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國畫的歷史發展簡述

中國畫的歷史發展簡述

發布時間:2021-02-03 21:33:47

『壹』 簡述中國美術發展的歷史。

中國美學史關於美的論述對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了解歷史可以正確的看待現在社會主義文藝,中國美學史關於美的論述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美學所研究的內容,他的發展過程同前人對美的看法所總結的理論。中國美學講究的氣韻、風骨、意境、神韻等,還有美與善(功利)講的密不可分,甚至混為使用,對現在社會主義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意義。
在中國古代就有許多關於美與善(功利)的論述。墨子說:「故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心常安,然後求樂。為可長,行可久,先質而後文,此聖人之務。」「先質而後文。」既「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這說明美與功利善的關系,事物總是先有功利,然後才可然有美,美與功利與善是不可分的,要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就要解決現代人民的工作問題,只有吃飽了,才可然更好的發展當代的文化藝術,還有孔子說「里仁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孔子還提出尊五美,屏四惡等,孔子和墨子的美學思想都是強調了美與善(功利)的聯系。但墨子是站在小手工業的立場上,代表他們的利益和思想。孔子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一切都是統治階級說話的,他所謂的善和功利的思想是指統治階級對「禮」和」仁義」都是為統治階級的社會等級秩序,社會思想和教化目的服務的。荀子也說過:"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每是存在於天地之間的客觀事物,這些客觀事物之所以是美的,就在於"致其用".這就是說是有功利性的,可以來為社會服務的.
在從藝術方面來講,中國古代藝術家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是意境,所謂意境:就是心與物情與景的統一,就是藝術家的主觀思想情感審美情趣,與自然景物的貫通交融,我國的詩歌,繪畫,以及其他藝術中,常常以精練的語言、造型、韻律,創造出感性的美的意境.如杜甫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既表現了春夜的怡靜的氣氛,又表現了詩人的愉悅心境.又如在造型藝術中所講究的形神.中國畫論把形神兼備作為藝術美的重要標准.所謂神指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等;所謂形是指人物的外部表情特徵,語言動作表情等.如四川出土的"說書佣",東漢工藝品<馬踏飛燕>.都體現了藝術中的形神兼備的思想,當代的社會主義文藝,不管是在繪畫、雕塑、音樂對形神,意境的要求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優秀的作品不單只是在技術的高操,其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或是能給人有細細品味的地方,如唐太宗李世民陵墓中的昭陵六駿,採用寫實手法,布局簡潔明快,造型雄健優美。其六駿造型個異,或靜立,或疾馳,或患步款行,姿態生動.
中國古代藝術繪畫、雕塑、音樂等,因時代和作者的個性不同,其藝術也就有不同的風格,各種對美的理解,在其論述也是十分精到的.如<詩品><畫品><書品>等,對當時的藝術文化的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現在的電影藝術MTV等製作,因製作人的不同,其作品的風格也不同,有的雄偉大氣,有的狂放,而有的含蓄.抒情、瀟灑而優美.雖現代藝術有許多借鑒西方美學發展自己,但主要受中國美學史論述的影響更深.中國本土文化藝術受外來文化藝術元素沖擊,而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中國美學史關於美的論述對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貳』 中國繪畫的起源與發展是怎樣的

中國的繪畫史可上溯至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距今約七千年的歷史。最初是畫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一些象形符號。不過,這些符號將進化成兩種不同的藝術體系—文字和繪畫,即“書畫同源”。

實際上,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張彥遠在其開創性著作《歷代名畫記》中,將中國繪畫的起源追溯至傳說時代,即黃帝時代,並指出當時的象形文字是書寫和繪畫的統一。他認為,圖形與文字的分開各自發展,繪畫才發展為一門專門的藝術,而直到秦漢時期才出現探討繪畫的技巧,魏晉時期名家的出現,才標志著繪畫臻於成熟。這一有關早期中國繪畫發展的理論至今仍基本成立。

中國自古以來認為中國文字與繪畫的起源是相同的,如很多出土的陶刻圖案符號。



不管是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中國畫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叄』 中國繪畫史的歷史簡述

從山東、甘肅復、內蒙古、新疆以及制東北各地的原始岩畫及1986年發現於甘肅秦安大地灣原始地畫來看,它的歷史已不下5000年。以漢族為主包括各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繪畫。明清以來,特別是辛亥革命以後,隨著封建社會的崩潰,外來繪畫藝術不斷傳入,豐富了中國繪畫的體裁。中外藝術交流日益頻繁,使畫家從中得到吸收和借鑒,中國繪畫創作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油畫、水彩畫、漫畫、宣傳畫等相繼發展起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各個畫種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肆』 中國畫繪發展歷史及特點

當代學者顧紹驊認為:在世界面前,能夠代表中國的美術就是中國畫。它是我們內中華民族的優秀容傳統,精英文化,是國粹,是中國美術的核心主體。由於缺乏對傳統中國畫的了解,國人與部分畫家的綜合素養達不到、思想境界跟不上等等導致理解有偏差;中國畫核心價值是文化價值的最終體現!中國畫藝術發展,猶如一條長河,雖有時狂暴湍急,有時滯流平緩,但從沒發生斷流,他向前、向前終於匯成今天這樣一條浩浩盪盪的藝術大河,中國畫的發展中凝聚了多少代畫人探索奮斗的結晶,這需要每一位有志於中國畫中求索的學人珍視的。本應是東西方並行的兩大畫派——西方的油畫、東方的中國畫並駕齊驅;如今結果:西方繪畫「營養過剩」(油畫),而中國畫嚴重的「營養缺乏」。
《顧紹驊編輯 中國畫知識普及版 》系列知識,可以回答你的需求。

『伍』 中國國畫歷史

中國國畫歷史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以漢族為主、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注主要特徵,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
先秦繪畫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歷史人物、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楚國出土帛畫等,都己達到較高的水平。
秦漢王朝是中國早期歷史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大國,疆域遼闊,國勢強盛,絲綢之路溝通中外藝術交流,繪畫藝術空前發展與繁榮。尤其是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其墓室壁畫及畫像磚畫像石以及隨葬帛畫,生動塑造了現實、歷史、神話人物形象,具有動態性、情節性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畫風往往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博雜,形式多姿多彩。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頻仍,民生疾苦,但是繪畫仍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苦難給佛教提供了傳播的土壤,佛教美術勃然興起。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該時期壁畫,藝術造詣極高。由於上層社會對繪事的愛好和參與,除了工匠,還涌現出一批有文化教養的上流社會知名畫家,如顧愷之等。這一時期玄學流行,文人崇尚飄逸通脫,畫史畫論等著作開始出現,山水畫、花鳥畫開始萌芽,這個時期的繪畫注重精神狀態的刻畫及氣質的表現,以文學為題材的繪畫日趨流行。
隋唐時國家統一,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繁榮,對外交流活躍,給繪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機運,在人物畫方面雖然佛教壁畫中西域畫風仍在流行,但吳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鮮明中原畫風的作品佔了絕對優勢,民族風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張繰等人的山水畫、花鳥畫己工整富麗,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五代兩宋之後,中國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完備一,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朝廷設置畫院,擴充機構編制,延攬人才,並授以職銜,宮廷繪畫盛極一時,文人學士亦把繪畫視作雅事並提出了鮮明的審美標准,故畫家輩出,佳作紛呈,而且在理論上和創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獨的體系,其內容、形式、技法都出現了豐富精彩、多頭發展的繁榮局面。
繪畫發展至元、明、清,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在題材上,山水畫、花鳥畫占據了絕對的地位。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緒,「不求形似」、「無求於世」,不趨附大眾審美要求,借繪畫以示高雅,表現閑情逸趣,倡導「師造化」、「法心源」,強調人品畫品的統一,並且注重將筆墨情趣與詩、書、印有機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繪畫樣式,涌現了眾多的傑出畫家、畫派,以及難以數計的優秀作品。
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於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單純拘泥於外表形似,更強調神似。它以毛筆、水墨、宣紙為特殊材料,建構了獨特的透視理論,大膽而自由地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與想像力,這種出色的技巧與手段,不僅使中國傳統繪畫獨具藝術魄力,而且日益為世界現代藝術所借鑒吸收。

『陸』 中國繪畫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中國繪畫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從上古時期開始,到戰國時代的帛畫,漢代的畫像磚版與畫像石權,都已經具有很高的水平。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更是涌現出許許多多著名的畫家和流派,具有各自鮮明的藝術特色和風格。魏晉六朝時期出現了包括即東晉的顧愷之在內的「六朝三傑」等大家。

『柒』 簡答題簡述近代中國畫的發展

國畫歷史悠久遠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出現了畫絲織品上繪畫--帛畫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些早期繪畫奠定了世國畫線主要造型手段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統分裂急劇變化域外文化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撞擊及融合使時繪畫形成宗教繪畫主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占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把握並提出品評標准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 宗教畫達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表現貴族生活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出現及其世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國畫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突出發展文人畫成國畫主流其末流則走向因襲模仿 距離時代和生活愈去愈遠國畫自19世紀末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文化環境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斷改革創新局面 19世紀政治、經濟(特別商業、文化發達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心城市匯聚了大批畫家即上海心江浙畫家群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屺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岩、陸儼少等人;北京心北方畫家群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染等;廣州心嶺南畫家群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變化和時代更迭上述地區畫家亦有流動抗日戰爭時許多畫家來西南地區1949年又有許多畫家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台地區今全國大多數省市成立了畫院3心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心 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現代國畫家許多畫家繼承並堅持傳統繪畫基本模式們或模仿、傳承前代畫家技巧、風范原則或繼承傳統同時力圖變革保存、發展傳統同時形成自己風格前者有金城、顧麟士等人者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隨著西方美術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爭深入改革國畫成新時代潮流留學日本、歐美高劍父、高奇峰、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等人代表倡導西方美術寫實及近代西方美術創作觀念與傳統國畫像融合走出了條改革、創新國畫新路子使傳統國畫煥發了新生機其高劍父、高奇峰等嶺南畫派畫家提倡折衷外融合古今日本畫法與傳統撞水、撞粉法和沒骨法相糅合創造出了種雄勁奔放、具有時代感新風格徐悲鴻西方繪畫寫實手法融入傳統筆墨之豐富了國畫表現性林風眠則調和西並汲取民間美術質朴與剛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穎獨特風格另外陳之佛外裝飾藝術色彩融入工筆花鳥畫創作張大千借鑒西方抽象表現主義某些手法創出潑彩畫法;李染受西方畫寫生啟發直接對景寫生對景創作;1989年薛宣林《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探》提出國畫造型六要素-薛氏六法非筆墨吳冠用國畫工具材料和西方現代藝術形式、觀念等表現國畫傳統詩情與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 隨著時代變遷國畫由過去士大夫和貴族娛樂自賞貴族藝術轉向民眾藝術由過去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使國畫題材內容上產生了深刻變化畫家們視角投向社會現實創作了大批具有時代特徵優秀作品
20世紀國畫創新與繼承
1919年爆發五四運動高舉起了反對封建文化新文化運動大旗美術領域主張革新美術家們紛紛響應新文化運動號召通過變革傳統國畫來創造新適應時代需要新美術變革過程部分美術家積極引進西方美術寫生寫實方法世紀初形成了學習西方繪畫興辦美術學校熱潮寫實改造國畫主要針對明清時期文人墨畫模擬古人筆法缺少新創造而進行變革徐悲鴻代表寫實風格畫家與古代畫家作品比較部分了解種變革特點 【起因】 封建社會期舊文人畫家沉浸於對古人筆墨意趣模仿日益脫離與社會生活聯系種因襲守舊局面限制了畫家對時代生活和人感情表現與徐悲鴻同20世紀新美術變革開拓者林風眠從突破傳統筆墨程式角度大力提倡自寫生主張減弱寫用筆方法突出畫自由表達特性力圖西繪畫之間學種新創作道路被推西融合代表人物 【改革】 20世紀力求變革國美術家更加關注對描繪對形象具體形象特點深度刻畫更加突出對自景物表現人感受些創新探索與當時國新文學創作所提倡白文自由體詩樣破舊立新開辟了與五四新文化精神相呼應國新美術變革道路 20世紀20~30年代畫家們對國畫革新與發展展開了論爭康有提出復古革新、合西而畫學新紀元主張;徐悲鴻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采入者融之;劉海粟提出要發展東方固有美術研究西方藝術精英;林風眠主張調和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陳師曾對文人畫特質和意義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紓則反對革新號召人們鄙棄外洋新學唯古意宗;金城則極力主張:宣聖明訓率忘衍由舊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們圍繞著素描否作國畫造型基礎及何看待筆墨技巧、看待各種新國畫等問題展開了場討論80年代期又圍繞著改革、開放和現代急劇變化社會環境何革新國畫適應時代審美需要問題理論和實踐上展開了深入探討 【新時代】 具有千年傳統國畫經過20世紀變革歷程西融合與借古開今兩大創新追求推動下產生了歷史上前所未有豐富多樣新風格獨特現代品格立於當代世界美術藝術之林

『捌』 中國繪畫的歷史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以漢族為主、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注主要特徵,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
先秦繪畫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歷史人物、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楚國出土帛畫等,都己達到較高的水平。
秦漢王朝是中國早期歷史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大國,疆域遼闊,國勢強盛,絲綢之路溝通中外藝術交流,繪畫藝術空前發展與繁榮。尤其是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其墓室壁畫及畫像磚畫像石以及隨葬帛畫,生動塑造了現實、歷史、神話人物形象,具有動態性、情節性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畫風往往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博雜,形式多姿多彩。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頻仍,民生疾苦,但是繪畫仍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苦難給佛教提供了傳播的土壤,佛教美術勃然興起。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該時期壁畫,藝術造詣極高。由於上層社會對繪事的愛好和參與,除了工匠,還涌現出一批有文化教養的上流社會知名畫家,如顧愷之等。這一時期玄學流行,文人崇尚飄逸通脫,畫史畫論等著作開始出現,山水畫、花鳥畫開始萌芽,這個時期的繪畫注重精神狀態的刻畫及氣質的表現,以文學為題材的繪畫日趨流行。
隋唐時國家統一,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繁榮,對外交流活躍,給繪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機運,在人物畫方面雖然佛教壁畫中西域畫風仍在流行,但吳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鮮明中原畫風的作品佔了絕對優勢,民族風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張繰等人的山水畫、花鳥畫己工整富麗,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五代兩宋之後,中國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完備一,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朝廷設置畫院,擴充機構編制,延攬人才,並授以職銜,宮廷繪畫盛極一時,文人學士亦把繪畫視作雅事並提出了鮮明的審美標准,故畫家輩出,佳作紛呈,而且在理論上和創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獨的體系,其內容、形式、技法都出現了豐富精彩、多頭發展的繁榮局面。
繪畫發展至元、明、清,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在題材上,山水畫、花鳥畫占據了絕對的地位。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緒,「不求形似」、「無求於世」,不趨附大眾審美要求,借繪畫以示高雅,表現閑情逸趣,倡導「師造化」、「法心源」,強調人品畫品的統一,並且注重將筆墨情趣與詩、書、印有機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繪畫樣式,涌現了眾多的傑出畫家、畫派,以及難以數計的優秀作品。
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於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單純拘泥於外表形似,更強調神似。它以毛筆、水墨、宣紙為特殊材料,建構了獨特的透視理論,大膽而自由地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與想像力,這種出色的技巧與手段,不僅使中國傳統繪畫獨具藝術魄力,而且日益為世界現代藝術所借鑒吸收。

『玖』 中國畫的起源與發展

:「國畫」在20世紀的誕生
水天中在《「中國畫」名稱的產生和變化》一文中指出,「把我們民族的繪畫叫做『中國畫』,是近百年內才出現的事。」 其實這是不準確的。至少在明末,隨著傳教士將油畫藝術帶到中國之後,將這種「西洋畫」與本土的中國繪畫(被稱為「吾國畫」、「中國之畫」、「中國畫」等)對應比較的風氣,就在中原大地上悄然興起了。如明末姜紹書《無聲詩史》中對中西繪畫進行的簡單的比較,驚嘆於西洋繪畫的嚴謹的造型,稱「中國畫工無由措手 」;崇禎八年(1635)年,劉侗、於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亦稱此為「中國畫繪事所不及」。這種簡單的類比直到20世紀初的各類筆記、文獻中依然比比皆是,「中國畫」的稱謂也逐漸被普遍接受。然而,這時的「中國畫」從概念的外延上依然比後來的「國畫」要大的多,可以認為基本上就是用來指代中國歷代繪畫的一個總稱。蔡元培1918年4月15日在國立北京美術學校開學式上的演說中明確指出:「中國畫與書法為緣,西洋畫與雕刻為緣。」 盡管有一種附和「中西二分」的對比之風尚的嫌疑,但可以認為,如此體系性的認識是建築於對中國繪畫史的總體面貌的把握和理解之上的。但根據筆者的調研,直到1919年的新文化運動之前,沒有任何資料支持「國畫」這一概念已產生或應用。
1、1919年:「國畫」的第一次誕生
歷史的轉折發生在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這一年,一場關於「整理國故」的運動的爭論肇始於思想氛圍活躍的北京大學。一時間,在「保存國粹」「發揚國光」等等對這場運動庸俗化的曲解之下,「國」字風靡一時,許多「中國有,外國沒有」的東西,被創造性地與「國」字這個定語聯繫到了一起。國樂、國醫、國菜等等概念相繼問世,肩負著民族國家文化復興使命的「國畫」概念也在這一階段應運而生。如1923年成立的廣東癸亥合作社(1925年改稱國畫研究會)的宗旨是「研究國畫,振興美術 」,1926年蘇州成立「國畫學社」等等,都是比較早的「國畫」的記載。盡管遺憾的是我們已無法追查到「國畫」概念的始作俑者,但根據當時著名的文人何炳松、鄭振鐸等人對這樣一種「言必稱『國』」的社會風氣的記載,我們可以不難看到「國畫」概念產生的必然、盲目與急切。如1923年1月顧實指出:「邇來國家觀念普及於人,……種種冠以「國」字之一類名詞,復觸目皆是。」 而1923年癸亥合作社的立案呈文中更是明確宣告:「國畫關系一國之文化,與山川人物、歷史風俗,同為表示一國特性之徵。」 可見,「國畫」概念產生的背後動力也是「國家觀念」的普及。在強勁的西風吹襲之下,「Painting」終於在中國的傳統之中找到了它的被製造出來的對應物,從而,「國畫」這一概念初次誕生了。
但我們需要注意到,這一時期所說的「國畫」,從外延上更接近於此前使用的「中國畫」,與今天的所說的「國畫」仍然有很大不同。在發表於1926年11月12日《一般》上的《國畫漫談》一文中,同光(署名)寫道:
年月日,我說不清,總之有所謂「國畫」在中國學校中成為一種科目之日起,「洋畫」也和其他科學一樣,為中國人士所學習並且被歡迎起來了,因此「國畫」之名,遂應運而生。原這名之所由立,本系別於「洋畫」而言,譬如有洋貨而後又國貨之名,由洋文而後有國文之名,初固無軒輊於其間也。
可見,在「國畫」概念產生初期,除了平添了一些濃郁的民族色彩而外,這個概念的所指基本上與「中國畫」是等同的,史實也表明1920-1940年代中,「 國畫」與「中國畫」兩個概念在美術界認識內部往往都沒有明確的界定,1931年成立的上海「中國畫會」的出版物名為《國畫月刊》即是一例,當然,也有諸如潘天壽等「傳統型」畫家堅持使用「中國畫」這一名稱。但盡管是作為「國故」即中國傳統文化的身份登場,但畢竟在西方藝術大潮的沖擊之下「國畫」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Painting」這樣一個代表油畫的英文對等名稱。從而,在「藝術」這樣一個來自於西方的新視角下,傳統中國繪畫的面貌難免發生各種各樣的誤讀與西化。同時也正是因為這種命名的曖昧性,宣告了中國繪畫在1920年代以後將要繼續面臨著被動而痛苦的發展之路。
中國畫,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一途。
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蒼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拾』 中國畫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在先秦時期,繪畫以人物肖像畫為主。例如,戰國的帛畫寓有興衰鑒戒、褒功撻過之意,為維護禮教服務。到魏晉南北朝,繪畫作品為藝術創作而獨立,並產生了第一批有歷史記載而在當時又以繪畫才能著稱的畫家。如顧愷之、陸探微、曹不興等。同時佛教繪畫的石窟壁畫也開始興起,具有代表性的有西域的克孜爾石窟壁畫和敦煌莫高窟壁畫。魏晉南北朝也是山水畫和花鳥畫的萌芽時期,繪畫理論著作也開始出現。此時的繪畫多畫在絹素上,以長卷式為主形成了傳統。

隋唐是中國繪畫走向成熟的時期,尤其是人物畫獲得了更大的軍展,山水、花鳥畫也相繼獨立。著名的畫家有吳道子,閻立本等。到了五代兩宋,中國畫史又翻開了燦爛光輝的一頁。繪畫領域的許多變化是前所未有的。皇家畫院的興辦、文人畫的興起,山水、花鳥畫的成熟和地位的上升,水墨畫的發展,都反映了這一時期繪畫的發展狀況。由於城市的繁榮和對繪畫需求量的增加,很多畫師活躍在社會上,大批的職業畫家產生,並推動著宋代繪畫的繁榮發展。

元代的建立,全國統一,民族融合。但統治者實行民族歧視政策,再加後期的政治腐敗,不少文人處於失意境遇之中,只能寄情於書畫,在繪畫中重視主觀意趣和筆墨風格的表現,詩、書、畫進一步滲透結合,把宋金以來的文人繪畫推向了高潮。這以趙孟頫、錢選、「元四家」、「二王」為著。此外,由於統治者對宗教的利用和保護,寺觀規模不斷擴大,因而壁畫也顯示出相當的發展規模。到了明清時期,山水、花鳥、寫意人物進一步發展。人物畫在此時融入了部分西洋畫法,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民間版畫、年畫空前興盛。

清代後期,雖然社會性質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在科技方面的新發展、印刷術的更新、美術出版物的產生、發展等對繪畫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書籍裝幀、插圖、諷刺畫也逐漸成為新的美術種類。在不斷與西方接觸與溝通中,也推動了西方美術在中國的流行。

新中國成立以後,繪畫的發展進入了歷史新紀元。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穩定發展,逐漸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喜人景象。中國繪畫正在穩步發展中日益繁榮,並逐漸為西方國家所認識、學習和借鑒。

閱讀全文

與中國畫的歷史發展簡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