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35年一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會議是什麼
長征中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會議是遵義會議。
2. 為什麼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務。
2、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取得了組織路線撥亂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3、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重新了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4、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工作重點轉移的決策,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
5、審查和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開始了系統清理重大歷史是非的撥亂反正。
6、這次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後兩年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標志著中國從此迸人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2)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擴展閱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即是轉折也是起點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推動中國從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轉向逐步開放、從墨守陳規轉向全面改革,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
此次會議召開之前,我國剛結束「文化大革命」的大動亂,「四人幫」也被粉碎,但我國積累下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社會問題,眾多冤假錯案期盼得到平反。
然而,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傾的指導思想(即「兩個凡是」的方針),由此還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
於是,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全會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再徘徊中前進的局面,開始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
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並著重指出了毛澤東在我國長期革命斗爭中的巨大作用;
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提出了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的要求;全會還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組織路線。
黨的重要文獻多次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均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已經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提出了「兩次飛躍」思想,也點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始於十一屆三中全會。
即「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勝利。
第二次飛躍,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建國30多年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開始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
1992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指出「一九七八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全會形成的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承擔起艱巨的使命,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
1997年黨的十五大在論述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大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這次歷史性變化時,也有類似論述。
2007年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一九七八年,我們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這既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轉折意義,又指明了全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起點的價值。
3. 在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轉折意義的會議有哪些
遵義復會議(1935年)是中國共產制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十一屆三中全會,:①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②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③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組織路線。這次全會是建國後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
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大會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意義,標志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4. 關於長征,中國共產黨曾分別舉行過兩次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會議,它們指的是( )和( ).
關於長征,中國共產黨曾分別舉行過兩次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會議,它們指的是(遵義會議)和(洛川會議)。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方面問題的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
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達到成熟。
(4)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擴展閱讀:
在緊急的戰爭形勢下召開的,沒有全面地討論政治路線方面的問題,而是集中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的航船終於有了一位能駕馭其進程的舵手!
這些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取得的,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了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屢遭挫折的紅軍從此有了從失敗走向勝利的保證。
5. 1935年一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會議是
這次會議就是長征途中所召開的遵義會議。它成為了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一個轉折點。
6. 中國近代三次重大歷史轉折的意義是什麼
辛亥革命,標志著億萬中國人民的覺醒,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辛亥革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廣大工農群眾參加的一次「比較明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動政府,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中國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打開了新的視野。辛亥革命,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雖然它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但它已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使在其後的袁世凱登基和張勛復辟的歷史鬧劇頃刻收場。這就為中國的進步潮流打開了閘門,從此,沉睡的中國人民開始覺醒。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歷史轉折。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中國革命的勝利,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它使佔世界l/4的人口擺脫了殖民主義的統治,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同時也激勵著許多類似中國這樣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亞非拉美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信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昭示著中國人民開始向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飛速邁進,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及時果斷地把全黨和全國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形成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取得了組織路線撥亂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會議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揭開了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中國從此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國家政治建設從此進入一個新時代,中國從此向世界強國之林邁進。
7. 中國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或標志意義的農民起義有哪些
太多了 秦代就有三次以上 隋末一次 元末一次 明末一次。。。。。。。 總之每個朝代的終結都不缺農民的起義。 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貫穿於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始終,從黃巢起義到李自成再到太平天國起義,其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久,是世界歷史之罕見的,對中國古代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每一次農民起義,都動搖了封建社會的基礎,推動了歷史的進程,但直到滿清政府的滅亡,中國也未能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而同時代的歐美各國,其封建社會歷史遠沒有中國悠久,但卻早早的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其原因有多方面的。現在僅從農民起義對生產力的破壞來分析,我認為明清時代爆發的以農民階級領導的農民起義及戰爭,由於其歷史及階級的局限性,不具備更先進的思想,對中國剛剛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了毀滅性的破壞作用,阻礙了中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明清兩代的農民起義已經和封建社會初期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農民起義從性質上有了區別,不以改朝換代為目標,自己明確的提出了均田地,均富貴等鮮明的反封建要求。在封建社會的初期,農民起義要麼自己稱王稱帝,要麼只反貪官,不反皇帝,要麼假託皇室後裔,擁立或偽造一個正統皇帝,廣大農民支持和參加起義,大多數只希望換個好父母官,好皇上,希望地主少收些租子,能活下去,沒有從根本上動搖封建社會的存在基礎,這些起義不是直接失敗,就是被一些野心家利用所篡奪。而在封建社會末期的農民起義,雖然提出了帶有反封建性質的土地平均,財產平均的口號,但由於他們的歷史和階級局限性,無法理解自己遭受的剝削壓迫根源所在,不能以推翻地主階級和封建制度的思想來指導自己的起義,而這時候推動歷史前進的任務,應該落在資產階級身上,但那時中國的資本主義從各方面還十分弱小,無法領導和指導農民的起義,甚至也無法發動以農民作為主要同盟的資產階級革命,而每一次的農民起義和戰爭,對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破壞是嚴重的,打斷了資本主義的進程,斷送了剛剛起步的資本主義萌芽,又使它回到了它的起點,最終阻礙了中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http://..com/question/2271504.html?fr=ala0
記得採納啊
8. 為什麼說遵義會議是具有轉折意義的歷史性會議
因為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內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容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在黨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使紅軍在極端危險的境地得以保存下來,勝利地完成長征,開創了抗日戰爭的新局面。它證明中國共產黨完全具有獨立自主解決自己內部復雜問題的能力,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8)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擴展閱讀:
遵義會議的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後,在中國共產黨和根據地的各項工作中,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得到更加變本加厲的推行。在這種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迫使紅軍放棄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長征初期,「左」傾教條主義者從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成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並且把戰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使部隊的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致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力,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
為了擺脫尾追和堵擊的敵軍,毛澤東同志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