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鄭州歷史可以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
鄭州歷史悠久。早在3600年前,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鄭、韓5次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3600年前,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據史籍記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為「有熊氏」生於軒轅之丘,部分學者認為軒轅之丘指現在鄭州下轄新鄭市。部分學者認為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登封市)。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後在新鄭建都(為當時周帝國的二級行政單位),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置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於今天的管城區。北宋建都汴京後,鄭州屬京畿路(今開封市),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金代,隸南京路(今開封市)。金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後復名管城縣。清雍正二年(1724)鄭州升為直隸州,隸河南省。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代,鄭州為兩次升為直隸州。
20世紀初,由於平漢和隴海鐵路在鄭州交匯,鄭縣經濟得到較快發展。1923年,鄭州爆發了「二七大罷工」。這次大罷工,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團結戰斗的偉大力量和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大罷工,在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建有「二七」紀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廣場和「二七「紀念塔。這是這座英雄城市的光輝象徵。因此,鄭州就以「『二七』城」著稱。現在市中心已經形成『二七商圈』,是鄭州市內商業活動最發達的地區。1913年改鄭州為鄭縣。1928年改鄭縣為鄭州市。1931年撤市復改鄭縣。1933年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1948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鄭州,設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開封遷入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
悠久的歷史給鄭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4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震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從這里走向世界。這里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築周公測景台和元代觀星台、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嶽廟等。在鄭州周圍,還有星羅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遺址,著名歷史人物軒轅黃帝、列子、子產、韓非子、杜甫、白居易、高拱、李誡、李馳航等出生在鄭州。
2. 鄭州歷史
3600年前,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鄭州曾為夏、商都城之一,為管、鄭、韓等藩國的首府,為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為州。 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據史籍記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為「有熊氏」生於軒轅之丘,部分學者認為軒轅之丘指現在鄭州下轄新鄭市(該觀點未得到國家權威機構和中國民間學者的普遍認可)。部分學者認為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登封市)。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後在新鄭建都(為當時周帝國的二級行政單位),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置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於今天的管城區。北宋建都汴京後,鄭州屬京畿路(今開封市),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金代,隸南京路(今開封市)。金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後復名管城縣。清雍正二年(1724)鄭州升為直隸州,隸河南省。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代,鄭州為兩次升為直隸州。
本世紀初,由於平漢和隴海鐵路在鄭州交匯,鄭縣經濟得到較快發展。1923年,鄭州爆發了「二七大罷工」。這次大罷工,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團結戰斗的偉大力量和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大罷工,在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建有「二七」紀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廣場和「二七「紀念塔。這是這座英雄城市的光輝象徵。因此,鄭州就以「『二七』城」著稱。現在市中心已經形成『二七商圈』,是鄭州市內商業活動最發達的地區。1913年改鄭州為鄭縣。1928年改鄭縣為鄭州市。1931年撤市復改鄭縣。1933年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1948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鄭州,設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開封遷入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
悠久的歷史給鄭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4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震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從這里走向世界。這里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築周公測景台和元代觀星台、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嶽廟等。在鄭州周圍,還有星羅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遺址,著名歷史人物列子、子產、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出生在鄭州。
3. 誰介紹下鄭州發展史
河南省省會,中國重要的內陸開放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崛起的現代化商貿城市。鄭州在黃河南岸,崇山峻嶺之東,與七朝古都開封和十三朝古都洛陽東西相臨,東南面向黃淮平原,位於東經112°42'~114°14'和北緯34°16'分~34°58'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3℃,降雨量640毫米。轄12個縣(市)、區,其中縣1個、縣級市5個、區6個。據2006年的統計資料,年末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282.0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 72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36.28萬人,鄉村人口288萬人。鄭州地處中原腹地,「雄峙中樞,控御險要」,為全國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是國家開放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八大古都之首。
鄭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旅遊資源豐富。軒轅黃帝故里、裴李崗文化遺址、大河村遺址、夏都陽城遺址、商城遺址等記載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黃河游覽區、大村遺址為主的黃河有中國特色文化旅遊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主的嵩山風景名勝區給鄭州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鄭州地上、地下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稻穀、棉花、煙葉、花生、芝麻、水果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新鄭大棗、中牟大蒜、黃河鯉魚等特產聞名遐邇;現已探明礦產34種,鋁礬、耐火粘土等儲量豐富,具備良好的開采條件。
鄭州雄踞中原腹地,是中國鐵路、公路、航空、信息兼具的重要綜合性交通通訊樞紐之一。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在此交匯,107、310國道和鄭、汴、洛高速公路在這里穿過;擁有亞洲最大的貨車編組站,擁有鐵路、公路三個一類口岸和中國新鄭國際機場;郵政、電信業務總量居全國前列。鄭州是中原地區通向世界的重要門戶。
鄭州承襲商都遺風,商貿發達。"八五"期間,登高投資104.8億元,新建大型商貿設施面積566.7萬平方米。遍布全市的一、二級商業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中、小集貿市場相結合,專業市場與綜合市場、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互補的發達的商貿網路。
開放的鄭州在工農業生產、科教文衛體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工業體系逐步完善,農村經濟迅速發展。先後躋身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投資硬環境40優之列,並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興辦的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評為國家重點和全國"十佳"開發區,與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起成為河南省對外改革開放的窗口和國內外客商投資的熱點。
4. 鄭州的悠久歷史
5000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並建都在鄭州這片土地上。 上古時代,鄭州屬九州中的豫州之域。
3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決之害,遂將國都自亳(今商丘)西遷於囂(亦作隞;今鄭州商城遺址),商朝自此開始遷都。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於此。仲丁三弟河亶甲自囂(今鄭州商城)遷都於相(今安陽)。
魏晉南北朝時期,鄭州地區戰亂不斷,鄭州地區的行政建置變化較大,加之魏晉後改郡縣二級制為州、郡、縣三級制,使這一時期的建置變化更為復雜。
五代時期,鄭州轄管城、新鄭、滎陽等7縣,後梁時將陽武劃歸開封府,後晉時將中牟劃歸開封府。管城作為鄭州地區的政治中心,至唐代開元年(713-741年)以後,達到了經濟鼎盛時期。
北宋時期,公元960年,北宋朝建立,定都東京開封府,鄭州屬京畿路。皇祐五年(1038年)京畿路所轄的曹州、陳州、許州、鄭州、滑州被定為輔郡。
元初將新鄭縣劃歸鄭州,鄭州屬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新鄭、密縣改屬鈞州,滎澤、原武劃歸開封府。鄭州僅領管城、滎陽、汜水、河陰4縣。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全國地方建置進行改革,實行省、府(直隸州)、縣三級制,管城縣裁入鄭州。時鄭州雖仍領有滎陽、滎澤、河陰、汜水四縣,但卻是作為屬州(縣級)。同中牟、新鄭、密縣同隸屬於開封府。
清承明制實行省、府(直隸州)、縣三制,鄭州在清代曾兩次升為直隸州。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直隸州,直接隸屬於河南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隸於開封府。
民國三年(1914年)6月,豫東道改稱開封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4月,鄭縣辟為商埠。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在全國廢除道一級行政建制,實行省縣兩級制,鄭縣直屬河南省管轄。
1948年10月鄭州解放後,在鄭縣城區設立鄭州市,直屬河南省領導。1953年2月,鄭縣撤消,其轄區劃歸鄭州市及新鄭、中牟2縣。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市從此成為河南省省會。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國家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
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批復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7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指導意見」指出鄭州要發揮區位優勢,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樞,彰顯人文特色,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
5. 介紹簡單介紹鄭州的地理位置和歷史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國家專六個大遺址片屬區之一 。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 ,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 ,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 。
6. 鄭州有多久的歷史
【仲丁遷敖】商代中期後,商王仲丁將國都自毫遷於嗷(今鄭州商城)。根據考古發現,鄭州商城城垣周長近7公里,面積3.43平方公里,城東北部有大面積宮殿建築遺址。在城內外還發現許多手工業作坊遺跡,並出土了中國最早的瓷器--原始青釉瓷尊。1974年發現的商代大銅方鼎高1米,是商代前期王室重器。鄭州商城是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我國城市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標志。
【分封管國】西周初期,為了統治被征服的地區,周武王將其弟姬鮮封於今鄭州一帶,稱管民管國是利用商城城垣建立起來的,作為東方重鎮,地位十分重要。周公攝政後,管叔因與蔡叔、武庚發動叛亂,被周公誅殺。西周初年,除管國外,鄭州地區還封有鄶、密(今新密)、東虢(今滎陽)、祭(今鄭州東)、闕鞏(今鞏義)等封國。
【鄭國東遷】公元前770年,鄭武公自鄭(今陝西華縣)東遷國於鄶與東虢之間。此後又兼並了這兩個國家,並在新鄭建都。春秋初年的鄭國,地近王畿,國勢興盛,在各諸侯國中地位顯赫。鄭武公、庄公曾先後為周平王卿士,執掌國政。秦統一六國後,為了區別於西周時陝西的鄭國,將春秋戰國時期鄭、韓都城稱為新鄭。
【踐土之盟】晉文公五年(前632),晉國討伐楚國獲得勝利後,在踐土(今鄭州古滎鎮西)修築王宮,迎周襄王,並大會諸侯。歷史上稱為踐土之盟。從此,晉文公稱霸諸侯。
【弦高犒師】鄭穆公元年(前627),秦國偷襲鄭國,當秦國軍隊行至滑地時,被鄭國商人弦高發現。弦高趕著自己的牛群,冒充鄭國使臣,前來犒賞秦軍,並派人回國告急。秦國軍隊以為鄭國已有所准備,便放棄偷襲鄭國的打算,滅掉滑國後返回秦國。
【必之戰】楚莊王十七年(前597),楚軍佔領鄭國,入其皇門,鄭襄公肉袒牽羊,赴楚軍請罪,楚軍因此後退30里。晉國派大將荀林父救鄭,屯兵於敖、必之間,與楚軍大戰,晉軍大敗。史稱必之戰。
【子產改革】鄭簡公十二年至鄭定公八年(前554~前522),子產在鄭國執政,推行田制改革,承認私田,按田取稅,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國家稅收增加。他還「鑄刑書」,把刑法條文鑄在鐵鼎之上,成為我國最早公布的成文法。子產改革推動了社會進步,使鄭國國勢迅速強大起來。
【韓國滅鄭】戰國初期,鄭國處於楚、魏、韓三國之間,為三國爭奪對象。公元前375年,三國正在榆光交戰之際,韓國派兵攻鄭,鄭軍潰敗,國亡。韓國遷都於鄭。
【開鑿鴻溝】戰國中期,魏國遷都大梁後,為振興經濟,富國強兵,於公元前360年開鑿鴻溝。鴻溝自滎陽引黃河水流向東南,與濟、汝、淮、泗諸水匯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水運河網。既可用於水運,又能灌溉農田,也促進了鄭州地區的經濟發展。鴻溝與黃河交匯處的滎陽(今鄭州古滎鎮),由於水運交通方便,逐漸發展成為鄭州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
【秦滅韓國】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在秦軍進逼下,韓國被迫把南陽郡獻給秦國。次年,秦命內史騰率軍攻韓,佔領韓國首都,俘韓王安,韓國滅亡。秦在此設立穎川郡。
【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4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圍殲鄭州國民黨軍1.1萬餘人,於22日接管鄭州。10月28日,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宋致和任市長。
7. 河南鄭州有什麼歷史
3600年前,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鄭州曾為夏、商都城之一,為管、鄭、韓等藩國的首府,為隋、唐、五代、黃帝故里--鄭州新鄭宋、金、元、明、清8代為州。 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據史籍記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為「有熊氏」生於軒轅之丘,部分學者認為軒轅之丘指現在鄭州下轄新鄭市。部分學者認為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登封市)。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後在新鄭建都(為當時周帝國的二級行政單位),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置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於今天的管城區。北宋建都汴京後,鄭州屬京畿路(今開封市),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金代,隸南京路(今開封市)。金貞祐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後復名管城縣。清雍正二年(1724)鄭州升為直隸州,隸河南省。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代,鄭州為兩次升為直隸州。
20世紀初,由於平漢和隴海鐵路在鄭州交匯,鄭縣經濟得到較快發展。1923年,鄭州爆發了「二七大罷工」。這次大罷工,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團結戰斗的偉大力量和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大罷工,在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建有「二七」紀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廣場和「二七「紀念塔。這是這座英雄城市的光輝象徵。因此,鄭州就以「『二七』城」著稱。現在市中心已經形成『二七商圈』,是鄭州市內商業活動最發達的地區。1913年改鄭州為鄭縣。1928年改鄭縣為鄭州市。1931年撤市復改鄭縣。1933年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1948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鄭州,設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開封遷入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
悠久的歷史給鄭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4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震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從這里走向世界。這里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築周公測景台和元代觀星台、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嶽廟等。在鄭州周圍,還有星羅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遺址,著名歷史人物軒轅黃帝、列子、子產、韓非子、杜甫、白居易、高拱、李誡等出生在鄭州。
8. 鄭州成為河南的省會有什麼歷史
河南省省會以前是開封市,因為開封一直受黃河洪水威脅,城市發展受限制,大的項版目不敢投入。而建國初在京權廣(京漢)、隴海兩大鐵路干線交匯點以原鄭縣縣城為基礎新設立的鄭州市是當時河南省重點發展的新興工業城市,區位優勢明顯,因此1954年6月19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省會遷鄭州。
9. 鄭州在歷史上是否有成為過都城的歷史
鄭州是中國古都之一。歷史上,這片土地曾經創造過燦爛的文明,並且也不止一次成為地區甚至國家的中心城市......
西山古城遺址
西山古城在鄭州惠濟區邙山一帶發掘的古城遺址,是我國迄今建設時間最早、建造技術最先進的古城,被譽為「中華第一城」。5000多年前,黃河以北,一座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池在鄭州建成,這代表著文明的進步,也說明鄭州西北一帶在那時已經成為周邊聚落的中心。
黃帝故里
黃帝故里河南新鄭黃帝故里,中華人文始祖黃帝在這里出生、征戰、建功立業。河南新鄭也是軒轅黃帝的都城所在,新鄭一帶,無疑是黃帝時代黃河文明的中心。
商城遺址
商城遺址位於鄭州市區的商城遺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考古發掘,鄭州商城被確定為商王朝的一個都城所在。鄭州商城曾出土過大量的青銅器、宮殿基址等。目前,史學界傾向於認定鄭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亳都」,雖然對此還有爭議,但以鄭州商城遺址的發掘規模來看,在當時的世界上,鄭州絕對屬於一座的特大城市,也是商王朝的中心所在。
鄭韓故城遺址
鄭韓故城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和韓國的國都所在,遺址位於新鄭境內。在鄭韓故城,出土過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國寶級文物「蓮鶴方壺」就是在此發掘出土的。新鄭作為鄭國和韓國的都城,時間長達5個世紀,在諸侯並起、群雄爭霸的年代,這里也曾是中國歷史上一處重要的政治、軍事中心。
上世紀20年代的鄭州火車站
朝代更替,歷史演變,鄭州在秦以後,沒有再作為都城的歷史。清朝末年,京漢鐵路開通,鄭州隨著鐵路的興起而再次引人注目。後來,鄭汴(隴海)鐵路的建設,使鄭州成為兩條鐵路的交匯處,在中國鐵路交通的版圖上,樞紐地位渾然天成。1905年,鄭州開商埠,到上世紀20年代,鄭州商業已經非常興盛,北洋政府專門在鄭州設立商埠督辦。1928年,鄭州撤縣設市。
10. 鄭州的發展史
鄭州歷史悠久。早在3600年前,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鄭、韓5次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3600年前,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 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登封市)。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後在新鄭建都(為當時周帝國的二級行政單位),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置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於今天的管城區。北宋建都汴京後,鄭州屬京畿路(今開封市),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金代,隸南京路(今開封市)。金貞祐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後復名管城縣。清雍正二年(1724)鄭州升為直隸州,隸河南省。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代,鄭州為兩次升為直隸州。
1913年改鄭州為鄭縣。1928年改鄭縣為鄭州市。1931年撤市復改鄭縣。1933年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1948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鄭州,設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開封遷入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