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峽的歷史故事
三國時期,抄劉備攻打東吳襲失敗後,也是以三峽為屏障,退守白帝城。值得讓人思索的是,劉備在奉節一住就是幾個月。他不僅不急於回成都,而是將這里的魚復縣改名為永安縣,追謚甘夫人為皇思夫人。病重期間,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將家事、國事一並託付給他。這就是在史學上頗有影響的"白帝城託孤"。白帝城託孤的人文意義遠遠超過了事件本身。雖然有的學者對劉備的託孤舉動有所非議,但大多數人認為,劉備是真誠的,其"託孤"行為在封建世襲時代難能可貴。在"託孤"事件中,諸葛亮的更讓世人敬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形象成為萬代楷模。奉節縣名的來歷也與"託孤"有關。後來,奉節的兩道古城門被命名為"依斗門"和"開濟門",使奉節縣的城市文化意蘊更為深遂和具有靚麗的色彩。
諸葛亮在奉節留下的八陣圖遺址也是閃爍中國古代軍事藝術的一處重要遺存。八陣圖雖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被運用,但諸葛亮讓它與古老的《易經》相結合,閃爍出神秘的光彩。目前,全國的八陣圖遺址的地方屈指可數,而奉節縣的八陣圖不僅最有名氣,而且最顯得真實可靠和富有傳奇色彩。
2. 有關三峽的人文歷史資料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元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三峽地跨兩省。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游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游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 三峽,是萬里長江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全長192公里,其中峽谷段90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 長江三峽,無限風光。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這里的群峰,重岩 疊嶂,峭壁對峙,煙籠霧鎖;這里的江水,洶涌奔騰,驚濤裂岸,百折不回;這里的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這里的溶洞,奇形怪狀,空曠深邃,神秘莫測……三峽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里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里,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歐陽修、蘇軾、陸游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里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里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三峽是渝鄂兩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土家族,他們都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龍舟賽,是楚鄉人民為表達對屈原的崇敬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巴東的背婁世界、土家人的獨特婚俗、還有那被稱為魚類之冠神態威武的國寶---中華鱘。 1982年,三峽以其舉世聞名的秀麗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巫峽峽長谷深,迂迴曲折,奇峰嵯峨連綿,煙雲氤氳繚繞,景色清幽之極,如一條美不勝收的畫廊。
【地理位置】
在四川巫山和湖北巴東兩縣境內,西起重慶市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藍銀甲峽和鐵棺峽,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
【巫峽古址】
■總括
巫峽區內有不少古址,遊人容易見到的,是集仙峰下的孔明碑。此峰形似群仙相聚,上分兩叉,很像剪刀插天,故又名剪刀峰。峰下有一長方形白色岩壁,上刻「重崖疊嶂巫峽」六個大字,相傳為諸葛亮所書。此外還有一些題刻,飽受風雨侵蝕,字跡模糊。
■秋風亭
來到巴東,不可不登臨秋風亭。佇立亭中,觀四面風景,只見山巒迭翠,大江橫流,山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站在寇準曾經站過的地方,似可領略到這位賢臣良相憂樂天下,濟世濟民的情懷。在巴東,最出名的風景應該是神農溪,若有時間的話可以去試試神農溪漂流。所沒有時間就還是繼續上行,去領略巫山的幽深秀麗。
■神女峰
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來朝霞,又最後送走晚霞,故又稱「望霞峰」。據唐廣成《墉城集仙錄》載,西王母幼女瑤姬攜狂章、虞余諸神出遊東海,過巫山,見洪水肆虐,於是「助禹斬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瑤姬為助民永祈豐年,行船平安,立山頭日久天長,便化為神女峰。
■三台八景十二峰
巫峽主要景觀有三台(楚懷王夢會巫山神女的楚陽台,瑤姬授書大禹的授書台,大禹斬孽龍的斬龍台)、八景(南陵山頂「南陵春曉」,楊柳坪「夕陽返照」,大寧河口「寧河晚渡」,清溪河上「清溪魚釣」,寧河渡口「澄潭秋月」,五鳳山上「秀峰禪剎」,城西望夫「女觀貞石」,高塘觀「朝雲暮雨」)和十二峰(即江北岸的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戀、集仙六峰,南岸的飛鳳、翠屏、聚鶴、凈壇、起雲、上升六峰)。宋代詩人陸游詩雲:「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
感覺三峽
順江而下,看一線藍天兩邊的峽谷,游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一直是很多人一生的夢想。長江三峽西起重慶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縣市,全長193公里。瞿塘峽全長33公里(其中狹谷長8公里),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在奉節境內,峽谷雄奇險峻。長約40公里的巫峽,橫跨巫山、巴東,以山勢奇秀多姿著稱。西陵峽則在湖北巴東與宜昌境內,長120公里,以灘多水急而聞名。
但隨著跨世紀三峽工程的推進,峽外的主要景點白帝城、張飛廟、石寶寨、豐都鬼城,峽內的古棧道、摩崖石刻、屈原祠、昭君故里等44處景點,都將因水位抬高而部分或全部被永久淹沒。據有關專家分析,三峽水位升高,水面展寬,會使「險」景不復存在,雄、奇、幽的風采仍能基本保持,而且未來的景色將更加壯麗。
行在三峽
進出
三峽主要是重慶萬州區—湖北宜昌市之間的狹長峽谷的總稱,由於景點的分布,最好選擇從宜昌乘坐遊船游覽。而從各地到宜昌或重慶的方式很多,交通便利。
飛機
三峽機場位於宜昌市,開通有宜昌至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大連、海口、武漢等地的航班,有機場高速公路可直達。
鐵路
車次 始發站及發車時間 主要到站 終點站
K49 北京西13:56 鄭州22:06 襄樊5:29 宜昌9:16
K771 西安17:12 襄樊6:11 荊門 8:10 宜昌10:11
1474 湛江9:08 柳州 16:07 張家界 5:57 宜昌11:52 襄樊16:01
1513 無錫15:32 南京 17:58 徐州23:57 鄭州 4:56 襄樊 12:58 宜昌17:25
2116 廣州東14:31 宜昌 8:12 襄樊13:10
2175 廣州15:07 武昌 5:11 隨州 8:28 襄樊 11:00 宜昌14:57
2541 太原13:16 襄樊 7:06 宜昌11:36
公路
宜昌至武漢: 6:00-20:00,全天不間斷發車。車費70—115元不等。
水路
航線 出發 到達 票價
宜昌—重慶 7:00 17:00 415
宜昌—奉節 12:40 16:20 150 7:30 14:20 150
宜昌—萬州區 9:30 16:10 220 11:00 17:20 220
1、宜昌—萬縣是水上飛翼—俄羅斯高航速旅遊船,柴油機,雜訊大,但是航速快。
2、此處所列時刻皆為快船,這些多航運性質,不太適合旅遊觀光。如想細細品味三峽最好乘游輪,宜昌各大旅行社或賓館都有豪華游輪業務,但這樣游覽三峽一般需要好幾天,費用較貴。
景區交通
三峽一般的兩種走法
從宜昌溯源到重慶
1.行船時間比較長,有足夠的時間欣賞兩岸風景。
2.費用相對低。
從重慶順流到宜昌
1.順水推舟,船速快。
2.白天安排停靠景點,兩岸風光一覽無余。
3.晚上一般不行船,在船上的休息娛樂不會受到行程的影響。
游在三峽
一般乘船游覽三峽。大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及其中的景點均在船上觀看,不需要門票。所以一定要在船上找一個既安全又能欣賞美景的最佳觀賞位置。下船游覽時一定要牢牢記住游輪停靠的碼頭和游輪開航的時間,必須在開航前返回遊輪。
三峽中風雨難測,所以雨具是必備的物品之一。船上江風較大,春秋季節應准備薄毛衣或外套;冬季長江上更是寒冷,應帶好厚重衣物,如羽絨服等。
普通游輪上提供的食品估計很難讓人滿意,所以自備一些食品和礦泉水上船是必要的;船上也有常用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出售,價格當然是很貴了。涉外豪華游輪的用餐一般沒有問題,正餐提供中式或西式自助餐和桌餐,早餐提供中西自助餐。有些游輪還免費提供礦泉水和純凈水。
3. 三峽文化有哪些內容
1、歷史文化
長江三峽庫區人文旅遊資源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勞動人民創造的豐富的社會文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
豐厚的歷史文化:距今約200萬年便有巫山人在活動、之後在巫溪活動的古巴人、以及此後所歷經的各朝各代,都在這條偉大的河流旁邊流下了他們生活的足跡。
抗戰時的重慶人民抵抗法西斯做出了英勇的斗爭,新世紀三峽大壩的修建,重慶地區百萬大移民,這些都是重慶人民在全國、在全世界上書寫了光輝的篇章,而這也是我們重要的旅遊資源。
2、文化分類
山水景觀旅遊文化:以峽谷、喀斯特地貌和河湖瀑泉為特色
水電旅遊文化:以峽江、大壩為依託
建築旅遊文化:以傳統民居、佛寺道觀、水庫大壩、現代橋梁為載體
民俗旅遊文化:以巴楚文化為底蘊
飲食旅遊文化:以川味、山野味和重慶火鍋為特色
名人旅遊文化:以古代文豪、美女、武將、貶官和近現代政治家、軍事家、學者等文化
宗教旅遊文化:以佛教、道教和巫文化為主的
軍事旅遊文化:以古戰場和抗戰遺跡為載體的
移民文化:三峽地區是歷代移民的走廊和集散地。形成民族融合,生活習俗相互吸取,形成民族混同。
以及頗具神奇色彩的懸棺崖葬,古棧道,古兵塞,奇石,根雕,盆景等旅遊文化。
3、民俗文化
三峽景觀的另一特色是無論什麼景觀,人文色彩都特別濃,有許多古今名人都在這里留下過出色的詩歌曲賦。唐宋明清都有大詩人流連忘返,有的居住經年。
4. 三峽的歷史
據古人類學者研究,早在距今二百多萬年前,三峽地區已有人類祖先的遺跡。巫山大廟區龍骨坡發現的三峽人類化石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這一發現充分證明了三峽地區是亞洲古人類起源地之一。
至舊石器、新石器時代,即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時期。三峽地區的早期人類活動已相當活躍。位於庫區境內的秭歸、巴東、巫山、奉節、雲陽、忠縣及豐都等地,均發現了當時人類活動的遺跡、遺物。早在1959年,考古工作者就在瞿塘峽東口的大溪鎮附近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公元前22世紀末、21世紀初至公元前22年,夏、商、周、戰國時代。三峽地區曾為「九州」的深州、荊州之境。是古時巴、楚氏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域。距今一千六百年前,巴族首領建都於江洲(今重慶市),成為當時巴國軍事、文化中心。至西周晚期,據考證當時楚國的西南境已延至巫峽東段的香溪河流域,亦成為三峽地區重要的氏族部落。因此本地區現存一批商周時代的遺址,如秭歸樹坪墓群、牛口墓群、天登包墓群、雲陽故陵楚墓、涪陵小田溪墓群等。
秦漢時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後(公元前221年)完成統一,普遍推行郡、縣制度。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又分全國為十三刺史部,又稱十三州。本地區為益州巴、巴東二郡,荊州南、宜都二郡所轄。這時期本地區經濟繁榮,人民生活穩定,現存大部分墓葬群都迄於這個時代。而且還保存了漢代墓葬制度的地面遺物忠縣二闕。
魏晉時代,本地區曾為蜀漢、東吳轄區,仍屬益州巴、巴東二郡,屬荊州建平、宜都二郡轄,西晉初,巴、巴東二郡改隸梁州。公元304年,巴氏族領袖李雄稱成都王,二年稱帝,國號成。公元338年其侄李壽改國號漢,轄今四川東部地區。公元347年,桓溫滅成漢,穆帝建東晉,至東晉末,本地區共設巴、巴東、涪陵、建平、宜都五郡。巴縣華光墓群為代表的晉代遺物是了解那個時期最好的歷史遺跡。
南北朝時期,行政區劃混亂。南朝蕭梁,本地區曾設楚、信、荊、宜、萬五州。北朝西魏又設楚、信、荊、拓、通、開、臨江七州,至北朝北周,又增南州,共設八州,十幾郡,下置二十縣左右。現存南朝忠縣象鼻石崖墓群為代表的墓葬是那個時期的遺存。
隋開皇元年至三年間(公元581~583年),隋文帝改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二級制,以州統縣。本地區設信、臨、渝、荊、南、陝、開等州。後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又改郡、縣二級制,下置巴東、臨江、夷陵、涪陵等郡。現奉節縣白楊溝墓群、宅坪墓群中均為隋代遺物。
唐貞觀年間全國實行道、州(府)、縣三級制,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設開元十五道,本地屬隸山南東道,下置渝、涪、忠、開、夔、南、歸、陝七州及雲安監。唐朝經濟繁榮鼎盛,因此大量地面、地下文物都始於這個時期,以涪陵白鶴梁枯水題刻為代表。
北宋廢道為路,南宋沿襲,本地區屬夔州。下設大寧監、雲安軍、咸淳府、重慶府、直隸夔州路,另設涪、歸、開、夔各州和巴東安撫司,石硅安撫司。本地區保留了當時大城市、早期工業遺址(窯址、冶煉址)及地面石刻。
元廢軍、監制改省、路、州、縣四級制,本地區屬四川行中書省夔州路、重慶路及湖廣行中書省峽州路。元末明初(公元1361年~1371年)明玉珍及其子明升,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權,建都重慶。重慶彈子石大佛是當時的歷史遺存。
明廢路改府,省州改縣。本地區設重慶、夔州、宜昌三府、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因秦良玉抗元有功,另設石柱宣慰司。崇禎十七年(公元1640年),張獻忠四川建大西農民政權,大寧隸屬,至清順始三年(公元1646年),大寧始被清統始。清襲明制。現存大量地面建築,廟宇、祠堂、民居都是那個時期的遺物。
中華民國元年,(公元1911年)裁廢道制,以府、州、廳、直隸省政。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設四川、湖北省政府,推行行政督察區制。本區隸屬四川省第八、九行政督察區及湖北省宜昌行政督察區。抗戰期間,重慶市為國民政府陪都,大量遺跡的保存反映了當時抗日救國,革命斗爭年代的史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公元1949年)後,1953年撤消原行署區,成立四川、湖北兩省,該地區置重慶、涪陵、萬縣、宜昌地區行署。下設22個市縣。
1、地形環境庫區由丘陵、中低山和峽谷組成,東段為深嵌於巫山山脈中的三峽峽谷,長約160km。西段為四川盆地東部的低山丘陵區,長約450km。
巫山山脈位於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的東緣,平均海拔700~800m,長江由西至東又折向東南,切穿巫山,形成著名的三峽自然景觀,亦構成川鄂間的天然通道。長江較大的支流亦分布於此段,梅溪河、大寧河、香溪河、神農溪等地區是史前巴、楚先民修養生息的主要地段。此庫段內分布有7市、縣,即:湖北宜昌市、秭歸、興山和巴東縣,重慶的巫山、巫溪和奉節縣。
自奉節縣上溯至庫尾地段的低山丘陵區,平均海拔300~700m,在該段內,長江位於盆地底部,河谷形態以寬谷為主,輔以小型峽谷段。此庫段內長江最大的支流為烏江,其它較大的支流有御臨河、龍溪河、澎溪河、磨刀溪,長灘河,它們呈樹枝狀分布於幹流兩側。由於兩岸河谷地帶地理條件優越,史前即為巴人祖先的重要聚居地。該庫段內分布有重慶、涪陵、雲陽、萬縣、忠縣、開縣、豐都、長壽、武隆、石柱、巴縣、江津、江北、合川等市、縣。
2、地質環境庫區出露的地層岩性以沉積岩為主、西陵峽段主要為震旦系(Z)、下古生界(Pz1)及上古生界(Pz2)的淺海相厚—中厚層狀碳酸鹽岩組;奉節至香溪庫段,主要為中生界下、中三迭統(T1+2)淺海的瀉湖相碳酸鹽岩組,奉節—庫尾段主要為上中生界,上三迭系及侏羅系、陸相碎屑岩組,該段出露的侏羅系砂岩中,含魚類及爬行動物化石。新生界在庫段分布者為第四系沖積、洪積、坡積和重力堆積物。沖積物分布於長江及其支流兩岸。組成漫灘和多級階地,成分以亞粘土、亞砂土及砂礫層為主,含脊椎動物化石、常伴有石製品出現。
3、水文環境庫區屬長江上游地段,較大的支流有十餘條。總體流向萬縣以上為北東向,萬縣以下為東向。受氣候的控制,洪、枯水期水位相差懸殊,素有「洪水阻於峽,枯季阻於灘」的特點,洪、枯水位最大變幅可達70m左右。三峽水位正常水位變幅在175m至156m之間。
4、氣候環境庫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受地形影響,年平均氣溫16~20℃,年平均相對濕度65%~75%。氣溫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偏高約2~4℃。其氣候特點是:冬暖、春旱、夏熱、秋雨,濕度大,雲霧多,日照少,風力小。
5. 關於三峽的歷史
巴楚文化的發祥地,黃帝正妃、西陵之女嫘祖的誕生地,三國時期歷史事件的重要發生地,西內漢容明妃王昭君的出生地,我國古代偉大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故里,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極大地豐富了風景區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李白、杜甫、白居易、歐陽修、蘇軾三父子、陸游等歷代名人游峽的足跡和頌峽的詩篇,為風景區增色添彩。長期居住於此的土家族鄉民,至今保留著古樸淳厚的民族飲食、婚喪、宗教、服飾、民居、民慶、禁忌等方面的文化習俗,如摸秋、洗三打喜、掛艾蒿、跳喪、哭嫁等,體現了植根宜昌鄉土、附麗西陵山水、濃抹風土人情、活現巴楚遺風、長於民歌樂舞的鮮明個性。
6. 三峽大壩的建設給三峽的歷史文化帶來了什麼影響
5月13日 08:56 三峽大壩壩體強度非常大
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即每一個壩塊都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來保證穩定性,是一座真正的銅牆鐵壁。此外,在30多年的時間里,我們對模擬壩體進行過數次高強度爆破,並對建成後的大壩進行模擬爆破。結果證明,大壩不僅能抵禦常規武器的襲擊,就是小當量的核武器也奈何不了它。
三峽大壩潰壩破壞作用有限
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郭濤曾表示,三峽水庫的總庫容分布在長度達600餘公里的水域,平均寬度僅1.1公里,是一個少見的「河床型」水庫,是「一線水」,而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一盆水」。即使潰壩,由於庫區曲折河道的阻滯,庫內蓄水將分段下泄。模型試驗的結果顯示,當大壩潰口為1000米、700米及400米三個不同寬度時,在三峽出口南津關測得的最高水位基本相同。這一結果證明了壩前峽谷對洪峰的阻滯作用。因此,潰壩後第一個洪峰的瞬時流量雖然很大,但總流量有限,下泄受阻,加上被淹地區的調蓄,其對下游廣大地區的破壞作用有限。
三峽大壩由三兩道「天網」密不透風
在建設大壩的同時,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統一指揮下,我第二炮兵、空軍航空兵、空軍地面防空部隊及陸軍防空部隊也為大壩構築起了兩層嚴密的防禦網。雖然大壩工程全部竣工要到2009年,但有關的防禦早在1997年前後就部署完畢,並仍在不斷加強。據悉,第一張「天網」是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我軍的新型反導系統完全可以保護三峽壩區。為了提高反導系統的作戰能力,我國還在積極研製與之配套的性能更好的新型相控陣雷達。它能有效地實時監測和跟蹤台軍可能發射的中程導彈,指揮我反導導彈升空迎敵。第二張「天網」則是大氣層內的立體攔截體系。擔負該層防禦任務的主要力量是各型地對空導彈、單兵對空導彈、各型高射炮和高射機槍以及我軍的各型作戰飛機。可以想見,任何兵力、兵器要想突破多層次、密不透風的立體防禦體系,偷襲三峽大壩,都是白日做夢。
揪錯 ┆
7. 三峽文化的民俗文化
三峽景觀的另一特色是無論什麼景觀,人文色彩都特別濃,有許多古今名人都在這里留下過出色的詩歌曲賦。唐宋明清都有大詩人流連忘返,有的居住經年。 三峽的民族民俗文化中,娛樂習俗和喪葬應當特別提到。三峽古老民風中有春遊踏歌和龍舟競渡的傳統習俗。那裡的春日旅遊和踏歌,在宋朝稱為「踏跡」或「踏磧」,其時男女老少,都到野外山間暢游歌舞,十分熱鬧。宋朝王十朋有一首《人日游磧》描寫當時的盛況說:「好邀蜀風俗,夔人貧亦游,今日日為人,傾城出江皋」,夔州即今重慶奉節,人日是指正月初七,古代稱為「人勝節」。詩中說這一天因為立春已至,夔州「傾城」出動,「貧」人也互相邀請,可見當時盛況。龍舟競渡是三峽地區各個江城更繁盛的節日活動。學者們考證,至今流行在我國南北各地水鄉的龍舟競渡,發源地就是三峽地區。當時應為古代當地民族的圖騰祭祀日。這是上古時代一種對龍的崇拜形式。後來由於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之死才改為紀念屈原了。在清朝時,川峽地區更盛行有大小端午的說法,五月初五為小端午,五月十五更有一次大端陽,屆時三峽各地的成千上萬觀眾到屈原故鄉看龍舟競渡盛況。人們高唱著巴楚地區民歌,追念屈原:「為國捐軀投汨羅,船游江心來找你。招你魂魄歸故國,招你魂魄歸三閭」。三峽地區的古老葬俗則有懸棺葬和船棺葬,這兩種葬法都是將死者屍體裝在船形的棺里,懸到崖洞里,據說在重慶巫溪縣的斷岩上一共橫挑著25具漢代的葬棺,從江中遠遠望去,蔚為壯觀。據學者考證,這種懸棺葬自戰國時代起,是古代巴民族的一種葬俗。而這些自戰國以來的古老的懸棺遺跡,至晚從唐朝就被當作奇觀發現,在唐朝詩人孟郊《峽哀》的詩中就有「樹根鎖枯棺,孤骨裊裊懸」的描寫,宋初編的《太平御覽》更明確記載:「唐將王果,舟行三峽,望見懸岩中間有物似棺」。前面說過,三峽本是古代西南民族巴人活動的地區,巴人相對中原的華夏民族而言,屬於古代少數民族。三峽古文物中也有許多古巴人的民族特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新石器時期古巴人部族群落就已存在,能算作夏朝時期巴人的活動遺址的在今湖北宜昌白廟地區,那裡有相當於夏代的白廟巴人遺存。商周時期明顯的巴人遺址有重慶開縣的余家壩、雲陽李家壩和涪陵小田溪等處,但發現文物最多的還是戰國以後的墓葬。巴人墓葬文物有明顯的民族特色,銅器上常常有虎形飾紋和飾件,有的刻畫在青銅兵器上,有的作為器物的鈕蓋。有一件虎鈕於,是古代巴人的典型器物。在出土的巴人器物上,還出現了若干近似文字的圖案,有8個接近漢字,被考古學家稱為神秘的尚不可解的「巴蜀圖語」。巴人的全部歷史,至今尚是歷史之謎,只在古文獻中有零星記錄,如《後漢書·巴郡南郡蠻》有記:「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唐朝的《蠻書》記有:「巴氏祭其祖,擊鼓而祭,白虎之後也」,都和考古發現巴人古銅器上以虎紋虎鈕表示巴人有虎圖騰崇拜相吻合。相信,未來學者們會寫出一部完整的巴人歷史的。可以肯定的是,三峽文化中有濃厚的古代巴人文化的成分。
8. 三峽 歷史典故
有關三峽的詩詞
1.詩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灧預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歸京
【唐】白居易
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
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
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
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
入峽次巴東
【唐】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三峽聞猿
【唐】貫休
歷歷數聲猿,寥寥渡白煙。
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
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峽聞猿
【唐】慕幽
誰向茲來不恨生,聲聲都是斷腸聲。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獨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廟,蠻煙寒鎖夜郎城。
憑君且聽哀吟好,會待青雲道路平。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唐】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唐】李白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疑是天邊十二峰,
飛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蕭瑟如有聲,陽台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燦如綺。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溪花笑日何年發,
江客聽猿幾歲聞。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
夔州歌十絕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瞿塘兩崖
【唐】杜甫
三峽傳何處,雙崖壯此門。
入天猶石色,穿水忽雲根。
猱玃須髯古,蛟龍窟宅尊。
羲和冬馭近,愁畏日車翻。
悲秋
【唐】杜甫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
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初至犍為作
【唐】岑參
山色軒檻內,灘聲枕席間。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雲雨連三峽,風塵接百蠻。
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
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應不迷。
江分三峽響,山並九華齊。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歸時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
【唐】孟浩然
峴山南郭外,送別每登臨。沙岸江村近,松門山寺深。
一言予有贈,三峽爾將尋。祖席宜城酒,征途雲夢林。
蹉跎遊子意,眷戀故人心。去矣勿淹滯,巴東猿夜吟。
峽巫
【唐】楊炯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重岩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送人歸蜀
【唐】張祜
錦城春色溯江源,三峽經過幾夜猿。
紅樹兩厓開霽色,碧岩千仞漲波痕。
蕭蕭暮雨荊王夢,漠漠春煙蜀帝魂。
長怨相如留滯處,富家還憶卓王孫。
送王處士游蜀
【唐】齊己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
自修奼奼爐中物,擬作飄飄水上仙。
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
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緘十色箋。
出峽
【唐】胡皓
巴東三峽盡,曠望九江開。
楚塞雲中出,荊門水上來。
魚龍潛嘯雨,鳧雁動成雷。
南國秋風晚,客思幾悠哉。
送友人歸荊楚
【唐】許渾
調瑟勸離酒,苦諳荊楚門。
竹斑悲帝女,草綠怨王孫。
潮落九疑迥,雨連三峽昏。
同來不同去,迢遞更傷魂。
巫山高
【唐】陳陶
玉峰青雲十二枝,金母和雲賜瑤姬。
花宮磊砢楚宮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無雙怨三峽,春風幾夢襄王獵。
青鸞不在懶吹簫,斑竹題詩寄江妾。
飄颻絲散巴子天,苔裳玉轡紅霞幡。
歸時白帝掩青瑣,瓊枝草草遺湘煙。
琴曲歌辭·三峽流泉歌
【唐】李季蘭
妾家本住巫山雲,巫山流水常自聞。
玉琴彈出轉寥夐,直似當時夢中聽。
三峽流泉幾千里,一時流入深閨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噴涌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
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
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
一彈既罷復一彈,願似流泉鎮相續。
峽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峽此中去,鳴鳥孤猿不可聞。
一道水聲多亂石,四時天色少晴雲。
日暮泛舟溪漵口,那堪夜永思氛氳。
2.詞
念奴嬌
【宋】曹冠
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
巨石巉岩臨積水,波浪轟天聲怒。
十二靈峰,雲階月地,中有巫山女。
須臾變化,陽台朝暮雲雨。
堪笑楚國懷襄,分當嚴父子,胡然無度。
幻夢俱迷,應感逢魑魅,虛言冥遇。
仙女恥求媒,況神清直,豈可輕誣污。
逢君之惡,鄙哉宋玉詞賦。
滿江紅
【宋】何師心
一水飛空,揭起珠簾全幅。
不須人卷,不須人軸。
一點不容飛燕入,些而未許游魚宿。
向山頭、款步聽疏音,清如玉。
三峽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龍浴。
更兩邊瀟灑,數竿修竹。
曉倩碧煙為繩束,夜憑新月為鉤曲。
問當年、題品是何人,黃山谷。
水調歌頭·游泳
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關於酈道元的《三峽》
已節選入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上冊 第二十六課
語文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上冊 第二十八課
第26課 三峽《三峽》—酈道元
選自《水經註疏》(科學出版社1955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在長江上游的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 ī )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sù)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yǎn )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g又讀作shang)」
【翻譯】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兩岸群山連綿,完全沒有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岩峰像屏障一樣,遮蓋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隻都被阻隔斷了。如有皇帝的命令急於傳達,有時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大約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長風,也不如它行得快啊!
到了春冬的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著的泉水和瀑布,從它們中間飛瀉沖盪下來。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茂,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樹林山澗一片寂靜。經常有站在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在叫,叫聲連續不斷,聲調非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註解:
【三峽】: 選自《水經註疏》。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酈道元(466或472—527),范陽涿(zhuō)縣(現在屬河北)人,北魏地理學家。好學博覽,留心水道等地理現象,撰《水經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址、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七百里】:約合現在二百公里。
【自】:這里有「在」的意思。
【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略無,毫無。闕,通「缺」。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這里指太陽。
【襄】:上。
【沿】:順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白帝】:在現在重慶奉節東。
【江陵】:即現在湖北江陵。
【奔】:這里指飛奔的馬。
【疾(jí)】:快。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回清】:迴旋的清波。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
【飛漱(shù)】:飛瀉沖盪。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剛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屬(zhǔ)引】:接連不斷。屬:連接。引,延長。
【巴東】現在重慶東部雲陽、奉節、巫山一帶。
神女峰的傳說: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位於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於青峰雲霞之中,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巒上主雲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雲煙繚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人。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後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瑤池宮里住著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名叫瑤姬。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這一天,她邀了她身邊的十一姐妹,騰雲駕霧,遨遊四方。當她們來到巫山時,只見十二條惡龍興風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圍困其間。瑤姬敬佩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精神,決定助他治水。便送給大禹一本《上清寶經》的治水天書,瑤姬還沒有來得及告訴大禹如何破譯這部天書,就被西王母派來的天兵捉拿回宮。十二仙女早就厭倦仙宮生活,她們掙脫神鏈,重返人間,幫助大禹疏通了峽道,解除了水患。從此,瑤姬愛上了三峽,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間,為船民除水妖,為樵夫驅虎豹,為農夫布雲雨......姐妹十二忘記了回宮的事,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瑤姬是十二仙女的傑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個迎來朝霞,便贏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三國時期,劉備攻打東吳失敗後,也是以三峽為屏障,退守白帝城。值得讓人思索的是,劉備在奉節一住就是幾個月。他不僅不急於回成都,而是將這里的魚復縣改名為永安縣,追謚甘夫人為皇思夫人。病重期間,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將家事、國事一並託付給他。這就是在史學上頗有影響的"白帝城託孤"。白帝城託孤的人文意義遠遠超過了事件本身。雖然有的學者對劉備的託孤舉動有所非議,但大多數人認為,劉備是真誠的,其"託孤"行為在封建世襲時代難能可貴。在"託孤"事件中,諸葛亮的更讓世人敬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形象成為萬代楷模。奉節縣名的來歷也與"託孤"有關。後來,奉節的兩道古城門被命名為"依斗門"和"開濟門",使奉節縣的城市文化意蘊更為深遂和具有靚麗的色彩。諸葛亮在奉節留下的八陣圖遺址也是閃爍中國古代軍事藝術的一處重要遺存。八陣圖雖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被運用,但諸葛亮讓它與古老的《易經》相結合,閃爍出神秘的光彩。目前,全國的八陣圖遺址的地方屈指可數,而奉節縣的八陣圖不僅最有名氣,而且最顯得真實可靠和富有傳奇色彩。
9. 三峽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
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准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准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並進入實施階段。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9)三峽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三峽工程:
1、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築,導流明渠開挖等。
2、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務是修築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等。導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轉向三期工程建設的重要標志。
3、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進行的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並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 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三峽工程投資:經國家正式批準的三峽工程初步設計靜態總概算(1993年5月末價格,不包括物價上漲及施工期貸款利息)為900.9億元。其中樞紐工程投資500.9億元,水庫淹沒處理及移民安置費用400億元。
三峽工程施工期長達17年,且其資金來源多元化,計入物價上漲及施工期貸款利息動態總投資,估算約為2039億元。近年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物價穩定、利率下調,預測三峽工程總投資不會超過1800億元。
10. 三峽文化的歷史文化
長江三峽庫區人文來旅遊資源是在歷史源發展過程中勞動人民創造的豐富的社會文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
豐厚的歷史文化:距今約200萬年便有巫山人在活動、之後在巫溪活動的古巴人、以及此後所歷經的各朝各代,都在這條偉大的河流旁邊流下了他們生活的足跡。
抗戰時的重慶人民抵抗法西斯做出了英勇的斗爭,新世紀三峽大壩的修建,重慶地區百萬大移民,這些都是重慶人民在全國、在全世界上書寫了光輝的篇章,而這也是我們重要的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