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天津市歷史文化

天津市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3 19:47:16

① 屬於天津港歷史文化精神的是

一、愛國愛鄉

二、開放包容

三、務實創新

四、爭強敢勝

概括「天津精神」,其必要有三:一是天津設衛建城600餘年,歷經滄桑,幾度輝煌,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特色鮮明的民風民氣,飽經風雨而不衰,歲月蹉跎溢流香,這種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需要很好地傳承精華、弘揚光大。二是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伴隨著我國進入戰略機遇期、快速發展期、矛盾凸顯期,經濟基礎迫切地呼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建立科學、健康的社會意識形態與之相適應,由此中央召開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推進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性任務,提煉概括「天津精神」正可謂時代之要求。三是天津市第九次黨代會之後,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5+2、白+黑」的精神,開拓創新,奮力拚搏,開辟了天津歷史的新紀元,創造了天津速度、天津精神、天津效益,心齊氣順風正,想事幹事成事,是我市歷史上發展快、質量好、收益多、變化大、心氣高的黃金時期,全市人民迫切希望能夠提煉概括出「天津精神」,作為激勵當下、指導今後的精神動力。鑒此,筆者歡呼「天津精神」表述語的早日問世,也欣然參與提煉之其中。
「天津精神」應體現三原則:1.它應該獨具天津特色,傳承天津歷史文化;2.充分反映時下人們的心聲,激勵今人之奮斗;3.具有前瞻性,成為先進文化的精神引領和主流意識。從這樣的認識出發,筆者認為,「天津精神」可概括為:愛國愛鄉、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爭強敢勝。「天津精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愛國愛鄉」是「天津精神」的核心;「開放包容」是「天津精神」的傳統;「務實創新」是「天津精神」的精髓;「爭強敢勝」是「天津精神」的特徵。

一、愛國愛鄉

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歷來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當外敵入侵,天津人深明大義、首當其沖。1870年,由於法國天主教殘害中國兒童,天津人民奮起反抗,放火燒了「望海樓」教堂,爆發了一場以反對法國天主教侵略罪行為內容的聲勢浩大的反洋教斗爭,史稱「天津教案」。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自大沽口登陸,受到我駐軍和天津人民的頑強抵抗,死傷慘重,至7月14日攻佔天津城後,惱羞成怒的八國聯軍,大肆屠殺天津人民,洗劫天津城,拆掉了天津四面城牆,使天津成為無防城市。1916年11月12日,法租界法商企業的中國工人,為反抗法國搶占老西開地區而舉行了大規模的罷工斗爭,開創了天津現代史上最早的工人運動。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北方局以天津為基地,秘密組織著我國北方地區的我黨敵後武裝和統一戰線,牽制著日本侵略軍的戰略行動。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支持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決服從國家產業布局調整,為全國生產製造提供輕工產品、化工產品、日用品,滿足市場需要,增加國家稅收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全力推進中央對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發展壯大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能源新材料、國防科技和輕工紡織等八大優勢支柱產業,天津的綜合實力、發展後勁、經濟結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發生了重大的歷史性變化,在全國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現和提高,對國家的貢獻日益增加。

由於天津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天津人對家鄉始終懷有深深的熱愛之情、眷戀之意。特別是近幾年,市委、市政府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大戰九百天,進行城市市容綜合整治,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初步形成大氣洋氣、清新靚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風格,進一步激發了天津人熱愛家鄉的濃厚情結。著名歌唱家蔣大為自編自唱的「我是天津人」歌曲,充分表達了天津人對家鄉的親切感和自豪感。

二、開放包容

天津這座城市以河而興,以漕運而榮,以明成祖朱棣於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賜「天津」設衛而名。600多年來,風雲變幻,滄海桑田,至20世紀初葉,天津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成為中國清末洋務運動的北方中心,成為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地。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依據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天津於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被迫開辟為通商口岸,自此天津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至20世紀30年代初,天津佔到全國對外貿易額的13%,其中棉花出口量佔全國50%,畜產品出口佔60%,居第一位,天津港進口麵粉佔全國25%,居第一位。天津港進出口總額占華北地區60%,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進出口貿易港。天津近代工業到20世紀30年代已經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發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除租界外共有工廠1200多家,產業工人達20多萬人,年工業總產值達7400餘萬元,工業投資總額僅低於上海,居全國第二位。此時期,天津也是我國北方的商業中心,是華北、西北、東北的物資集散中心。天津還是我國北方的金融中心,當時,「南三行」(浙江實業銀行、興國銀行、商業儲蓄銀行)設在上海,鹽業、中南、金城、大陸並稱為「北四行」設在天津。清末舊中國第一家官辦銀行「官銀號」設在天津,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設在天津,因航運而帶動的保險公司的家數和實力,天津超過上海。天津作為中國北方最早開放的城市,以天津機器局和北洋船塢建立為中國近代工業產生的重要起點,成為中國北方的工業文明中心。天津作為洋務運動的北方中心,建造了中國最早運營的津唐鐵路,建立了中國最早的電報通訊設施,成為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

由於實業的興旺,天津形成了包容南北、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諸如以長蘆鹽業生產製造運輸形成的「鹽文化」;以「天後宮」為代表、河海兼容的漕運文化;開埠之後西風東漸形成的西方文化,包括紛然雜陳、各具風格「小洋樓」為代表的建築文化,開風氣之先的傳媒文化,中國北方最早的中文版、英文版《時報》、《直報》設在天津,由中國人自己辦的第一份報紙《國聞報》也在天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創刊的《大公報》是迄今為止中國發行時間最長的報紙。截至20世紀30年代,天津有各類報紙30餘種,發行量29萬份,有英、法、德、俄、日等10多種文字,有中、英、法、美、蘇、日等30多家通訊社,是名副其實的華北地區的新聞中心。閎中肆外的思想文化也蓬勃興起。甲午海戰之後,天津成為鼓吹變法維新的北方輿論陣地。擔任天津學堂總教習的嚴復在天津發表了他的《天演論》譯著,被稱為中國「言論界驕子」的梁啟超,在天津創刊《庸言》雜志,縱論時政,風行全國,他在「飲冰室」潛心著述,成為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一代大師。中國近代教育制度與教育體系的起步也是首先在天津確立,近代中國第一所國立高等學府北洋西學學堂就是現在的天津大學。近代中國第四所也是唯一流傳至今的私立大學即現在的南開大學。此外,中國近代音樂、話劇是由李叔同(弘一大師)由日本引進到天津。中國近代史上,由於天津的對外開放,吸引了西方的工業文明、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以及生活方式,同時也帶動和促進了天津以「三條石」為地理標志的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伴隨著天津城市的成長,富有市民特色的通俗文化,在原有基礎上日漸成熟和發達,諸如京劇、評戲、曲藝等藝術門類,作為天津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大特色,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人不排外,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直到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幾年,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對國外的、對外地的先進思想觀念、先進科學技術、先進管理方式,都要在總結自己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消化吸收再創新,以至成為天津不斷發展進步的強勁動力和智力支持。

三、務實創新

天津因漕運文化形成的重商思想,因救亡圖存形成的實業救國,因對外開放形成的洋為中用,都一以貫之著務實創新的一條主線。天津的近代工業文明、近代的文化藝術、近代的科學技術、近代的交通通訊、近代的軍隊、警察制度等等,無一不是在學習借鑒西方先進經驗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從實際出發發展起來的。這一優良傳統直至現在。近幾年,市委、市政府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天津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具有天津特色的發展路子。

市第九次黨代會上提出「一二三四五六」的奮斗目標和工作思路,要求著力構築「三個高地」,全力打好「五個攻堅戰」,推動各項工作站在高起點、搶占制高點、達到高水平,進一步明確了全市工作的指導思想,統一了天津全黨全民的思想和行動。提出「濱海新區龍頭帶動、中心城區全面提升、各區縣加快發展」三個層面聯動發展的大格局,極大地調動了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在全市形成了萬馬奔騰、百舸爭流的新局面。隨著全市工作的深入發展,又適時地提出了「以社會主義小城鎮為重點建設農村居民社區;以經濟功能區為重點建設示範工業園區;以現代高效農業為重點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繼之,又推進農改非、村改居、集體經濟改股份制經濟,形成農村城鎮化的「三改一化」。強化招商引資,抓大項目、好項目,強調高端化、高新化、高質化,全市累計達到1280個大項目,總投資2.27萬億元,有效地調整了全市的產業結構,促進了三次產業的優化升級,大大地增強了本市的綜合實力和經濟發展後勁,促進了經濟方式的加快轉變。推進實施「大項目、小巨人、樓宇經濟」戰略,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推進自主創新,節能減排,加快了天津「富民強市」的步伐。推動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確定「一核雙港、九區支撐、龍頭帶動」的發展策略,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金融創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擴大全方位開放。高度重視規劃建設管理,努力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確定「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一軸兩帶、南北生態」的城市發展總體戰略和各區縣發展策略,著重增強城市載體功能,保護城鄉生態環境。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高度重視民計民生,精心策劃和實施每年20項民心工程,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開辟了天津燦爛輝煌的新局面。

這些大思路、大手筆、大格局、大氣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在天津的新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天津的成功實踐,務實里富有創新,創新中注重實效,形成了「天津精神」的重要內容和一大特色。

四、爭強敢勝

天津人不信邪、不落後、不服輸,富有爭強敢勝的民風民氣和心理素質。就中國近代以來天津以在全國的地位、影響和貢獻展示的輝煌而自信。筆者以為有三個時期:一是20世紀初葉至30年代初期,天津領全國風氣之先,堪稱北方經濟中心、商業中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二是20世紀80年代,天津以城市建設、改善民生享譽全國,引灤入津工程、居民住宅工程、城市熱化工程、氣化工程、交通建設工程,成為全國關注和羨慕的熱點。三是近五年來形成的天津速度、天津精神、天津效益,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變化再次吸引了世界和全國的眼球,都是全市人民引以為豪的。

② 天津的地理位置(位於……),歷史文化(例如建成時間等),風土人情特色(例如天津人的性格等)

天津是我國第三大城市,北方第二大城市,中國長江以北經濟中心(北方經濟中心)。內
地處華北平原北容部。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經歷600多年,特別是近代,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近代中國看天津」,成為世人共識。
天津市共有54個少數民族,天津話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種,流行於天津及其周邊地區,特指以天津老城為中心的一個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天津方言島」內人們所說的方言。
天津是諸多曲藝形式發源、興盛和發展的地方。其中,天津時調、天津快板、京東大鼓、京韻大鼓、鐵片大鼓、快板書等曲藝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劇、河北梆子、相聲、評劇、評書、單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是在天津興盛和發展的。相聲和京劇更是天津曲藝的重要代表。

③ 天津歷史與文化的目錄

緒論
一、天津的歷史
二、天津的文化
三、天津的未來
第一講 天津地區的歷史變遷與城市形成
一、天津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
二、天津地區早期的歷史
三、天津的建衛築城與城市發展
四、清代天津行政建制的演變
五、天津的近代化歷程
第二講 帝國主義對天津的侵略
一、帝國主義的入侵與天津人民的反抗
二、天津的義和團運動
第三講 20世紀前期天津的社會變革與愛國運動
一、辛亥革命時期的天津
二、五四時期天津的反帝愛國運動
三、中國共產黨在天津的早期活動
四、抗日戰爭時期的天津
五、解放戰爭與天津解放
第四講 天津的交通
一、天津的漕運
二、開埠後天津的航運
三、天津:中國鐵路的開端
第五講 天津的商業貿易與金融
一、明清時期的天津商業
二、20世紀初期的天津商業
三、天津的商會組織
四、天津的金融業
第六講 天津的工業
一、古代的傳統工業
二、天津近代工業的興起
三、天津民族工業的發展
四、天津工業的歷史地位
第七講 天津的教育與科學
一、天津古代教育
二、天津的近代教育
三、天津的現代教育
四、天津的名校
第八講 天津的文化藝術
一、書法與繪畫
二、民間藝術
三、建築
四、新聞與出版
五、文學
第九講 天津的戲劇、曲藝與音樂
一、京劇與北方崑曲
二、評劇
三、河北梆子
四、話劇和文明戲
五、曲藝
六、音樂
第十講 天津的方言、民俗與宗教
一、天津方言
二、天津的民俗
三、天津人的性格
四、天津宗教概況
參考文獻
附錄一:天津歷史大事記
附錄二:天津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
附錄三:天津市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覽表
附錄四:天津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後記

④ 天津市有什麼出名的古文化歷史嗎

天津有一條古文化街,真的是歷史文化悠久,裡面有很多歷史遺留下來的景點,很多可以遊玩的地方,有空的時候可以去體驗看看

⑤ 以天津市河東區歷史、文化為主題的作文

天津復,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制化,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古城,700多年來,扮演著運河通道,文化橋梁的偉大角色.
天津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古城,中國風十足,但又不失西方的優雅.天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可見天津作為祖國的「動脈」,擁有著復雜的文化進程.
我要搬家,所以時間不夠,不能都寫完了,就提供個題目吧!

⑥ 河東區的歷史或文化有哪些

1,河東區,天津市下轄區,是天津市中心市區之一,位於天津市東部。河東區是是市區連接濱海新區的前沿,是實現天津市經濟中心戰略東移的要地。自金代天津設「直沽寨」至今,河東區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河東區下設12個街道,佔地40平方公里,總人口860852人(2010年)。

河東是天津的發祥地之一,故有「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之說。元代初年在此興建的天妃宮,不僅是天津最早的寺廟建築,也是中國北方歷史悠久的天妃廟宇,被稱為「元代第一廟」與「開沽(直沽、天津)媽祖」。

2,元朝時,天津海河流域廣大地區統稱為「直沽」,「延佑三年(1316),改直沽為海津鎮」。明永樂二年(1404),在小直沽(「荒曠斥鹵之地)建築天津衛城,十三年(1415)罷海運。

元代,區境已有大直沽聚落。蒙古太宗八年(1236),朝廷在大直沽置司、設熬煎辦,管理鹽業生產。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創海運,大直沽為海槽終點港,隸屬大都路都州武清縣。

明代,區境除大直沽外,又增加了郭莊子、瓦莊子(俗稱襪莊子)、汪莊子、鄭莊子、婁莊子、張達庄、賈家沽道等7個村莊,區境稱大直沽里,隸屬靜海縣。

3,清雍正三年(1725)三月,區境隸屬河間府天津州。同年九月,天津州升為直隸州,區境隸屬天津直隸州武清縣。

雍正九年(1731),天津直隸州升為天津府,府治設天津縣,區境從沈庄、郭庄、瓦庄至季家樓、李公樓、王莊、唐家口一帶隸屬天津府,時為城郊13段。其四界為:由關汛起東至王莊、西至季家樓,南至海河沿。區境其餘部分隸屬天津縣。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後,俄國沿海河向東南強占土地5911畝為其租界(含西區),原地域內的李公樓村、唐家口村被迫遷至京奉鐵路以北地區,原鹽沱被迫遷到掛甲寺村一帶。

光緒二十八年(1902),海河裁彎取直,將原海河東岸區境內的掛甲寺、楊莊子等村裁至西岸(今河西區)。同年,比利時強劃境內747. 5畝土地為其租界,除俄、比租界外,區境其餘地域均為天津縣東鄉的一部分。

(6)天津市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河東區的的風景名勝:

薦福觀音寺

薦福觀音寺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中路27號,佔地面積8400平方米。薦福觀音寺是由佛教薦福庵異地重建的新道場。位於小孫庄的薦福庵原是周馥的家廟,是河東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常住尼僧20人。

海河公園

海河公園位於海河西岸,東岸自獅子林橋至月牙河,西岸自金鋼橋至四新橋,1983年9月建成。1985年鄧穎超為青年園題寫了園名,1986年李先念視察海河公園題寫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碑文,海河公園已成為天津的旅遊熱點之一。

天妃宮遺址博物館

天妃宮遺址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中路,佔地面積五千八百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餘平方米。博物館主體建築中央為元明清大殿基址,周圍設兩層展廳。

展覽的主題為「海洋的旋律」,以二百餘件出土文物及與海洋文化、媽祖文化有關的船舶、建築等復原模型和三百幅圖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河東區

⑦ 天津市歷史古鎮有哪幾個

天津北塘古鎮,說它是古鎮因為已有600年的歷史了,幾乎與明朝同時建立並繁衍生息。「一個小回漁村,答半部晚清史」,這是史學家得出的結論。
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是歷史上華北"八大古鎮"之一,它地處海河尾,海河在這里畫了一道美麗的弧線向東而去。昔日的葛沽是水鄉,放眼望去,盡皆為水。環顧四周,湖、港、坑、塘星羅棋布;河、溝、渠、池縱橫交織
天津楊柳青古鎮坐落於千年古鎮楊柳青鎮南、光明路以西,東臨氣勢巍峨的文昌閣,西接「津西第一宅」石家大院,南靠古老的南運河。
天津古文化街位於天津市東北角。時常坐車打它身邊經過,卻從來沒有想進去看一看。總覺得在繁華喧囂的都市中間,夾著那麼一隅歷史文明的見證地

閱讀全文

與天津市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