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問題

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2-18 15:46:09

1. 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保護文化遺產的措施:

1、落實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文化遺產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鄉規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2、加強執法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爭取早日出台。

3、隊伍建設

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4、加大宣傳

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1)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問題擴展閱讀:

文化遺產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寶貴資源。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我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遺產大國和現任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取得巨大成就。

在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後,目前已擁有世界遺產53項。新時代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形勢,形成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發展戰略,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撐,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作出更大貢獻。

2.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義

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專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屬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歲月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與此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許多問題,形勢嚴峻,不容樂觀。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並發布了加強遺產保護的通知。

3. 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中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太多了 我知道的就有1.申請完畢就沒人管理。虎頭蛇尾
2.宣傳過大,導致內遊客眾多,致使保護增容加困難。
3.不能有效地進行後續開發。
4.管理經常是外行領導內行。
5.沒有傳承性,屬於過了今天沒明天那種,非常盲目

4. 怎麼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長期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傑作,毀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讓她們在今天現代化中繼續發光,正是一種現代文明的象徵。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化建設似乎是一對矛盾,但實踐證明兩者完全可以共存共榮,互相促進。-二百年前,歐洲人在產業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壞古建築古城堡,不過他們很快覺醒,從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識上著手,嚴加保護。今天,一批批中國人去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看到的是古與今、舊與新之間的和諧生輝,古城區的原汁原味,幾乎看不到拆房擴路的"舊城改造",然而那裡照樣遊人如織,環境優美,經濟發達。可是,我們不少人考察回來後只記住高樓大廈,忘記了保護歷史。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些年文物保護成績是顯著的,同時對文物"建設性破壞"的情況也令人吃驚。中國現有21處世界遺產中,浙江還是空白。其實浙江是文物大省,杭州、紹興、定海、塘棲等地的古城區,原先足以與平遙、麗江媲美,甚至更有優勢。她們躲過了自然災害、政治運動,卻倒在現代化建設的誤區中,真是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後代,實在令人遺憾。搶救歷史文化遺產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了《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從法律上築起了又一道保護的"屏障"。只要我們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歷史文化遺產就會得到很好的保護。

為什麼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屢禁不止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如何看待"政績"的問題。客觀上,"父母官"有壓力,總想在任期內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和市容市貌。這當然是好事。我們不但不反對,而且要盡力支持,問題是怎樣正確認識並把握"政績"。我認為,建設新城是政績,保護古城、留住中華民族的優秀遺產也是政績,後者做起來更不容易,更需要有遠見。紐約、香港歷史很短,是在海島、沙灘上建成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倫敦、巴黎、羅馬歷史悠久,精心呵護古城,同樣可以成為著名的國際大都市。周庄、西塘等江南6個古鎮,今天名聲大振,成為旅遊熱點,其實浙江原來條件更好的古鎮有不少,但都被以"破舊"、"落後"等借口一一拆毀掉了。這些古鎮雖然面貌一新,但沒有特色和知名度,也沒有遊人和吸引力。城市化進程中必須注意保護歷史,堅持特色,而百城一面、千街一面正是現代化的一忌。杭州是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有層層疊疊的歷史積淀,不能將精華與糟粕一起扔掉,在古城區內不宜採用深圳、上海浦東等新興城市的辦法。仇保興同志到杭州上任不久,就與其他市領導在記者來信中批示緊急保護河坊街及其附近地區,保古城建新區,進而將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提上議程,邀請國內外專家獻計獻策,這適合時代潮流,符合民心,我看這就是一大政績。

對外開放使我們意識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然而,我們不少人在觀念、行為上仍處於一種蒙昧或自然滿足的狀態中。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是杭州在21世紀進一步對外開放,成為國際性的風景旅遊城市的關鍵性步驟。因此,從現在起,有關的各項工作就應當按世界遺產的標准來衡量,與世界接軌。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努力,再大的困難也會變小,再小的希望也會增大,直至成功。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352/node2354/node15917/userobject12ai146874.html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17392.htm

http://www.xkdesig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4

5. 保護文化遺產的5條原因

詳細說太難,我就簡略了
1.文化遺產,是我們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文化根內。
2.是一種容技術,一種傳承,它代表了悠久的中華歷史中的精髓。
3.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史的見證,文化遺產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真實的歷史。
4.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復制性決定了其保護的必要性。
5.文化遺產是歷史中一直傳承下來的一個片段歷史,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每個城市的歷史,都融入了那個城市代代相傳的精神,這是一個城市不竭的力量之源和繼往開來的精神財富。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
5條真的很難表達出來,其實只要2條原因就可以使中國必須保護文化遺產。

6. 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存在哪些待解決的問題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的特質

不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屬性和自身發展特點就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的法律保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其保護對象所下的定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顯然只是一個工作性定義,可以避免定性方面的偏頗,但又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循環定義。《公約》在此定義之下還不無贅言地開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的五個方面:( 1 )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的手工藝技能。這仍然沒有讓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有更多的了解。

我們從五個方面對其加以界定:他們總是流傳在一些相對封閉的小型社會當中;他們主要屬於前現代尤其是農業文明;他們往往具有功能性,負載了特定的倫理—政治—宗教功能;他們的產生帶有隨機性、即興性;他們的作品往往具有多種版本或表現形式。這樣我們可以了解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具有固定的作品形態。這不僅是說他們主要由傳承人的口頭表述或肢體行為所負載,而且是說,他們往往不是前現代社會成員的身外之(財)物,而是其內在的存在狀態。必須考慮這種狀態如何加以「保護」。

進而,他們之所以瀕危而成為「遺產」,主要是現代化「惹的禍」;是較為片面的現代化進程將其作為「過時的」文化幾乎一掃而光了。所幸在當今這個「後現代」或第二次現代化進程中,文化復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作為後現代的文化資源大力挽救。因此,他們因此獲得了最後的機遇。但是必須意識到,這里「他們」和「我們」之間是有「時間差」的,因此雙方的交往包括我們所說的「保護」需要貫徹一種倫理原則。

從這些規定中我們也可以推論出,盡管他們源遠流長,卻也沒有幾千年乃至更久的「原汁原味」,其尚可耳聞目睹的表現形式不過比我們的現代化進程有稍早些年的經歷吧。一般說,種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會經歷一個從較簡單的、集體性的民俗典儀、節慶活動經分工,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向分散的、更精緻的、更多個人風格的工藝、技能轉化並形成特定(無形或非物質)作品、產品的過程。並且這些技藝和產品也可以找到特定的流通、交換、傳播、消費方式

這也就是說,即使現代化的一方如果不刻意擠壓、限制甚至徹底抹殺他們,這些小型社會及其文化都會慢慢完成自身的現代化轉型。但由外力促成的轉型與內力造成的轉型會有一些區別。後者往往可以將自身既往的價值表現形式更多地帶給現代或是後現代的文明。這之間的利弊權衡是個微妙的問題。

我認為,這樣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更平實一些。在此基礎上可以討論兩個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家責任和選擇標准問題;在什麼情況下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知識產權形式保護?討論之後可以得到一個推論,即我們首先需要一部行政法還是一部民商法?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家責任和選擇標准問題

我國是一個後發現代化國家,和一些先步入現代化的西方國家相比,它的現代化模式是趕超型或跨越式的。社會化大生產的本性使這個難免倉促的進程勢必大批而迅速地摧毀原有相對封閉的鄉土社會。粗放工業體系的構建有對潛藏在鄉村的資源和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工廠礦山水庫、公路鐵路及大型通訊設施徑直布局於小型社會密布的鄉間版圖,去除了它們的植被,改變了它們的景觀。發展起來的商業網路和媒體網路覆蓋農村,現代教育體系以新的知識體系教化了幾代鄉民,鄉土社會居民原來相對完整的宇宙觀背景現在明顯破碎,鄉村的人際關系准則和生活儀式的模式也更加多元化。在這個進程中,它們原有的文化表達、文化認同被拋棄殆盡。這不是一種錯誤,而是一種歷史命運。但也是因此,一個經濟上正在迅速成長、國際地位正在迅速提高、文化影響力正蓄勢待發的國家的政府,有必要以更全面、更多責任感的態度來對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
三、在什麼情況下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知識產權形式保護

一些法學界專家認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就是確定其產權歸屬,讓這些遺產的傳承人取得其知識或技術的知識產權,並可以依法轉讓、出售。這一動機無可厚非:知識產權立法就是要保護原創的積極性。但問題是,知識產權屬於現代范疇,這時無論是獨立的個人還是其財產權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適用於知識產權法保護的對象是可以清晰界定的;其所有人也是明確的。但對絕大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這些條件恰恰是不具備的,因此很難適用。

一些專家想到了持有人這個概念。意思是說,這些傳承人雖然不是這些遺產的明確的創作者,因而不能定義他們為所有人,但這些遺產事實上就在他們手裡,因此也應該具有相關的權利。這有些像非遺囑繼承。但各個遺產的持有人很多,甚至難以完全認定。尤其是當一種遺產還處於民俗或宗教儀式狀態時,怎麼去確定其持有人呢?有的專家認為可以選擇或指定一個法人代表。這似乎更難操作。尤其是一些草案文本甚至希望由地方政府作一些無主遺產持有人。這時似乎持有人連傳承的技藝都不用具備,聽上去更不合理

7.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及措施

可參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第一條為有效保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保護工作的管理,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列入國務院批准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第三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實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堅持真實性和整體性的保護原則。
第四條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和監督全國范圍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省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負責組織、監督該項目的具體保護工作。
第五條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組織制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整體規劃,並定期對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省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規劃,經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並於每年11月底前向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提交保護規劃本年度實施情況和下一年度保護工作計劃。第六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應當確定保護單位,具體承擔該項目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保護單位的推薦名單由該項目的申報地區或者單位提出,經省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組織專家審議後,報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認定。
……以下省略,在網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詞條里有更詳細的資料,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8. 求一篇600到800字,關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的作文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每個官兵都在讀中國的《孫子兵法》。或許,有人疑惑,一個科技如此強大的軍隊,為何需要《孫子兵法》呢?其實不然,這正體現了《孫子兵法》的價值。美國人接受了《孫子兵法》的價值,並懂得引進和運用,而作為中國人自己是否更應該去了解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接受古人的熏陶,傳承中國的優秀文化呢?
唐朝時期的中國可以稱得上是歷史的鼎盛時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時期中國閉關自守,使中國與西方先進社會的差距越來越大,並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令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和火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用來測風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卻用指南針確定航向周遊世界甚至侵略中國,用火葯做炮彈、子彈擊垮清朝政府自認為堅不可破的城牆,並盜取中國珍貴文化遺產。於是,變出現了現在,圓明園獸首在海外拍賣的事件。因此,對本國文化過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個小偷,竟然可以這樣公開拍賣他曾犯下的罪行,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現代的青年人對本國的傳統文化抱以鄙視的態度,很多人對外來文化盲目推崇,熱衷於美國大片,盲目追趕時髦,追求外國名牌,總認為外國的東西才是好的。也許外國的一些東西確實好,一些科技確實比我們先進,如果是好的東西,我們就應該學習,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說:「你是一隻豬,不要因為貼了一隻時髦的標簽就以為自己不是豬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國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輕人痴迷於日劇.韓劇,而韓國卻將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申請成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小學生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難道說,以後我們吃粽子的時候,要告訴我們的後代,這是韓國的節日嗎?
中國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遠而流長。儒、道、墨、法、兵……雖然立場不同,卻不曾相互詆毀和排斥,每個學派各抒己見。《詩經》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論語》告訴我們如何待人處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的文化對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鄭和七次下西洋到現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於這個世界,這將是不可能實現的。
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者,有義務好好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那些並未了解的文化,應丟棄戒備之心,嘗試接納和吸收其中的精華,將中國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孫享受祖先留給他們的文化財富。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