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醫院發展歷史

醫院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8 19:52:33

⑴ 河南省人民醫院的歷史沿革

河南省人民醫院前身是中華基督教內地會1904年創辦的開封「福音醫院 」。
1950年專2月被正式命名屬為「河南省人民醫院」。
1955年3月,河南省人民醫院隨省政府遷址鄭州。
2010年,增名「鄭州大學人民醫院」。
2012年被國家衛生部和河南省政府確定為「部省共建」醫院。
2012年11月,1號病房樓北樓和東院病房樓一期工程同時啟用。
2013年中國公立綜合醫院社會貢獻度排行榜顯示,我院「醫療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居河南首位、全國第19位,綜合排名全國第41位。

⑵ 天津醫院的歷史沿革

1941年來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北自京協和醫院被迫停辦,張紀正、方先之,柯應夔、鄧家棟、朱憲彝等原協和醫院醫師來到天津,籌辦天和醫院,寓意天津的協和。
1942年7月,正式開診。
1944年,方先之創建天津骨科醫院,為國內首家骨科醫院。
1956年,並入「天津市立人民醫院」。
1965年,在天津醫院現址上建立了新的骨科醫院,開始命名為「海河醫院」,後更名為「反帝醫院」,
1972年,最終命名為「天津醫院」,在當時是亞洲最大的骨科醫院。
1999年,增名天津骨科醫院。

⑶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的歷史沿革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始建於1909年,初為防疫醫院,由「防疫局」資助,設立觀察版床數張,工作人員十權余名。1912年改為直隸省紅十字會醫院。1942年醫院改稱河北省新民醫院。1945年改為河北省立醫院。解放後先後更名為河北省第一人民醫院、河北省醫院。1983年改為河北職工醫學院附屬醫院。2005年歸屬河北大學,更名為河北大學附屬醫院,2006年成立河北大學臨床醫學院。歷經20次易名4次選址。

⑷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八醫院的發展歷程

溫州解放軍118醫院的前身為華中軍區國際和平醫院。
1946年2月,改為華中軍區第一版後方醫院四大隊第九權室。
1947年8月,改為華東軍區第三後方醫院第三分院二所。
1949年2月,改為九兵團19醫院二隊。
1950年10月,成建制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四分部19醫院二隊。
1951年7月,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四分部33兵站醫院。
1953年12月,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2309醫院。
1955年1月,改為浙江省軍區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七預備醫院。
1962年1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七野戰醫院。
1963年8月17日,該醫院改稱中國人民溫州解放軍118醫院。

⑸ 律敦治醫院的發展歷史

1949年,得到律敦治先生 [1]、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及政府支持下,改內建成律敦治容療養院,專為肺癆病患者提供服務。隨著肺癆病患者人數下降,才改建成全科醫院。1991年,重建完畢並從新投入服務,為市民提供專科門診診療及住院服務包括:內科、胸肺內科、外科、骨科及創傷外科、老人科等服務。
1998年4月1日正式與毗鄰的鄧肇堅醫院合並為社區急性醫院。合並後的律敦治醫院亦在主座大樓增建了四層高的新翼來容納因急症室搬遷計劃而作出調動的專職醫療部門。

⑹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前身是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3年10月,總後方勤務部衛生部決定將「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改為「軍委直屬機關醫院」。
1954年7月,總後方勤務部衛生部將「軍委直屬機關醫院」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0一醫院」。
1957年6月,國防部批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0一醫院」番號撤銷,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軍醫進修學院是以解放軍總醫院為依託建設和發展起來的,始建於1958年11月,1962年停辦。
1979年6月,經中央軍委批准恢復軍醫進修學院。
1986年9月批准正式列入全軍院校編制序號。
2004年全軍整編將三0四醫院更名為三0四臨床部,對外稱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列入解放軍總醫院編制序列。
2009年2月,解放軍總醫院與海南省正式簽訂共同建設海南分院戰略合作協議,拉開了總醫院歷史上跨地域、整建制異地辦院的序幕;
2009年8月,海南分院在三亞海棠灣破土動工;
2009年8月,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附屬醫院(原309醫院)完成轉隸移交,隸屬總參謀部領導,更稱呼為解放軍總參謀部總醫院。
2011年12月,38.3萬平方米的現代醫療城全面竣工並投入試運行;
2012年6月9日,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正式開診運行。

⑺ 軍隊醫院的發展簡史

在歐洲,公元抄前4世紀,古希臘襲和古羅馬軍隊里開始有了軍隊醫院的雛形。15~16世紀,西歐軍隊平時有常設醫院,戰時有移動醫院。中國戰國時期,據《墨子·號令篇》記載有:「傷甚者令歸治,病家善養,予醫給葯,賜酒日二升,肉二斤。」這是中國軍隊醫院雛形。2世紀中葉,東漢後期將領皇甫規攻羌,軍中發生流行病,臨時在庵廬中隔離治療傳染病患者,這是中國軍隊早期的傳染病醫院。元代曾為出征回程的傷病軍人設立類似兵站醫院的「安樂堂」。清代末年設立「隨營醫院」和「前敵行營醫院」,近似後來的野戰醫院。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軍隊平時設有陸軍醫院,戰時設有野戰醫院、兵站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28年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了第一所紅軍醫院。隨著革命戰爭的發展建立起更多的醫院,1932年以後逐步分為野戰醫院、兵站醫院和後方醫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擴建和新建了大量的軍隊醫院,多數野戰醫院發展成為平時常設的綜合性醫院。

⑻ 人民醫院的歷史沿革

北京的人民醫復院又名北京大學制人民醫院,創建於1918年1月27日,當時定名為「北京中央醫院」,是第一家由中國人自己籌資、建設、管理的現代綜合性醫院,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伍連德博士為首任院長。在90年的發展歷程中,醫院幾經更名,2000年定名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院是三級甲等醫院、北京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在醫院的悠久歷史中,伍連德、鍾惠瀾、林巧稚、關頌韜、謝元甫、孟繼懋、謝志光、司徒展、吳階平、林斯馨、馮傳漢、傅正愷、黃萃庭、陸道培等老一輩醫學名家為醫院的發展付出了智慧與心血,他們是醫院驕傲的旗幟。在一代代勤懇敬業、精益求精、熱忱負責的「人民人」共同努力下,醫院已經從創建之初僅有床位150張、日均門診量200人次的較小規模逐漸發展為擁有床位1448張、年均門(急)診量150餘萬人次,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的大型綜合性醫院。

⑼ 北京醫院的歷史沿革

北京醫院的前身是始建1905年的德國醫院,1945年北平市衛生局接管了前德國醫院版並更名為「市立北平醫權院」。1949年,中央軍委衛生部帶領延安中央醫院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醫務人員接管了市立北平醫院,並隨著北京地名的變更改名為「北京醫院」。

⑽ 協和醫院的發展歷史

福建醫科大學來附屬協和醫院自,前身是美國基督教會創辦的福州聖教婦孺醫院和馬高愛醫院合並成立的福州基督教協和醫院,創建於1860年。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福州協和醫院,1959年成為福建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如今這所歷史悠久的醫院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學中心,醫院技術力量雄厚,擁有眾多省內外著名的醫學專家和大批中青年優秀人才,為福建省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內外享有良好的聲譽。

閱讀全文

與醫院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