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發展幾個的重要時期
中國歷史是華夏大地各個民族組成,中華民族誕育和發展的歷史。中華文明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至於現代社會,綿延五千年不斷延續發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響的文明之一。中國古代曾依靠先進文化和發達的生產力建立諸多鼎盛強大的王朝,文化播及歐亞大陸,尤其對東亞各國具有很大影響。西方工業革命後,由於社會制度和生產力的停滯不前,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國開始步入現代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振興中華的道路。
世界上綿延不斷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自黃帝時代算起,至今已有五千年。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之前的時期稱為「史前時代」。中國歷史中有傳說「伏羲創造八卦」,黃帝時代的「倉頡發明文字」等等,但都無證可考。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若從政治和社會形態來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據史書記載,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封建制度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政治。自漢朝起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完結。19世紀60到90年代的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同時也結束了延續2000餘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1945年,國民黨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經過三年解放戰爭,於1949年推翻了國民黨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首都定於北京,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振興中華的道路。
Ⅱ 中國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徵
★總結古代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特徵(秦--清1840年前)
●政治:經歷了漫長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皇權至上,君主專制不斷加強。
●經濟:以小農經濟為主體,實行重農抑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手工業和商品經濟得到發展,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發展緩慢。
●文化:文化呈現出多元統一的特徵,思想、文藝、科技成果突出。由於時代環境不同,文化成就也有差異,但後期實行嚴格的思想控制,不利於文化的發展 *★1歸納夏商周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經濟:實行井田制,奴隸集體耕種,青銅鑄造業發達,出現婦功,商人出現 ●政治:神權與王權結合,宗法色彩濃厚,等級森嚴。 ●文化:出現甲骨文,周易,青銅文明,天乾地支紀年法
*★2歸納春秋戰國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經濟:鐵犁牛耕出現(春秋)和推廣(戰國),修建水利工程,社會生產力得到提高,生產關系處於急劇變動之中,土地逐漸私有化,出現新興的地主階級和自耕農階層。
●政治:新興的地主階級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要求進行社會變革;春秋戰國時期為增強以爭霸或兼並的實力,要求改革。
●文化: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墨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張,法家思想較為受國君重視。
*★3歸納秦漢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政治:秦漢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封建大一統時代,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關系奠基時期,秦漢開創的一系列制度,歷代封建王朝沿襲
●經濟:小農經濟得到發展,絲織業發展,杜詩發明水排,統一度量衡,出現了半兩錢和五銖錢,海外貿易出現絲綢之路。
●文化:科技成就突出,董仲舒改進儒學,漢賦作品較多,史學有 史記等名著
★歸納魏晉南北朝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經濟:馬鈞改進翻車,江南經濟得到開發,出現白瓷,出現草市
●政治:處於國家大分裂時期,政權林立,民族融合加強,出現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化:文學有建安風骨,佛教得到傳播。繪畫有顧愷之,書法有王羲之。
5歸納隋唐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政治: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完善,出現了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唐朝盛世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經濟:生產工具有曲轅犁,修建了隋唐大運河;瓷器有南方青瓷北方白瓷,私人作坊興起;市坊分區,草市夜市繁榮,大城市有長安和揚州、成都等
●文化: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和火葯;詩歌繁榮,藝術多姿多彩,書法家有顏真卿、柳公權、懷素、張旭等。展子虔《游春圖》,閻立本《步輦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6歸納宋元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政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宋三分相權,完善科舉制,元設行省制。
●經濟: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出現了五大名窯,松江絲織業發達;出現了最早紙幣交子,海外貿易發達,大都市有汴京、大都、泉州,全國經濟中心由北方轉移到南方。 ●文化:出現了活字印刷術;理學出現並得到發展;宋詞、話本、元曲等世俗文化成就突出;書法家有蘇黃米蔡,繪畫有《清明上河圖》
*★7歸納明清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政治: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君主專制強化,如廢丞相,設內閣和軍機處。對外實行閉關鎖國和海禁政策。
●經濟:引進外來作物(煙草 甘蔗 玉米),重視農業發展;青花瓷產量大,出現琺琅瓷,棉紡織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國內貿易發展,出現商幫和商業重鎮。
●文化:儒家思想仍是主流,但出現反正統思想(李 黃 顧 王);小說繁榮(四大名著),出現京劇;科技出現較多總結性的著作,如《農政全書》;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束縛人們的思想
Ⅲ 大時代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這是按工具劃分的,鐵器時代之後是機器大生產——蒸汽機時代——電氣化時代——自動化時代——信息化時代
Ⅳ 人類的歷史時代演變過程。
(1)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14—16世紀)
①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A、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發展
(生產技術的發展引起了生產關系的變革和社會結構的變化)
B、具體因素:生產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分工的擴大商品經濟的迅速發
展(產生萌芽地區的)國內外市場的逐步形成
②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馬克思語)
③商業資本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起了巨大作用,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和市場的擴大;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改變了農村的自然經濟。
④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
A、根源:15世紀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B、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和意義:引起了兩個「革命」
C、早期殖民掠奪:葡萄牙、西班牙最早從事殖民征服;掠奪到的巨額資金轉移到歐洲其他國家(本質作用:歐洲資本原始積累);葡、西沒有因這些財富而較早地發展起資本主義。
(2)工場手工業時期的資本主義經濟(17世紀初—19世紀初)
這一時期,是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封建自然經濟走 向瓦解是這時經濟領域中的主要發展趨勢。
①資本主義尚處在初期階段
許多近代資本主義必有的特點還沒有具備。商人以及一些大資本家是早期資產階級的主要成員,通常被稱為大資產階級。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階級在這一階段也還沒有最後形成。在資產階級中間起主導作用的是與商業資本、高利貸資本相聯系的商業資產階級,工人還沒有形成為近代的產業無產階級。
②資本主義發展早期(16—18世紀)比較盛行的經濟思想:重商主義
③這一時期歐洲經濟發展狀況:
葡萄牙、西班牙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
荷蘭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特點是它的對外貿易遠較工業占優勢,「海上馬車夫」,這一特點以後就成了它在經濟發展中的弱點。
英國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取代了荷蘭在西歐的經濟地位和海上霸權。
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很快,18世紀成為歐洲大陸最發達的國家(農業占統治地位,工商業發達);拿破崙時期鼓勵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俄國在17世紀出現了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但發展極其緩慢,其水平也較低,有很深的農奴制的烙印,經濟遠遠落後於西歐國家
④這一時期,由於受手工業工場生產能力的限制,資本主義的發展並不充分,遠遠未對封建自然經濟形成優勢。反映在政治領域,這一時期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很少;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曲折、反復;資本主義制度遠未健全和完善。
(3)工業革命後的資本主義經濟(19世紀初—19世紀70年代)
這一時期,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先進國家普遍確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資本主義經濟戰勝封建自然經濟,確立了對世界經濟的統治地位,是這一時期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造成這種根本性變化的主要推動力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極大地解放生產力,從物質上大大增強了資本主義的力量;法國大革命創立的一系列資本主義立國原則及革命留下的戰斗精神,從政治思想上壯大了資本主義的力量。特別是工業革命的後果,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階級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①工業革命的開始、擴展、對人類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
②這個時期以工業革命為開端,邁出了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的第一步,
(促進了商業資本主義向工業資本主義時代的演變)工業革命的完成,機器大工業的建立,使資本主義力量迅速超過了封建主義,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主義生產方式,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這些都顯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進步性。
③工業革命及資本主義經濟的大發展,在政治領域導致了三股進步歷史潮流;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民族解放運動,或者稱為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三大傾向。
(4)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的資本主義經濟(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這一時期,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從蒸汽機時代進入了電氣化時代。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飛躍式的大發展,壟斷經濟形成,資本主義正在進入成熟的階段,即由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逐步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到了19世紀70年代,西方資產階級反封建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東方則沒有成熟到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程度,因而在大約30多年的時間里,世界上基本沒有發生過革命,資本主義處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之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巨大發展。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內容、特點、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內在聯系)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經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社會生產力方面;社會生產關系方面
②壟斷和壟斷組織的出現:(評價)
壟斷的出現,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是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並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此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速度加快。
③現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在經濟上基本定型:以科技為先導,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手段,以壟斷為生產組織形式,成為一種經濟模式。
④這一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這一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都有巨大的發展,這些國家在20世紀初都先後成為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國,完成了工業化的進程。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增加了。
美國和德國更多地採用新技術、新設備,工業生產集中程度較高,壟斷經濟發達,再加上其他有利的條件,經濟發展步伐最快,後來居上,超過英國和法國,工業產值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英國和法國由於技術設備落後,資本大量輸出,過早地偏離了工業經濟發展為主的道路,走向資本輸出為主的道路,經濟發展緩慢下來,被美國和德國超過,工業生產下降為世界第三和第四位。
日本通過對內大力發展工商業,扶植壟斷經濟,對外極力進行侵略擴張,開拓市場,掠奪資源,攫取巨額戰爭賠款等措施和手段,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強國。
相對而言,俄國在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之後,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較大發展,但由於封建殘余勢力的束縛,仍遠遠落後於其它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⑤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經濟上飛躍式的發展,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導致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整個世界被瓜分完畢。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發展導致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改變了它們之間力量的對比,造成了他們之間的新矛盾,形成了幾個帝國主義大國加緊爭奪霸權,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勢,最終導致了兩大軍事侵略集團的對峙和一戰的爆發。
(5)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資本主義經濟(20世紀20、30年代)
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波動很大,繁榮與危機、動盪與穩定、自由競爭與國家干預多種現象同時並存是其最基本的特點。可以說,這一時期,是現代西方經濟史上最為動盪的時期。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一戰一方面給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另一方面造成這些國家政局的動盪,從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二是資本主義制度內部的矛盾激化,特別是生產與銷售的矛盾直接導致了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①「一戰」後, 各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狀況
「一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國家除美國、日本經濟實力增長外,無論是戰敗國德國,還是 戰勝國英國、法國在經濟上都是一片衰敗和混亂。
英國債務劇增,工商業衰退;法國由戰前的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戰敗的德國經濟惡化尤為嚴重。
美國和日本是大戰的受益者。美國在大戰中發了橫財。戰後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20年代進入了「柯立芝繁榮」時代;日本在戰後經濟增長,由債務國變為了債權國。
②20年代各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從略);資本主義國家在1924年後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和短暫的經濟繁榮時期。(美國經濟繁榮背後的隱患;日本經濟的脆弱性)
③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這次大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周期性生產過剩危機,同時一定程度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資本主義世界潛在的經濟問題和自由放任政策發展相結合的產物。因此,各國為擺脫經濟危機,都加強了國家的干預政策。但干預的具體措施和特點卻有所不同。一種是在維護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的國家干預,另外一種干預則偏離了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軌道,走上了法西斯統治經濟的軌道,是一種不正常的發展道路。
羅斯福新政的政治和社會影響: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成功嘗試,為二戰後強化國家干預經濟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提供了一種模式。
(6)「二戰」後的資本主義經濟(20世紀40年代至今)
這一時期是當代資本主義的大發展時期,無論從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區域化過程中所佔的地位,都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同時,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呈現出由美國獨霸向經濟多極化發展的趨勢。造成這一時期資本主義大發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生,二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空前發展。
①「二戰」後西歐各國經濟的發展
「二戰」後西歐各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A.1945—50年代初為恢復時期,西歐各國憑著原有的經濟技術基礎,藉助馬歇爾計劃的援助,工業生產到50年代初逐漸恢復到戰前水平;
B.50年代初—1973年是持續高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是西歐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
C.1974—1982年是經濟「滯脹」時期
D.1982—9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又進入了低速增長時期;
E.90年代初至今,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了溫和衰退和緩慢回升時期
②對於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認識
③這一時期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變化。
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進一步加強,出現了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由美國稱霸、歐洲日本依附,轉化為以美國為主的美、日、西歐三足鼎立;西方經濟不平衡發展增強的同時,經濟區域化、一體化趨勢也有新的發展。
另外,這一時期由於第三世界興起,資本主義原有的世界市場逐步解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則變換方式,利用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掠奪,擴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
Ⅳ 中國時代發展
中國時代發展快車道課題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一個全新課題。重點從中國時代發展、人才成長發展坐標、智力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研究,探尋中國時代發展之歷史規律和理論架構空間。
中國時代發展快車道課題研究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於21世紀,放眼於時代發展,構築於立體三維空間之外,運用動態化的視角、哲學的觀點、寬廣的視野,審視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架構以追求發展效率最大化、時代發展人性化、緊跟時代潮流,加速中國人力資源開發與智力成果轉化,促進中國全面發展為中心的理論體系,進一步探索中國時代發展的歷史規律、方法和途徑。
中國時代發展快車道空間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永恆特徵。
永遠順應人類歷史發展之總趨勢
永遠向善發展,趨向於人類社會之和平共處心態
永遠處於世界大同趨勢,以挖掘和得煉人類向善本性為根本,構造善意的億計人類個體之總體善意,吸納全人類全社會之積極心態
永遠前進的積極動態。不斷地以現有發展基礎及原有發展基礎為根本,推動時代的不斷前進與發展。
永遠以釋放人的個體個性特徵、潛能與社會力量有機融合,不斷激發人類的原動力,形成人類個體與社會整體相互制約的相輔相承的關系。
永遠與中國的發展密不可分。產生於中國,立足於中國,發展於中國。隨著國際形勢與中國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永恆向前發展推進、跨躍萬世空間。中國發展,快車道隨之發展。
融合吸納各種社會力量。
發展空間
不因時空的更替而改變性質、特徵。
客觀存在於六維空間之內。
數以億計的人類個體存在於快車道之中。
由世代數以億計的人類個體一生發展坐標共同架構。
根據時代發展狀態,不斷消除人類整體社會及個體發展中消極因子與不良因素。
並非有形物質,存在於思維空間與社會空間等無形無影空間之內,由歷史、生活、實踐去凸現。只能通過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個體發展坐標來架構和凸現。
無盡的空間,不可重現的歷史印痕,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時空的轉換,以萬物更替推進時代的發展和演變。
時空效應。
人世間冷暖寒暑,來來去去,生生世世幾百代繁衍不息,時空轉換,日月更替,快車道永恆持久地運轉,人類生存數百代的積極因子成為永久積淀,不斷推動快車道積極化發展,從而使人與社會的思維意識更加明朗化,時代發展更加人性化。
中國時代發展快車道隨著歷史的推進而推進。作為人的個體,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如滄海一粟,千古風雲人物隨著時空的轉換而更替,永恆持久、千古不變的是歷史的積淀與中國時代發展快車道。
中國時代發展快車道具有無與倫比的歷史穿透力。有的人從人類歷史大殿門前匆匆路過,有的人則在不經意間走進了大殿,而後離開,所以在人類歷史的記錄中,就不斷地增添著越來越多亮麗的色彩。
Ⅵ 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與現實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與現實依據是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有著深刻的歷史與現實依據,這主要就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歷史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以及由此引起的社會主要矛盾的現實變化。
用新時代界定當前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對於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點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實際上就是指它產生的歷史性影響,而這種歷史性影響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完這五年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之後,接著強調:「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實踐基礎和現實依據。
(6)時代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性變革基於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在價值取向上,鮮明提出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動力上,由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走向更加註重創新驅動;在收入分配上,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向更加註重共同富裕、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在制度建設上,創造性提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在社會發展水平上,由注重重點突破走向更加註重全面協調發展;在對外開放和國際戰略上,由回應挑戰走向更加積極作為、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Ⅶ 中國歷史發展史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中華文明史源遠流長,若從黃帝時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學者指出,中華民族有「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舉世公認,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中華文明是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中國歷史自黃帝時代算起則約有5000年。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指從有文字時起算,在那之前則稱為「史前時代」;歷史中傳說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歷史記載,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封建社會制度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政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統治,同時也結束了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1945年,國民黨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經過三年解放戰爭,於1949年推翻了國民黨政府。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Ⅷ 尋求人類歷史各個時代的劃分
1、石器時代:
是考古學對早期人類歷史分期的第一個時代、即從出現人類到銅器的出現、大約始於距今二三百萬年、止於距今6000至4000年左右。
這一時代是人類從猿人經過漫長的歷史、逐步進化為現代人的時期。
(8)時代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人類文明:
人類所建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統稱為人類文明。在人類學和考古學中,文明也可以指人進化脫離了動物與生俱來的野蠻行徑,用智慧建立了公平的規則社會。
例如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臘文明和埃及文明等。也指文化類的群體,例如佛教文明、道教文明、儒家文明等。文明出現的判定標准,主要是道德禮儀的出現,文字的產生,國家公平規則制度的建立。
文化變遷對於文明的產生有很大的作用。農耕方法的改變,勞動的分化,統治階級,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現以及社會階層的出現都是文明產生的重要特徵。
當人類社會發展建立了合理規則,徹底脫離了叢林法則和弱肉強食的獸性,文明才真正意義上產生。
文明時代特點:
①都建立在人剝削人、人奴役人的基礎上,並以生產資料的私有制為其共同的基礎。
②存在和發展著不同程度的商品貨幣經濟。商品貨幣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有其內在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人們在客觀規律的面前是不自由的。
③國家的統治。原來曾經是社會公僕的社會組織已變成了階級壓迫和階級統治的工具。
社會主義社會以前的所謂文明時代,只是就生產技能等的發展而言,就社會性質說,實際上是既不文明、又不自由、也不道德的時代。
因之,它必將被真正文明、自由和道德高尚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時代所代替。這是人類歷史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必然。
Ⅸ 中國歷史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徵
親,你要哪方面的特徵啊?政治?經濟?文化?
夏:神權與王權相結合(好吧,這是一個傳說中的時代,在港澳地區歷史書里是木有的)
商:內外服、私商產生
周:宗法制-----互為表裡-----分封制、禮樂制度(維護宗法分封的工具)
西周:宗法、分封、禮樂制開始遭到破壞,鐵制農耕工具產生,社會生產力提高,井田制開始瓦解,自耕農經濟產生,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封建社會開始形成……(話說西周大概在高考中比較重要把!高二黨預測)
秦:三公九卿、郡縣制、商鞅變法(戰國)、一統六國,統一度量衡、輕罪重刑、焚書坑儒、軍功授爵
漢:中外朝、郡國並行制、察舉與徵辟、土地兼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賈人不得衣絲乘車
唐:三省六部科舉制、坊市制度、
宋:二府三司;打破坊市界限,出現草市、早市等,程朱理學,世俗文學,商品經濟發達
元:中書一省,地方行省、
明:廢丞相,設內閣(君主專制加強),資本主義萌芽產生,陸王心學,李贄的思想,明末三大思想家……
清: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海禁礦禁……
近代:兩鴉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洋務運動、維新變法、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三民主義(新舊)、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北伐戰爭、國共十年對峙、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現代:新中國的建立,人民公社化、大躍進、市場經濟體制、馬毛鄧三科……
某高二黨歷史筆記沒帶回家,所以這是某憑著印象隨想隨打的。大面上大概就這些了,細節上肯定有欠缺,親自己再酌情填補吧。話說親你要這個幹啥啊?你這個問題問的不是很明白誒!考試的話除非高考要很仔細很仔細,平常的期中期末不會太過分的吧。如果有啥不明白的歡迎找我哦!
明朝:廢丞相,設內閣(此內閣非英式內閣,考試可能要出把兩個內閣相比較的題)皇帝直接統領六部,八股取士……這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
清朝:社軍機處(「跪受筆錄」說明軍機處只是傳達皇帝的旨意,沒有決策權)這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的表現。
積極作用
① 利於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利於維護祖國統一與領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和經濟建設,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③ 在統一的環境下,利於各民族的融合,利於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④ 為人類創造了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消極作用
① 皇權專制極易形成暴政、腐敗現象,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現為獨尊一家,鉗制了思想,壓抑了創造力。
③ 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發展,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妨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④ 助長了官僚作風和貪污腐敗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