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雙版納的獨特民族文化是什麼
傣族,又稱泰族,自稱介於“dǎi”與“tài”之間的發音,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傣族源於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曾多次在雲南高原建立政權,後因中國內地王朝及其它民族的擠壓,逐步向中南半島及南亞次大陸遷徙,目前有人口約6800萬。
泰國境內約4700萬、寮國境內約500萬、緬甸境內約850萬、印度境內約425萬、越南境內約133萬、中國境內約123萬、柬埔寨境內約66萬。傣族曾以“哀牢夷”、“撣人”、“烏蠻”、“白蠻”、“白人”、“僰人”、“白夷”、“僰夷”、“百夷”、“擺夷”等名稱出現在中國史書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暹羅王國的推動下,國際社會開始把分布於各國的傣族統稱為“Thai(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的傣族分別命名,泰國、 柬埔寨、越南等國仍被命名為“(泰)”,寮國被命名為“(佬)”,緬甸被命名為“(撣)”,印度被命名為“(阿薩姆)”,中國被為“(傣)”。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語言有大泰、蘭納、暹羅三大方言,方言之下又含有多個次方言,臨近的方言之間發音差距很小,隨著空間距離的拉大、差距也加大,但不論何地方言均能進行簡單交流。文字有暹羅傣文、瀾滄傣文、蘭納傣文、越南傣文、南方大傣文、北方大傣文、阿薩姆傣文等七種字體,均由古印度婆羅米文演化而來,都是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
傣族的傳統文化:傣族族系發源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主要分布在雲南西雙版納自治州和德宏傣族自治州兩個地區。傣族具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也有自己信奉的宗教信仰,傣族不僅是一個“水的民族”也是一個民族文化豐富的民族。
語言文字: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文字。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主要有德宏方言和西雙版納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傣文可分為傣仂文(西雙版納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綳文和金平傣文(又稱傣端文)。這4種傣文都來源於古印度字母(婆羅米字母),與寮國文、泰文、緬甸文、高棉文屬於同一體系。均為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但形體結構有所差異。
傣族的取名方式:傣族,是有名無姓的民族。傣族的人名,是以代表性別的岩(音為ai)與玉為名字之首。男子稱為岩××,女子稱為玉××。名字多以出生的順序和傣文字母高低音組成的排列順序以及父母的心願三者相互結合命名。重名時,又有名字上加大、小及上、中、下等詞不達意加以區別。長子、長女多選用傣文的第一個字母阿(a)拼字命名,如岩溫、玉溫;岩應、玉應;岩燕、玉燕等;其餘子女通常也選用與其排行相關的傣文字母拼字命名,如岩光、玉光;岩叫、玉叫;岩香、玉香;岩尖、玉尖等。最末一個子女,通常用臘(lǎ)字命名。
有的名字,有著明顯的降生順序,如岩燕、岩剛、岩臘。燕為長,剛為次(中間)、臘為末;有些名字又明顯地反映了父母的美好心願,如在名字中加以恩(銀)、罕(金)和皎、香(寶石)等字,將子女名字冠之以岩×罕、玉×罕;岩×香、玉×皎等。上述這種以降生順序和傣文字線排列次序命名的方法,極易造成重名,一個村寨內如果出現幾個名字相同的人時,就以大、小、上、中、下等加以區別。如岩溫龍(大岩溫)、岩溫囡(小岩溫)、岩溫訥(上岩溫)、岩溫代(下岩溫)等。
圖案大多是孔雀、大象、小鹿、馬、糧食、水果、植物、花卉等,其中大部分是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在描繪方法上,先用硬紙板刻出模本,然後按照需要用金漆或銀漆印在用紅色或黑色作底色的牆壁、柱子、天花板以及門窗上,大多是採用單獨紋樣和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的圖案造型,民族味濃厚。
傣族竹編:自古以來,花腰傣居住的地方綠竹環繞,花腰傣用竹創造出了自己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民間工藝品,竹床、竹椅、斗笠、飯盒、簸箕、魚簍、秧籮等編製品,製作精美,精巧別致,工藝極高,再綴上銀泡,彩穗等裝飾物,簡直就是一件賞心悅目的工藝品,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
傣族竹編工藝是傣族的傳統工藝美術形式,歷史悠久,造型古樸,美觀實用。傣族有著世代相傳的竹編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竹編工藝精細,造型朴實大方,品種繁多,其中以笆籮、飯盒、檳榔盒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
傣族舞蹈:傣族舞蹈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象腳鼓舞是傣族舞蹈中流傳最廣、最有物色的一種群眾性男子舞蹈。因挎著形似象腳的鼓起舞,故名象腳鼓舞。象腳鼓舞在傣族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每當工余、節日或賽鼓盛會,身背象腳鼓的小夥子從各村寨趕來,跳起矯健、渾厚、靈活的象腳鼓舞。哪裡有象腳鼓聲。哪裡就有歡樂的人群。每當夕陽西下,傣族人民聚居的邊疆村寨,便“咚!咚!咚!”地響起了象腳鼓聲。傣家竹樓里的小夥子和姑娘們便走出家門,踏著節奏鮮明的鼓聲,來到寬闊的場地,象一隻只美麗的孔雀,翩翩起舞。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聖鳥”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徵。孔雀舞是傣族人們最喜愛的民間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壩區,幾乎月月有“擺”(節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趕擺”等民俗節日,只要是盡興歡樂的場所,傣族人民都會聚集在一起,敲響大鑼,打起象腳鼓,跳起姿態優美的“孔雀舞”,歌舞聲中呈現出豐收的喜慶氣氛和民族團結的美好景象。
傣族音樂:傣族歷史悠久,其先民2000年前就定居於中國西南部,以“撣”和“擅”的 名稱載於中國史籍。傣族音樂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包括 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4類。
傣族服飾:
1、女子服飾: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挽髻,在發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傣族婦女都喜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在小蠻腰上系一根精緻銀腰帶,據說這根銀腰帶十分珍貴,是由母親一代代傳下來。實際上這是一種信物,如果姑娘將銀腰帶交給哪個小夥子,就意味著她已愛上他了。這樣的服飾把她們裝扮得妖美玲瓏,婀娜多姿。
2、男子服飾: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凈色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又使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保留著古代“衣對襟”、“頭纏布巾,喜掛背袋、帶短刀”的特點,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織“土布”。中山裝和西裝,已成傣族青壯男子的時裝。
近年來出現了有領對襟或大襟的小袖衫,頭巾改為水紅色、綠色、粉紅色的綢子,褲子依舊。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過去有文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文文字元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3、特色配飾:由於傣族居住的村寨盛產竹子,他們除了用竹子建成的幽靜而雅緻的干欄式住宅和製作各種生活用具外,還用細篾編成彩繪的竹笠、腰籮,作為佩飾。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他們常將孔雀和大像的圖案編制在筒裙、包、被面、墊單、窗簾、手巾等日用品上,每種圖紋色彩都被賦於具體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傣族婦女喜歡帶手鐲、戒指、耳墜、項鏈等,這些物飾金質、銀質、玉石均可,仿製品也行。女嬰生下來幾天,就由家長用消過毒的針為娃娃扎耳,為帶耳環作準備。對女性而言,銀腰帶更是不可缺少之物,腰帶上飾以孔雀、蓮花等各種花型。女人們認為銀腰帶越寬就越美。
老年婦女以白毛巾纏頭。中年婦女留長發,盤發於頂,用各色紗巾包頭,幼女也用紗巾裹頭。少女、青年婦女則梳發辮,發式和內地相同。只有在節日時,少女們才綰髻於頂略向左傾,飾以插簪,鮮花等。青年女子盤發時,頭發不夠長,就把一絲襪套於發上,以增加頭發的長度,盤成發髻。
飲食文化:
傣族飲食除了物質層面的豐富多彩以外,其飲食習俗、飲食文化由於充分融合在其他文化現象中,內涵同樣豐富、同樣具有眾多的層次和特性。飲食活動作為傣族人參與社會交往的重要方式,其意義已超出了滿足身體需要的范圍,充分反映了傣族人的情感和人際觀念,成為維系社會和諧、穩定不可缺少的文化凝聚力。
傣族的飲食活動受宗教觀念影響極深。眾多的宗教活動不僅在客觀上促進了傣族飲食文化的發展,在宗教文化與傣族飲食文化的融合過程中,更形成了較大范圍的飲食互往傳統。與人同樂,行善助人,成為傣族飲食的“最高品格”。故傣族人常說,在傣鄉不會有人餓死。乞食者可以大方地坐上傣家飯桌與主人一同進餐。
建築文化:
傣族民居傣族的建築受氣候、海拔、地形、建築材料等自然環境和人口、經濟、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識等社會環境的影響,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干欄式民居,主要是以西雙版納型和德宏瑞麗型傣族民居為代表的干欄式建築;另一種是以元江、紅河一線傣族民居為代表的厚重結實的平頂土掌房;另外德宏的芒市、盈江、梁河等地是與漢族建築相似的平房。
傣族的節日:
傣族有很多節日,最具代表性的是傣族潑水節。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桑堪比邁”(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德宏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具體節日活動有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❷ 西雙版納文化傳統是什麼
西雙版納的文化傳統就是傣族的文化傳統,傣族先民以「紋身斷發」為共同習俗,而又互相雜處。他們的足跡還在寮國、泰國北部、緬甸和印度地區。他們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傣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會主動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飯菜。
到傣家作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之時,門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銀缽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葉輕輕潑灑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樓入座後,老咪濤會給客人手腕上拴線,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過傣族村寨的遠方客人都被傣族熱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動,留下難忘的印象。
❸ 西雙版納有什麼特色
1、壁畫藝術
傣族創造了民族特色鮮明的繪畫藝術。其繪畫主要有壁畫、長詩文本插圖,版漏金水裝飾圖案等。壁畫主要繪制在佛寺的牆壁上,多是佛經故事和佛本生故事,有「三魔女鬥法」、「薩陲太子出遊」、「鹿本生經」、「捨身喂虎」、「六象朝拜」、「菩提樹下誕生」、「涅般」等。此外有少量以敘事長詩為題材的壁畫和反映傣族生活、勞動、狩獵、沐浴、出征活動的畫面。
2、歌舞
傣族稱歌曲為「甘哈」。傣族傳統的歌曲有歌樂、歌舞樂、贊哈樂三大類。民歌樂包括傣語稱為「甘哈也尚」的勞動歌,稱為「浪笙」的歡喜歡調以及山歌,用胡琴伴奏的歌曲、訴苦歌等。
3、服裝
傣族服裝,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文身的圖形大多以虎、豹、獅、龍、蛇、鷹為主。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
4、民居建築
干欄式建築是傣族居住的特點。樓近方形,上下兩層,上層住人,距地約7尺,下層無牆,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頂為雙斜面,多覆以編成的「草排」。
5、飲食風味
西雙版納的民族風味食品獨具特色,傣族風味自成體系,基本的烹飪方法是烤、炸、蒸、剁、腌,很少炒菜;味道特點是:香、脆、酸、辣、鮮。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西雙版納
❹ 關於西雙版納的歷史人文,地理環境和氣候,以及風俗習慣
西雙版納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滿山遍野的綠色。花開四季,果結終年,秋天、冬天樹木不落葉,只有在乾季和雨季交替時,少許樹木分批地換葉。第二感覺是:氣候溫和,找不到「冬天」的蹤跡。有一位氣候學家曾經對春夏秋冬作過這樣的劃分:月平均溫度低於10℃的為冬季,月平均溫度高於22℃為夏季,月平均氣溫在10℃-22℃之間的為春秋季。西雙版納低海拔地區的月平均溫度都在15℃左右。因此,西雙版納被譽為「沒有冬天的樂土」。12月至2月,正是祖國北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時候,可是在西雙版納,人們還在瀾滄江里游泳、撈青苔呢!從地形環境來看,西雙版納北倚青藏商原,位居橫斷山脈尾稍、南瀕浩翰的太平洋與印度洋交綏地帶,冬夏為不同的海陸氣團控制,形成與同緯度其它地區不可比擬有優越環境。喜馬拉雅山運動形成了以瀾滄江為中心的,由北向南、由兩面三刀翼向中心降而頁部相對略低,具有缺口的似「馬蹄形」地勢,全州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最高峰為勐海縣的樺竹梁子,海拔2429.7米,最低點在瀾滄江與南臘河交匯點,海拔477米,相對高差1952.7米。這使得西雙版納成為寒氣易進難出,沒有台風肆虐的高原盆地,構成了獨特的亞熱帶的環境條件。從緯度位置來看,西雙版納屬於太陽直射地區,入射角度高,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屬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北信風控制地區,故終年溫暖,夏長無冬。4月至10月下旬氣溫在22°C以上,11月至次年三月為春秋季,氣溫在13°C——12°C之間。年平均氣溫為18°C——20°C,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地區間差異大。極端最高溫達41°C,極端在最低溫達-4.5°C,年溫差為10°C左右,但日溫差竟達18°C左右。全年日照時數1700——2300小時,全州年輻射總量平均值達130.7千卡/CM2。西雙版納給人的第三感覺是:濕度大。西雙版納的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至1900毫米之間,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2——85%之間。西雙版納因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屬於氣候學上的兩季地區,北部邊緣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山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終年溫暖、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濕潤多雨,具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冬季北半球西風南移,因有青藏高原、橫斷山及其尾稍哀牢山、無量山等山脈的屏障作用,濕熱而富含水汽的海洋氣流從北部灣、孟加拉灣北上,受瀾滄江水系引導、暖濕氣團沿河谷深入到本區以北的內地,形成一個獨特的熱帶濕潤區而帶來豐沛的雨水。因此比起同緯度東部地區冬季熱量大,寒潮影響微弱;比起同緯度西部地區夏季雨水多,又不受台風影響。西雙版納根據降雨量可分為干、濕兩季。5-10月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和太平洋東南季風影響,氣流深厚而穩定,降水頻繁而集中,使天氣陰沉多雨,溫暖濕潤,這段時間是雨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的80%以上。濕季期間,日照少,風速小,雲雨多,氣溫高,忽雨忽睛,濕度很大。有時即使是在一、二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也是東邊下雨西邊晴;有時陽光燦爛,霧時間又會暴雨如注。11月-次年4月長達7個月的時間里,西風南支流把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半島北部等沙漠或大陸地區的乾暖氣流引導過來,使天氣晴朗少雨,溫度宜人,這段時間是旱季。雖然雲雨少,光照強,但西雙版納霧濃露重。這里的霧從晚上開始升騰,到翌日中午才會消散,而且霧露的濃度比「霧都」重慶要大得多,這不僅提高了冷天的溫度,也彌補了乾季降水量的不足。本區具有熱帶氣候的面積為3452Km(平方千米),是我國大陸上熱區面積最大的地區。由於地形的影響,州內各地垂直變化大,立體氣候顯著,形成豐富的小氣候生境。為熱帶、亞熱帶多種植物和作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西雙版納環境概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中國雲南省南端,土地面積19112.5平方公里,國境線長966公里,是中國大地上一塊屈指可數的綠色寶地,境內保持完好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舉世聞名。西雙版納是世界北回歸線上僅存的一片綠洲,是中國唯一保存的一塊熱帶森林區。她美麗、富饒、神奇,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邊疆。西雙版納的國境線分別與寮國、緬甸山水相連,與泰國、越南近鄰,具有面臨南亞的區位口岸優勢。現有磨憨、景洪兩個國家級口岩和打洛省級口岸。瀾滄江縱貫南北,出境後稱湄公河,流經緬、老、泰、柬、越5國出海匯入太平洋,譽稱為「東方的多瑙河」,是條經濟貿易的黃金水道,因此,西雙版納既是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地理優勢、自然優勢得天獨厚。西雙版納,歷史悠久,古時稱勐泐,傣族先民早在漢代就居住在雲南的西南部,屬永昌郡(今保山)管轄,到三國時設置過南涪縣,唐宋時先後隸屬於南詔和大理國;元代隸屬雲南行省,明朝在這里全面推行土司制,明隆慶4年(即公元1570年),宣慰刀應勐把管轄區劃為十二個徵收封建負擔的行政單位——版納,西雙版納之名由此而來。民國初年(1912)改置普思沿邊行政總局,隸屬普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傣語「西雙版納」直譯為「十二千塊田」,實際上是指十二個行政區域。傣家人說西雙版納古時稱為「勐巴納西」,意思是「一塊神奇、美好的理想國土」。西雙版納屬熱帶雨林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左右,因此這里的人從來沒有見過冰雪。一年分為兩季,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旱季;5至10月為雨季。1月最冷,2月平均氣溫16C,6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C。旱季天高氣爽,雨少光照強,此時祖國內地正處寒冬,而西雙版納卻溫暖如春,遍地綠蔭蔥郁,鮮花正放,毫無立冬意,正是人們前來避寒、休息、療養旅遊的黃金季節。西雙版納,群山高聳,雄偉壯觀,森林密布,山丘綿延。平壩面積僅佔5%。轄一市二縣(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40多個鄉鎮,總人口84萬餘人,居住著傣、漢、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諾、瑤等13個民族 。傣族是主體民族,近30萬人。西雙版納境內有珍貴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360萬畝,其中有70萬畝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這些茂密的叢林里,蘊藏著兩萬多種植物資源,其中高等植物有5000多種,約佔全國的1/6。特有、稀有、孑遺種約300多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漸危植物如樹蕨、臀形果、天料木、木蓮、雞毛松、蘇鐵、小葉輪種草、百日青等達51種,佔全國重點保護植物的15%,故有人說它是「植物物種基因庫」。這些樹種至今已繁衍了100多萬年,既原始又古老,被人們稱為「活化石」。僅西雙版納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樹、紅光樹、雲南肉豆蔻、四藪木、雲樹、黃果木、胡桐、藤黃、美登木、三尖杉等。可直接利用的經濟作物達1200種,是我國植物最密集、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豐富的植物和溫和的氣候,各種動物生存繁衍有了塊理想家園。目前有鳥類近400種,獸類達67種,昆蟲1437種。其中,亞洲象、兀鷹、白腹黑啄木鳥、金錢豹、印支虎等為世界性保護動物。懶猴、白頰長頸猿、金錢豹、虎、象、野牛、羚羊、赤角犀鳥等20種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熊猴、金貓、原雞、孔雀、孔雀雉等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境內還有我國珍貴、稀有的兩棲動物巨蜥、蟒蛇、虎紋蛙、大壁虎等,不僅有科研價值,而且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對很多旅遊者來說是一個神秘的、很有吸引力的去處。當你邁進西雙版納地域的時候,首先感到是進入了一個綠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膠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構成了一幅幅綠海、淥浪的畫面,綠濤將涌進你的心裡;身材苗條的傣家少女,秀麗清純,披著美麗的長發,風姿翩翩;還有那豐富獨特的民族風俗,使外來遊客嘖嘖贊美。 目前西雙版納已開辟了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野象谷、植物園、熱帶雨林奇觀、民族旅遊村等景點120多個,被國務院落列為我國旅遊資源特別豐富的三個重點旅遊開發區之一,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熱帶雨林、觀賞植物、野生動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傣家竹樓,造工精巧,樣式別致;還有香竹,更是一種擋不住的誘惑。西雙版納現已與老、緬、泰等國開通了邊境旅遊,並即將開通國際航班。西雙版納將成為與東南亞旅遊市場接軌的中心樞紐。 西雙版納名稱的由來西雙版納,是一句傣語。四個字中,有三個數詞,一個名詞。傣語的西、雙、版三字,譯成漢語是十、二、千;納,是個名詞,意為田。一些介紹西雙版納情況的文章,按字義將西雙版納譯為十二千田。十二千田,奇怪不奇怪?十千為一萬,十二千應該是一萬二千,怎麼不叫一萬二千田,偏叫十二千田呢?要知道其中的奧秘,就得講講「西雙」這個數詞的由來。 西雙版納,古代叫做勐泐,意思是傣泐居住的地方。傣泐,是傣族的一個支系,漢語稱為水傣,主要聚居地是如今的西雙版納。據傣文歷史資料《泐西雙邦》一書記載,勐泐地方古代分布著邦荒、邦帕、邦罕、邦洛、邦紹、邦黑、邦蘭、邦莫、邦蓋、邦隴、邦賴等十二個傣泐部落。這十二個傣泐部落,為與其它民族爭奪平壩,結成了一個稱為「泐西雙邦」的部落聯盟組織。十二個部落的首領分別組成部落聯盟組織泐西雙邦的「昆細昆別」即四大臣與八大臣。這十二個大臣,分頭管理各種事務。《泐西雙邦》還記載說,傣泐王已由天王封委、由後裔繼承王位。有一代傣泐王突然逝世,後裔卻遠在異國他鄉。機智勇敢的幾達沙里,受眾人委託,帶著十二個勇士去找尋、恭迎王室後裔回鄉繼承王位。他們歷盡辛苦,把王室後裔接回勐泐,輔佐他登基繼位,並用計除掉了他的政敵召真罕,使那位名為召蘇婉納波龍的王室後裔穩坐王位。由於幾達沙里及手下十二名勇士輔佐傣王有功,被分封管理十二個邦,並允許他們建立領地——勐和稱為景的城池。從此以後,傣泐地方便出現了西雙景(十二個城池)和眾多的勐,勐的首領稱為召勐(意為一個地方之主)。傣歷522年(公元1160年),年僅32歲的帕雅真征服了各勐,在勐泐地方建立了景隴金殿王國(又名勐泐國)。宋朝皇帝遣使至景隴(今景洪)頒發虎頭金印,命為一方之主,稱為景隴金殿王國至尊佛主。明朝年間,朝廷在勐泐地方設立了宣慰使司,統轄勐泐地區各勐。傣歷944年,與緬王聯姻的第三十三代宣慰使召應勐,為替愛妻瀝 蘇宛納巴讀瑪備辦返鄉探望父母的禮品,將所轄的三十多個勐(有說一百餘個勐者)和十二個火圈(統治山區民族的機構)合並成十二(西雙)個承辦禮品的單位,各辦一份禮物,讓氵力 蘇宛納巴讀瑪帶回故鄉晉獻父母。從此,所有田賦、貢品,均以十二份為單位承辦,並將合並以後的田賦機械叫做版納。 西雙版納的西雙,起自古代的西雙邦、西雙景。版納則始自召應勐為備辦禮物而將勐和火圈合並為十二個單位。版納,實際上是合並田賦。古代的西雙版納,是經過合並的十二個田賦單位或政權機構。傣語的「版」是個多義詞,可譯為千,可譯為纏裹、聯合、合並,並不僅僅是千。版納,也不僅可譯為千田,還可意譯為合並田賦或合並水田。當年召應勐並成的西雙版納,分別為①版納景洪(包括景洪、勐罕兩勐);②版納勐遮(包括勐遮、景魯、勐匡、勐阿四個勐);③版納勐混(包括勐混、勐板兩勐);④版納勐海(包括勐海、景真兩勐);⑤版納景洛(包括打洛、勐滿、勐昂、朗勒四個勐);⑥版納勐臘(包括勐臘、勐伴兩勐);⑦版納勐很(包括勐很、勐旺兩勐);⑧版納勐拉(包括勐拉、勐往兩勐);⑨版納勐捧(包括勐棒、勐滿、勐潤三個勐);⑩版納勐烏(包括烏岱、烏勒兩勐);(11)版納景董(包括景董、磨臘、易武、倚邦四個勐);(12)版納勐龍。 自召應勐將勐並成西雙版納以後,西雙版納的轄區范圍和各個版納下轄的勐不斷地調整變更,但西雙版納的名稱始終未變。民國年間在今景洪設立「普思沿邊十二版納」的名稱。歷史上的西雙版納,是車里宣慰使司統轄下的十二個提供貢賦的行政機械。 1953年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時,各族代表認為「版納」具有「波海咪納版塔南干」(各族人民大團結)之意,一致同意沿用西雙版納作為自治州的州名。如今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下轄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轄區面積19124.5平方公里,國境線長達966.29公里,其中:中老段為677.8公里,中緬段為288.49公里。有國家級口岸三個,省級口岸一個,有六條公路,一條水路與寮國、緬甸相通,形成水、陸、空全方位開放的立體口岸網路,是面向東南亞的開放大道。州內人口約83萬,傣族佔28.2%,漢族佔25%,哈尼族佔19.04%,其它少數民族佔24.76%,少數民族佔全州人口總數的78.4%。 傣族潑水節的由來潑水節即傣歷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其間豐富神奇的活動內容,吸引國內外無數遊人。潑水節一般為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除夕,是送舊歲的日子,常有劃龍舟、放高升等傳統活動(放高升即燃放自製的土火箭)。第二天(或第三天)為空白,它不屬於舊的一年,也不屬新的一年,而是舊年和新年之間的空日子,所以,這一天(或兩天)人們可自由安排活動。第三天為傣歷的元旦,也是傣歷年中最熱鬧的一天。傳說是「日子王到來的一天」。這一天清晨人們便身著盛裝開始忙碌做一些佛事活動。到午時忙碌的婦女們便擔水為佛洗塵(即「浴佛」),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至此歡樂的潑水活動便開始了。潑水是潑水節最主要的傳統活動,人們相互潑水、相互祝福,傣家人常說:「一年一度潑水節,看得起誰就潑誰」。潑水傳遞了男女青年們真摯的友誼和愛情,潑水表達的人們相互間的祝福,聖吉的水把人們一年的辛勞汗水、煩惱、憂傷沖得乾乾凈凈。把歡樂和聖水灑向遠方來客和過路人。以示對客人的尊敬和歡迎,把友情傳給四面八方的朋友。傳統活動還有丟包求偶、跳孔雀舞和雄壯瀟灑的象腳鼓舞、文藝表演、體育競賽、商貿交易、物資交流等。國內外許多貴賓與遊人都曾到此與傣家人共度歡樂的潑水節並結下了長存的友情。一般在旅遊勝地景洪縣曼飛龍佛塔和勐海縣景真八角亭前歡度這一盛大節日。關於潑水節的由來,傣族民間有個感人的故事。 傳說,古代農時由一位叫捧麻點達拉乍的天神來掌管。但是,捧麻點達拉乍憑著自己法術高明,神通廣大,亂顯神威,為所欲為,想降雨就降雨,想降溫就降溫,弄得人間冷暖失調,雨旱混淆。天神英達提拉決定對給人間降災降禍的捧麻點達拉乍進行制裁,但由於捧麻點達拉乍法術高明,眾神仙都不敢動他。於是英達拉提就變成一個英俊的小夥子,去「串」捧麻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他把她們父親如何作惡的事說了出來。七位善良、美麗的姑娘本來對父親的所作所為就很不滿,今天聽了「小夥子」的話更是義憤填膺,決心大義滅親,為人間消災除難,姑娘們私下商議,要除掉十惡不赦的父親,必須把父親生死秘訣探出來。捧麻點達拉乍在談笑中不知不覺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訣:火燒、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頭發做成「弓塞宰」(意為「心弦弓」)。一天,姑娘們把父親灌得酩酊大醉,她們趁他酣睡時,悄悄拔下他的一根頭發,做成了「弓塞宰」。當她們把「弓塞宰」對准捧麻點達拉乍時,他的脖子就斷了,頭顱一落地,就冒起火來,那火到處蔓延。為了撲滅邪火,七個姑娘把捧麻點達拉乍的頭輪流抱在懷里,直到腐爛。輪換時,姑娘們都要打來清水,潑在自己身上,沖去滿身的污跡遺臭。為了紀念那七位大義滅親、為民除害的姑娘,傣家人歡度新年時,都要舉行潑水活動,以消災除難,祝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傣歷新年裡的「腕腦」,就是捧麻點達拉乍的頭腐爛的日子,潑水活動就在這一天舉行。其實,潑水節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於印度,曾經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初。距今約700年,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俗也日益廣泛。雲南少數民族風情之最少數民族風情風俗最集中的景點——雲南民族村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彝族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獨龍族中國最怪的村——蜂岩洞村影響面最大的節日——傣族潑水節最大的物資交流盛會——白族三月街最驚險的少數民族節日——傈僳族刀桿節(上刀山、下火海)最隆重的少數民族舞會——景頗族的目瑙縱歌最有名的火把節——彝族火把節最有名氣鬥牛節——苗族鬥牛會中國最長的宴席——哈尼族長街宴最有民族特色的禮節——基諾族的成人禮最奇特的戀愛場所——姑娘房最有趣的情書——鮮花最古老的情書——來蘇最委婉的說親方式——討谷種最優雅的戀愛方式——以琵琶、口弦傳情世界最古老的婚姻習俗之一——阿夏婚最奇特的婚俗——搶親最儉朴的婚禮——勞動最獨特的離婚儀式——設宴請客最有趣的離婚證書——木片最奇特的書信——以物代言最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最講禮貌的民族——怒族最喜歡拔眉毛的民族——瑤族最喜歡戴耳環的民族——基諾族最有趣的習俗——半夜搬家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克木人最奇特的捕魚工具——景頗族長刀最高強的狩獵方式——空手捕獵最善於養鷹捕獵的民族——納西族版納的傣味……(口水) 版納出名的烤豬臉蒸肉番茄喃咪拼盤(用蔬菜沾番茄喃咪來吃)香茅草烤魚檸檬雞這個不曉得這個葉子叫什麼了,但是味道很苦用雞蛋液糊在外面用油煎。味道綜合起還不錯!這個不曉得是那個做的圖.....這個是油煎竹筍噶,也不是酸筍!不是包燒類傣族水淹菜!傣族米花(甜甜脆脆呢)這個就是包燒了青苔(味道不錯,但是有些外地遊客不敢挑戰)烤雞炒芭蕉花(哈哈,沒聽說過這個菜吧)香茅草肉團脆皮(一般用來沾番茄喃咪)傳說中的番茄喃咪。(說的口水流嘍)火燒乾巴……我的超愛還是青苔 烤雞翅膀甜筍燒熟了用來沾螃海醬超好吃. 燒烤燒烤的各種小串串 苦果,外地的都喊苦豆。有些人吃不來,有點微微的苦。下火的好東東!炒海船.這個就是很苦的,但是吃起脆脆的。菠蘿飯!! 其實在版納最多的東西就要數水果了...... 這個東西有甜和酸(甜角/酸角)酸角糕,我一直覺得這個牌子很搞笑貓哆哩。(在傣語貓哆哩,是帥哥的意思) 雞蛋果釉子(本地人叫拋果)楊桃,我們版納喊它五丫果
❺ 雲南西雙版納詳細介紹
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西雙傣語為十二的意思,西雙版納即為十二個版納:版納景洪、版納勐養、版納勐龍、版納勐旺、版納勐海、版納勐混、版納勐阿、版納勐遮、版納西定、版納勐臘、版納勐捧、版納易武。西雙版納是明代隆慶四年(1570年),宣慰司(當地最高的行政長官)把轄區分十二個「版納」(傣語「十二」「西雙」「版納」是一千畝之意,即一個版納,一個徵收賦役的單位)。從此便有了「西雙版納」這一傣語名稱。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北緯21°08′~22°36′,東經99°56′~101°50′.屬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濕潤區.由於入射角高,冬至時分高度角最低為45°本區熱量豐富,終年溫暖,四季常青。具有「常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一年分為兩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長達5個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長達7個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本區熱量豐富,終年溫暖,四季常青。又因距離海洋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控制和太平洋東南季風的影響,常年濕潤多雨,所以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因此西雙版納被譽為「植物王國」. 1993年10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接納西雙版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從世界地圖上一眼看去,會發現在西雙版納同一緯度上的其他地區幾乎都是茫茫一片荒無人煙的沙漠或戈壁,惟有這里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像塊鑲嵌在皇冠上的綠寶石,格外耀眼。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有佔全國1/4的動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實的「動物王國」和「植物王國」。
景區包括景洪市風景片區、勐海縣風景片區、勐臘縣風景片區三大塊。 每一塊內又有若干景區,共有19個風景區,800多個景點,總面積1202.53平方公里。該區有著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被稱之為「熱帶動物」王國。其中許 多珍稀、古老、奇特、瀕危的動、植物又是西雙版納獨有的,引起了國內外遊客和科研工作者的極大興趣。景觀以豐富迷人的熱帶、亞熱帶雨林、季雨林、溝穀雨林風光、珍稀動物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為主體。該區景觀獨特,知名度高,經國務院。
西雙版納塔群
1982年10月8日批準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西雙版納全州總面積有19582.45平方公里,人口100多萬,下轄景洪市和勐海、勐臘兩縣。這里居住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諾族、拉祜族、佤族、瑤族等十幾個民族, 其中傣族50多萬,漢族25萬, 其他民族25萬。與寮國、緬甸接壤,國境線長1069公里。 、交通西雙版納距省會昆明約700餘公里,乘汽車兩天或一晝夜(9小時)可到達。版納機場可起降「波音737」,「空客319」飛機,每天有從昆明到西雙版納的直達航班,空中飛行時間約50分鍾(費用:全票780元/位), 另外辟有從北京、上海、成都、重慶、曼谷等城市到西雙版納的直達航線。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十分方便。
航空
西雙版納嘎灑國際機場西雙版納景洪機場是省內僅次於昆明的第二大航空口岸,距景洪市區5公里。機場自1990年通航以來,先後開辟了至大理、麗江、上海、鄭州、天津、成都、重慶等主要城市的國內航線。1996年開通了至曼谷的國際航線。昆明至西雙版納、麗江至西雙版納都開通了機場。
公路
昆明至西雙版納在2006年4月6日全線開通了高速公路,公路里程550公里,最多隻要九個小時就可到達,可以在昆明火車站旁的昆明長途汽車客運站購票,每天有20多班卧鋪班車和普通班車開往景洪,車程24小時,票價約110-150元,春節期間會上浮15%-20%。
水路
西雙版納景洪港——國家一級口岸水路有瀾滄江航道,景洪港是國家一類水港口,由景洪、橄欖壩和關累三個碼頭組成。景洪港為水運口岸,現已開辟了景洪至緬甸清邁、寮國萬象等地的國際水運航線。
在景洪客運站乘坐到勐侖、勐臘的車,到勐侖下車,行程1小時左右。 從昆明、思茅出發可以乘坐開往勐臘方向的車到小勐侖鎮下車。 從勐侖客運站步行到吊橋需10分鍾,買票後過吊橋需20分鍾才到景區。
名稱由來西雙傣語為十二的意思,雙版納即為十二個版納:版納景洪、版納勐養、版納勐龍、版納勐旺、版納勐海、版納勐混、版納勐阿、版納勐遮、版納西定、版納勐臘、版納勐捧、版納易武。西雙版納是明代隆慶四年(1570年),宣慰司(當地最高的行政長官)把轄區分十二個「版納」(傣語「十二」「西雙」「版納」是一千畝之意,即一個版納,一個徵收賦役的單位)。從此便有了「西雙版納」這一傣語名稱。資源 西雙版納有動植物王國之稱西雙版納是國家第一批44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有著300多萬畝自然保護區,其中70萬畝是保護完好的大原始森林,森林佔全州總面積近60%, 到處青山綠水,鬱郁蔥蔥,以其美麗和富饒聞名遐邇。
西雙版納境內共有植物二萬多種,其中屬熱帶植物5000多種,有食用植物一萬多種,野生水果50多種,速生珍貴用材樹40多種。許多 植物是珍貴用材或具有特殊用途,如抗癌葯物美登木、嘉蘭;治高血壓的羅芙木;健胃蟲的檳榔;風吹楠的種子油是高寒地區坦克、汽車 發動機和石油鑽探增粘降凝雙效添加劑的特需潤滑油料;桐子油可替代柴油;被譽為「花中之王」依蘭香可製成高級香料;有1700多年前的古茶樹;有天然的「水壺」、「雨傘「;會聞樂起舞、會吃蚊蟲的小草、見血封喉的箭毒木……
廣大茂密的森林,給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息場所,目前已知有鳥類429種,佔全國鳥類總數2/3,獸類67種,佔全國獸類總數的16%, 西雙版納鳥獸種類之多,是國內其他地方無法相比的。其中被列為世界性保護動物的有亞洲象、兀鷲、印支虎、金錢豹等;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牛、羚羊、 懶猴等13種,還有許多二、三類保護動物。
作為「旗艦物種」,亞洲象對生態環境有著不凡的意義,1977年,我國宣布亞洲象為瀕危物種,並在西雙版納成立野象自然保護區。現在亞洲象的生存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其數量也從20世紀80年代的80餘頭發展到現在的300頭左右。我國的亞洲象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也有少數分布在旁邊的思茅地區。
西雙版納還盛產橡膠,是全國第二大膠區、橡膠單產居全國之首,另外還盛產大米、多種熱帶水果和砂仁等珍貴葯材,是名副其實的「植物王國」、 「動物王國」、「綠色王國」、「南葯王國」。
到版納旅遊,有時會看到美麗的孔雀、白鷳、犀鳥在林中飛翔;有時會看到大象在公路上漫步;有時會看到羚羊、野鹿、野兔在奔跑……那情那景,真叫人開心,這是在其他地方難以想像得到的奇觀和樂趣啊! 氣候西雙版納屬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內分乾季和濕季,年平均氣溫在21℃。乾季從11月至翌年4月,濕季從5月至10月。終年無霜雪。 年霧日達108—146天。景洪地區極端最高氣溫達41.1℃,極端最低氣溫2.7℃,常年適於旅遊觀光。西雙版納因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緣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山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終年溫暖、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濕潤多雨,具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一年只分為雨季和旱季兩季。雨季長達5個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則長達7個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的80%以上。文化傣族的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傣歷、傣文和絢麗多採的民族民間文學藝術著稱於世。早在 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貝葉、綿紙上寫下了許多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小說、詩歌等,僅用傣文寫的長詩就有550餘部。《召樹屯與楠木諾娜》、 《葫蘆信》等是其代表作,被改編成電影、戲劇等,深受群眾的喜愛。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動作為多類比和美化動物的舉止,如流行廣泛 的「孔雀舞」、「象腳鼓舞」等。
傣族的音樂悅耳動聽,除了為舞蹈伴奏外,常與詩歌相結合。雕刻、繪畫也具有鮮明的特點。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 佛塔和佛寺隨處可見。傣族民居──竹樓,是我國現存最典型的干欄式建築,造型古雅別致,住在裡面清涼舒爽。傣族男子有紋身的習俗,表示勇敢、美觀,亦能吸引異性的愛慕。
景點
著名景點有:景洪、曼飛龍佛塔、瀾滄江畔、曼閣佛寺、曼景蘭旅遊村、依瀾度假村、猛侖植物園、民族風情園、野象谷、熱帶作物研究所、傣族風味菜、傣族園、景洪原始森林公園、紅旗水庫、打洛原始森林公園、動物奇觀、植物奇觀、熱帶雨林、傣族潑水節
知名學校
知名學校有:雲南省熱帶農業工程學校(原雲南省農墾管理學校與原思茅熱帶作物研究學校合並辦學),是我國規模較大,分科較全的研究熱帶經濟作物的專業學校。
特色餐飲
傣味菜在雲南菜系中獨享盛譽,西雙版納的居民以傣族為主,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類、水產食品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獨特的民族風味。
版納美食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南秘」、布朗族菜、哈尼族菜、烤肉、青苔、酸筍煮魚(雞)、香茅草烤魚、香竹飯,炒蕨菜[青苔]。名稱大多是遊客沒有聽說過的,值得一嘗。
版納美食盡在夜市,除上述特色菜外,香草燒雞、竹筒飯、烤竹鼠、蒸青苔蛋、熟雞肉剁生、鴨腳、竹蟲、油炸牛皮、油炸豬皮、等民族風味食品應有盡有,最符合南方人的口味。在夜間,遊客邊品嘗風味佳餚,邊觀賞景洪城的夜景,五顏六色的燈光會使你流連忘返。當地的香竹糯米飯,在小攤上吃竹筒飯,2-5元就可吃飽。
如果您敢品嘗昆蟲,不妨考慮蟲宴,除了蚱蜢、蠍子,還有蠕動的竹蟲、蜜蜂幼蟲等,一頓大約要120元,可供8人品嘗。 傣族佛教建築數百年前,小乘佛教傳入雲南省西雙版納,成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這里佛寺建築隨處可見,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還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眾生活的中心場地,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聖殿,佛教建築藝術也成了傣族人民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
西雙版納勐泐大佛寺西雙版納傣族佛寺建築,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築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東,屋頂坡面由三層相疊而成,中堂較高,東西兩側遞減,交錯起落。屋頂使用長方形片瓦,瓦尾鉤在平形的竹製橫椽之上。屋頂正脊及檐面之間的戧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種瓦飾。正脊上的那瓦飾呈火焰狀,戧脊首端大多豎有鳳的形象,風格獨特。
曼飛龍佛塔西側那座開敞「布蘇」(戒堂,和尚誦經、議事的場所)又是另一種式樣:在重檐三面坡長方形佛寺的一側的中堂部分處,建一樣高、兩檐,另一側有端坡的大廳,兩邊矮一檐,各建一間人字形屋頂的房間。以上3部分聯系著的地方,檐下都打通連成一整體,成了一座開敞式戒堂。
進佛塔要經過的門亭也別具一格。在一個兩重檐人字屋頂的一側,成直角的再照樣建築一個屋頂,連接在一起組成門亭。檐下只有柱子支撐,無牆壁,四通八達,供人出進,雖屬重復建築,由於布置巧妙,更顯出了傣族特殊的建築風格。從中可以看出傣族建築的顯著特點。那就是這些建築物沒有一座是把柱子鑲嵌在牆中的。
離勐海縣14公里處的景真八角亭(也是戒堂),造型獨特精巧:基座作折角方形,亭子為磚木結構呈八角形。亭身有31個面,32個角,每個角都蓋著緬瓦。8個亭角偏廈,自下而上,層層收縮,重疊美觀,直到頂端,錯落有致,結構精密,獨具一格。因亭子建在景真地方,故稱景真八角亭,是傣族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絲台帽「卡鍾罕」建築的。八角亭建於公元170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景真地區的中心佛寺。在傣歷每月十五和三十兩日,景真地區的佛爺集中亭內,聽高僧授經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動,也是和尚晉升為佛爺的場所。
各佛寺佛殿內部由佛座、僧座和經書台3部分組成。佛座上塑的釋迦牟尼像,大多是坐像,佛祖的耳朵奇特,又大又寬,成「<」形。身材瘦小,眉清目秀,雙手扶膝,流露出一種神秘的氣氛,使人產生對傣族歷史追溯的好奇心。
佛寺旁邊或附近大多建有佛塔。佛塔主要有:緬式鍾形佛塔、亭閣式佛塔、泰金剛座佛塔、八角形密檐佛塔,千姿百態。這些塔基本上由磚砌成,外敷石灰、塗料,大多是實心。景洪市曼飛龍佛塔屬泰式金剛座塔。這座像拔地而起的春筍的佛塔由3位印度佛教傳教士設計,傣族頭人主持建造的,建於公元1204年,距今已有800來年。塔基呈梅花狀,周長42.6米,主塔高16.29米,四周圍繞著8座小塔,高9.1米,分布八角,塔身是多層葫蘆形。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個佛龕,龕里有泥塑的鳳凰凌空飛翔。整座群塔潔白無瑕,秀麗無比。這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人們觀光的勝地。 最佳旅遊時間如果你想去西雙版納,任何時間都可以。
西雙版納是雲南省內為數不多的一個沒有冬季的地方,在最冷的1月,這里的平均氣溫是16℃,而最熱的時候,平均氣溫也只有28℃。這樣的氣溫使得西雙版納是個從來沒有降過雪的地方,也個是長時間處於陽光下面的地方。西雙版納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說法。
11月至次年的4月到西雙版納旅行是最合適的,這段時間氣溫不高,也不冷,如果6—9月到西雙版納旅行就有機會嘗遍那裡的熱帶水果,真是妙不可言。5—10月進入雨季,不過這里的公路路況較好,所以還是擋不住這里的旅遊旺季的到來。 特色旅遊區特色:多綠、多霧、多傣家民風、溫馨和諧、原生態,與東南亞諸國有著質的區別,特有韻味。西雙版納是全國唯一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林木參天蔽日,珍禽異獸比比皆是,奇木異葩隨處可見。離泰國、緬甸很近的西雙版納充滿了佛風,佛塔寺廟與傣家竹樓、翠竹古木交相掩映,一派神聖景象。
傣族潑水節
西雙版納橄欖壩潑水節西雙版納傣族的新年,傣語稱為「楞喝桑堪」或「桑堪比邁」。由於歡度新年的時候,要舉行熱烈而隆重的潑水祝福活動,外地人都把它稱為潑水節。傣歷新年,不同於公歷的六月。傣歷六月潑水節一般在公歷四月中旬,為期三至五天。
歡慶節日
活動地點:西雙版納傣族聚居地,播放古城歌曲《納西凈地》。
節慶特色:西雙版納傣族的新年,要舉行熱烈而隆重的潑水祝福活動,在每年的公歷四月中旬舉行,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
慶祝方式:
這天要「趕擺」(集會娛樂),人們穿戴一新,載歌載舞在趕擺上集中,放高升、放高升、劃龍船、丟包,歡度佳節。
從前的傣歷年,多以村寨為單位舉行,規模 不大。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成立以後,各級政府已把傣歷年作為一個加強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民族風情、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遊客、商賈的有組織、有領導的活 動,不僅開展潑水、放高升、龍舟競渡、放焰火、飛燈、堆沙等傳統活動,還增加了文藝表演、商品展銷、貿易洽談等內容,各個公園也利用優勢,開展剽牛、斗 雞、大象表演和民俗表演、射弩等各種活動,使節日活動規模宏大,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國際友人、海外僑胞、省內外遊人、商家紛至沓來,與西雙版納各族人民 一起歡度佳節,欣賞濃郁的民族風情活動,觀賞當地迷人的風光,開展經濟貿易活動。傣歷年已成為增強文化經濟交流,增強友誼和民族團結的重要節日。 歷史文化潑水節傳說
民間傳說,遠古時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一場災難。夏無雨,春無風,秋無艷陽,淫雨滿冬。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莊稼無法種,田荒地蕪,人畜遭 疫,人類面臨滅頂之災。
那個被人們稱為帕雅晚的人,見到如此光景,決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稟告天王英達提拉。他以4塊木板作成翅膀,騰空而起,沖入天庭,將 人間遇到的災難報告了天王英達提拉。項達提瓣聞狀一查,知道是負責掌管風、雷、電、雨、晴、陰的天神捧瑪點達拉乍無視捧瑪乍制定的旱、雨、冷三季之規,憑借廣大神通,蓄意作亂。而這個捧瑪點達拉乍,法術高明,眾天神均對他無可奈何。
為懲處這個亂施淫威的天神,英達提拉裝扮成一個英俊的小伙,到捧瑪點達拉乍 家裡去串姑娘。被捧瑪點達拉乍長期禁閉在深宮中的7位女兒,對這位英俊伙子一見鍾情。英達提拉便將捧瑪點達拉乍降災人間,使人類面臨滅頂之災的實情相告, 7位平日已對父王心情憤懣的善良姑娘,,決心大義滅親,拯救人類。她們天天圍在父王身邊撒嬌,探查他的生死秘訣。面對 嬌女,捧瑪點達拉乍終於吐露了秘密:他不怕刀砍、箭射、也不怕火燒水淹,他怕的是自己頭上的發絲。姑娘們探得秘密之後,將自己的父親灌得酩酊大醉,乘機 剪下他的一撮頭發,製作了一張「弓賽宰」(直譯為心弦弓,褸必弦弓),他們剛把弓弦對准捧瑪點達拉乍的脖子,他的頭顱便倏然而落。然而捧瑪點達拉乍的頭是 只魔頭,落地噴頭,火勢沖天。7位姑娘見狀,不顧安危撲向頭顱抱於情中,魔火頓滅。為撲滅魔火,7位姑娘只好將魔頭抱在懷中,不斷輪換,直到頭顱腐爛。姐 妹每輪換一次,便互相潑一次水沖洗身上污跡,消除遺臭。
捧瑪點達拉乍死後,樹魯巴的麻哈捧重修歷法,執掌風雨,使人間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傳說,修 訂的歷法是由帕雅晚於傣歷六月托夢給他的父親宣布的。因此,傣族便把公布新歷法的六月作為辭舊迎新的年節。人們在歡度新年時,相互潑水,以此紀忘那7位大 義滅親的善良姑娘,並寓驅邪除污,求吉祥如意流傳至今。傣歷新年,一般要過三天或四天,通常稱為「宛麥」、「宛惱」、「麥帕雅晚瑪」。「宛麥」是辭舊歲之 日,有些類似農歷的除夕。這天,人們要打掃衛生,准備過年的食品,辭舊歲迎新年。「宛惱」多數年份為一天,有時為兩天,意為空日,不屬於舊年報天數,也不 屬於新年的天數,民間通常把「宛惱」說成是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腐爛之日。
唱片簡介:傷情王子「黑龍」繼《回心轉意》《七月初七》後,強勢推出05全新華語大碟《西雙版納》!
在《西雙版納》這張專輯中,黑龍無論唱法唱功,都有很大的突破,歌曲的風格也一改以往一味的「傷情」。專輯中曲風各異,融入了更加豐富的「情感元素」。專輯的最後更是為各位歌迷傾情打了「實實在在&不變情歌(串燒改編快版)」「西雙版納(的高慢嗨版)」「請別離開我(的高版)」及兩首伴奏,十足回報歌迷。
專輯中的主打《西雙版納》與《不變的情歌》,重點打造地方風情,以別具一格的民族樂器,加之黑龍對故鄉及「康定」的悠悠緬懷之情,獨特的風土不禁湧起心頭的那陣陣思鄉之情。
❻ 西雙版納歷史
西雙版納古稱勐泐,是古代越人的一支。三國、兩晉時期及以前屬永昌郡管轄。南北朝時期,西雙版納一帶的12個傣族部落「泐西雙邦」,號稱勐泐國,都於景德,奉天朝為「天王」,受到封賞。8—10世紀,勐泐政權屬唐代地方政權「南詔」銀生節度管轄。
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傣族首領帕雅真統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龍金殿國」,屬南宋地方政權「大理」管轄。帕雅真奉天朝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號,其後,帕雅真之四子桑凱冷繼父位時,受天朝封賜為「九龍江(瀾滄江)王」。
元滅宋後,在雲南設立行省,將雲南劃分為37路、5府,勐泐一帶稱為「車里路」。此後勐泐一帶地區開始實行土司制度,元貞二年(1296年),在車里設「車里路軍民總管府」,管轄勐泐一帶地方。泰定四年(1327年),改設「車里軍民宣慰使司」,封召坎勐為宣慰使。
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年),宣慰使召應勐為了分配貢賦,把所管轄地區劃分為12個「賀圈」,即「西雙版納」(12個版納之意),這是西雙版納名稱的來由。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西雙版納爆發了勐遮、六順、頂真三土司與勐海、勐混土司及景洪宣慰使司之間的戰爭,雲南當局派兵進入西雙版納彈壓。
民國元年(1912年),在土司制度的基礎上設立「普思沿邊行政總局」,把西雙版納分為八個行政區,柯樹勛任總局長,先後屬滇南道和普洱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始設車里、佛海、五福(南嶠)、象明、普文、蘆山(六順)、鎮越等七縣和臨江行政區,屬普洱道。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普洱)。
1950年2月17日,西雙版納全境解放,車里、佛海、南嶠、鎮越四縣相繼建立縣人民政府,隸屬普洱專區。
1953年1月23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首府設在景洪,自治區由雲南省人民政府委託普洱專員公署(1955年後改稱思茅專員公署)領導。5月6日,自治區人民政府第二次(擴大)會議根據中央及省批復文件,撤消車里、佛海、南嶠、鎮越四縣建制,按照傳統習慣,將轄區重新劃分為12個版納及兩個民族自治區、一個區和一個生產文化站,即設立景洪、勐養、勐龍、勐旺、勐海、勐混、勐阿、勐遮、西定、勐臘、勐棒、易武12個版納政府和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區(歸版納勐海領導)、易武瑤族自治區(歸版納易武領導)、布朗山區(歸版納勐混領導)、基諾洛克生產文化站(歸版納勐養領導)。
1955年6月,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改為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1957年7月12日,國務院批准將十二版納合並為縣級版納景洪、版納勐海、版納勐遮、版納易武、版納勐臘。
1959年7月30日,撤版納建制,將5個縣級版納合改為景洪縣、勐海縣、勐臘縣。
1973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由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革命委員會直接領導,從此,西雙版納州與思茅地區分設,開始行使自治州職權。
1993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消景洪縣,設置景洪市(1994年2月12日,市人民政府成立)。
❼ 西雙版納的歷史
基本情況:西雙版納位於中國雲南省南端,與寮國、緬甸山水相連,與泰國、越南近鄰,土地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國境線長966公里。 她美麗、富饒、神奇、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邊疆。瀾滄江縱貫南北,出境後稱湄公河,流經緬、老、泰、柬、越5國出海匯入太平洋,譽稱為「東方的多瑙河」,因此,西雙版納既是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 西雙版納轄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和11個國營農場,總人口近84萬人,這里聚居著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諾等13個少數民族,佔全州人口的74%。長期以來,他們就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為開發祖國的疆土,締造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西雙版納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沿,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溫暖、陽光充足,濕潤多雨,她是地球北回歸線沙漠帶上唯一的一塊綠州,是中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地區,也是當今地球上少有的動植物基因庫,被譽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觀。境內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60萬畝,至今仍有70萬畝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這塊土地上生長著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約5000種,佔全國的1/6;棲息著539種陸棲脊椎動物,佔全國的75%;鳥類429種,佔全國的36%;兩棲動物47種,爬行動物68種,佔全國的20%以上;魚類100種。其中亞州象、兀鷹、白腹黑啄木鳥、印支虎屬世界性保護動物。所以西雙版納在國內外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葯物王國」的美譽。1986年成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接納為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1995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個自然生態平衡的生態州。 歷史沿革: 傣語「西雙版納」直譯為「十二千塊田」,實際上是指十二個行政區域。傣家人說西雙版納古時稱為「勐巴納西」,意思是「一塊神奇、美好的理想國土」。
1953年1月23日建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車里縣景洪。原屬思茅專區的車里(駐景洪)、鎮越(駐易武)、佛海(駐勐海)、南嶠(駐勐遮)4縣,寧江縣的勐阿、勐旺2縣,思茅縣的普文區,江城縣的整董鄉等劃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
1954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車里縣景洪改為允景洪。撤銷車里、鎮越、佛海、南嶠4縣,改設版納景洪、版納勐海、版納勐旺、版納易武、版納勐捧、版納勐混、版納勐遮、版納勐養、版納勐臘、版納勐龍、版納勐阿、版納曼敦等12版納(均相當於區級)及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區、易武瑤族自治區與布朗山區。
1957年設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允景洪。轄版納景洪(駐允景洪,由原版納景洪、版納勐龍、版納勐養和版納勐旺的勐醒、勐旺、整董改設)、版納易武(駐易武,由原版納易武、易武瑤族自治區和版納易武的倚邦改設)、版納勐臘(駐勐臘,由原版納勐臘、版納勐捧改設)、版納勐海(駐勐海,由原版納勐海、版納勐混、版納勐阿、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區及布朗山區改設)、版納勐遮(駐勐遮,由原版納勐遮、版納曼敦改設)等5版納。
1958年版納景洪、版納易武、版納勐臘、版納勐海、版納勐遮分別改為景洪縣、易武縣、勐臘縣、勐海縣、勐遮縣。
1959年撤銷易武縣,並入勐臘縣;撤銷勐遮縣,並入勐海縣。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轄3縣。
1993年12月撤銷景洪縣,設立景洪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轄1市、2縣。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總人口993397人;景洪市 443672人、勐海縣 314068人、勐臘縣 235657人。
2004年9月30日,《關於調整西雙版納州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雲政復[2004]95號):①撤銷景洪市小街鄉和勐龍鎮,合並設立勐龍鎮,鎮政府駐原勐龍鎮政府駐地;②撤銷景洪市景洪鎮,將其原納板、曼點、曼沙、曼邁、曼戈播5個村委會劃歸嘎灑鎮管轄,曼外、曼戈龍2個村委會劃歸允景洪街道辦事處管轄;③撤銷勐海縣西定哈尼族鄉和巴達哈尼族布朗族鄉,合並設立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鄉政府駐原西定哈尼族鄉政府駐地;④撤銷勐臘縣易武鄉和曼臘彝族瑤族鄉,合並設立易武鄉,鄉政府駐原易武鄉政府駐地;⑤撤銷勐臘縣勐捧鎮和勐潤哈尼族鄉,合並設立勐捧鎮,鎮政府駐原勐捧鎮政府駐地。2004年,根據州人民政府《西雙版納州關於調整全州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通知》:景洪市撤銷小街鄉、景洪鎮,原小街鄉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勐龍鎮管轄,原景洪鎮的納板、曼點、曼沙、曼邁、曼戈播5個村委會劃歸嘎灑鎮管轄,將曼外、曼戈龍2個村委會劃歸允景洪街道辦事處管轄;勐海縣撤銷西定哈尼族鄉和巴達哈尼族布朗族鄉,合並設立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新設立的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管轄原來西定哈尼族鄉和巴達哈尼布朗族鄉的行政區域,隸屬關系不變,鄉政府駐原西定哈尼族鄉政府駐地;勐臘縣撤銷曼臘彝族瑤族鄉、勐潤哈尼族鄉,原曼臘彝族瑤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易武鄉管轄,原勐潤哈尼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勐捧鎮管轄。
截至2006年,西雙版納州轄1個縣級市、2個縣,1個街道、18個鎮、6個鄉、7個民族鄉,24個居委會、218個村委會。
西雙版納發現「中國之最」: 雲南省林業科技人員近日在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內發現高達 三十餘米的古樹,經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分類專家陶國達等人鑒定,大榕樹的學名為「毛枕果榕」,巨藤的學名為 「蒼白稱鉤風」,兩者均為中國目前已知的最大植株。
據雲南省林業科學院高級工程師馮志舟介紹,這兩棵大樹相距不遠 ,其中大榕樹胸圍達十二點六米,高度三十米,樹齡至少有二百多年。 巨藤也是高三十米,胸徑達四十八厘米。而古藤和另外一棵粗大的白頭 樹,以及長有許多氣生根的大榕樹在離地約二十米的高空絞在一起,這 些氣生根懸垂,而古藤上則附生著王冠蕨、蘭花等多種植物,形成「古 藤攀榕,三樹共生」的奇特景觀。 「蒼白稱鉤風」主要生長在中國南方熱帶雨林中,其胸徑一般不超 過二十厘米。此次在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谷發現的這株樹齡上百年的植株 、實屬罕見。
馮志舟介紹說,據《海南植物志》中記載,「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 所一九五八年得知此種植物在廣東浦北縣被當地人民作為治蛇傷的特效 葯,調查的科學人員亦曾將本種植物的莖用口細嚼,取其汁液喂蛇,約 八分鍾後蛇即死去,故在葯學上、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
馮志舟解釋,榕樹也會絞殺別的樹,象這棵巨大的榕樹就是在原已 被絞殺死的樹的枝杈處萌發生根,緊緊沿樹干向下形成根網,緊緊包圍 原來附生的樹根,直到將原樹絞殺而取而代之。
❽ 西雙版納的民俗民風怎樣有啥歷史遺跡
傣族的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傣歷、傣文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學藝術著稱於世。早在 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貝葉、綿紙上寫下了許多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小說、詩歌等,僅用傣文寫的長詩就有550餘部。《召樹屯與楠木諾娜》、 《葫蘆信》等是其代表作,被改編成電影、戲劇等,深受群眾的喜愛。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動作為多類比和美化動物的舉止,如流行廣泛 的「孔雀舞」、「象腳鼓舞」等。 傣族的音樂悅耳動聽,除了為舞蹈伴奏外,常與詩歌相結合。雕刻、繪畫也具有鮮明的特點。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 佛塔和佛寺隨處可見。傣族民居——竹樓,是我國現存最典型的干欄式建築,造型古雅別致,住在裡面清涼舒爽。傣族男子有紋身的習俗,表示勇敢、美觀,亦能吸引異性的愛慕。
歷史文化
潑水節傳說 民間傳說,遠古時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一場災難。夏無雨,春無風,秋無艷陽,淫雨滿冬。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莊稼無法種,田荒地蕪,人畜遭 疫,人類面臨滅頂之災。 那個被人們稱為帕雅晚的人,見到如此光景,決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稟告天王英達提拉。他以4塊木板作成翅膀,騰空而起,沖入天庭,將 人間遇到的災難報告了天王英達提拉。項達提瓣聞狀一查,知道是負責掌管風、雷、電、雨、晴、陰的天神捧瑪點達拉乍無視捧瑪乍制定的旱、雨、冷三季之規,憑借廣大神通,蓄意作亂。而這個捧瑪點達拉乍,法術高明,眾天神均對他無可奈何。 為懲處這個亂施淫威的天神,英達提拉裝扮成一個英俊的小伙,到捧瑪點達拉乍 家裡去串姑娘。被捧瑪點達拉乍長期禁閉在深宮中的7位女兒,對這位英俊伙子一見鍾情。英達提拉便將捧瑪點達拉乍降災人間,使人類面臨滅頂之災的實情相告, 7位平日已對父王心情憤懣的善良姑娘,,決心大義滅親,拯救人類。她們天天圍在父王身邊撒嬌,探查他的生死秘訣。面對 嬌女,捧瑪點達拉乍終於吐露了秘密:他不怕刀砍、箭射、也不怕火燒水淹,他怕的是自己頭上的發絲。 姑娘們探得秘密之後,將自己的父親灌得酩酊大醉,乘機 剪下他的一撮頭發,製作了一張「弓賽宰」(直譯為心弦弓,褸必弦弓),他們剛把弓弦對准捧瑪點達拉乍的脖子,他的頭顱便倏然而落。然而捧瑪點達拉乍的頭是 只魔頭,落地噴頭,火勢沖天。7位姑娘見狀,不顧安危撲向頭顱抱於情中,魔火頓滅。為撲滅魔火,7位姑娘只好將魔頭抱在懷中,不斷輪換,直到頭顱腐爛。姐 妹每輪換一次,便互相潑一次水沖洗身上污跡,消除遺臭。 捧瑪點達拉乍死後,樹魯巴的麻哈捧重修歷法,執掌風雨,使人間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傳說,修 訂的歷法是由帕雅晚於傣歷六月托夢給他的父親宣布的。因此,傣族便把公布新歷法的六月作為辭舊迎新的年節。人們在歡度新年時,相互潑水,以此紀忘那7位大 義滅親的善良姑娘,並寓驅邪除污,求吉祥如意流傳至今。傣歷新年,一般要過三天或四天,通常稱為「宛麥」、「宛惱」、「麥帕雅晚瑪」。「宛麥」是辭舊歲之 日,有些類似農歷的除夕。這天,人們要打掃衛生,准備過年的食品,辭舊歲迎新年 傣家 傣族是西雙版納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有精巧的竹樓,優美的孔雀舞。傣族少女服飾精美、容姿秀麗、能歌善舞,是西雙迷人的景緻之一。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發、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徵。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製作方法是將米裝進新鮮的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普洱茶是雲南西雙版納特產,唐代就遠銷中國各地,清代時遠銷東南亞及南亞,現已進入日本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成為中外馳名的名茶。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非常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這里動植物品種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1991年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正式向外界開放,人們可以親身游歷大自然的寶庫,體味濃郁的亞熱帶風情。 愛水的傣族 西雙版納傣族,是與水有緣的民族,稱為水的民族。民諺說「泡沫跟著波浪漂,傣家跟著流水走」、「水創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萬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創世史詩《巴塔麻嘎捧尚羅》中講到,開天闢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質造成了地球。是水形成地,水是萬物之源。 在傣族的《回塔五蘊》醫學論著中,把「巴他維塔都」(土)、「阿波塔都」(水)、「爹卓塔都」(火)、「佤約塔都」(風)解釋為人體的物質本源。水在其中起膠合作用,起生命源泉的作用。傣族認識到水不僅有飲用、洗滌、航運、灌溉、帶動水車等功能,還具有養育世間萬物的作用。傣族與水有割不斷的深情。 傣族法典中規定:「建勐要有千條河。」豐富水源,是傣族選址建寨定居的重要條件之一。 正如民諺說:「寨前漁,寨後獵,依山傍水把寨立」「無山不狩獵,無河不建寨」,所以,所有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傣族對水的依戀,還與風俗習慣和居住地氣候有關。傣族過新年節時,有浴佛、潑水、劃龍舟等活動,都離不開水;亞熱帶的高溫,人們要一日幾浴;傣族開水田種稻,灌溉也要水。傣族的生活離不開水。 由於傣族把水視為組成人體的重要物質,因而對飲水的潔凈十分重視。傣族住地是靠近江河,但他們只把江河水用來沐浴、洗滌而不飲用。他們要另尋水源,修建水井,專供飲用。為防止污染,所有的水井都要修建井欄、井屋,防止污物落入井水內。不少水井還建有井塔,將井口圍嚴實,僅留一個取水口,防止山水沖入井內。傣家竹樓上的水,也有「喃京」、「喃薩火」(飲水、用水)之分。「喃京」往往擺在屋檐內較高的地方;人們決不用「喃薩火」來做飯、燒開水、煮湯。傣家人很早就注意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並採取有效措施來防止污染,實在值得稱道。 旅遊小貼士 1、為防備蚊蟲和強烈的日光,雨傘就不用說了,還需准備驅蚊和防曬用品,防中暑葯(例如霍香正氣膠囊)都是不可缺少的。 2、游覽時要尊重傣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 3、西雙版納地區珠寶玉器較多,選購時需仔細甑別。 4、赴緬甸等邊境地區旅遊,須特別注意安全和衛生。 5,西雙版納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溫暖宜人。最佳的旅遊時間在10月至次年6月。年平均氣溫21℃,這里從來不下雪,即使在1月份,白天氣溫也很高。 6,一定要帶上足夠涼快的T恤和短褲,最好帶一件薄外套,因為早晚會有點涼,拖鞋是一定要准備的,到了那邊基本上每天都穿拖鞋,運動鞋是絕對無法忍受的。 7,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包計程車去景點,出租司機一開始會給你個比較低的包車價,但是會強迫拉你去一些商業景點和購物場所,他們拉遊客到這些地方都會有幾十元的好處費,如果你堅決不去,他們會縮減你的行程,例如答應回來送你到機場,你如果沒有去他們推薦的景點或購物場所,回城後肯定就會找各種理由不送你去機場了,但是車費絕對不會給你減。
民間工藝
一:民族織錦 1、傣族通巴與花包 通巴、即挎包。傣族通巴,以各色毛線、棉線為原料織制。包長30餘厘米,寬20餘厘米。包正面、側面、後面。或織花卉鳥獸、或織幾何圖形,包底部綴有彩穗,色澤鮮艷美觀,做工精細,包形小巧,民族特點鮮明,是深受遊客喜愛的紀念性商品。產品除在本州銷售外,已出口緬甸、寮國。 花包,傣語稱為「罵管」,本是青年男女娛樂、傳情的玩具。歌舞餐廳將丟包活動搬上舞台以後,花包隨之變成小巧玲瓏的紀念品,深受遊客喜愛。曼景蘭等地的傣族婦女,抓住機遇進行花包生產,使花包進入旅遊商品市場。 2、民族服裝 美觀、素雅簡潔的傣族女裝;綉有各色圖案、鑲有銀飾品的哈尼族、基諾族男裝;古樸的拉祜族、布朗族女裝,是深受國內外遊客喜愛的衣著。州民族工藝品廠,根據遊客的需求,開發了夫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和基諾族服裝生產,以傳統布料與現代布料相結合;傳統款式、色澤、飾品和現代款式、飾品相結合,設計縫制出民族特色鮮明的民族服裝進入市場,銷路極好。 二、木質工藝品 1、木板畫 以木質細膩。色澤鮮明的木材和優質的層板為原料,採用繪樣、鋸裁、拼帖等方法,將反映西雙版納少數民族衣著服飾、生活習俗、民居建築、自然風光的雕刻藝術品,拼帖在成板框內,精心打磨、修飾而成。此種木板畫、兼客雕刻藝術和浮雕藝術特點,民族特色鮮明,畫面色澤自然、古樸、素雅。大型木板畫,多被用於裝飾館堂、居室。小型木板畫,被遊客視作民族特色鮮明的禮品,用於饋贈親友,作紀念品保留。 2、木雕、根雕 傳統木雕,多為木刻佛像、神牛、金象,主要用於拜佛。進入80年代以後,木雕隨之出現。主要木雕產品,是木象、木獅、木牛、木馬、人像、變形人、木手鐲、木項圈等。根雕產品,一種是依樹根原形加工製作成的神似或形似的動物、植物、建築物等選型;另一種是絞殺植物氣生根自然形成的各種造型,經人工修飾製成的藝術品。 3、黑陶 1991年5月,勐海縣鄉鎮企業局為滿足旅遊業發展的需要,在景真八角亭所在地興建工藝美陶廠生產黑陶。1992年開始出壇、罐、壺、瓶、煙具、茶具、陶馬、陶牛等63個系列產品。產品造型新穎別致,雕刻精細,圖案古樸典雅,美觀大方。 4、銀飾品與蝴蝶裝飾製品 傳統銀飾品,主要有釵、耳環、項圈、手鐲、臂環、胸飾、腳鐲、戒指、腰帶等。 蝴蝶裝飾製品,系90年代祿開發的新型工藝品。製品主要有蝴蝶原形工藝品。主要產品為蝶盤、蝴蝶標本卡;另一種是以彩蝶為原料,拼帖製作56個民族的古今人物造型裝飾蝶畫。產品做工精細,小巧玲瓏、色彩鮮艷美觀,深受遊客歡迎。
傣族佛教建築
數百年前,小乘佛教傳入雲南省西雙版納,成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這里佛寺建築隨處可見,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還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眾生活的中心場地,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聖殿,佛教建築藝術也成了傣族人民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 西雙版納勐泐大佛寺西雙版納傣族佛寺建築,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築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東,屋頂坡面由三層相疊而成,中堂較高,東西兩側遞減,交錯起落。屋頂使用長方形片瓦,瓦尾鉤在平形的竹製橫椽之上。屋頂正脊及檐面之間的戧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種瓦飾。正脊上的那瓦飾呈火焰狀,戧脊首端大多豎有鳳的形象,風格獨特。 曼飛龍佛塔西側那座開敞「布蘇」(戒堂,和尚誦經、議事的場所)又是另一種式樣:在重檐三面坡長方形佛寺的一側的中堂部分處,建一樣高、兩檐,另一側有端坡的大廳,兩邊矮一檐,各建一間人字形屋頂的房間。以上3部分聯系著的地方,檐下都打通連成一整體,成了一座開敞式戒堂。 進佛塔要經過的門亭也別具一格。在一個兩重檐人字屋頂的一側,成直角的再照樣建築一個屋頂,連接在一起組成門亭。檐下只有柱子支撐,無牆壁,四通八達,供人出進,雖屬重復建築,由於布置巧妙,更顯出了傣族特殊的建築風格。從中可以看出傣族建築的顯著特點。那就是這些建築物沒有一座是把柱子鑲嵌在牆中的。 離勐海縣14公里處的景真八角亭(也是戒堂),造型獨特精巧:基座作折角方形,亭子為磚木結構呈八角形。亭身有31個面,32個角,每個角都蓋著緬瓦。8個亭角偏廈,自下而上,層層收縮,重疊美觀,直到頂端,錯落有致,結構精密,獨具一格。因亭子建在景真地方,故稱景真八角亭,是傣族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絲台帽「卡鍾罕」建築的。八角亭建於公元170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景真地區的中心佛寺。在傣歷每月十五和三十兩日,景真地區的佛爺集中亭內,聽高僧授經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動,也是和尚晉升為佛爺的場所。 佛寺旁邊或附近大多建有佛塔。佛塔主要有:緬式鍾形佛塔、亭閣式佛塔、泰金剛座佛塔、八角形密檐佛塔,千姿百態。這些塔基本上由磚砌成,外敷石灰、塗料,大多是實心。景洪市曼飛龍佛塔屬泰式金剛座塔。這座像拔地而起的春筍的佛塔由3位印度佛教傳教士設計,傣族頭人主持建造的,建於公元1204年,距今已有800來年。塔基呈梅花狀,周長42.6米,主塔高16.29米,四周圍繞著8座小塔,高9.1米,分布八角,塔身是多層葫蘆形。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個佛龕,龕里有泥塑的鳳凰凌空飛翔。整座群塔潔白無瑕,秀麗無比。這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人們觀光的勝地。
橄欖壩的傣族家人
橄欖壩位於景洪市董東南,原來是一個以種植橡膠、水稻為主的農場。1998年在州政府「旅遊興州」政策的帶領下,農場引進資金,以當地的傣族村寨為基礎,興建了以傣族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為特色的傣族園。1999年8月1日,傣族園正式開園,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里,就成長為國家級旅遊景區。傣族園原始的榨糖機、具有傳奇色彩的貝葉經書、可口的傣家菜餚為傣家人開來大批遊客,也為傣家人創造了眾多的就業機會。傣家人的腰包鼓起來了,以曼春滿寨字為例,1998年,傣家人的戶均收入一般在1.5萬元,2000年戶均收入增長到2萬元。作為景區整體規劃的一部分,傣家的房前屋後披上了濃濃的綠蔭,村寨之間也鋪通了狂闊的柏油路。傣家人的生活變了,變得富足、殷實,變得從容、自信。
沒有古老遺址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❾ 西雙版納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現象
西雙傣語為十二的意思,西雙版納即為十二個版納:版納景洪、版納勐養、版納勐龍、版納勐旺、版納勐海、版納勐混、版納勐阿、版納勐遮、版納西定、版納勐臘、版納勐捧、版納易武。西雙版納是明代隆慶四年(1570年),宣慰司(當地最高的行政長官)把轄區分十二個「版納」(傣語「十二」「西雙」「版納」是一千畝之意,即一個版納,一個徵收賦役的單位)。從此便有了「西雙版納」這一傣語名稱。
傣族的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傣歷、傣文和絢麗多採的民族民間文學藝術著稱於世。早在 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貝葉、綿紙上寫下了許多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小說、詩歌等,僅用傣文寫的長詩就有550餘部。《召樹屯與楠木諾娜》、 《葫蘆信》等是其代表作,被改編成電影、戲劇等,深受群眾的喜愛。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動作為多類比和美化動物的舉止,如流行廣泛 的「孔雀舞」、「象腳鼓舞」等。傣族的音樂悅耳動聽,除了為舞蹈伴奏外,常與詩歌相結合。雕刻、繪畫也具有鮮明的特點。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 佛塔和佛寺隨處可見。傣族民居——竹樓,是我國現存最典型的干欄式建築,造型古雅別致,住在裡面清涼舒爽。傣族男子有紋身的習俗,表示勇敢、美觀,亦能吸引異性的愛慕。
民間工藝
一:民族織錦
1、傣族通巴與花包
通巴、即挎包。傣族通巴,以各色毛線、棉線為原料織制。包長30餘厘米,寬20餘厘米。包正面、側面、後面。或織花卉鳥獸、或織幾何圖形,包底部綴有彩穗,色澤鮮艷美觀,做工精細,包形小巧,民族特點鮮明,是深受遊客喜愛的紀念性商品。產品除在本州銷售外,已出口緬甸、寮國。
花包,傣語稱為「罵管」,本是青年男女娛樂、傳情的玩具。歌舞餐廳將丟包活動搬上舞台以後,花包隨之變成小巧玲瓏的紀念品,深受遊客喜愛。曼景蘭等地的傣族婦女,抓住機遇進行花包生產,使花包進入旅遊商品市場。
2、民族服裝
美觀、素雅簡潔的傣族女裝;綉有各色圖案、鑲有銀飾品的哈尼族、基諾族男裝;古樸的拉祜族、布朗族女裝,是深受國內外遊客喜愛的衣著。州民族工藝品廠,根據遊客的需求,開發了夫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和基諾族服裝生產,以傳統布料與現代布料相結合;傳統款式、色澤、飾品和現代款式、飾品相結合,設計縫制出民族特色鮮明的民族服裝進入市場,銷路極好。
二、木質工藝品
1、木板畫
以木質細膩。色澤鮮明的木材和優質的層板為原料,採用繪樣、鋸裁、拼帖等方法,將反映西雙版納少數民族衣著服飾、生活習俗、民居建築、自然風光的雕刻藝術品,拼帖在成板框內,精心打磨、修飾而成。此種木板畫、兼客雕刻藝術和浮雕藝術特點,民族特色鮮明,畫面色澤自然、古樸、素雅。大型木板畫,多被用於裝飾館堂、居室。小型木板畫,被遊客視作民族特色鮮明的禮品,用於饋贈親友,作紀念品保留。
2、木雕、根雕
傳統木雕,多為木刻佛像、神牛、金象,主要用於拜佛。進入80年代以後,木雕隨之出現。主要木雕產品,是木象、木獅、木牛、木馬、人像、變形人、木手鐲、木項圈等。根雕產品,一種是依樹根原形加工製作成的神似或形似的動物、植物、建築物等選型;另一種是絞殺植物氣生根自然形成的各種造型,經人工修飾製成的藝術品。
3、黑陶
1991年5月,勐海縣鄉鎮企業局為滿足旅遊業發展的需要,在景真八角亭所在地興建工藝美陶廠生產黑陶。1992年開始出壇、罐、壺、瓶、煙具、茶具、陶馬、陶牛等63個系列產品。產品造型新穎別致,雕刻精細,圖案古樸典雅,美觀大方。
4、銀飾品與蝴蝶裝飾製品
傳統銀飾品,主要有釵、耳環、項圈、手鐲、臂環、胸飾、腳鐲、戒指、腰帶等。
蝴蝶裝飾製品,系90年代祿開發的新型工藝品。製品主要有蝴蝶原形工藝品。主要產品為蝶盤、蝴蝶標本卡;另一種是以彩蝶為原料,拼帖製作56個民族的古今人物造型裝飾蝶畫。產品做工精細,小巧玲瓏、色彩鮮艷美觀,深受遊客歡迎。
傣族佛教建築
數百年前,小乘佛教傳入雲南省西雙版納,成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這里佛寺建築隨處可見,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還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眾生活的中心場地,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聖殿,佛教建築藝術也成了傣族人民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
西雙版納勐泐大佛寺西雙版納傣族佛寺建築,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築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東,屋頂坡面由三層相疊而成,中堂較高,東西兩側遞減,交錯起落。屋頂使用長方形片瓦,瓦尾鉤在平形的竹製橫椽之上。屋頂正脊及檐面之間的戧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種瓦飾。正脊上的那瓦飾呈火焰狀,戧脊首端大多豎有鳳的形象,風格獨特。
曼飛龍佛塔西側那座開敞「布蘇」(戒堂,和尚誦經、議事的場所)又是另一種式樣:在重檐三面坡長方形佛寺的一側的中堂部分處,建一樣高、兩檐,另一側有端坡的大廳,兩邊矮一檐,各建一間人字形屋頂的房間。以上3部分聯系著的地方,檐下都打通連成一整體,成了一座開敞式戒堂。
進佛塔要經過的門亭也別具一格。在一個兩重檐人字屋頂的一側,成直角的再照樣建築一個屋頂,連接在一起組成門亭。檐下只有柱子支撐,無牆壁,四通八達,供人出進,雖屬重復建築,由於布置巧妙,更顯出了傣族特殊的建築風格。從中可以看出傣族建築的顯著特點。那就是這些建築物沒有一座是把柱子鑲嵌在牆中的。
離勐海縣14公里處的景真八角亭(也是戒堂),造型獨特精巧:基座作折角方形,亭子為磚木結構呈八角形。亭身有31個面,32個角,每個角都蓋著緬瓦。8個亭角偏廈,自下而上,層層收縮,重疊美觀,直到頂端,錯落有致,結構精密,獨具一格。因亭子建在景真地方,故稱景真八角亭,是傣族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絲台帽「卡鍾罕」建築的。八角亭建於公元170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景真地區的中心佛寺。在傣歷每月十五和三十兩日,景真地區的佛爺集中亭內,聽高僧授經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動,也是和尚晉升為佛爺的場所。
各佛寺佛殿內部由佛座、僧座和經書台3部分組成。佛座上塑的釋迦牟尼像,大多是坐像,佛祖的耳朵奇特,又大又寬,成「<」形。身材瘦小,眉清目秀,雙手扶膝,流露出一種神秘的氣氛,使人產生對傣族歷史追溯的好奇心。 佛寺旁邊或附近大多建有佛塔。佛塔主要有:緬式鍾形佛塔、亭閣式佛塔、泰金剛座佛塔、八角形密檐佛塔,千姿百態。這些塔基本上由磚砌成,外敷石灰、塗料,大多是實心。景洪市曼飛龍佛塔屬泰式金剛座塔。這座像拔地而起的春筍的佛塔由3位印度佛教傳教士設計,傣族頭人主持建造的,建於公元1204年,距今已有800來年。塔基呈梅花狀,周長42.6米,主塔高16.29米,四周圍繞著8座小塔,高9.1米,分布八角,塔身是多層葫蘆形。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個佛龕,龕里有泥塑的鳳凰凌空飛翔。整座群塔潔白無瑕,秀麗無比。這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人們觀光的勝地。
歷史文化
潑水節傳說
民間傳說,遠古時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一場災難。夏無雨,春無風,秋無艷陽,淫雨滿冬。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莊稼無法種,田荒地蕪,人畜遭 疫,人類面臨滅頂之災。
那個被人們稱為帕雅晚的人,見到如此光景,決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稟告天王英達提拉。他以4塊木板作成翅膀,騰空而起,沖入天庭,將 人間遇到的災難報告了天王英達提拉。項達提瓣聞狀一查,知道是負責掌管風、雷、電、雨、晴、陰的天神捧瑪點達拉乍無視捧瑪乍制定的旱、雨、冷三季之規,憑借廣大神通,蓄意作亂。而這個捧瑪點達拉乍,法術高明,眾天神均對他無可奈何。 為懲處這個亂施淫威的天神,英達提拉裝扮成一個英俊的小伙,到捧瑪點達拉乍 家裡去串姑娘。被捧瑪點達拉乍長期禁閉在深宮中的7位女兒,對這位英俊伙子一見鍾情。英達提拉便將捧瑪點達拉乍降災人間,使人類面臨滅頂之災的實情相告, 7位平日已對父王心情憤懣的善良姑娘,,決心大義滅親,拯救人類。她們天天圍在父王身邊撒嬌,探查他的生死秘訣。面對 嬌女,捧瑪點達拉乍終於吐露了秘密:他不怕刀砍、箭射、也不怕火燒水淹,他怕的是自己頭上的發絲。
姑娘們探得秘密之後,將自己的父親灌得酩酊大醉,乘機 剪下他的一撮頭發,製作了一張「弓賽宰」(直譯為心弦弓,褸必弦弓),他們剛把弓弦對准捧瑪點達拉乍的脖子,他的頭顱便倏然而落。然而捧瑪點達拉乍的頭是 只魔頭,落地噴頭,火勢沖天。7位姑娘見狀,不顧安危撲向頭顱抱於情中,魔火頓滅。為撲滅魔火,7位姑娘只好將魔頭抱在懷中,不斷輪換,直到頭顱腐爛。姐 妹每輪換一次,便互相潑一次水沖洗身上污跡,消除遺臭。
捧瑪點達拉乍死後,樹魯巴的麻哈捧重修歷法,執掌風雨,使人間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傳說,修 訂的歷法是由帕雅晚於傣歷六月托夢給他的父親宣布的。因此,傣族便把公布新歷法的六月作為辭舊迎新的年節。人們在歡度新年時,相互潑水,以此紀忘那7位大 義滅親的善良姑娘,並寓驅邪除污,求吉祥如意流傳至今。傣歷新年,一般要過三天或四天,通常稱為「宛麥」、「宛惱」、「麥帕雅晚瑪」。「宛麥」是辭舊歲之 日,有些類似農歷的除夕。這天,人們要打掃衛生,准備過年的食品,辭舊歲迎新年。「宛惱」多數年份為一天,有時為兩天,意為空日,不屬於舊年報天數,也不 屬於新年的天數,民間通常把「宛惱」說成是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腐爛之日。
傣家
傣族是西雙版納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有精巧的竹樓,優美的孔雀舞。傣族少女服飾精美、容姿秀麗、能歌善舞,是西雙迷人的景緻之一。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發、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徵。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製作方法是將米裝進新鮮的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普洱茶是雲南西雙版納特產,唐代就遠銷中國各地,清代時遠銷東南亞及南亞,現已進入日本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成為中外馳名的名茶。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非常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這里動植物品種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1991年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正式向外界開放,人們可以親身游歷大自然的寶庫,體味濃郁的亞熱帶風情。
旅遊小貼士
1、為防備蚊蟲和強烈的日光,雨傘就不用說了,還需准備驅蚊和防曬用品,防中暑葯(例如霍香正氣膠囊)都是不可缺少的。
2、游覽時要尊重傣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
3、西雙版納地區珠寶玉器較多,選購時需仔細甑別。
4、赴緬甸等邊境地區旅遊,須特別注意安全和衛生。
5,西雙版納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溫暖宜人。最佳的旅遊時間在10月至次年6月。年平均氣溫21℃,這里從來不下雪,即使在1月份,白天氣溫也很高。
6,一定要帶上足夠涼快的T恤和短褲,最好帶一件薄外套,因為早晚會有點涼,拖鞋是一定要准備的,到了那邊基本上每天都穿拖鞋,運動鞋是絕對無法忍受的。
7,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包計程車去景點,出租司機一開始會給你個比較低的包車價,但是會強迫拉你去一些商業景點和購物場所,他們拉遊客到這些地方都會有幾十元的好處費,如果你堅決不去,他們會縮減你的行程,例如答應回來送你到機場,你如果沒有去他們推薦的景點或購物場所,回城後肯定就會找各種理由不送你去機場了,但是車費絕對不會給你減。
❿ 西雙版納簡介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雲南省下轄的一個自治州、地級行政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最南端,地處北緯約21°10』,東經99°55』至101°50』之間,屬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濕潤區,東西面與江城縣、普洱市相連;西北面與瀾滄縣為鄰,東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寮國、緬甸山水相連,鄰近泰國和越南,邊界線長達966.3公里,約等於雲南省邊境線總長的1/4,面積19582.45平方公里。
西雙版納有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圈成員,植物種類佔全國的1/6,動物種類佔全國的1/4,森林覆蓋率80.8%,是中國第二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大葉種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鄉,建有1個5A級景區,9個4A級景區,西雙版納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是中國的熱點旅遊城市之一。
(10)西雙版納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節日
「潑水節」是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共同的民族傳統節日。屆時,全州放假三天,各族各屆及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歡聚一堂,共度共慶這一盛大的民族團結盛會。西雙版納「潑水節」已於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年潑水是一種禮節,既隆重又熱鬧。除夕那天,人們先到佛寺里,取來最干凈的清泉(江河)水,采來最香的鮮花,把花瓣撒在水中,每人取一瓢,用含著花香的清水給佛像沐浴(象徵給佛祖沐浴),祈求來年平安。
儀式舉行完後,人們用樹枝和鮮花浸水相互淋灑,以示祝福,口中不斷地說著「薩瓦沙麗」(吉祥安康)「如利京宛」(幸福健康)。對長者只能輕輕地淋灑在肩和背上,表示尊重。到佛寺外和街上,年輕人們就可以潑水狂歡,以示祝福和歡樂。
傣族的傳統節日除傣歷新年節外,隆重的還有「毫瓦薩」和「奧瓦薩」.即關門節和開門節,實際為傣族的傳統佛教節日。
「毫瓦薩」時間在傣歷9月1 5日(約陽歷6月中旬)。從這天開始三個月為佛教的安居齋戒期,此間僧侶在佛寺里凈居修學,接受供養,不許外出巡遊。世俗信徒也要到佛寺里靜坐參佛,聽經拜佛。
在這三個月里,正值雨季來臨,氣候炎熱,稻秧已經栽插完,農事活計少,人們在村寨里以戶為單位,每隔七天輪流祭奉(做賧)一次,也稱「賧星」,要殺豬宰牛,全村人都參加,以食物、鮮花、蠟條、錢幣獻佛。老人信徒常留宿佛寺中,與僧侶一樣生活。村寨里青年男女不準談婚論嫁,要停止賀新房等一切娛樂活動。
三個月里,要舉行一次大「賧」活動,一般為三天三夜,第一天為「杭賧」,准備獻佛、祭祖的物品,各家各戶在家裡剪紙、做金花、銀花、蠟花,扎紙房子、紙牛、紙馬,抄寫經書經文,殺豬宰牛蒸煮豬肉、牛肉和芭蕉等食品,還要准備錢財實物;第二天「仿坦」(聽經),把所有敬佛、祭祖的物品送到佛寺,虔誠地聽佛爺念誦經書經文;
第三天「亞南」(滴水),正午時,在釋迦牟尼佛像前跪拜,雙手合十至頭頂,口中念念有詞,將銀缽中清水輕輕滴入大地,向佛祖和祖先亡靈祈求平安,「賧」的活動才算結束,整個過程神聖而又隆重。
「奧瓦薩」時間在傣歷1 2月1 5日(陽歷9月中旬)。這一天,表示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期已滿,男女老幼皆盛裝去佛寺里拜佛,以食物、鮮花、蠟條、錢幣獻佛,向佛祖懺悔,祈求佛祖賜福降平安,同時舉行盛大的娛樂集會,「章哈」演唱,放高升、晚上放焰火、放孔明燈等,慶祝開門節。此時,雨季已過,稻穀收割完畢,故也稱為慶祝豐收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