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黃金發展歷史

黃金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7 23:45:44

Ⅰ 黃金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

黃金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大講堂之王一鳴--黃金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
.
2005-10-21 .

年輕時,他因激情而選擇經濟學,如今他賦予枯燥的經濟理論以激情,他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問題,將自己的體驗總結經驗,他親身參與十五計劃和十一五規劃的前期調研,讓我們來聽聽他的感受,他的觀點,《中國經濟大講堂》本期主講嘉賓,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打開中國經濟問號。

王一鳴:黃金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

今天,我們要對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進行一些展望,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可以說正處在一個黃金發展時期,同時也處在一個矛盾凸顯時期,我們既面臨著很多戰略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可以說,我們耽誤不得也失誤不起,我們要謀劃好我們的發展思路,謀劃好我們的藍圖,謀劃好我們的路線圖,我們才能趁勢而上,才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如果我們戰略上有失誤,那我們就會貽誤發展的時機,就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黃金發展期的中國經濟,我講五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並存的時期。為什麼說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黃金發展時期?按照世界銀行的分類,我們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650美元以下我們叫低收入國家,650到2555美元我們把它劃為中等收入國家,2555美元到7911美元叫中高收入國家,7911美元以上我們就叫高收入國家,我們中國是在1996年超過了650美元,也就是說1996年,我們就開始告別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2003年我們開始我們突破了一千美元,人均GDP突破了一千美元,那麼我們要實現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那個時候我們要達到多少呢,就是人均三千美元,那樣我們就可以由一個中等收入國家向中上等收入國家邁進。

從工業化的進程來看,我們也處在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去年我們人均國內產總值是一千二百七十美元,今年我們有可能達到一千四百美元,按照匯率計算,我們按錢納里的模型,我們也基本達到了就是正處在一個工業化中期階段,那麼從各個國家的發展經歷表明了走出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的這么一個時期,或者說工業化正處在中期的這么一個階段,往往會出現一個黃金發展時期,同時這個時期也可能是矛盾凸顯時期,為什麼?它處在一個社會轉型之中,也就是說農業為主導的社會向工業為主導的社會轉化,中國現在正處在這種大的社會轉型之中。

所以我們要強調的是這個階段為什麼是黃金發展時期,我們說理由有這么幾個方面:第一,消費結構開始出現升級,它就為經濟增長創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場需求。我們消費結構在發生什麼變化呢?就是說我們正處在由吃、穿、用為主導的這么一個消費階段,正在轉向住和行為主導的一個消費結構,大家在北京很直觀可以感覺到,這個街上的汽車是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擁堵,我們每個月的汽車的銷售量都可能在三到五萬輛之間,這個說明我們汽車正在進入家庭。另外,大家也可以感受到,住宅、小區像雨後春筍不斷的涌現,人們正在大量的購置不動產,這就表明我們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轉型,經濟學上有一個用恩格爾系數來表達我們消費中用於實物支出的比重,那麼我們恩格爾系數已經由1995年末的39.4%下降到去年的37.7%,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就是它用了三分之一多一點用於實物支出,那麼其他的會用於什麼呢?就會用於住和行的積累和支出,甚至用於人力資本投資,包括教育和培訓。

那麼農村居民,由1995年末的49.1%下降到2004年的47.2%,也就是農民居民恩格爾系數也下降到50%以下,除了住房的消費以外,我們還會有許多新的消費熱點,包括電信,我們現在行動電話用戶超過三億人,我們城鎮居民也就五億人。

還有醫療保健的消費等等,我們說這些住、行和新的消費熱點就會對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需求,我們的生活,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型,就是我們不但追求我們的基本的物質需求的滿足,我們還在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

第二、我們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迅速的變化。這種變化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說住和行的需求,它跟吃穿、用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我們說要建房子,就需要鋼材、水泥、鋁合金,要發展汽車,同樣需要大量鋼的薄板,這是比較高端的產品,需要各種電子,汽車用的電子產品,需要玻璃,需要橡膠做輪胎,這些產業有什麼特點呢,它的產業鏈條比我們說吃、穿、用這些產業的鏈條要長得多,那麼它就會形成很多中間需求,就是我們說投資品中間品的需求,那麼它就會使得產業鏈條拉長,使得我們的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這幾年來看,我們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很明顯的變化,比如說本世紀以來,2000年我們的工業比重佔GDP的比重是多少呢?是50.2%,到去年我們提高到52.9%,也就是說提高了2.7個百分點,這表明什麼?我們工業還在加快,它佔GDP比重還在提高。而在工業結構內部,你會發現,鋼材、水泥、有色金屬、鋁合金這些重工業部門的比重提高在加快,你比如重工業部門占工業增加值比重,2000年是62.5%,去年2004年67.6%,提高了5.1個百分點,也就是四年中提高了5.1個百分點,表明什麼呢?我們正在呈現工業化過程加快,重化工業部門提高的這樣一個態勢,這種態勢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對環境的排放量就迅速增加,這對我們這種處理生產的工業化和生態環境的關系就提出了挑戰,所以我們說這個階段由於需求結構的變化,產業結構也發生變化。

王一鳴:2010年,中國會有多少人居住在城市?

第三、為什麼是黃金發展時期,我們說城鎮化在加速發展,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在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可以說,當今中國正處在可以說是世界發展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過程,我們現在流動人口總規模有多少,有一億兩千萬人,相當於比很多國家的總人口還多,大家都學歷史都知道,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圈地運動,那時候的人口流動跟我們現有的規模相比那是遠遠無法相比。那麼我們正處在一個城市化的加速進程當中,按照通常的規律,我們說城市化達到30%以後就進入了一個加速期,我們是哪年達到30%呢?我們是1996年,我們城市化率達到30%,那麼去年我們城市化率是多少呢?是41.8%,也就是說全國已經有40%的居民已經集中在城市居住。那就是說,城市社會就開始占據主導地位,所以城市化會帶來什麼?人口進入城市,它必然帶來對住房、對基礎設施、對公共服務的需求,進城子女要受教育,要有醫療保證,要有各種公共服務,對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有基礎設施需求,這些需求就會帶動經濟的發展,那麼還帶來什麼?我們說大量人口進入城市以後,有相當一部分會居住下來成為城市居民,這部分人又會形成比較龐大的一個消費品的市場。

王一鳴: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什麼?

第四、為什麼是黃金發展時期,我們說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的階段,為我們國家參與國際分工,利用國際資源,創造了一個十分有利的條件,現在全球處在一種什麼狀態?我們說不光是資金,而且這個技術人才都在大規模流動,當然我們說這種流動對發展中國家還是有限制的,比如說,全球化為什麼人口不能自由流動呢,如果人口自由流動,我們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兩億多勞動力都可以流動到美國去,到那兒去尋求就業機會,我們說這個不能自由流動,但是高端人才可以,我們說全球化資金技術都在大規模流動,那麼這種態勢就是為我們利用國際資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我們可以利用國際資本,我們現在大規模引進外商投資,我們引進的外商投資規模有多大呢?去年是六百零六億美元,由於這種大規模的引進外資,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方式,大大促進了我們的產業的發展,我們去年已經成為什麼?世界上第三大貿易大國,我們進出口總額有多大規模呢?有一萬一千億美元,我們今年可能達到一萬四千億美元,所以我們的貨物貿易這個規模應該說是非常大的,那麼它對周邊國家都帶來了相當程度的影響,包括對東亞國家,你比如說東亞一些國家的傳統產業,比如說日本、韓國的鋼鐵由於我們這個進口規模的擴大,使得他們這些傳統產業延續了什麼?延續了他們的生命周期,使他們生命周期拉長了。那麼我們這種大規模的進口對周邊國家經濟也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所以我們說,今天的中國已經跟世界形成了一種互動的發展關系。

王一鳴:黃金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

首先我們說社會矛盾,社會利益,更加復雜多樣,社會矛盾更加突出,社會矛盾突出是體現在什麼方面呢?比如收入分配,就是由於新興產業部門的成長,由於市場化機制的逐步發揮主導作用,由於要素在參與分配,那麼就使得不同群體的收入差距開始擴大,這種擴大甚至表現在方方面面,甚至表現在人們的社區,以前人們可能都在一起,大家都是一個單位的,今後由於隨著大家購置不動產,你會發現有些人逐步的向高檔社區遷移,有些人在向中檔社區遷移,就是說在空間上也在表現出來,那麼如果收益差距擴大了,以後我們的利益共同點就會發生變化,是不是?

第二個、我們說矛盾凸顯,我們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發展時期。我們正在面臨巨大的什麼?資源的瓶頸的制約。中國以前是號稱地大物博,但是中國有巨大的分母效應,我們有十三億人口,就是什麼東西拿來被中國分母一除,就變得微不足道了。所以我們說,我們由於工業化的發展,對資源的這種需求,也是非常的巨大。我們正在大量的進口資源,我們不僅進口石油,也在進口鐵礦石,進口各種金屬礦產,由於我們資源供給的不足,所以我們受到這種資源的約束也在越來越大,這種進口也有商業風險,大家也知道,前一段原油漲價,我們就要付出的成本,就會大大提高。
另外,我們環境的約束也在加劇,由於我們重工業的發展,我們的排放正在增加,我們二氧化硫的排放,現在是世界排在第一位,我們現在電廠都在進行脫硫裝置的改造,我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僅次於美國,我們是第二位,我們也參加了《京都議定書》,我們有減排義務,到一定階段我們要履行減排義務,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新的壓力。

第三個,我們說為什麼矛盾凸顯呢?由於我們國際化程度的提高,我們正處在國際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的一個時期,大家看媒體都知道,歐盟、美國都給中國紡織品設限,我們面對的貿易摩擦越來越多,而我們的出口規模又在迅速的增加,這種壓力很大,另外一方面,我們由於出口產品大量是加工組裝,由於沒有自主的技術,沒有自己的品牌,我們的附加值很低,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去出口,但是所得收益非常有限,這種參與國際分工的這種方式,這種外貿的增加方式,也面臨巨大的調整的壓力。另外,我們由於利用國際資源,面臨國外這種礦業集團價格的壓力也在加大,可能是一種戰略聯盟,他們可能建立一種戰略聯盟來跟我們討價還價等等,所以我們說我們正處在十分重要的關口。

王一鳴:五句話提煉中國經濟的經驗啟迪

很快第十個五年計劃就要完成了,那麼第十個五年計劃給我們哪些啟示呢?我想有這么幾點,回顧過去這幾年,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們說有這么幾點啟示非常重要,第一就是我們說要用好,要抓住我們當前的有利時機,在發展中來解決我們前進中的問題。

十五計劃明確了一個指導方針——發展是主題,小平同志也說發展是硬道理,胡錦濤總書記多次講話中也強調我們要又好又快的發展,十五時期,我們實際上是逐步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進入了新一輪增長周期的上升期,從2002年開始,大概的情況什麼樣?就是我們2001年GDP增長是7.5%,2002年增長了8.3%,2003年是9.5%,最近的統計資料調整,去年也是9.5%,今年上半年還是9.5%。

我們應該說正處在一個經濟增長的上升周期,我們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期,就是要把各方面的有利因素都用起來,爭取在這段時間實現較快發展,這樣能夠取得主動,包括今後幾年,在保證增長質量的情況下能快的時候我們盡量快一點,這樣我們發展的主動權,主動性就會大大提高。

第二個特點就是,我們一定要用科學的發展觀來指導我們發展的實踐,去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科學發展觀是怎麼來的,也是發展實踐的總結,特別是2003年的SARS給了我們很多經驗和教訓,我們說發展一定要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要轉變增長方式,我們說了這些年我國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但是我們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所以說,我們要轉變增長方式,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我們發展實踐,就是要提高我們增長的質量和效率,要不我們這種發展模式,很難持續下去。

第三、要更加註重搞好宏觀調控,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我們說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增長總是有周期性變化的,但是我們要盡最大限度來減少經濟周期的大幅波動,減少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從歷次五年計劃的經驗來看,凡是經濟增長比較平穩的,波動比較小的五年計劃,我們說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就比較好,比如我們正在的第十個五年計劃經濟波動就比較小。

但是也有波動的時期,2002年下半年開始,投資迅速回升,到2004年一季度投資增長率高大43%,那麼中央也採取了宏觀調控的措施,應該說這次宏觀調控保持了我們經濟增長的這種穩定性,沒有出現這種增長周期的大起伏,避免了這種增長周期的中斷,而且又沒有損害經濟增長的這個基本面,所以說,如果沒有這次宏觀調控的話,可能我們現在又要面臨新的調整。

第四、要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在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上來,南方的同學都感受到夏天暑假回家的時候有拉電的現象,對不對?就是能源的供給不足,我們去年發電量增加了五千萬千瓦,原煤生產量是十九億噸,原油產量是1.75億噸,我們還進口了一億兩千萬噸,在這種局面下我們還能源還緊張,說明什麼?我們這種資源利用非常粗放,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們說我們GDP還要翻兩番,我們煤炭也去翻兩番行不行?現在生產19億噸,我們煤的生產量再去翻兩番?那顯然我們的空氣受不了,我們的肺也受不了,所以說我們必須著力調整結構,調整結構的中心環節是什麼?我們說不是簡單去調整產業的比例關系,而是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所以我們要加快技術進步,提高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這是我們說的一個重要的啟示。

最後一點是堅持以人為本,要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經濟發展的出發點,發展經濟是為了什麼?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提高他們的福利水平,我們說老百姓的需求在發生新的變化,他們不但要物質上的生活改善,包括對精神生活都有更多的需求,所以我們發展也要適應這種需求結構的變化。

王一鳴:中國何時躋身中上等收入國家

簡要展望一下十一五的發展,那麼從2001年到2020年,這二十年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十年是第一個階段,後十年是第二個階段,那麼十一五時期正好是處於什麼時期呢?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它要延續十五這樣快的增長態勢,拉長經濟增長的上升周期,為後十年的發展創造條件,所以說十一五的任務是非常艱巨的,我們說延續這種增長周期並不是很容易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說1979年到2004年,我們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是多少呢?9.4%,但是總體上還是不平衡的,在各個年度間是不平衡的,當然我們能夠實現,應該說這個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就是我們這么大的經濟體,一個大國保持這么二十多年的持續高增長,已經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我們還要延續,我們就還要繼續去創造奇跡。但是總體上說,經濟增長不可能永遠在一個很高的增長平台上維持下去,往往會呈現出前高後低的一種態勢。

如果我們匯率發生變化了,我們的GDP總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如果我們假設2010年是13.5億人,2020年是14.3億人,按這個推測人均GDP是多少?1700美元,當然如果按2000年的匯率算,與目前中等國家的平均水平,1920美元就接近了,到2020年就會超過3200美元,就是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的行列,應該說按照我們現在的發展態勢,我們實現這個目標是應該說是有信心的。

王一鳴:未來5年 區域規劃的戰略

十一五時期我們還要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隨著我們國家財力的增強,要增強這種扶持力度,另外要加大跨區域的基礎設施,交通通道的建設,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因為交通不方便,人就流動不起來,貨物就流動不起來,只有流動了,有些資源才能變成商品。

再一個,為了打破行政邊界,促進這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十一五也要嘗試建立這個主體這種功能區,來構建區域發展的體制,比如說,按照它承擔的這種功能來進行劃分,有些地區是優先開發的地區,也就是說它這個國土開發密度已經比較高了,但是資源承載能力開始減弱,那麼這種地區我們可以優先開發。但是加大開發力度的同時,我們也要減輕開發帶來的生態環境的破壞。

有些區域我們叫嚴格限制開發,比如說自然保護區,比如最近對三江源,就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河的源頭地區,作為生態地區,國家投入了好幾十億要重新恢復生態,這個就跟當時的開發有關系,所以有些地區要限制開發或者說禁止開發,就是自然保護區要禁止開發,按照它承載的功能做一些劃分,這個正在探索。

王一鳴:未來五年 我們有哪些有利條件

今後五年,我們到底有哪些有利的條件,也有很多方面:第一、大規模經濟體的優勢開始顯現,我們迴旋餘地比以前增大了,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跟二十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是已經是一萬六千五百億美元,這樣一個龐大的一個經濟體了,再加上我們佔世界的份額已經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4%,現在提升到已經4%多一點了,再加上我們有13億人口,城市人口又超過5億,工業化又在加快推進,所以我們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在大大加強,那麼這種大規模經濟體對經濟增長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說一個是它的這個市場的迴旋餘地大,就是說,有的產品比如在東部,它生命周期慢慢結束了,但是在中西部還能找到市場,在城市它的生命周期慢慢到了,但是在我們農村還能找到市場,這樣可以把很多產品的生命周期大大拉長。

第二、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會在很長時期內繼續保持,但要避免勞動力價格的迅速上升使我們高速增長期中斷,我們現在就業總人數有7億人,當然我們農村還有1.6億的剩餘勞動力,我們是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當然我們不是人力資源強國,是人力資源大國,這就使得我們在比較長時間內,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會有它特有的比較優勢,中國的出口產品為什麼有競爭力,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價格有競爭力,如果在成熟的技術狀況下,生產線都是成熟的技術狀態下,勞動力價格,特別是勞動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份額比較大的這些產品,我們都是有競爭力的。

第三、我們有利條件就是我們儲蓄率比較高,可以保障經濟較快增長對資金的需求,我們多年來儲蓄率一直高於40%,當然這同東方民族這種文化,這種儲蓄文化有關系,隨著這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消費率的提高,我們儲蓄率會有所降低,但是我們仍然會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上,所以我們的資金供給條件比較充分,另外我們這幾年在外商投資方面非常踴躍,但外商投資,我們說我們投資80%以上仍將來源於國內儲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資金供給優勢有效整合國際優勢資源,但又不會對國外資本形成過渡的依賴,這是我們的優勢。

第四、我們的產業和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備,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很多物質技術的支撐,我們現在這個產業體系,可以說我們有很多產品都是第一,全世界都是NO.1,我們有很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有智能化的,柔性化的,集成化的生產方式都有,你到上海通用去看,生產線上各種車,不同品牌的不同型號的車在一條線上可以組裝,它可以通過計算機來控制。我們遠遠超過美國,所以說我們的物質技術基礎是沒法相比的,我們的發電量也超過四億,四億裝機已經超過四億千瓦,那麼我們現在每年還在新增五千萬到六千萬,我們在建的規模也很大,我們說我們的物質基礎比以前是大大不同了。

第五個有利條件,我們經濟轉型加快也為經濟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我們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使國有經濟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行業和領域,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來,集中到它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這些領域,包括基礎原材料,一些帶壟斷性的領域,帶自然壟斷性的這些領域,那麼我們進一步放寬這種電信、電力、金融、城市、公共事業、鐵路、航空、郵政這種壟斷行業的市場准入來加強它的競爭。

以前中國的分量非常小,中國沒有被太多的去關注,但是你要看看今天西方的主流媒體,美國、德國、法國、瑞典都在連篇累牘報道中國,為什麼?中國開始對世界有影響了,中國的影響力已經足以對這些國家發揮作用了,所以說我們正處在這么一個有利的時期。

Ⅱ 國際現貨黃金的發展歷程

早在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4000年前)人類就已識別了黃金。千百年來,擁有著如此悠久歷史的黃金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又被人們賦予怎樣的功能?黃金課堂帶你一起去尋找不同歷史時期黃金的功能演變。
在19世紀之前,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而黃金價值高,產量稀少,運送成本高,鑄造困難的特性,使得黃金的價格十分穩定,這決定了其具備充當貨幣功能的屬性。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開始實行「金本位制」,黃金開始轉化為世界貨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人。直至世界大戰爆發,物價飛漲打破了金本位制的施行環境,「金本位制」崩潰。
1944年5月,美國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然而好景不長,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美元開始貶值,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布雷頓森林體系逐漸瓦解。
1973年,黃金迎來了它非貨幣功能的時代,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正式取消黃金雙價制,這意味著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
當然,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並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黃金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開始活躍在投資領域。

Ⅲ 黃金分割的發展簡史

黃金分割最早記來錄在公元前源6世紀,關於黃金分割比例的起源大多認為來自畢達哥拉斯學派。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索斯第一個系統研究了這一問題,並建立起比例理論。公元前300年左右歐幾里得吸收了歐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系統論述了黃金分割,其《幾何原本》成為最早的有關黃金分割的論著。
中國也有黃金分割的相關記載,雖然沒有古希臘的早,但中國的演算法是由中國古代數學家自己獨立創造的,後傳入了印度。黃金分割在文藝復興前後,經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經考證,歐洲的比例演算法是源於中國而不是直接從古希臘傳入的。

Ⅳ 全球黃金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並且由於交易工具的不斷創新,幾十倍、上百倍地擴大了黃金市場的規模。現在商品實物黃金交易額不足總交易額的3%,9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黃金金融衍生物,而且世界各國央行仍保留了高達3.4萬噸的黃金儲備。在1999年9月26日歐洲15國央行的聲明中,再次確認黃金仍是公認的金融資產。
你可以上黃金行業的龍頭站點 投金網 進行了解更多的黃金發展的細致歷程。

Ⅳ 黃金發展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4000年前)人類就已識別了黃金。千百年來,擁有著如此悠久歷史的黃金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又被人們賦予怎樣的功能?黃金課堂帶你一起去尋找不同歷史時期黃金的功能演變。 在19世紀之前,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而黃金價值高,產量稀少,運送成本高,鑄造困難的特性,使得黃金的價格十分穩定,這決定了其具備充當貨幣功能的屬性。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開始實行「金本位制」,黃金開始轉化為世界貨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入。直至世界大戰爆發,物價飛漲打破了金本位制的施行環境,「金本位制」崩潰。 1944年5月,美國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然而好景不長,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美元開始貶值,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布雷頓森林體系逐漸瓦解。 1973年,黃金迎來了它非貨幣功能的時代,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正式取消黃金雙價制,這意味著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 當然,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並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黃金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開始活躍在投資領域

早在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4000年前)人類就已識別了黃金。千百年來,擁有著如此悠久歷史的黃金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又被人們賦予怎樣的功能?黃金課堂帶你一起去尋找不同歷史時期黃金的功能演變。 在19世紀之前,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而黃金價值高,產量稀少,運送成本高,鑄造困難的特性,使得黃金的價格十分穩定,這決定了其具備充當貨幣功能的屬性。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開始實行「金本位制」,黃金開始轉化為世界貨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入。直至世界大戰爆發,物價飛漲打破了金本位制的施行環境,「金本位制」崩潰。 1944年5月,美國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然而好景不長,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美元開始貶值,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布雷頓森林體系逐漸瓦解。 1973年,黃金迎來了它非貨幣功能的時代,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正式取消黃金雙價制,這意味著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 當然,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並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黃金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開始活躍在投資領域

Ⅵ 中國黃金的發展歷史

()首先是毛澤東時代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黃金時期

2004年4月,中國化學學會年會在長沙召開。科技部副部長,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程津培在開幕式上講話。在講話中,他提到了一個叫做「R&G/GDP」的指標,也就是科技開發的投入佔GDP的百分比,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以下是摘錄的部分數據:

國家 年份 R&G/GDP (%)

中國 1950-1979 1.28(平均) 2.32(最高年份)

1980-1993 0.64

1994-2003 緩慢的恢復性增長,各年數據略。直到2003年才緩慢恢復到毛澤東時代的平均水平.

歐美 經濟黃金時期 各國最高年份的R&G/GDP在1.5至2.6之間。
這一比例最高的芬蘭例外,芬蘭 2000年前後 3.1(主要靠Nokia手機帶動)

這些數據說明:
1. 在據說是「最不重視知識」的毛澤東時代,對科技是相當重視的,科技投入相當多。其佔GDP的比例,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最高的年份與西方經濟黃金時期相比都不遜色。毛主席是個干大事的人。如果毛澤東能活到現在,我相信我們的科技投入絕不會比芬蘭差。
2. 80年代所謂的「科學的春天」在哪?我看不到。至於那個「輝煌的十三年」,如果看科技的投入,跟毛澤東時代也沒法比。

(2)然後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原因及其影響
探究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探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條件下,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帝國主義的侵略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是民族工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國民政府統治前十年,民族工業發展顯著,抗日戰爭時期遭受沉重打擊

民族工業的萎縮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簽訂;官僚資本的壟斷;通貨膨脹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三大政治障礙

Ⅶ 中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黃金的

中國自商代開始就有黃金了。
從目前出土的文物看,出現黃金最早的年代是商代早期。如河南鄭州商代早期墓葬中出土了珥形金飾,河南輝縣殷代墓葬和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出土了金塊、金箔、金葉。

Ⅷ 黃金的大事記

1950年月,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下發《金銀管理辦法》(草案),凍結民間金銀買賣,明確規定國內的金銀買賣統一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營管理。
1982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熊貓金幣。
1982年9月,在國內恢復出售黃金飾品,邁出中國開放金銀市場的第一步。
1983年6月15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對金銀實行統一管理、統購統配的政策」;「中國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機關、部隊、團體、學校,國營企業、事業單位,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一切金銀的收入和支出,都納入國家金銀收支計劃」;「境內機構所持的金銀,除經人民銀行許可留用的原材料、設備、器皿、紀念品外,必須全部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不得自行處理、佔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切單位和個人不得計價使用金銀,禁止私自買賣和借貸抵押金銀」。
1999年11月25日,中國放開白銀市場,封閉了半個世紀的白銀自由交易開禁,為放開黃金交易市場奠定了基礎。12月28日,上海華通有色金屬現貨中心批發市場成為中國唯一的白銀現貨交易市場。白銀的放開視為黃金市場開放的「預演」。
2000年8月,上海老鳳祥型材禮品公司獲得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批准,開始經營舊金飾品收兌業務,成為國內首家試點黃金自由兌換業務的商業企業。
2000年10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發表有關黃金市場開放的研究報告。同年,中國政府將建立黃金交易市場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綱要。
200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宣布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所。
2001年6月11日,中央銀行啟動黃金價格周報價制度,根據國際市場價格變動兌國內金價進行調整。
2001年8月1日,足金飾品、金精礦、金塊礦和金銀產品價格放開。
2001年9月29日,中國國家黃金集團公司成立。
2001年11月28日,黃金交易所模擬試運行,黃金走過了一條從管制到開放的漫長歷程。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中國黃金市場走向全面開放。
2003年11月18日,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推出「黃金寶」業務,個人炒金大門被撞開。
2004年6月,高賽爾金條推出,國內首次出現按國際市場價格出售與回購的投資型金條;7月中金黃金與其他公司合作分別成立鄭州黃金交易中心、大連黃金交易中心。
2004年8月16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AU T+D現貨延遲交收業務。
2004年9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上海年會上表示,中國黃金市場應該實現從商品交易為主向金融交易為主轉變,由現貨交易為主向期貨交易為主轉變,由國內市場向融入國際市場轉變。
2004年11月2日,鑫力黃金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2005年1月8日,山東黃金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2005年1月16日,中國農業銀行與山東招金集團聯手推出「招金」個人黃金業務;隨後中國銀行開立計帳式紙黃金業務;中國建設銀行於2月28日推出個人帳戶金交易業務。
2005年7月18日,上海黃金交易所與工行上海分行聯合推出「金行家」業務,這是上海黃金交易所首次推出的面向個人的黃金投資產品。
2005年8月,山東招金黃金交易中心正式開業。
2008年12月30日,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在天津濱海新區空港經濟區注冊,注冊資本金為一億元人民幣,公司營業范圍為「貴金屬(含黃金、白銀)、有色金屬現貨批發、零售、延期交收,並為其提供電子平台;前述相關咨詢服務及許可的其它業務」。
交易所於2010年2月開始試運行,2012年2月正式運行。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品種有鉑、鈀、白銀、黃金四種貴金屬。2010年度總成交金額為1,432億元,創稅1,500餘萬元;2011年總成交額為16,309億元,創稅約1.6億元;截至2012年1月,交易所共有簽約會員85家,保有客戶逾13萬戶。
2014年11月,國務院取消個人攜帶黃金及其製品進出境審批。 擁有黃金很早就被人們看作擁有財富的象徵,由於黃金所特有的自然金屬特性:數量較少總量持續穩定,不容易出現人為的數量膨脹(紙幣可以輕易印刷導致人為性數量隨意增加),生產黃金需花費較多勞動,所以黃金單位價值昂貴。
黃金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物理穩定性極佳,不易腐蝕,便於分割和攜帶等,這一切都決定了黃金成為人類商品社會中最適宜充當貨幣的商品——即一般等價物,黃金是用來給其他物品衡量價值的標准。
黃金用來給其他物品衡量價值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羅馬時代,近現代被作為通行貨幣來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標准,在16—19世紀初期被各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所廣泛採用的金銀本位制或復本位制是比較成熟完善的體制。
復本位制分兩種形式,一種是金銀兩幣按其各自實際價格流通的「平行本位制」,如英國的金幣「基尼」與銀幣「先令」,就同時按市場比價流通;另一種是兩幣按國家法定比價流通的「雙本位制」或「兩幣位制」也即通常所稱的「復本位制」。美國和歐洲大陸國家曾採用這種制度。
1、黃金與美元價格穩定期後的第一次小牛市1792年,美國政府規定了紙幣和黃金的固定兌換率,在本國貨幣體制內引入了金復本位制。當時的黃金兌換官價約為20美元/盎司,在隨後的100多年裡這個比例關系總體變化不大。
同期英國也開始實行金本位制,標准規格和成色的金幣和金條可以同英格蘭銀行發行的紙幣自由兌換。美英兩國的帶頭作用,使得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相繼採用金本位制,於是黃金逐漸發展為公認的國際貿易結算工具。當時黃金與美元的兌換價格在每盎司黃金兌換18--20美元之間窄幅波動,這一價格區間維系了約100多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國家之間產生了大量戰爭賠款以及歐洲各國幾乎都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從1918年至30年代初,絕大多數國家被迫放棄了政府發行的紙幣可兌換黃金的貨幣體制,在這些國家內都出現了紙幣狂貶和金價暴漲的局面。到了30年代又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得世界「金本位制」徹底崩潰,於是各國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
這些重大變故導致公開的黃金市場失去了存在的基礎,世界各地的黃金市場相繼倒閉和被關閉。到1939年當時世界僅剩的唯一黃金市場---倫敦黃金市場被迫關閉,倫敦黃金市場這一關閉就是持續了15年,直至1954年才重新開張。
在這個期間一些國家實行「金塊本位」或「金匯兌本位制」,大大壓縮了黃金的流通貨幣功能,使之退出了國內流通支付領域。但在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仍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充當世界貨幣的職能,黃金仍受到各國政府的嚴格管制。 英國
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在出任首相前還曾擔任英國財政大臣,據相關報載顯示,布朗曾與1999年-2002年間以超低的價格拋售黃金,當時的價格僅為275美元/盎司,所售黃金價值僅為39億美元。布朗在黃金價格觸底時選擇拋售,讓納稅人付出了巨大代價,對英國經濟也造成了負面影響。
各大央行
2013年12月11日由於擔心重蹈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的低價拋售黃金的覆轍,全球各大央行並未擇機拋售黃金儲備,據二元期權交易商Banc De Binary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央行所儲備的黃金價值從1.7萬億美元下跌至1.28萬億美元,下跌了多達4000億美元。作為黃金現貨儲備的大戶,美聯儲的損失最高,8134噸儲備黃金的價值從2013前的4330億美元下降至3270億美元,賬面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
Banc De Binary認為當前全球央行或許極為擔心金價將來出現反彈,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尷尬並未著急出售黃金儲備。進入2013年以來,金價已累計下跌25%至每盎司1253美元。
Banc De Binary首席執行官Oren Laurent表示:」金價自2011年8月經歷了10年增長創下歷史新高後便一直處於下降趨勢。但是央行仍囤有大量黃金儲備,何時減倉是一個很難預測的難題。然而由於未來美聯儲可能會削減量化寬松規模(Taper),金價可能面臨進一步下跌。「

Ⅸ 黃金的發展史

公元前三千年以前,黃金在古國埃及第一次被人類所認知。從此以後就與人類的發展形影不離的交織在一起。黃金憑借其耀眼的光彩,成為人們用於裝飾的首選材料。

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類逐漸離開自給自足的年代,邁向商品經濟時代。在人類需要錢幣來作為交易的媒介,以使買賣進行的更加簡便的時候,黃金自然成為了最優的選擇。公元前七百年前,小亞細亞地區已經出現了一些黃金與白銀合金製成的錢幣,被稱為琥珀金。隨著時代的進步,到了公元前600年,在小亞細亞的利迪亞王國首先被鑄造出來。隨後,在公元前約50年,西歐的羅馬帝國就發行了一種Anreus的金幣,在金幣上還刻有凱撒大帝的肖像。當羅馬帝國國勢日漸衰落的時候,也就是在公元400年間,當羅馬人放棄英倫三島大不列顛的統治時,他們也順手把島上的金幣統統掠走,結果導致人民各個貨幣不足,商品價格大跌造成經濟混亂。
公元1066年,諾曼底民族征服了英倫三島,他們除了政治上擁有政權以外,還對英國的貨幣制度進行了一些改革。例如創造了英鎊、先令、便士等貨幣單位制度,還建立了以金屬為貨幣本位的制度。那時,一英鎊就可以兌換一英鎊的純銀。這銀本位制度在1377年,才被復本位制度所取代。在復本位制度底下,貨幣的後盾除了白銀以外,也同時採用黃金作為通貨的本位。在復本位制度沿用了好幾年之後,英國皇室又決定用金本位制度。1717年,英格蘭銀行正式定名盎司士的黃金價格是3英鎊17先令10.5便士。實行了金本位制度以後,英國的物價指數均明顯的維持著低幅度的波動,金本位制度穩定物價和經濟的功能也得到了證明。
自從英國採用金本位之以來,美國和歐洲的國家也都爭相仿效。美國在1792年,已採用復本為制度,規定19.3美元即可換取一盎司的黃金,但是這並沒有引發任何的黃金熱潮。直到1848年的某一天,一名叫約翰馬歇而的年輕木匠,在今日的加洲境內建造鋸木廠的時候,不經意的發現了金箔片,由而引發了西部淘金熱。這也使曾經荒涼的西部,迅速的發展起來。
在19世紀之前,人類社會的黃金生產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認為:在19世紀之前數千年的歷史中,人類總共生產的黃金不到1萬噸,如18世紀的100年僅生產200噸黃金。
由於19世紀一系列黃金資源的發現,使得從那時起黃金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紀後半年的50年裡,黃金產量超過了這之前5000年的總量。
如今,世界每年礦產黃金2600噸左右。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Z__GlPWSVy1WPtdPAB1w77k_M-A7h89TDRl0n3MgH_

Ⅹ 周大福的發展歷程

1929年
周大福第一家金店由周至元先生在廣州市河南洪德路創立,當時周大福主要經營傳統黃金飾品。
1938年
由於國內戰爭,周大福金行陸續由廣州遷往澳門,並在澳門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開設了第一家金鋪。
1956年
周大福正式由鄭裕彤博士接手經營,同年首創999.9黃金首飾,成為黃金首飾的成功典範。
1960年
鄭裕彤博士突破傳統金鋪的營運模式,率先預見到珠寶行業的發展前景,開始由單純的黃金轉向以鑽石為首的珠寶首飾生意,並將周大福珠寶金行改組為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
1964年
周大福於南非約翰尼斯堡開設鑽石琢磨廠,並於同年獲得全球最大鑽石原胚生產商戴比爾斯(De Beers)的配發專利權。
1973年
周大福成為De Beers(現DTC國際鑽石商貿公司)全球125家(2008年篩選至78家)的國際權威鑽石商之一。
1984年
周大福在1956年首創的999.9純金首飾,在香港政府黃金製品立法中被規定為香港黃金首飾的成色標准。市場上也將周大福的黃金跟質量保證劃上了等號,成為香港消費者在尋找黃金首飾品的首選品牌。
1990年
周大福以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潤創新推行珠寶首飾「一口價」,現已成為了「貨真價實」的另一代名詞。
1998年
周大福於北京建國門貴友商場開設中國內地第一家專營店,並於同年在廣東順德成立中國營運管理中心,負責管理中國內地業務。從此,周大福在中國內地的業務進入高速發展期。
2001年
2001年8月13日,周大福與武漢國貿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於武漢合資成立了武漢新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以合資公司的形式展開了在中國內地業務的第一步。

2002年12月
周大福在廣州北京路步行街開設了中國內地的第100家專營店。同年,周大福作為珠寶首飾行業中唯一品牌,躋身「香港十大名牌」之列。
2003年
周大福中國營運管理中心於廣東省深圳市沙頭角正式成立。
2005年6月
周大福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7年周大福正式進駐馬來西亞市場。
2008年
10月16日,周大福集團與中華慈善總會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周大福慈善基金」正式成立。
12月12日,周大福舉行了「周大福美麗人生跨越80年」媒體酒會,迎接即將到來的品牌創立80周年,正式啟用全新巧克力品牌標識。周大福全新品牌標志設計時尚簡約,將豐富經驗和無盡創意互相結合,帶領集團邁向國際化。中、英對照的品牌名稱,代表著中、西的緊密關系,突顯集團的國際形象。
2009年11月18日
周大福在北京798D-Park設計廣場隆重舉行了品牌80載華誕盛典。周大福集團主席鄭裕彤博士特別率周大福一眾董事來京,與各界名流貴賓800餘人,共同見證品牌80載輝煌歷程的非凡榮耀時刻,繪制2020年開設2000家分店的藍圖。
2010年3月27日
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召開的「2009年度(第十八屆)中國市場商品銷售統計結果新聞發布會」 暨「風雲2009,誰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頒獎盛典活動中,周大福珠寶品牌榮獲「2009年同類產品市場綜合佔有率第一位」,這是周大福連續六年在中國珠寶首飾市場綜合佔有率排名第一位,並同時獲得了「冠軍之星」的榮譽稱號。
2011年
10月1日,周大福宣布正式進軍電子商務市場,推出其自有電子商務平台——周大福網路旗艦店(ctfeshop)。這是繼淘寶商城周大福官方旗艦店正式上線後,將傳統運營經驗融入電子商務領域的又一力作。

閱讀全文

與黃金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