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法國的歷史文化遺產

法國的歷史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2021-02-18 07:29:06

① 法國的文化

國家的誕生
法國的歷史是長期以來人民的點滴勞動匯集而成的。法蘭西眾多的獨特之處正是其文化的體現。二千年來各個朝代和他們的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證,最後才形成了今天的現代法國。

史前時期
大約一百萬年前,從歐亞大陸遷移來的人類一直來到最後的邊界——大西洋邊。從此定居下來。薩比安人則最早在公元前四萬年到八千年開始出現在這里。許多考古遺跡證明了在法國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類文明存在。

高盧時期
約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凱爾特人離開他們在西里西亞的家鄉,向萊茵河和大西洋之間的這一地區開始入侵。這塊土地當時居住著90個不同的部落,被稱作高盧人。高盧人在農業和十分發達的手工業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文明。他們發明了收割機、木桶、四輪馬車和鐵劍。
很快羅馬帝國也注意到了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葉斯·凱撒大帝來到這里,征服了這一地區。高盧-羅馬文明定都於里昂,統治了相當長時間,形成了今日法國的最初藍圖。正是這一時期法語開始形成,許多大城市已經有了雛形,道路網也從此初現端倪。

法蘭克王國
從五世紀起,來自東方的漢斯、汪達爾、阿拉曼斯、維斯高特、奧斯特洛
高特和法蘭克人先後入侵該地區,高盧-羅馬人為了抵禦入侵而和法蘭克部落聯合了起來。他們的基地設在巴黎附近地區,也就是令天被稱作法蘭西島的地方,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國。
法蘭克王朝的梅羅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統治從五世紀延續到十世紀。這一時期,高盧一羅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漸融合。

法蘭西王國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統治時期,他建立了許多學校,促進文化繁榮並召集了許多學者在身邊。他的工國劃分為郡,郡長(世俗政權)和主教(宗教權威)共同管轄。米斯統領則負責執行帝國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蘭西島領主,加冕成為國王,而法蘭克人的土地(被稱作法蘭斯)成為法蘭西王國。新建立的法蘭西王朝想把宗主權施及整個統治領域內。
從11世紀至15世紀,先後有18任國王不斷地向封建領主們施加權威,王國得以擴大(吞並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並奪取了一些英國的領土,例如阿基坦和諾曼底。這幾個世紀中突出的特點是宗教熱情高漲,文化、經濟和城市也得到極大發展。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資產者,他們形成了社會中一個新的階級。城市也變成了行政單位。
從1226年到1270年間統治法國的國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視司法,曾經親自在萬森的一棵橡樹下主持審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許多醫院和教堂,參加了兩次十字軍東征,成為君王中的典範。他後來被尊稱為聖路易。
從16世紀到18世紀,十位國王致力於加強國家的權力以及其行政。在抵禦東方和南方的敵人入侵的戰斗中,他們逐漸建立了國家的自然邊界。這其間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結束了國內的天主教與清教徒的宗教戰爭,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國境。這樣,他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此外他還曾試圖改善貧苦的法國農民的不幸處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領導法國抵抗住了奧地利的軍事干涉,通過削弱貴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強了主權。他還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學並促成了法蘭西學院的建立。
-科爾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嘗試統一全國的法制,以及通過建立大製造業和國際貿易公司來促進革新。他曾寄希望於法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幾次歷史變遷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國民會議變成了憲政會議。封建權力被廢除、公布了人權宣言,建立了議會君主制。
1792年由於外國勢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廢除,第一共和國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羅伯斯庇爾在內的革命者們同時與國外(普魯士、奧地利、英國、西班牙)和國內(旺代)的反革命勢力作著斗爭。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們採納了孟德斯鳩和盧梭提出的原則(三權分立原則和人民主權原則)。
從1799年至1804年,第一執政拿破崙.波拿巴將軍領導著法國政府,他統治期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集權制資產階級國家、現代化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還建立了高中教育體制並改革了大學教育。

拿破崙帝國
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統治期間力圖建立一個龐大的歐洲帝國。10年間,法國軍隊在整個歐洲大陸不斷與一些強大的聯盟較量。曾有一個時期法國疆域急劇擴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邊界才回到1789年的狀態。
俄羅斯戰役中法國軍隊的慘重傷亡導致了拿破崙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後來曾再次統治法國,但僅一百天後,他就因為滑鐵盧戰役失敗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復辟
1815至1830年間的兩任國王都想要在復辟的舊君主制下維持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期間的一些進步措施。法蘭西王國的殖民帝國在北非繼續擴張。
法國的最後一任國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號「法國人之王」。1830至1848年間出現了貿易商業資產階級,工業革命開始,社會主義和聯邦主義運動也開始興起。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最終將法國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導致了君主制的最後崩潰。

第二共和國和第二帝國
普選制、新聞自由和對勞動者階層起義的恐懼給了拿破崙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一個機會當上了法國總統。在經過一段獨裁式的總統統治時期後,路易拿破崙通過公民投票和政變方式當上了皇帝,號稱拿破崙三世。他的政府倡導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於重建國家資本的重要經濟計劃。第二帝國以工業擴張為其特徵。就在政府向議會制政體變化之時,法德戰爭爆發了(1870年)。法國在蘇丹的失敗導致了第二帝國的覆滅。

第三共和國
1871年成立了共和國並建立了國防政府。法國戰敗,在與德國簽訂的和約中法國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同年發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義,但起義被血腥地鎮壓了。
共和國的議會制政體在1871年至1914年間建立了有關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證明了其本身的價值。儒勒法里總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對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確立發揮了重大影響,他對非教會的免費義務小學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貢獻。
法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繼續擴張,但與此同時社會動盪和宗教與學校之間的紛爭(政教分離)動搖著社會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使法國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勞動力。1917年12月是戰爭的轉折點,喬治·克雷孟梭帶領法國及協約國一起取得了勝利,德國戰敗。阿爾薩斯和洛林重歸法國。
在戰後重建不久,法國就象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被1929年大危機嚴重打擊。廣泛的罷工和左翼聯盟給法國帶來了1936年的人民陣線政府,這屆政府在國家計劃中設定了建立基本社會法律的義務。
在法國的四周,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以及西班牙內戰都預示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
隨著著名的所謂「奇怪戰爭」的結束,1940年法國宣布了休戰,法國成為德軍佔領區。法國經濟處於不穩定中。整個國家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與佔領國合作的維希政府,另一方是以倫敦為基地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及抵抗運動。經過五年的戰爭,法國在1944年被盟軍解放。

第四共和國
1940年6月18日夏爾·戴高樂發表了廣播講話後,被公認為法國抵抗運動的領袖和象徵。他在1944年至1946年間任政府首腦,建立了法國社會保障體系並給予婦女選舉權。可是,由於議會制政體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導致了政府改組,第四共和國被動搖了。1945年至1958年的這段時期法國一直忙於重建國家發展經濟。不斷尖銳化的非殖民化問題(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戰爭)意味著虛弱行政權的結束。

第五共和國
1958年,夏爾·戴高樂將軍重登歷史舞台。他設計並建立了加強行政權的第五共和國體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選總統制。法國從此走向一個現代化發展和經濟持續增長時期。1968年5月的學生運動和社會騷亂反映了年輕一代的不安情緒、社會的缺乏秩序以及國家的過度集權,戴高樂將軍因此被迫辭職。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著政權。喬治·蓬皮杜任總統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繼任者瓦雷里·吉斯卡爾·德斯坦任滿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國第一位左翼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擊敗。密特朗1988年競選連任成功。不過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法國政壇的特點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輪流執政。

統一的歐洲市場開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歐洲聯盟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基礎上誕生。

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7年4月21日國民議會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進行提前選舉。地方選舉則在3月已經進行。這一選舉的結果產生了左翼和右翼的「並存」。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在過去的數三十年裡,法國建立了一套穩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樂將軍任總統期間通過全民公決方式確立的第五共和國憲法保證了政治體制的良好運作。法國是統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會主義共和制國家。其公民不論出身,種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現代法國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留下的遺產。其原則以1791年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為基礎,今天已經成為憲法的引言部分。

法國的銘言是「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國旗是三色豎條組成的三色旗:藍、白、紅。
法國國歌是馬賽曲。
法國國慶是7月14日,1789年攻佔巴士底獄的日子。

國家制度
行政權
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以普選制選舉產生,任期七年。總統頒布法律並有權提出議案要求國家公民投票表決。他還有權在與總理,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談話後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總統任命總理,並任命由總理提名的政府成員。
政府應答復國民議會的質詢。
立法權
議會由兩院組成:國民議會,由五年一次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選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議會投票表決決定法律的通過與否,批准國際條約以及行使由共和國總統授以憲法修改權。
司法權
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權和立法權。
473個初審法院和186個大審法院負責執行法律。上訴法院有35個。終審法院負責判斷法律是否被正確地執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審團組成的重罪法院審理。
在行政司法領域有行政法院和國家最高行政法院。審計法院負責審核公共開支情況。

憲法規定的其他組織
-憲法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共和國總統、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分別任命。憲法委員會的職能是監督選舉和審查法律的合憲性。
-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其成員是各種不同社會階層(工會、商人、各種協會)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資格者。在議案、法令或有關計劃具有經濟和社會性質時,要咨詢經濟和社會委員會的意見。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權威。政府在起草議案和實施法令前必須征詢其意見。
-最高司法官委員會:由司法官和特定資格者組成。委員會由共和國總統和司法部長分別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對高級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時也負責司法官的紀律處分。
-共和國司法法院:以前被稱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組成,他們或是議會成員(12名是國民議會議員),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負責審理政府成員所做的、被認為是有刑事犯罪性質的職務行為。任何個人一旦認為自己被政府成員的犯罪或違法行為所損害,就可以向一個專門申訴委員會起訴。

行政管理
大區
法國被分成21個大區以及科西嘉島。大區由地區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其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省
法國大陸有96個省,此外還有四個海外省:瓜特羅普島、馬堤尼克島、留尼旺島和南美的法屬蓋亞那,海外領地還有玻利尼西亞、新卡勒陀利亞、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和馬可隆、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特爾·阿特里、科格倫群島,克羅塞和聖保羅島。
省由總委員會管理,其主席和成員通過普選產生。省長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為區(包括海外省在內共339個),小區(3,995個)和市(36,560個)。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長在市政委員會協助下負責,市政委員會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競爭性的經濟體制
1945—1961
盡管法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她在戰爭結束時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困難:人口只有四千萬(與1900年相同),工業生產總值只有戰前的一半。原材料極度缺乏,通貨空前膨脹。
首要的三個經濟計劃是重建基礎工業,促進生產和准備國際經濟競爭。
1962-1975
這段時期,在國家的督促下經濟得到了驚人的持續發展,達到了預期計計劃。這一時期法國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空前記錄(年增長率達5-6%),帶來了充分就業、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增長和工資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來的經濟計劃把重點轉向了地區經濟發展,投資政策和社會組織(改革社會保險體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來
三次連續的石油危機(197、1979、1980)和持續的世界經濟動盪使法國這二十年來一直強調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現代化,從而導致了高失業率(20年來減少了三百萬以上的工作機會)。
政府開支緊縮以及強調減少能耗,發展競爭力強的工業、研究和職業培訓賦予法國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對國際競爭的挑戰、歐洲一體化和下個年的來臨。

高度多樣化的經濟體制
法國經濟涵蓋了所有重要的經濟部門:農業(世界第三、歐洲第一大出口國),工業(世界第四、歐洲第二),漁業(歐洲捕撈量第四)。
法國出口貿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國公司躋身世界百強。

農業
法國農業是一個現代機械化,高生產率的生產部門。法國的農業生產面積占歐盟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農產品占歐盟產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產品(肉、奶、乳酪),其餘的是穀物、糖和加工業。

工業
法國工業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組和自動化的傳統工業部門(鋼鐵、冶金、機械、汽車和紡織工業),也包括一些新的發展中技術工業(食品加工、精密化學、航空航天工業和新型材料)。
法國工業生產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賴於進口,只有電力是個例外。25%的電力來自於本國的核電廠。

服務業
服務部門(對集體和個人消費者)正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務部門,如交通、電子通訊、郵政、電力和水在本領域都配備了先進技術(微型電話、高速列車和地鐵系統更是享有國際聲譽)。法國的旅遊業名列歐洲第一,對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有重大意義。事實上,法國在這個「無形出口工業」中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法國如何看待自己
從大小、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上看法國都算不上是個「超級大國「。但法國依然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由於高科技企業的蓬勃發展,她是世界重要經濟強國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否決權,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常任國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位於巴黎。

從另一些角度來看法國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拉丁國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拉丁人後裔)。
-法語國家之一。法語人口在全球共有一億零五百萬。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區,法語已經被使用了幾百年。
-歐洲國家之一。法國和中歐及東歐的許多國家有著良好的政治、貿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蘇聯的政治變化後這些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更重要的是,法國的未來與西歐聯盟的其他十五個成員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由於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普選產生)的建立,法國人民積極地參與到歐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錄1:法國經濟數據
GDP:78Y,610億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億法郎
工業企業:196,600家
農業/食品企業:72,000家
GDP增長率:2.3%(到1996年)
1996年總增長值:農業5.5%;工業和能源25.2%;服務業56.4%
現有就業人口:25,590,000

附錄2:法國的特點
盡管法國在地理上和種族上都是多樣化的,國家仍有強烈的凝聚力和濃厚的文化個性。法國人民對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個性有強烈認同感。
現代法國的基本理念是保衛人權和自由、民主、統一。這些理念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附錄3:法國的外國人
外國移民在過去四十年中對法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繁榮作出很大貢獻。但由於現前的經濟危機,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現在法國有大約不到四百萬的外國人(自1995年來占人口總數的6.5%)。自1990年來外國人所佔比例大致未變。

② 法國巴黎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版宮、權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蘭斯聖母院教堂 位於巴黎東北的蘭斯市,建於13世紀。這座教堂以形體勻稱、裝飾纖巧而著稱,是法國最漂亮的哥特式教堂。由於在法蘭西王國時期(888-1792),國王的加冕儀式常常在蘭斯聖母院教堂舉行,因此該教堂曾被稱為"最高貴的皇家教堂"。

③ 請問法國世界文化遺產知多少

高 遠19、阿維尼翁歷史中心
位於沃克呂茲省,阿維尼翁本來12世紀的默默無聞的小鎮,
1309年教廷因內斗牽至這里,小鎮古樸的城堡和城牆、建於橫跨羅納河的橋梁,和羅馬主教堂名揚於世,是歐洲天主教的朝聖地。20、布爾日的大教堂
位於謝爾省,建於12世紀末至13世紀末,它以勻稱的比例、整體的和諧建築美而聞名,是哥德式建築的傑出代表和基督教在法國中世紀的象徵。21、南運河1667到1694年間挖掘,延綿360公里,穿梭於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 航運水系涵蓋了船閘、溝渠、橋梁、隧道等328個人工建築,創造了世界現代史上最具輝煌的土木工程奇跡,堪稱建築技術史上的佳作。22、卡爾卡松城堡
位於奧德省,是古代防禦城市一個典型的範例,有環繞城堡的巨大的防禦工事,和緊湊的房屋和街道以及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
23、比利牛斯山(與西班牙共有)庇里牛斯山脈—珀度山
跨越法國與西班牙國界,位於比利牛斯山脈的山峰中心處,有3352高的石灰岩斷層、競技城牆和歐洲最大且最深的峽谷,同時也展現出田園景觀,並反映出過去曾經在歐洲高山地區風貌。24、里昂的歷史古跡
位於羅訥省,里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歐洲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上扮演著重要角色。25、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
囊括法國眾多大區,是整個中世紀來自於歐洲各個角落的虔誠的朝聖者們最大的會聚處。26、法比共有的讓布盧鍾樓1999年發現的32座鍾樓群,建於十一世紀到十七世紀時期,他們展示了羅馬式建築風格、哥特式建築風格、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以及巴洛克式建築風格的鍾樓。27、聖艾米利翁地區
位於紀龍德省,法國純粹而地道的葡萄種植區域,鄉鎮和村莊里還有許多優美的歷史遺跡。28、盧瓦爾河流域蘇利到夏隆間的盧瓦爾河谷
法國人文與自然風貌的典範,代表幾個世紀以來法蘭西農耕、田園和建築的發展。29、普羅萬位於賽納-馬恩省,原為中世紀防禦城鎮,見證了國際貿易組織和羊毛工業的早期發展。30、勒阿佛爾
位於濱海賽納省,著名港口城市,位於英吉利海峽的諾曼底,
二戰期間遭轟炸,後進行了恢復性修建。是反映早期的城市格局和結構與現代建築相融合的歷的典範城市。31、波爾多,
月亮港
位於紀龍德,省月亮港是波爾多的一座港口城市,建於歐洲啟蒙革命時代,是一座突出的城市與建築合奏的歷史之城。32、沃邦防禦工事
沃邦防禦工事,是路易十四時期的意向軍事工程,部署在法國西部、北部及東部邊境。建於平原與城中,包括12個防禦建築及設施群落,在歐洲防禦工事中佔有特殊地位。33、新喀里多尼亞瀉湖
位於法屬太平洋群島的新喀里多尼亞,其中擁有6個海洋生物群落,它展示了主要的珊瑚礁多樣性及相關的生態系統,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三個珊瑚礁生態系統之一。

④ 目前法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哪些

截止2014年6月25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法國共計擁有項世界遺產,遺產包括35項文化遺產,3項自然遺產,1項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西班牙共有,1項與比利時共有,1項為6國共有。遺產數量與德國並列世界第4位。
1.沙特爾大教堂(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2.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3.凡爾賽宮及其園林(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4.韋澤爾峽谷史前遺跡與岩畫洞穴群(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5.韋茲萊,教堂和山丘(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6.亞眠大教堂(1981年,世界文化遺產)
7.阿爾勒的古羅馬和羅馬式古跡(1981年,世界文化遺產)
8.豐特萊的熙篤會修道院(1981年,世界文化遺產)
9.楓丹白露的宮殿和園林(1981年,世界文化遺產)
10.奧朗日的古羅馬劇場及其周邊建築和凱旋門(1981年,世界文化遺產)
11.從薩蘭-萊班大鹽場到阿爾克-塞南皇家鹽場,敞鍋鹽的制備(1982年,2009年擴展范圍,世界文化遺產)
12.加爾唐普河畔聖薩文修道院教堂(1983年,世界文化遺產)
13.波爾托灣:皮亞納的窄狹灣,基羅拉塔灣,斯康多拉保護區 (1983年,世界自然遺產)
14.南錫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卡里埃勒廣場和阿萊昂斯廣場(1983年,世界文化遺產)
15.加爾橋(古羅馬輸水道)(1985年,世界文化遺產)
16.斯特拉斯堡——大島 (1988年,世界文化遺產)
17.蘭斯的聖母大教堂,原聖勒彌修道院和塔烏宮(1991年,世界文化遺產)
18.巴黎,塞納河畔 (1991年,世界文化遺產)
19.布爾日大教堂 (1992年,世界文化遺產)
20.阿維尼翁:教皇宮,主教聖堂和阿維尼翁橋(1995年,世界文化遺產)
21.米迪運河 (1996年,世界文化遺產)
22.卡爾卡松歷史要塞城堡 (1997年,世界文化遺產)
23.比利牛斯—珀杜山 (1997年,1999年擴展范圍,與西班牙共有,世界文化自然遺產)
24.里昂的歷史遺跡 (1998年,世界文化遺產)
25.法國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1998年,世界文化遺產)
26.比利時和法國的鍾樓 :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鍾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鍾樓(共23處,2005年)、比利時讓布盧的鍾樓(2005年)(1999年,2005年擴展范圍,與比利時共有,世界文化遺產)
27.聖艾米倫區(1999年,世界文化遺產)
28.從盧瓦爾河畔的敘利至沙洛納之間的盧瓦爾河谷(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29.普羅萬,中世紀古鎮(2001年,世界文化遺產)
30.勒阿弗爾,奧古斯特·佩雷重建之城 (2005年,世界文化遺產)
31.波爾多,月亮港 (2007年,世界文化遺產)
32.沃邦設計的堡壘建築(2008年,世界文化遺產)
33.新喀里多尼亞瀉湖:珊瑚礁多樣性和相關生態系統 (2008年,世界自然遺產)
34.阿爾比主教城 (2010年,世界文化遺產)
35.留尼汪島的火山峰、冰斗和峭壁 (2010年,世界自然遺產)
36.阿爾卑斯山周圍的史前湖岸木樁建築(2011年,與瑞士、奧地利、義大利、德國、斯洛維尼亞共有,世界文化遺產)
37.喀斯和塞文,地中海農牧文化景觀(2011年,世界文化遺產)
38.北部-加來海峽的采礦盆地(2012年,世界文化遺產)
39.阿爾代什省的肖維-蓬達爾克彩繪洞穴(2014年,世界文化遺產)

⑤ 請問一下大家法國的文化遺產所包含的內容由哪些方面呢

以下是法國世界遺產列表(摘自維基網路)
A

* Abbaye de Fontenay
* Abbaye de Saint-Savin-sur-Gartempe
* Arc d'Orange

B

* Baie mont Saint-Michel
* Basilique Saint-Just de Valcabrère
* Basilique Saint-Remi de Reims
* Basilique Sainte-Marie-Madeleine de Vézelay

C

* Calanques de Piana
* Canal Midi
* Cathédrale Notre-Dame d'Amiens
*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Chartres
*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Reims
* Cathédrale Saint-Étienne de Bourges
* Cathédrale Sainte-Cécile d'Albi
* Centre-ville reconstruit Havre
* 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
* Château de Versailles
* Chemins de Compostelle en France
* Citadelle de Besançon
* Cité de Carcassonne
* Cité épiscopale d'Albi

G

* Golfe de Girolata
* Golfe de Porto
* Grande Île de Strasbourg

H

* Église Saint-Joseph Havre

L

* Lagons de Nouvelle-Calédonie

M

* Le Mont-Saint-Michel

P

* Palais de la Berbie
* Palais des papes d'Avignon
* Palais Tau (Reims)
* Parc de Versailles
* Pont Gard
* Pont Saint-Bénézet
* Provins
* Pyrénées-Mont Per

R

* Réseau des sites majeurs de Vauban
* Réserve naturelle de Scandola

S

* Saline royale d'Arc-et-Senans
* Salines de Salins-les-Bains
* Sites préhistoriques et grottes ornées de la vallée de la Vézère

T

* Théâtre antique d'Orange

V

* Val de Loire
* Vieux Lyon

中文名稱
A

* 亞眠主教座堂
* 亞維農

B

* 布爾日主教座堂

C

* 沙特爾主教座堂

F

* 楓丹白露宮

G

* 大島 (斯特拉斯堡)

L

* 勒阿弗爾
* 盧瓦爾河
* 里昂

M

* 聖米歇爾山

N

* 巴黎聖母院

P

* 勒皮主教座堂

S

* 斯特拉斯堡
* 古代劇場 (阿爾勒)

V

* 凡爾賽宮



* 豐特萊隱修院



* 蘭斯主教座堂



* 加爾橋



* 卡爾卡松
* 卡里埃爾廣場



* 盧瓦爾河流域



* 聖塞文-梭爾-加爾坦佩教堂
* 聖托菲姆教堂



* 奧朗日凱旋門



* 富維耶山



* 拉斯科洞窟壁畫



* 教皇宮
* 斯坦尼斯拉斯廣場



* 普羅萬



* 月亮港



* 法國聖雅各伯朝聖之路



* 牛街 (里昂)



* 米迪運河



* 阿利揚斯廣場
* 阿爾勒競技場
* 阿爾勒
* 阿維尼翁主教座堂



* 雅各賓廣場



* 韋茲萊隱修院
* 韋澤爾谷

⑥ 法國的歷史文化

國家的誕生
法國的歷史是長期以來人民的點滴勞動匯集而成的。法蘭西眾多的獨特之處正是其文化的體現。二千年來各個朝代和他們的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證,最後才形成了今天的現代法國。

史前時期
大約一百萬年前,從歐亞大陸遷移來的人類一直來到最後的邊界——大西洋邊。從此定居下來。薩比安人則最早在公元前四萬年到八千年開始出現在這里。許多考古遺跡證明了在法國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類文明存在。

高盧時期
約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凱爾特人離開他們在西里西亞的家鄉,向萊茵河和大西洋之間的這一地區開始入侵。這塊土地當時居住著90個不同的部落,被稱作高盧人。高盧人在農業和十分發達的手工業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文明。他們發明了收割機、木桶、四輪馬車和鐵劍。
很快羅馬帝國也注意到了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葉斯·凱撒大帝來到這里,征服了這一地區。高盧-羅馬文明定都於里昂,統治了相當長時間,形成了今日法國的最初藍圖。正是這一時期法語開始形成,許多大城市已經有了雛形,道路網也從此初現端倪。

法蘭克王國
從五世紀起,來自東方的漢斯、汪達爾、阿拉曼斯、維斯高特、奧斯特洛
高特和法蘭克人先後入侵該地區,高盧-羅馬人為了抵禦入侵而和法蘭克部落聯合了起來。他們的基地設在巴黎附近地區,也就是令天被稱作法蘭西島的地方,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國。
法蘭克王朝的梅羅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統治從五世紀延續到十世紀。這一時期,高盧一羅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漸融合。

法蘭西王國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統治時期,他建立了許多學校,促進文化繁榮並召集了許多學者在身邊。他的工國劃分為郡,郡長(世俗政權)和主教(宗教權威)共同管轄。米斯統領則負責執行帝國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蘭西島領主,加冕成為國王,而法蘭克人的土地(被稱作法蘭斯)成為法蘭西王國。新建立的法蘭西王朝想把宗主權施及整個統治領域內。
從11世紀至15世紀,先後有18任國王不斷地向封建領主們施加權威,王國得以擴大(吞並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並奪取了一些英國的領土,例如阿基坦和諾曼底。這幾個世紀中突出的特點是宗教熱情高漲,文化、經濟和城市也得到極大發展。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資產者,他們形成了社會中一個新的階級。城市也變成了行政單位。
從1226年到1270年間統治法國的國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視司法,曾經親自在萬森的一棵橡樹下主持審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許多醫院和教堂,參加了兩次十字軍東征,成為君王中的典範。他後來被尊稱為聖路易。
從16世紀到18世紀,十位國王致力於加強國家的權力以及其行政。在抵禦東方和南方的敵人入侵的戰斗中,他們逐漸建立了國家的自然邊界。這其間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結束了國內的天主教與清教徒的宗教戰爭,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國境。這樣,他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此外他還曾試圖改善貧苦的法國農民的不幸處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領導法國抵抗住了奧地利的軍事干涉,通過削弱貴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強了主權。他還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學並促成了法蘭西學院的建立。
-科爾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嘗試統一全國的法制,以及通過建立大製造業和國際貿易公司來促進革新。他曾寄希望於法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幾次歷史變遷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國民會議變成了憲政會議。封建權力被廢除、公布了人權宣言,建立了議會君主制。
1792年由於外國勢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廢除,第一共和國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羅伯斯庇爾在內的革命者們同時與國外(普魯士、奧地利、英國、西班牙)和國內(旺代)的反革命勢力作著斗爭。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們採納了孟德斯鳩和盧梭提出的原則(三權分立原則和人民主權原則)。
從1799年至1804年,第一執政拿破崙.波拿巴將軍領導著法國政府,他統治期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集權制資產階級國家、現代化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還建立了高中教育體制並改革了大學教育。

拿破崙帝國
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統治期間力圖建立一個龐大的歐洲帝國。10年間,法國軍隊在整個歐洲大陸不斷與一些強大的聯盟較量。曾有一個時期法國疆域急劇擴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邊界才回到1789年的狀態。
俄羅斯戰役中法國軍隊的慘重傷亡導致了拿破崙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後來曾再次統治法國,但僅一百天後,他就因為滑鐵盧戰役失敗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復辟
1815至1830年間的兩任國王都想要在復辟的舊君主制下維持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期間的一些進步措施。法蘭西王國的殖民帝國在北非繼續擴張。
法國的最後一任國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號「法國人之王」。1830至1848年間出現了貿易商業資產階級,工業革命開始,社會主義和聯邦主義運動也開始興起。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最終將法國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導致了君主制的最後崩潰。

第二共和國和第二帝國
普選制、新聞自由和對勞動者階層起義的恐懼給了拿破崙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一個機會當上了法國總統。在經過一段獨裁式的總統統治時期後,路易拿破崙通過公民投票和政變方式當上了皇帝,號稱拿破崙三世。他的政府倡導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於重建國家資本的重要經濟計劃。第二帝國以工業擴張為其特徵。就在政府向議會制政體變化之時,法德戰爭爆發了(1870年)。法國在蘇丹的失敗導致了第二帝國的覆滅。

第三共和國
1871年成立了共和國並建立了國防政府。法國戰敗,在與德國簽訂的和約中法國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同年發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義,但起義被血腥地鎮壓了。
共和國的議會制政體在1871年至1914年間建立了有關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證明了其本身的價值。儒勒法里總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對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確立發揮了重大影響,他對非教會的免費義務小學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貢獻。
法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繼續擴張,但與此同時社會動盪和宗教與學校之間的紛爭(政教分離)動搖著社會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使法國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勞動力。1917年12月是戰爭的轉折點,喬治·克雷孟梭帶領法國及協約國一起取得了勝利,德國戰敗。阿爾薩斯和洛林重歸法國。
在戰後重建不久,法國就象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被1929年大危機嚴重打擊。廣泛的罷工和左翼聯盟給法國帶來了1936年的人民陣線政府,這屆政府在國家計劃中設定了建立基本社會法律的義務。
在法國的四周,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以及西班牙內戰都預示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
隨著著名的所謂「奇怪戰爭」的結束,1940年法國宣布了休戰,法國成為德軍佔領區。法國經濟處於不穩定中。整個國家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與佔領國合作的維希政府,另一方是以倫敦為基地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及抵抗運動。經過五年的戰爭,法國在1944年被盟軍解放。

第四共和國
1940年6月18日夏爾·戴高樂發表了廣播講話後,被公認為法國抵抗運動的領袖和象徵。他在1944年至1946年間任政府首腦,建立了法國社會保障體系並給予婦女選舉權。可是,由於議會制政體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導致了政府改組,第四共和國被動搖了。1945年至1958年的這段時期法國一直忙於重建國家發展經濟。不斷尖銳化的非殖民化問題(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戰爭)意味著虛弱行政權的結束。

第五共和國
1958年,夏爾·戴高樂將軍重登歷史舞台。他設計並建立了加強行政權的第五共和國體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選總統制。法國從此走向一個現代化發展和經濟持續增長時期。1968年5月的學生運動和社會騷亂反映了年輕一代的不安情緒、社會的缺乏秩序以及國家的過度集權,戴高樂將軍因此被迫辭職。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著政權。喬治·蓬皮杜任總統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繼任者瓦雷里·吉斯卡爾·德斯坦任滿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國第一位左翼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擊敗。密特朗1988年競選連任成功。不過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法國政壇的特點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輪流執政。

統一的歐洲市場開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歐洲聯盟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基礎上誕生。

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7年4月21日國民議會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進行提前選舉。地方選舉則在3月已經進行。這一選舉的結果產生了左翼和右翼的「並存」。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在過去的數三十年裡,法國建立了一套穩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樂將軍任總統期間通過全民公決方式確立的第五共和國憲法保證了政治體制的良好運作。法國是統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會主義共和制國家。其公民不論出身,種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現代法國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留下的遺產。其原則以1791年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為基礎,今天已經成為憲法的引言部分。

法國的銘言是「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國旗是三色豎條組成的三色旗:藍、白、紅。
法國國歌是馬賽曲。
法國國慶是7月14日,1789年攻佔巴士底獄的日子。

國家制度
行政權
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以普選制選舉產生,任期七年。總統頒布法律並有權提出議案要求國家公民投票表決。他還有權在與總理,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談話後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總統任命總理,並任命由總理提名的政府成員。
政府應答復國民議會的質詢。
立法權
議會由兩院組成:國民議會,由五年一次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選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議會投票表決決定法律的通過與否,批准國際條約以及行使由共和國總統授以憲法修改權。
司法權
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權和立法權。
473個初審法院和186個大審法院負責執行法律。上訴法院有35個。終審法院負責判斷法律是否被正確地執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審團組成的重罪法院審理。
在行政司法領域有行政法院和國家最高行政法院。審計法院負責審核公共開支情況。

憲法規定的其他組織
-憲法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共和國總統、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分別任命。憲法委員會的職能是監督選舉和審查法律的合憲性。
-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其成員是各種不同社會階層(工會、商人、各種協會)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資格者。在議案、法令或有關計劃具有經濟和社會性質時,要咨詢經濟和社會委員會的意見。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權威。政府在起草議案和實施法令前必須征詢其意見。
-最高司法官委員會:由司法官和特定資格者組成。委員會由共和國總統和司法部長分別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對高級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時也負責司法官的紀律處分。
-共和國司法法院:以前被稱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組成,他們或是議會成員(12名是國民議會議員),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負責審理政府成員所做的、被認為是有刑事犯罪性質的職務行為。任何個人一旦認為自己被政府成員的犯罪或違法行為所損害,就可以向一個專門申訴委員會起訴。

行政管理
大區
法國被分成21個大區以及科西嘉島。大區由地區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其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省
法國大陸有96個省,此外還有四個海外省:瓜特羅普島、馬堤尼克島、留尼旺島和南美的法屬蓋亞那,海外領地還有玻利尼西亞、新卡勒陀利亞、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和馬可隆、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特爾·阿特里、科格倫群島,克羅塞和聖保羅島。
省由總委員會管理,其主席和成員通過普選產生。省長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為區(包括海外省在內共339個),小區(3,995個)和市(36,560個)。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長在市政委員會協助下負責,市政委員會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競爭性的經濟體制
1945—1961
盡管法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她在戰爭結束時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困難:人口只有四千萬(與1900年相同),工業生產總值只有戰前的一半。原材料極度缺乏,通貨空前膨脹。
首要的三個經濟計劃是重建基礎工業,促進生產和准備國際經濟競爭。
1962-1975
這段時期,在國家的督促下經濟得到了驚人的持續發展,達到了預期計計劃。這一時期法國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空前記錄(年增長率達5-6%),帶來了充分就業、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增長和工資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來的經濟計劃把重點轉向了地區經濟發展,投資政策和社會組織(改革社會保險體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來
三次連續的石油危機(197、1979、1980)和持續的世界經濟動盪使法國這二十年來一直強調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現代化,從而導致了高失業率(20年來減少了三百萬以上的工作機會)。
政府開支緊縮以及強調減少能耗,發展競爭力強的工業、研究和職業培訓賦予法國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對國際競爭的挑戰、歐洲一體化和下個年的來臨。

高度多樣化的經濟體制
法國經濟涵蓋了所有重要的經濟部門:農業(世界第三、歐洲第一大出口國),工業(世界第四、歐洲第二),漁業(歐洲捕撈量第四)。
法國出口貿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國公司躋身世界百強。

農業
法國農業是一個現代機械化,高生產率的生產部門。法國的農業生產面積占歐盟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農產品占歐盟產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產品(肉、奶、乳酪),其餘的是穀物、糖和加工業。

工業
法國工業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組和自動化的傳統工業部門(鋼鐵、冶金、機械、汽車和紡織工業),也包括一些新的發展中技術工業(食品加工、精密化學、航空航天工業和新型材料)。
法國工業生產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賴於進口,只有電力是個例外。25%的電力來自於本國的核電廠。

服務業
服務部門(對集體和個人消費者)正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務部門,如交通、電子通訊、郵政、電力和水在本領域都配備了先進技術(微型電話、高速列車和地鐵系統更是享有國際聲譽)。法國的旅遊業名列歐洲第一,對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有重大意義。事實上,法國在這個「無形出口工業」中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法國如何看待自己
從大小、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上看法國都算不上是個「超級大國「。但法國依然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由於高科技企業的蓬勃發展,她是世界重要經濟強國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否決權,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常任國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位於巴黎。

從另一些角度來看法國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拉丁國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拉丁人後裔)。
-法語國家之一。法語人口在全球共有一億零五百萬。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區,法語已經被使用了幾百年。
-歐洲國家之一。法國和中歐及東歐的許多國家有著良好的政治、貿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蘇聯的政治變化後這些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更重要的是,法國的未來與西歐聯盟的其他十五個成員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由於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普選產生)的建立,法國人民積極地參與到歐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錄1:法國經濟數據
GDP:78Y,610億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億法郎
工業企業:196,600家
農業/食品企業:72,000家
GDP增長率:2.3%(到1996年)
1996年總增長值:農業5.5%;工業和能源25.2%;服務業56.4%
現有就業人口:25,590,000

附錄2:法國的特點
盡管法國在地理上和種族上都是多樣化的,國家仍有強烈的凝聚力和濃厚的文化個性。法國人民對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個性有強烈認同感。
現代法國的基本理念是保衛人權和自由、民主、統一。這些理念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附錄3:法國的外國人
外國移民在過去四十年中對法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繁榮作出很大貢獻。但由於現前的經濟危機,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現在法國有大約不到四百萬的外國人(自1995年來占人口總數的6.5%)。自1990年來外國人所佔比例大致未變。

⑦ 請問法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法國有28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西班牙共有,1項與比利時共有)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c,1979年)
沙特爾大教堂(c,1979年)
凡爾賽的宮殿和園林(c,1979年)
韋茲萊的教堂和山丘(c,1979年)
韋澤爾峽谷的岩洞群(c,1979年)
楓丹白露的宮殿和園林(c,1981年)
亞眠大教堂(c,1981年)
奧朗日的古羅馬劇院和凱旋門(c,1981年)
阿爾勒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c,1981年)
豐特奈的西多會修道院(c,1981年)
阿爾克—塞南的皇家鹽場(c,1982年)
南錫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卡里耶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c,1983年)
加爾唐普河畔聖薩萬的教堂(c,1983年)
科西嘉的吉羅拉塔灣、波爾托灣、斯康多拉自然保護區和皮亞納卡蘭切斯(n,1983年)
加爾橋(古羅馬水槽)(c,1985年)
斯特拉斯堡—大島(c,1988年)
巴黎的塞納河畔(c,1991年)
蘭斯的聖母大教堂、聖雷米修道院和塔烏宮(c,1991年)
布爾日大教堂(c,1992年)
阿維尼翁歷史中心(c,1995年)
南運河(c,1996年)
卡爾卡松設防城(c,1997年)
比利牛斯山脈—珀杜山(nc,1997年,1999年)(與西班牙共有)
法國境內的通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c,1998年)
里昂的歷史古跡(c,1998年)
聖艾米倫區(c,1999年)
比利時和法國的鍾樓(c,1999年,2005年):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鍾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鍾樓(共23處)、比利時讓布盧的鍾樓(2005年)(與比利時共有)
敘利到沙洛訥間的盧瓦爾河流域(c,2000年)
普羅萬中世紀集鎮(c,2001年)
奧古斯特 佩雷重建的勒阿弗爾城(c,2005年)

⑧ 求法國的特色文化。

法國的特色文化有古典文學、藝術設計、戛納國際電影節、遺產日、飲食等方面。

1、古典文學。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維克多·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

⑨ 誰能幫我找一下法國幾個文化遺產的資料

法國的世界遺產

法國歷史上曾被羅馬帝國統治,公元9世紀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路易十四統治時期(1643-1715)是法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根據最新公布的《世界遺產名錄》,法國共有28項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26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1項(與西班牙共同擁有)。

世界文化遺產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 聖米歇爾山位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海岸外2公里的一座小島上,山高約78米。山頂上的修道院建築群始建於公元8世紀初,建築風格朴實無華,是歐洲著名的基督教古跡。其中的大教堂為歐洲哥特式建築中最古老、最傑出的建築之一。聖米歇爾山上還珍藏有數量可觀的名貴書籍,有"書城"之雅號。為方便教徒前來朝拜,1875年在聖米歇爾山與大陸之間修築了一道海堤。
沙特爾大教堂 沙特爾大教堂位於法國北方的沙特爾城,始建於9世紀,是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教堂內有170幅以《聖經》為題材的彩色玻璃窗畫,被認為是13世紀玻璃窗畫中最完美的作品。

凡爾賽宮及其庭園
凡爾賽宮位於巴黎西南12公里處的凡爾賽鎮,由路易十四於1661年下令建造,1710年竣工後成為路易十四的皇宮。凡爾賽宮佔地面積達111萬平方米,其中園林面積約為100萬平方米。宮內有大小宮殿及各類廳、室500餘間。整個建築群集中體現了路易十四所追求的豪華、尊貴和威嚴。凡爾賽宮的庭園,是歐洲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1833年,整修後的凡爾賽宮被辟為國家歷史博物館

韋澤萊大教堂
位於法國東部勃艮第地區的一座小山上,始建於1120年。該教堂內用棕色和白色拱石砌成的中殿,被認為是羅馬傳統的優美典型。19世紀時,該教堂已破損不堪,後來法國政府花了20多年時間對其進行了修繕。
韋澤爾峽谷岩洞群里的岩畫 韋澤爾峽谷位於法國南部。在長達40公里的峭壁上,有147處岩洞。除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動物化石外,還在25個岩洞里發現了一些史前岩畫。尤其是拉斯科岩洞的岩畫更為奇異,技法或繪或刻,或刻繪兼施;其所表現的打獵場麵包括了約100種動物,形象栩栩如生。韋澤爾岩洞群被公認為迄今發現的最重要的史前人類文化遺址之一,洞內的岩畫是現存的最精彩的舊石器時代的藝術作品。

楓丹白露宮及其園林
位於巴黎東南65公里處的塞納河左岸的楓丹白露森林之中。"楓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藍色的泉水",因當地有一眼小泉而得名。楓丹白露宮始建於1137年,最初為國王的狩獵行宮;後經過擴建,成為法國的王宮之一,如拿破崙(1769-1821)就選楓丹白露宮為第一皇宮。楓丹白露宮的建築工程由法國建築師完成,而內部裝飾由義大利藝術家負責,因此融意法兩國風格於一體,形成了建築藝術上著名的"楓丹白露派"。在楓丹白露宮中還有一座中國館,裡面陳列著中國明清時期的繪畫、金玉首飾、牙雕、玉雕等上千件藝術珍品。
亞眠大教堂 位於法國北部的亞眠城,是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始建於1152年。教堂兩側各有一座60多米高的不對稱的塔樓;教堂內有126根精美的石柱和許多色彩斑斕的玻璃窗,猶如一座藝術殿堂。此外,教堂內外還有4000多件木雕和石雕作品,生動地再現了《聖經》中的幾百個故事,被稱為"亞眠聖經"。

奧朗日城的古羅馬劇場和凱旋門
奧朗日城位於法國東南部。該城的大劇場建於羅馬帝國皇帝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公元前27-前14年),是目前法國境內保存最完好的羅馬帝國時代的大劇場之一,至今仍是演出歌劇和舉辦音樂會的場所。
位於澳朗日城北亞格里帕大道上的凱旋門,是為紀念古羅馬將軍愷撒的戰功而於公元前1世紀建造的。凱旋門上有精美的浮雕,描繪了愷撒率領羅馬軍團戰斗的情景。

豐特奈城的西多會修道院
豐特奈城位於法國東部。豐特奈修道院是歐洲最古老的天主教西多會修道院之一。它坐落在埃戈雷維山谷的深處,始建於公元1119年。

亞克-塞南皇家鹽場遺址
位於法國東北邊境,1779年投產。該鹽場是建築大師克勞德·尼古拉斯·杜勒(1736-1806)的傑作。鹽場的中心是經理樓;廠房圍繞經理樓,呈半圓形。生產時,海水通過400米長的木製管道流進車間,然後用巨大的木桶進行加工。
南錫城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卡里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 南錫位於法國東北部,是洛林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南錫老城建於公元前11世紀。16世紀又在老城南面建了一座新城。新老城區由一道城牆分隔。
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岳丈、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當年被俄軍追捕而亡命法國時,路易十五將洛林地區讓給他統治。1752年,斯坦尼斯瓦夫授意在南錫新老城區的交界處,為路易十五建造一處"國王廣場"(即今日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該廣場的面積為1300多平方米,顯得豪華壯觀,是18世紀城市建築的傑作之一。南錫城的卡里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在城市建築史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加爾橋
位於法國南部尼姆市的加爾河上,始建於公元前20年左右,是古羅馬人為解決從50公里以外的尤塞斯向尼姆城供水而建造的水利工程。橋高50米,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為輸水渠,下層在中世紀時為人行道。此橋被認為是羅馬帝國初期集水利工程與建築藝術於一身的典範。

斯特拉斯堡城
斯特拉斯堡位於法國東北部,中世紀時是歐洲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城中的哥特式大教堂竣工於15世紀,用紅色岩石構築,高142米,教堂內外飾滿精美的雕像,是斯特拉斯堡的象徵。該教堂的龐大的天文鍾設計奇特,人們只要投入一枚法郎硬幣,便有幾個身著古裝的真人般大小的機器人出來敲鍾報時。斯特拉斯堡的古老街區仍舊保持著中世紀的風貌,尤其是多種木結構的民居極富地方特色。1988年,為紀念斯特拉斯堡建城2000周年,法國曾發行一枚斯特拉斯堡城徽郵票。

巴黎:塞納河兩岸地區
塞納河是法國最負盛名的一條河,全長776公里,由東向西注入英吉利海峽。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在城區中緩緩流過的塞納河。令人嘆為觀止的眾多古典和現代建築,大都集中在長約13公里的塞納河南北兩岸。
古都巴黎是法蘭西文化的發源地,曾為人類文明史寫下過光輝的篇章。1951年,法國為紀念巴黎建城2000周年,發行了一枚巴黎城徽郵票。巴黎擁有許多舉世聞名的名勝古跡。埃菲爾鐵塔高320米,是巴黎的象徵。拿破崙於1806年為炫耀武功而建的凱旋門,是世界上形體最大的凱旋門。凱旋門周圍的星形廣場有12條放射狀的大街,其中包括香榭麗舍大街。建於18世紀初的愛麗舍宮坐落在香榭麗舍大街,1879年起成為共和國總統府。宏偉壯麗的盧浮宮原為王宮,18世紀改為國立美術館。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於1977年落成,是一座現代化的藝術博物館。始建於1163年的巴黎聖母院,坐落在塞納河的西岱島上,被雨果譽為"巨大石頭的交響樂"。昔日巴士底獄的所在地,如今矗立起一座紀念碑。SPAN>

世界文化遺產
蘭斯聖母院教堂 位於巴黎東北的蘭斯市,建於13世紀。這座教堂以形體勻稱、裝飾纖巧而著稱,是法國最漂亮的哥特式教堂。由於在法蘭西王國時期(888-1792),國王的加冕儀式常常在蘭斯聖母院教堂舉行,因此該教堂曾被稱為"最高貴的皇家教堂"。此外,蘭斯市的聖雷米修道院和聖安東尼十字宮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布爾日大教堂 位於法國中部,始建於1195年,歷時60多年才完工。它與沙特爾大教堂一樣,是法國第一批哥特式建築,為同種風格建築中的佼佼者。中世紀時,該教堂曾在法國的基督教事務中擁有很大的權力。

阿維尼翁古城區
阿維尼翁城位於法國東南部。13世紀末,羅馬政教各派別之間斗爭激烈,直接威脅到教皇的安全,因此,教皇克雷芒五世於1309年將教廷遷到阿維尼翁城。此後的94年間,這座鮮為人知的小城竟成為歐洲天主教徒們朝拜的聖地。
阿維尼翁的古城牆建於14世紀,全長4300米。城內的聖貝內澤大橋建於12世紀,是歐洲中世紀的傑出建築之一。坐落在羅納河畔的教皇宮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築,始建於1334年,佔地約1.5萬平方米;先後有7位教皇在此居住。教皇宮分舊殿和新殿兩部分。舊殿朴實無華,屬羅馬建築風格;新殿富麗堂皇,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教皇宮現為收藏中世紀藝術品的博物館。

卡爾卡松古城
中世紀的歐洲,常常以某個封建領主的宮殿或城堡為中心,在其周圍修建教堂、廣場、市場和房屋街道等公共設施,形成城市;又因戰事頻繁,城市周圍多建有城牆、護城河、吊橋等防禦設施。位於法國南部的卡爾卡松就是這樣一座典型的中世紀要塞城市,它保存著歐洲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堡。17世紀後,卡爾卡松逐漸荒廢。19世紀重建後,成為旅遊勝地。

法國的"朝聖之路"
中世紀時,法國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的基督教徒,每年從法國(或經過法國),前往西班牙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城朝聖。在法國境內共有4條朝聖的支路它們最終匯合在一個跨越法、西邊境的山口--龍塞斯瓦列斯山口。在法國"朝聖之路"沿途的城鎮,都建有規模不同的教堂,負責接待和照料朝聖者。這一朝聖活動促進了沿途地區宗教文化的發展與交流。

里昂老城
里昂是法國第二大城市,分為老城和新城。老城位於索恩河的右岸,古時是漁村,15世紀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絲織品產地之一,17世紀曾是法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古色古香的老城區,依然呈現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狹窄的街道,彎曲而起伏;大部分民居為紅瓦屋頂,極具特色。建在弗爾布愛爾山頂上的白色的聖母教堂,高281米,是里昂老城具有象徵意義的景觀。1933年,在里昂發掘出一座希臘-羅馬式露天劇場。1957年,法國以這座露天劇場為圖案,發行了1枚"紀念里昂建城2000周年"郵票。

聖埃米里翁小鎮的葡萄園
世界上大部分的葡萄酒產自法國。位於法國西南部的波爾多是法國和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產區之一。而波爾多地區的聖埃米里翁小鎮,因其特有的石灰質土壤,釀造出的紅葡萄酒更是無與倫比。小鎮依山而建,其轄區總面積為78.46平方公里,其中67.5%是葡萄園。此外,小鎮上有18處景點被法國評為有價值的歷史古跡。其中一座完全在石灰岩中鑿成的教堂,是歐洲最大的獨石教堂,其建造歷時3個世紀(公元8~11世紀)。

盧瓦爾河流域:敘利至沙洛訥
盧瓦爾河全長1005公里,是法國最大的河流。它發源於中央高原,在布列塔尼半島注入大西洋。盧瓦爾河流域是法國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兩岸有許多歷史遺跡,最多的是城堡。其中敘利城至沙洛訥城的一段,全長140公里,這一區域的城堡尤其具有典型意義。例如昂布瓦斯城堡,是義大利的建築藝術家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二建造的王宮;布盧瓦城堡,曾是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十分喜愛"的王宮;舍農索城堡和阿宰勒里多城堡也都曾是弗朗西斯一世的王宮。該地區最著名的城堡,當屬尚博爾城堡。1981年,這座城堡曾被單獨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尚博爾城堡是弗朗西斯一世於1519年下令建造的,整個工程歷時150年,直到路易十四時期才全面竣工。它位於一座面積約870公頃的大花園的中心,主樓高128米,城堡內共有房屋440間。尚博爾城堡被認為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藝術的頂峰。

法國的文化遺產除上述外,還有以下4項:阿爾勒城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聖薩萬-絮爾-加爾瑭伯教堂;南運河;中世紀商貿城市普羅萬。

世界自然遺產

科西嘉島的吉羅拉塔灣、波爾多灣與康多拉海岸自然保護區
科西嘉島位於法國東南方的地中海中,形似一個挑起拇指的拳頭;面積8720平方公里,是法國最大的海島。吉羅拉塔灣、波爾多灣與康多拉海岸自然保護區,位於科西嘉島的中西部海岸,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42平方公里的海面)。保護區內的地質結構比較復雜,已經歷過兩次明顯的火山活動周期。海岸邊巨大的赤斑岩峭壁和玄武岩石柱,鬼斧神工,頗為壯觀。保護區內生長著豐富的植物,棲息著銀鷗、冠羽鸕鶿、游隼等多種鳥類。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雙重遺產

比利牛斯-珀杜山
比利牛斯山脈是法國與西班牙兩國的界山,是歐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脈。山脈呈東西走向,長約435公里,一般寬80~140公里。其中以珀杜山峰(海拔3352米。為中心的方圓306平方公里的地區,被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該地區有湖泊、瀑布、裸露的岩層、冰川和峽谷等多種地貌。考古中發現,從舊石器時代起,當地就有人類生活的遺跡。該區域內有亞地中海植被、麻類植被、山區植被、亞高山植被和高山植被等5種植被,生活著熊等野生動物800多種。
西班牙和法國分別於1918年和1967年在各自的轄區內建立了國家公園。法國於1971年為比利牛斯山國家公園發行了郵票。1988年9月,法、西兩國簽訂了共同保護這一地區文化與自然遺存的合作協議。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歷史文化遺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