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連的歷史沿革
夏朝建立時,大連地區盡管地廣人稀,但因與山東半島聯系密切並深受影響,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先商第三代王相土從今遼東一帶移居河南商丘,因懷戀故土,往返遼豫之間,開辟了今蓬萊至大連的航線,使大連與山東北部沿海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繁。約在公元前17世紀,商湯滅夏。至帝辛(紂)時期,大連地區社會已由地區性組織轉化為方國。今營城子地區雙坨子遺址出土的輪制陶器等文物證明,山東岳石文化已影響到大連。
春秋時期,大連地區青銅文化日趨繁榮,至今發現的遺址有近百處之多,其代表性遺物為曲刃青銅短劍。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齊桓公為開發遼東,向遼東地區批量移民,其間齊國還出兵伐山戎以救燕國,進一步確立了霸主地位。齊靈公六年(公元前567年),齊國滅萊國(今膠東地區),齊控制區擴大到山東半島東部沿海。萊國人戰敗後,渡海逃亡,大規模移居遼東半島,大連地區人口有較大增長,官府在移民區建立村社組織並派官吏管理。齊、萊居民的大批北徙,使山東與遼東的文化進一步交融,生產力發展水平迅速提高。此外,黃河下游一帶居民逢戰亂和荒年也沿上述路線避難遼東,這些徙民部分在大連地區定居,部分向東北腹地遷徙,逐漸形成了由旅順至東北腹地的古道,商業與手工業隨之有了一定發展,集邑中設有專門為交易的「市」,實行以物易物。 大連地區至少有17000年的人類活動歷史。早在6000年前,就開發了大連地區(青銅時代石棚文化萊國人逃亡遼東)。
自戰國時期燕昭王在遼東設置「遼東郡」以來,一直到秦漢時期,大連地區都屬遼東郡轄區。
西漢時期大連地區設置「遝氏縣」,三國時期又改稱「東遝縣」。
唐朝初期,大連地區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的轄區。
遼代時大連地區屬東京遼陽府的轄區,為漢區實行漢法。大連地區在魏晉時稱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
在清朝時因為清政府東北封禁政政策而處人煙稀少的狀態,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清政府於今大連灣北岸建海港棧橋、築炮台、設水雷營,才成為小鎮。
1897年年底,沙俄為爭奪清朝領土,將軍艦強行開進旅順口,隨之便派人到大連灣和青泥窪勘察,決定在青泥窪開港建市。1899年8月1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發布關於建立自由港「Дальний 」(俄文「遠方」之意,讀音為達里泥)的敕令,將青泥窪改稱 Дальний(達里泥)。沙皇敕令發布後,中國人仍稱青泥窪。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大連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獲得解放,結束了殖民統治。同年9月,大連市職工總會籌委會組成。10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派韓光同志到大連任市委書記,組成了中共大連市委員會,並成立了大連市政府。1946年7月,改為旅大地委。1949年至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1957年至1966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966年至1976年經歷了「文化大革命」;1976年之後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84年,國務院批准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大連市被國務院確定為計劃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Ⅱ 大連的文化發展或歷史發展
大連地區人類社來會至少有自17000年的歷史。戰國至秦漢屬遼東郡。漢設沓。唐屬安東都護府。遼設蘇、復州。金改蘇州為金州。元設金復州萬戶府。明設金州衛。清設金州廳。
19世紀,這里還是一個名叫青泥窪的小漁村。100年前,俄國人開建了這個城市,給她起名「達里尼」特別市,意為遙遠的城市,一個遠離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地方。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大連地區都是主要戰場,並先後被俄日帝國主義者占據近五十年。1898年開始,俄日在大連灣南岸的青泥窪一帶建立大連市。
70年前,日本人佔領了這個城市,把「達里尼」音譯過來就成了漢語的「大連」。1945年日本投降,回歸祖國,設立旅大市。
1981年再改為大連市。如今大連已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工業、貿易和旅遊城市。1984年至1985年,中國政府先後批准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並賦予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Ⅲ 大連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大連地區人類社會至少有17000年的歷史。戰國至秦漢屬遼東郡。漢設沓。唐屬內安東都護府。遼設蘇容、復州。金改蘇州為金州。元設金復州萬戶府。明設金州衛。清設金州廳。
19世紀,這里還是一個名叫青泥窪的小漁村。100年前,俄國人開建了這個城市,給她起名「達里尼」特別市,意為遙遠的城市,一個遠離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地方。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大連地區都是主要戰場,並先後被俄日帝國主義者占據近五十年。1898年開始,俄日在大連灣南岸的青泥窪一帶建立大連市。
70年前,日本人佔領了這個城市,把「達里尼」音譯過來就成了漢語的「大連」。1945年日本投降,回歸祖國,設立旅大市。
1981年再改為大連市。如今大連已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工業、貿易和旅遊城市。1984年至1985年,中國政府先後批准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並賦予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Ⅳ 大連發展歷史(與旅遊有關解釋)
位於中國遼寧省遼東半島最南端。面積1266平方千米。1992年人口522.9萬(市區約240萬)。有漢、滿、回、朝鮮、錫伯、蒙古等民族。轄長海縣。漢稱三山浦。唐稱青泥浦。明稱青泥凹。清稱青泥窪。1905年始稱大連。1894年甲午戰爭後先後被俄、日等帝國主義國家佔領,1945年收回。1950年設旅大市,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歸入遼寧省,1981年改稱大連市。地勢北高南低,依山傍水。屬暖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少嚴寒,夏無酷暑,春季多風,秋季涼爽,年降水量700毫米,年均溫10℃,1月均溫-6.5℃,7月均溫24℃。是京大、長大鐵路的終點。有沈大高速公路和市屬干線公路6條。大連港是中國第二大港。民航班機可直達北京市、上海市、香港等地。礦產資源有石灰石、菱鎂、石英、硅石、重晶石、石棉等。大連工業基礎雄厚,有機械製造、石油化工、輕紡、冶金、電子等主要工業部門。其中工業機械以造船、內燃機車著稱。農產有玉米、水稻、小麥等。蘋果馳名中外,產量佔全國1/4,暢銷國際市場。
它還是中國北方漁業生產基地。土特產有蘋果、魚、對蝦、海蟹、海參。1992年國內生產總值232.6億元。有大專院校84所,如大連理工大學(原大連工學院)、大連海運學院、遼寧師范大學等;成人高校20所;中專25所;技工學校66所;中小學3000所。各類科研機構100餘個。大連有足球城和田徑之鄉之稱。名勝古跡有棒槌島、老虎灘、傅家莊、夏家河子、星海公園、旅順口、金石灘、關向應故居、中蘇友誼紀念塔、大連自然博物館等。
Ⅳ 大連歷史
夏朝建立時,大連地區盡管地廣人稀,但因與山東半島聯系密切並深受影響,開始進入青銅時代。以大嘴子遺址為代表的青銅時代遺址在大連地區廣為分布,多達七八十處。青銅器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生產領域進一步擴大。先商第三代王相土從今遼東一帶移居河南商丘,因懷戀故土,往返遼豫之間,開辟了今蓬萊至大連的航線,使大連與山東北部沿海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繁。約在公元前17世紀,商湯滅夏。至帝辛(紂)時期,大連地區社會已由地區性組織轉化為方國。今營城子地區雙坨子遺址出土的輪制陶器等文物證明,山東岳石文化已影響到大連。
商末周初,今大連地區建有多處石棚,是遼東半島石棚分布最廣、類型最全、數量最多的地區,多數坐落在河流附近的丘陵上,其中大石棚7座、中小石棚18處38座,主要分布在金州區及普蘭店、瓦房店、庄河三市。金代遼東提刑使王寂《鴨江行部志》中對萬家嶺的「西山石棚」做了記述。庄河大荒地石棚蓋石長7.50米,寬5米,為遼東半島石棚之最。石棚內出土有人骨和隨葬品,專家認為是青銅時代墓葬。石棚從石料的開采、磨製、運輸、設計建造等方面均有物理學、建築學、美學等研究價值,反映了青銅時代大連地區的社會形態和生產力發展水平。
考古發掘表明,大連遠古時期逐漸南下的廟後山人和金牛山人,多居住在大連地區中部丘陵山地,以捕獵採集為生業;北上的山東半島古人,則多居住在島嶼或沿海地區,以捕魚采貝為生業。至夏商之際,先民開始向河谷平川地帶發展,農耕與畜牧業成為主要謀生方式。其時,來自山東半島的影響越來越大,其文化類型與山東半島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其間,盡管大連地區人口不多,但因有舟楫之利加之海洋資源豐富,自然形態多樣化,生產力發展水平已與山東半島相近。
春秋時期,大連地區青銅文化日趨繁榮,至今發現的遺址有近百處之多,其代表性遺物為曲刃青銅短劍。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齊桓公為開發遼東,向遼東地區批量移民,其間齊國還出兵伐山戎以救燕國,進一步確立了霸主地位。齊靈公六年(公元前567年),齊國滅萊國(今膠東地區),齊控制區擴大到山東半島東部沿海。萊國人戰敗後,渡海逃亡,大規模移居遼東半島,大連地區人口有較大增長,官府在移民區建立村社組織並派官吏管理。齊、萊居民的大批北徙,使山東與遼東的文化進一步交融,生產力發展水平迅速提高。此外,黃河下游一帶居民逢戰亂和荒年也沿上述路線避難遼東,這些徙民部分在大連地區定居,部分向東北腹地遷徙,逐漸形成了由旅順至東北腹地的古道,商業與手工業隨之有了一定發展,集邑中設有專門為交易的「市」,實行以物易物。大連地區出土的西周末、春秋時期的重要文物除青銅短劍外,還有銅鑿、銅斧、銅刀、銅矛、銅鏡及陶器等,為研究大連地區青銅時代的社會經濟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齊桓公死後,諸子爭位,內亂不息,齊國漸失霸主地位,大連地區在內的遼東成為燕國領地,東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春秋時期結束,中國社會進入戰國時代,大連地區的經濟社會也隨之進入戰國紛爭時期。
大連地區至少有17000年的人類活動歷史。早在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發了大連地區(青銅時代石棚文化萊國人逃亡遼東[2])。自戰國時期燕昭王在遼東設置「遼東郡」以來,一直到秦漢時期,大連地區都屬遼東郡轄區。西漢時期大連地區設置「遝氏縣」,三國時期又改稱「東遝縣」。唐朝初期,大連地區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的轄區。遼代時大連地區屬東京遼陽府的轄區,為漢區實行漢法。大連地區在魏晉時稱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在清朝時因為清政府東北封禁政政策而處人煙稀少的狀態,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清政府於今大連灣北岸建海港棧橋、築炮台、設水雷營,才成為小鎮。1897年,俄國人開建了這個城市。當時沙俄設計師揣著法國巴黎的城建圖紙想在東方再造就一個以廣場為主的城市,於是就來到了中國大連,給她起名「達爾尼」,意為遙遠的城市,一個遠離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地方。1905年,日本人佔領了這個城市,把「達爾尼」音譯過來就成了漢語的「大連」。
Ⅵ 大連真的有5000年歷史了嗎與100年前相比,大連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大連,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基本地貌為中央高,向東西兩側階梯狀降低;地處北半球的暖溫帶、亞歐大陸的東岸,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大連舒適的氣候,所以很多人都喜歡來到大連定居。所以,大連也是外地人口比較多的城市。大連的歷史應該差不多有5000年左右,現在的大連,和之前的大連相比,自然是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實際上仔細的觀察會發現,大連這幾年的經濟增長迅速,和很多外國公司都有很多的合作,很多外企紛紛在大連開設分公司。這都是一種好的現象,說明大連在飛速的進步,相信,以後大連發展的會更好。
Ⅶ 大連歷史的介紹
大連歷史,為關於大連的歷史,其中包括現代大連(Dalian / Dairen)、近代達里尼(Dalniy)及其更早的行政管轄時期。其歷史可追溯到史前文明1。
Ⅷ 大連的歷史資料
【城市概況】
大連是遼寧省第二大城市,東北地區經濟發達城市。政治級別國家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綜合簡況】
國際電話區號:86-411 國內電話區號:411 中國郵政編碼:116001 市樹:槐樹 市花:月季
【位置特點】
大連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中國遼東半島最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處於環渤海地區的圈首,是京津的門戶,北依中國東北的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廣大腹地,南與中國山東半島隔海相望,與日本、韓國、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相鄰。
【城市歷史】
大連地區人類社會至少有17000年的歷史。戰國至秦漢屬遼東郡。漢設沓。唐屬安東都護府。遼設蘇、復州。金改蘇州為金州。元設金復州萬戶府。明設金州衛。清設金州廳。
19世紀,這里還是一個名叫青泥窪的小漁村。100年前,俄國人開建了這個城市,給她起名「達里尼」特別市,意為遙遠的城市,一個遠離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地方。1895年底,日軍因侵佔中國領土而損害了其他帝國主義的利益,在俄、德、法等國干涉下,清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向日本買回遼東半島。此後,沙俄以100萬兩白銀重賄李鴻章,於1898年3月27日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大連地區都是主要戰場,並先後被俄日帝國主義者占據近五十年。1898年開始,俄日在大連灣南岸的青泥窪一帶建立大連市。
20世界末,日本人佔領了這個城市,把「達里尼」音譯過來就成了漢語的「大連」。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大連同日解放,為全國最早解放的城市,同時設立旅大市。新中國成立後的1953年3月12日至1954年7月31日期間,旅大市為中央直轄市。1981年更名為大連市。如今大連已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工業、貿易和旅遊城市。1984年至1985年,我國政府先後批准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並賦予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Ⅸ 大連的歷史
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發了大連地區。
秦漢時期,大連地區屬遼東郡轄區。
唐朝初期,大連地區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的轄區。
遼代時,大連地區屬東京通遼陽府的轄區。
大連地區在魏晉時稱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清朝於今大連灣北岸建海港棧橋、築炮台、設水雷營,一時成為小鎮。沙俄侵佔後,曾用青泥窪。1899年始稱大連市。第一、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大連進行了侵擾。
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其中日本的殖民統治達40年。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大連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獲得解放,結束了殖民統治。同年9月,大連市職工總會籌委會組成。10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派韓光同志到大連任市委書記,組成了中共大連市委員會,並成立了大連市政府。
1946年7月,改為旅大地委。
1949年至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
1957年至1966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966年至1976年經歷了「文化大革命」;
1976年之後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1984年,國務院批准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
1985年,大連市被國務院確定為計劃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