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水晶宮的設計含義是什麼
水晶宮(The Crystal Palace)是一個以鋼鐵為骨架、玻璃為主要建材的建築,是十九世紀的專英國建築奇觀之一,也是工屬業革命時代的重要象徵物。它原先是世界博覽會首次於1851年在倫敦舉行時的展示館,這場世界博覽會的正式名稱為萬國工業博覽會,一直到1936年以前曾經吸引過無數的社會各種階級的遊客前來參觀,「水晶宮」是來自一家以諷刺文章著名的《笨拙》雜志因其建築通體透明寬敞明亮而給予的名稱(這個雜志過去也曾經對一些歷史事件評論,例如霍亂傳染病和骯臟的倫敦街道)。
㈡ 水晶宮的歷史意義
水晶宮,這座原本是為世博會展品提供展示的一個場館,卻成了第一屆世博會中最內成功的作品和展品。水晶容宮因此而成為世博會的標志。 百年世博的里程碑之一。
截止至2013年,1851年倫敦世博會已經過去了163年,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科技的發展、現代的建築形態早已跨越了水晶宮、蒸汽機的時代。然而,人類並沒有脫離水晶宮所使用的材料和方式,水晶宮依然存在於我們今天的生活中,變化著帕克斯頓的創意理念。
㈢ 水晶宮博覽會的歷史意義
讓許多歐洲人大吃一驚的是美國在博覽會上顯示的實力,這片原英國領地有5048位企業家攜帶500多項產品漂洋過海參加了世博會,麥考密克收割機等農場設備更是受到好評。馬克思在博覽會閉幕前寫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提到了美國人的成功:「英國人承認美國人在工業展覽會中得獎,在一切方面勝過他們。一、樹膠,有新的材料和新的生產;二、武器,有連發手槍:三、機械,有割草機、播種機和縫紉機:四、銀版照相第一次大量應用;五、航海中的快艇。最後,為表示美國人也能夠供給奢侈品起見,特陳列加利福尼亞金礦的巨大金塊一塊和純金的餐具一套。」
當然,最受贊譽的還是水晶宮。人們贊美這座通體透明,龐大雄偉的建築。英國人為能開創世界建築奇跡感到無比榮耀和自豪。水晶宮,這座原本是為世博會展品提供展示的一個場館,不料卻成了第一屆世博會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成為世博會的標志。水晶宮成就了世博會的舉辦,世博會的成功又為世界上第一次聚集眾多國家,為和平的目的交流不同文化、科技成果開創了先例。
同年10月14日倫敦世博會舉行了閉幕式。世博會圓滿結束,主辦方宣布博覽會獲得186437英鎊的利潤。經皇家組委會的討論,決定除了給帕克斯頓5000英鎊獎勵外,盈餘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建立博物館用於教育民眾,在南肯新頓購買87畝地建立科學和藝術中心(今天,這塊土地上有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科學和地質博物館、帝國科學和技術學院、皇家藝術和音樂學院及1862年世博會後建立的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第二,設立科學藝術獎勵基金。
世博會結束後水晶宮移至倫敦南部的西得漢姆,並以更大的規模重新建造,1854年6月10日由維多利亞女王主持向公眾開放。它作為倫敦的娛樂中心存在了82年。1936年11月30日晚上6點,在中央大廳的員工廁所內突然著火。很快大火燒遍了整幢建築,第二天早上,除了一堆扭曲的金屬和熔化的玻璃,其他什麼都沒有留下。「水晶宮」是現代化大規模工業生產技術的結晶,是20世紀現代建築的先聲,是指向未來的一個標志,是世上第一座用金屬和玻璃建造起來的大型建築。「水晶宮」的焚毀也宣告了輝煌的維多利亞時代結束。
㈣ 英國倫敦的水晶宮
這是與第一屆世博會相關的建築,其設計者帕克斯頓原先就是一位園林設計師,所以他用玻璃把展館設計成一個巨大的溫室,看起來就像水晶宮一樣
LZ可以看看網路里的資料:
1851年英國在倫敦海德公園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國際工業博覽會,由於博覽會是在「水晶宮」展覽館中舉行的,故稱之為「水晶宮」國際工業博覽會。這次博覽會在工業設計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一方面較全面地展示了歐洲和美國工業發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業設計中的各種問題,從反面刺激了設計的改革。
舉辦這次博覽會的目的既是為了炫耀英國工業革命後的偉大成就,也是試圖改善公眾的審美情趣,以制止對於舊有風格無節制的模仿。帕金、柯爾等人的思想和活動對於促成舉辦這次國際博覽會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舉辦博覽會的建議是由英國藝術學會提出來的,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是該協會的主席。他對工業設計和設計教育非常關注,親自擔任了這次博覽會組織委員會的主席。柯爾負責具體的組織實施工作,帕金則負責組織展品評選團,另外一些著名的建築師和設計師,如散帕爾等也參加了組織工作。由於時間緊迫,無法以傳統的方式建造博覽會建築,組委會採用了園藝家帕克斯頓 (Joseph Paxton,1801—1865)的「水晶宮」設計方案。帕克斯頓以在溫室中培養和繁殖維多利亞王蓮而聞名,並擅長用鋼鐵和玻璃來建造溫室。他採用裝配溫室的方法建成了「水晶宮」玻璃鐵架結構的龐大外殼(圖5-6,圖5-7,圖5-8)。「水晶宮」總面積為7.4 m×104 m;建築物總長度達到563 m(1851ft),用以象徵1851年建造;寬度為124.4 m,共有5跨,以2.44 m為一單位(因為當時玻璃長度為1.22 m,用此尺寸作為模數)。其外形為一簡單的階梯形長方體,並有一個垂直的拱頂,各面只顯出鐵架與玻璃,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完全體現了工業生產的機械特色。在整座建築中,只用了鐵、木、玻璃三種材料,施工從1850年8月開始,到1851年5月1日結束,總共花了不到9個月時間便全部裝配完畢。「水晶宮」的出現曾轟動一時,人們驚奇地認為這是建築工程的奇跡。博覽會結束後,「水晶宮」被移至異地重新裝配,1936年毀於大火。
「水晶宮」是20世紀現代建築的先聲,是指向未來的一個標志,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屬和玻璃建造起來的大型建築,並採用了重復生產的標准預制單元構件。與19世紀其他的工程傑作一樣,它在現代設計的發展進程中佔有重要地位。但「水晶宮」中展出的內容卻與其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各國選送的展品大多數是機制產品,其中不少是為參展而特製的。展品中有各種各樣的歷史式樣,反映出一種普遍的為裝飾而裝飾的熱情,漠視任何基本的設計原則,其濫用裝飾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為市場生產的商品。生產廠家試圖通過這次隆重的博覽會,向公眾展示其通過應用「藝術」來提高產品身份的妙方。這顯然與組織者的原意相距甚遠。其中的有些展品把相對來說無足輕重的家用品作為建築性的紀念碑來設計。例如法國送展的一盞油燈,燈罩由一個用金、銀製成的極為繁復的基座來支承。這種把諸如燈、鍾表之類產品作為建築來看待並不是一種新的發展,18世紀末法國帝王風格的設計者們就常常這樣做。但現在的設計師們似乎失去了所有的自製力。一件女士們做手工的工作台成了洛可可式風格的藏金箱,罩以一組天使群雕。花哨的桌腿似乎難以支承其重量。設計者們試圖探索各種新材料和新技術所提供的可能性,將洛可可式風格推到了浮誇的地步,顯示了新型奇巧的裝飾方式。 還有一些展品表現了對形式和裝飾的別出心裁的追求,如一件鼓形書架可以沿中心水平軸旋轉,每層擱板均掛在兩側圓盤上,這樣擱板就可以連續地以使用者方便的位置出現。這件書架側板上的花飾和獅爪腳同樣是刻意把一些細微末節不適當地大加渲染。
㈤ 水晶宮博覽會的意義
有利於人類文化的保護,增加青少年思想文化水平
㈥ 倫敦水晶宮的意義
「水晶宮」雖然功能簡單,但在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它所負擔的功能是全回新的:要求巨大的內部空答間,最少的阻隔;
二、它要求快速建造,工期不到一年;
三、建築造價大為節省;
四、在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運用上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五、實現了形式與結構、形式與功能的統一;
六、擯棄了古典主義的裝飾風格,向人們預示了一種新的建築美學質量,其特點就是輕、光、透、薄,開辟了建築形式的新紀元。
有人描寫在「水晶宮」里的感覺如同「仲夏夜之夢」,清朝官員張德彝說:「一片晶瑩,精彩眩目,高華名貴,璀璨可觀。」相信是貼切精當的描寫!
㈦ 水晶宮的重要歷史有哪些
展覽館在建築史中相對有名的建築為英國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中的水晶宮專。這是建在英國倫敦海德屬公園裡面一座由玻璃和鋼鐵建構的皇家展覽館,在1851年首次展出了英國大工業革命時期的工業成就以及相關商品。由於這次水晶宮博覽會成就了英國設計界在探討設計藝術的形式和功能問題的一場美學運動——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大型的國際博覽會從此接踵而至。如1898年的巴黎博覽會,為了紀念法國革命100周年,1900年的法國巴黎博覽會為法國新藝術運動留下了「1900風格」,1925年的巴黎國際現代藝術暨工業博覽會代表了藝術裝飾風格的極限。諸如此類的展覽會為藝術世界的流通和傳播營造了融洽的公共活動空間。
㈧ 水晶宮與哪重大歷史事件
吃飯的點弟弟v發不煩不煩郭德綱如果,^qUxJg$
㈨ 歷史上的英國水晶宮是為何而建
「水晶宮」是一座展覽館,專為1851年倫敦第一屆世界工業產品大博覽會而設計建造。維多利亞女王在倫敦籌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為此建造了有名的水晶宮。
1849年,英國白金漢宮決議,在1851年舉行一屆規模龐大,有世界各國參與的國際性博覽會,並建造一幢暫時性但具有恢弘氣勢的展館建築。
1849年,英國政府決議在海德公園南側興修一幢大型暫時建築。為避免毀壞公園樹木,最終採納了皇家園藝師約瑟夫·帕克斯頓的「水晶宮」設計方案,創造性地將花房式框架玻璃構造運用到建築設計之中,使樹木罩在屋頂下得以保護。
結果這座本來為展品提供展現的場館,成為第一屆世博會上最成功的展品。
展覽會完畢後,水晶中被拆開運到倫敦南部,按照更精緻的設計重新組裝。它成為一個舉行各種演出、展覽會、音樂會和其他文娛活動的場所。1936年11月30日晚,水晶宮簡直全部毀於火災,殘垣斷壁不斷保留到1941年。
㈩ 英國歷史上的「水晶宮」是什麼
「水晶宮」是一座展覽館,專為1851年倫敦第一屆世界工業產品大博覽會而設計建造。 「水晶宮」位於倫敦海德公園內,是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代表性建築。建築面積約7.4萬平方米,寬408英尺(約124.4米),長1851英尺(約564米),共5垮,高三層,由英國園藝師J·帕克斯頓按照當時建造的植物園溫室和鐵路站棚的方式設計,大部分為鐵結構,外牆和屋面均為玻璃,整個建築通體透明,寬敞明亮,故被譽為「水晶宮」 。 「水晶宮」共用去鐵柱3300根,鐵梁2300根,玻璃9.3萬平方米,從1850年8月到1851年5月,總共施工不到九個月時間。1852-1854年, 水晶宮被移至肯特郡的塞登哈姆,重新組裝時,將中央通廊部分原來的階梯形改為筒性拱頂,與原來縱向拱頂一起組成了交叉拱頂的外形。1936年,整個建築毀於火災。 「水晶宮」雖然功能簡單,但在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第一、 它所負擔的功能是全新的:要求巨大的內部空間,最少的阻隔; 第二、 它要求快速建造,工期不到一年; 第三、 建築造價大為結省; 第四、 在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運用上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第五、 實現了形式與結構、形式與功能的統一; 第六、 擯棄了古典主義的裝飾風格,向人們預示了一種新的建築美學質量,其特點就是輕、光、透、薄,開辟了建築形式的新紀元。 有人描寫在「水晶宮」里的感覺如同「仲夏夜之夢」,清朝官員張德彝說:「一片晶瑩,精彩眩目,高華名貴,璀璨可觀。」相信是貼切精當的描寫! 展覽會結束後,水晶中被拆開運到倫敦南部,按照更精緻的設計重新組裝。它成為一個舉行各種演出、展覽會、音樂會和其他娛樂活動的場所。1936年11月30日晚,水晶宮幾乎全部毀於火災,殘垣斷壁一直保留到1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