史悠久,是中外聞名的貿易港口、著名的僑鄉、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近代航空事業的發源地、中法海戰的古戰場。自1982年成立馬尾鎮、1985年起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後,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昔日古港小鎮今已發展成為集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台商投資區、科技園區、顯示器件產業園、出口加工區、生態工業園區、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等特殊經濟功能於一體的產業聚集突出的外向型工業園區和創新型和諧社區。
馬尾名稱的由來,據《閩縣鄉土志》閩東下游浮礁若馬,礁西馬頭江、礁東馬尾江,舊鎮在馬尾江邊,才叫馬尾,又稱馬江。 馬尾歷史悠久,東漢光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各地商船經過馬尾來往福州,開始了水上貿易,馬尾一帶人口漸繁。五代閩王王審知發展對外貿易,初步開拓了馬尾港。明憲宗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從泉州移設福州,琉球商人紛紛經馬尾赴榕,馬尾港的地位更為突出。
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被迫開辟五口通商。福州是五口之一,各國兵商船來福州均停泊於馬尾港。
1866年,洋務派在馬尾創辦船政,聘法國人建廠製造輪船,次年創辦船政學堂,馬尾成為我國近代科技隊伍萌生和形成的基礎。
1884年8月23日,馬尾爆發了中法海戰,法艦發起突襲,我海陸官兵及民眾奮起抗戰,譜寫出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篇章! 1949年8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第三十一軍全殲馬尾港守敵,宣告馬尾鎮解放,從此馬尾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馬尾,民國初叫馬江鎮,解放前屬林森縣第二區,設馬江鎮公所。1951年設馬尾鎮人民政府,屬閩侯縣第三區公所。1982年8月28日設馬尾鎮,轄馬尾鎮(1984年改為馬尾街道)、馬尾公社(1984年4月改為馬尾鄉,1994年3月21日撤鄉建鎮)直屬福州市。1995年12月15日馬尾街道更名為羅星街道。1996年1月1日,福州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馬尾鎮轄羅星街道和馬尾、亭江、琅岐三鎮,面積從原來的76平方公里擴大到274平方公里,2000年琅岐設立經濟區。2003年2月27日新增魁岐等5個村。據區國土資源局統計,2006年末全區土地面積189.96平方公里。至2006年末馬尾鎮轄羅星街道和馬尾、亭江兩鎮,全區戶籍人口9.26萬人,12個社區,35個村委會。
1984年4月在馬尾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首期開發面積4.4平方公里,後經國務院批准,1985年1月23日,正式設立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1989年5月國務院批准在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福州台商投資區,面積1.8平方公里。1991年3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馬尾科技園。1992年11月19日國務院批准在馬尾設立福州保稅區,面積1.8平方公里,1993年1月18日正式運營。1993年1月,國務院批准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沿閩江北岸向快安延伸,面積擴大至10平方公里。1993年1月1日,馬尾鎮與福州開發區「兩區合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行政機構。區內的福州港於1996年8月經交通部批准作為海峽兩岸定點直航試點口岸。2005年1月24日,商務部、國土資源部批准福州開發區在原有10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再擴大13平方公里,其中長安投資區6平方公里、琅岐2平方公里、林浦5平方公里。2005年5月16日,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獲信息產業部授牌,成為首批「國家顯示器件產業園」。2005年6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在長安投資區內設立福州出口加工區,總用地1.14平方公里,並於2006年12月22日順利通過國家九部委驗收。2006年10月24日,國家級生態工業園獲批啟動建設。2006年12月4日,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商務部和科技部授予第一批18個「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
馬尾鎮位於台灣海峽西岸,浩盪的閩江從這里奔騰入海。據《閩縣鄉土志》載,閩江上有浮礁若馬,馬尾鎮由此得名。
馬尾鎮,內涵三江,外通四海,東望台灣,西倚福州,南抵粵桂,北達浙贛,是福建的海上門戶,是馳名中外的天然避風良港。
馬尾鎮屬亞熱帶氣候,山清水碧,四季如春;從馬尾港到閩江入海口,被外國友人譽為中國的「萊茵河」,江面寬闊,江中鷗鳥翱翔,兩岸重巒疊翠,風光無比秀麗。這里有怪石嶙峋,魚翔淺底的磨溪;這里有各具形態、惟妙惟肖的雙龜守門、五虎把門和金剛腿;這里更有中國歷史上創造了五十三個第一的船政文化……
馬尾鎮交通便捷,四通八達,距福州母城僅15分鍾車程,距國際機場也僅半小時的車程,羅長高速公路、104國道、福溫鐵路橫貫其中,江濱大道、福馬一級公路使馬尾鎮與母城福州更緊密地相聯;馬尾鎮港可直航30多個國家和地區;青洲大橋橫跨馬江,直達長樂國際機場,馬尾鎮已形成立體化的交通網路。
馬尾鎮,距台灣馬祖僅35海里,客輪一個小時就可到達馬祖福澳港。馬尾鎮-馬祖已聯袂推出「兩馬」四天三夜遊精品線路,遊客可從這里到海峽對岸的馬祖列島,欣賞秀麗的海島風光、充滿神秘色彩的戰地人文景觀,以及燕鷗保護區等自然生態景觀,感受馬祖的獨特魅力。
馬尾鎮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台商投資區和高科技園區,外向型經濟發展迅猛,已成為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商旅興旺、投資活躍的現代化園林式港口新城。

④ 馬尾綉的起源,文化,民族特色200字

水族馬尾綉是中國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綉技藝。馬尾綉的製作過程繁瑣復雜,成品古色古香,華美精緻,結實耐用。刺綉圖案古樸、典雅、抽象並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

2006年,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申報的水族馬尾綉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⑤ 馬尾革命歷史博物館成立於幾年

福建省****紀念館位於福州市著名風景名勝區鼓山腳下1998年11月竣工並對外開放。
馬尾船政文化遺址 2004年投資600多萬元對近代**博物館進行全面改版,並更名為**船政文化博物館。

⑥ 馬尾辮的由來

在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里,馬尾辮早在春秋以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風靡流行。

《國風•鄭風•有女同車》中唱道: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馬尾曳曳。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馬尾搖搖。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在上面這首叫做「有女同車」的愛情詩歌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不知名的男青年,對梳著馬尾辮的姜家長女十分愛慕,她坐在車上,泥石路顛簸不平,腦後的馬尾辮隨著車身上下跳動,接著她走下車步行,從她的身後看去,馬尾辮跳躍著,將翱將翔,如同詩歌般的韻律。

那男青年就依照這種韻律,成詩,詠唱,流芳百世。可以想見的是,孔子他老人家大概也很喜歡馬尾辮,所以在整理《詩經》時,把這篇詩留了下來,這是中國有關馬尾辮最早的文字記錄。

(6)馬尾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馬尾辮因為清爽利落,而成為了很多女性在運動時、做家務時偏愛的發型。但是,醫學工作者發現,扎馬尾辮常是頭痛的罪魁禍首。據英國一家偏頭痛診所統計,在前來就醫的93位女性頭痛患者中,其中有50位都是因為梳著馬尾辮引起的。

疼痛范圍能從發箍輻射到頭頂、前額、太陽穴、頸部。當醫生讓她們解下發辮後,立刻就有4人的症狀得到緩解,半小時內則有32位得到緩解。 馬尾辮造成頭痛的原因,主要在於人們的頭皮布滿了神經和血管,相當敏感。

一旦有不當的壓迫、拉扯都很容易造成血管收縮、神經反射,引起頭痛。 醫生認為,這種頭痛的治療與預防都很簡單。首先,馬尾辮不宜長時間扎,一旦有了可放鬆的時機,應該趕緊取下發箍,讓自己的頭皮休息一下。

⑦ 馬尾船政文化發展歷史(一定要很詳細的!!)

文化通常指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福建船政事業歷時近百年,成效卓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同時又給予巨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並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有其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 1、中國近代史上洋務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船政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第一次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的嘗試,也是中國學校以西方現代科學知識教育學生的開始。堪稱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中國官僚機構與近代工業企業、科技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有機體。是中國最早最大的官辦船廠和船政學堂。 3、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福建船政是當時遠東規模最大、影響最深、設備最完整的造船基地。 4、近代中國培養科技隊伍的基地。船政學堂是中國人自己辦的第一所近代性質的高等學校,也是中國第一所科技海軍學校,培養了大批造船和航海以及其它相關人才。船政局產生了中國早期無產階級和一批熟練的技術工人。 5、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福建船政局製造出一艘艘兵商輪船,組建起中國近代第一支艦隊;船政學堂培養了許許多多海軍人才,成為北洋、南洋、福建、廣東水師各級將領的供應基地,直接推動了中國近代海軍的創建與發展。 6、中國航空業的搖籃。福建船政創建了中國第一家正規的飛機製造廠,自行設計製造出中國首批達到當時國際水平的飛機;創辦了中國第一所飛潛學校,培養了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 7、中國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船政文化所體現的自立自強、開放革新、學習進取等等精神,世代傳承,永放光芒。 以上僅是船政文化豐富內涵的主要體現。至於船政文化外延,更是涵蓋社會政治經濟方方面面,聯系廣泛。此次船政文化研討會已徵集海內外專家學者不少論文。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不斷研究、深入探討,傳承創新,更好為現實發展服務。船政文化名稱,可根據不同場合和需要,冠以馬尾、福州、福建或中國馬尾,以區別於滬、津。

⑧ 馬尾綉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馬尾綉,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綉技藝。是民間傳統工藝,被譽為刺綉的「活化石」

⑨ 馬尾的歷史歷程

馬尾現為馬尾區,是中國福建省福州市所轄的一個區。面積254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350015。區人民政府駐君竹路。轄1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即羅星街道和馬尾鎮、亭江鎮、琅岐鎮。馬尾又稱馬江,位於福州市東南約20公里閩江口北岸,市鎮居民4萬多人。地形險要,扼守閩江下游,是福州港外水陸交通的門戶。相傳附近馬限村有塊石頭,形如馬,頭向羅星塔,尾向馬尾街,故名馬尾。又有一說為閩江下游有浮礁似駿馬,礁西為馬頭江,礁東為馬尾江,舊鎮中岐位於馬尾江邊,馬尾地名由此而來。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號東冶港,清光緒末年稱馬江尾,民國二年(1913年)設馬江鎮,1951年更名為馬尾鎮,因地處馬江之尾而得名,隸閩侯縣。1956年,撤銷馬尾鎮,設立馬尾區。1958年改制為馬尾人民公社。1960年1月,從閩侯縣劃歸福州市,隸屬郊區行政辦事處。3月,撤銷郊區行政辦事處,復置馬尾區,隸屬市人民委員會。1962年1月,恢復郊區行政辦事處,馬尾區隸屬之。 1969年馬尾區改制為馬尾公社。1970年2月,與亭江公社、漁業公社合組為馬江公社,直隸市革命委員會。5月,馬江公社改制為馬江區,下轄馬尾、亭江、漁業3個公社。1972年1月,漁業公社劃歸市商業局水產站領導。1975年4月,亭江公社劃歸郊區管轄。1978年2月,撤銷馬江區並入郊區,復設馬尾鎮,連同馬尾公社隸屬郊區。1982年8月,恢復馬尾區,拆郊區馬尾鎮和馬尾公社成立馬尾區,為市轄區之一,撤銷馬尾鎮,設立馬尾街道辦事處。1995年10月27日國務院(國函[1995]102號)批復調整福州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域:馬尾區轄馬尾街道辦事處和馬尾鎮,從原郊區劃入的亭江、琅岐2個鎮和岐山鎮的魁岐、建坂、龍門、雙協、快洲5個居委會。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1996年1月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後,從原郊區劃入亭江、琅岐2個鎮,馬尾街道辦事處更名為羅星街道辦事處。 2000年,閩侯縣閩江鄉的閩亭、建亭2個村劃歸馬尾區亭江鎮管轄,閩江鄉的公婆、勝利、建星3個村劃歸馬尾區琅岐鎮管轄。2000年,馬尾區轄1個街道、3個鎮:羅星街道、馬尾鎮、亭江鎮、琅岐鎮。

⑩ 馬尾區的名勝古跡

馬尾船政文化游:馬尾船政文化主題公園以羅星塔和馬限山兩公園為版基礎,由「兩園權兩館一船塢」組成。
船政學堂:作為近代中國新式教育的發端,是中國第一個引進西方自然科學教材和創建先進教育制度的科技專科學校,也是中國近代師資力量最雄厚的學校。2004年以來,福州市政府深入挖掘船政文化內涵,著力打造船政文化主題公園,主要景點有羅星塔公園、馬限山園、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海博廣場、船政輪機車間、一號船塢、繪事院、船政精英館、梅園監獄、英領事分館等,中外遊人與各界人士在這里可以看到船政精英們的足跡,領略中國近代史上的輝煌。中國著名詩人陳運和在祖母楊紀文家馬尾尋找往事、采風。同時,馬尾作為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台商投資區和科技園區為一體的現代化港口新城,也是人們旅遊的極好去處。

閱讀全文

與馬尾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