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矛盾論講的是什麼
核心來就是講一個事物的兩面性,源是一種屬性關系。
一些無神論的人在觀察世界的時候發現很多事情都是一對一對的出現的。
比如人有愛心的一面善良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
有大就有小。
認為事物就應該是對立而又統一的,引出來辯證法,唯物辯證法。
幫助人們可以更多的認識世界、認識人的一種方法手段。
B. 學習《矛盾論》在當代有何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讓你越陷越深
C. 毛澤東《矛盾論》全文!
全文: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列寧常稱這個法則 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
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 我們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 在矛盾中的地位。
蘇聯哲學界在最近數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學派的唯心論,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極大的興趣。德波林的唯心論在中國共產黨內發生了極壞的影響,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不能說和這個學派的作風沒有關系。因此,我們現在的哲學研究工作,應當以掃除教條主義思想為主要的目標。
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辨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
列寧說:「對於發展 (進化)所持的兩種基本的觀點是: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認為發展是對立的統一(統一物分 成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而兩個對立又互相關聯著)。列寧說的就是這兩種不同的宇宙觀。
形而上學,亦稱玄學。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是屬於唯心論的宇宙觀,並在人們的思想中佔了統治的地位。在歐洲,資產階級 初期的唯物論,也是形而上學的。
由於歐洲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進到了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階段,生產力、階級斗爭和科學均發展到了歷史上未有過的水平,工 業無產階級成為歷史發展的最偉大的動力,因而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
於是,在資產階級那裡,除了公開的極端露骨的反動的唯心論之外,還出 現了庸俗的進化論,出來對抗唯物辯證法。
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 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如果說有變化,也只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
而這種增減和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於外力的推動。形而上 學家認為,世界上各種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從它們一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後來的變化,不過是數量上的擴大或縮小。
他們認為一種事物永遠只能反復地產 生為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變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學家看來,資本主義的剝削,資本主義的競爭,資本主義社會的個人主義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隸社 會里,甚至在原始社會里,都可以找得出來,而且會要永遠不變地存在下去。
說到社會發展的原因,他們就用社會外部的地理、氣候等條件去說明。他們簡單地從事 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因此他們不能解釋事物的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變為他種質的現象。
這種思想,在歐洲,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是機械唯物論,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則有庸俗進化論。在中國,則有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的思想,曾 經長期地為腐朽了的封建統治階級所擁護。近百年來輸入了歐洲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則為資產階級所擁護。、
出處:出自毛澤東的哲學著作《矛盾論》。
(3)矛盾論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矛盾論》是毛澤東繼《實踐論》後寫的一篇論述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辨證法關於矛盾規律的重要哲學著作,是《實踐論》的姊妹篇。同《實踐論》一樣,原先是毛澤東同志為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哲學講演用的《辨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中的一部分。
1937.8在延安油印發表,書名是《矛盾論統一法則》。解放後,重新發表時,才定名為《矛盾論》,並在內容上作了較大補充、修改和刪節。《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繼《實踐論》後為同一目的而寫的闡述唯物辨證法,特別是闡述它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的重要著作。
如果說《實踐論》是以實踐為基礎,從認識論上揭露了「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思想根源的話,那麼《矛盾論》則是以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闡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強調矛盾的特殊性。
從方法論上批判了「左」、「右傾」的錯誤思想,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全面說明和發揮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所以,從理論上講,《矛盾論》是對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的極為系統和深刻的發揮。
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思想在中國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社會生活的辯證法和錯綜復雜的矛盾運動在理論上反映,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認識論和辯證法。
D. 矛盾論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哲學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繼《實踐論》之後,為了克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 。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所講的《辯證法唯物論》的第三章第一節。後作者作了部分補充、刪節和修改,於1952年暫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再版時移入第一卷。該書運用唯物辯證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從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發揮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從宇宙觀的高度,發揮了列寧關於兩種發展觀的思想,不僅指出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學的基本特徵,而且指出形而上學是簡單地從事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書中還闡明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②全面論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該書從 5個方面系統地論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論,明確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二者相互區別、相互聯結又相互轉化 。並提出了「 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的論斷。③論證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認為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觀依據,規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義,說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論意義,並論述了矛盾對立雙方相互轉化的根據和條件。④具體地闡明了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認為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對立的互相排斥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⑤分析了矛盾斗爭的兩種基本形式即對抗性的矛盾和非對抗性的矛盾,並指出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系統地闡述對立統一規律的哲學專著,其論述緊密結合中國革命的實踐,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哲學基礎,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E. 求毛澤東矛盾論 和 反對本本主義 分別的歷史背景,和文章產生的影響。
《反對本本主義》(來1930)作為中國共產黨源歷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獻,是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針對當時紅四軍黨內存在的教條主義傾向,總結了當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爭論,結合他自己的實踐經驗而寫成的,它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過程中,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在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
《矛盾論》(1937),作為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兩篇重的哲學論文之一,主要是在抗戰的大歷史背景下,為了清算黨內的「左」的冒險主義和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思想,從而統一全黨思想,有利於革命形勢的轉變,爭取抗戰的勝利而作。當時,共產黨在經過長期的革命實踐,已積累了豐富的成敗經驗,加上抗戰時的延安相對遠離戰火,使得毛澤東有條件和可以完成這樣的哲學總結。《矛盾論》的發表,使全黨從哲學的高度認識了當時的革命形勢,即抗日壓倒一切,成為主要任務。也為延安整風運動作了理論上的准備,為抗戰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F. 馬克思主義矛盾論理論和實踐意義有哪些
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從宇宙觀的高度指出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內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學的基本容特徵,指出形而上學是簡單地從食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讓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說中還闡明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二是全面論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三是論證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說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論意義,並論述了矛盾對立雙方相互轉化的根據和條件。四是具體闡明了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五是分析了矛盾斗爭的兩種基本形式即對抗性的矛盾和非對抗性的矛盾,並指出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在相互轉化。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列寧常稱這個法則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
G. 實踐論和矛盾論的現實意義
和矛盾了,實現的意義,他們時間是有著相輔相成的。
H. 《矛盾論》的寫作背景,內容簡介,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共300字.
時代背景
《矛盾論》是毛澤東繼《實踐論》後寫的一篇論述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辨證法關於矛盾規律的重要哲學著作,是《實踐論》的姊妹篇。同《實踐論》一樣,原先是毛澤東同志為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哲學講演用的《辨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中的一部分。1937.8在延安油印發表,書名是《矛盾論統一法則》。解放後,重新發表時,才定名為《矛盾論》,並在內容上作了較大補充、修改和刪節。
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從宇宙觀的高度,發揮了列寧關於兩種發展觀的思想,不僅指出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
《矛盾論》
界是形而上學的基本特徵,而且指出形而上學是簡單地從事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書中還闡明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②全面論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該書從 5個方面系統地論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論,明確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二者相互區別、相互聯結又相互轉化 。並提出了「
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的論斷。③論證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認為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觀依據,規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義,說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論意義,並論述了矛盾對立雙方相互轉化的根據和條件。④具體地闡明了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認為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對立的互相排斥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⑤分析了矛盾斗爭的兩種基本形式即對抗性的矛盾和非對抗性的矛盾,並指出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系統地闡述對立統一規律的哲學專著,其論述緊密結合中國革命的實踐,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哲學基礎,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I. 如何學習矛盾論的意義
是相對於唯心論的一種辯證法。是一種方法論,一種價值觀!真正了解和把握了矛盾論,會提高你對事物規律性把握,幫助你對事物預見性。
J. 《矛盾論》中的矛盾是什麼意思對現實生活有什麼指導意義
矛盾論原理其實對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我們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中都版經常遇見兩難決擇權的境地,想魚和熊掌得,希望事情十全十美,但是很多數事情處理起來是沒辦法做到,特別是在重大事情上,往往是無論如何做,總是有所犧牲,這裡面就有著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問題。
很多人因為患得患失,優柔寡斷,總覺和找不到解決事情的完美辦法,就裹足不前,覺得很痛苦,拖延時間,當斷不斷。
在大事面前,如果不及時採取措失,害處很大,這時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果斷解決,次要矛盾留到以後有機會再解決,即使以後沒有機會解決,也應該迅速解決掉主要矛盾,不能拖延。這樣,我們處理事情來就不會覺得沒有方法下手,就會思路清晰,辦起事來不會拖泥帶水。最重要的事,一件本來看起來很復雜的事,如果你抓住了主要矛盾解決以後,你回過頭來看,發現事情已經好辦很多了,甚至已經沒有問題了,即使有問題,也比之前簡單多了,這時候原來的幾個次要矛盾又會有其中一個升級為主要矛盾,或者產生了一個新的主要矛盾,那麼,再重新分析找出主要矛盾給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