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鄉村歷史調查表(怎麼寫)拜託各位大神
哈,給個參考~ 一,鄉村概況(本村的具體位置,人口數量,土地面積) 二,本村黨務村務建設狀況,本村本地重大事件 農民生活網為本村建設的明星村網站 能否定期提供本村最新信息,動態 □能 □否 明星村網站可以實現本村自主管理 能否安排專人自行維護管理本村網站 □能 □否 三,山西移動農村文化信息站基本情況 是否有移動公司的文化信息站 □有 □無 建築面積 (平方米) 計算機數量(台) 平均每天使用人數 文化站站長姓名 電話 計算機每天 使用時長(小時) 小時 計算機配置 計算機操作系統 □windows98 □windows2000 □windowsXP □其它 計算機使用人群較多的是 請選擇 □12歲以下 □13歲到25歲 □26到50歲 □50歲以上 計算機主要使用用途請選擇 □娛樂 □同外界聯系 □學習技術 □瀏覽信息 四,文化,衛生,教育等基本信息 電視機擁有數量 □很少 □一半人家都有 □普及,基本都有 電視信號主要傳輸方式 □電視台無線信號 □衛星接收 □村有線電視 本村外出務工人數 主要務工種類 可多選 □保姆 □家政 □鍾點工 □建築工 □保安 □酒店服務人員 □技工 □其它 本村主要涉及法律的糾紛類型 □婚姻 □財產經濟糾紛 □刑事傷害 □勞動糾紛 □教育 □家庭撫養贍養糾紛 糾紛的主要處理渠道 □本村調解 □法院判決 □沒辦法 如有方便免費的法律援助的渠道,是否會選擇求助於法律 □會 □不會 距離本村最近的金融網點 □本村 □村外 如不在本村,距離本村 公里 金融網點情況 □農行 □工行 □建行 □中行 □信用社 □郵政儲蓄 □其他行 診所情況 衛生所數量 醫生人數 是否已經加入合作醫療 □是 □否 本村有無習慣性疾病 □有 □無 如有,該疾病名稱為: 學校 情況 學校類型 學校名稱 佔地面積(畝) 建築面積 (平方米) 班級數 (班) 學生人數 教職工人數 中學 小學 如果能夠通過網路提供遠程教育幫助 希望提供的內容 □小學教材 □初中教材 □務工培訓 □農業技術 □英語培訓 □其他 提供的形式 □視頻文件 □說明文件 □自己上網查閱 □學校組織 本村最需要的農業技術 本村農民最需要的是以下哪項 1 □科技, 2 □資金, 3□市場信息, 4□原材料, 5□教育, 6□醫療, 7 請列出近期計劃外出務工的人員名單,聯系方式及從事行業,我們可幫助聯系用工單位 請列出需要提供法律咨詢及援助的人員名單,聯系方式及事由,我們可幫助聯系法律援助中心 請列出需要提供醫療咨詢及援助的人員名單,聯系方式及主要情況,我們可幫助聯系醫療機構 五,人文歷史(含歷史沿革,歷史建制,文化遺產,歷史名人,文化名人,文化典故,古建築等情況的概括介紹,附圖片) 六,特色文化和民間風俗:介紹當地的特色文化,民間風俗等內容 (附圖片) 七,賓館飯店和休閑娛樂場所:服務內容,特色,地址,預定電話等介紹 (附圖片) 賓館名稱 服務內容 特色服務 地址 電話 八,地方風味小吃 (附圖片) 食品名稱 主要原料 主要製作方法 口味 適宜禁忌 有無傳說 九,旅遊景點:各景點歷史淵源,目前狀況,開發前景和規劃等(附圖片) 旅遊景點 特色內容 聯系電話 歷史典故 旅遊景點 特色內容 聯系電話 歷史典故 十,貿易市場(包括集貿市場,商品批發中心,廟會等) 市場名稱 主要內容 地址 聯系電話 十一,企業狀況 企業名稱 注冊資金 法人名稱 法人相片 隸屬關系 網址 年銷售額 郵編 □村委 □私人 □股份 廠址 電話 傳真 經營范圍: 產品名稱 規格型號 產量/年 特點 價格(元) 獲獎狀況 附圖片 企業名稱 注冊資金 法人名稱 法人相片 隸屬關系 網址 年銷售額 郵編 □村委 □私人 □股份 廠址 電話 傳真 經營范圍: 產品名稱 規格型號 產量/年 特點 價格(元) 獲獎狀況 附圖片 書記簡歷 村長簡歷 姓名 性別 年齡 姓名 性別 年齡 籍貫 學歷 政治面貌 籍貫 學歷 政治面貌 郵箱 手機 電話 郵箱 手機 電話 通訊地址 郵編 通訊地址 郵編 黨委會委員姓名 村委會委員姓名 工作 簡歷 工作 簡歷 社會 兼職 事跡 社會 兼職 事跡 備注 村委書記與村長的工作照片各1張 村隨機入戶調查表 村民姓名 家中主要經濟來源 □務農 □外出打工 □經商 家庭成員數量 家庭年收入 聯系電話 家庭成員 戶主關系 年齡 從事職業 年收入 有何技術特長 有無電視機 □有 □無 電視信號來源 天線接收 □本村閉路 □衛星接收 能接收電視台數量 常看電視台 喜歡看的欄目 喜歡看的節目類型 □農村題材電視劇 □都市情感劇 □農業科技推廣 □法律關注類 □綜藝娛樂節目 □新聞類 □體育類 □其它 能否接收黃河電視台節目 □能 □否 家中有無計算機 □有 □無 如能接收黃河電視台節目, 最喜歡看的欄目 家中計算機能否上網 □能 □否 村裡是否有中國移動建設的農村文化信息站 □有 □無 家中成員是否有人去信息站上網 □有 □無 去信息站上網的目的 查詢信息 □娛樂 □學習 □獲取幫助 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 □農業技術員,信息員 □電視,廣播 □報紙信息刊物 □技術培訓 □口頭傳播 □計算機網路 □外地學習交流 自己發布產品信息的主要途徑 □廣播電視 □宣傳冊 □展覽,展銷會 □互聯網路 □專業大戶,農民協會 □口頭詢問 □其它 需要獲取的信息類型 □種植養殖技術信息 □加工技術信息 □生產資料供給 □市場供求信息 □市場分析預測 □日常生活用品信息 遇到生產疑難,購銷的求助渠道 □地區農技站 □鄉政府村委會 □親戚朋友 □互聯網 □其它 遇到糾紛等涉法律問題主要求助渠道 □鄉政府村委會 □親戚朋友 □地區法律援助中心 □地區法院 □新聞媒體 □其它手段 瀏覽過農業信息網嗎 □經常瀏覽 □很少瀏覽 □從來沒有 願意在農業信息網上發布信息嗎 願意 □不願意 家庭成員有無外出打工計劃 □有 □無 是否需要農民生活網免費發布求職信息 □需要 □不需要 是否需要農民生活網代為聯系工作崗位 □需要 □不需要 農民生活網提供了用工信息,是否去查詢 □查詢 □不需要 如計劃外出務工,准備從事職業 □保姆,月嫂 □鍾點家政陪護 □建築行業 □司機 □酒店服務員 □保安 □其它 農民生活網提供無償的法律援助,在遇到糾紛等難題後是否會進行求助 □會 □看情況 □不會 主要農作物或產品 銷售方式 自己銷售 送往收購站 上門收購 銷售狀況 □好銷售 □很難銷售 銷售方向 本省 外省 不知道 主要購買的生產資料 種子,樹苗,化肥,農葯等 常用生產資料的品牌種類 及購買價格,使用效果好壞 常用生產資料的購買渠道 選擇該生產資料的依據 廣告□大家口碑宣傳 □使用效果 □政府相關部門推薦 其它,請列出: 生產資料購買渠道是否暢通 □好買 □困難 生產資料品質能否保證 □能,品質好 □有假貨 □不能,假貨泛濫 近期計劃購買的物品 生活用品,家電,生產資料等(500元以上) 是否有法律糾紛問題,我們可以安排免費的法律人士為您提供解答或者幫助,盡力幫助您解決問題,請在附加頁中簡單說明情況 □有,需要 □無,不需要 附加頁 附加頁 備注:若表格填寫不下,可另行加頁 村領導簽字 調查人簽字: 日期 村(蓋章): 檢查人簽字: 日期:2007年1月 日 調查表填寫說明 一,鄉村概況 二,本村黨務村務 三,文化,教育,衛生基本情況 四,人文歷史: 需要配合圖片 歷史沿革,歷史建制,文化遺產,歷史名人,文化名人,文化典故,古建築等情況的概括介紹. 五,特色文化和民間風俗: 要配合圖片 介紹當地的特色文化,民間風俗等內容. 六,賓館娛樂休閑場所 要配合圖片 七,地方風味小吃 要配合圖片 八,旅遊景點: 要配合圖片 各景點歷史淵源,目前狀況,開發前景和規劃等. 九,貿易市場: 十,企業狀況: 企業名稱;代表企業形象的彩色圖片,法人工作彩色照片,法人個人簡介等企業基本信息. 附加頁 用於前面表格信息無法表述完成的情況下,在附加頁里另行填寫 注意事項: 信息收集過程可以採取多種渠道和手段,例如:可以查閱該縣縣志,拜訪該縣的宣傳部門,聯系鄉鎮政府的辦公室獲取信息,收集該地區的地方文件或者地方報紙等都可以收集到有用的重要信息. 本表中各項內容按照要求以文字材料為主,文字資料不得少於5000字,結合相關圖片(包括照片),等多種表現形式進行反映.相片數量每村不得少於20幅. 所有資料務求准確,力求精煉. 可收集資料不局限於本表要求,有獨特資料信息可另附頁記錄. 5,文件及命名規則: 圖片命名規則:市-縣-村-內容 例如:朔州市應縣金城鎮鎮貌.jpg;朔州市應縣金城鎮書記.jpg;朔州市應縣金城鎮鎮長.jpg 相片要求: 要求提供數碼相片,拍攝工具可以為數碼相機或拍攝功能的手機.相片要求:圖像解析度不小300dpi,像素560×370的JPG文件,畫面清晰,內容突出,可用於網站或相關媒體發布使用;要求相片能從各個方面反應農村風貌. 主要反映以下內容: 農民田間管理,田間勞作,機械化耕作,機械化生產 農民日常生活(打水,磨面,打掃衛生,吃飯,衣著打扮 農民各種健康的文化娛樂,學習科技知識 農村計劃生育工作成效,農村計劃生育先進個人,戶,組 農民教育,幼兒教育,小學,中學,大學教育,優秀教師,學生,家庭 農民的住房條件改善,環境衛生,環境保護,牲畜喂養,副業生產 農民家庭,婆媳,妯娌,鄰里和睦相處,互相幫助,敬老愛幼,婚喪嫁娶 村黨支部,村委會,村幹部制定遠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規劃,一心為民,一心為公,一心為集體,廉潔自律的好"村官"好乾部,好黨員 村辦企業,村辦集體事業的好廠長,好領導,好職工,生產,生活,娛樂,學習,環境保護,生產規模,生產經營 村辦公園的好景,好山,好水,好風光,珍奇動物,名貴花鳥,農民全家在公園的悠閑,自樂 農村治安聯防,民兵訓練,護林防火,護場護院,主持公道,調解糾紛 村鎮建設,道路,交通,學校,托兒所,幼兒園,敬老院,圖書室,廣播站,供水,供電,磨房,碾米房,衛生所,村辦公場所環境,辦事機構,規章制度,遠景規劃,制度化建設.
2. 金村的鄉村文化
民間有俗語:蝦徐市、蟹恬庄,蟛蜞金村,因靠近江邊,多蟛蜞故也。舊時,金村與恬庄、福山、慶安是常熟北門外四個有名的古鎮。明末清初,金村集鎮已是商號林立,茶館、酒肆、書場、典堂、店鋪、賭場等無所不有。直到今天,金村仍然是方圓幾里百姓趕集交易的重要地方。
金村小鎮四周環水,人家枕河,猶保存一批明清、民國舊建築,井字型的小街深巷,清晰可見。往昔,金家花園和王家花園(又名東園、西園)以其精巧雅緻聞名江南。清乾隆時,民間曾有「金村八景」之說。村東李烏墩,相傳乃唐朝宰相令狐綯之墓;村西朱扈墩為明朝進士楊孟舒墓葬處;金村附近還有明代錢順時、錢時俊兩進士之墓。江南園林、明清建築、金村八景與名人墓葬等構成古村悠悠文化積淀。
金村大族為金氏、王氏,均以耕讀傳家,崇尚詩書禮義。「二十餘井井井流甘,一百餘家家家識字」,是金村淳樸民風的真實寫照。故明清以來進士、舉人、生員等不絕如縷。兩朝帝師翁同和、篆刻家趙石農、共和國少將周文在、南京雞鳴寺著名住持宗誠法師等名流,都在金村留有生活蹤跡。
尤令金村人自豪的是,金村擁有一部傳世之寶《金村小志》。作者金鶴翀,金村人,為近代學者。此書經先生20年考證撰寫,於1923年印行,為後人了解金村乃至周圍妙橋、港口、福山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史料。
在古村的保護、利用和開發中,千年古剎永昌寺修葺一新,香火旺盛;仿古建築金村農貿市場竣工落成,交付使用。祖籍金村的海內外遊子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對故鄉美好的情感,千年文化古村迎來了又一個美好的春天。
3. 鄉村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兩個字:朴實。
4. 傳承鄉村民俗文化作文600字
3月9日,在內黃縣梁庄鎮李官寨村李書彬的家中,李書彬正戴著老花鏡,手拿著筆,認真地在書上寫著什麼。放下手中的筆,李書彬告訴記者:「俺村今年的燈節會剛剛辦完,俺得把今年辦會的情況記錄下來。」
這樣的記錄,李書彬已經堅持了11年。11年來,他通過走訪老人、查閱古籍等多種渠道,搜集整理村中的特色民俗燈節聖會的資料,並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他的努力下,2011年,李官寨燈節會入選內黃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李官寨燈節會入選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4年,退休後的李書彬回到老家,幫助村裡做一些公益事業。「每年元宵節,村裡都會舉辦燈節會。燈節會是村裡的一個老古會,村民都知道村裡文化厚重,可究竟怎麼個厚重法?大家卻都說不上來,也沒有可以查閱的文字資料。」李書彬告訴記者,基於這樣的原因,他有了一個想法,就是考證燈節會的歷史,同時把燈節會的儀式流程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在李書彬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對李官寨燈節會有了較為詳盡的了解:李官寨燈節會發起於清乾隆三十年,迄今為止已經有250年的歷史,是村人為了祈求四季平安、風調雨順,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三,邀請碧霞元君(民間稱為泰山奶奶)移駕村中,護佑一方平安,同時在正月十五晚上,由村人張燈結綵送回泰山的祭祀活動。
在李書彬的家中,記者看到了一本書,上面對李官寨燈節會的由來、辦會流程、辦會人員和制度進行了詳細記載。這本書是李書彬整理完成的。截至目前,他已經對李官寨燈節會進行了11萬字的文字整理。為了更好地傳承鄉村特色文化,今年,李書彬已經將李官寨燈節會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提前准備好了。「如今,李官寨燈節會已經由過去傳統的祭祀活動演變成經濟、文化、物資交流的一個有聲望的古廟會,俺希望這個老古會能一直辦下去。」李書彬滿懷期待地說。
5. 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價值有哪些
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與保護利用 (演示文件)
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的古村落,是中華民族生活、生產、生存的基本載體,是社會組成的細胞,是傳統觀念、習俗、社會與家庭等多元文化孕育而生的中華本土文化。是一部擁有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文化厚重的史書。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根。 一、中國傳統古村落構成與發展的支撐: 中國傳統古村落是在中國特定的內陸為主的地理條件下,以小農經濟、宗法社會及倫理思想三大社會支撐條件下得以構建與發展。形成中國傳統村落文化的內在機制。 1.在大陸性地理環境,造就了「以農立國」的農業社會文化特徵: 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自然生態環境復雜多變,地勢呈西北部高,東南部逐漸地,中部為丘陵和平原,南部面海。形成一面臨海、三面陸地圍合的封閉型大陸性地理環境。構建了以土地為基礎的人生本位,珍惜土地、視土地為生命,以土地為求生載體。造就了「以農立國」、「小農經濟為主體」的農業社會體制。形成了中國傳統村鎮、城市建設的文化特徵:
(1)樹立了「天人合一」的環境觀念。 「天人合一」的環境觀念早在三千多年的周代就明確樹立。 「天」——即是客體存在的宇宙、自然及其規律。 「人」——即是主體存在的人生、社會及其規律。 中華文化觀強調二者相互依存、影響和促進的同源、同構的規律性和哲理性特徵。強調人為營造的生存環境應與自然環境相協調適應,並納入其中,成為與大環境中「和諧而統一」、「適應而共存」的有機組成部分。並廣泛應用風水學說選址,建村、鎮、城市及建築。構建了融於自然的古村落環境特色。 西方環境觀念為「天人相抗」、「人定勝天」。 經過工業革命對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教訓,強調保護生態資源與生態環境,樹立了「天人和諧共生」的環境觀念。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2)構建了以土地為基礎的農業國。 「以農立國」「安息於土地」為基礎,形成以農業經濟為主體價值取向封閉的、以集權制生產關系組織生產力和生產方式,也造就中國傳統村落「耕居結合」的居住形態。一個村落就有如一個小社會。形成了「勤勞自力」、「安居樂業」的價值觀。缺乏開放性奮斗的精神。構建了中國古村追求安全、安靜、功能完善的居住環境。形成中國極富地域性和鄉土氣息的傳統村落居住文化。
2.以血緣、族緣為脈絡,構建了中國宗法社會。 (1)構建了有血緣、家庭、宗族群體派生而成的群體本位。形成以宗法社會構建「大一統」古國。 (2)構建了以血緣為脈絡的社會人文網路。強調家庭、家族、民族間團結、互助、共榮辱的觀念。以「血緣」穩定支撐社會發展,甚至以「血緣」決定人的社會地位。 (3)構建了聚族而居的傳統古村。以宗族傳統建立家訓、家規、家譜,以建祠堂祭祀統領村落發展。
3.以「倫理」與「禮樂」精神,規范道德行為 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深厚的文明古國——中國,是以儒家倫理為主體核心的儒、道、釋相結合的哲學體系支撐國家的發展。 以禮、仁、中和禮樂文化為核心構建社會、家庭、個人行為規范、准則。 (1)以「禮」構建人倫秩序而立國興邦,建立道德、仁義的行為模式。 (2)以「仁」構建仁愛思想、樹立道德精神。 孔子曾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強調「仁」是思想核心,就是仁的表述。 (3)以「中和」構建「天人之和」、「人際之和」、「身心之和」。 孟子常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此儒家以「尚中」之道為求「和」的「標准」與「限度」形成中國文化崇尚「中和」的審美觀。 (4)以「禮樂」構建道德情感和人的心理溝通。體現了古人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審美的標准。 倫理精神支撐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也深深影響著中國城市、鄉村及傳統建築的構建與發展。 傳統古村構建中同樣的倫理精神所支撐。 構建以宗祠、關帝廟教化中心及公共活動中心,以施「倫理」、「禮樂」文化中心。強化道德教化與人際和諧與交往。 古村人居環境和居住建築中,強調長者為上,建立長幼、男女、內外有別的等級秩序
6. 我要寫「鄉村文化」,可以寫些什麼內容從那些方面著手
鄉村文化的產業化發展道路
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鄉村文化建設得如何,事關農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事關鄉村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事關和諧社會在農村的構建。中國鄉村文化在新世紀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為鄉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也使鄉村文化建設成為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標之一。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為鄉村文化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現代文明的全面融人和發展,熱切呼喚從鄉村文化建設切人,探尋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路徑。
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鄉文化建設的差距日益拉大,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產品及其文化服務雖然在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的艱苦努力下有所改變,但尚未從根本上按照和諧社會的要求,全面協調發展,鄉村文化建設在整體上滯後於農村經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一些地區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或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也因考量指標的影響而忽視鄉村文化的建設,有的地方甚至隻字不提鄉村文化與城鄉一體化的內在聯系。我認為,沒有文化全面滲透、全面支撐的城鄉一體化是片面的、蹩腳的一體化。不能從思想文化上關心農民的精神需求,關注農民知識文化素質的提高,關切農民的文化承傳與創造,是難以從農民的心性發展上表達社會的文化關懷和文化責任的。一方面,社會文化成果享有的不平等,必然進一步擴大城鄉差別,造成鄉村新的知識貧困、科技貧困、智力貧困;另一方面,鄉村所蘊含的巨大而豐富的文化傳統和文化資源將會被忽略而失去文化魅力。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不是集中在城市(城市是現代文明的典型代表),而是體現在鄉村。現代城市加速擴張的危機日益明顯,「城市病」日趨嚴重,向自然回歸、遠離都市、重返鄉村,已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一個趨勢。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加速發展鄉村文化不僅是解決城鄉矛盾的路徑之一,而且是保證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不致泯滅的戰略舉措。
怎樣發展鄉村文化?完全依靠政府加大投入,像城市文化建設那樣修建圖書館、群藝館、大劇院、電影院等,在現階段是很難做到的。最近,我們在成都一些鄉鎮調查發現,為精簡機構裁員,不少鄉鎮文化站被合並,文化站工作人員也被裁了,公共文化事業設施不夠健全,有的鎮電影院成了危房。我們相信,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在完善城市公共文化設施的同時,國家將會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徹底改善和提高農民的文化生活質量。但在目前國家對農村文化建設投入較少的情況下,我認為,絕不能「等靠要」,而應抓住國家加速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機遇,積極推動鄉村文化走上產業化道路,利用鄉村文化資源優勢,改變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把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資本。鄉村文化產業化將會改變傳統第一產業(種植業、畜牧業等)的經營觀念和產業格局,擴展農民職業內涵,農民不僅可以耕田種地,而且可以從事文化旅遊、文化服務、民間工藝加工、民俗風情演展等第三產業,使農民的社會身份發生深刻變化。這不僅可以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勞動素質,調整和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增強鄉村市場競爭力,而且將會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
文化產業在鄉村的發展和壯大,是富有超前戰略意識的舉措。中國鄉村文化資源異常豐富,從總體上審視,是尚未開墾的處女地。承載千百年歷史文化積淀的鄉村文化,顯示出無比誘人的文化韻味。它與現代城市文化形成了強烈反差和對比。這正是鄉村文化吸引城市市民和異地遊人的地方。如果我們在地域性、個別性、差別化方面整合鄉村文化資源,予以優化配置,就能形成市場競爭力和文化競爭力,打造出獨特文化品牌。
中國鄉村的歷史變遷、歷史人物、神話傳統、民間故事、民間藝術、民間工藝、能工巧匠、競技游藝、民俗風情、村寨文化、園林藝術、民居藝術、古鎮風貌、祠堂廟宇、鄉村教育、風味餐飲、生活智慧等等,保存著中國農業文明的文化因子,展現出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文化價值和文化魅力。我們在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時,首先應對這些資源進行盤點梳理,摸清家底,做到資源清楚,然後按照優先發展原則,對具有濃厚文化特色的資源進行產業轉化;對一般性的具有生長可能性的文化資源維持伏,不宜匆忙開發;而對那些非轉化資源予以有力保護,絕不能破壞性開發,以確保鄉村人文生態的平衡。對這三種資源分門別類和科學開發,有利於鄉村文化事業的建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於鄉村文化產業持續健康推進,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和發揚。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傳媒信息、現代生活方式不斷進入鄉村,農村和小城鎮民風的民俗正在逐漸消逝。這一方面,讓農民享受到了現代物質文明成果,是全社會整體進步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鄉村特色文化也會因民俗風情的失落失傳而失去獨有的文化意味。因此,我們在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時,應有意識地對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風情進行現代性改造,吸收傳統民俗文化中科學有益的養料,培育村民們的文承傳意識,開展民俗風情演藝,吸引社會公眾前來參與體驗。在這一過程中,絕不能把農村落後現狀等同於原生態文化,把原汁原味當作文化底蘊而不按照現代人的心性需求和審美觀念來加以改良改革。因此,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不是和盤托出某種文化資源,而是按照現代產業生產要求和規律,根據文化消費市場的變化,精心呵護鄉村文化,精心打造鄉村文化,精心發展和豐富鄉村文化。
鄉村文化產業要立足市場、走進消費,面臨著多樣化的路徑選擇。一是可以通過特色鄉村文化旅遊來推出文化產品(這與交通狀況密切相關),吸引城市和外地遊客前來感受獨有的淳樸的鄉村生活風味;二是可以通過體驗經濟來多樣化展現鄉村文化的參與互動魅力,將鄉村生產、生活、民俗、農舍、休閑、養生、田野等系統鏈接,打造鄉村文化產業鏈條;三是開發鄉村石器、木器、竹器、藤器、草編、剪紙、泥塑、磚雕等土特名優工藝品,組織農民進行特色文化產品加工生產和經營;四是組織鄉村歌舞、鄉村競技、鄉村風情、鄉村婚俗、鄉村觀光、鄉村耕織、鄉村喂養等表演和競賽活動,提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文化服務;五是開展鄉村休閑娛樂、地方風味餐飲、感受鄉村生活等活動,為城市老年人、為國外旅遊者提供居家式服務和自助式生活服務;六是開展鄉村文化歷史文化展覽,生動系統地反映農耕文化、游牧文化、漁獵文化的特色和歷史,開辟針對中小學學生的鄉村文化教育基地,等等。這些經營方式,僅是鄉村文化產業的基本模式,在實踐過程中,應鼓勵和支持鄉村文化產業運營創新。因此,我們的創意、策劃、咨詢機構和文化藝術專家應重視鄉村的建設,走進田野,走進村寨,提供智力支持,幫助和扶持鄉村文化產業的項目定位、產業布局、經營管理和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站在城鄉統籌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高度,科學發展鄉村文化產業。
中國鄉村文化是一片廣袤的富礦,蘊含著無限的文化生長空間和市場拓展空間。各級政府、國有和民營企業乃至跨國公司完全可以在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中大顯身手、大展宏圖。鄉鎮基層組織應具有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眼光和創造激情,絕不能「守著金飯碗討飯吃」。浙江橫店農民利用山川風物,打造逼真度高、價格低廉、風格多樣、服務周到的中國影視拍攝基地,修建出萬里長城、故宮、19世紀南粵廣州城等場景,不僅為拍攝影視服務,而且成為新的旅遊休閑景區,創造了震驚海內外的「橫店模式。山西晉中榆次後溝村因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一躍成為吸引海內外遊客的黃金旅蝣點。後溝村為此成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示範基地。全國各地有不少被文化部命名的特色文化之鄉,如「風箏之鄉」、「嗩吶之鄉」、「竹編之鄉」、「陶藝之光」、「剪紙之鄉」等,這些特色文化的建設一旦與產業融合,必將創造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這里的商機無限,這里展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亮麗曙光。
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題中之義,是發展農村文化生產力的現實命題。我們應把發展鄉村文化產業當作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突破口來抓。只要破題了,實踐的回答無疑將會激動人心,成效顯著,前途光明。
7. 關於歷史文化類,精煉概括文化形象口號,形容一個鄉村的文化精神
六千史載,古馬家浜;
上古人文,華夏一脈。
鍾靈毓秀,時代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