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十一屆三中全會深遠的歷史意義主要體現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又一次解決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成為開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時期的偉大轉折。
歷史意義主要體現在:
——1、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申了黨的思想路線,並為其增添了「解放思想」這一具有時代特點的新內容。針對粉碎「四人幫」之後國人的思想迷茫徘徊局面,支持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
——2、深刻剖析了思想僵化的各種原因和後果,認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幹部和群眾的思想,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對解放思想的含義作了科學闡述: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解放思想是與開拓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聯系在一起的,體現了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
——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使廣大幹部群眾從過去一度盛行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有力地推動了撥亂反正的工作。同時也使人們的思想從那些不合乎中國實際、不合乎時代進步、不合乎經濟和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從而有力地推動和保證了全面改革的進行。
❷ 哪些黨代會對中國的發展有深遠歷史意義很急!!
一、八七會議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後,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給正處於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 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它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黨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三、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 通過了毛澤東《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朱德《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大會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強調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通過的新黨章強調了群眾路線和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這次大會是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抗日戰爭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四、1949 年 3月5~13日在中國河北西柏坡舉行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 做出把黨的工作重點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決定。闡明在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農業國家轉變為工業國家,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基本途徑。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徹底勝利 , 以及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作了充分的准備。
五、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通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和新黨章。規定了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強調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這次大會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六、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全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否定「兩個凡是」方針,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因而成為開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時期的偉大起點。 成就了現在的中國 因此說 鄧小平是 中國的偉人啊
❸ 十一屆三中全會具有怎樣深遠歷史意義
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❹ 結合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成果,淺析其深遠的歷史意義
促進中國對外開放。
❺ 建國以來最具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是指哪一次會議
1978年十三中全會
提出了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❻ 為什麼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務。
2、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取得了組織路線撥亂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3、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重新了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4、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工作重點轉移的決策,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
5、審查和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開始了系統清理重大歷史是非的撥亂反正。
6、這次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後兩年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標志著中國從此迸人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6)歷史意義深遠擴展閱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即是轉折也是起點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推動中國從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轉向逐步開放、從墨守陳規轉向全面改革,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
此次會議召開之前,我國剛結束「文化大革命」的大動亂,「四人幫」也被粉碎,但我國積累下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社會問題,眾多冤假錯案期盼得到平反。
然而,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傾的指導思想(即「兩個凡是」的方針),由此還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
於是,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全會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再徘徊中前進的局面,開始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
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並著重指出了毛澤東在我國長期革命斗爭中的巨大作用;
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提出了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的要求;全會還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組織路線。
黨的重要文獻多次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均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已經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提出了「兩次飛躍」思想,也點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始於十一屆三中全會。
即「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勝利。
第二次飛躍,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建國30多年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開始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
1992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指出「一九七八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全會形成的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承擔起艱巨的使命,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
1997年黨的十五大在論述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大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這次歷史性變化時,也有類似論述。
2007年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一九七八年,我們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這既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轉折意義,又指明了全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起點的價值。
❼ 對「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的理解是
民族精神是激勵和凝聚全國各 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對一個民族來說,歷史發展內的精神動力首推民族精神容,它可以激發民族成員的歸屬意識、進取意識和奮斗意識,凝聚社會各方 面的力量,從而形成推動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在新的世紀,我們要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的歷史任 務,就必須培育和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使全國各族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❽ 深遠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不僅對當代,而且對子孫萬代都有長遠的借鑒和影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