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井岡山革命道路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井岡山革命道路歷史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二是初步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三是找到了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途徑。
井岡山精神的多重價值及其當代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井岡山精神中蘊涵的中國革命道路的獨創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先導意義
從井岡山這片紅土地上開辟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這條獨創性的革命道路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對半個世紀以後以鄧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有著巨大的借鑒和啟示意義的。鄧開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前提是:以蘇聯模式為樣板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僵化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體制及其在中國實踐的失敗,這和毛開創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歷史前提即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模式為標本而不從國情出發、加以無條件套用的先取城市、後取鄉村的武裝起義實踐的失敗,是極為相似的。
二、井岡山精神中蘊涵的實事求是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最本質內涵,它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客觀基礎
井岡山革命道路的成功開辟,是以毛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能夠堅持實事求是思想的結果。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毛首先提出的。我們黨就是在這條思想路線的指引下,才從勝利走向勝利。以鄧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恢復和發展了黨的思想路線,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確定為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但最本質的仍是實事求是。進入新世紀,以江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又進一步豐富了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把與時俱進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道確立為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但最根本的仍是實事求是。
三、井岡山精神中體現的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是引領當代人價值取向的一面旗幟
井岡山精神中體現的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不失為引領當代人價值取向的一面旗幟。在當前,面對金錢物慾的誘惑,很多人沒有了信仰,因此,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問題再一次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它不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現實問題了。用紅色資源中蘊涵的寶貴精神財富教育人民,引領當代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四、井岡山精神中體現的艱苦奮斗作風仍是當代人應發揚的優良作風,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之一
井岡山精神中體現出的艱苦奮斗作風,始終是支撐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強大力量。
在當前,由於改革開放政策帶來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提高使很多人忽視甚至忘記了艱苦奮斗的重要性。因此,加強革命傳統中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已勢在必行,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教育,要多管齊下,讓青少年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不斷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最近,胡又提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思想,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可見,弘揚井岡山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仍是當代人的道德准則。
2. 紅色革命有哪些精神
具體如下:
1、紅色精神抄是指共產黨的紅色精神,最早表現為一九一九年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在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紅色精神」。如「軍民團結、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不怕艱難險惡」的長征精神,「改變作風、提高素質」的延安精神,「艱苦奮斗、勇於開拓」的北大荒精神,「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攀科學高峰」的兩彈一星精神。
2、意義:在中共九十年的歷史中,是什麼使共產黨能克服艱難波折奮斗不息?是什麼使其在內憂外患的多重壓力下突破險境絕處逢生,直至今日成為東方強國?答案是紅色精神!
3. 紅色文化的基本含義
紅色文化有別於其他文化的根本點在於紅色。故此,要探究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就必須由紅色談起。
中國人的紅色情結與生俱來,它流動在民族的血脈里,遺傳在民族基因中。
華夏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炎帝又稱赤帝,是中國的太陽神。古時候,中原人稱南方為炎方,稱炎帝的國土為炎土,稱炎帝的子民為炎人,炎帝的下屬神是祝融,祝融是火神。黃帝的「黃」字,是太陽初出之色。「黃」與「皇」字可以通假,在古書上,黃帝也經常稱作皇帝。甲古文中的「皇」字,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陽,下面是一個王字,因此,黃帝氏族也是崇拜太陽神、火神和鸞鳳的民族。
首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缺乏深刻的了解與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並非像某些人所說,是一堆毫無價值的垃圾,而是有著多方面的豐富內涵,它的優良部分,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並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主要體現在這樣幾方面:
一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中國文化歷來關注現實人生,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入世的人生哲學,培育了中華民族敢於向一切自然與社會的危害和不平進行頑強抗爭。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強調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創造。要實現現代化,這種自信自尊的精神是決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觀。中國儒家文化所講的「力行近於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行重知輕」的認識論思想,這與實踐品格具有某種一致性。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實現現代化,當然要努力學習外國的先進的東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會主義實踐。
三、重視人的精神生活。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與這精神世界,鄙視那種貪婪與粗俗的物慾。孟子提出「充實之謂美」,並認為「寶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對人格的根本要求,這種傳統美德,對現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貴的。
四、有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愛國主義,是 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今天,一個國家只有走上現代化,國家才會繁榮富強。而實現現代化,全靠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奮斗。
五、追求真理,勇於奉獻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蔑視那種貪生怕死,忘恩負義、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談到對真理的追求時,認為「朝聞道 ,夕死可矣「。宣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這種對真理執著、獻身精神是推動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六、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范。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社會只有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形成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社會才能充滿溫馨與和諧,才能給人帶來希望與力量。上述種種僅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地的一部分,僅此就足以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羅素曾說過:「中國文化的長處在於合理的人生觀」這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深刻認識和概括。
4. 保護『紅色文化』和發展『紅色旅遊』的意義是什麼
發展紅色旅遊的重要意義
紅色旅遊,主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發展紅色旅遊,對於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有利於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愛國主義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參觀游覽之中,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遊傳輸給廣大人民群眾,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二)有利於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黨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扶持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文化發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遍布全國各地特別是革命老區的紀念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通過發展紅色旅遊,把這些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對於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三)有利於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革命老區大多地處偏遠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幫助老區人民盡快脫貧致富,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務。發展紅色旅遊,是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有效舉措,可以將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特色產業,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帶動商貿服務、交通電信、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四)有利於培育發展旅遊業新的增長點。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旅遊消費支出逐年增長,對旅遊內容和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遊業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產品結構,更好地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紅色旅遊作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滿足旅遊需求、促進旅遊業發展,增強旅遊業發展後勁,開拓更廣闊的旅遊消費市場,具有積極作用。
5. 開展紅色教育的意義
紅色教育的意義
1.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一切從實際出來,面對困難,奮勇直前的精神,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於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
2.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革命情懷,始終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斗目標,緊密團結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3.傳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紅色教育的作用
1.有利於發揚紅色文化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寶貴精神作用,讓「紅色文化」發揮出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紅色文化的開發,對於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和統籌協調作用有積極的意義。
2.增進人民的愛國情懷、培育人民的高尚情操、鑄就人民的創新精神,進一步加強先進性建設。
3.有利於促進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充分利用好各地紅色文化資源,發揮其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4.有利於黨性修養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發揚紅色文化,可以抓住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利契機,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等紅色文化資源的應有作用,強化管理,使廣大黨員幹部參觀有收獲、心靈有觸動。
5.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紅色教育在新型冠狀肺炎的戰爭中彰顯著共產黨員的本色,紅色教育把歷史資源與現實形勢和黨員幹部的思想實際相結合,把歷史素材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與現代教育培訓先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定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密切聯系群眾,服務於大眾。
6. 紅色旅遊的文化意義
1、發展紅色旅遊是保護文化遺產的契機,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
近一段時間來,中國內地很多地方都在對「紅色景點」進行修繕。湖南省花垣縣對國立八中進行全面維修和保護。國立八中也修繕了「國立八中舊址紀念碑」。花垣縣在保護修繕好花垣縣第一屆縣委遺跡的同時。保護和利用好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其所代表的先進文化,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體現。
2、紅色旅遊不僅是革命精神的實踐之旅,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紅色旅遊是革命傳統教育觀念和旅遊產業觀念與時俱進的結合,既是觀念的創新,也是產業的創新,是我國旅遊產業一個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業在國際經濟學界被稱為「朝陽產業」、「無煙產業」:據世界旅遊組織資料統計,旅遊業每直接收入1元,相關行業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遊業每增加1個直接從事人員,社會就能增加5個就業機會。我國的紅色旅遊資源從東南沿海到雪域高原,從商業經濟重鎮到窮鄉僻壤,綿延曲折,逶迤萬里。紅色旅遊帶動了老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老區的招商環境,擴大了就業機會,增加了當地財政收入。比如當年紅軍醫院舊址所在的井岡山小井村、瓊崖革命根據地所在的瓊海市椰子寨村,依靠紅色資源邁上了小康之路。
3、紅色旅遊具有不可比擬的教育宣傳功能,擔負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
革命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升華。弘揚革命傳統是新時期對廣大人民群眾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利用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資源優勢,發展紅色旅遊,是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形式。紅色旅遊寓教於游、寓游於教,是革命傳統教育方式的創新,是貼近歷史和生活的大課堂,是新形勢下人文精神的回歸。
7. 中共紅色政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是甚麼
歷史意義:封建主義幾千年的中國大地上,無產階級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政權。跨越了經歷資本主義過渡的階段。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現實意義:對抗美國資本主義霸權!
8. 弘揚紅色文化有什麼社會意義
中國的紅色文化,從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起就開始醞釀,到新中國成立時已歷經長達28年的豐富和發展,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和內容。這是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它不僅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如今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依然是鼓舞、激勵人們繼續奮斗的強大推動力。
紅色文化的內容很豐富,在筆者看來,其中最主要的則是兩點:一是愛國主義情懷;二是艱苦奮斗精神。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受屈辱的歷史,外國侵略者屢次踏入這塊土地胡作非為,特別是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盡的苦難。但中國人民酷愛自己的家園,奮起反抗,在條件十分惡劣的情況下進行8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贏得了勝利。何以如此?就在於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使然。
再來看艱苦奮斗精神,這種精神在中國革命歷史上表現得十分突出。面對裝備精良的敵人,面對缺吃少衣的條件,中國人沒有畏懼,沒有屈服,而是以艱苦奮斗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戰而勝之。正是這種精神的力量,使革命隊伍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不僅盪滌了舊社會的污泥濁水,還創建了一個充滿無限光明的新中國。
愛國主義、艱苦奮斗,是中國紅色文化的精髓。我們尋訪前輩人的足跡,緬懷他們的戰斗歷程,就是要將這兩種精神繼續發揚下去,永葆其強大的推動力量。
也許有人說,這種精神好是好,可在今天形勢下它的作用究竟能有多大?不錯,現在我們已處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隨著市場經濟的實施,出現了不同的的利益訴求,在精神方面也出現了異彩紛呈的局面。但筆者以為,作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莫過於精神的信仰。有無這個信仰,情況是大不一樣的。在我們中國,精神信仰是什麼呢?無疑是愛國主義和艱苦奮斗。這兩種精神信仰是克敵制勝的法寶,也是戰勝一切困難、沖破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力量。
無庸諱言,我們現在確實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問題,如經濟轉型、貧富差距、食品安全、生態平衡、人才流失、社會管理等等。這些問題和困難的出現,有些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有些則是由種種因素釀成。面對這種情況,是怨天憂人、自暴自棄,抑或橫加指責?還是堅持愛國主義情懷、弘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自立自強?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要看到,十個指頭不一般齊,時下就有那麼一些人拜倒在外國的「中國論」中,以「洋先生」似是而非的看法為轉移;也有那麼一些人把眼下的情況看成「一團糟」,沒有一點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行動。這些人如同過去戰爭年代出現的「軟骨病人」一般,沒有自己的追求與信仰,更沒有中國人應有的骨氣和風姿,實在是要不得。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們在今天形勢下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說這些是「過去的東西」,更不能說其「已經過時」。紅色文化是在中國地面上生長出來的,深深植根於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盡管與過去相比,所處的環境有異、條件不同,但其精神、原則和內容,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就眼下我們所面臨的情況來看,尤有弘揚之必要,因為它對於克服困難、繼續前進具有巨大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