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商變法的歷史意義

商變法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8 22:49:23

Ⅰ 商鞅變法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1)推動來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源:商鞅變法是較為徹底的改革運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創立了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經濟上:改變舊有的生產關系,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封建國家機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
(4)軍事上: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為秦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Ⅱ 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

1、經濟上:改變了舊有的生產關系,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2、政治上: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封建國家機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

3、軍事上: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為秦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總的意義: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改革運動,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商變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逐步走向強盛,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不過,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並不局限於此。

商鞅變法的年代,是我國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社會大變革時期,改革舊的制度是時代的潮流,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個動盪的時代里,商鞅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他能挑戰傳統的勢力和舊的習俗,積極投身於這場封建制改革運動之中,其歷史功績不容小覷。

他改革的內容不僅推動了秦國發展,更推動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權制轉型,確立了封建社會的生產方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後世有人說:「百年猶得秦政法。」可見商鞅變法對中國古代社會影響之深。

毛澤東對商鞅評價也很高,他認為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可以說,商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Ⅲ 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簡潔

一、推動了社會轉型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

二、促進了秦國的強大

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解放了生產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商鞅變法進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擴大了畝制,重農抑商,獎勵一家一戶男耕女織的生產,鼓勵墾荒,這就促進了秦國小農經濟的發展,在短期內效益顯著,秦國國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一躍成為戰國最強大的國家。

(3)商變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商鞅變法的局限

一、嚴刑酷法的恐怖統治

商鞅變法中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在一定程度上給廣大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並未與舊的制度、文化、習俗徹底劃清界限。「內行刀鋸,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輕視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顯的歷史局限。

二、狹隘農耕阻礙全面發展

戰國是中國古代商品經濟得到相當發展的時期,城鎮工商業空前繁榮,貨幣經濟也全面鋪開,新興起一個令人刮目的工商業階層,部分富商大賈已可與貴族王侯分庭抗禮。

然而就在這個起點上,商鞅變法中嚴厲的摧抑私營工商業的政策,將這一社會發展的重要契機,扼殺在襁褓中。在東方諸國出現眾多商業都會的情況下,秦國這方面的發展卻幾乎等於零。

三、焚書禁學的愚民政策

商鞅變法中沒有任何改變奴隸地位的舉措,恰恰相反,卻在某種程度上積極推行,乃至發展了一些奴隸制度。如按軍功、家次分配「臣妾」,「爵吏而為縣尉,則賜虜六。」(《商君書·境內篇》)。變法後,秦國的奴隸數量大增,使用也較普遍。

《農戰》諸篇要求人們除了積極從事農業耕耘與參軍作戰之外,必須舍棄杜絕其他一切社會生計與文化生活,「詩、書、禮、樂、善、修、仁、廉、辯、慧」之類都在禁絕之例,與焚燒詩書、禁止游學諸措施配合,把民智、民力限制在一個極其單調、簡陋的世界裡。

Ⅳ 商鞅變法的人物和歷史意義

商鞅變法是指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國進行的兩次政治改革。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開始變法。此次變法是中國戰國時期各國改革中最徹底的改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後來由於商鞅作法自斃而遭到五馬分屍,但秦惠王和他的子孫都繼續實行其新法,為後來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Ⅳ 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

形成了空前強大的秦國

Ⅵ 商鞅變法具有什麼歷史意義

商鞅變法,其深度和廣度超過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改革活動,在中國法律制度史上具有版重要的歷史意權義。

首先,商鞅變法廣泛宣傳了改革的思想和主張,使變法的觀念深入人心。商鞅變法在意識形態領域狠狠地打擊了奴隸主貴族復辟勢力,批判了復古守舊的儒家思想,廣泛地宣傳改革的思想和主張,連當時的婦女和兒童都能「言商君之法」。秦惠公即位後,商鞅被捏造罪名,誣陷謀反,慘遭車裂而死。但是商鞅變法已經深入人心。正如韓非所說,「秦法未敗也」。

其次,商鞅變法鞏固和發展了秦國封建制基礎,使當時落後的秦國富國強兵,為秦統一中國創造了條件。商鞅對法律制度的改革,極大地促進了秦國政治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僅使當時落後的秦國日漸富強,並為以後秦始皇統一全國大業作了准備,並且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巨大的進步性。至秦滅六國,建立統一的專制主義國家以後,秦朝所用的基本上也是商鞅之法。

Ⅶ 商鞅變法歷史意義是什麼

背景:秦朝當時是諸侯國中最弱的一流,屬於蠻荒之地的國家一般。商鞅回變法,使秦國變得強大,確答立了縣制,改善了生產關系,軍功制度,使秦軍戰鬥力上升,農民生產積極性和從軍性提升,為秦朝統一六國奠定基礎。商鞅變法破壞了舊階級的利益鏈條,在君主死後,沒有了靠山,於是被報復車裂而死。

Ⅷ 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

第一,提高秦國國力,為秦國統一六國打了基礎。
第二,推行法治,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
第三,耕戰阡陌,有力廢除井田制,推動奴隸制度瓦解與促進封建制度形成。
第四,建立郡縣,強化君主專制,促進歷史發展。

閱讀全文

與商變法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