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餘姚歷史
餘姚歷史見於文獻記載從虞舜開始,先後有「舜耕歷山」、「禹藏秘圖」之說。春秋時期餘姚屬越國,戰國中期餘姚成為楚國轄地。餘姚秦時置縣,建縣已有 2200 多年歷史。 1985 年,經國務院批准,餘姚撤縣設市, 1995 年,餘姚被國務院升格為二類市。 餘姚城素為縣治所在,古城由南、北兩城組成,雙城合璧,別具一格。北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五年( 200 ),南城築於明嘉靖年間。直至今日,餘姚歷史城區內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網水系仍有相當部分保存完好,並與成片的民居構成了較完整的古城區風貌。
餘姚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以三大歷史文化聞名於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1973 年,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它的稻作農業、干欄式建築、劃槳行舟和崇鳥敬日等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遺存,足以讓人們嘆為觀止, 被人們譽為「七千年前的文化寶庫」。 二是「姚江文化」。自漢以來,餘姚名家輩出, 群彥爭輝, 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譽。三國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學家;東晉時的虞喜,最早發現了「歲差」;隋唐時虞世南,被唐太宗譽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在眾多的名家中,首推嚴子陵、王陽明、朱舜水和黃宗羲,被譽為「四先賢」,王陽明和黃宗羲被列入中國十大思想家。餘姚也因此被稱為「東南最名邑」和「文獻名邦」;三是浙東紅色文化。 抗日戰爭時期,餘姚梁弄成為全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的浙東抗日根據地的領導中心,中共浙東區委,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部、政治部等領導機關均設在餘姚梁弄。浙東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浙東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譜寫了壯麗的詩篇。
餘姚市首批歷史風貌建築名錄
(共50處)
序號 名 稱 時 代 地 址
1 桐嶺涼亭 清 丈亭鎮鳳東村桐嶺自然村
2 官房任氏進士第 清 丈亭鎮匯龍村上徐塔自然村
3 明山廟 清 大嵐鎮雅庄村大陳自然村
4 甘竹庵 清 大嵐鎮新嵐村甘竹自然村
5 陳宮廟 清 大嵐鎮戴糜村糜山自然村
6 俞氏宗祠 清 大嵐鎮大俞村
7 青陽亭 清 三七市鎮葉家灣村(青陽山小嶺頂)
8 張氏老宅 民國 三七市鎮三七市村老街13號
9 郭王廟 清 三七市鎮二六市村後房自然村
10 陳氏廿七房大宅 清 三七市鎮二六市村官橋自然村
11 姜氏九房老宅 清 梨洲街道姜家渡村西姜自然村
12 黃氏老宅 清 梨洲街道雁湖村何勝自然村
13 興隆廟 民國 梨洲街道金冠村冠佩自然村
14 雙喜橋 民國 梨洲街道金冠村冠佩自然村
15 徐氏老宅(陳雲來姚避居處) 明 陽明街道龍泉社區遜埭路
16 魯氏祠堂 民國 陽明街道北郊村
17 源茂老宅 清 陽明街道老方橋老街
18 趙氏啟承堂 清 蘭江街道馮村
19 金山新墅 民國 鳳山街道同光村蘇家
20 徐氏洋樓 民國 鳳山街道憲卿第社區府前路
21 唐家牆門 清代 四明山鎮棠溪村
22 唐氏祠堂 清 四明山鎮棠溪村
23 天興廟 清 四明山鎮北溪村
24 翁氏老宅
清 大隱鎮大隱村山王殿路
25 三官殿 清 臨山鎮臨山村
26 邵氏老宅 清 臨山鎮臨城村新邵家弄
27 陶氏老宅 民國 臨山鎮臨山村南二弄
28 胡氏三房大宅 清 馬渚鎮斗門村山前胡家自然村
29 陳氏老宅和積谷倉
清 馬渚鎮渚北村後陳自然村
30 樂安寺 清 馬渚鎮樂安湖村寺前自然村
31 介眉堂 民國 朗霞街道朗霞村朗霞中街
32 干氏老宅 清 朗霞街道幹家路村東干六房漕
33 施氏老宅 清 泗門鎮海南村施家
34 謝氏六房宅院 清 泗門鎮東大街社區
35 蔡元房 清 泗門鎮東大街社區
36 泰和里謝宅
民國 泗門鎮西大街社區
37 諸氏老宅
民國 泗門鎮汝湖社區紅桂路
38 吳氏舊宅 清 牟山鎮魏家村吳昂頭自然村
39 魏家祠堂 清 牟山鎮牟山村後方自然村
40 雙桂樓 清 低塘街道低塘村
41 黃家牆門
清 低塘街道低塘村鎮北路68號
42 胡家大院-通議第 民國 黃家埠鎮五車堰村
43 斷塘廟
清 黃家埠鎮黃家埠村馮家自然村
44 謝家牆門 民國 陸埠鎮上街樹場弄
45 項氏老屋 清 陸埠鎮蘭山村項家
46 章氏老宅 清 陸埠鎮干溪村
47 趙家祠堂 清 陸埠鎮五馬村
48 錢氏擂鼓牆門
清 河姆渡鎮蘆山寺村浪墅橋自然村
49 雨花庵 清 河姆渡鎮車廄村後岸自然村
50 福泉橋 清 河姆渡鎮河姆村
② 餘姚的故事,簡短一些,50字左右
餘姚歷史悠久,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境內的河姆渡遺址距今已有七千多內年的歷史容,是長江流域母系氏屬的代表性遺址。從秦代以來,涌現了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化名人,如東漢時期高風亮節的嚴子陵,明代著名哲學家王陽明以及當代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等,因此享有「東南最名邑」,文獻名邦」的美譽。
③ 餘姚的夏天作文
我的家鄉——餘姚是浙江東部的一個小城市。你們可別小瞧它只是一個小城市,那可是一塊歷史悠久、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的寶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曾在餘姚為人類的文明史描上了絢麗的一筆。
餘姚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歷來被稱之為「文獻名邦」,從古到今,人才輩出,在古代就出過好幾個狀元,官至宰相、大學士。百里姚江還養育了許多的名人學士,其中有漢代高士嚴子陵,明代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王陽明,中日文化交流先驅朱舜水,清初思想家、史學家王梨洲,他們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作出了重大貢獻。
現在的餘姚城區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那裡綠樹成陰,鮮花盛開。一條孕育了河姆渡先人的姚江把餘姚城區分成江北、江南兩大片,而波光凌凌的姚江上,凌空橫跨著一座浙江第一橋——「通濟橋」,把江北和江南又融為一體。依江聳立著一座鬱郁蔥蔥的龍泉山,近幾年市政府花大力把山腳的舊房子拆遷,建了好幾個環山公園,那裡鳥語花香,鮮花盛開,小橋流水,人們像生活在大花園里一樣。而郊區則是旅遊勝地,有大嵐的「丹山赤水」,那裡到了金秋十月,滿山遍野的果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柿子,迷人的風光,無法用語言形容;有大隱的「天下玉苑」,那是全國最大的玉文化公園,公園里的玉石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玲瓏剔透,有全國最大的玉石,有仿照北京天壇大小一樣的建築物,被稱為「南天壇」;有「四明山森林公園」,那裡可是天然的氧吧;有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遺址,那可是全國級文物保護地;有「四明湖度假村」,還有許多名勝古跡,有「瑞雲樓」、「龍泉寺」、「狀元樓」、浙東第二藏書樓——「五桂樓」等,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給餘姚人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餘姚是一個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物產豐富,享有「楊梅之鄉」的美稱。那裡盛產楊梅、茶葉、榨菜、筍,特別是楊梅,是我們餘姚市的市果。每當梅雨季節來臨時,那滿山的楊梅樹樹枝上也就掛滿了沉甸甸的楊梅果實,果實紅中帶紫,果大汁多,酸甜可口,遠遠超過福建等地的楊梅,成了遠近聞名的「楊梅之鄉」。每當楊梅季節,市政府都會舉行隆重的楊梅節,召集五湖四海的朋友,招商引資,到時旅遊、投資兩不誤。這不僅帶動餘姚的旅遊,還大大發展了餘姚的經濟。
這樣大家應該知道餘姚不僅風景優美、物產豐富,還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地方。這里是全國聞名的塑料原料王國,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塑料原料都可以從餘姚的中國塑料城中找到,每天通過互聯網、物流公司灑向全國各地,許多老闆還把生意做到了國外。餘姚不僅有城北的塑料城,還有城南的遠東工業成,那是一個花園式的工業開發區,各式各樣建築風格不同的廠房座落在綠樹、鮮花叢中。工業城中不僅有本地的企業,還有許多從美國、韓國、日本等國來投資的獨資、合資企業,每天隆隆的機器聲像在唱著美妙的歌,編織著餘姚美好的未來。
你們沒想到的是餘姚還是浙東抗日根據地,從古到今,餘姚人在每個時代都是好樣的。今天,我為身為餘姚人而感到驕傲。今天的河姆渡傳人又在為建設經濟繁榮、科技進步、環境優美、社會安定、人民富裕、現代文明和歷史文明交相輝映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等城市而奮斗。
④ 2019餘姚農博會徵文1000
今天,第六屆中國餘姚·河姆渡農博會在餘姚拉開序幕。我開心得像一隻小鳥,迫不及待地向外面的世界飛去。我們走進大廳,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攤位,琳琅滿目的商品看得我眼花繚亂。前來參觀的人可真多啊!人們都圍在攤位前爭相購物。媽媽告訴我:「本地外地農業風情多姿多彩,堪稱一場農業的盛事、農民的盛會、市民的盛宴。」我們先首先參觀了餘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餘姚土布、刺綉、織布、大糕、松花團子、豆漿等,其中我還看到了一位老奶奶正擺弄著一台織布機,正在織布,老奶奶用木製的織布機,兩腳一上一下地踩經線的換向,手裡的「梭子」左右來回穿,就織成了布,真是太神奇了!接著我們走到了室外,那兒有各式各樣的小吃,如:烤羊肉串、烤魷魚、擔擔面等。我們買了幾串羊肉串和幾串烤魷魚,味道真是好極了。走走逛逛,我們不知不覺的來到了水產區,哪兒有大蝦、紅膏咸蟹等海鮮,我媽媽買了一袋大蝦,我吃了一塊,咸鹹的,有什麼好吃的呢?媽媽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還嘴不停歇的。緊接著,我們開到了熱鬧的國際展區,在這里,我們將跨出國門,去品嘗各國的美食,那兒有椰子、橙子、蘋果等等。椰子好喝極了,甜甜的,真讓人回味無窮啊!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帶著戀戀不舍的感情離開了第六屆中國餘姚·河姆渡農博會。
⑤ 徵文:訪常州古城,感受歷史巨變的作文(1500字的)
一、延續傳統文脈,科學規劃建設
常州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市共有歷史文化街區3個、文物保護單位156處。在推進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市將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處理好保護文物與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關系,不斷提高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水平。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頒布以來,我市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針,按照省政府批準的《常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努力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用科學發展的理念推進城市建設和文化建設,先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管理規章;編制完成了《常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4~2020)》、《常州市文物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以及各項文物保護的具體規劃;制定了《常州市2001~2010年文化名城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創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經過幾年的建設,初步形成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的時代特徵相結合,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相互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相融合,體現科技革命與文化創新相協調統一的文化名城發展格局。
二、保護歷史遺產,打造城市特色
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歷史,保護歷史就是打造城市特色。常州的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歷史街區,以及大量的文物保護單位,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反映著常州城市的歷史、社會、思想的變遷。常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名人故居較多,特別是常州近代歷史上曾出現過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三位先烈,我們圍繞這一優勢,加大力度,以修復三傑故居、遺跡為主要內容的基礎建設,逐漸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三傑系列文化項目,並通過各種活動,注重對常州三傑的宣傳和研究,發揮其社會教育作用。目前,瞿秋白紀念館被評為「全國優秀社會教育基地」,張太雷故居被省教委等單位推薦為中國革命和歷史傳統教育基地。
同時,幾年來,我市投入近億元,動遷居民近百戶,先後修繕了西瀛里明城牆、黃仲則故居、梅村戲樓、萬綏戲樓、常州府學一大批文物保護單位,修復了天寧寺、近園、艤舟亭等一批文物古跡,對青果巷、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等進行重點宣傳和修復利用,加強了對我國最早的城池春秋古淹城的保護和上黃母山古人類起源發祥地的保護,大大改善並優化了我市的文化氛圍和人文景觀,促進了常州地區文物資源的保護、利用,為常州這座現代城市增添了新的魅力。
三、挖掘豐厚底蘊,提升城市內涵
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內涵的重要集中表現,它表現著獨特的城市民俗風情,傳統的文化痕跡。常州素有崇文重教的歷史,文化的氛圍、文明的氣息、文人的精神始終是這座城市的重要品質和豐厚內涵。一方面,我們十分注重挖掘歷史的豐厚底蘊,加強對天寧寺-艤舟亭歷史文化街區、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等的修繕保護,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開展普查,確定了錫劇、常州梳篦、亂針綉、常州留青竹刻等首批11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試點項目。另一方面,先後建成了亞細亞影城、市圖書館、劉海粟美術館、謝稚柳藝術館、華羅庚紀念館等一批在省內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文化標志性工程,正在建設體育中心、大劇院等一批重點社會基礎設施項目,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改善全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在2010年達到全國文明城市標准。
四、珍惜獨特資源,增添城市魅力
城市文化離不開地域文化。常州濱江臨湖,古老的大運河穿城而過,這在全國也不多見。有著2500年建城史的常州,歷史上就以環境優美著稱,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孕育了代代相傳的生態文明。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將加快環境綜合治理,組織實施清水工程、藍天工程、寧靜工程、青山工程和以治理村莊臟亂差為重點的家園工程,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建設四大生態林帶、四個濱湖生態區,建設10個生態園林鄉鎮、20個生態園林居住區和300個生態園林單位。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過11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超過45%,森林覆蓋率超過30%,到2010年,建成國家級生態市,常州將以活力之市、文明之市、生態之市、和諧之市,成為長三角一顆亮麗奪目的明珠。
⑥ 書城杯:感受歷史文化名城餘姚
餘姚市,浙江省寧波市代管縣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南岸,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1]
餘姚市轄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總人口約120萬,市人民政府駐蘭江街道北蘭江路1號。餘姚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東南名邑」和「文獻名邦」。[2]1歷史沿革編輯由來⑦ 餘姚龍山公園博物館作文
餘姚博物館位於復風光旖旎制的餘姚城區龍泉山西麓,由古建築和現代建築兩部分和諧組合而成,是餘姚一座風格獨特的標志性建築。
餘姚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為《煙水萬人家——餘姚古代文明展》,分序廳、姚江文脈、東南名邑、文獻名邦、姚江流韻五大部分,展出了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各類文物精品和代表性文物及珍貴典籍千餘件,其中有陶器、瓷器、骨器、石器、玉器、金銀器、銅器、竹器、名人字畫、古籍善本等,可謂琳琅滿目,精品紛呈。
整個陳列運用現代化手段,結合富有觀賞性的多媒體和場景布置,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示姚江文化多姿多彩的歷史畫卷,重點演繹了餘姚悠久的河姆渡文化、越窯青瓷文化、名人文化、學術文化、古越文化,充分詮釋了餘姚這一東南名邑、文獻名邦的人文風采和地域魅力,深刻反映了餘姚豐厚的文化積淀。
步入餘姚博物館,猶如進入一座姚江風物的典藏寶庫,歷史名城的文化聖殿,讓人在感受歷史風華的同時,領略和體味姚江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⑧ 求 一篇寫餘姚文化的文章 300字以上
餘姚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以餘姚先人為主體創造的光輝燦爛的姚江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史前文化,璀璨奪目。
距今七千年前,餘姚先民創造了輝煌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使餘姚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河姆渡遺址位於餘姚河姆渡鎮,因遺址所處的姚江河姆渡口而得名。1973年6月,當時的羅江公社在建造排澇站時發現。經調查,該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經過1973年和1978年的兩次科學發掘,共揭露面積2800平方米,出土了大批重要遺物、動植物遺存、大片木結構建築遺跡和大量的人工載培稻穀。經碳 14測定,該遺址的最早年代在7000年前,河姆渡遺址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和罕見的珍品而聞名於世,被人們譽為「七千年前的文化寶庫」。1977 年,我國已故著名考古學家夏鼎先生將該文化類型命名為「河姆渡文化」。經過20幾年的考古實踐,可以發現河姆渡文化是以姚江流域為中心,廣泛分布於寧紹平原,並跨越東海,直至舟山群島。至今,在姚江流域,已發現了20幾處河姆渡文化類型遺址,大多位於餘姚市境內,比較著名的有丈亭鎮鯔山遺址、三七市鎮田螺山遺址、河姆渡鎮鯗架山遺址等。河姆渡文化在中國考古史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良渚文化一起被稱為浙江史前文化的「兩朵奇葩」。
二、千年古城,歷史悠久。
餘姚城素為縣治所在,具有近2000年的建城史,為浙東地區著名的古城之一。古城由南、北兩城組成,雙城合璧,別具一格。北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五年(200),南城築於明嘉靖年間。直至今日,餘姚歷史城區內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網水系仍有相當部分保存完好,並與成片的民居構成了較完整的古城區風貌。
三、名人輩出,光耀中華。
餘姚歷代名人輩出,群星璀燦,光耀中華。漢代高士嚴子陵,以高風亮節著稱於世。晉代有天文學家虞喜,他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歲差」。唐代有「初唐四書家」 之一的虞世南,元代有名醫滑壽。至明清時期,姚江人物甲天下,僅明朝一代餘姚中進士387人,其中狀元3人,並有武進士43人。其間有一代心學大師王陽明、被日本奉為「勝國賓師」的中日文化交流先驅朱舜水、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家黃梨洲等。梁啟超曾說:「餘姚區區一邑,而自明中葉迄清中葉二百年間,碩儒輩出,學風沾被全國及海東」。
四、紅色搖籃,譜寫壯麗。
餘姚也是一方紅色的土地。抗日戰爭時期,餘姚梁弄成為全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的浙東抗日根據地的領導中心,中共浙東區委,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部、政治部等領導機關均設在梁弄。浙東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浙東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從1942年至1945年,浙東軍民組織大小戰斗643次,攻克日偽大小據點110餘個,擊斃、擊傷、生俘日偽軍萬餘人,取得了輝煌的戰績,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譜寫了壯麗的詩篇。梁弄也因而被稱為「浙東延安」而載入史冊。
五、文獻名邦,遺澤豐厚。
餘姚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有「東南名邑」和「文獻名邦」的美譽,歷史文化的積淀十分豐厚。至今,餘姚市境內擁有各類人文勝跡500多處,其中較為重要的有100餘處,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另外,市文物部門還收藏有新石器時代至解放戰爭時期的金石、陶瓷、書畫等文物8000餘件,古籍近40000冊。這些豐富的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是餘姚數千年燦爛歷史的見證。
⑨ 餘姚博物館參觀記
我最近聽說新建的餘姚博物館已經向遊人開放了。今天我終於如願以償地來到了博物館。
一進博物館,「迎接」我們的是一位頭戴笠帽,手拿撐竿的老人塑像。這位老人正站在一葉小舟上,小舟似乎正行駛於一條彎彎曲曲的藍色「水路」上,我們就沿著這條「水路」進入博物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刻有「舜耕歷山」這四個大字的浮雕。在浮雕下,則是餘姚古人造出來的石器工具。順著「水路」,兩邊的櫥窗里陳列著各種各樣的銅器、陶器、瓷器等等。走過一些古代書畫作品的展廳,我們便來到一個大屏幕前,那裡正在介紹古代鹽的製作過程,旁邊擺放著許多工具:耙子、水車、織布機、風箱、石磨等。
我們登上「通濟橋」就到了二樓。這時,我來到一個學堂,只見桌上端端正正地擺放著文房四寶。出了學堂,經過介紹餘姚四賢的走廊,我就來到了「古城餘姚」。古橋上有一隊人正在舞龍,前面鳴鑼打鼓,一位坐在轎上的官人正在巡遊。岸上的一個鐵匠鋪里傳來一陣陣「當當」的打鐵聲。戲台上正演得精彩,肉鋪、中葯店、茶館和布店裡的店主正等待著顧客的光臨。各種新鮮蔬菜攤臨街擺放,一艘運著蔬菜的小船剛剛靠岸,攤主用餘姚土話吆喝著:「和飯買嗎?」「和飯好買了。」整個古城顯出一派繁榮的景象。
時間過得可真快,出了「古城餘姚」,我就參觀完了整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