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寫科室發展史
康復醫學科建科只有16年,回顧科室的發展歷程,我們感到自豪;展望未來信心百倍,我們要把握康復醫學發展的良好時機,堅持以運動創傷、骨科康復為特色,神經、心肺康復全面發展,為把康復醫學科建成全國一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學科而努力! 一、建科之前 建院時運動醫學是重點發展科室。1955年醫師督導、醫療體育教研組及醫療體育科(運動醫學)在北醫一院成立,1958年轉入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自1959年創建,以曲綿域教授為首的所領導發展了為體育運動服務的醫學臨床、科研和以病人為對象的運動療法(原稱為醫療體育),建立了運動醫學康復組,相繼開展了運動傷病和術後的運動療法,神經系統疾病和高血壓冠心病的運動療法,並將心血管疾病的運動方案和術後病人康復治療方案應用於臨床醫療和疾病防治。這些早期以運動員為對象,以促進運動員盡快盡好恢復機體功能為目的,使其能盡早上場比賽為國爭光而進行的康復工作是當代國內最早進行的康復醫學工作。不斷為我國體育運動做出卓越貢獻,同時為我國現代康復醫學的發展,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建立、發展及壯大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北醫三院建院時,理療科也是有特色的專業科室之一,柴元瑞同志任第一屆主任,工作人員有十餘人,業務用房為病房樓二層的兩個病區。開展了光療、電療、蠟療、泥療、水療、中葯盆浴、中葯離子導入、中葯竹管療法、中醫按摩等,在實踐中逐步建立了一套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負責北醫衛生系理療課的教學。在建院一周年大會上,當時衛生部李德全部長、北京醫學院黨委書記楊純等領導參觀了理療科並給予指導。其後,在張萬溥同志的領導下理療科開展了運動療法。 二、康復醫學科的建立 遵照衛生部「三級甲等醫院建立康復醫學科」的文件精神, 1992年8月28日,北醫三院康復醫學科正式成立,任命時任副院長的高雲秋同志兼任主任、張寶慧同志任第一副主任、張萬溥同志任第二副主任。工作人員由運動醫學研究所中從事運動療法的人員和理療科的人員共同組成,共計26人,其中醫師9人(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2人)、治療師17人。運動醫學研究所的運動療法設備及理療科設備並入康復醫學科,在門診樓加蓋第三層作為康復醫學科的業務用房。1992年5月,張寶慧教授從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康復醫學科和明尼蘇達康復中心進修康復醫學回國,1993年擔任康復醫學科主任,李淑蘭為副主任,一年後任命唐培、付桂敏為副主任。康復醫學科成立後以現代康復醫學模式結合醫院特點,完善了康復醫學評估和治療技術兩個重點,成立了骨骼肌肉疾病、心血管疾病、腦卒中康復專業組,分別承擔了相應專業的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原運動醫學研究所中的人員還承擔著運動員的醫務監督工作。北醫三院康復醫學科成為國內開展康復醫學專業較全面和較早的科室之一。首次全市三級甲等醫院評審認為北醫三院康復醫學科建立的起點高,這也為康復醫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及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康復醫學科的發展 康復醫學科建科後在醫院領導、運動醫學研究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歷屆科領導努力工作、把握機遇、促進學科發展。1995年開始在時任院長陳明哲教授和康復醫學科主任張寶慧教授、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兼任康復醫學科主任於長隆教授等的努力下,1997年荷蘭政府批專款資助,荷蘭Hogeschool與康復醫學科合作建立了中-荷康復醫學及培訓中心,時任北醫校長的韓啟德教授出席了開幕典禮,荷蘭科、教、文大臣赫爾曼先生親臨本中心為中心揭牌。荷蘭專家定期到中心教學,傳授世界最新康復醫學知識及技術,科室先後分2批共6人到荷蘭進修學習,進一步提高了科室人員的業務水平,促進了學科的發展。在全國率先以臨床醫師——康復醫師及治療師組成的治療團隊(Team approach) ,以臨床、康復一體化的模式開展工作。後將這一治療體制進一步總結為「骨科康復一體化」在全國推廣,得到康復界同仁的認同。 康復醫學科堅持以運動創傷、骨科康復為學科發展的重點,在神經康復及心肺康復幾方面全面發展,在醫、教、研幾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運動創傷、骨科康復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康復醫學科的臨床工作不斷發展,門診就診人數從2003年的6996人逐年增加至2007年的13053人。門診治療人數也不斷增加,2007年達177437人次,日均治療人次683,在北京市各大醫院康復醫學科中名列前茅。 為適應學科不斷發展的需要,2004年2月21日康復醫學科病房在北方醫院成立,床位12張,與普外肛腸共一個護理單元。由於治療效果良好,床位不能滿足病人需要,當年8月16日病床擴大為20張床,10月8日再擴大至28張床,床位使用率一直在100%以上,並且開始了一些康復手術。2005年2月16日,康復醫學科病房護理單元獨立,並開展完全性脊髓損傷病人膀胱功能重建獲得成功,標志著康復科在該項目處於國內領先水平。2007年2月19日,康復科病房順利搬入中央黨校院區,同年6月1日從20張床擴大至32張。病房出院病人逐年增長。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數歷年均超額完成醫院指標。 康復醫學科承擔北京大學醫學部護理學院專科生、本科生,臨床本科生及七年制、八年制的康復醫學教學任務。其中,北醫護理專科自1996年招生並設立了康復醫學課,共培養學生1280餘人。北醫護理本科自1996年開設康復醫學課,共培養學生344人。北醫臨床七年制2000屆,臨床八年制2001年起開始的康復醫學課的教學任務。截至目前康復科共培養博士生2名,碩士生6名
❷ 電理療儀對身體有害嗎
理療儀對人體是沒有傷害的!有一定的輔助療效和保健效果!
我目前在醫院的理療科工作,我來幫你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醫院有中頻治療儀。
我也買過這類型的產品!它是屬於低頻理療儀,效果還不錯,我還推薦給我的病人使用。因為仔細研究過這類產品,是屬於電療類產品中的中低頻類,低頻脈沖電流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最早用「電」來治病要追溯到公元前420年的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和公元前46年的古羅馬醫生,他們分別將一種放電的魚給病人食用或放在病人患處來治療頭痛和中風。1831年法拉第發明了感應電裝置後,低中頻電流常用於治療頭痛、頸椎病、肩周炎、癱瘓、腎結石、坐骨神經痛、甚至心絞痛。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是「電療的黃金時代」,電生理學研究不斷深入,多種低中頻電療法得到發明並廣泛應用於臨床。1950年間動電療法問世。80年代以來,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又開發了很多功能先進、體積小巧、使用方便的電療設備,在功能性電刺激、肌肉生物反饋及鎮痛的研究和應用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使得電療尤其是中低頻脈沖電療在理療上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醫學上把頻率100hz以下的脈沖電流稱作低頻電流,或低頻脈沖電流。低頻電流的生理和治療作用(1)興奮神經肌肉組織(2)鎮痛(3)促進血液循環(4)促進傷口癒合(5)促進骨折癒合(6)消炎(7)鎮靜催眠的作用中頻治療儀的作用
中頻治療儀它採用的是由低頻調制的中頻電流。這樣既保留了低頻電的特點,由發揮了中頻電的特點,治療時候的滲透力更強、留針感更長,效果也更好!所以此類產品是物理療法,對人體沒有危害只要是正規的產品還是可以購買!有一定的輔助療效和保健效果!如果你情況比較嚴重,我建議你可以去醫院理療科治療!祝你早日康復!
❸ 催眠術的起源
談談催眠術催眠術的歷史
追溯起來,催眠術與許多事物有著相同的發展歷程。一方面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早在遙遠的古代,人們就對它有所了解。或者說有了對它認識的萌芽。另一方面,對它的深入探討與研究卻只是現代的事情。下面我們就先來簡單介紹一下人們對催眠術的認識歷程。
在古代社會,原始部落中的醫生們或魔術師們就已對催眠術有所了解了。在當時,它被用於宗教和治療的目的。而催眠能力亦被認為是一種超自然的魔力。在西方,進入中世紀後,由於魔術師與巫術士們的活動,催眠術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只不過,當它一方面在魔法外衣下大放光彩之時,它的形象也被固定為一種邪惡的力量。人們確信施催眠術的人是魔鬼的代言人,而被催眠者是受了魔法的蒙蔽。
翻過漫長的歷史書卷,進入現代。當人們對催眠術越來越淡化之時,一位名叫麥斯麥的醫生重新把它置於人們的視野之下。可以說,現代催眠術的起源是與這位德國醫生聯系在一起的。
麥斯麥(1734-1815),維也納醫生。1774年他發現可以通過用磁鐵觸摸病人的方法治療一些疾病。後來他又發現,不用磁鐵,通過直接觸摸病人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根據治療實踐,他提出了動物磁學理論。他認為,人體中有一種液體,周流全身。一個人的健康就依賴於這種「動物磁液」在全體各部分中保持平衡。如果身體中一部分磁液過多或過少,就會生病。他又認為這種動物磁液可以任意支配,可以從一個體傳到另一個體。這樣,當人磁液不平衡時,就可以用通磁術使得此人的磁液恢復平衡,使病人的這種「普遍流質」達到和諧的程度,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他曾在巴黎用通磁術治療大量病人並獲得成功,從而贏得極高的聲譽。但不久他的工作受到懷疑。結果當時的法國科學院介入此事。經過調查,科學院認為麥斯麥的動物磁液說是無法證實的,於是其觀點被法國科學院宣稱非科學而受到譴責與排斥。他被宣布為一個騙人的庸醫,他的工作被認為是一些騙人的江湖把戲,他的理論被認為是偽科學。麥斯麥從名聲與事業的頂峰被拋入了深淵中。在事隔200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此事,我們應該對此做出如何評價呢?現在一般認為他的動物磁學理論的解釋是錯誤的。但他誘導出的催眠現象本身及起到的巨大治療效果是真實的。而且正是通過他,催眠術這種古老的技術才重新被引入現代社會。這是他的功績。那麼對他本人我們又該下何種結論呢?我們看到一種觀點是把他看作是行使騙人伎倆的小丑。另一種觀點是把他看作是在科學探索道路上的先行者。他是犯了錯誤,但這是科學發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錯誤。他對自己的治療也經歷了一個由疑到不疑,再到提出適當的解釋的科學過程。但限於當時的條件,他還不可能提出或預見到更為合理的解釋。如果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的話,麥斯麥巨大的療效來自於暗示。不過,在那時這個概念還根本沒有進入人們的視野,他還不可能用這種更為科學的概念來解釋他的奇妙方法。因而他的錯誤與功績就象偉大的亞里士多德那樣:雖在科學方面曾犯下許許多多錯誤,但這些錯誤仍然不能掩蓋他的偉大功績。
我們不打算再對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下什麼結論,我們還是繼續探尋催眠術的歷史吧。
當時的科學界麥斯麥的治療術宣判了死刑,但由於其方式在治療病人的有效,他仍然擁有大量的支持者。1784年,麥斯麥的一個學生皮伊塞居爾伯爵在用通磁術對一位年輕的牧羊人治療時,令人感到驚奇的事情發生了。這位病人竟然睡著了。不管皮作塞居爾如何喊叫,搖動,都無法讓他醒過來。可過了一會兒後,在他命令年輕人站起來時,他竟真得站了起來,並開始走了幾步,不過是閉著眼睛走路。睡眠雖然並沒有離開他,但他卻像一個完全的清醒者,做事敏捷。當皮試著與他說話時,這位農民的兒子在此狀態下竟機智而清楚地回答著他的每一個問題。皮為這一新的意外事件興奮不已。他又多次重復了這一試驗,他發現通過磁療可以讓大批人處於此種清醒睡眠中。進一步,他發現,在睡眠狀態下他對被催眠者發出的命令,會被催眠者恢復正常狀態時執行。醒來卻一無所知。皮伊塞居爾發現了催眠現象,但他對這種現象的解釋仍局限在麥斯麥的動物液體論上。
這之後,催眠術在醫學領域開始得到一些應用。如醫生們用它來誘導肢體的麻木,以便進行一些外科手術。另外,醫生們也用催眠辦法來治療一些精神錯亂症。
當人們一方面鑒於其有用而使用它,另一方面卻因無法對之給出解釋而陷入尷尬之中時,1841年,英國醫生布雷德出版了一本書《神經催眠術》。在此書中他引進了現代的概念「催眠術」、「催眠者」等等。他在書中不但說明了催眠的真實性,還在理論上有了突破。他否認催眠是因一種神秘的活力流,或動物磁力的影響。他認為催眠現象的真實原因在於與視覺的固有聯系的高度集中的緣故。即:催眠狀態是過度注意的結果。這個學說通常叫做單念說。或者說:催眠狀態是一種使注意力專注於一個觀念的情境。正是在這種情境下專注的觀念常可實現於動作。他實行催眠時只叫受催眠者注視一玻璃水瓶塞,這亦可證明催眠的要務在注意集中。
布雷德是催眠術史上極其重要的人物,所以催眠術又叫做「布雷德術」。他同時還是自暗示術的先導者。在他的倡導下,對催眠術的解釋轉向了心理學領域。從此,對催眠術的研究開始多少步入了正軌。但圍繞催眠術的性質及其功用等方面的爭論一直繼續著。在19世紀後半葉,最有名且最重要的爭論是在巴黎學派與南錫學派之間進行的。
巴黎學派的代表是法國有名的神經學家沙可。他認為催眠是有病的神經系統的產物,因而催眠現象具有不正常的生理基礎。簡單說,催眠現象都是病理性的。另外,沙可對催眠狀態的幾種生理變化進行了研究。他提出催眠常呈三種狀態,而每個狀態都各有其特徵。第一為昏迷狀態,其特徵為四肢鬆懈,五官麻木,惟筋肉呈現過度感動性,第二為萎靡狀態,其特徵為缺乏筋肉過度感動性,病人肢體完全受催眠者支配。第三為睡行(夢游)狀態,其特徵為銳敏的暗示感受性,催眠者發任何命令,受催眠者都聽命唯謹。沙可稱全具這三種狀態的為「大催眠狀態」。最奇怪的是這三種狀態都可以施用手術使他們呈現。如欲喚起第一狀態,可輕閉眼皮;欲喚起第二狀態,可將眼皮揭開;欲喚起第三狀態,可輕按頭頂。總之,巴黎派把催眠狀態看作病徵,由於精神病者多,由於暗示作用者少。南錫派極力反對此說。在他們看,凡催眠者不必盡具這三種狀態,而具這三種狀態時,也完全由於暗示,與精神病無關,尤其不是施用手術的結果。沙可所催眠的人是患精神病者,他們平時看慣了同院的病人在催眠狀態中所發的種種生理上的變化,無形中已受了很深的暗示,所以醫生用手合眼時,病人即預期曾經見過的昏迷狀態發生;用手按摩頭頂時,病人即預期曾經見過的睡行狀態發生。總之,沙可的受催眠者都是曾經受過催眠訓練的人,所以他的實驗結果只足證明催眠的要素為暗示,而不能證明催眠為病態。(見朱光潛著《變態心理學派別》))
南錫派與巴黎派不同,他們研究催眠術,偏重於心理的方面。此派的開山人物是李厄保。他也是第一個正式應用催眠於治療術的人。其傳人伯恩海姆被認為是此派的領袖。伯恩海姆相信所有的催眠現象,包括催眠術是由暗示所引起的完全正常的效應。伯恩海姆認為,催眠不一定都有沙可所描述的三種狀態,即使有這三種狀態,他們對其的解釋也與沙可不同。在此派看來,這些狀態完全是暗示作用的結果,也與病理無關。催成的睡眠與天然的睡眠,根本並無二致。睡眠中的暗示受感力特強,所以觀念立即實現於動作。這幾點是南錫派的基本信條,而這種信條所根據的實驗結果具載於伯的《暗示治療術》(1886)一書中。由於伯恩海姆發現一些人即便不入睡也可受暗示,所以他覺得把催眠術看作「催成的睡眠」這種看法太過窄了。因此他給出定義:增加暗示感受性的特殊心理情境之引起。
對這兩派的觀點可以總結為:巴黎學派堅持精神病的機體病因說,強調催眠狀態下的生理變化;而南錫學派則強調催眠狀態中的心理變化,尤其強調指出催眠的要素為暗示。另一點就是巴黎學派認為催眠現象是精神病徵,而南錫派認為90%以上的人都可受催眠,可見催眠現象是非病理性的。
在這場激烈的爭論中,最終南錫派獲得了勝利。其心理學的解釋成為一種被普遍接受的學說,這使許多人相信催眠僅僅是一個暗示的問題。
南錫派後還有出現了新南錫派。此派代表人物是庫維。他中年曾就學於李厄保。他在南錫開設葯店,賣葯而並施行催眠。在營業經驗中,他發現兩件可注意的事實。第一,他所催眠的病人真正入熟睡狀態者僅1/10,而不入熟睡狀態者也同樣可受暗示。第二,他所賣的紅所生效驗有時並不由於葯性本身而由於病人的心理作用。因此,他斷定暗示不必定要催眠,也不必定要有催眠者。他於是拋開催眠術而代以自暗示。但庫維只是推行自暗示的方法而未曾闡明自暗示的學理。闡明自暗示學理的人為鮑都文。他的《暗示與自暗示》一書就是給庫維治療法樹一個心理學的基礎。新舊南錫派都著重暗示,此其同。在對暗示的解釋上兩者不同,此為異。在舊南錫派看來,催眠的人是必要的,但在新南錫派看來呢,人人都可向自己實行暗示,因此施行催眠的人不再是必要的了。用朱光潛先生的話說:「暗示的要點在使觀念變為動作,至於誰把這觀念引到心裡去實無關宏旨;好比栽花意在結果,栽的人為自己也好,為園丁也好,結果總是一樣。」在此情況下,鮑都文把施者與受者的關系完全丟開,而專論暗示本身的特性。他說,暗示是「觀念之潛意識的實現」。
按這條路走下去,催眠術的研究被轉向了暗示,又進一步轉向了自暗示。當對暗示在催眠現象中的重要性凸顯之時,對催眠本身的興趣反而變淡了。暗示終於「鳩占鵲巢」,成了主角。當然這只是說在新舊南錫派研究中發生的事情。在這一時期,還可以簡單提到弗洛伊德對催眠術的研究。
弗洛伊德先是受教於沙可。而後又曾專程到南錫接受了伯恩海姆與李厄保在催眠術方面的教導。可以說他是接受了這兩派催眠術的影響。弗洛伊德對催眠法的了解是逐漸深入的。早在學生時代弗洛伊德就通過觀察磁術家的公開表演而對催眠現象留下了印象,並對催眠術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與好友布洛伊爾交流安娜病例時,他也接觸到了催眠法。
1885年,他到巴黎向沙可學習。夏爾科當時是著名的神經病理學專家,還是薩佩特里爾醫院的院長。除開其它的方面以外,夏爾科還是歇斯底里現象的發現者。他還是一位技術高超的催眠師,他能在催眠狀態下藉助話語消除歇斯底里症狀。
從巴黎回國後,1886年,弗洛伊德開設私人診所。但起初,他使用的仍是當時流行的電療法。1887年在不放棄電療法的情況下開始使用了催眠法。在實踐中,他發現傳統的電療法的效果是很有限的,他認為,早先由德國最著名的神經病學權威耳伯(W·Erb)所倡導的電療法,有很多毛病。從1887年12月開始,弗洛伊德更集中地使用催眠療法。
為了介紹催眠法和暗示法,弗洛伊德在1888年就已把伯恩海姆的有關暗示及其治療效果的兩大本巨著的第一卷翻譯成德文。弗洛伊德還寫了詳細的序文。伯恩海姆的這本書叫做《催眠法、暗示與精神病治療法》。與此同時,弗洛伊德還在《維也納醫學周刊》上發表了該書的詳細摘要。弗洛伊德在該書第一卷序文中,還詳細探討了南錫學派與巴黎學派之間的分歧意見。弗洛伊德傾向於認為,催眠法主要是心理方面的,而不是生理方面的,盡管其中包含著神經與肌肉的過度興奮狀態。
為了進一步研究催眠術及其治療機制,弗洛伊德於1889年夏,帶著一位病人到法國南錫,向那裡的催眠術大師們求教。這次南錫之行,李厄保和伯恩海姆作的催眠實驗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弗洛伊德從親眼所見的令人驚異的實驗中受益匪淺、深受啟迪。
不過,弗洛伊德帶到南錫去的病人的病情並沒有被治療好。伯恩海姆幾次催眠療法治療,效果都不好。
在隨後的治療實踐和研究中,弗洛伊德認識到催眠術對於治療神經病有明顯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些病人不容易被催眠。二是通過催眠治療病人,有時一種症狀消失了,卻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症狀。就是說催眠法往往不能使病症根除。
就這樣,曾經依賴於催眠術治療歇斯底里病症的弗洛伊德隨著對催眠術的局限性的認識,慢慢地步入了新的研究軌道。弗洛伊德曾說,真正的精神分析,開始於放棄催眠術。放棄了催眠術,弗洛伊德繼續實踐、探索、思考,最終總結出了一些新的醫療方法。但這種放棄並非完全否定,而應看作是一種超越,是對催眠術的揚棄。在日後的研究中,弗洛伊德並沒有忘記催眠術給他的深刻啟示。
正是催眠術試驗,使弗洛伊德確信:人實際上是知道一些為他本人開始以為並不知道的東西的。如果用弗洛伊德後來的術語就可以說:人在意識下並不清楚的事,卻仍為此人所知,只不過是為此人的潛意識所知罷了。所以當我們想知道那些為我們意識所不了解的事情時,就需要用合適的方法深入潛意識,或者用某種方法把潛意識中的東西引發出來。這就是弗洛伊德後來精神分析法的實質。
弗洛伊德還把這一重要結論用於釋夢。在釋夢時,他總要向夢者詢問夢的意義。弗洛伊德相信:夢者其實應當能為我們解釋他自己的夢。雖然,夢者常會說自己對於自己的夢一無所知。但是:夢者確實明白自己的夢的意義;只是他不知道自己明白,就以為自己一無所知罷了。
弗洛伊德正是從催眠現象的研究中獲得了這一證據。由此我們還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是如何依賴於催眠術的。
正如他在《自傳》中寫道的:「給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得知在人類的意識後面,還可能隱藏著另一種極為強而有力的心智過程。」
可以說,通過催眠術的應用,弗洛伊德發現在人的意識背後,還深藏著另一種極其有力的心智過程——「潛意識」。後來,他發掘這種潛意識,並加以分析,最後導致了他的精神分析學整個科學體系的建立。就是說催眠療法為「潛意識」的發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它為弗洛伊德潛意識理論的誕生提供了一方的動力來源。催眠術對弗洛伊德的重要性還有另一方面。正是這些零星的催眠試驗(尤其是催眠之後的種種跡象和暗示)令人信服地為證明了無意識心理的存在和它的活動方式,以至於在多年後,弗洛伊德為了論證無意識心理的存在時,還要提出催眠試驗作為自己的有力證據。由此可知,催眠術不但促使弗洛伊德發現了潛意識理論,而且還成為對其潛意識理論的有力證明。
在對弗洛伊德與催眠術進行過介紹後,不難發現弗洛伊德雖曾深受催眠術之影響,但他不久後就由催眠術轉向了他的精神分析,他對催眠術本身的理論並沒有做出多少貢獻。
總的說來,在十九世紀催眠術曾作為學術界與醫生界的一個研究熱點。但進入二十世紀後的前三十年間,對此的研究被冷落下去了。它在治療精神病方面受到了一些重視與應用,並取得了一些成功。相對而言,在一戰期間,這種治療方法還只受到少數人的重視,但到了二戰期間,它已受到了廣泛的注意。但是隨著麻醉葯物的出現,利用催眠麻醉顯得是多餘的了。這也使得醫生們放棄催眠術的一個主要原因。在醫學、心理學界,當人們對催眠術的興趣減退之時,大眾的熱情卻日漸高漲。劇作家與娛樂場所為了自己的目的利用這種現象,一時間,催眠術成為夜總會和演出界感興趣的勾當。催眠術被濫用了。
進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情況忽然發生了重大變化。實驗心理學家作為一支新的生力軍加入到對催眠術的研究行列中來了。
事情的轉機是從1933年一本《催眠術和暗示》的書的出版開始的。書的作者是心理學家克拉克·L·赫爾。在這部經典著作中作者不僅給暗示和催眠的諸多方面投去希望之光,並且也大大清除了人們對於催眠的陳腐觀念。但是最重要的是,此書以一種明確的方式說明了催眠術是科學研究的一種合適的課題。赫爾此書為催眠術走出傳統進入受人重視的階段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它的出版使得美國成了科學的催眠術的研究中心。
1949年後,催眠術研究有效地開展起來了,研究人員和實踐工作者開始成立了臨床和實驗催眠術學會。英國、美國醫學催眠家協會陸續建立,並出版了各自的科學雜志。而且,這種有關催眠術的研究已經不再受到科學界的歧視,英國醫學協會和美國醫學協會正式承認了這種研究。正是實驗心理學家們的介入,使得對催眠術的研究與探索步入了一個新的層次。可以說,實驗心理學家對這個領域的研究帶來一場徹底革命。正是通過試驗,人們對催眠的認識發生了許多改變。可以說,實驗心理學家們的努力,加深了人們對催眠的認識。而以前一切舊的有關催眠術的觀念受到了強有力的質疑。如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催眠是睡眠的一種形式,而且催眠是由暗示睡眠來誘發的。但是實驗表明催眠與睡眠有著巨大的差別。再如,以前有觀點認為在催眠狀態下,被催眠者不會做出傷害自己與別人的事情。但有試驗表明:被深度催眠的人毫無理智地把自己置身於危險情境之中。被深度催眠的人會做出對他人危險的行為。對此可做如下解釋,催眠者會誘導被試放棄對自己有利的判斷。如果此結論成立,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在實際應用中,只能允許那些專業心理學家和熟練掌握催眠技術的人應用深度催眠。即便現在對此還無法做出最終結論,但至少被催眠的人不會作出違背自己想法的行為的觀點需要進行再檢驗。
催眠術研究的意義
學術的意義:催眠術常常用於試驗的目的和大學中變態心理學課程中的講解內容。在實驗條件下,許多變態心理,如健忘、幻覺、感覺過敏和麻木等都可以得到說明。
科學價值:可以用催眠來研究意識和無意識行為,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類意識和人格的作用,而且還可以用於確定一個人的創造性才能等特殊目的。心理學家們出示簡單的圖案,告訴被試按圖樣講述一個故事,就可以確定他有多少創造性才華和揭示其內在的潛力。
治療學上的意義:可分三種情況。其一:用催眠術於麻醉。相對無痛分娩可以由催眠療法取得。其二:長期以來,催眠術被用於治療或矯正心理和器質性的病態。方法是使病人在催眠狀態下解除病痛。現在的催眠療法有兩種類型:發現病人遺忘了的對人格有害的經驗材料;治療出現了的症狀。前者要追溯到病人的童年;後者要處理受治療者最近受到的有害經歷。催眠療法尤其在治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身心疾病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些病常發生於一般的群體,被稱為戰爭精神病或彈震症。治療這類病最常用的是發泄法,用葯物或心理學方法把病人催眠,要他再度體驗他的戰爭經歷,以便消除這些經歷對他的壓力。另外,用催眠成功治癒許多器質性或心身疾病。如:神經痛、驚恐症、面部痙攣、神經性消化不良、氣喘病、風濕病、頭痛、疣、暈船、遺尿、坐骨神經病、皮膚痛、嘔吐、厭食症等;還有一些常見的精神病:舞台驚恐症、口吃和結舌症、葯物癖、失眠症、過度吸煙,疑病性神經症、恐怖症、躁狂症、性慾變態和健忘症等。
但催眠術的使用也經常受到激烈的反對。有反對者認為使用催眠術會傷害或削弱人的意志。更多的反對者相信被催眠者會在因受催眠而做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事情。
結論:催眠術作為一種奇怪的而令人迷惑的現象,在許多問題上人們尚無法達成一致看法。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解釋理論:動物磁學理論、睡眠理論、暗示理論、精神病理論、精神分裂理論、精神分析理論、目標指示理論等形形色色的理論。這些理論從認為催眠是一種不可抗拒的魔力到認為催眠是一個人按自己知道的規則來活動的游戲,簡直令人眼花繚亂。不幸的人它們都是有爭議的理論,統一的理論到今尚未形成。在建立一個合理的理論之前,還需要心理學家進行大量的試驗。另外,在是否以及如何應用催眠術方面,人們也還無法達成一致的意見。
❹ (1/2)青島 有個孫福生的「220v交流電通經活絡法」——孫氏電療法(經絡電療)是真的么看百度百科、視...
孫福生老師在青島已經4年了。北京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為了一點點利益是可以花錢買專通記者,斷章取義,屬胡說八道,詆毀孫老師的名譽。孫老師心灰意冷才離開的北京。雖然他在青島沒有大規模的推廣自己和他的經絡電療技術,但口口相傳,還是有很多人受益了。現在孫福生老師已經和青島民生健康技術研究所達成緊密合作,任青島民生健康技術研究所的所長,正准備大力推廣能改寫人類保健醫療的歷史。全息經絡電療是一項偉大的創新,它建立在古老的中醫經絡學的基礎之上,通過安全用電,快速打通全身經脈,有效而經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被廣大群眾接受並廣為使用的。
❺ 電話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電話的發明者--貝爾
初三《歷史與社會》第75頁關於「19世紀的科技與文化」中提到:「美國人貝爾發明電話,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通訊方式。」關於電話的發明人,教材由於編寫時間的關系,仍採用傳統的說法,把電話的發明權歸結於貝爾。然而歷史上關於電話的真正發明者是存在爭議的,它涉及到三個相關人物:貝爾、格雷還有梅烏奇。下面給同學們提供的這段材料,並不是說要顛覆我們的教材,而只是希望大家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探究,能對此有一個更全面和細致的了解。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當提到電話的發明,一定會聯想到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貝爾進行了大量研究,探索語音的組成,並在精密儀器上分析聲音的振動。在實驗儀器上,振動膜上的振動被傳送到用炭塗黑的玻璃片上,振動就可以被「看見」了。接下來,貝爾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將聲音振動轉化成電子振動。這樣就可以通過線路傳遞聲音了。幾年下來,貝爾嘗試著發明了幾套電報系統。漸漸地,貝爾萌生了一個想法,發明一套能通過一根線路同時傳送幾條信息的機器。他設想通過幾片銜鐵協調不同頻率。在發送端,這些銜鐵會在某一頻率截斷電流,並以特定頻率發送一系列脈沖。在接收端,只有與該脈沖頻率相匹配的銜鐵才能被激活。實驗中,貝爾偶然發現沿線路傳送電磁波可以傳輸聲音信號。經過幾次實驗,聲音可以穩定地通過線路傳輸了,只是仍然不清晰。由於貝爾繁重的教學任務,很長時間里他的研究都沒有進展。1876年,在貝爾30歲生日前夕,通過電線傳輸聲音的設想意外地得到了專利認證。貝爾重新燃起了研究的熱情。1876年3月10日,貝爾的電話宣告了人類歷史的新時代的到來。
然而貝爾並不是惟一致力於發明電話的人。一個叫伊萊沙·格雷的人就曾與貝爾展開過關於電話專利權的法律訴訟。格雷與貝爾在同一天申報了專利,但由於在具體時間上比貝爾晚一點(只晚了2個小時左右),最終敗訴。
其實,關於電話的發明我們還應該想到另一個默默無聞的義大利人,1845年移居美國的安東尼奧·梅烏奇。梅烏奇痴迷於電生理學研究,他在用電療給患者治療時發現電波可以傳輸聲音。1850年至1862年,梅烏奇製作了幾種不同形式的聲音傳送儀器,稱作「遠距離傳話筒」。可惜的是,梅烏奇生活潦倒,無力保護他的發明。當時申報專利需要交納250美元的申報費用,而長時間的研究工作已經耗盡了他所有的積蓄。梅烏奇的英語水平不高,這也使他無法了解該怎樣保護自己的發明。隨後,命運又給了梅烏奇一個更大的打擊。1870年,梅烏奇患上了重病,不得不以區區6美元的低價賣掉了自己發明的通話設備。為了保護自己的發明,梅烏奇試圖獲取一份被稱作「保護發明特許權請求書」的文件。為此他每年需要交納10美元的費用,並且每年需要更新一次。3年之後,梅烏奇淪落到靠領取社會救濟金度日,付不起手續費,請求書也隨之失效。
❻ 音樂輔助心理療法的發展歷程
音樂正式與醫療結合形成一個新的學科,在我國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了,但是人們對它的認識依然很少。音樂治療作為一種醫療手段已廣泛應用於精神心理、牙科、婦產科及腫瘤科,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音樂療法作為老年人的保健手段也是非常理想的。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不僅能給人們提供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同時還可以表達我們的思想感情,鼓舞我們的意志。優美、輕松、愉快的音樂可以使我們心情舒暢、視野開闊;雄壯、激昂、奔放有力的音樂會使人意氣風發、熱血沸騰。音樂可以使我們的情緒由愉快變為悲傷,也可以使我們的情緒由悲傷轉為愉快;它可以使精神緊張,也可以使精神放鬆。
音樂不僅能夠影響人的情緒,而且不同的音樂還對不同的疾病具有治療作用,現在世界上大多數醫生都已對此不再懷疑了。音樂在緩解痙攣、消除緊張和恐懼狀態方面有著奇跡般的作用。有些疾病用葯物或其它醫療手段不能有效治療,但是用音樂卻可以。可見,音樂在人類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醫學史上很早就有把聲樂的五聲音階(宮、商、角、微、羽),與人體的五臟(脾、肺、肝、心、腎)結合起來判斷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的記載,有所謂「宮動脾、商動肺、角動肝、微動心、羽動腎」之說。目前,音樂療法在國際國內正逐漸形成一門完整的邊緣學科,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
音樂療法可分為:①被動音樂療法:通過聽音樂的方式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經系統得到調節,從而達到治療和康復的目的。可根據治療的需要和自己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對音樂的愛好程度,選擇一些優雅活潑的樂曲,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邊聽邊閉目養神,品映音樂於描繪的意境。②主動音樂治療:是一種親自參與音樂藝術之中的一種療法。患者通過參與音樂行為,如直接參與演奏、演唱等活動來達到治療與康復的目的。③音樂電流療法:這當中又可分音樂電流的電極療法、電針療法及磁場療法等等。音樂電療是在以上兩種治療方式的基礎上結合傳統的電療、針刺療法、磁療等方式發展起來的,它將音樂療法與其它療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各取其優點長處,使療效更加顯著。這一治療方式在臨床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音樂療法不依賴任何葯物,而是利用人與音樂的特殊關系來改善人的健康狀態,因此是一種非常理想的「自然療法」。而且,音樂治療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醫學中七情治病的原理。
❼ 理療的發展歷程
物理因素通過對局部的直接作用,和神經、體液的間接作用引起人體反應,調整血液循環,改善營養代謝,提高免疫功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促進組織修復,因而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過程,達到治病目的。
常用人工物理因素有電、光、聲、磁、溫度和機械力等。電療分直流電、低頻電、中頻電、高頻電和靜電等療法;光療分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和激光等療法;聲療又分超聲波和超低聲療法;利用溫度的治療有熱療、冷療和冷凍療法;利用機械力的療法有按摩、推拿、手法治療、牽引和運動等。運動療法是理療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利用患者的力和外加的機械力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的自然界物理因素有日光、大氣、海水、礦泉、高山和森林等,人處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接受環境中的不同自然物理因素的綜合影響,防治疾病。人工物理因素也可用於物理診斷,理療科常用低頻脈沖電測定周圍神經功能狀態,用壓力感測器測定人體重心的變化,以判斷平衡功能,用紫外線紅斑反應測定人體對日光是否敏感,測定穴位電興奮性以估計經絡的功能狀態等。理療在臨床應用廣泛,如急、慢性炎症,急、慢性損傷,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疼痛癥候群,內臟器官功能失調等。
現代物理學促進了醫學的發展,同時也使古老的物理療法得以不斷的完善,並充實了豐富的內容。遠在17世紀產生了靜電療法;在18世紀產生了直流電療法;在18世紀下半葉日光療法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19世紀產生了感應電療法、直流-感應電診斷(古典式電診斷)、直流電葯物導入療法、達松伐電療法(長波療法)同時產生並迅速發展了現代光療中的紅外線療法和紫外線療法;本世紀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理療技術、理療在醫學中的應用和作用原理研究獲得了全面的,顯著的發展:在本世紀上半葉產生了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超聲等物理療法;自本世紀50年代以來,低、中頻電療法有了新的發展,水療、磁療等進而受到重視,並在應用技術方面有了發展提高;特別是在60年代實現的激光技術對全部科學(包括醫學在內)的發展正在發揮著日益重大作用,激光療法已成為現代光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在70年代獲得顯著發展的射頻治癌和光敏診治癌症技術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重視。總之,現代理療學正在迅速發展。我國是世界上應用物理療法歷史悠久的國家,但理療專業在解放前卻很落後,全國解放後,由於黨和政府的重視才得以建立和發展,當前已形成了一支理療專業隊伍,不僅在城市的大醫院中,而且在不少工廠、縣醫院以及部隊的野戰醫院中也都建立了理療科室;在全國各療養院和康復醫院中理療已成為主要的組成部分。
❽ 簡述一下中國的服飾發展歷史。
一、先秦時期:婦女不穿褲子穿裙子,人們常說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為衣,下為裳。
二、漢朝時期: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漢朝女人每層衣服的領子必須露出。層層疊疊可以超過3層,名曰三重衣。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時的條紋間色裙走紅,飄逸的長裙是諸位貴族女士的標配,而曳地五尺是常用標准,寬大的袖口綴有不同顏色的袖貼,條紋間色長裙讓視覺很有跳躍感。
四、隋唐時期:隋朝時隋文帝厲行節儉,衣著簡朴,不注重服裝的等級尊卑,在位時平時只戴烏紗帽。到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服飾也趨向於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唐朝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五、宋遼夏金元:
宋代基本保留了漢民族服飾的風格,遼、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飾則分別具有契丹、黨項、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點。各民族服飾再度交流與融合。
六、明代:
恢復漢族的傳統,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漢服服飾制度。明代皇帝戴烏紗折上巾(烏紗翼善冠),帽翅自後部向上豎起。明初要求衣冠恢復唐制,其法服的式樣與唐代相近,只是將進賢冠改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
七、清代:
清王朝取代朱明,即以暴力手段推行剃發易服,按滿族習俗統一男子服飾。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濃厚漢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發挽髻,著寬松衣,穿長統襪、淺面鞋;清時則剃發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但官民服飾依律涇渭分明。
八、民國時期:
(1)男裝:民國初年出現西裝革履與長袍馬褂並行不悖的局面。穿著中西裝都戴禮帽,被認為是最莊重的服飾。20年代前後出現中山裝、逐漸在城市普及。廣大農村一直沿用傳統的襖褲,頭戴氈帽或斗笠,腳著自家縫納的布鞋。
(2)女裝:辛亥革命帶來了多樣化,一身襖褲之外,又多穿用襖裙套裝。20年代以來,婦女喜愛旗袍,旗袍逐漸成為時裝而不衰。
九、現代服飾:中山裝漸成男子主體服裝,此外流行過軍便裝,人民裝;女裝受蘇聯影響,連衣裙風靡城市,此外還流行過列寧裝等。但在農村,上衣下褲一直是大多數農民的傳統裝束。1978年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體現時代精神、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服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面貌簇新。
(8)電療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關於介紹中國服飾歷史的書籍:《中國服飾簡史》、《中國服裝發展簡史》等。
《中國服飾簡史》內容:「文化簡史」系列叢書共10本,從中國人文化生活的各部類入手,歷時性地介紹中國人知行合一的生活情趣,高尚優雅的審美理念,以及傳承有序、豐富多姿的文化積累,從而為當代人的生活文化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啟示。
《中國服裝發展簡史》:共分十一章,以時間為順序,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原始社會到民國時期服飾藝術的發展及演變,其中包括各朝代歷史思想簡介、服裝形制、穿著方式、首飾佩飾等,並附有230幅插圖,使廣大讀者在參讀過程中,能夠掌握中國歷代服裝發展的脈絡,並希冀透過這面歷史的鏡子,深刻感受到中國「衣冠王國」之美名。
❾ 間動電療法的治療作用
(一)止痛作用間動電流的止痛作用是明顯的。這可以從間動電發現的歷史說起,法國牙科醫生Bernard(貝爾鈉氏)在一次牙科電泳實驗研究過程中,發現在直流電作用下開始曾有痛感,但後來這種不適應感完全消失,並且牙齒感到舒適的震顫。究其原因,乃因機器與濾波電容器焊接不良,因此輸出的電流稍帶波狀,而這種電流有較好的止痛性能。之後經過一系列觀察研究,才誕生了間動電療法。並研究證明在正弦電流上加入直流成份可使組織興奮閾升高,止痛效果增強,兩者有協同作用。
其止痛作用原理與間動電作用的掩蓋效應及消除纖維間水腫壓迫有關。間動電流中直流電所引起的電興奮性改變和正弦電流所引起的肌肉微小震顫感,是一種適宜的刺激,它可阻斷或干擾痛沖動的傳導,起掩蓋作用而止痛。但這種止痛效應是短暫的。在間動電作用後幾小時,由於改善了血循環,使組織的營養障礙及神經纖維間水腫得以解除,從而獲得了較持久的止痛效果。間動電各波形中止痛作用最顯著為間升波,次為疏密波,再次為密波和疏波。
(二)改善血液循環間動電流有明顯的促進周圍血循環的作用,這與它所引起的血管擴張有關。間動電治療後,常見局部皮膚充血發紅就是血管擴張的結果。有人用間動電治療動脈內膜炎後,發現供血量增加50%,治療動脈硬化時增加80%,與其它阻斷交感神經的治療方法效果相似。當作用在星狀神經節時,上肢供血量增加40%,說明間動電流擴張血管的作用與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有關。此外與治療時引起的軸索反射,組織胺釋放及肌肉的微細運動也有一定關系。
(三)對神經肌肉組織的作用只有強度不斷變化的電流,才能引起神經興奮而引起肌肉收縮,最適宜的頻率是50-100Hz左右,因為頻率過高時,單個刺激持續時間過短;頻率過低時,組織又易於適應。間動電流是頻率50-100Hz的變型正弦電流,對興奮神經肌肉組織是適宜的。其中以斷續波、起伏波最顯著,次為疏波。
❿ 電腦中頻電療儀tl980―h出現開路怎麼辦
中頻來電療作為理療的一種已有自100
多年的歷史,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中頻電療己越來越多地受到各級醫院及廣大患者的歡迎,在治病、防病、康復、保健中發揮著十
分重要的作用,成為綜合治療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理療中,對中頻電定義的頻率范圍為:1-100KHz。物理療法中,應用的中頻電以正弦電流為主,在中頻范
圍內,電流的每一周期已小於1ms。單個周期的電流已不能引起一次神經肌肉的興奮,必須綜合多個電流周期的聯合刺激作用,才能引起興奮,這既稱之為中頻電
刺激的綜合效應。當頻率進一步上升超過100KHz,電流周期已短於神經肌肉的絕對反應期,雖然還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已不能引起真正可以傳播的興奮,因
此將100KHz定為中頻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