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編鍾的歷史意義短一點

編鍾的歷史意義短一點

發布時間:2021-02-19 02:39:39

㈠ 古代編鍾的寓意和現代的寓意是什麼

  1. 對於企業:大的編鍾放在企業的大廳里、會議室里、以及大的會客室里,或者陳列室等內地方,可容以作為企業文化的象徵和載體,它象徵企業的和諧與發展,象徵企業凝固的團隊精神和企業對客戶及社會的忠誠,也可以象徵企業的品味、品質和追求進步。小的編鍾則放在領導辦公室里,可以體現一個領導的文化內涵、博古通今的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積極而達觀的態度。

  2. 對於樂團:編鍾是我國古代的禮樂重器,是皇室貴族的獨享樂器,「此樂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3. 對於個人:編鍾是我國所特有的文化之禮,它代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代表者孔孟思想及禮儀之邦。贈送編鍾給上級表示對領導的敬意和「(鍾)忠心」,忠心耿耿,以禮為本;送編鍾給朋友編鍾表示「(鍾)忠信與友」、「忠誠相待」,體現出個人的待友精神和高貴品質,以禮相待,禮尚往來;為了給異性朋友表達愛意也可以贈送編鍾,寓意為「一見鍾情」、「鍾情一世」、「鍾愛一生」。

  4. 對於家庭:在家中擺放一件青銅器,可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編鍾既是一件青銅工藝裝飾品,又具有文化教育意義,在家中擺放一排編鍾,實乃居家裝飾之珍貴的觀賞收藏佳品。

㈡ 淺談曾候乙編鍾對中國音樂史的重大意義怎麼寫急急急.......

☆世界第八奇跡——編鍾

1978年5月11日,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城關鎮西北郊擂鼓墩正式發掘一座古墓,在後來鑒定為戰國早期的、曾國國君名「乙」的這座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的樂器尤為引人注目。共出土有鍾、磬、鼓、瑟、琴、笙、排簫、箎,計8種125件,還相伴出土有與部分樂器配用的擊奏工具(如鍾槌、磬槌、鼓槌等)12件和各種構件、附件1714件,合計1851件,充分展示了規模宏大的宮廷樂隊的基本建制。在這些樂器中,極有價值的是一套編鍾,計65件。

曾侯乙編鍾的意義

曾侯乙編種的意義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證明古代中國在聲學與音樂上的成就遙遙領先於世界。曾侯乙編鍾所保留下來的12音階,證實在2500年前中國音樂家已可利用旋宮樂理在5個半八度的音域之間進行音樂演奏與創作。在歐洲,半音階直到公元16世紀才在大鍵琴上出現,且只有4個八度的音域,在18世紀初問世的鋼琴上出現時才有5個八度的音域,仍落後於曾侯乙編鍾。

其次,它集我國先秦科學文化之大成於一體,從多方面多學科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偉大成就,如它是樂器史上的罕見之作,是青銅鑄造史上的奇跡,是工藝美術史上的佳品,是歷史學與考古學研究的珍貴資料,還是樂律學的不朽典籍。

第三,它糾正了一些史傳謬誤,解開了一些久爭不下的疑團,還提出了一些有待今人去深入研究方能揭示的課題。

正因為如此,曾侯乙編鍾才被喻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跡。

編鍾分類及構造

在曾侯乙墓中,鍾分三層懸於架上。上層三組19件,為鈕鍾,體較小;中層三組33件,為甬鍾,體形居中;下層二組13件,除兩架正中的一件鎛鍾外,余均為大型甬鍾。

甬鍾扁如合瓦,體態大小不一。各部分名稱如圖5—3所示。銑邊有棱,舞平,上有長甬;甬下部有旋、斡(音干)。體上部略窄,下部稍寬,呈直線外侈;於部(口部)向上收成弧形。甬均上細下粗,多呈圓柱體。

合金配比揭示了編鍾的奧秘

現代實驗表明,鍾的化學成份比例對音色變化關系重大,當含錫量低於13%時,音色單調、尖刺;含錫量在13%—16%時,音色豐滿,悅耳。但含錫量愈高,青銅愈脆,鍾易被擊破。如何既使聲音悅耳,又使鍾不易被擊破,從現代冶金學研究繪出的曲線(見圖5—4)知,當含錫量在15%左右時,鍾有最大的抗拉強度,硬度達100HB,才符合鍾鼎類器物的要求。

用現代科學手段對編鍾進行的檢驗證明,全套鍾用高錫青銅鑄成,銅含量為77.54%—85.08%,錫含量為12.49%—14.46%,鉛含量一般小於2%,其它元素的含量都很少,都在0.1%以下。這就是說,曾侯乙鍾的錫含量是十分符合現代科學理論的。回想一下,1793年在美國宣布獨立的慶典會上,美國自製的那口銅鍾根本不能用力敲擊,因為它太脆了,即使小心翼翼,即使加了防護措施,那口銅鍾還是破裂了。相比之下,中國在戰國時期已總結出銅鍾中錫的最佳含量,這該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

對元素鉛和鍾音衰減及音色改善關系的認識是編鍾鑄造中另一重要的技術成就。用現代電子掃描技術得到的編鍾試樣中鉛的電子掃描圖相表明,鉛不熔於基體,而以獨立相存在於合金組織中,它割裂了基體,使α相不連貫,因而使彈性系數降低,阻礙了聲波的傳遞。鉛相分布越均勻,對聲波的阻礙作用越明顯。曾侯乙銅鍾中鉛含量在2%以下,個別略高於3%,遠遠高於鐵、鋅、鈷、釩含量,說明鉛是有意識加入的。均勻分布的獨立鉛相可以保證鍾聲能很快衰減,從而使它能作為樂器使用。

磨礪是不可少的工序

鍾被鑄成後均經過了磨礪工序。這不但因為在鍾體無紋處鍾腔內、鈕鍾舞部等處留下了極細的磨礪橫向擦痕,而且在鍾架上層擺放有一個完全未經磨礪的鈕鍾和一個內腔稍經磨礪的鈕鍾。

對編鍾進行磨礪常出於四個目的:一是清除鑄件表面的缺陷,達到外觀美的目的;二是提高主要振動部位的光潔度,以減少不必要的阻尼,收到更好的音響效果。三是為了改變鍾的振動頻率。《考工記》記載,「薄厚之所震動,清濁之所由出。……鍾已厚則石,已薄則播」,說的正是振動頻率和鍾體厚薄的關系,而鍾體厚薄的精確把握,全靠對鍾腔內壁的磨礪。四是為了保持鍾體的基本對稱性,以保證鍾體共振,取得較純正的音色。

曾侯乙全套編鍾音色優美,音域寬廣,音列充實。下層的大鍾聲音低沉渾厚,音量大,餘音長;中層里較大的鍾聲音圓潤明亮,音量較大,餘音較長,而較小的鍾聲音清脆,音量較小,餘音較短;上層鈕鍾聲音透明純凈,音量較小,餘音稍長。

編鍾的形狀與結構也是

發出樂音不可少的條件

為什麼編鍾可以作為演奏用的樂器?除了前面提到的在青銅材料中有意加入一定量的鉛,形成獨立金相,從而加速聲音的衰減速度這一原因外,更重要的與編鍾的幾何形狀和其它結構有關。

編鍾的鍾體主要由鉦部和鼓部組成,它們構成了編鍾的共振腔,振動時腔內形成駐波。敲擊指定部位時(正鼓音處與側鼓音處),該處成為振源然後波及鍾體各部而發聲。若鍾體的截面為圓形,鍾體只能發出一個基音,也就失去了作為樂器的價值。但由於編鍾鍾體的截面是「合瓦形」,它具有對應於編鍾截面長短軸呈正、反兩種對稱的基頻振動模式,因而使編鍾可以發出兩個基音。合瓦形鍾體與圓形鍾體的區別在於,「合瓦形」體兩側有棱,它是鍾體剛性最大的部位。當敲擊正鼓部時,兩側的棱就起到阻尼作用,加速振動的衰減。當敲擊側鼓部時,棱恰處於振動的節線位置,起不到阻尼與加速衰減的作用。但因為這時的振動模式為相距很近的八條(或四條)節線,振動可延伸至舞部,舞部上方的甬或鈕就可代替棱起到阻尼作用,從而改善鍾的演奏效果。棱和甬可以互為補充地起到阻尼和加速衰減的作用,這正是合瓦形鍾體上加個甬所產生的,也只有中國人才想出了這一奇妙的發明。

此外,與圓鍾相比,合瓦形鍾體由於不存在僅由兩條節線所構成的振動模式,從而可消除「哼聲」,大大改善音色和音質。

甬鍾上有「枚」,它對編鍾進入穩態振動也是有影響的。因為作為振動物體的編鍾,具有許多固有頻率,受擊時會產生復合音。每一個固有頻率都有各自的振動單元,頻率愈高,振動單元愈小。而那些按一定規律分布在鍾體鉦部的「枚」就成了振動小單元的負載,它會對相關的高頻振動起到加速衰減的作用,從而改善音質。用尺寸相同基頻一致的甬鍾(有枚)與鈕鍾(無枚)進行的穩態共振實驗也已經證實枚的上述作用。可見「枚」絕非只作裝飾用,它對編鍾音色也有一定影響。

音脊和隧的存在是使編鍾基音得以校準的又一重要因素。音脊和隧位於鍾腔之內,從鍾口延伸至鉦部下緣,呈突起狀者為音脊,凹狀者為隧。所有的編鍾鑄成後都要對音脊和隧處進行銼磨。如果編鍾質量對稱,音脊與隧的位置、大個都很有規律,且對稱分布;如果編鍾質量不對稱,為獲得同樣的音律,磨削部位就必然偏離正常幾何位置,造成各鍾音脊和隧位置的不同。一般說來,音脊與隧分別與第一基頻和第二基頻的節線位置相吻合。這樣音脊與正鼓部的厚度就成為決定第一、第二基頻高低的充分條件。古代的匠師們已從經驗上認識到這兩處厚度、大小與范圍對音響的影響,掌握了節線的走向,並在節線位置上進行調音。這不僅是獲得准確的音律的條件,也符合現代聲學原理,是十分了不起的傑出成就。實踐證明,在節線上調音,不僅可以得到兩個准確的基頻,而且可使兩個基頻的相互影響達最小。

銑長的大小也和鍾的第一基頻有密切聯系。現代實驗表明,這種關系如圖5—5所示。從圖知,可將銑長變化對第一基頻所產生的影響分為三個區域:在惰性區內,銑長的變化對第一基頻產生的影響很小;在敏感區內,銑長的變化對第一基頻會產生很大影響;在正常區域內,隨著銑長增加,第一基頻按指數曲線連續下降,同時在某一固定銑長之下,有一個頻率可改變的區間,這正是調整鍾壁厚度能改變基頻的原因。可見銑長大小和改變鍾體厚度都可改變編鍾的第一基頻。但對理想的編鍾來說,銑長和壁厚有一個最佳比例,片面地從單一因素來調整基頻,會使音質變壞,是不可取的做法。

㈢ 論述曾侯乙墓出土編鍾的科學價值及其歷史意義

剛好考試也考這個 希望可以幫到你

湖北隨縣擂鼓墩遺址出土的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編鍾,是目前同類出土樂器中一支數量較多,規模最大,音域最寬,音律較准,保存較好的樂器。是我國十二樂音體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階關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調樂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國歷史上的編鍾音樂文化所達到的驚人成就。
曾侯乙墓編鍾的出土對我國古代音樂史有著重大意義。
1)整套編鍾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鈕鍾19枚,分三組排列。中下兩層為甭鍾,有45件,也分三組。編鍾之外另有一件是楚惠王鑄贈曾侯乙的銅鈸。這套編鍾是目前所見古代編制最為龐大的一套編鍾,為後人了解曾國宮廷音樂的規模、音樂活動情況進一步提供了實物資料。它標志著春秋戰國時期音樂文化所達到的高度水平。
2)編鍾的總音域達到五個八度,十二律齊備。鍾上共有2800多個錯金銘文,記載了當時楚、齊、晉、周、申、曾等國的各種律名、階名、變化音名的對照情況。這些都反映出春秋戰國之際各地音樂文化交流的實際情況,並為研究戰國時期的古代樂律提供了實證資料,這也說明我國音樂文化中的旋宮轉調問題不止是確鑿有據的理論,而且已有音樂實踐成果。
3)多數甬鍾可發兩音(分別在鼓部和隧部)引發了研究者對雙音規律實際運用的范圍、意義及出現時代的思考。
4)編鍾的上層鈕鍾的律制與三分損益律近似,說明三分損益律較早運用於實踐中。各組編鍾八度音程的音分值皆不同,戶層三組編鍾的律制近似純律,說明這套編鍾是復合律制。
由此可以看出,從編鍾製作、月律學理論等方面,研究者都能從曾侯乙墓編鍾得到直接的解答和啟發。

㈣ 曾侯乙編鍾對中國音樂史的研究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曾侯乙編鍾是至今世界上已發現的最雄偉、最龐大的樂器,被譽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跡」。有關部門曾對曾侯乙墓出土的成套編鍾進行調音,結果表明戰國時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樂音體系,打破了過去認為十二律是古希臘傳來的說法。

曾侯乙編鍾擁有迄今所知最為完整的周代樂音系列及其樂律稱謂體系,同時,作為禮樂之器它還蘊含著豐富的禮樂文化思想,是公元前5世紀中國文明的一個璀璨的縮影,是中國先秦社會的文化符號,是中國青銅時代巔峰的藝術精品,是人類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

在曾侯乙編鍾的鍾體、鍾架和掛鍾構件上,共有3700多字銘文。這些銘文不僅標注了各鍾的發音律調階名,還清楚地表明了這些階名與楚、周、齊、申等各國律調的對應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文獻資料。

曾侯乙編鍾的出土,證明中國歷史上已成功解決了一鍾雙音在物理學、音樂學、鑄造學上的一系列難題。它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

音域

曾侯乙編鍾深埋地下二千餘年,至今仍能演奏樂曲,音律准確,音色優美。這套編鍾音域寬廣,自C2(64.8Hz)至D7(2329.1Hz),共有五個八度音程,又一大二度。

中心音域內具十二半音,可以旋宮轉調,演奏五聲、六聲和七聲音階的音樂作品,音色十分優美。每個鍾可以敲出呈三度音程的兩個樂音(即正鼓音、側鼓音。音差:小三度41個,大三度23個),且互不幹擾,亦可同時敲擊產生和聲。

全套編鍾可以發出低音、中音和高音三種聲音,下層的大鍾,聲音低沉渾厚,音量大、餘音長;中層較大的鍾,聲音圓潤明亮,音量較大、餘音也較長;中層較小的鍾,聲音清脆、嘹亮,音量較小、餘音較短;上層鈕鍾聲音透明純凈,音量較小、餘音稍長。

曾侯乙墓中還有敲擊編鍾的工具,中上層編鍾用T字形木槌敲擊,下層的大型甬鍾用長圓木棒敲擊。這種演奏方式在墓中出土的彩漆鴛鴦盒的彩繪上得到了印證。

(4)編鍾的歷史意義短一點擴展閱讀:

出土經過

開挖曾侯乙墓後打開槨板,發現槨板下已被泥水浸泡,待水逐漸抽去,編鍾露出水面,大致保持下葬時的狀態,分兩面呈直角摺尺形立放。編鍾中,45件甬鍾上有銘文「曾侯乙乍𠱾」,因此得名曾侯乙編鍾。

形制

曾侯乙編鍾數量巨大,完整無缺。編鍾的鍾架高大,由長短不同的兩面木架垂直相交組成,長面位於墓西,長7.48米,高2.65米;靠南的一面長3.35米,高2.73米。

在木架中有7根彩繪木樑,兩端以蟠龍紋銅套加固。6個銅鑄佩劍武士和8根圓柱承托住整個編鍾,形成上、中、下三層。鍾架及掛鉤有246個。銅人著長袍,腰束帶,神情肅穆。

㈤ 侯乙編鍾的歷史故事短一點

曾侯乙編鍾為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成功發專掘。出土後的編鍾是由六十屬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㈥ 編鍾的特點及用途,還有來歷

編鍾的特點是形狀不盡相同,但鍾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用途是用來演奏。來歷是: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鍾,那時候的編鍾一般是由大小3枚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鍾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等等。

1957年,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鍾13枚,音樂家隨即用此演奏歌頌當代領袖的頌歌《東方紅》。

1978年,湖北隨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戰國時代(約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鍾,是至今為止所發現的成套編鍾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這套編鍾之大,足以占滿一個現代音樂廳的整個舞台。

曾侯乙墓編鍾由19個鈕鍾、45個甬鍾,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鎛鍾共65件組成。這些鍾分3層8組掛在鍾架上,直掛在上層的3組叫鈕鍾,斜懸在中下層的5組叫甬鍾。

其中最小的一個鈕鍾高20.4厘米、質量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調作用,最大的一個低音甬鍾高達153.4厘米,全套編鍾總質量在2500千克以上。

(6)編鍾的歷史意義短一點擴展閱讀

葉家山墓地將編鍾歷史前推500年,改寫世界音樂史。

曾侯乙編鍾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而在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鍾,或將改變對鍾的起源的認識。

考古人員在編號墓墓壁二層台發現了1個鎛鍾和4個編鍾,5件為1套。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謙教授認為,這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編鍾,此次發現的編鍾屬於西周早期,有5至6個編鍾,其數量和規模超過同時期已發現的編鍾。

湖北隨州再次發現編鍾,比曾侯乙編鍾早500年。

曾侯乙編鍾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在湖北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鍾,改變對鍾的起源的認識。

㈦ 古代編鍾的寓意和現代的寓意

一、對於企業:大的編鍾放在企業的大廳里、會議室里、以及大的會客室里,或者陳列室等地方,可以作為企業文化的象徵和載體,它象徵企業的和諧與發展,象徵企業凝固的團隊精神和企業對客戶及社會的忠誠,也可以象徵企業的品味、品質和追求進步。小的編鍾則放在領導辦公室里,可以體現一個領導的文化內涵、博古通今的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積極而達觀的態度。

二、對於樂團:編鍾是我國古代的禮樂重器,是皇室貴族的獨享樂器,「此樂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這句話充分說明編鍾乃是稀罕之物,如鳳毛麟角一般空前絕後。將編鍾引入的樂團,則可為樂團爭光添色更上一層樓,2400多年前的古代樂器,可以通用至今,足以令人驚奇不已,在演奏中,編鍾可與樂隊合奏古今中外任何樂曲,小鍾聲音清脆悅耳,大鍾聲音通透渾厚。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在聽了編鍾的演奏後,激情的賦詩道:「離奇,不可思議,仙樂出神器,六十五件編鍾成一體,小叩而洪聲四起,霎時間,《東方紅》奏,使所有在場的炎黃子孫,如夢乍休,喜的是,天高海闊天宇舒。此刻人們的思想,正在向新境界飛渡,一直向前,勢無可顧。」
三、對於個人: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交際禮儀文化不斷繁榮更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需求也在發生改變,過去傳統的土特產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精神文化才是這個世紀最寶貴的財富。曾侯乙編鍾是我國所特有的文化之禮,它代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代表者孔孟思想及禮儀之邦。贈送編鍾給上級表示對領導的敬意和「(鍾)忠心」,忠心耿耿,以禮為本;送編鍾給朋友編鍾表示「(鍾)忠信與友」、「忠誠相待」,體現出個人的待友精神和高貴品質,以禮相待,禮尚往來;為了給異性朋友表達愛意也可以贈送編鍾,寓意為「一見鍾情」、「鍾情一世」、「鍾愛一生」。

四、對於家庭:家是很重要的場所,現代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每天放鬆精神的地方就是家,於是人們將家庭裝修的溫馨別致,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自然也少不了文化的鋪墊,不管是歐式的裝修風格,還是中式的風格,在家中擺放一件青銅器,可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編鍾既是一件青銅工藝裝飾品,又具有文化教育意義,在家中擺放一排編鍾,實乃居家裝飾之珍貴的觀賞收藏佳品。

在網上找的。字有點多,樓主想知道的話,還希望能看下去。。

㈧ 曾侯乙編鍾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曾侯乙編鍾證明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5世紀),中國已經有七聲音階及絕對音高的概念,表明周代的文化與科技已達到很高的水準。

曾侯乙編鍾是至今世界上已發現的最雄偉、最龐大的樂器,被譽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跡」。有關部門曾對曾侯乙墓出土的成套編鍾進行調音,結果表明戰國時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樂音體系,打破了過去認為十二律是古希臘傳來的說法。

曾侯乙編鍾擁有迄今所知最為完整的周代樂音系列及其樂律稱謂體系,同時,作為禮樂之器它還蘊含著豐富的禮樂文化思想,是公元前5世紀中國文明的一個璀璨的縮影,是中國先秦社會的文化符號,是中國青銅時代巔峰的藝術精品,是人類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

在曾侯乙編鍾的鍾體、鍾架和掛鍾構件上,共有3700多字銘文。這些銘文不僅標注了各鍾的發音律調階名,還清楚地表明了這些階名與楚、周、齊、申等各國律調的對應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文獻資料。

曾侯乙編鍾的出土,證明中國歷史上已成功解決了一鍾雙音在物理學、音樂學、鑄造學上的一系列難題。它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

(8)編鍾的歷史意義短一點擴展閱讀:

音域

曾侯乙編鍾深埋地下二千餘年,至今仍能演奏樂曲,音律准確,音色優美。這套編鍾音域寬廣,自C2(64.8Hz)至D7(2329.1Hz),共有五個八度音程,又一大二度。

中心音域內具十二半音,可以旋宮轉調,演奏五聲、六聲和七聲音階的音樂作品,音色十分優美。每個鍾可以敲出呈三度音程的兩個樂音(即正鼓音、側鼓音。

音差:小三度41個,大三度23個),且互不幹擾,亦可同時敲擊產生和聲。全套編鍾可以發出低音、中音和高音三種聲音,下層的大鍾,聲音低沉渾厚,音量大、餘音長;中層較大的鍾,聲音圓潤明亮,音量較大、餘音也較長;中層較小的鍾,聲音清脆、嘹亮,音量較小、餘音較短;上層鈕鍾聲音透明純凈,音量較小、餘音稍長。

曾侯乙墓中還有敲擊編鍾的工具,中上層編鍾用T字形木槌敲擊,下層的大型甬鍾用長圓木棒敲擊。這種演奏方式在墓中出土的彩漆鴛鴦盒的彩繪上得到了印證。

㈨ 曾侯乙編鍾出土的意義是什麼

1、中國歷史上已成功解決了一鍾雙音在物理學、音樂學、鑄造學上的一系列難題。它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學、歷史學、音樂學、科技史學等多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曾侯乙編鍾是至今世界上已發現的最雄偉、最龐大的樂器,被譽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跡」。有關部門曾對曾侯乙墓出土的成套編鍾進行調音,結果表明戰國時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樂音體系,打破了過去認為十二律是古希臘傳來的說法。

3、曾侯乙編鍾擁有迄今所知最為完整的周代樂音系列及其樂律稱謂體系,同時,作為禮樂之器它還蘊含著豐富的禮樂文化思想,是公元前5世紀中國文明的一個璀璨的縮影,是中國先秦社會的文化符號,是中國青銅時代巔峰的藝術精品,是人類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

4、在曾侯乙編鍾的鍾體、鍾架和掛鍾構件上,共有3700多字銘文。這些銘文不僅標注了各鍾的發音律調階名,還清楚地表明了這些階名與楚、周、齊、申等各國律調的對應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文獻資料。

(9)編鍾的歷史意義短一點擴展閱讀:

文物特徵

曾侯乙編鍾高273厘米、寬335厘米,架長748厘米,最大者通高153.4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者通高20.4厘米,重2.4千克。鍾體總重2567公斤,加上鍾架(含掛鉤)銅質部分,合計4421.48千克。

曾侯乙編鍾的鍾架高大,由長短不同的兩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繪木樑兩端以蟠龍紋銅套加固,由6個佩劍武士形銅柱和8根圓柱承托,構成上、中、下三層。鍾架及掛鉤(含可以拆裝的構件)達246個。

㈩ 編鍾的作用

編鍾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鍾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鍾,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鍾的音調不同,按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發現我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鍾,那時候的編鍾一般是由大小3枚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鍾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等等……1978年,湖北隨縣一座戰國時代(約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鍾,是至今為止所發現的成套編鍾中最引人注目前一套,這套編鍾之大,足以占滿一個現代音樂廳的整個舞台。它由19個鈕鍾、45個甬鍾,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鍾共65件組成。這些鍾分3層8組掛在鍾架上,直掛在上層的3組叫鈕鍾,斜懸在中下層的5組叫甬鍾,其中最小的一個鈕鍾高20.4厘米、質量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調作用,最大的一個低音甬鍾高達153.4厘米、質量為203.6千克,全套編鍾總質量在2500千克以上。鍾架是銅木結構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長10米以上,上下3層,高273米,由6個佩劍的青銅武士和幾根圓柱承托。整套編鍾和梁架氣勢宏大、壯觀無比。演奏時樂隊由幾個人組成,用6隻丁字形木錘敲高、中音,用兩根長形棒撞低音。經聲學專家研究,編鍾中的每隻鍾都可以發出兩個不同的樂音,只要准確地敲擊鍾上標音的位置,它就能發出合乎一定頻率的樂音,整套編鍾能奏出現代鋼琴上的所有黑白鍵的音響。這套編鍾的定音頻率為256.4赫,與現在鋼琴上的中央「C」頻率幾乎完全相等。出土後經過試驗性演奏,表明它們雖然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但音樂性能仍然很好,它的發音準確,音色優美,音域可跨五個八度之多,變化音比較完備,因此,古典的和現代的樂曲都能演奏,用來伴唱效果也很好。

曾侯乙編鍾用料是銅、錫、鋁合金,全套編鍾上裝飾有人、獸、龍等花紋,鑄制精美,花紋細致清晰,並刻有錯金銘文,用以標明各鍾的發音音調,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實物。可見,遠在2400多年以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和鑄造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它比歐洲十二平均律的鍵盤樂器的出現要早將近2000年。

閱讀全文

與編鍾的歷史意義短一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