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演變

歷史文化演變

發布時間:2021-02-19 00:51:54

㈠ 關於歷史朝代的變遷

嗯,通俗一點的說法阿
最早的朝代是夏朝,因為最後一位君王桀殘暴,導致商湯起兵推翻了他的政權,也就是夏朝,而商湯就是第二個朝代,商朝的開國君王,當時他身邊最著名的人物是伊尹。商朝的最後一位君主是紂,紂王殘暴,導致民怨沸騰,西歧崛起,起兵伐紂,(其實這段看過封神榜的都清楚),西歧地領導者就是著名的文王姬昌,和後來的武王姬發,也就是後來周朝的周文王和周武王,他們建立了周朝,當時的功臣首當其沖的就是姜太公姜子牙。周朝後期就是春秋戰國,大小國並存,一個個說太麻煩了,請恕我跳到秦朝,話說秦朝出了個贏政並吞六國,當時人才備出,當時期秦有白起,李斯,蒙鶩,呂不韋,張儀等等等等人才全在,用連縱之計(合縱連橫)等等(三十六計)及強大的武力,吞並了六國,統一了中國。不過由於秦始皇命萬人修長城,挖渠道,總之勞民傷財,民怨沸騰,加上秦朝後期,秦二世胡亥,聽信趙高讒言,指鹿為馬,更是無道,於是有陳勝吳廣起義,我國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不過沒成功,後有楚霸王項羽,劉邦,劉邦文有蕭何,武有韓信,推翻秦朝打敗項羽,建立了漢王朝。漢朝後期是個亂世,就是著民的三國了,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周瑜都在這時,太亂所以也不說了,見諒下,寫這么多我也受不了,我不介意你到時找我細說,這邊我就只說大的朝代了。然後進入南北朝時期,後進入隋朝,隋朝地第二個皇帝,隋文帝楊廣荒淫無道,有李淵攜子李世民,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說道唐朝是歷史上最繁盛的朝代之一了,人才無數,當時的唐太宗李世民,推翻隋朝時有武有程咬金,秦瓊,羅城等等,文有房玄齡,長孫無忌等等,貞觀之治時除了這些人外,還有魏徵,尉遲敬德等等,多少人才啊!!
唐朝後期,由於安史之亂,衰敗已經無法挽回,導致滅亡,分成了五個小國,然後五個小國中有個後周,後周里有個將軍,叫趙匡胤,被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功臣有趙普等,,宋朝時常受到外族的騷擾,契丹阿,匈奴阿,到宋朝後期時,無法和日漸強大的匈奴對抗,拜於匈奴首領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入關(就是進入中原)由其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後期,被推翻並不僅僅是衰敗的原因,還有當時的漢人不滿於被番人統治,及地位低下而起兵反抗這個原因,當時起義軍非常之多,有徐福,陳友諒,張士誠等等,最後成功的只有朱元璋。朱元璋文有劉基,武有徐達,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明朝後期,朝廷腐敗,被關外番人打敗建立了清朝,明朝後期腐敗時,起義軍有李自成,太平天國,清軍,領頭的是努爾哈赤,也就是後來的清太祖
清朝後期,慈禧時期,腐敗的不行,被國外覬覦中國的寶貴財產與領土,發動侵略,燒殺搶掠,無惡不為,所以中國喪權辱國
不說了,我頭都昏了,以上

㈡ 文化變遷的發展歷程

從人類學誕生以來,各個學派都講社會文化變遷。 早期進化學派用文化進化理論來說明文化發展的普遍性,認為人類文化普遍地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發展進化,形成一個發展順序。涉及的主要是歷史上的文化變遷,當然重建人類的過去也是為了了解如今的情況,但他們不大重視民族之間的文化接觸,以及正在發生的文化變遷過程。
傳播學派側重於進化論所忽視的文化的地理、空間和地方性變異,著重研究文化的橫向散布,認為文化的變遷過程就是傳播過程,文化主要在傳播過程中發生變遷。但是,他們忽視人類創造文化的能力,對文化變遷的過程或傳播時間順序的解釋就缺乏說服力。
功能學派雖著重於社會文化的功能、結構的研究,講文化現象的變化著重講它的功能的變化、消失與替代,但也注意研究在調查中所發現的文化變遷。拉德克利夫一布朗論述了文化接觸產生的相互作用,認為研究文化變遷的過程,共時性研究優於歷時性研究,但同時也必須進行歷時性研究,才能發現文化變遷的規律。馬林諾夫斯基寫了《文化變遷的動力》,對文化變遷作了具體的論述。
美國歷史學家博厄斯強調每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特殊性,認為這種特殊性—方面取決於社會的內部發展,另—方面取決於外部的影響。這既考慮到獨立發明,也考慮到傳播的作用。他們強調傳播,也反對極端傳播論。早在1920年博厄斯便指出美國學者開始對文化變遷的動態現象感興趣,1932年在《人類學研究的目的》一文中說,「人類學必須研究文化現象的相互依賴,必須通過對現存社會的研究取得資料」,「我們不僅要知道現存社會的動力,還要知道它們如何變成這樣」,他認為應研究不同文化接觸所產生的影響。研究文化的涵化,只研究文化分布不研究社會文化變遷則不完全,「總之,我們試圖開展的方法建立在現時可以觀察得到的社會動態變化的研究上。他強調要作詳盡的描述性的民族學調查,雖因其忽視理論的傾向而受到批評,但細致的調查可以使研究者從中觀察到文化變遷的過程。
赫斯科維茨等從30 年代開始便把文化變遷作為專門的研究課題。美國人類學家著重研究印第安人與白人文化接觸所引起的變遷,赫斯科維茨說文化的變遷的研究起源於美國歷史學派。與此同時,英國人類學家著重研究殖民地土著居民與白人文化接觸所引起的變遷。二次大戰以後,第三世界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問題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促使人類學家更多地研究文化變遷。文化變遷研究仍然是研究的熱門課題。
巴尼特(H.G.Barnett)的《創新:文化變遷的基礎》1953年被認為是研究文化變遷的基本著作。他得出了創新是所有文化變遷的基礎的結論,指出「創新應被界定為任何在實質上不同於固有形式的新思想、新行為和新事物。嚴格說來,每一個創新是一種或一群觀念;但有些創新僅存於心理組織中,而有些則有明顯的和有形表現形式。」。創新包括進化、發明和發現、傳播或借用。
進化、發明、發現、傳播或借用,是文化變遷的過程或途徑。進化是社會內部發展引起的,如生產技術由低級發展到高級,社會組織由簡單發展到復雜。文化的進化自然地引起文化變遷,進化的過程就是變遷的過程。發現是使某些已存在的過去不為人所了解的事物變得為人所知。發明是對先前的材料、條件進行新的綜合,從而產生出一種新的東西。有些發現和發明是無意識的、偶然的,如古人發現用火燒陶土可使之堅硬從而發明制陶;有些發現和發明是有意識的革新,如紡紗機、蒸汽機的發明。當社會接受了發現和發明並有規律地加以運用時就引起文化變遷,比如歐洲工業革命、當代的科技革命。發現和發明可以在—個社會內部產生,也可以在外部產生而被—個社會所接受。傳播是文化變遷過程的重要內容,創新的普遍形式。早期進化論者不僅強調發明和發現。也指出了傳播的作用,摩爾根說「所有的重大發明和發現都會自行向四方傳播」,泰勒也講「文化的傳播法則」。馬林諾夫斯基認為,社區內部所引起的文化變遷是由於獨立進化,不同文化接觸產生的文化變遷則由於傳播。他甚至把借用看作與其他的文化創新形式一樣具有創造性。
傳播和借用有幾個特點:
1.傳播是一選擇的過程 文化特質和文化叢體被接受或抗拒,視其對接受—方的效用和適應性而異。傳播的速度各不相同,A.M.羅傑斯等認為,對某一特定的 創新所採用的速度,決定於創新在接受一方文化中的相對優越性、適應性、復雜性、可行性和可鑒性。即新的文化特質與舊特質 相比的優越程度,與現存的價值觀念、經驗和需要的適應程度,被 理解和應用的難易程度,能夠進行試驗的范圍大小,其結果的可 見程度等。
2、 傳播是互相的、雙向進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相接觸,文化的傳播一般是相互的、雙向進行的,他們選擇地互相採納對方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叢體。
3、 文化傳播的范圍或借用的程度決定於兩個民族之間接觸的持續時間和密切程度。
4.相似文化的群體容易相互適應和借用量大具有相似文化的群體,由於有相似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叢體,比較容易互相適應,文化的互相借用數量大。
5. 重新解釋(Reinterpretation) 指接受的一方對新引進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叢體在形式、功能和意義上的改變,以適應自己的需要。
6.變遷的主要原因 人類學家們對於哪一個領域更易於引起變遷的問題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技術先於意識形態;一說意識形態更為根本;米德等則認為越早學到的東西越難改變。第二種觀點以L.A.懷特為代表,認為在整個文化系統中,技術系統引起社會系統的變化。而技術社會系統又引起意識形態系統的變化。這個看法符合生產力是生產中最活躍的因素的唯物主義觀點。
7、文化系統的變遷 文化系統中其一部分的變遷,引起其他部分的相應變遷,巴尼特稱為連鎖反應效應。因為文化是一個整體,文化的一個部分發生變遷,必然引起整體中互相關聯的部分的反應,最先改變的起著決定性的制約作用。

㈢ 文化演變

足球的歷史可謂悠長久遠。早在古希臘就有一種類似今天的手球的游戲。以後,羅馬人在此基礎上又有所發展。隨著羅馬人征服歐洲的數百年間,這運動便得以在英倫三島廣為流傳。那時已有羅馬人為一方,不列顛土居民為一方所進行的比賽。據說那時使用的球是戰俘的頭顱。以後改用牲畜的膀胱沖氣做成球。這種球有一定的彈性,可拍,可踢,時常是許多人一擁而上朝某個目標踢去。當時,比賽的動作粗野,時有參加者受重傷,故被禁止。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足球運動卻愈加普遍,英倫各地有各種各樣的規則。盡管已成為事實,但幾代英國國王仍然禁止踢球,怕年青人不專心致志地練習武功而受到外來異邦的侵略。

到了伊力莎白女王的後期,足球比賽已能登堂入室。節日期間常有壯觀的比賽為人們助興。1602年,在康沃里舉辦過一次大規模比賽,雙方球門相距三四英里,各教區之間相互比賽,席捲了整個地區。

以後的200年間,英倫三島進行了各種不通形式的比賽,規則也不盡相同。那時還沒有人打算把規則統一起來,也沒有把各地方的隊組織起來。那時的比賽相當粗野、激烈、有的隊員故意踢對方的小腿而不是踢球,簡直和斗毆毫無二致。

1823年11月21日,發生了一件改變整個世界足球面貌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這天,一群學生在操場上踢球。一個叫威廉.韋步埃利斯的15歲的男孩在比賽進行中抱著球跑,這個簡單而平常的動作竟然把足球世界分為兩部分:允許用手持球的走的成為橄欖球,允許用腳踢、頭頂的成為足球。這以後,一些熱心於足球運動的人在倫敦一家旅館里召開會議,起草足球協會的章程,其中有一條明確規定,即禁止手持球走。而允許手持球走的橄欖球聯合會直到1871年才成立。

1863年10月26日,英國足球協會在英倫召開了現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會議。比賽歸程草擬出來,但有些條文卻離今天的規則相距甚遠。比如當時有這樣一條:當球從球門柱之間進入或在上面的空間越過,不論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擊、運進去的,都算贏一球。那時球員的位置與陣形也不同於今天:每隊一名守門員、一名後衛、一名前位和八名前鋒。制定規則不久,陣形有所改變:一名守門員、兩名後衛、三名前衛和五名前鋒。擲界外球,最初只用一隻手,但有些球員能巧妙地把球從四、五十碼以外擲進球門,因此規則又作了變動,必須雙手擲界外球。最早的球門也不同於今天,1883年球門的橫梁還是拉一根繩子。由於繩子細些,一些球從上面過去還是從下面過去,一時很難判斷,直到1890年,才設置了球網。至於球場的規模也不同於今天,1890年,球場的面積是200碼X100碼或100碼X50碼,還有200碼X50碼的。現在的場地規定是:最大可允許130碼長,最小也需要100碼長,寬為100碼到50碼。那時比賽,是由每隊各出一名副裁判和主裁判擔任「執法官」。直到1891年,才出現持中立態度的現在意義上的裁判----一名裁判和兩名巡邊員。早期的球隊均是業余球員構成的,而現代足球有了職業球員,以踢球為職業的運動員。
1958年7月,國際足聯現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於中國。

茶道
日本亦有茶道,說起美學來,不禁將日本茶道與中國茶道一比。
曾見與茶道相關的日本仕女圖,纖細秀美,精緻之極,仕女表情安詳甜美,器具也是非常講究的,其插花的時間恐怕比得上烹茶的時間了。茶道在日本不但盛行,且是一種嚴肅的活動,這正與其文化和美學觀念相合,精緻、纖細、潔凈,就好象日本紫式部的名著《源氏物語》,這部可與中國《紅樓夢》比肩的巨著里也滲透著日本的文化和美學理念。日本的茶道,我私下裡認為,可欣賞而不可學,在氣度上未免不足。
中國茶道文化底蘊厚重,一把舊壺,一杯茶湯,掂在手裡,隨意率性,沒有那樣多條條框框裁切,細節處也許不拘小節,卻有引人入勝的韻味,有心人品出禪、道、儒,靜夜中品茗,一片禪心如月光洗浴的海棠,肝膽皆冰雪。我願意融進這民族氣息濃濃的茶里,十幾年飲茶品茗,從未仔細考慮過什麼茶道美學,從渾渾沌沌牛飲解渴,到啜飲品味,到將經歷中的百般滋味融進杯盞里一絲絲品飲,這「道」可意會不可言傳。不同心情有不同的茶相伴,猶如知已好友一般,也是快意的事啊。
日本茶道美則美矣,個中滋味遠不及中國茶道耐品。佛教從天竺傳入中國,中國將其融入儒家與道家,這才產生了中國式佛教「禪」,禪自南宗六祖慧能以「頓悟」戰勝了北宗神秀為主的「漸悟」後大盛。禪又自中國傳入日本,日本國人將禪再次變化,融入大和民族的堅忍、纖細、精緻,再加上略略感傷,因此日本的茶道也帶有這樣的氣質。我認為日本茶道未得禪的神髓,因為「禪」本身是不拘形式的,所謂無佛無祖才是得到禪機真昧,日本茶道是太拘於形式了啊。
中國茶道,品飲者不知不覺會想起莊周《至樂》篇:「無江海而閑 。。。。」
中國的茶道

(一)唐時的基礎
我國的茶道是到六世紀(唐朝)時陸羽集前人之大成,再加上他自己的精心研究撰寫『茶經』,進而推廣傳播,才奠定了茶葉今日之基礎。陸羽的『茶經』分為三篇(即上中、下三卷),而事實上是分為十章如下:
一之源:茶的起源
二之具:制茶的工具-------二~六為茶道實務:
三之造:茶的製造 -------有關之工具、器具大部份已被時代淘汰,而製造方法則因茶葉由
四之器:制茶的器具-------早期的固型茶到現在的散型茶,其製造過程、方法、情況均有所
五之煮:茶的煮法 -------不同;至於煮與飲,因茶葉改為沖泡方式而不再用烹煮,
六之飲:茶的飲法 -------所以僅有〃飲〃聊具參考價值。
七之事:茶的歷史
八之出:茶的產地
九之略:茶的概略
十之圖:茶的掛圖
以下僅就『茶經』之內容作一簡要的探討——
1.從前的固型茶,成以後是又乾又硬,要煮用時必須先用以火烤。
2.烤時持茶近火,經常里外翻轉;如是以火烤而乾之茶,則烤至火氣透為止;如是以日光乾燥之茶,則烤至柔軟舒展為止。
3.烤過後,又須加以研碎;其粉末如米粉者方為上等,如細角者為下等。
4.煮茶時之炭、薪規格:
A.木炭為佳—如桑、槐、桐、櫪之類。
B.堅薪次之—膏多之木或無用廢材不用。
a.膏多之木:如柏、桂、檜。
b.無用廢材:指朽腐之木。
5.煮茶之水,用山水者上等,用江水者中等,井水者下等,總之須用活水。
6.煮水標准:
A.第一沸:水沸之程度,如魚目而微有聲;使水合乎茶之量,以鹽調味。
B.第二沸:容器之邊緣,泉涌如連珠,水泡上升;酌水一瓢,以竹筷於水之中心迴旋攪和,量粉末,投至水之中心。
C.第三沸:如騰波鼓浪,煮至翻滾;取所酌之水止之,以育茶之華,並將火移開。
D.過此以後則不可飲用。
7.飲茶之法,趁〃熱〃為之,邊煮邊飲。
以上為陸羽所力倡的『茶道』,也是唐朝時集大成的飲茶方法,成為我國茶道最原始、最具體的指導原則,然而到宋朝時便革去一大部份。

(二)宋時的講究
宋朝飲茶的習慣,基本上固然依循唐時的准則,卻從高雅的享受中去謀求發揚光大,尤其士大夫階級爭相講究茶品、水質、火候、茶具、煮法、飲用之效果。此時『飲茶』習慣已成附庸風雅之士聚集的原動力,藉茶吟詠,各機其妙,甚至評茶論器,名目、花樣百出,蔚成風氣,因此『鬥茶』也成為我國比賽茶之始。
『鬥茶』交戰時,以三件事來分優劣:一為茶、二為水、三為茶具,彼此誇耀其優點(品種、採摘、製作、來源、水質、成份、質料、特色 ),優則稱勝。
(三)明時的改革
可是唐、宋這套飲茶的准則,到了明時,固型茶慘遭潮流淘汰,改為以散型茶為主,煮茶也改為泡茶,至於過程方面就更見緊縮,只注重茶品、水質、茶具,其餘則不在講究之列;尤其對水質講究到極致,除了使用泉水、江水、井水外,還風行雪水、雨水,甚至於露水、竹瀝水。
民間所盛行之〃功夫茶〃,也是在改良泡散型茶後的產物,且不再以大壺沖泡,而崇尚小壺泡法(重品茗、忌牛飲);對茶器、茶具之講究,要求陶、瓷、紫砂土質良好、製作精巧、造型高雅,因此在官方及民間的推波助瀾下,成就了傲視國際的『陶、瓷藝術文化』,其中以〃景德鎮〃的瓷器與〃宜興〃的紫砂茶具享譽中外,間接地提升爾後「飲茶文化」走向精緻化與生活化。

㈣ 中國有那些歷史文化傳統、、

1、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2、燈謎又稱文虎,猜燈謎,亦稱打虎、彈壁燈、商燈、射、解、拆等,但人們都習慣用「燈謎」一稱。燈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綜合性藝術。

早在夏代,就出現了一種用暗示來描述某種事物的歌謠。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歌謠發展,演變成「瘦辭」(亦稱「隱語」)。當時由於列國紛爭,有不少遊客在進諫時,往往都用「隱語」道出已見,使君王從中得到啟發。

3、酒令,中國民間風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游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余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游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

酒令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己久,最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

4、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中國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現在,則被視為是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身心的活動。

象棋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大街小巷常常可見紋枰對弈的中國象棋愛好者。

5、中國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藝術門類,在國內外流行的范圍相當廣泛,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識。

臉譜來源於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築物,商品的包裝,各種瓷器上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

這遠遠超出了舞台應用的范圍,足見臉譜藝術在人們心目中所佔據的地位,說明臉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許多國際友人、國內的有識之士出於對中國戲曲臉譜的好奇與喜愛,都在探索臉譜的奧秘。

中國歷史演變

上古堯舜禹之後,大禹的兒子夏啟建立夏朝,
傳到夏桀,商湯取而代之,建立商朝。
到商紂王,荒淫無道,周武王發動政變,牧野之戰中打敗商朝軍隊,入主中原,建立周朝。
到周幽王被少數民族所滅,周平王遷都洛陽,史稱東周。
東周末年,秦滅六國,始皇帝建立秦朝。
秦末劉邦於項羽四年爭霸,最後劉邦獲勝,建立漢朝。
西漢末年,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
不久以後,劉秀打敗王莽,建都洛陽,史稱東漢。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三國爭霸。
最後魏滅了蜀國,又被司馬家族奪取政權,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後西晉滅吳國。
西晉王朝滅亡後,漢族政權退守江東。司馬睿建都建康,史稱東晉。
在此時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北方主要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比如北魏和前秦,南方東進滅亡之後,依次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國家。
陳後主被楊堅打敗,楊堅建立隋朝。
傳至其兒子隋煬帝,被北方的李淵所擊敗,後者建立唐朝。
唐高宗李治的皇後武則天發動政變,奪取政權,改國號為大周。
武則天後期,張柬之帶領太子奪回政權,唐朝繼續發展。
唐末,節度使朱溫殺了唐哀宗,建立後梁,開始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史稱北宋。
北方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遼國,又叫契丹。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國,後滅遼。
宋徽宗和宋欽宗不理政事導致亡國,徽宗之子趙構逃亡南方建都杭州,史稱南宋。
成吉思汗在北方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滅宋,改國號為元朝。
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脫穎而出,最後統一全國,建立明朝。
女真族領袖努爾哈赤統一北方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
傳至明思宗朱由檢,被闖王李自成所滅,後者建立大順。
後金攝政王多爾袞輔佐順治皇帝入山海關,滅了大順,改國號清朝。
孫中山1912年1月1號建立中華民國,之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逼清帝溥儀退位。建立了軍閥政府,復辟失敗後不久死去。國民大革命後蔣介石建立國民黨政府,1949年內戰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

㈥ 5000年的中國文化變遷史是怎樣的

是一部悲哀史。從歷史上朝代更替上來看,從商、周到隋、唐、宋,中國人基回本上是自己答斗自己,斗來斗去,無非是在長城圍牆里,你唱罷來我登場,老店鋪掛換新招牌,整個社會並沒什麼本質的飛躍。 皇帝老兒除了把自己圈在城牆里,爭權奪勢,納糧收稅,建宮修陵,遊山玩水,醉生夢死,滿足於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之外,他們的腦袋瓜子里哪曾有過一點像樣的國家意識?也因此造成了政治、文化、經濟上來看,我們的平庸無能。中國幾千年來都是專制、腐敗、黑暗的政治;幾乎停滯不前的農耕經濟必然導致上層建築的昏昏欲睡,這種昏庸無為再加上腐敗的上層建築反過來又壓制了科技文化和生產力的進步,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㈦ 中國歷史文化發展和變化是怎樣的

經濟:夏朝左右抄奴隸制產生並襲開始發展;商朝時期進一步發展;西周時期,進入鼎盛時期。春秋時期進入瓦解時期。戰國時期,封建制產生;秦漢時期是發展時期;魏晉南北朝是進一步發展時期;隋唐是鼎盛時期;宋元是繼續發展時期;明清時沒落時期。

思想文化: 春秋戰國時是百家爭鳴時期;秦朝 是法家思想占統治地位時期;西漢前期是黃老無為思想占統治地位時期;漢武帝時期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期,從此儒家思想便佔中國思想的主導地位西漢末時,佛教傳入中國;東漢末年道教產生;明清時西學東漸,西洋思想開始傳入中國。清末,西方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傳入中國。五四運動末期,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1949年以後後馬克思主義佔主導地 位。

政治:先秦時是分封制。秦以後是帝國制即中央集權地皇帝制,地方上是郡縣制,其中漢時地方上有分封制和郡縣制共存;秦漢時中央是丞相制,隋唐以後是三省六部制,這表示封建國家中央集權大大加強,明朝時朱元璋罷相,清朝時,雍正設立軍機處,表明封建國家中央集權達到頂峰。民國時是資產階級共和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屬單一制國家。

㈧ 歷史文字的演變過程是什麼

中國文字的演變,大體經歷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幾個階段。這是符合文字的發展由繁到簡,由不規范到規范的規律的。

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稱篆書。那麼,篆、隸、楷、行、草書便構成了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漢字發展到了今天,楷書和行書還在應用著,而篆書、隸書、草書,特別是篆書已不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只作為一種書法藝術存在了。

1、賈湖刻符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號稱賈湖刻符。有的學者認為只是刻符,有的認為是文字。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探討考證,提出「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健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

賈湖21個刻符里,已認識的11個字,分別屬於反映易學里離、坤兩卦之象的卦象漢字。

2、半坡陶符

距今6000年前的屬於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的陶缽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種刻劃符號,即半坡陶符,於省吾認為「是文字起源階段所產生的一些簡單文字」。其中一些是數字。

3、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獸骨上刻畫的符號——象形文字或圖形文字,在山東集中發現(赤峰、關中等地也有發現),是我國最早的以記事為主的可識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學家、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發現並命名,始稱「東夷文字」,後稱「骨刻文」。

它形成約在公元前2600~前1300年之間,是龍山文化時期流行的文字。自2010年底開始,著名東夷文化學者、山東省旅遊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丁再獻研究員將骨刻文成功系統破譯,從文字的起源和構造等方面較全面的論述了與甲骨文及現代漢字的傳承關系。

4、夏代水書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夏墟出土的陶器有24個水書文字。一種比較折衷的意見認為中國文字「形成比較完整的文字體系」則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後期。當然,這不是公認看法,因為夏代出土的文字還少。

5、甲骨文

1959年,在山東大汶口出土了一些陶器,上邊刻有一些符號,可以看成是早期(約公元前4300年)的雛形文字。但如今看到的,已經初具規模、比較完備的文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了許多龜甲和獸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並把這種文字叫作甲骨文。

6、金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字體也不斷地在演變。從殷商到秦統一之前的金文,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金文是銅器銘文的通稱,古代的銅器多為鍾鼎,所以也叫鍾鼎文。金文筆畫也比甲骨文豐富多了,大小勻稱,也有了行款,並有了一定的裝飾性。

7、大小篆

春秋戰國時,諸侯爭戰,你爭我奪,也造成了語言異聲,文字異形,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才將文字統一為小篆。

8、隸書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是在監獄里創造出來的字體。分「秦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9、楷書

隸書進一步演化而成為楷書,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用的字體,它比隸書更豐富而完備。三國時期的鍾繇是在楷書加工整理上有巨大貢獻的人。到了唐朝,文化高度發展,書法也發展到了頂峰,出現了一大批擅長寫楷書的名家.像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

10、草書

「草」是初步、草率的意思。無論哪種字體寫得潦草,都算草書。作為一種專門的字體,是漢代才有的。到漢末,草書才大為風行,先為章草,又為今草,最後發展為狂草,還有小草。草書種類繁多,初學者不宜學。

11、行書

行書是介乎楷、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產生於東漢之末。真正繁榮時期是東晉,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就是行書。由於行書比較實用,書寫比楷書更為便利,又不像草書那樣難認,所以直到今天仍是最常用的字體。

㈨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變過程

中國是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十分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其中包括對當今全球化本內質內涵的最容早追尋與賦予。當然,這里特別需要指出兩點: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涉及全球化本質內涵的部分思想原先是特指內地和邊疆、中原與邊區、漢民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中國處理國與國關系和積極參與全球化的原則。二是當今時代已經發生了十分巨大的變化,今天所說的全球化,無論從內涵還是到外延,都遠比昔日中國傳統文化所涉及的本質內涵要廣泛豐富得多,但千百年積淀下來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關於當今全球化本質內涵的思想,依然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㈩ 在中國文化發展演變的悠久歷史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著深遠歷史悠久的文化,從史前時代到清末,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隨著代代人的努力在不斷的進步,才成就今天的中國。

中國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這古老的歲月本身就具有無盡的財富。然而中國的先哲們給後人留下了豐美的歷史寶藏的同時,也留下了沉重的歷史包袱。

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國這片土地之上的,中國的一切現代文明都只能在這棵大樹上進行嫁接而成;考慮中國的任何事情,都離不開歷史這個無形的手對現實的影響。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文明的東方大國,文化源遠流長,走向世界的腳步卻剛剛開始,中國5000年歷史文化要"走出去"的路還很長。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儒家文化又以倫理道德為主體。倫理道德與詩詞歌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條主線。

倫理道德注重社會關系的協調,詩詞歌賦注重情感的宣洩,因此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和性格中,自古重人文、重情感。 中國漢族占總人口的90%以上,其他55個少數民族在膚色、人種上也與漢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單一人種和單一文化的國家。

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國文化的主體,尤其是儒家文化,對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佔有統治地位。中國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自古以來,穩定和統一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的兩件大事。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古代社會上層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上層建築中的政權統治形成相輔相承之勢。

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關於教育統治者施仁政和教育百姓遵守倫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學。中國古代社會一直重農輕商,重文輕商,科舉制度使文化與政治密切相連,文化中帶有很強的政治陸。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儒家文化又以倫理道德為主體。倫理道德與詩詞歌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條主線。

倫理道德注重社會關系的協調,詩詞歌賦注重情感的宣洩,因此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和性格中,自古重人文、重情感。

中國今天的進步,是古代人人一點一點小的成就所取得的。人的技術發展是如此,人類的精神財富亦是如此。這些技術和精神的大部分都是從先人那裡一點一點積累的。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演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