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東佛山有哪些歷史文化
佛山原名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人類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來在這里繁衍生息,以漁耕和制陶開創原始文明。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內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認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又稱「禪城」。
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葯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並建立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竹嘴廠」。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嶺南傳統文化。佛山素有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廣紗中心、嶺南成葯之鄉、南方鑄造中心、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
佛山是「南國陶都」,制陶藝術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4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榮獲「中國陶瓷名都」稱號。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沙,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佛山是「嶺南成葯之鄉」。古方正葯的歷史有400餘年,其產品種類齊全,大約分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類,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備的中成葯,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型大小名葯。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間藝術的搖籃,孕育並保留了秋色、醒獅、舞龍、龍舟說唱、龍舟競渡等大量體現嶺南文化精髓的民間藝術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紙、木刻年畫、陶塑、灰塑、磚雕等手工傳統技藝精湛,獨樹一幟。2005年底,佛山參與申報的獅舞、粵劇、龍舟說唱、佛山木版年畫、廣東剪紙、石灣陶塑技藝等6個項目,進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名單。
佛山自古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唐宋以來廣東出過九個狀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時為「氣標兩廣的人文之邦」。近代以來,孕育了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政治活動家張蔭桓、戴鴻慈、譚平山、何香凝、羅登賢、鄧培,民族實業家陳啟沅、簡照南、簡玉階,科學家詹天佑、鄒伯奇,文學家吳趼人,粵劇名伶薛覺先、馬師曾,武術名家梁贊、黃飛鴻、李小龍,名醫李廣海,能工巧匠黃炳、陳渭岩、劉傳,第一位華人牧師梁發等傑出人物。
近年來,佛山圍繞建設文化名城目標,推動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都市文化相互融合,塑造開放、兼容和創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承辦亞洲文化部長論壇暨第七屆亞洲藝術節、第六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舉辦廣東國際音樂夏令營等在國內外有著重大影響的文藝活動。各類文化設施建設均處於全省、全國先進水平,多層次配套發展的文化服務網路基本形成。廣東粵劇藝術大劇院和廣東粵劇博物館落戶佛山,中國美術家協會國際藝術交流中心落戶順德。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佛山市孔雀廊影音電器有限公司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禪城區石灣鎮街道被評為「中國魅力名鎮」,三水區大旗頭村、順德區碧江社區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佛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佛山祖廟、西樵山、南風古灶、清暉園、皂幕山、南國桃園、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評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廟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被譽為「東方藝術之宮」;西樵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美譽;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陳村花卉世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規模大、品種資源豐富的荷花生態專類園。還有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寶林寺、蘆苞祖廟、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可讓遊客領略獨特的嶺南文化。目前,佛山以歷史文化、南國武術、商務會展、產業觀光、休閑度假、購物美食、美化家居等為主題的特色旅遊方興未艾。
佛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是珠三角「美食之鄉」。佛山是粵菜發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廣東,師出佛山」的美譽。一直以來,佛山以其民間食譜豐富、茶樓食肆林立、烹飪技藝精良而蜚聲海內外。2004年,順德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廚師之鄉」。為弘揚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間舉辦的「佛山美食歡樂節」,已成為集美食、旅遊、文化藝術為一體的盛大旅遊節慶活動。
⑵ 佛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還留存什麼樣的文化特色呢
佛山的嶺南文化、佛山武術都保留得很好,還盛產很多美食。
⑶ 怎麼能找到詳細點的佛山歷史和文化呢
佛山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1300年歷史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代留下了許多古跡和歷史紀念意義和價值的藝術與人文聚落遺址。四,全市現有國家主要的文化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150,市(縣)級文化文物保護單位,在現有的辦公室在國家博物館6,以及陶器,園藝,武術藝術,民間藝術等主題館和星光大道,一個私人的專題博物館。無論是從單位的數量加以保護,或可稱為的類型和質量上的產品種類繁多,廣東省佛山市文化城。不僅如此,佛山粵劇的發源地,著名的陶瓷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這些豐富的文化和歷史資源的??佛山市寶貴的文化財富,同時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佛山市現代文化的發展和潛在的優勢。
改革開放20年來,佛山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遺產保護和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同時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初步振興,因此,有相當一部分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2002年,佛山市的旅遊總收入為7.331十億人民幣,收入2.11億美元,佔全市GDP比重為6%以上,文化旅遊業已成為佛山市新的經濟增長點。然而,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佛山市,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工作還沒有要改進規劃缺乏資源分散,缺乏品牌和包裝是不夠的,以促進該問題仍然存在,發展和保護之間的關系,行業和職業生涯尚未完全理順。因此,有必要協調的歷史和文化保護與旅遊發展之間的關系,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採取「保護,發展,更好地保障道路,使大力氣抓好規劃,注重整合,注重品牌,專注於創新,保持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加深對傳統文化的同時,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產業,提升佛山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綜合競爭力。
整體保護,全面的發展。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城市,無論是保護或發展,應堅持一個全面的,綜合的原則。「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先說:」這個概念的歷史古跡不僅包括單個建築物,而且能夠找到一種獨特的文明,一種有意義的發展或一個歷史事件見證的城市或鄉村環境。 「歷史悠久的城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包括城市的傳統風格和古老的街道和原有的格局,不只是幾個孤立的歷史古跡遺產保護和發展佛山,改變舊的地方保護,分散的發展模式,城市全面建設現代城市規劃的保護和開發,統一管理,合理分配。景點周圍景觀環境的協調,盡量恢復歷史原貌,並努力打造一個「點」(文化遺產),「行「(古老的街道,古老的社區,老景觀環境),」面子「(歷史文化區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系統,古鎮,古村落),受保護的區域內的建築風格,美麗的風景的功能集,遺產一致的遺產保護,旅遊,商業和貿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目前,佛山市已劃定區域?315000平方米寺歷史文化街區,是為了吸引私人資本,外國參與操作,在佛山老城區的復興風格的基礎上,建設旅遊和購物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的文化和商業的出價。在未來,應該是有根據的分布特點,遺產規劃和城鄉規劃的要求,開發和建設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形成規模,有特色的城市文化亮點,帶來的好處。
二,整合資源,打造品牌。總體而言,佛山遺產的古跡,但許多分散,較為分散的資源,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缺乏一個明確的主題,影響,效果良好的旅遊文化品牌,不利於旅遊業做大做強。因此,有必要通過適當的市場機制和行政手段,綜合處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整體效益的的歷史和文化資源分散,歷史資源鏈接到強烈的主題為出發點,以探索和完善文化主題,串聯在一起,建立一定的陶藝文化,粵劇文化,佛教文化,園林文化武術文化為主題的旅遊,豐富的旅遊和文化內涵的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提高檔次的旅遊產品,加強包裝和推廣,打造佛山文化旅遊品牌。
風光相結合,突出特色。佛山市不僅有大量的文化遺跡,也保留了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傳統藝術和民間藝術,從南獅浮色,廣東(劇)的歌曲,武術,陶藝,雕塑,塑料領帶,廣綉,剪紙等民間節日或技術,極具觀賞性。相對於其他,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和技能,是一個動態的,新鮮的傳統文化資源,兩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能更好地保持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和積極的旅遊形式,豐富的旅遊因此,可以游覽名勝古跡,觀看民俗風情,參觀文化遺址,觀看民間藝術相結合的發展,如「秋行浮色」,「古窯 - 陶」,「武術 - 武術」,「天宮內容。萬福台 - 粵劇風光與獨特的文化旅遊項目相結合。因此,一方面柔軟的民風民俗,傳統藝術和民間藝術傳統文化資源,保護和連續性,另一方面,能夠吸引遊客,並開拓業務的機會,最終實現雙贏的文化保護和工業的發展。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范圍廣,要求高,難。在這方面,佛山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新世紀的新階段,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創新機制緊密結合起來,歷史文化保護和旅遊業的發展,堅定不移地走的路徑保護,發展和更好的保護「,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以佛山文化名城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塑造文化的佛山市建設文化強市
佛山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明清之一,是全國「四大名鎮的武術之鄉,粵劇鄉,陶鄉。今天,在建設的征程佛山市提出,以適應現代化要求的文化建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提升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佛山市時代的歷史背景。回首過去,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有信心在這個目標。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
佛山市經過成千上萬年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歷史和文化遺產,如:武術,粵劇,出現在一些歷史文化名人,如:陳齊元,康,佛山已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公眾的文明意識,科學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已成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和12個示範點,2001年還被評為「廣東省佛山市先進單位「創建文明城市。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在過去5年中,97個專業和業余文學和藝術作品獲國家級獎勵,省部級獎勵121。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現有的市,區級公共圖書館,59庫鎮(街道)46,市,區級文化廣場。
根據佛山市的文化建設的初步規劃,佛山今後要繼續努力,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市九次黨代會提出前往的文化晃的歷史和文化特色的現代概念,路徑的保護,發展,更好的保護「。市文化部門已經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佛山粵劇博物館開館是最好的體現黃飛鴻一個時間紀念店項目開始。最近,文化部門和??建設部門共同提出的報告市委,市政府,禪城區150萬平方米的核心歷史街區的要求,以保護這片以上30個市,省,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有60多個獨特的古建築群。它的發展無疑會促進發展的其他塊,一個重要的步驟將是佛山的整合,歷史和文化資源。
發展國民教育是現代教育蓬勃發展的現代城市文明的重要體現。應對新的形勢下,佛山市的視野,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的目標:佛山市在2005年基本建成「學習型城市」作為標志的終身教育體系,全面提高社會所有成員的整體素質。
早1983年,佛山市,的第一個在全省普及小學教育,基本普及高的學校教育在2000年。去年,城市的不同類型的學生達到9384萬人次,已取得很大的成績在普及基礎教育。在此基礎上,整合教育資源,發展優質教育,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最近幾年,佛山市,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建立了一個數量級的高等教育質量例如,學校,導致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高考,上線的數量,內部結構提高和優化。佛山市高考今年,達到了第三批B線的上線率近86%。的號上線的本科水平比去年同期,增加2517人。,佛山市將加快城市的初中高的學校,小學布局調整,計劃351小學和中學合並,2005年,建設12個國家級普通示範性高中。
加快數字化教育項目,是佛山教育的另一個方向。目前,佛山市學校計算機擁有66174台,人機比為12:1,並建立了市,區兩級教育信息化網路。未來,一個完整的城市的IT教育項目將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造工程中,初步計劃投資2.1十億,市與區教育信息網路連接,全面實現校校通,中小學人機比為10:1。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的五年佛山市,逐步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除了中國南海研究院的中國分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東軟信息技術學院和其他大學也落戶在佛山市佛山未來計劃打造地方特色的大學園區學校著名大學內外吸引省內外進園,並力爭在201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SVA發布進一步發展
廣播,電視,報紙和其他新聞機構負責建設一個現代化的佛山傳播現代文明的重要任務。
全市共有五的無線電站,5電視站;的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8%; TVB人口覆蓋率率97%。今年5月28日,在國家電台和電視台管理委員會批准廣東省佛山市作為全國的數字電纜電視第一批次的試點城市,建立有線數字電視示範網。「這是唯一的一個地級市有線數字電視試點城市。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始,有線電視網在2005年,佛山市將全部過渡到數字化。
也顯著增強,廣播和電視的發展如火如荼,佛山市新聞出版業的實力。全市現有國內統一刊號14一年的報紙,為市民提供80多萬份報紙。
佛山市十大建設項目,建立市新聞中心提上了日程。 6月30日,該項目的乙方單位簽署了獨立的責任「,這標志著新聞中心項目正式啟動,佛山市新聞向前發展。記者汪哩坪陳詠茵
發展文化產業,提升現代城市的輻射力
文化,中共廣東省委黨委宣傳部建平的性格,精神的文學和藝術總監周博士城市,團體和社會的個性。經濟發展的決定性意義的現代化過程中的城市,和文化發展中的相同過程的終極意義。迅速發展,和打蠟強的精神,城市的快速經濟發展的主體和文化的融合和積累,盡管緩慢較重,但畢竟,依賴於它給城市的靈魂。當今世界,文化,經濟和政治的互動與彼此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整體的競爭國力。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所有黨員必須有一個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城市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的現代化城市,佛山建設廣東文化強省,加快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中的戰略需要。
文化產業是公認的朝陽產業,受國際經濟社??會。在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支柱產業的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的逐步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系統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文化產業是一個關鍵行業,中國的社會,經濟和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並越來越多地顯示了一個重要的角色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的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實現小康階段的標准,社會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適當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文化的發展,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它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佛山是在關閉的過度階段的小康,是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2002年,佛山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一百一十六點八六六十億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636元,相當於人均GDP4000美元,恩格爾系數下降到40%。這表明,全市人民普遍達成了初步的起飛階段,在文化方面的消費支出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人們的文化生活,一個非常廣闊的文化消費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正在形成。佛山市已進入文化消費門檻,從經濟總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小兩方面的。佛山市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新的發展機遇,經濟規律,及時識別和充分利用這一歷史機遇,將與許多其他主要城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抓住發展機遇,共享文化消費新超市下個世紀。佛山市第九次黨代會報告,必須適應現代化的要求,根據文物的歷史背景下,努力提高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時代特點的文化建設。這充分體現了佛山市的情況進行評估,並抓住機遇的戰略眼光。
從城市文化的發展規律看,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於保持活力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發揮其城市文化的輻射。也就是說,通過滾動的聚集效應,使文化產業的現代轉型中的城市的凝聚力變得更加活躍,突出和有效的。反過來,通過經濟繁榮,文化發展提供物質上的支持和高度的文化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發揮經濟中心城市的集聚,擴散,示範和服務功能的重要載體,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實現相互的良性互動。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但也是一個突破點,拉動整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們要牢牢把握融合加速經濟和文化的機會,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思路,隨意在佛山市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成為在城市文化建設的一個新亮點,進而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提高城市的綜合實力,增強城市的集聚和輻射效應。
據統計,在2002年和3078佛山文化產業,從業人員151196,營業收入17465109000元,居全省五三項指標的單位數。一方面,佛山市統計,文化產業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巨大的潛力。另一方面,文化產業在佛山的缺陷。佛山市,不僅遠低於廣州,深圳的文化產業的經營收入,也低於,東莞,惠州等城市,這種情況在全省乃至佛山市的經濟地位是不相稱的。的主要問題是佛山文化產業的意識還不夠強,文化產業的組織意識落後,文化產業是一個嚴重的人才短缺,文化產業的結構不盡合理,生產的文化產品,工業先進的城市相比,規模化,品牌有相當大的差距。佛山是中國戲曲的發源地,著名的武術之鄉,藝術之鄉,陶瓷之鄉,美食之鄉,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和其他資源。然而,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產業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拓展。粵劇博物館,黃飛鴻,佛山市文學紀念館,佛山日報,佛山電台,佛山電視台,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公園,在一個時間作出了積極的勘探作業的行業。但在規模的工業,科學和技術的內容,運行機制,品牌戰略不夠。
佛山市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必須有一個堅實的基礎的文化產業,完善文化市場的功能。從長遠來看,在2010年,佛山市應建立更多的類別上規模,上檔次,在國家的最先進的基礎設施和軟體,一個區域文化產業基地可以輻射國內和國際文化市場。在短期內,佛山市將在五年內完成,文化產業的支柱和一些大型文化企業集團,爭取更大的份額的文化生產總量在全省乃至全國文化市場帳戶國際。要確定的目標,文化產業的發展,推動建設兩個文明,佛山市,重點加強現代城市的功能的基礎上。因此,建議在佛山市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為:突出的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時代特徵,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高品位,高檔次,以及豐富的嶺南特色,形成產業多元化,支持通過現代技術,高科技的發展模??式已成為加強現代城市的功能和強大的動力,推動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柱。
參考文獻:佛山市城市規劃館
⑷ 佛山有多久歷史
佛山歷史悠久,有1300多年的建城歷史,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代留下了不少有歷史紀念意義和人文藝術價值的名勝古跡和聚落遺址。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50處,現有國辦博物館6個,以及陶塑、園林、武術、民間藝術等專題博物館和名人紀念館14個、私人專題博物館1個。無論是從文物保護單位的數量,還是從各類文物的種類與質量來看,佛山都可以稱得上是廣東的文物大市。不僅如此,佛山還是粵劇的發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這些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既是佛山的寶貴文化財富,也是佛山現代文化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潛在優勢。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佛山在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文物保護和文化旅遊開發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初步盤活了歷史文化資源,使相當一部分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2002年,佛山的旅遊總收入為73.31億元,創匯2.11億美元,佔全市GDP的比重超過6%,文化旅遊業已成為佛山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從發展的眼光看,佛山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還有待提高,規劃欠缺、資源分散、品牌缺乏和包裝推廣不夠的問題依然存在,開發與保護、產業與事業的關系仍未徹底理順。因此,必須協調好歷史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的關系,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走「保護、開發、更好地保護」的路子,下大力氣抓規劃、抓整合、抓品牌、抓創新,在保持歷史文化名城風貌、深化傳統文化底蘊的同時,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產業,全面提升佛山的城市文化形象和綜合競爭力。
一、整體保護,綜合開發。對於歷史文化名城,無論是保護還是開發,都應當堅持整體性、綜合性原則。《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第一條就指出:「歷史古跡的概念不僅包括單個建築物,而且包括能從中找出一種獨特的文明、一種有意義的發展或一個歷史事件見證的城市或鄉村環境。」歷史名城是有機整體,包括城市及其古街區的傳統風貌和原有格局,不僅僅是幾個孤立的歷史古跡。佛山的文物保護和開發要改變過去那種局部保護、分散開發的模式,將名城保護和開發納入現代化城市的總體建設規劃中,統一管理、合理布局。名勝古跡周邊的景觀環境要與之相協調,盡量恢復歷史原貌,努力構建「點」(文物古跡)、「線」(古街巷、古建群落、舊有景觀環境)、「面」(歷史文化街區、古鎮、古村落)相結合的保護和開發體系,使保護區域范圍內的建築風格、景觀風貌、功能設置與文物古跡相一致,使文物保護、旅遊觀光、商業貿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目前,佛山已劃定面積達31.5萬平方米的祖廟歷史文化街區,正吸引民資、外資參與運作,力圖在恢復佛山老城區風貌的基礎上,建設集旅遊觀光與購物為一體的文化商貿景區。今後,還應當根據文物古跡的分布特點和城鄉規劃要求,開發和建設若干個歷史文化保護區,形成有規模、具特色、出效益的名城文化亮點。
二、整合資源,打造品牌。從總體上看,佛山的文物古跡較多,但不少古跡呈散點分布,資源較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而且缺乏主題鮮明、影響大、效益好的旅遊文化品牌,不利於旅遊產業的做大做強。因此,當務之急是通過適當的市場機制和行政手段,對分散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加工,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整體效能。要以歷史資源為紐帶,以文化主題的發掘和提煉為切入點,將主題性較強、地方特色明顯的文化資源串聯整合起來,構建若干條以陶藝文化、粵劇文化、佛教文化、園藝文化、武術文化等為主題的旅遊線路,豐富旅遊文化內涵,提高旅遊產品的檔次,加強包裝和推介,打造佛山文化旅遊品牌。
三、風物結合,突出特色。佛山不僅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跡,還保留了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傳統技藝和民間藝術,從南獅、飄色、粵(劇)曲、武術,到陶塑、雕刻、塑扎、廣綉、剪紙等,無論是民俗節慶,還是工藝技術,都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相對於靜止的、物質形態的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和技藝是動態的、鮮活的傳統文化資源,兩者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更好地保持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神韻,而且能夠活躍旅遊形式、豐富旅遊內容。因此,可以把游覽名勝古跡與觀賞民俗風情、把參觀文化遺址與觀賞民間工藝結合起來,開發諸如「秋行飄色」、「古窯-陶藝」、「武館-武術」、「祖廟萬福台-粵劇表演」等風物結合、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項目。一方面使民俗風情、傳統技藝和民間藝術等軟性的傳統文化資源得以保護和延續,另一方面也能夠吸引遊客、開辟商機,最終實現文化保護和產業開發的雙贏。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要求高、難度大。在這方面,佛山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積累了許多經驗。在新世紀新階段,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機制,把歷史文化保護和旅遊產業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走「保護、開發、更好地保護」的路子,讓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為佛山的文化名城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塑造文化佛山建設文化強市
佛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明清時期是全國「四大名鎮」之一,素有武術之鄉、粵劇之鄉、陶藝之鄉之稱。今天,在建設佛山的征程中,市委提出要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基礎上適應文化建設的現代化要求,努力提升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時代特色。回望過去,縱觀現在,我們對這一目標充滿信心。
歷史文化積淀深厚
佛山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積聚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武術、粵劇等;涌現出一批歷史文化名人,如:陳啟沅、康有為等,這些是佛山得以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市民的文明意識、科學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先後涌現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單位、示範點12個;2001年佛山市還被評為「廣東省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
文化事業呈現一派繁榮景象:近五年有專業和業余文藝作品97件獲國家級獎勵,121件獲省級獎勵。文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現有市、區級公共圖書館6個,鎮(街道)圖書館59個;市、區級文化廣場46個。
按佛山文化建設的初步規劃,佛山市以後要繼續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上下功夫。市九次黨代會也提出要以現代理念的旅遊文化彰現歷史文化功能,走「保護、開發,更好地保護」之路。市文化部門正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佛山粵劇博物館的開館、黃飛鴻紀念館配套店鋪工程的開工就是最好的體現。最近,文化部門還與建設部門聯合向市政府呈送報告,要求把禪城150萬平方米的核心歷史街區保護起來。這片歷史文化街區有30多個市級、省級、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有60多個富有特色的古民居建築。它的開發無疑會帶動其它街區的發展,將成為整合佛山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一步。
現代教育蓬勃發展
發達的國民教育是現代城市文明的重要體現。針對新形勢,目前佛山市將教育發展的眼光放在新的目標上:佛山將在2005年基本建成「學習型城市」為標志的終身教育體系,全面提高社會全體成員整體素質。
早在1983年佛山市就在全省率先普及了小學教育,2000年又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去年,全市各類在校生達到93.84萬人,在普及基礎教育上取得了較大成績。而在此基礎上,整合教育資源,發展優質教育更是收到了良好效果。
近年來,佛山市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建成了一批教育質量較高的等級學校,帶動了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以高考為例,每年的上線人數、內部結構都在增加和優化。今年佛山高考達到第三批B線的上線率近86%。本科層次上線人數比去年增加了2517人。未來,佛山將加快全市初中、小學的布局調整,計劃到2005年撤並351所中小學,同時建設12所國家級普通示範性高中。
加快「數字化教育工程」是佛山教育的另一個努力方向。目前,佛山市中小學計算機擁有量66174台,人機比12∶1,建成了市、區兩級教育信息網。未來,全面完善全市信息技術教育工程將是教育改造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初步計劃投入21億,使市與各區的教育信息網路連通,全面實現校校通,中小學校人機比達到10∶1。
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過去五年,佛山市逐步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除佛山科技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外,華師南海學院、東軟信息技術學院等高校也相繼落戶佛山。未來佛山計劃建設有地方特色的大學園區,吸引省內外和境外著名高等院校進園辦學,力求201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廣電出版事業進一步發展
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單位擔負著佛山市建設現代化、傳播現代文明的重任。
目前全市共有廣播電台5座、電視台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8%;無線電視的人口覆蓋率達到97%。今年5月28日,國家廣播電視局又批准「佛山市作為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第一批試點城市,建立有線數字電視示範網。」這是唯一一個地級市成為有線數字電視的試點城市。目前該項工程已全面啟動,預計2005年佛山有線電視網將全部過渡到數字化。
在廣播電視如火如荼發展的同時,佛山市新聞出版業的實力也明顯增強。全市現有全國統一刊號的報刊14家,每年向市民提供報紙8000多萬份。
在佛山市十大工程建設項目中,市新聞中心的籌建擺上議程。6月30日,該工程項目的甲乙方單位簽訂《廉政責任書》,這標志著新聞中心工程的正式啟動,也說明佛山市新聞事業正邁步向前發展。記者王麗萍陳穎欣
發展文化產業 增強現代化大城市輻射力
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周建平博士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品性,是群體化、社會化的人格。經濟的發展在城市的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文化的發展在同一進程中則具有終極性的意義。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城市的軀體迅速發達和強健起來,而文化的匯聚和積累盡管要緩慢、沉重得多,但是畢竟要靠它賦予城市以靈魂。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要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城市文化建設和發展文化產業,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廣東文化大省,佛山建設現代化大城市,加快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的戰略需要。
文化產業是國際經濟學界公認的朝陽產業。在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文化產業正成為我國社會經濟重點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並將日益顯示出它在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國際經驗看,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走向小康階段時,社會對文化的需求會急速增長。此時,出台相應的政策措施,將文化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來發展,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佛山市正處在由小康向寬裕過度的階段,是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黃金時期。2002年,佛山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68.66億元
⑸ 佛山有哪些文化遺產
1、佛山獅頭是廣東省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品。始創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動傳神,設色鮮艷美觀,製作精巧堅固。
2、廣東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傳統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歷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
3、粵劇(Cantonese Opera),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廣東、廣西兩省和港、澳地區,在國外操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
4、佛山剪紙是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在宋代已有流傳,盛於明清兩代。其風格金碧輝煌、蒼勁古拙,結構雄偉奔放,用色誇張富麗,以剪、刻、鑿、印、寫、襯等技藝並用,材料和表現手法巧妙結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由於製作方法的差異,大致可分為純色剪紙,銅襯料、例寫料、紙寫料、金花、銀寫料等幾種。其作品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紙上或在特製的銅箔、銀箔上剪、刻而成。
5、佛山彩燈在民間俗稱燈色,是廣東省佛山市的傳統手工藝品。它具有廣東省南方彩燈精巧秀麗的特色,是傳統彩燈藝術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包括大型彩燈和頭牌燈、人物故事組燈、彩龍、燈籠四大門類,彩燈的扎制,全過程都是藝人手工操作。佛山彩燈為中國民間彩燈的代表,是嶺南民間藝術的奇葩,也是廣大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⑹ 佛山有什麼歷史文化
我是佛山本地人,一直覺得對比起北京,西安,洛陽那些城市來說,佛山的歷史文化發展時間版不長,留權下的文物價值也比不上,但佛山是全國四大文明古鎮之一,陶都名聲在外,但隨著經濟發展,能夠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已經幾乎絕跡了。
⑺ 廣東佛山有哪些歷史文化
佛山歷史悠久,有1300多年的建城歷史,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代留下了不少有歷史紀念意義和人文藝術價值的名勝古跡和聚落遺址。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50處,現有國辦博物館6個,以及陶塑、園林、武術、民間藝術等專題博物館和名人紀念館14個、私人專題博物館1個。無論是從文物保護單位的數量,還是從各類文物的種類與質量來看,佛山都可以稱得上是廣東的文物大市。不僅如此,佛山還是粵劇的發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這些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既是佛山的寶貴文化財富,也是佛山現代文化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潛在優勢。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佛山在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文物保護和文化旅遊開發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初步盤活了歷史文化資源,使相當一部分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2002年,佛山的旅遊總收入為73.31億元,創匯2.11億美元,佔全市GDP的比重超過6%,文化旅遊業已成為佛山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從發展的眼光看,佛山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還有待提高,規劃欠缺、資源分散、品牌缺乏和包裝推廣不夠的問題依然存在,開發與保護、產業與事業的關系仍未徹底理順。
⑻ 有關於佛山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建設成就發展變化的資料!!!
佛山歷史悠久,有1300多年的建城歷史,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版城,歷代留權下了不少有歷史紀念意義和人文藝術價值的名勝古跡和聚落遺址。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50處,現有國辦博物館6個,以及陶塑、園林、武術、民間藝術等專題博物館和名人紀念館14個、私人專題博物館1個。無論是從文物保護單位的數量,還是從各類文物的種類與質量來看,佛山都可以稱得上是廣東的文物大市。不僅如此,佛山還是粵劇的發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這些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既是佛山的寶貴文化財富,也是佛山現代文化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潛在優勢。
⑼ 佛山歷史文化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紗,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佛山木版年畫源遠流長。在漢代時的廣州、佛山一帶已流行貼門神的習俗。佛-山木版年畫生產以清乾隆、嘉慶至抗日戰爭前為盛,屬於地方民俗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
佛山是「南國陶都」、「中國陶瓷名都」,制陶工藝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5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嶺南成葯之鄉」。古方正葯的歷史有400餘年,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型大小名葯。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佛山河網密布,生態環境優美,是獨具特色的嶺南水鄉。佛山祖廟、西樵山、南風古灶、清暉園、皂幕山、南國桃園、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評為「佛山新八景」。
其中,佛山祖廟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被譽為「東方藝術之宮」;西樵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美譽;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
陳村花卉世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三水荷花世界是現世界上規模大、品種資源豐富的荷花生態園。還有嶺南天地(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寶林寺、蘆苞祖廟、大旗頭古村、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等文化景點。
⑽ 大家能夠為我找一下佛山歷史文化嗎
佛山,位於中國最具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之一的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地處內亞太經濟發展活容躍的東亞及東南亞的交匯處,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是廣東省第三大城市,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與廣州地緣相連、歷史相承、文化同源,共同構建成「廣佛都市圈」,是「廣佛同城」、「廣佛肇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在廣東省經濟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佛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貫穿全境,屬典型的三角洲河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