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柳州的介紹
柳州,簡稱「柳」,別稱壺城、龍城,廣西第一大工業城市,國家Ⅱ型大城市,中國五大汽車城之一,西南地區工業重鎮、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是全國唯一擁有一汽、東風、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車集團整車生產企業的城市。
中國內陸通向東盟的重要通道,與東盟雙嚮往來產品加工貿易基地和物流中轉基地城市,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樞紐城市,「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門戶的重要節點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西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和核心城市。
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工業總產量約占廣西1/5;同時素有「桂中商埠」之稱,是溝通西南與中南、華東、華南地區的鐵路中樞及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已形成集水陸空於一體的現代化交通網路。
(1)柳州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柳州的地理環境:
1、地貌
柳州市區地形平坦,微有起伏,海拔在海拔85至105米之間,東、西、北三面環山,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徵。由於柳江穿流市區及氣候、岩性、構造的影響,形成河流階地地貌、岩溶地貌迭加的天然盆地。
2、氣候
柳州市地處桂中北部,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柳州市的大氣環流主要是季風環流,夏半年盛行偏南風,高溫、高濕、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寒冷、乾燥、少雨。夏長冬短、雨熱同季,光、溫、水氣候資源豐富,但地區差異較大,北部各縣具有較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徵。
3、水文
2007年,柳州市行政區444.4公里長的柳江河,水質達標的河流長為372.4公里,達標率為83.8%,柳州市有兩個供水水源地接受監測評價,其中一個達到優良等級,一個為尚好等級。繼續保持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柳州
⑵ 柳州城市的歷史到底有多長要有根據
公元前111年設置潭中縣,屬鬱林郡,此為柳州建城的開端。到現在2117年.
柳州是南中國古人類「柳江人」的發祥地。古人類文化遺址有白蓮洞遺址(舊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約30000—7000年)、大龍潭鯉魚嘴遺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約7000年)、蠻王城遺址(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距今約4000年)以及柳江兩岸台地、藍家村台地、九頭山、甘前岩等古人類文化遺址,此為柳州之原始地域。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潭中縣,屬鬱林郡,此為柳州建城的開端。
三國孫吳鳳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鬱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縣屬桂林郡。
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為郡治所。
南朝齊(公元479—502年),從潭中縣地分置齊熙郡。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後為潭中治馬平郡治所。
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縣改為桂林縣,後又改為馬平縣。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馬平縣屬桂林。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屬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為龍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龍城郡復名柳州。
柳州市是漢、壯、瑤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具有濃郁的鄉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幾千年來一直是漢族和嶺南土著民族經濟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匯聚點,具有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沉積。
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⑶ 柳州是從什麼時候發展的
從秦漢時期開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便讓秦軍和大量中原百姓往西南遷徙以便對少數版民族進行權管理。以前的廣西屬於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當時的柳州稱為馬平郡,經濟開始繁榮!奠定了柳州未來『桂中商埠』的美名,由於柳州地出桂中地帶,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稱柳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設龍城郡。(因此對於有人說太原才應稱為龍城,那隻是他們『葉公好龍』而已)柳江繞著柳州市區迴流,北岸城中心三面環水,形成一個巨大的「U」字,古籍稱其為「三江四合,抱城如壺」,故又有「壺城」之稱,也有人將它形容為一個「巨大的天然盆景」。
⑷ 柳州人民廣場歷史(急!!!!!!!!!!!!!!!!)
圖片有一些 30元就給你
可支付寶 得到圖片後再確認付款
⑸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柳州發生的變化~~~
毫不動搖地把堅持改革開放同完善改革開放結合起來,對於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使改革開放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齊心協力地完成改革攻堅的戰略任務,意義重大。
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提出的理論、路線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最鮮明的特徵就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改革開放催生了我國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舉世矚目的成就,使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八桂大地同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廣西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喜人的巨大變化。全區社會生產力獲得空前解放,經濟實力得以不斷增強,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有了長足進步,城鄉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30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雄辯地證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深化和完善改革開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開創的充滿創新要求和向舊觀念、舊體制機制、舊事物挑戰的偉大道路,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要堅定不懈地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停頓和倒退決沒有出路。我們黨要鞏固發展成績,少走彎路,進一步改變中國的面貌;要繼續有效地化解前進中的矛盾,使生產關系更加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要使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成為主旋律,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不停步,不斷完善改革開放。
目前,我國改革開放進入了攻堅階段,任務相當繁重和艱巨。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要用創新的、改革的辦法,解決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不斷地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完善中堅持改革開放方向,在堅持改革開放中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三、堅持改革開放和完善改革開放相結合的主要思路
堅持改革開放和完善改革開放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的一個統一體。只有在堅持改革開放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同時,也只有通過不斷完善改革開放的各項方針、政策、措施,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才能體現堅持改革開放的信心、決心和成效。因此,必須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首先,繼續解放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促進科學發展,把改革開放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到科學發展過程的各個環節。當前我們依靠解放思想,以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精神,破除了種種禁錮,腳踏實地地探索著中國的發展道路。我們面臨的改革任務既包括思想方面,又包括體制、機制和制度方面,而且大多是深層次的問題,因此,深化改革開放的任務遠比以往更復雜、更艱巨。與此相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還需要我們不斷打破傳統思維方式,改變保守思想觀念,這就必須確立新的改革觀,使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有機統一起來,把堅持改革開放和完善改革開放有機結合起來。
其次,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改革必須在社會主義的前提下進行,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去尋求別的出路。如果背離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屬性去搞改革,就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而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中斷或蛻變。為此,一方面,在改革的指導思想上必須排除各種思想干擾,堅持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改革開放,必須打破各種思想禁錮,善於學習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有益文化成果為我所用。但絕不是放棄陣地,決不能忽視和放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兩個「毫不動搖」相輔相成,不可偏廢,是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所有制基礎。
再次,把堅持改革開放和完善改革開放相結合的要求體現到當前工作中。目前,我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處於關鍵時期,必然存在一系列的困難與挫折,也會不斷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要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今年以來,廣西經受了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嚴重洪澇災害,在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堅持一手抓抗災救災,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但是,我們也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國際經濟形勢變化使我們的發展面臨更大風險和更多不確定因素;周邊國家經濟走勢對我區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走向對我區發展具有直接影響。此外,兄弟省區市競相加快發展,也使我們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我們必須深化改革開放,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具體來說,要著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堅持解放思想不停頓,為改革發展提供新動力;二是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道路,加快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現代產業新體系;三是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為龍頭,盡快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四是加強交通能源建設,加快形成發展新優勢;五是著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六是堅持以人為本,開創社會和諧穩定新局面
⑹ 柳州的歷史
柳州有著2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從考古發掘到的文物來看,5萬多年前,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生活著「柳江人」。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稱柳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設龍城郡。 柳州是南中國古人類「柳江人」的發祥地。古人類文化遺址有白蓮洞遺址(舊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2009年約30000─7000年)、大龍潭鯉魚嘴遺址(新石器早中期,距2009年約7000年)、蠻王城遺址(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距2009年約4000年)以及柳江兩岸台地、藍家村台地、九頭山、甘前岩等古人類文化遺址,此為柳州之原始地域。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潭中縣,屬鬱林郡,此為柳州建城的開端。
三國孫吳鳳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鬱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縣屬桂林郡。
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為郡治所。
南朝齊(公元479─502年),從潭中縣地分置齊熙郡。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後為潭中治馬平郡治所。
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縣改為桂林縣,後又改為馬平縣。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馬平縣屬桂林。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屬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為龍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龍城郡復名柳州,並沿用至今。
⑺ 柳州有多少年歷史
柳州有著2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從考古發掘到的文物來看,5萬多年前,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生活著「柳江人」。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稱柳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設龍城郡。 柳州是南中國古人類「柳江人」的發祥地。古人類文化遺址有白蓮洞遺址(舊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2009年約30000—7000年)、大龍潭鯉魚嘴遺址(新石器早中期,距2009年約7000年)、蠻王城遺址(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距2009年約4000年)以及柳江兩岸台地、藍家村台地、九頭山、甘前岩等古人類文化遺址,此為柳州之原始地域。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潭中縣,屬鬱林郡,此為柳州建城的開端。 三國孫吳鳳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鬱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縣屬桂林郡。 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為郡治所。 南朝齊(公元479—502年),從潭中縣地分置齊熙郡。 柳州東門城樓(明代)(7張)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後為潭中治馬平郡治所。 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縣改為桂林縣,後又改為馬平縣。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馬平縣屬桂林。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屬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為龍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龍城郡復名柳州,並沿用至今。
⑻ 關於柳州的歷史故事
百越時期
柳州位於先秦時期的百越之地,相關的有西甌越,南越等百越分支。柳州的蠻王城遺址處於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距今約4000年。
秦朝時期
前219年,秦始皇命屠雎為統帥,發兵五十萬,開始進行長期的秦攻百越之戰,與譯吁宋、桀駿率領的西甌軍遭遇,第一次戰爭付出慘重代價,屠雎身亡。靈渠修通後,發動第二次戰爭,於公元前214年最終深入嶺南,現在的柳州地方隸屬秦桂林郡,但秦政權對地方控制力並不強。
南越國時期
秦朝滅亡後,該地區成為原秦將領及越人建立的南越國的一部分(建國時間約在公元前204年)。南越國的統治持續了近百年時間。
漢朝時期
漢武帝時,路博德率軍進行了漢平南越之戰(公元前112年),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滅南越國,同年在現在柳州的地方建城,稱之為潭中縣屬鬱林郡。地方則主要由當地人管轄,土司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清「改土歸流」時期柳州九頭山漢墓為這一時期代表。出土了40多枚漢武帝和漢宣帝五銖錢,是柳州最早的貨幣貿易證物。鐵鍤和鐵條表明潭中縣已進入鐵器農具時期。出土的琉璃飾品有可能來自東南亞或印度東海岸,從合浦登陸,經南流江、北流江西上柳江進口。
古代史
三國時期
三國孫吳鳳凰三年(274年)以鬱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縣屬桂林郡。 三國時期,潭中縣以西,今桂西境唯一的縣城定周(今宜州市)撤消建制,紅水河流域和今龍、融兩江流域即今柳州地區和河池地區的桂西北,就完全沒有封建王朝的地方行政建制。這標志著桂西北少數民族和漢化程度較高的桂東以至中原的經濟交流進入了波谷時期。
西晉時期
太康三年(282年)潭中縣從縣治所升為桂林郡治所。
南北朝時期
南朝齊(479─502年),從潭中縣轄地分置齊熙郡。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後為潭中縣治馬平郡治所。
隋朝時期
開皇11年(591年),潭中縣改為桂林縣,後又改為馬平縣。大業元年(605年),馬平縣屬桂林郡。大業三年(607年),屬始安郡。
唐朝時期
唐武德四年(621年),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屬嶺南道。唐天寶元年(742年),改名為龍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龍城郡復名柳州,並沿用至今。唐太宗時期,開通了桂州經現在柳州到邕州的買馬路,據《元和郡縣志》記載:桂州至柳州530里,柳州至嚴州(來賓縣)200里,嚴州至賓州190里,賓州至邕州(南寧)245里。武則天時期又在臨桂相思埭開辟了桂柳運河,溝通湘江經灕江、洛清江到柳州的水路。柳州以唐代古文運動發起人,改革家柳宗元(773年-819年)聞名,當時在市中心建有紀念柳宗元的柳侯祠,衣冠冢,羅池,現存唐開元寺遺址等遺跡。當時經濟依然以農業為主。
北宋時期
坊間圍牆拆除,商販攤點深入到民居,民居也擴散到城廂各處。柳江上游的龍江以及融江地區之間的大量木材沿江而下於柳州集散,大中祥符間(1008—1016年),皇室修玉清、昭應等道宮,列舉所用各地木材8種,其中就有柳州杉木。柳州木製品從此聞名於世,成為後來柳州棺材相關諺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產生的歷史背景。1052年-1053年,柳州短暫被儂智高軍控制。之後北宋政府在今三江、融水、羅城和南丹、河池、宜州等地設有博易場(貿易市場),山區土特產特別是木材大量外銷。《宋會要輯稿》就有融州王口寨大宗板木水運到柳州的記載。柳布行銷各地。柳江沿岸曾建有青瓷窯,可能曾銷往東南亞。柳城大埔有坡式龍窯群。柳州城下碼頭除了運載宜州地區的鉛、錫礦,可能還有瓷器銷售到海外市場。馬鞍山下靈泉寺「來棲之士,指以千計。」,意味著住宿等服務業的發展。
南宋及元朝時期
唐宋諸多遷柳官員的到來為柳州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南宋丞相吳敏、王安石(南宋)、汪伯彥都曾在柳州居住。宋代城南建有駕鶴書院。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為防範蒙古騎兵的沖擊,宋朝將州官署從柳州城搬遷到西北面偏離桂邕大道的柳城縣,此後經元朝一代共百年時間是柳州歷史上第一次大的衰落。元皇朝大大強化了驛道的管理,桂林到馬平縣城的陸路驛站有東泉驛等4個,水路驛站經洛清江有蘇橋、大石、橫塘、舊縣等5個,主要為軍事需要,但對地方經濟交流也有一定推動作用。
明朝時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府官署從柳城遷回馬平縣,馬平縣從宋代以前的州治所上升為府治所,柳州再次成為統轄二州十縣的府署駐在地。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政府擴建柳州城垣,城高舊制一文八尺,城東西長三華里,南北寬二里,即今城中區南半部到柳江北岸坡上范圍之內,環城布有東、北、西、鎮南、靖南共五個城門,現存柳州鎮南門古城牆及清代重修的柳州東門城樓一段。詩雲:壺城明初建,得名因形模,麗江凡四折,如環抱城郭。於是壺城和龍城,並為柳州之別稱。明代的中晚期,柳州步入了粵西盛郡的發展階段。葡萄牙商人曾從廣州買桐油運往歐洲,很可能為柳州產品。明代著名人物有柳州八賢等。明末,出逃的明朝皇帝南下柳州,清明兩朝在柳北一帶長達數十年的拉鋸戰使得柳州遭受重大損失。
清朝時期
清朝平定南明後,相對的穩定使得柳州城成為廣東,貴州和湖南間的貿易中心,今魚峰區太平街一帶就有的太平圩,槎山圩,喇堡圩,上汀圩和思浪圩等。清雍正十年(1732年),柳州設古州運館,辦理柳古(今貴州榕江縣)間航運之倉挽運業務。柳州主要向南方輸送木材,糧食,並向北運鹽。當時在今柳州高中內建立了粵東會館,今景行小學內建立了湖南會館,十二中今群眾藝術館有江西會館,今柳州劇場附近的福建會館, 和今青雲路近樵家巷處廬陵會館等,柳州的商業地位在當時達到了一個高峰。當時柳州城內出現了大量表現行業特色的地名,意味著城市手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
清朝末期
隨著廣西多個城市被開辟為通商口岸,梧州辟為通商口岸之後(1887年),中國大西南物產經西江東下珠江出口大量增加,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就有桂富、柳平兩艘商業輪船行駛柳梧航線。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法國以柳州發生陸亞發會黨起義事件,需要保護商民為由,駐兵柳州。南寧辟為商埠的當年(1907年),香港英商天和洋行先後派出電龍、電馬等8艘客輪船行梧邕、梧柳線;翌年,又將所代理的美商利國號等4艘客輪投入梧州線運輸。這一年,又有法國兵輪「亞居士」號由鬱江駛至柳州。大量洋紗涌進,柳州農村出現離開農業生產而從事紡紗的專業戶。同時,本地蠶絲出口走俏。在柳州知府楊道霖時期(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至宣統元年(1909年)十一月任),柳州興起辦實業的風潮,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試圖成立柳州官銀號,但不能與外資競爭,未成。五月初一日,成立柳州商務總會。合資試辦華興改良植木公司,至香港購辦鋸木、起重機器,依照先進技術鋸辦木材運出,分銷廣州、香港、上海、天津等埠。
民國初年
軍閥混戰時期,桂系在柳州大力發展金融業和製造業,但柳州曾於1928年遭受巨大火災,半城被燒毀。後拆除了大部分明代城牆,開建馬路。當時廣西省主席黃紹竑原策劃1928年將省會遷至柳州,在柳州大興城市建設,並在規劃中將魚峰路作為新柳州的中心,在大龍嶺興建了會展中心;三十米寬的魚峰路時為廣西第一路;輻射出的東大路,正南路等甚為繁華。三十年代,由於蔣桂戰爭,柳州錯失了成為省會的最好一次機會,但1937年時,在雞喇的廣西機械廠製作出了柳州歷史上第一輛軍用戰斗機。
全面抗日戰爭時期
西南重鎮柳州成為抗日的大後方,柳州曾為韓國臨時政府駐地(1938年11月~1939年5月)。武漢,廣州失守後,柳州不斷遭到日機的空襲。1939年柳江鐵橋開始建設,次年完成,和黔桂鐵路一道奠定了柳州西南地區交通中心的地位。1942年12月9日起,原越南共產黨主席胡志明曾被國民黨當局關押在柳州蟠龍山扣留所舊址,不久被押往桂林,1943年1月又被押回柳州關押在此,直到1943年9月被釋放。1943年至1944年胡志明經常與越南革命同盟會的各黨派負責人在柳州現樂群社舊址會面及討論工作。
豫湘桂戰役及日軍佔領時期
1944年春,為打通從東北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桂柳會戰之後,桂林、柳州相繼被日軍占據。1944年11月至1945年6月,柳州曾被日軍佔領。抗戰時期柳州城區遭受了大規模的破壞和焚燒。(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日本政府建交時放棄了對日賠款,不反對個人對日索賠。相應的從1979年到2004年,整個廣西壯族自治區共接受了日元無償援助:42.03億日元,以當時人口計算人均約280日元,日元協議貸款額:2177.92億日元,人均約14500日元,及部分技術交流。注意,因為各個時期日元實際價值不一致,真實值需要另外統計,這里為各時期的直接加和,而且日本政府也聲明並非戰爭賠款。)
民國政府統治末期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衡寶戰役之後,桂系和國民黨政府控制的軍隊18萬餘人收縮廣西,11月25日,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三四三團從沙塘方面進入並佔領柳州。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魏伯任首任柳州市市長。
⑼ 柳州的發展史
柳州從解放以來的發展史如下:
1949年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為柳州專區轄市,柳州市、柳江縣、柳城縣、雒容縣、榴江縣、中渡縣、融縣、三江縣屬柳州專區。1950年升格為省轄市,設立第一區、第二區和第三區。1952年8月11日,融縣更名融水縣;撤銷雒容、中渡、榴江等3個縣,合並設立鹿寨縣。
1953年4月23日撤消柳州專區,撤銷三江縣,設立三江侗族自治區(縣級),設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區(縣級),治融水鎮;融水縣更名融安縣,並遷治今融安縣長安鎮。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區改屬桂西壯族自治區宜山專區(1956年3月2日至1957年12月20日為宜山地區);
鹿寨縣改屬桂林專區。1955年9月1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區更名為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區更名三江侗族自治縣。1957年12月20日,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宜山專區,桂西壯族自治區撤消。
1958年7月19日,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柳州專區。同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柳州市改屬柳州專區行署統一領導,但市人民委員會的政權機構不變,仍為專署一級組織。1958年7月25日,鹿寨縣改屬柳州專區。
1960年,柳州市撤區,設立城中、雀兒山、魚峰、南站、柳南、紅旗等公社。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區直轄。1966年4月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縣更名為融水苗族自治縣。1967年,柳州市設立郊區。1969年,柳州市建立魚峰區和城中區。
1971年,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鹿寨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柳州地區。1972年,柳州市魚峰區、城中區合並為城區。1974年,撤銷柳州市城區。1979年3月5日,設立柳州市柳北、魚峰、城中、柳南、鵝山等5個區。同時,撤銷柳州市郊區。
同年9月11日,撤銷柳州市鵝山區,其行政區域並入柳南區。同年10月8日,柳州市劃轄原屬柳州地區的柳江縣、柳城縣。1984年6月23日,柳州市設立市郊區(縣級)。2002年9月,撤消柳州市郊區。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區成立地級來賓市,原屬柳州地區的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2016年3月,撤銷柳江縣,設立柳州市柳江區。
(9)柳州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柳州的經濟文化及重要性介紹:
柳州是廣西第一大工業城市,國家Ⅱ型大城市,中國五大汽車城之一,西南地區工業重鎮、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是全國唯一擁有一汽、東風、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車集團整車生產企業的城市,中國內陸通向東盟的重要通道,
與東盟雙嚮往來產品加工貿易基地和物流中轉基地城市,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樞紐城市,「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門戶的重要節點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西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和核心城市。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
同時素有「桂中商埠」之稱,是溝通西南與中南、華東、華南地區的鐵路中樞及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已形成集水陸空於一體的現代化交通網路。以柳州為圓心的250公里半徑范圍內,集中了廣西80%以上的4A級旅遊風景區,與毗鄰的桂林市共同構成享譽世界的大桂林旅遊風景區。
柳州擁有2100多年建置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柳州奇石甲天下」,被譽為「中華石都」。柳州是壯族歌仙劉三姐傳歌聖地,傳說劉三姐在魚峰山唱歌感動上天而得道成仙,山歌世代在魚峰山腳下繚繞。壯族的歌、侗族的樓、苗族的舞、瑤族的節堪稱柳州民族風情四絕。
在2016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中,柳州位列第七,2016中國最干凈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五。2016年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在柳州舉辦。
⑽ 柳州發展過程
根據國家、自治區的工作部署和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編制時間進度要求,柳州市「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進入前期准備階段,為了廣泛藉助社會各界力量,加強對柳州市發展中重點領域、重大問題的研究,共同謀劃好柳州市「十二五」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柳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決定將「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面向社會公開選聘研究單位。 為抓緊時間盡快推進此項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預先通知如下,供有參聘意向的有關單位參考。 (本通知不作為正式公告,具體事項以市政府審批同意相關方案後我委正式發布的公告為准) 一、公開選聘課題內容 以柳州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和城市建設的實際需要為基礎,圍繞實現「兩個率先」,建設「四個名城」的宏偉目標,按照全面實施「二次創業」,努力實現「經濟升級城市轉型」的要求,深入分析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柳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研究提出柳州市「十二五」期的發展方向、工作思路、建設重點及政策措施等。柳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按照突出綜合性研究、突出階段性特徵研究、突出解決重點問題、突出規劃重點內容的原則,確定10個柳州市「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進行公開選聘研究單位。具體課題名單及要求如下: (一)《「十二五」規劃總體思路研究》,內容要求:按照國家、自治區的發展戰略部署,結合柳州市的發展需求和建設目標,研究我市「十二五」規劃總體思路,提出規劃的初步提綱,並協助起草柳州市「十二五」規劃綱要。 (二)《國內外經濟形勢及其對柳州市的影響和「十二 五」期政策取向研究》,內容要求:1、發展環境研究。分析研究當前國際經濟發展形勢、國內宏觀調控政策、自治區經濟發展策略以及周邊地區發展趨勢等對柳州市發展的影響。2、發展機遇研究。從區位、資源、產業、環境、歷史發展、現有基礎等方面分析研究柳州市「十二五」期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機遇,分析研究柳州市「十二五」期經濟發展態勢。3、發展重點研究。立足於發展環境及發展機遇的分析研究,提出柳州市在「十二五」期的政策取向、發展思路及重點。 (三)《柳州市「十二五」規劃戰略指導思想、戰略重點及產業結構調整研究》,內容要求:分析柳州市「十二五」發展形勢,研究柳州市「十二五」經濟增長的熱點及重點,提出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思路。 (四)《柳州市建設「西江經濟帶龍頭城市」戰略研究》,內容要求:根據當前自治區提出「兩區一帶」(北部灣開發區、資源富集區、西江經濟帶)的戰略構想,研究提出柳州市努力建設區域經濟發展新一極、積極擴大區域核心城市龍頭帶動作用和影響力的對策措施。 (五)《柳州市外環路經濟圈發展研究》,內容要求:以柳州市正在構建的城市外環路為空間框架,研究提出圍繞外環路的工業企業、休閑觀光農業、體育娛樂等多種經濟形式布局,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六)《柳州市增強城市集聚力問題研究》,內容要求:通過對產業、人口、人力資本、文化或其它方面的調查分析,借鑒先進城市在提升城市集聚力方面的經驗和做法,重點提出符合柳州市實際的對策措施。 (七)《柳州市加快發展以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研究》,內容要求:中共十七大提出「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從現代化全局高度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趨勢的角度,深入調查分析柳州現狀,抓住一些具有帶動作用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找准著力點和支撐點,研究提出符合柳州實際的對策措施。 (八)《柳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內容要求:通過對柳州市總體資源環境利用現狀的深入調查和分析,梳理影響柳州市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各方面因素,從靜態和動態角度,對柳州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彈性界限進行科學預測,並針對柳州市人口、土地、水資源、能源及生態環境的承載力提升,提出符合本地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的對策措施。 (九)《柳州市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研究》,內容要求:通過對柳州市農業產業的分析論證,研究分析「十二五」期柳州市農業發展的戰略性產業、新興產業,重點研究如何發展本市產業基礎和生產條件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競爭優勢明顯、對農民就業和增收作用突出的農業主導產業,並明確提供應對策略。 (十)《柳州市改善民生問題研究》,內容要求:通過對柳州市民生狀況各方面的深入調查分析,緊密結合柳州實際,以努力提升柳州人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指數為目標,研究提出「十二五」期柳州市進一步改善民生的具體對策和重點措施。 二、參與選聘課題研究單位的條件和要求 (一)本次公開選聘課題研究單位的范圍,主要包括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業協會、設計咨詢單位以及其他經審查符合條件的組織或機構,不面向個人。 (二)課題申請單位須具有相關課題的研究基礎、研究經驗和研究成果,近兩年完成省級和市級(地級市)相關研究成果的數量不得少於三個。 (三)課題申請單位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十七大精神,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和柳州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四)課題組負責人須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能夠保證全過程擔負實質性研究工作。 (五)課題團隊的人員結構及專業配置須規模適度、結構合理,與課題研究的內容和要求相適應。 二OO九年九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