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試述龍母信仰與西江民間文化的關系
龍母,是春秋戰國時期百越族女首領,姓溫,名鳳嬌。相傳龍母生前為西江流域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功於國,有德於民而利澤天下。千百年來,一直被西江流域的民眾信奉為「水神」而建廟敬拜。在西江流域,敬奉龍母的廟宇有300多座。龍母文化,就是以龍母廟宇為依託,以對龍母的圖騰崇拜為動因,在西江流域特定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和基礎上發生和發展的社會精神生活形式的總和。龍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內核,是中華龍文化的源頭之一,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並不亞於海神媽祖。經過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淀積而形成的龍母文化所孕育和產生的強大文化力,已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有力地推動著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一、龍母文化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不斷激活「以人為本」的理念,孕育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勞動者,推動了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
勞動者創造了社會。回顧西江流域的歷史,尤其是西江流域的社會發展史,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正是龍母文化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西江流域一代又一代的勞動者繼承和發揚龍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用智慧和勤勞,創造了西江流域的社會財富,推動了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
1.龍母文化對龍的圖騰崇拜,弘揚和培育了西江流域炎黃兒女團結統一、愛國愛家、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龍母文化是龍文化在南國的典型體現,龍母文化的內涵主要是對龍圖騰的崇拜。龍母的「母儀龍德」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作為龍的傳人,西江流域的炎黃兒女受龍母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使這種民族精神代代相傳。從百越民族首領溫鳳嬌到清代林則徐虎門銷煙,西江(珠江)流域的炎黃兒女抗擊外侮、維護民族尊嚴的壯舉層出不窮。正是在這種民族精神的激勵下,西江流域的各族兒女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愛祖國、愛家鄉、團結統一、自強不息,把西江流域建設得美麗富饒。
2.龍母文化的母性本根特徵,弘揚和培育了中華民族「真善美」的傳統美德,實現了西江流域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
龍母是西江流域的母性神,其內涵除了對龍圖騰的崇拜外,主要是對母性的崇拜,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尚的本根文化意識,這是龍母文化的根蒂和精華所在。龍母是中華民族崇尚的本根,龍母是美的化身,是善的代表,是力量的體現。受龍母本根文化意識的長期熏陶,西江流域的廣大民眾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真善美」的傳統道德,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遵守基本行為准則,助人為樂,多做善事,和睦團結,在西江流域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和發展,實現了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
3.龍母文化以其特有的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寓教於樂,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為西江流域的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龍母文化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嶺南文化,具有形式多樣,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厚等特點。每逢「龍母誕」,各地舉行的各種文化活動更是琳琅滿目,豐富多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群眾。《悅城龍母祖廟》一書記載,「龍母誕」期間,「每年賀誕團及各屆朝拜百姓確切人數無法估計」,「從廟外碼頭到廟內各個角落,都擠滿了人群,特別是五月初八,更是人山人海,廟內廟外,水泄不通,置身其中,只好任由人流推動」,足見龍母文化之誘人。而龍母文化通過寓教於樂,向人們進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宣傳科學文化知識,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為西江流域的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龍母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效應和豐富的經濟內涵打造了西江流域的經濟品牌,推動了西江流域的經濟發展。
龍母文化經過2000多年的歷史淀積,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千百年來的社會實踐中,龍母文化這張響遍西江流域的品牌,自覺和不自覺地和經濟活動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效應和豐富的經濟內涵,這是文化創新經濟競爭力、以文化力提升經濟競爭力的一種歷史必然。
1.龍母文化大大提升了西江流域的文化品位和社會知名度,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投資者紛至沓來,使西江流域呈現無限商機。
龍母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一朵奇葩。龍母文化這張響當當的文化品牌,使西江流域成為聞名國內外的投資熱土。西江流域的梧州市,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制定了「以龍母文化提高梧州的歷史文化品位和知名度」的戰略,投巨資修建了「龍母太廟」「文化中心」等大批文化設施,從2000年起定期舉辦「龍母文化藝術節」,從而大大提高了該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大批客商慕名而來。2000年6月梧州市首屆龍母文化藝術節暨經貿洽談會,僅幾天時間,就和外商簽訂投資項目33個,引資總額達8050多萬美元,實現了文化、經貿齊頭並進。
2.龍母文化打造了西江流域的旅遊品牌,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龍母文化豐富的內涵,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和琳琅滿目、多彩多姿的民間文化活動,深深地吸引了國內外尤其是粵、港、澳、台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如廣東省德慶縣,以龍母文化打造旅遊品牌,以旅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啟動了「龍之旅」、龍母故鄉德慶「三點一線」特色旅遊等項目,僅悅城龍母祖廟,每年接待的遊客都在100萬人次以上。旅遊業的發展,推動了交通、飲食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資項目,1993年至2000年,德慶累計新增外資項目150多個,投資總額達5億多元。
3.龍母文化通過「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促進西江流域的招商引資和經貿發展。
當今世界,經濟的競爭可以說是品牌的競爭,沒有品牌的產品是沒有競爭力的,在某種意義上說,品牌經濟就是文化經濟。正是基於這種考慮,西江流域的很多地方都依託龍母文化這張品牌,通過「文化搭台,經濟唱戲」開展經貿活動。今年6月,龍母故鄉的德慶縣利用「龍之旅」,龍母故鄉「三點一線」特色旅遊項目成功開線的契機,舉辦大規模的龍母文化活動,藉助龍母文化這個平台,舉行招商洽談會,吸引了大批客商參加,當場簽訂投資項目29宗,投資總額3.28億元,其中外資3.16億元。另會前簽訂投資項目合同20個,總投資9966萬元。
4.龍母文化在西江流域、珠江流域乃至泛珠江三角洲進行聯動開發,促進了西江流域的經濟與文化交流。
龍母文化作為一種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不但在西江流域,而且在珠江流域和泛珠三角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這些地區共享的文化資源。正是由於這種資源共享和地緣相連的關系促進了西江流域與這些地區進行經濟聯動開發。
今年上半年,梧州市和肇慶、德慶、賀州兩廣四地達成共識,聯手打造龍母文化旅遊品牌,兩廣四地將以龍母文化為紐帶,充分挖掘龍母文化的歷史底蘊,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把龍母文化打造成兩廣地區一個知名旅遊品牌,聯合開發「龍之旅」旅遊黃金路線,聯合舉辦龍母文化等各種民俗節慶活動,從而促進文化、旅遊和經濟的發展。
5.龍母文化通過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做大做強西江流域的文化產業,使之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龍母文化,遠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打造文化品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產業。正是依靠龍母文化這張品牌,西江流域的文化產業越做越大,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商機無限的「朝陽產業」。德慶悅城以開發龍母祖廟為主體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當地主要的經濟增長點。僅龍母祖廟每年接待的遊客就達100萬人次以上,按平均每人文化消費(門票、購書及紀念品、照相等)100元計,就是一個億,還不包括交通、住宿、飲食等其他的消費。由此可見,以龍母文化品牌打造的文化產業,其發展前景是多麼廣闊。
總之,縱觀西江流域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史,龍母文化對西江流域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可以說:龍母文化也是一種生產力。當我們高度重視並主觀能動地應用龍母文化這種生產力來打造西江流域文化經濟之時,就是西江流域社會和經濟騰飛之日。
2. 西江黃金水道的歷史
西江黃金水道歷史:
如果說長江、黃河象兩條萬里巨龍橫驅我國中原大地,那麼珠江回就象一條綵帶飄於答嶺南大地。她是我國南方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國僅次於長江、黃河的第三長河。
珠江水系,河道眾多,總共大小干支流達七百七十多條,其長度達三萬六千多公里,流域面積為四十五萬二千多平方公里。其主要幹流有三條--西江、北江和東江。而在這三大幹流中,不論從其長度、流域面積或者流量的大小比較,均推西江為首。
3. 肇慶西江的由來
肇慶是歷史悠久的嶺南名郡。早在南越國時期,駱越酋長安陽王曾北上建都於封溪(今封開境內)。趙佗擊敗安陽王之後,在封溪一帶建立蒼梧國,作為南越國的屬國。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後,在今高要、肇慶市區、高明和三水西部、雲浮東部等地設置高要縣,屬蒼梧郡。縣名得自境內的高要峽,高要峽則因峽山高峻、峽水如腰而得名。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轄高要、端溪等九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州置郡,端州改為信安郡。唐武德年間復為端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復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徽宗趙佶因即位前為端王,端州為其"潛邸",故在端州置興慶軍節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為興慶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親賜御書"肇慶府",自此更名為肇慶。
肇慶歷來是西江流域的政治中心。西漢元鼎七年(公元前l10年),漢武帝在高要設鹽官,是全國36個鹽官之一。西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晉武帝在高要置西江督護府,管理西江流域土著民族事務。南朝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梁武帝升高要為郡,並把廣州都督府設在高要,統轄嶺南13州。陳霸先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期間,在這里招收俚、僚子弟兵,積蓄力量,其後北伐侯景,並於公元557年建立了陳朝。陳時廣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兩廣總督府從廣西梧州移駐肇慶,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遷往廣州,歷時182年。1646年,朱由榔以肇慶府署為行宮,即位稱帝,改稱永曆,在肇慶組織軍民抗清。清代在省與府之間設道,如分巡肇羅道、分巡肇陽羅道、分巡廣肇羅道等,道台多設在肇慶。1912年以後,先後設肇羅軍政分府、肇陽羅鎮守使署、西北軍綏靖委員行署等於肇慶;1936年,設置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12個縣。
建國後,肇慶一直是高要縣、肇慶市人民政府和肇慶地區行政公署的駐地。1988年3月,肇慶改為省轄市,轄端州、鼎湖兩區和高要、廣寧、四會、新興、羅定、雲浮、德慶、鬱南、封開、懷集10縣。1995年,雲浮、羅定、鬱南、新興等四個縣級建制從肇慶市轄區劃出,另外成立雲浮市。到目前為止,肇慶實轄端州、鼎湖兩區,高要、四會兩市(縣級),廣寧、德慶、封開、懷集四縣及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
4.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肇慶素有西江名珠的美譽
肇慶是旅遊好去處
5. 西江源頭在哪
源頭是上源南盤江。
河長2074.8 千米,流域面積35.5萬平方千米。西江從上源到下游各河段另回有別稱:從河源至望謨縣答蔗香雙江口稱南盤江,雙江口至象州縣石龍三江口稱紅水河,由三江口至桂平市稱黔江,桂平市至梧州市稱潯江,梧州市至思賢滘始稱西江。
(5)西江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西江幹流及其大支流於距今約1億年前白堊紀燕山運動之後開始發育起來。3000萬年前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使雲貴高原抬升,本地區內陸湖盆與西江水系的主要水道逐步連通,同時幹流南盤江、紅水河及其支流北盤江、柳江沿雲貴高原斜坡侵蝕下切。
形成許多峽谷、急流和險灘,西江中上游形成凹陷較深的條狀谷地,而南北兩側受地面抬升影響,形成黔江和潯江的支流;大容山抬升與廣西盆地升高,梧州峽口被切,使西江中游與下游溝通,逐漸形成西江水系。
古代西江自三榕峽後在肇慶市郊睦崗有3河叉分水,有經一連串窪地的後瀝水;有肇慶、廣利至四會縣大沙的古河道;有南岸宋隆以南可通往金利水和高明河的古河道等。宋朝以後,由於河道淤塞及修堤才使上述河叉消失,並形成西江的正干。
6. 甘肅岷縣西江有多少年的歷史
這是紅城城牆
7. 西江鎮的風土人情
雷山西江是中國僅復有、全世界獨一制無二的千戶苗寨西江,素有苗都之稱,被譽為「苗族民族文化藝術館」,是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西江村寨依山傍水南而建,吊腳樓層層疊疊,呈金字塔形。吊腳樓,即房屋撐柱懸空不落地,因地制宜而建。一般為三層,下層為飼養家畜禽的圈舍,中層為人居住,上層為客房及堆放雜物之用。中間的堂屋寬敞明亮,欄桿以杉木裝修,屋基多以大表石壘而成,西江吊腳樓高處凌空高聳,雲霧纏繞;低處平坦舒展,綠濤碧波。秋冬時節,金黃的包穀,火紅的辣椒,潔白的棉球等成串懸掛於樓欄樓柱,既不怕潮霉,又能防邋,天然糧倉,色香盈樓,把錦綉苗鄉裝點得更加絢麗!
西江有遠迎聞名的銀匠村,銀飾製作巧奪天工。這里姑娘的挑花刺綉,製作精美。每逢苗年或喜慶節日,她們身得盛裝,穿得銀飾,展現出獨特的風采。
雷山1995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對外開放縣,西江、郎德上寨、排長蘆笙村、掌坳銅鼓村等民俗村寨以濃郁的苗族風情吸引中外遊客,10多年來接待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遊客60多萬。
8. 從民間信仰來說,西江文化圈可以納入什麼信仰圈
龍母,是春秋戰國時期百越族女首領,姓溫,名鳳嬌。相傳龍母生前為專西江流域的老百姓做了屬很多好事,有功於國,有德於民而利澤天下。千百年來,一直被西江流域的民眾信奉為「水神」而建廟敬拜。在西江流域,敬奉龍母的廟宇有300多座。龍母文化,就是以龍母廟宇為依託,以對龍母的圖騰崇拜為動因,在西江流域特定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和基礎上發生和發展的社會精神生活形式的總和。龍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內核,是中華龍文化的源頭之一,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並不亞於海神媽祖。經過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淀積而形成的龍母文化所孕育和產生的強大文化力,已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有力地推動著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9. 西江千戶苗寨,為何被譽為是苗族文化的「活化石」
我國雖然民族眾多,但是我們十分團結。在這五十六個民族中有一個叫做苗族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文化歷史不輸於我們漢族的文化歷史,在貴州省的東南方有一個苗寨,這個苗寨可以說是我們對外國際的一張亮麗名牌的千戶苗寨。這個苗寨僅僅只有1285戶,確是苗族文化歷史中的一個“瑰寶”。從圖片來看,苗寨中的每一戶人家都是緊緊相擁,層層疊加,還有一些雲霧飄散,氣勢非凡。這個千戶苗寨歷史久遠,而且一直都是自我發展所以苗族文化一直能被保存良好,被稱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
三、千戶苗寨的風景苗族文化中的住宅都是以“吊腳樓”為主,現在也一直存在著這個文化傳統,走進這西江的千戶苗寨,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歷史文化氛圍。08年後西江共有五座風雨橋,在夜晚的時候,千戶苗寨的燈光亮起,會有一種“人間燈火”的感覺,彷彿穿越少年,夢回古代,登觀景台,坐觀光車,千年苗寨盡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