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慶市龍台山陵園的歷史文化
含谷古鎮歷史悠久,民間素來有「先有含谷,後有豐都」之說。豐都為「鬼城回」,是常答人死後罹受磨難的地方,而含谷則為「瑞都」,是得道眾生身後升天享福之處。現在龍台山尚存多處古墓,可證巴渝陵寢源流之正宗。在此闢建龍台山陵園,可謂使中國傳統殯葬文化發揚光大之舉。
《葬書》雲:「葬者,乘生氣也」。乘生氣即是選擇風水寶地安葬先輩,以圖保佑後人安康得福.1996年,我園恭請亞洲著名風水大師凌宏先生主簿,會同內地眾多地勘專家,在數百處建陵用地中,擇定了龍台山這一得天獨厚、千里難尋的風水寶地。
2. 天水卦台山、伏羲廟不僅在甘肅的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早在幾千年前,柏拉圖就告訴世人,他的理想國是哲人統治的國家,只有哲學家變成國王或國王變成哲學家時,人類才有太平盛世。
明萬曆年間,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他的一個意外發現是,這個古老而遙遠的東方之國原來就是柏拉圖的「理想國」。他告訴西方人的一個重大事實是,「他們全國都是由知識階層,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學家的人來治理的」。他還煞有介事地告訴歐洲老鄉,「在中國最終實現這一原則的制度叫做科舉制」。
無疑,這確實是一種東方式的想像。利瑪竇詳細地介紹了當時中國的科舉與文官制度:「中國人崇尚道德哲學,國家主持的考試將給每一位有知識的人提供參政的機會。這是一種公平的競爭。中國的哲學學位有三級,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而進士相當於博士。」
這里獲賜「進士及第」稱號的第一名就是狀元。狀元夢,可以說是回盪在中國教育之曲里最浪漫、最迷人、最撼人心魄的旋律了。唐代孟郊的《登科後》雲:「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46歲進士及第,畢竟是向著狀元夢靠近了一步。這夢圓時分的狀元郎,可就不是一般的醉、一般的樂、一般的狂了。那一步登天、眾星捧月的感覺,誰不想去找找、去嘗嘗、去試試呢?
以至在民間,許多以狀元為主角的曲目被歷代傳唱,如《張協狀元》《狀元媒》;有狀元情節的戲就更多了,如《西廂記》《牡丹亭》《鍘美案》《玉簪記》等。「公子落難,小姐養漢;狀元一點,百事消散」,都成了中國戲曲最典型的傳統套路。
狀元是中國歷史上科舉制度的產物。在這種制度下,狀元是社會各階層推崇 備至的偶像,考取狀元更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最高理想。可以說,在長達1300年的時間里,通過修身苦學高中狀元,成為廣大學子追求的最高目標,並由此形成了龐大的追求這一最高榮譽的士人學子階層。在這種社會氛圍的熏陶浸染下,我國逐漸形成了對中華民族發展影響深遠的狀元文化現象。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狀元文化雖有時代局限,但它代表著一段不能割斷的歷史和傳統,代表著一段真實的存在。它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淀——公平競爭、自強不息、知難而進、勇攀高峰,不僅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品格,也對後世的文化習俗產生了重大影響。這種影響無所不在,形成了眾多與之相關的民俗,並伴隨著芸芸眾生的一生。時至今日,這種影響仍遍及海峽兩岸、東亞、東南亞以及所有華人聚集的整個「儒家文化圈」。
3. 古代台城現在的名稱是
是說「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中的台城吧,在南京。
台城位於玄武湖南岸,雞鳴寺之後,東端與明都城相接,西端為一斷壁,這 段城全長253.15米,外高20.16米,下以條石為基,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磚高12.8米。由於這里距六朝時代的建康宮不遠,後人 通常稱之為台城。台城為六朝時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心後宮禁城,位於都城中部略偏東北,在今東南大學一帶,是東晉和南朝諸代政治、軍事和思想文化 的統治中心,代表了「六朝金粉」的興衰。當時皇宮的規模很大,僅東晉的宮內大小殿宇就有三千五百多間,至南朝四代,更是重樓四起,殿閣櫛比, 以後台城在歷史上屢遭破壞。梁大同十二年(546年)侯景之亂,梁武帝餓死台城,陳太建十二年(580年)隋兵南下,活捉陳後主於胭脂井中,到了五代十國,楊吳先後三次築金陵府城,台城被徹底廢除。台城雖無跡可尋,但卻名揚天下,「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歷史文人墨客 來到金陵,總忘不了去台城憑吊一番,留下了不少難忘的詩文
台城是東晉、南朝皇帝辦公居住的宮城。唐代著名詩人韋庄曾在此憑吊:"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詩句膾炙人口。世事滄桑,古台城早已盪然無存。據專家考證,台城在今東南大學一帶,後人據韋詩將玄武湖之柳與台城連在一起,並將雞鳴寺後的一段明城牆附會為台城。台城至太平門段城牆長1.7公里,登臨城上,東眺鍾山龍蟠蒼翠,北賞玄武十里煙柳,南觀九華塔影婆娑,西覽雞鳴黃牆青瓦,古剎鍾聲盪氣回腸。
否則則是台州了,很多台州學校,企業都稱台城XX
4. 廣東省江門市地名的由來是什麼
廣東江門地名由來
江門市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395萬人, 轄蓬江、江海兩區及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五個縣級市,是我國著名僑鄉。
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江門建市前為新會縣屬地。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這里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紀初,江門墟因商貿而興盛,逐漸成為珠江三角洲的一個貿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帶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門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設江門北街海關,為廣東八大關之一。西方近代工業與文化也隨之引入和發展。1925年,江門定為省轄市。1931年撤銷市建制,復歸新會縣轄。1949年10月23日江門解放。1951年1月江門改為省轄市。以後又先後分屬過粵中行署、肇慶專區、佛山專區管轄。1983年,江門市定為省轄地級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和陽江、陽春7縣。1988年,陽江、陽春分出另設陽江市。1992年至1994年五縣先後撤縣設市,由江門市代管。2002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並入江門市區。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素稱"五邑"而聞名海內外。
江門市歷史文化悠久,歷史上哺育不少著名人物,其中有明末著名理學家、教育家陳白沙;近代維機關報派代表人物梁啟超;民主革命先驅陳少白;中國首位飛行師馮如;著名僑領司徒美堂等。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有東漢時期的新會玉台寺、唐代一行禪師觀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元朝滅宋的新會崖門古戰場等。
5. 南京台城為什麼叫台城
台城位於南京玄武湖南岸,雞鳴寺之後,東端與明都城相接,西端內為一斷壁,這段容城全長253.15米,外高20.16米。由於這里距六朝時代的建康宮不遠,後人通常稱之為台城。台城為六朝時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心後宮禁城,位於都城中部略偏東北,是東晉和南朝諸代政治、軍事和思想文化的統治中心,代表了「六朝金粉」的興衰。唐代著名詩人韋庄曾在此憑吊:「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詩句膾炙人口。世事滄桑,古台城早已盪然無存。後人據韋詩將玄武湖之柳與台城連在一起,並將雞鳴寺後的一段明城牆附會為台城。登臨城上,東眺鍾山龍蟠蒼翠,北賞玄武十里煙柳,南觀九華塔影婆娑,西覽雞鳴黃牆青瓦,古剎鍾聲盪氣回腸。
6. 什麼是影響深遠的高台山文化
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1世紀,中原正值夏商時期,這兩個王朝創造的青銅文化令人嘆為觀止。而在這個時期,遼寧地區大致與中原同時進入了銅器時代,不過銅器的冶煉遠不如中原發達,銅器多是兵器和一些小件飾品,很少有大件禮器;也沒有出現統一的王朝,而處於方國林立時期。考古學界一般將距今四千至三千五百年,大約相當於夏代到早商時期東北地區的人類遺存,稱為早期青銅時代文化。考古發現證明,這個時期,在遼寧從東到西,分布著多支大的考古學文化(方國),主要有:遼西和燕山南北地區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醫巫閭山以東的下遼河平原的高台山文化;在遼東山地的馬城子文化。
高台山遺址墓地發掘現場
進步的高台山文化高台山文化是與沈陽歷史有關的早期青銅文化,因1973年首先發現於沈陽市西六十公里的新民市高台山遺址而得名。高台山由東高台、腰高台和西高台三座小山組成,西有柳河, 北有養息牧河, 東有遼河,南有柳河故道。1973年沈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為配合基建工程,首先在腰高台山清理了七座墓葬和兩個灰坑。翌年,又於同一地點發掘墓葬五座,並對東高台山遺址進行了調查。1976年,沈陽市文物考古短期培訓班配合教學實習,在腰高台山清理墓葬十三座,同時對東高台山遺址進行了小規模試掘。1979年和1980年又在東高台山發掘750平方米,發現灰坑八個、墓葬六十座。五次發掘結果表明,高台山是一處包含上中下三層不同時期文化遺存的古代遺址;下層屬於新樂下層文化,中層屬於偏堡子文化,上層屬於青銅時代文化,而以青銅時代的遺存為主,包括遺址和墓葬。墓葬分布於腰高台山東南山腳下的坡地上和東高台山東南山腳下;遺址主要在東高台山。發掘的墓葬皆為上層墓葬,隨葬品多為一壺一缽,缽皆覆扣於壺上,少數還有罐和碗。獨特的葬俗和文化內涵,表明這是一種新的文化類型。不久,考古學界將其命名為「高台山文化」。1980年以後,考古工作者又先後發現並發掘了屬於高台山文化的彰武縣平安堡,新民市公主屯後山,阜新縣平頂山、勿歡池,法庫縣灣柳等遺址,進一步豐富了對這一文化的認識。
高台山文化在各方面都表現出進步性。平安堡遺址發現的房址已為地面建築,圓形房址的中央有兩個主柱洞對稱分布,四周有溝槽,起邊柱洞的作用。由於在清理過程中發現了長方形土坯,推測已用土坯砌牆。根據柱洞的排列位置推測,房屋可能是木構架圓錐形。發現的青銅器雖然不多,而且都為耳環、小刀、斧、戚等,但平安堡發現小型石鑄范表明,這些青銅器大都是在當地鑄造的,說明高台山人已經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
高台山遺址出土陶器
在阜新勿歡池遺址還發現一處高台山文化時期人工挖修的原始農田灌溉系統,可分為乾渠、支渠和毛渠,還有控制水流的閘門設施。根據這一發現推測,當時可能已有水稻田的存在。高台山文化的農具雖然仍然是石器和骨器,但已經比較進步。石器有扁平長身石斧、穿孔半月形石刀和拱背石鐮。
骨器不但數量多而且選料加工都很精細,其中有用動物下頜骨和肩胛骨製作的骨鏟、骨耒等,這在其他相鄰的文化中很少見。各類陶制紡輪出土的數量也很大,且形式多樣。
高台山文化已有相對獨立的墓葬區。墓葬多為南北向東西排列,布局緊湊。墓葬均為圓角長方形土坑豎穴式,大型墓發現有二層台和木棺痕跡;全部為單人側身屈肢葬,頭向不一。隨葬陶器放置於下肢附近,多為一壺一缽,且多施紅陶衣,不見三足器,下葬時缽覆扣在壺上。這種特有的喪葬習俗是高台山文化的主要特徵之一。
高台山文化的陶器幾乎全部為夾砂紅褐陶或灰褐陶,泥條盤築,火候稍低。大多數陶器為素麵並經磨光處理,只在居住址有少量陶器上有劃紋、錐刺紋、繩紋和附加堆紋。陶器口沿多採用內側抹斜、外側疊唇的做法。遺址出土的器類有鬲、甗、鼎、罐、盆、豆、缽、壺等,鬲和甗是主要炊器,出土的數量較多。其中鬲主要有直腹鋬耳鬲和弧腹橋耳鬲兩種器型。器耳較發達,種類有橋狀耳、銴耳、盲耳等,豎橋狀耳有時與鋬耳相配合使用。在高台山遺址發現一座陶窯址,略作方形,窯底南高北低,有四條十字形放射狀火道,中部有一個圓形箅孔,已是比較進步的形式了。
彰武平安堡遺址還出有骨笄、骨玦和各種穿孔骨牌飾,反映了高台山文化的精神生活。在法庫灣柳遺址的一個灰坑內,發現四塊獸骨,其中三塊有刻劃符號,有的頗像文字;另外在平安堡還發現蚌仿貝,這些都說明了社會的進步性。
高台山遺址出土石器
高台山文化的影響從目前的資料看,高台山文化主要分布在以遼河支流柳河兩岸為中心的下遼河平原,西到醫巫閭山,東北至法庫、康平,東不過遼河,目前在沈陽市區還沒有發現高台山文化的典型遺址。根據C14測定的數據分析,高台山文化的年代大體在距今三千八百至三千三百年之間,證明高台山文化是下遼河地區一支早期青銅時代文化。它的起始年代可能略晚於醫巫閭山以西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大約在夏代晚期和商代早中期,二者有一個同時平行發展的階段。從考古發現的資料看,兩種文化曾有過密切的接觸和相互影響。而在晚期,高台山人可能向北、向西遷移。對於遼西地區魏營子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形成,高台山文化都發揮了重要的影響,可能是它們的主要來源之一。而高台山文化對遼河以東地區青銅文化的影響,可以從渾河流域的新樂上層文化和遼東山地的馬城子文化的某些文化因素中得到反映。
高台山文化的來源,目前還不十分清楚。有人認為,高台山文化陶器多素麵少紋飾,表面磨光;陶器形制又以壺為主,壺上多附耳,耳除常見的豎環耳外,大量使用橫耳,還配以盲耳和貼耳,這些特徵恰恰都是龍山文化的固有特徵。據此,高台山文化可能是山東龍山文化的孑遺,東夷的一支,或即古史記載的肅慎。當然,這些問題都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7. 台山市的佔地面積市多少
總面積3286平方公里. 台山概況:(此文源於台山: http://www.gdts.gov.cn/2004/01.htm)台山市,始建於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原稱新寧縣;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改名台山縣。1992年4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台山市。 台山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鄰港澳,幅員遼闊,總面積3286平方公里。現轄17個鎮和一個華僑農場,共分313個村(居)委會,3655條自然村。市內人口98.92萬,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等92個國家和地區的台山籍鄉親130多萬,素有「全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台山」之美譽。台山人出國,追溯到清乾隆39年(公元1774年),已有232年歷史。 市境南臨南海,海(島)岸線長587公里,境內有大小島嶼95個,以川山群島中的上川島、下川島為最大。上川島157平方公里,是廣東面積最大的島嶼;下川島98平方公里,面積居全省島嶼第五位。境內有盆地、平原、丘陵、高山、灘塗,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台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8℃,年平均日照2006小時,年均降雨量1936毫米。 改革開放以後,台山經濟發展尤為迅速。200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09.49億元。全市工業已形成了以機械、鋁材、電子電器、紡織、醫葯、建材、食品、五金、化工、制衣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產品遠銷世界各地。農業初步建立了優質水稻、海水養殖、淡水養殖、花生、甘蔗、蔬菜、禽畜、水果、花卉、林木等十大生產基地。 台山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水陸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達,通車里程1975公里。2001年建成貫通市境南北、全長53公里的新(會)台(山)高速公路;2002年建成貫通市境東西、全長87公里的廣東西部沿海(台山段)高速公路。港口建設日趨完善。台山發電廠10萬噸級的煤運碼頭已投入使用。建於市境北部潭江河岸的公益港,可停泊數千噸級的集裝箱貨運船和豪華快速客輪,每天都有航班往返香港。建於市境南部廣海灣的廣海港距香港87海里,距澳門48海里。即將建成的還有可停泊萬噸級貨輪的魚塘港。可建設20—30萬噸級深水港的川島港正在進行前期測量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發展前景遠大。台山是全省有名的電能源基地,電力建設投資不斷加大。現有火電、水電設施的總裝機容量為245萬千瓦。在建中的台山電廠是規劃總裝機容量亞洲最大的燃煤發電廠,一期工程5台共300萬千瓦(每台6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已建成4台,目前火力發電總裝機容量居全省第一;5號機組正加緊建設,將於今年底並網發電。二期工程4台共400萬千瓦的機組正爭取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投資總額超800億元的台山腰古核電廠已列入國家「十一五」電力發展規劃,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明年初將正式動工建設。裝機容量4.95萬千瓦的川島風電場正爭取於今年下半年投入建設。農網改造工程全面鋪開,共有220KV、110KV、35KV等變電站20座,總變電容量112.98萬千伏安。台山是全國電信百強縣(市)之一,近年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已建成總長近2.6萬纖芯公里的光纖寬頻傳輸網路, IT技術正在加速向經濟社會各個層面滲透,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32.1萬門,行動電話信號覆蓋全市,有行動電話用戶45萬個,互聯網用戶3.6萬個,中英文版《台山招商網》已開通使用,率先在全國縣(市)中建立開播數字電視平台。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六福山莊、僑雅花園等多個新住宅小區初具規模。首期工程建築面積16.29萬平方米的台山「碧桂園」正在開發建設中。市區台城連續5次通過「全國衛生城市」復檢。各鎮區建設不斷出現新面貌。 以旅遊業和現代流通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發展成效顯著。近年來,全市圍繞「第一僑鄉,休閑勝地」的主題、以「海島、溫泉、漂流、僑鄉」為主要內容,著力包裝、推介台山休閑度假旅遊市場。省級旅遊度假區—上下川島正在努力營造「AAAA」環境,「廣東第一泉」—三合溫泉人潮如流,富都溫泉應接不暇,北峰山漂流、鳳凰峽漂流刺激有趣,還有石花山旅遊風景區、北峰山森林公園、廣海「海永無波」石刻公園等著名景點,每年吸引上百萬遊客到台山觀光旅遊。 華僑、港澳台同胞多,是台山的一大優勢。每年都有大批旅外鄉親、港澳台同胞回鄉探親觀光。他們愛國愛鄉,不但捐資興辦公益事業,還積極在家鄉投資興辦實業。 台山又有「文化之鄉」之美譽。市區文化新區頗具規模,影劇院、電視大學、中專學校、科學館、少年宮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藝術館、書畫院等設施都在其內。32家僑刊發行世界各地。2006年,「台山廣東音樂」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市共有學生16.8萬。中小學教室基本實現樓房化,是全省校舍建設特級市。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被省評為「優」級。電大台山分校、中等專業學校、電子學校、教師進修學校、衛生學校、排球運動學校等也辦得有聲有色。台山是「全國體育先進市」,素有「排球之鄉」之美譽。排球運動自1914年傳入台山後,已成為遍及城鄉的群眾性體育運動。台山排球隊曾多次在全國比賽中獲獎,青年、少年排球隊曾數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大賽並獲獎。全市共有醫療機構34個、病床1732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167人。 目前,台山市已具備了資源、僑鄉、環境、後發四大優勢,初步形成了大交通、大能源、大港口、大資源、大旅遊、大商貿、大養殖的發展格局。隨著CEPA、「9+2」泛珠三角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港珠澳大橋的規劃建設,「接軌大特區,融入珠三角」已成為台山市的發展趨勢和必然選擇。台山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正以發展為第一要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認真實施「工業強市、科教興市、農業穩市、商旅旺市、強鎮富市」五大發展戰略,增創資源、僑鄉、環境、後發新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著力發展工業經濟、民營經濟、鎮級經濟、園區經濟、海洋經濟、旅遊經濟等特色經濟。積極推進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全面抓好「三個文明」建設,不斷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開創僑鄉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8. 有關跆台山的歷史故事
天台山
(四川省成都市天台山)
編輯
四川成都天台山隸屬邛崍山脈,位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的「文君故里」邛崍市,距成都110公里。景區面積106平方公里,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景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6℃,森林覆蓋率達94.4%,動植物種類豐富,有珙桐、紅豆杉、銀杏等20餘種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及大熊貓、紅腹角雉、大鯢等7種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是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
中文名稱
邛崍市天台山旅遊景區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旺季(4.1-10.31):50元;淡季(11.1-次年3.31):20元
著名景點
長虹瀑布
神蜂窟
天縫峽
千年紅豆杉
十八里香草溝展開
建議遊玩時長
1天
適宜遊玩季節
春秋兩季最佳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地理環境
3 自然資源
4 主要景點
▪ 特色
▪ 景點
5 旅遊信息
▪ 門票
▪ 特產
▪ 交通指南
歷史沿革
編輯
天台山景區是夏季休閑消暑的好去處
天台山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巴蜀天台山古名東蒙山,早在遠古時代,天台山即為古「邛」族生息繁衍之地;遠古洪荒時期,大禹治水路過蜀國時,曾選此山為台登高祭天,故得「天台」之美名。
巴蜀開明時期,古蜀國國王鱉靈在此「登高祭天」;漢末道家在此相山鑿洞,築壇祭神,正式易其名為「天台山」,天台山便增添了宗教文化內容。三國蜀漢之初,諸葛亮曾到臨邛察看「甲屯」墾植和開掘「火井」情況,乘坐「木椅車」上山眺望,留下了 「天車坡」、「望軍頂」等地名。南北朝時期,西遊僧人普達舍耶雲游到此,創建了天台佛寺,隋唐時期,宗教漫延,初唐時火井縣令袁天罡尊崇道教,因而天台山以道家勢力為大。五代時,天台山又修一座規模宏大的城隍廟,兩宋時期,天台山儒、道、佛三教並存,三家爭山奪林,各營院園,道觀佛寺,官房多達百餘處,宗教勢力泛濫,各派矛盾百出,於是出現了州通判、推官駐山主政之事。其時有文同(北宋畫家)、陸游(南宋愛國詩人)等領銜管理天台山宗教事務。宋末及元代,天台山日漸衰微,於是又有明洪武年間「福琛開山」之事。明末(大順三年),張獻忠一支軍馬敗退時路過邛州夾門關,有天台山三千棍僧堵截,張部於是繞青草坡從天台山後山而上襲擊了宗教集團,於是天台山宮觀寺庵盡毀。清代,道家、佛家力圖光復宗教名山,但規模遠不及昔日。民國年間,天台山一帶兵匪肆虐,社會不安定,朝山之事幾乎滅絕。天台山也是紅軍長征經過成都唯一戰斗和工作過的地方,成都市唯一的紅色旅遊區,景區的紅軍長征邛崍紀念館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革」期間,天台山宗教文化遭到極大破壞。
地理環境
編輯
天台山位於成都市邛崍境內天台鄉,距成都110公里。天台山的風景非常特別,前瞰成都平原,後臨玉溪河谷,右界蒙頂,左接玉林。為一天然與人工相結合的浩瀚高山林海。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狀若登天之台,故名天台山。橫看千岩角逐,翠浪連天;側看玉峰如削,巍峨入雲。群山環抱的河谷構成海拔1400餘米,寬廣約30平方千米、由西南略向西北傾斜的平台地。這里冬暖夏涼,四季宜人。群山東北缺自海拔1700餘米的伏牛山蜿蜒而下,流長13000餘米,穿越天台全境。或飛流直下,或潛岩洞山,或驚濤裂岸,或白練懸空,或疊瀑如簾,或迂迴成潭。河東為紫色岩石,坦平如砥。河面或寬或窄,淺處清澈見底,可跋涉而過,深處水綠如藍,可放舟以游。沿徑登山,怪石嶙峋,姿態萬千,林海蒼茫,遮天蔽日,縱橫2萬余畝,氣勢磅礴。[2]
自然資源
編輯
作為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緊密結合的天台山,以「山奇、石怪、水美、林幽」而著稱。景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6℃,森林覆蓋率達94.4%。景區內有植物83科,350餘種,珙桐、紅豆杉、篦子杉、銀鵲、多花含笑等珍貴樹木達20種以上。出沒於林海溪澗的有毛冠鹿、林麝、紅腹雉、綠尾虹雉、鯢魚等珍稀動物。經濟職務有5綱、24目、32科、50餘種。因此天台山風景區被稱為很有科研價值的「綠色明珠」。此外,還有帝王蝶等270多個珍貴的蝴蝶品種及17個螢火蟲品種資源,種群數量繁多。景區開展的賞蝶、賞螢活動已成為時下流行的生態觀光旅遊項目。
主要景點
編輯
特色
天台山景區大門
「山奇、石怪、水美、林幽」是天台山享譽中外的特色。「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是天台山之靈,金龍河自天台山頂蜿蜒而下,形成長灘、疊溪、瀑布、海子……諸多景物借水幻化,向世人展示出一幅「九十里長河八百川,九千顆怪石兩千峰」的中國山水畫長卷。
「高山玩水」是天台山特色旅遊品牌,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彰顯了天台山「高山流水」的浪漫情懷,十八里香草溝、小九寨、花石海等景點的十餘個親水玩水項目,讓你在酷暑難耐的夏季與天台山的碧水山泉親密接觸,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清涼愜意。茂密的原始森林,使你從喧囂和紛爭的塵世回歸到靜謐純朴的大自然;綿延起伏的山巒和神態各異的奇峰怪石,讓你領略天台山的美麗與神奇;一百零八座廟宇的遺跡與和尚衙門的傳說,展示了天台山曾經的輝煌和歷史的滄桑。
景點
1、永樂寺(第一禪林)
2、山門
3、長虹瀑布
4、神蜂窟
5、響水灘瀑布
6、白杜鵑
7、觀音橋
8、二台地——等樂安
9、銀頂峰
10、天縫峽(一線天)
11、倒靴石
12、小磨房
13、和尚衙門
14、陸游在天台山
15、花石林地質奇觀
16、小九寨和山茶花
17、第三台地簡介
18、雷音寺
19、千年紅豆杉
20、天台山螢火蟲
21、天台山蝴蝶
22、秀水三韻
23、琴台石
24、流月灘
25、香草疊溪
26、月洞飛水
27、蟠龍瀑布
28、玉霄峰
29、十八里香草溝
旅遊信息
編輯
門票
天台山景區門票價格為:旺季3----10月門票: 50元/人;
天台山景點概覽圖
淡季11月----次年2月門票:20元/人,遊客憑新版門票進入景區。
天台山景區門票優惠范圍:
A、免票條件:1.2米以下兒童、導游證、旅行社經理資格證、士兵證、殘疾人,憑本人證件免票;
B、教師、學生憑證到景區可購8折門票(1.2米以上的兒童購學生票);
C、平時,持老年證的60-70歲老人,成都市內的憑老年證免票;成都市外的憑老年證可購5折門票;70歲以上,憑身份證免票;大、小長假期間,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一律5折(依據成都市物價局(2008)79號文件)。
特產
老鴨湯
鴨的營養價值很高,可食部分鴨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約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鴨肉蛋白質主要是肌漿蛋白和肌凝蛋白。另 一部分是間質蛋白,其中含有溶於水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此外還有少量的明膠,其餘為非蛋白氮。肉食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越鮮美。鴨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 多,所以鴨肉味美。老鴨肉的含氮浸出物較幼鴨肉多,野鴨內含氮浸出物更多,因此,老鴨的湯比幼鴨鮮美,野鴨滋味更比老鴨好。此外,烹調時,加入少量鹽,能 有效地熔出含氮浸出物,會獲得更鮮美的肉湯。[1]
天台山可口美味的老南瓜
老南瓜
天台山的村民在很早以前便把老南瓜當菜又代糧,並且其種子又可以當小吃解悶。天台山的老南瓜是在南瓜成熟後,等到根苗都枯萎後才採摘,這樣的老南瓜,能吸收根苗里更多的營養成分,所以吃起來更加美味。老 南瓜在黃綠色蔬菜中屬於非常容易保存的一種,完整的老南瓜放入冰箱里一般可以存放 2 ~ 3 個月,所以在過去蔬菜緊缺的冬天,村民習慣把老南瓜作為重要的維生素來源儲藏起來,遊客在冬季的時候也能吃上天台山的老南瓜。 人們發現老南瓜不但可以充飢,而且還有一定的食療價值,於是土味十足的老南瓜得以登大雅之堂。[1]
美食五野 野蕨菜
蕨菜野生在林間、山野、松林內,是無任何污染的綠色野菜,不但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還有清腸健胃,舒筋活絡等功效。蕨菜食用前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異味,便可食用。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是難得的上乘酒菜。
野韭菜
野韭菜性味咸澀寒,《千金·食治》載「宜腎、主大小便數,去煩熱」。《本草拾遺》載「生毛發。」外形比人工種植的韭菜更粗壯。
野芥菜
作用:有宣肺豁痰,利氣溫中,解毒消腫,開胃消食,溫中利氣,明目利膈;
主治咳嗽痰滯,胸隔滿悶,瘡癰腫痛,耳目失聰,牙齦腫爛,寒腹痛,便秘等病症.
野洋合筍
每年六七月份這種植物會像竹筍一樣冒出小小紫色的筍尖,可食用,很美味。可炒肉、可腌制當泡菜。
野山葯
野山葯的醫學價值早就被草本醫生和葯物製造商所發掘。在18和19 世紀,這種草本被用來治療經痛月經和與生育有關的疾病。後來在野山葯中發現的物質為制葯工業帶來了一場革命。野山葯(不要混淆為馬鈴薯)的塊莖,即肉質 的、像根的部分,含有薯蕷皂苷配基,一種能轉化為女性激素黃體酮的類固醇物質。薯蕷皂苷配基在激素的分泌和避孕葯中起著關鍵的作用,而這兩種是本世紀最主 要的兩種植物性葯物。野山葯後來一直被用來治療經痛、懷孕引起的晨吐和反胃、發炎、痙攣和其他健康問題。
交通指南
望採納
9. 雨台山景區的人文歷史
雨台山很早以前叫洪都山,東漢以後,因史傳東漢時公孫述曾在雨台山屯兵,又專稱白帝山。唐屬代,傳說爾朱仙曾在山中種松養生修道,又稱種松山。明朝崇禎十六年農歷六月初八,張獻忠入川,登臨山頂插旗,觀察涪州軍事形勢,這座山被稱為插旗山。涪陵一帶多坡地,易乾旱,故又稱雨台山。祈雨古已有之,北宋王存《元豐九域志·古跡·涪州》、清道光二十五年《涪州志》均有記載。雨台山最早設壇祈雨的朝代已無可考證,但據現存殘碑上記載,雨台山祈雨壇為清朝光緒年間重建。
10. 水口鎮的歷史文化
泮村燈會:泮村燈會又稱舞燈會,是廣東省開平市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三舉行, 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2007年5月,開平泮村燈會成功申報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泮村燈會既是傳統手工藝,又頗具民俗風味,是珍貴的漢族文化瑰寶和歷史文化遺產。
譚氏舞龍:農歷正月十四是開平市水口鎮譚氏宗親舞龍的傳統日子,來自開平市水口鎮的譚氏宗親和海內外的譚氏宗親在此日齊聚松朗夢泉譚公祠,參加譚氏舞龍盛會,看舞龍,敘鄉情,謀發展。
龍岡宗親謁祖:每年四月十一日為世界龍岡日,這是劉、關、張、趙四姓人土,為紀念其先祖三國時代的劉備、關羽、張飛和趙雲,就以「四海一家,四姓聯宗」為意念設定的,倡導其四先祖的忠孝仁勇精神。每年四月十一日,來自世界各地龍岡組織的人,歡聚在廣東開平市水口龍岡古廟,舉辦一年一度的「龍岡日」四姓聯宗活動。
龍東龍舟賽: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的傳統活動,每逢端午節,水口鎮龍東龍舟總會都會舉辦端午龍舟邀請賽,希望通過龍舟競渡,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安康。龍東龍舟賽始自乾隆年間,堅持了300多年,由於這項比賽地點位於開平、台山、新會、鶴山四市交會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群眾前來觀看,是五邑地區吸引人數最多、影響力廣的大型民間傳統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