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徽淮北怎麼樣
1.城市歷史。
總的來說,淮北沒有什麼悠久的歷史,前身是濉溪市,貌似很久之前有個「相王」的領地在這邊,所以有了相山。現在的淮北基本上是由老濉溪人、宿州人、蕭縣人以及其它周邊的礦區、縣城的人組成,另外,淮北有很多上海的知青,我搬過兩次家,鄰居都是上海人...小的時候就聽他們胡麻將的聲音.
2.人文。
淮北人有點北方人的豪爽,又有些南方人的精緻。吃飯會搶著買單,絕不AA,家裡也喜歡種植一些花花草草,既有喜歡大魚大肉的小姑娘,也有喜歡喝茶下棋的好基友。因為城市(相山區)比較小,基本上我的小學同學和我初中同學是高中同學的概率非常大,也有我的初中同學和我的高中同學結婚的。就那麼大的圈子,干點什麼事情,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傳遍。
3.環境。
這個單詞不需要在淮北里討論,你要是敢一個星期不刷車,我就服了你。到處是灰塵、煤塵和垃圾。
我真的吐槽一萬遍都不嫌麻煩,每到節假日淮北的中心一馬路,隨處看見丟在地上的宣傳單、食品袋、各種垃圾,而且現在比我小時候跟嚴重,怎麼人們都越活越回去了呢。
4.經濟水平。
淮北市是貧富差距蠻大的地方,比如開公司的、家裡有煤礦的、高級公務員之類的很有錢,但是城鄉結合處還是可以看到破舊、陳年的老房子,更別說農村的農民了,收入基本靠外出打工。一般的上班族可能也就工資1200—2800之間吧。大量的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在外地,不願意回來。
5.淮北人怎麼玩的。
淮北人特別注重享受,我小的時候,流行舞廳,很多人回去卡拉OK,然後跳舞。等到我上初中了,流行量販式KTV和迪吧,再後來我上高中、大學,家裡人的生活更多元化了,早上起來很多人回去爬山、溜公園鍛煉身體,中午是肯定會午睡,晚上下班喝點小酒,大家去打牌、泡澡,女士們喜歡養生會所、打麻將之類的,最近貌似還流行在體育場暴走之類的。周末空閑的時候會全家開車出去采風,看梨花、逛石榴節,杏、桃、西瓜、淮北的鄉村風景很棒。而且交通還不錯,去徐州、合肥、南京、山東都不麻煩,節假日出行很方便。
淮北附近的宿州、阜陽、我都去過,說實話我覺得淮北人民的生活質量比較高一點,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選擇的機會不是很多,企業少、經濟不發達是淮北的硬傷,支柱性產業煤礦最近慘的發不起工資,如果你是青年,又不是本地人,請慎重考慮。
B. 誰知道淮北的文化歷史
淮北源遠流長,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早期,人類就在此繁衍生息。約4000年前原始社會末期,中國「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在現淮北市市府所在地相山建城。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商湯十一世祖相土曾遷都於此。2500多年前,宋共公瑕將宋國國都由河南睢陽遷此,歷90年。在此後的1000多年間,歷代王朝先後在此設郡或縣。
為古相城繁榮時期,據初步考察,計有200餘處文物點,重要的文化遺址有石山孜等14處。始建於約公元前200年的臨渙土城為全國唯一現存的鎮級土城牆。
在出土文物中,漢畫像石的品位之高,數量之多,為中國少有的幾個城市之一。淮北自古人傑地靈,著名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時期的政治家蹇叔(約公元前628-前560年)。
兩漢之交的大哲學家、經學家桓譚、三國時期的文學家、音樂家,史稱「竹林七賢」之一稽康(公元223-262年);中國現代雕塑大師劉開渠(公元1904-1993年)。
(2)淮北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淮北民俗文化:
淮北花鼓戲流行於蘇、皖北部邊界以內,至宿州、澮河以北這一較小區域,是極具風格的稀有劇種之一。淮北花鼓戲源於明初,50年代初期,淮北及豐、沛、蕭、碭地區的民間花鼓班達百餘家。
淮北花鼓戲主要曲調有宿州調、澮北調、口子調平板、寒板等;舞蹈為「壓花場」和「大小武場」兩種,有文有武;說唱和詠唱融於一體;角色行當齊全,劇目豐富。
計170餘出,其中大戲110出,小戲60餘出,另有段子72篇。淮北花鼓戲的唱腔哀婉纏綿,低徊流轉,尤其「寒調」具有代表性,唱來如泣如訴,如哀如嘆,別具一格,極富個性。
淮北花鼓戲的舞台表演較完整保留了傳統戲曲「虛擬表演」的原始狀態,所有情景純用虛擬手法表現,男女演員可互扮各種角色行當。「花鼓大花場」是淮北花鼓戲最具特色的「絕活兒」。
表現形式為男角背花鼓(稱「鼓架子」)。在「盤鼓」和「八句子」中展現豐富多彩的舞姿。女角頭扎綉球,手舞長綢,腳綁特製木墊。
表演技術難度高,演員需有深厚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在淮北花鼓戲的發展史上,曾涌現了許多優秀的表演藝術家。
C. 淮安的歷史文化
淮安,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們活動的蹤跡,並留下載入史冊的「青蓮崗文化」。
夏商周時期,市境為「淮夷」、「徐夷」聚居地。春秋戰國時期,既有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即淮揚運河)溝通江、淮,又有陸上幹道——善道通達南北。《淮系年表•序言》稱包括市境在內的古淮河中下游地區「交通灌溉之利甲於全國」,成為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國所有。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分屬泗水郡和東海郡,始置縣邑有淮陰(治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治今盱眙縣城東北)、東陽(治今盱眙縣馬壩東南)。西漢年間,市境大體屬臨淮郡,又增置淮浦(治今漣水縣西)、射陽(治今淮安區東南)、富陵(治今洪澤湖中)等縣。東漢分屬下邳國和廣陵郡。
魏晉南北朝時期,市境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建置紊亂,隸屬多變,今市區碼頭鎮、淮城鎮其時均為軍事要塞,多設州郡治所,為邊帥駐節之地。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南齊永明七年(489),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時期,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建置也較穩定,大抵淮北屬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北淮河對岸),淮南屬楚州(治今淮安區淮城),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楚州、泗州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全國性名城,楚州更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市境先屬淮南路,分屬楚州、泗州;後分淮南路為淮南東、西路,市境屬淮南東路。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為雙方反復爭奪,建置亦復紊亂多變。
元代,境內先後置淮東安撫司、淮東總管府、淮安路(治今淮安區淮城鎮)。淮安路轄境包括今蘇北地區大部和皖北一部。
明清時期,境內置淮安府。明代淮安府轄山陽、清河、安東、鹽城、桃源、宿遷、沭陽、睢寧、贛榆、邳州、海州,計9縣2州,范圍包括今蘇北五市絕大部分地域。
其間,還有漕運總督、南河總督駐節淮安。漕運總督還經常兼巡撫江淮,節制淮(安)、揚(州)、廬(州)、鳳(陽)四府及徐(州)、滁(州)、和(州)三州,管轄范圍包括今江蘇、安徽二省的長江以北廣大地區。清末,一度設立江淮行省,淮安是江淮巡撫駐節之所,即省會所在地。
民國元年(1912),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道署設今清浦區),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第七行政督察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
由於處在敵後環境,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政區變化很大,頭緒繁多,大抵分屬淮海區、鹽阜區、淮南區、淮北區。
抗戰勝利後至1946年9月的一年間,淮安是華中解放區的中心、蘇皖邊區的首府,時蘇皖邊區南界長江、北界隴海鐵路、東至黃海、西至裕溪口一線,橫跨蘇皖豫魯四省之境,轄53個舊縣。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新中國成立後,淮陰專區先屬蘇北行政區,後屬江蘇省。
經過1950年6月、1954年8月、1954年12月、1971年3月的幾次區劃調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轄宿遷、沭陽、灌南、泗洪、泗陽、漣水、淮陰、淮安、洪澤、盱眙、金湖11個縣和清河、清浦兩區,原轄縣灌雲劃歸連雲港市。
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4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歸連雲港市。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2012年2月23日,楚州區更名為淮安區。
2016年,淮安市清河區、清浦區合並更名為清江浦區,洪澤縣更名為淮安市洪澤區。至此,淮安市下轄4區3縣:清江浦區、淮陰區、淮安區、洪澤區、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
(3)淮北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淮安市地形西高東低,除市境西南部的盱眙縣有丘陵崗地外,全市以平原為主體,地勢平坦。境內河湖交錯,水網縱橫,京杭運河、淮沭河、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黃河、六塘河、鹽河、淮河幹流9條河流縱貫橫穿。
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大部分位於市境內,還有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等中小型湖泊鑲嵌其間。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69.39%,湖泊面積佔11.39%,丘陵崗地面積佔18.32%。
D. 淮北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四季榴園景區
季榴園旅遊景區依託榴園村打造。榴園村是典型的皖北山地型村落,以石專榴產業為主,為屬全國六大石榴基地之一,中國軟籽石榴基地,至今還保存明清古石榴園千餘畝,「塔山石榴」2012年被國家質檢總局命名為地理標志產品。榴園村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等榮譽稱號。
榴園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中國第一座石榴博物館、現代化的遊客中心、大型生態停車場為景區增添新的活力。這里是張果老故里,至今仍保留許多關於張果老的遺跡——升仙台、丹井、參井、仙人洞、聚仙台、觀景台、煉丹爐、驢打滾等。景區在建設過程中,注重挖掘鄉土文化,以「二十四孝」中的蔡順「拾葚異器」故事挖掘孝文化;以塔山寺遺留的佛教遺址挖掘釋文化;以張果老的傳說挖掘道文化;並將儒、釋、道三種文化的並存共榮凸顯出來,體現榴園文化的共融性。
錯落有致的山地村莊、碧波盪漾的湖面、賞心悅目的景點、漫山遍野的石榴樹和淳樸勤勞的村民,構成了榴園村優美的山水畫卷。眾多遊客的到來,促使村民自發建成一批農家樂、家庭旅館、手工作坊、土特產專賣店等旅遊服務設施。四季榴園景區現已成為皖北地區重要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E. 淮字的寓意是什麼
「淮「的本義是」最清的水「 ,一般寓意為官當政清廉,廉明,寓意孩童單純天真。
拼音:huái
釋義:
1、淮河,水名,發源於河南,流經安徽,入江蘇洪澤湖。
2、姓。
筆畫:
(5)淮北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一、南淮
[nán huái]
泛指淮水流域。
二、淮夷
[huái yí]
古代居於淮河流域的部族。
三、淮左
[huái zuǒ]
淮河以東地區。
四、長淮
[cháng huái]
指淮河。
五、清淮
[qīng huái]
酒名。
F. 淮北有哪些著名景點
淮北市旅遊景點:
相山風景區
是開放式公益景區,總面積約12.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95%,坐落於有著40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園林城市淮北市相山區境內 。風景區內含:惠澤公園、相山公園,以及止於相山東麓的長山公園三個主題公園以及黃里景區等。相山山脈自徐州蜿蜒而來,主峰為皖北地區至高點,方園諸山之宗;有奇峰、雲洞、林海、蒼柏、古寺、漢碑。人文景點有乾隆皇帝題詞「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鳴台、飲馬池和藏經洞等數十處。目前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即將申報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相山風景區一角
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原名淮北市博物館)淮北市中國隋唐大運河博物館是一座把煤文化與隋唐運河文化巧妙結合起來的建築。 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專家齊康教授主持設計的。象徵著淮北這座新興工業城市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航船,在歷史和長河中勇往直前,奔向光明的未來。其建築風格既有歷史的滄桑感又有現代的節奏感。淮北市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共設八個固定展廳:隋唐瓷器廳、漢畫像石廳、十二大名人廳、運河遺韻廳、宋代瓷器廳、書畫廳規劃廳、古相貴珍廳,分別展出淮北地區出土文物和徵集的全國名人字畫。此館還設臨時展廳2個,不定期地組織、舉辦展覽,如《淮海戰役展》、《昆蟲生物標本展》、《海洋生物標本展》等.目前博物館為國家3A級景區,即將申報國家4A級景區。
黃里風景區
黃里風景區坐落於有著40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園林城市淮北市境內,位於相山北麓、鳳凰山南側,西臨新濉河;與相山公園僅一山之隔,面積631餘公頃,其中山坡地304.3公頃,果園林地227.1公頃,老林地面積3.6公頃,村莊96.1公頃。黃里豐富而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開發價值,笆斗杏和軟籽石榴等果品美名遠揚,至今仍流傳著「黃里石榴笆斗杏,青湯菠菜都進貢」的說法;黃里又是我國軟籽石榴的原產地,並有皖北地區罕見的面積最大、株數最多的古柏樹群等。同時,黃里還有「
相山風景區
天藏寺」遺址、傳說中的「祭雨台」、「龍爪峪」以及許多有待開掘整理的古跡、民間傳說故事等。
化家湖
化家湖為新石器時期遺址,坐落於有著40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園林城市淮北市境內,原為蔡里湖、化家湖、土型湖。民間傳說是王母娘娘瑤池、行宮處,據《山海經》載:西海(青海)王母娘娘在九州設有多處行宮。另據《濉溪縣志》載:湖底是春秋戰國古硯墨城遺址。 如今的化家湖已經成為淮北市城市用水備用水庫,水面20多平方公里,深10米,水容量1330萬立方米。湖三面青山環繞,四周楊柳擁翠,湖面碧波盪漾,白帆點點,岸邊曲徑通幽,桃紅綠柳,為生態旅遊勝地。
相山公園
大型綜合性公園,有相山廟、奏鳴曲、萬丈碑、釣魚台等「相山十景」 ,有動物園、 兒童樂園、相山湖等游樂場所。有水牛墓、藏經洞、顯通寺(習稱相山廟)、劉開渠紀念館等人文景觀。位置:淮北市相山城區。
南湖公園
是採煤塌陷地形成的湖泊,植物豐茂,蘆葦茂密,南岸湖濱有寺廟,景色優美怡人。
位置:淮北市相山區南郊 5 千米處。
龍脊山風景區
龍脊山為淮北市海拔最高點。景區內有千年古檀掩隱下的大方寺遺址,還有龍吟湖扁泉、觀日台、仙人洞、張果老升仙處等景。 位置:淮北市烈山區新蔡鎮。
臨渙古城
是安徽僅有的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先秦古遺址。有古城牆、文昌宮、城隍廟、蹇叔墓、嵇康舊居、傳統老街、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等景。
濉溪老城石板街
東起老城文昌閣,西至武勝街,中心地段長650米,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古樸風貌。
位置:濉溪縣灘溪鎮。
柳孜隋唐大運河
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發掘出完整的宋代通濟渠碼頭,還 有唐船8艘和大批文物。
位置:濉溪縣百善鎮柳孜集。
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
由淮海戰役烈士紀念碑、雙堆集殲滅戰紀念館(8個展室)和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墓組成。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位置:濉溪縣雙堆集鎮南面。
乾隆湖風景區
淮北市乾隆湖風景區集旅遊、休假、娛樂、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旅遊觀光園。歷史遺跡豐富。位置:濉溪縣灘溪鎮東南側
G. 請問安徽有那那些特色文化
一、戲曲
安徽戲劇表演藝術歷史悠久,品種較多,名家迭出。地方戲種現存30餘種,影響較大有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鳳陽花鼓、墜子戲、花鼓燈等。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主要流傳在安慶市一帶,與京劇、評劇、越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採茶燈、花鼓調,先於農村,後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一個劇種。但形成一個完整的劇種,吸收了京劇、漢劇、昆劇、越劇、評劇等眾多姐妹藝術的精華。代表劇目:《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小辭店》等。
徽劇:徽劇是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聲腔,主要流行於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清乾隆年間,「三慶」、「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名噪華夏,這就是著名的徽班進京。清道光、咸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
廬劇,舊稱「倒七戲」,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清末以來,流行於安徽境內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它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鼓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曲調清新朴實,優美動聽,很受當地群眾喜愛。代表劇目為《借羅衣》、《打蘆花》、《討學錢》、《休丁香》、《雪梅觀畫》、《花園扎槍》。
二、文學
徽文化:徽州文化,是歷史上的徽州(前稱新安郡)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徽州文化內涵豐富,包括新安理學、徽派朴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桐城文派:又稱: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慶府桐城縣人(今桐城市、樅陽縣和安慶市宜秀區等部分地區)故名。
桐城派文論體系和古文運動的形成,始於方苞,經劉大櫆、姚鼐而發展成為一個聲勢顯赫的文學流派,有1200餘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數以億字的資料——這些數字就是崛起於200餘年前的桐城散文派在其間創造出來的文化成果。「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間世人對桐城文章的贊譽。
三、美術
安徽歷史上有新安畫派、龍城畫派,版畫流派有蕪湖鐵畫、徽派版畫等。新安畫派畫派先驅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時期主要成員有方式玉、王尊素、吳山濤、王家珍、戴本孝、吳龍、吳田標、雪庄等,新安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龍城畫派清初,在「揚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間,蕭縣涌現出一批「重傳統、重筆墨、重生活」的水墨寫意新人,他們頻頻相聚於龍城(蕭縣的古稱),揮灑於室,活躍於世,整個龍城書畫活動沸沸揚揚。
他們既繼承了祖輩的傳統技法,又沖破傳統的束縛,追逐時代新潮,以強烈的個性闊筆寫意,以潑辣豪放的筆墨寫實,技藝日高一日,一時人才濟濟、高手林立,出現了吳作梓、劉雲巢、張太平、王維翰、吳鳳昭、吳鳳祥(柳庵)、張昌、袁汝霖等有影響的書畫家數十人。他們藝術思想趨於一致,技法意境趨於相同,融合南疆北國,形成了新的畫風流派,影響較大,活動中心在縣治龍城,被稱為「龍城畫派」。
四、飲食
徽菜是中國漢族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包括黃山地區的皖南菜、皖中的淮揚菜、和皖北的沿淮菜,皖南菜是徽菜的代表,發端於南宋年間徽州歙縣,徽州因處於氣候交接地帶,雨量較多、氣候適中,物產特別豐富。黃山植物就有1470多種。山珍野味,構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獨到之處。主要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腌鮮鱖魚」、「黃山燉鴿」等上千種。
H. 淮北有哪些名勝古跡
相山森林公園,南湖濕地公園,乾隆湖旅遊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