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八七會議的歷史意義

八七會議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8 23:11:35

㈠ 八七會議會址的歷史意義

八七會議會址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轉折。1927年春夏,暴風驟雨般的內反帝反封建群眾運容動席捲全國,遭到沉重打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內一切反動勢力聯合起來,共同鎮壓革命運動,蔣介石、汪精衛集團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在這危急時刻,中共中央於8月7日在漢口三教街41號召開緊急秘密會議,研究解決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這次會議糾正和結束了黨內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總結了第一次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選舉產生了新的黨中央領導機構,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㈡ 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遵義會議的時間,內容,歷史意義

中共一大
時間: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
內容: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
意義: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八七會議
時間: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
內容: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黨在新時期的斗爭方針和任務。
意義:八七會議在我黨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遵義會議
時間: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
內容: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
意義:遵義會議是在緊急的戰爭形勢下召開的,沒有全面地討論政治路線方面的問題,而是集中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的航船終於有了一位能駕馭其進程的舵手!這些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取得的,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了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屢遭挫折的紅軍從此有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保證!

㈢ 八七會議的含義是什麼

八七會議,會議內容:

首先,由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作了關於《黨的過去錯誤及新的路線》的報告和結論。然後,他就《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草案的主要內容作了發言。毛澤東、鄧中夏、蔡和森、羅亦農、任弼時等先後發言,尖銳地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毛澤東在發言中批評了陳獨秀在農民、軍事等問題上的錯誤,強調軍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毛澤東說:「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明確指出槍桿子取政權,第一次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思想。接著,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就黨的任務和工作方向問題作了報告。會議通過了《中共「八七」會議告全黨黨員書》、《最近農民斗爭議決案》、《最近職工運動議決案》、《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等。

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銷了他的總書記職務。會議確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為黨在新時期的總方針,就國共兩黨關系、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黨在當時的最主要任務。

會議選舉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員為蘇兆征、向忠發、瞿秋白、羅亦農、顧順章、王荷波、李維漢、彭湃、任弼時;候補委員為鄧中夏、周恩來、毛澤東、彭公達、張太雷、張國燾、李立三。會後,臨時中央政治局選舉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征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決定設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長江局,決定王荷波任北方局書記,蔡和森為秘書;張太雷赴南方局,任廣東省委書記;羅亦農赴長江局工作;毛澤東去湖南在湘贛邊區領導秋收起義。

㈣ 八七會議確定的黨的總方針是歷史意義

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後,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
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撤銷了他的總書記職務。會議確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為黨在新時期的總方針,就國共兩黨關系、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黨在當時的最主要任務。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1326.html?wtp=tt

八七會議是中共中央的一次緊急會議,在黨的歷史上被認為是具有歷史性轉折意義的會議,「它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總結了過去革命斗爭的經驗教訓,制定了黨的新的策略路線,扭轉了黨內的混亂狀況,整頓了黨和革命隊伍,對領導人民堅持斗爭起了重大作用。」 ① 在以往的黨史研究和評價中,對八七會議的地位、意義的認識多側重於會議中黨內的路線分歧。本文試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歷史進程和內在規律的維度,來詮釋黨的八七會議。

八七會議是因為在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錯誤指導下,而形成的以陳獨秀為代表的黨內右傾投降主義錯誤路線的危害、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致第一次大革命失敗、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沒有達到清算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的目的,在革命形勢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召開的。由於這是一次臨時的緊急會議,在組織程序和形式上突破了常規,因此,在當時和今天都有人對會議的合法性和權威性提出質疑。其理由一是經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中央委員中僅李維漢、蘇兆征、鄧中夏、瞿秋白、張太雷、任弼時、顧順章、羅亦農、陳喬年和蔡和森等10人與會,只佔全體中央委員的30%,候補中央委員中李震贏、陸沉和毛澤東與會,僅占候補中央委員的21%;二是經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9名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僅李維漢、瞿秋白和蘇兆征與會,只佔33%,3名政治局常委中僅李維漢與會;三是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黨的總書記陳獨秀未與會。筆者認為,以上質疑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現象而未把握實質。
第一,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並同時創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中國共產黨建黨之日起就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真正的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從1921年黨的建立到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召開的8年,在某種意義上講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的初始階段,其顯著特色就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的基礎上,根據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逐步獨立自主地解決關於中國革命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問題,而八七會議彰顯了這一特色。
第二,八七會議的與會人數不到當時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的30%,確與常規不符,這也是會議是否具有合法性和權威性的一個關鍵和焦點。但是,我們應該尊重一個歷史事實:中國共產黨從醞釀、建立至八七會議召開,都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之下,未能完全獨立自主地決定黨的重大問題;在組織上,中國共產黨屬於共產國際,被稱之為共產國際中國支部。因此,共產國際的代表羅米納茲出席八七會議就具有了特殊的意義。羅米納茲(Vissarionlomindze1898-1934,喬治亞人)在1927年7月以共產國際派駐中國代表的身份到達漢口,不久即出席黨的八七會議並代表共產國際就中國革命的局勢作了報告。因此,從當時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特殊的關系以及羅米納茲的特殊身份來講,八七會議在組織程序上的合法性和權威性都是沒有疑問的。同時,最關鍵的是八七會議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已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第一次飛躍的偉大實踐和成果所證明。

㈤ 八七會議的舉行時間,主要內容,歷史意義 。

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後,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
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黨在新時期的斗爭方針和任務,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號(現為鄱陽街139號)召開了中央緊急會議(因出席的中央委員不到半數,既不是中央全會,也不是中央政治局會議,故稱為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由於時局緊張,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漢的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央監察委員,共青團中央委員和湖南、湖北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參加會議的中央委員有:李維漢、瞿秋白、張太雷、鄧中夏、任弼時、蘇兆征、顧順章、羅亦農、陳喬年、蔡和森,候補中央委員有:李震瀛、陸沉、毛澤東,中央監察委員有:楊匏安、王荷波,共青團代表有:李子芬、楊善南、陸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達,湖北省委代表鄭超麟,中央軍委代錶王一飛,中央秘書鄧小平等22人。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及另外兩位俄國同志也參加了會議。
由於白色恐怖,形勢緊迫,會議僅開了一天。會議共有3項議程:1.共產國際代表作報告;2.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報告;3.改選臨時中央政治局。
首先,由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作了關於《黨的過去錯誤及新的路線》的報告和結論。然後,他就《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草案的主要內容作了發言。毛澤東、鄧中夏、蔡和森、羅亦農、任弼時等先後發言,尖銳地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毛澤東在發言中批評了陳獨秀在農民、軍事等問題上的錯誤,強調軍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毛澤東說:「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明確指出槍桿子取政權,第一次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思想。接著,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就黨的任務和工作方向問題作了報告。會議通過了《中共「八七」會議告全黨黨員書》、《最近農民斗爭議決案》、《最近職工運動議決案》、《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等。
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撤銷了他的總書記職務。會議確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為黨在新時期的總方針,就國共兩黨關系、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黨在當時的最主要任務。
會議選舉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員為蘇兆征、向忠發、瞿秋白、羅亦農、顧順章、王荷波、李維漢、彭湃、任弼時;候補委員為鄧中夏、周恩來、毛澤東、彭公達、張太雷、張國燾、李立三。會後,臨時中央政治局選舉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征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決定設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長江局,決定王荷波任北方局書記,蔡和森為秘書;張太雷赴南方局,任廣東省委書記;羅亦農赴長江局工作;毛澤東去湖南在湘贛邊區領導秋收起義。
總之,八七會議在我黨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
但是,八七會議在反對右傾錯誤的時候,沒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現,使「左」傾情緒在黨內滋長起來,給後來的中國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㈥ 「八七」會議時間、地點、內容、意義、背景分別是什麼

1、時間: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後,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

2、地點:漢口。

3、內容:首先,由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作了關於《黨的過去錯誤及新的路線》的報告和結論。然後,他就《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草案的主要內容作了發言。毛澤東、鄧中夏、蔡和森、羅亦農、任弼時等先後發言,尖銳地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毛澤東在發言中批評了陳獨秀在農民、軍事等問題上的錯誤,強調軍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接著,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就黨的任務和工作方向問題作了報告。會議通過了《中共「八七」會議告全黨黨員書》、《最近農民斗爭議決案》、《最近職工運動議決案》、《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等。

4、意義: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撤銷了他的總書記職務。會議確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為黨在新時期的總方針,就國共兩黨關系、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黨在當時的最主要任務。八七會議在我黨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

5、背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兩黨的共同合作之下領導的。1924年的1月,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上,孫中山重新闡述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這一次會議也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兩黨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促使了全國范圍內的革命形勢發生改變。

㈦ "八七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歷史意義是什麼

主要內容: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總方針,把發動秋收起義作內為最主要任務。
歷史意義容:總結了失敗的經驗教訓,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定了黨在農村領導武裝暴動,開展武裝革命斗爭方針。這次會議對挽救大革命失敗造成的危局,實現黨的戰略轉變起了重要作用。

㈧ 八七會議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後,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給正處於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八七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重要會議,它在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挫折後,總結了失敗的經驗教訓,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定了黨在農村領導武裝暴動、開展土地革命的斗爭方針。這次會議對於挽救大革命失敗所造成的危局,實現黨的戰略轉變起了重要作用。

但由於共產國際及其代表的「左」傾錯誤觀點和中國共產黨內的「左」傾情緒相結合,使八七會議在反對右傾錯誤的同時,卻為「左」傾錯誤開辟了道路,主要表現在對當時的革命形勢缺乏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分析,不是組織正確的反攻或必要的策略上的退卻,藉以保存和聚集革命力量,而是容許和助長冒險主義和命令主義的傾向(特別是強迫工人罷工)。在組織上則開始了宗派主義的過火的黨內斗爭,過分或不適當地片面強調領導幹部的純工人成分的意義等。

總之, 八七會議在我黨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

但是,八七會議在反對右傾錯誤的時候,沒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現,使「左」傾情緒在黨內滋長起來,給後來的中國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㈨ 八七會議的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內容: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內主義錯誤,撤銷了他的總容書記職務。

會議確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為黨在新時期的總方針,就國共兩黨關系、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黨在當時的最主要任務。

意義:八七會議在我黨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9)八七會議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鄱陽街139號,依託舊址而建,於1978年8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

紀念館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現舉辦有復原陳列和輔助陳列,用大量文物、圖片和資料再現八七會議的歷史。紀念館自建館以來堅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鄧小平、李維漢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分別來館視察,鄧小平同志還親筆為紀念館題寫館名。

㈩ 1927年的八七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歷史意義

1、主要內容

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銷了他的總書記職務。

會議確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為黨在新時期的總方針,就國共兩黨關系、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黨在當時的最主要任務。

2、歷史意義

這次會議糾正和結束了黨內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總結了第一次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選舉產生了新的黨中央領導機構。

這次會議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是中國革命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的標志。

(10)八七會議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1927年8月7日,根據共產國際指示和黨內同志的要求,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李維漢、翟秋白、張太雷、鄧中夏、任弼時、顧順章、蔡和森、毛澤東、陸定一、王一飛等21人。

參加會議的還有中共中央秘書處處長鄧小平。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和紐曼也出席會議。會議主席李維漢,實際主持人瞿秋白。

會議第一項議程,由毛澤東在會上批評陳獨秀右傾錯誤:

第一、在國民黨問題上,黨中央在國共合作的國民黨中始終沒有當「主人」的思想;

第二、在農民問題上,黨中央不支持農民革命;

第三、在軍事問題上,「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毛澤東強調「秋收暴動非軍事不可」,黨「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會議通過了《中共「八七」會議告全黨黨員書》。

瞿秋白代表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作報告。強調黨今後的任務是「要以我們的軍隊來發展土地革命」。實現這一斗爭策略的具體方針是:

第一、要更加註意與資產階級爭領導權:

第二、要由下而上地注意爭取群眾;

第三、要在暴動中組織共產黨人佔多數的、工農民權獨裁的臨時革命政府。

接著,會議通過了《最近農民斗爭的議決案》、《最近職工運動議決案》、《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

大會選舉臨時中央政治局。蘇兆征、向忠發、瞿秋白、顧順章、彭湃、任弼時等9人當選為正式委員,鄧中夏、周恩來、毛澤東、張太雷、張同燾、李立三等7人當選為候補委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七會議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八七會議

閱讀全文

與八七會議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