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徽派建築的歷史意義

徽派建築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7 22:45:38

① 我們為什麼要傳承與保護徽派建築

徽派建築是明清徽商發展的實證。建築的興盛,與當時經濟的興盛分不開。當專徽商把生屬意做到大江南北的時候,賺到了足夠的銀子,於是興建了很多庭院、樓台、祠堂等,反過來氣派的徽派建築把徽派文化推向了更高的地位。促進了文化的繁榮進步。合理保護徽派建築,就是保護文化發展的烙印。是對歷史遺跡的珍貴記錄進行護理、維護。

② 古徽州所轄范圍和它的歷史意義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新安。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專門、績溪、婺源,屬府治在歙縣,前四個縣在現在的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今屬安徽省宣城市,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上饒市。
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雛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後安徽之「徽」的來源,「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的首字,稱為安徽省。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
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程大位珠演算法、徽派朴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書、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築、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等。

③ 徽派建築馬頭牆的作用和寓意是什麼

1、馬頭牆的作用
從建築功能來看,馬頭牆具有防雷、防風和防火的作內用。「馬頭」高昂容,特別是頭尖部位與現代建築中避雷針原理相似。雷毀馬頭,主體建築則完好無損。風大會掀翻瓦塊,而馬頭牆有了擋風的功能。至於防火,道理也很簡單,火苗難以越過馬頭牆殃及旁邊的房屋,因此馬頭牆也叫風火牆。
2、馬頭牆的寓意
馬在眾多的動物中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吉祥物,中國古代「一馬當先、馬到成功、汗馬功勞」等成語,顯現出人們對馬的崇拜與喜愛,而古徽州建築設計師們將封火牆稱之為「馬頭牆」的寓意就在於此。
看到這些馬頭牆,人們常常會為徽派建築設計師們那種高超的藝術創造力而驚嘆。徽派民居中高大封閉的牆體,因為馬頭牆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靜止、呆板的牆體,因為有了馬頭牆,從而顯出一種動態的美感。從高處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馬頭牆使人視覺上產生一種「萬馬奔騰」的動感,也隱喻著整個宗族生氣勃勃與興旺發達。

④ 徽州古民居的歷史價值

作為徽州文化最具典型和普遍意義的載體物——那些分散存立於古徽州大地上的眾多風格特異又典雅巧麗的徽派建築,乃是中國農耕文明社會後期較為成熟的一大傳統建築樣式,主要以古水口、古民居、古園林、古祠堂、古牌坊、古亭閣、古橋、古塔、古廟宇等具象實物存在為體現形式,它既是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中造就出來的、集合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於一體的一種物質實體,又是古徽州社會歷史上自然地理、生態環境、經濟、政治、以及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等在物質形態和精神理念上的反映,它受到徽州山水自然因素的制約與古代民間堪輿風水理論的影響,具有高超的建造技藝和渾厚的文化蘊意,尚且地域特徵鮮明,其中數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最突顯,號稱徽州「古建三絕」,它們融古樸、秀巧、典雅、富麗於一身,在造型、功能、裝飾、結構諸方面自成一格,保持著獨特的藝術風采和魅力,不僅具有實際應用功能和開發使用功能,而且具有科技工藝價值、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乃至旅遊觀賞價值。

徽州古民居的布局安排和設計建造注重的是建築與環境、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透現出「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這是它的一大特色,堪稱中國古代人居建設的傑出典範之一。首先在徽州眾多的自然村落里,那成片的古樸民居鱗次櫛比,遙望鴛瓦鱗鱗、粉牆矗矗,棹楔崢嶸,鴟吻聳拔,躍動著和諧的美感。再從其外觀造型看,徽州古民居不僅有低層及坡頂形式,而且還升高房屋頂兩端或印斗式或鵲尾式的山牆使其超過屋面及屋脊,建造成呈水平線條狀和對稱跌落的三疊式或五疊式馬頭山牆(俗稱「封火牆」),既可防火焚屋也可御風掀瓦,不但實用尚且美觀。那些宅屋大多坐北朝南,倚山枕水,或兩層樓或三層樓磚木結構,其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民間俗稱三間式:中為廳堂,前辟天井,側設兩廂卧室。廳堂乃是整個宅屋的主體部分和公共場所,主要用於迎接賓客、舉行婚喪紅白喜事大禮、開展祭祖祀先活動等,也是居家族眾會聚議事和日常起居之處。一般廳堂之間,傢具陳設古樸雅緻,中堂與立柱之上及兩廂外壁間大多布置頗有品位的字畫或者垂懸古舊楹聯和書畫小屏,盈溢者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屋內天井則具有通風排水、採光納氣的功能作用。居家之人端坐廳堂之上,就能夠晨沐朝霞、夜觀星斗,深切契合著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學意蘊。有些家庭還在天井中設置假山,擺放盆景,並砌池養魚,可謂怡然愜意。倘若依據天井位置和布局形制,徽州古民居宅屋大致可分四類:其一為「凹」字型住宅,一般為三開間、內天井,俗稱「一顆印」;其二為「回」字型住宅,多為兩進各三間樓房,實為兩座「凹」字型住宅相向組合而成;其三為倒「工」字型住宅,實為兩座「凹」字型住宅背向組合而成的雙天井宅樓;其四為「曰」或「目」字型住宅,也就是三間兩進或三間三進宅樓,各進之間均辟有天井且兩邊俱以廊房相連。整座宅屋相對封閉,除大門、邊門外,只開辟用於防盜的小窗,因為徽州居民中大半成年男子都在外經商或做官,居家者多屬婦孺老幼,為保障人身財產安全需要宅屋建築密實牢固。在悠長的歷史歲月里,各家門戶一旦關起便自成一統,相對獨立,邊門一開則合族由一個大門出入,大家共同拜祭祖宗先人,這生動反映了古徽州人聚族而居歷久不變的鄉俗民風。同時,一村之中,往往毗連宅屋座座相挨,進進套建,一如人們慣常所雲「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檻窗」之景況,其規模恢弘,又真實再現了徽州宗族世家子孫繁衍人丁興旺的歷史事實。

同其它徽派建築物一樣,徽州古民居也多採用磚木石原料構造而成,且無不將鏤刻著山水人物、花草鳥獸、紋飾圖案及戲文故事等富麗內容的磚雕木雕石雕構件,鑲嵌應用在宅屋的門罩、門窗、門額、欄桿、樑柱、雀替、承托、柱礎、裙板、庭院、花台等單元處,表現出卓絕的建築裝飾水平與高雅的實用藝術品位,使宅屋精美,如詩似畫,此乃古徽州民居宅第的另一大特色。諸如黟縣西遞的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履福堂、膺福堂、篤敬堂等、黟縣宏村的承志堂、德義堂、三立堂、樂賢堂、培德堂、松鶴堂等、歙縣棠樾的五世同堂宅第、縣城斗山街成片古民宅等、休寧縣溪頭村的三槐堂等、祁門縣渚口村倪氏兄弟「進士第」(又稱「一府六縣」宅第)等、婺源縣江灣村的培心堂、敦崇堂等、績溪縣上庄鎮的胡開文紀念館、胡適故居和瀛洲村162號章錫久戶古宅屋等,此外還有屯溪區的程氏三宅、徽州區的潛口民宅、呈坎村毗接成片的明清宅第等均為徽州古民居的典型代表。有意思的是,徽州古民居如今還堂皇地走向了世界——原屬休寧縣黃村的蔭餘堂於近年被整體原封移遷到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落戶並供人們參觀,向世人展現了透現傳統徽州文化韻味的徽派建築的奇特魅力,從而也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⑤ 徽派建築的作用有哪些

美觀,有人文歷史價值,

⑥ 徽派建築的歷史淵源

徽派建築是漢族傳統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築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築大師所推崇,流行於徽州(今黃山市、績溪縣、婺源縣)及嚴州、金華、衢州等浙西地區。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徽派建築最初源於東陽,是江南建築的典型代表。歷史上徽商在揚州、蘇州等地經營,徽派建築對當地建築風格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風,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據《寄園寄所寄》載:「聚族而居,絕無一雜姓攙入者。其風最為近古。出入齒讓,姓各有宗祠統之,歲時伏臘,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禮,彬彬合度。
」黟縣南屏全村共有30多座祠堂,宗祠規模宏偉、家祠小巧玲瓏,形成一個風格古雅的祠堂群。村前橫店街,200米長就有八座祠堂。「序秩堂」、「程氏宗祠」為兩大宗祠,另有三座支祠和三座家祠,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封建宗法勢力的博物館。古徽州名門望族修祠擴宇、營建支祠,規模勝似瓊樓玉宇,以顯示家族的昌盛。
這些大祠堂,用料碩大厚實,有的竟採用整塊長達6.7米、高1米多,寬80公分的大木料作月梁;用整根圓周2.3米、高7.8米的大木料作廳柱;開鑿出整塊10米多長、5米多寬的大石板作台階。祠堂的「享堂」、「寢堂」採用一色的名貴木材,如銀杏等,稱「白果廳」;也有重梁疊架,稱「百梁廳」。祠堂大門多作「五鳳樓」,高牆翹角。整座祠堂庄嚴肅穆,體現出族法族規的神聖威嚴。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呈坎羅東舒祠融「古、雅、美、大」於一體,共四進四院,後寢寶綸閣高達13.6米,面闊11開間。著名的祠堂還有龍川胡氏宗祠、黟縣敬愛堂、棠樾清懿堂(罕見的女祠)等。在徽州地區現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遺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著海內外無數的遊客紛至沓來。
由於文風頗盛,當地居民"處之以學,行之以商。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商的崛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徽商財力雄厚。「盛館舍以廣招賓客,擴祠宇以敬宗睦族,築牌坊以傳世顯榮」。於是乎給後世留下了大量優秀作品,其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徽派三絕」——牌坊、祠宇、民居等建築實體中。

它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成熟的一大建築流派。徽派園林和宅居建築亦同步發展起來並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鎮紮根落戶。作為設計和實施者,江南民間的「徽州幫」匠師對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明清時代,徽商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明《五俎》雲:「商賈之稱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則推山右(山西)。」明代中葉以後隨著徽州邦的崛起,一批擁有資本十萬、百萬的富商大賈不斷涌現,清代壟斷鹽經營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後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支援左宗棠平定新疆。再加上徽商賈而好儒,廣交官府、文士,的本人就有較好的文化素養,徽商是官、賈、儒三位一體。因而出了大批官僚,有的成為朝中顯貴,他們為榮宗光祖,炫耀鄉里,除購置土地外,大部份用於奢侈性消費,大興土木,建築豪華的住宅、園林、書院、祠社、學校等。這些古建築,風格獨特,布局合理,裝飾精緻,變化自然,具有鄉土氣息。加之徽州盛產木材,民間向有雕刻、繪畫傳統,磚、木、石雕別具一格,因而形成頗具地方特色的建築,被譽為:「中國建築藝術的一大派系——徽派建築。」

⑦ 徽州建築技藝的歷史淵源

追溯徽州建築史,自秦置黟、歙兩縣。其山民始願而朴,棲身於「干攔式」巢居。受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水上村落「穿斗式」影響,建築構架由「穿斗式」萌芽、雛形,至定型的歷史進化。又自秦漢後北方大批漢人流徙南遷,歷經「晉宋兩南渡」,特別南宋江山偏安江佐(今杭州臨安)等歷史演變,徽地「漢化」文風盛起,建築技藝也受其影響、南北做法相承,融「穿斗式」與「抬梁式」於一體。
到了明代民居格局基本定型,形成以內設「天井」,三間五架「程式化」格局。這種程式化模式並深深的印在工匠的腦海里,無須圖紙,只靠口傳身授傳教給徒弟,並一代代傳承下來。
這種建築格局的形成,也取決於明代官方制度,家庭成員結構與風水影響。《明史·輿服志》載:「王候之宅稱府,官員之宅稱第,庶民之宅稱廬」。明代建築等級森嚴,並規定「庶民廬舍,不過三間五架,不準施斗拱」。因此平面布局比較規則,面闊只限三間,明間廳堂,次間卧室。又因子孫延綿家庭成員結構變革,以內設「天井」一進進向縱深方向「程式化」發展。依天井位置可分為以下幾種基本類型。
第一種為「凹」字形,(徽稱明三間),一進門為靠壁天井,三間朝天井露明,一廳兩卧兩層樓閣,樓梯設在廳堂大師壁後。
第二種為「回」形(徽稱前後廳)此宅門與客廳中隔一天井、前後相對,四合式組合。兩廂連廊貫通,樓梯設在廊內或太師壁後。樓上圍天井一周裝有飛來椅(美人靠)雕欄。
第三種為「H」形,(徽稱三間兩進堂),即前後沿各一靠壁天井,脊柱設在中縫上,兩廳合一屋脊,亦稱一脊翻兩堂,內設兩樓梯於連廊內。
第四種為「目」形,(徽稱兩進堂),組合形式為兩進兩天井。也有以通進深方向,兩廂對稱程式化多單元延伸成多進堂。
大門位置多開在中軸線正對廳堂位置,亦有與村落巷道聯絡方便開在兩側,還有受「風水」影響開成斜向。為使室內空氣流通、形成穿堂風,中軸線以主導風向順前就後地坪一進高一進向後增高,徽稱「步步高升」。

⑧ 徽派建築的結構特點和文化內涵是什麼

徽派建築的結構特點:
1、徽派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歷史上徽商在揚州、蘇州等地經營,徽派建築對當地建築風格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徽派建築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
2、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廳堂前方稱「天井」,採光通風,亦有「四水歸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高牆封閉,馬頭翹角者謂之「武」,方正者謂之「文」,牆線錯落有致,黑瓦白牆,色彩典雅大方。在裝飾方面,大都採用磚、木、石雕工藝,如磚雕的門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欞、楹柱等,使整個建築精美如詩。作為一個傳統建築流派,徽派建築融古雅、簡潔、富麗為一體,它至今仍保持著獨有的藝術風采。
徽派建築的內涵:
徽派建築反映了徽商賈而好儒、崇文重學的思想。廳內陳設條桌,桌上東邊放一花瓶,西邊擺一古鏡,中間是時鍾,寓意徽商在外永遠平安。走進徽州,人們可以從眾多鱗次櫛比的古民居中看到「東方文化的縮影」,著名的古民居村落有西遞、宏村、唐模、南屏、呈坎、昌溪等等。

閱讀全文

與徽派建築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