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醫療的發展歷史

醫療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7 17:43:12

『壹』 中國醫葯發展歷史

葯行業與人的生命密切相關,只要生命不息,醫葯行業的發展就永不停止。由於人類在生存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出現疑難頑症,促使醫葯業不斷進行科學技術研究。因此,醫葯行業是一個不斷向前的朝陽行業,永遠沒有成熟期;同時也是高技術、高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

據測算,醫療保健產品的需求彈性系數為1.37,即生活水平提高1 個百分點,醫療消費水平增加1.37個百分點。

可見醫療消費水平的增長速度高於居民生活水平的增長速度。醫葯產品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終極產品,通過醫院或醫葯商店轉移到消費者手中,馬上進入消費領域,因而直接受到居民醫療保健需要的影響,也即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會很快體現在對醫葯保健品需求的提高上,而且後者的提高大於前者,近兩三年來保健品市場的迅速擴大即是一個例子。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總數佔全球的20%,預計到2000年中國人口將增長到13億,2010年則將達到14億;人口的自然增長和社會的逐步老齡化,使醫葯的需求量增大。特別是佔80%的農村人口,目前僅享有20%的醫療衛生和葯品資源,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醫療保健意識不斷增強,使農村醫葯市場具有根強的擴張潛力。從人均水平看,我國居民的醫葯消費水平仍處低位。1994年我國人均用葯7美元,僅為日本的1.6%,法國的2.2%, 美國的2.3%,也遠不及波蘭、墨西哥、南非等國,在世界上處於低下水平,因此, 我國醫葯市場的增長速度必定高於國際醫葯市場的增長速度,尤其是隨著居民醫療保健知識的豐富和醫葯商業的發展,市場對非處方葯的需求會有很大增長。這是我國醫葯行業能夠持續發展的基本背景。

廣義的醫葯行業涉及化學葯品、中(成)葯、醫療器械、衛生材料、醫葯商貿等,在本文中所討論的醫葯行業和上市公司主要指生產葯品(包括中西葯)的企業。

『貳』 瓦里安醫療系統的發展歷史

瓦里安醫療系統公來司創立於自1948年,是全球領先的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診斷及治療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公司以拯救生命為使命,通過與用戶及業界夥伴的緊密合作,每年拯救數以十萬計的生命。
瓦里安醫療系統公司致力於提供癌症及其他疾病放射治療、放射外科、質子治療和近距離放射治療設備及相關軟體。公司也是全球領先的集醫學、科研和工業領域的影像部件及安全檢測相關設備的供應商。

『叄』 中國醫療器械發展歷程

醫療服務來市場的逐步開源放,使國內外資本投資中國醫療服務產業的速度加快,從而直接導致醫療器械市場需求的增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器械的選用會越來越先進,其產品結構會不斷調整,功能更加多樣化,市場容量會不斷擴大。醫療器械產業作為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國民福利的重要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不斷增強,中國的醫療器械產業將會獲得更快發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2009-2013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額快速增長,2013年達到149.75億美元,同比增長20.07%。

我國醫療器械企業將不會再現往年動輒30%的高增長速度,但與歐美發達市場相比,仍有巨大增長空間。在移動互聯時代,醫療器械可以與互聯網結合,做一些小型監護設備、健康大數據的開發等,前景都很廣闊。

目前中國的醫療器械產業也在復制外資巨頭的成長路線,不斷做大做強主要就是走重組並購的路線。特前瞻網預計,別隨著國家鼓勵國產醫療器械提高性能、升級換代,將給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帶來更多快速發展的機會。

『肆』 醫學發展史的現代醫學

現代的醫學現代科學技術,不是單單研究一個個事物,一個個現象,而是研究事物、現象的變化發展過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間的關系。由「整理材料」的科學,發展成為嚴密綜合起來的體系。
近代醫學經歷了16~17世紀的奠基,18世紀的系統分類,19世紀的大發展,到20世紀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發展為現代醫學。20世紀醫學的特點是一方面向微觀發展,如分子生物學;一方面又向宏觀發展。在向宏觀發展方面,又可分為兩種:一是人們認識到人本身是一個整體;二是把人作為一個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體來研究。20世紀以來,基礎醫學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基本理論的發展,它有力地推進了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在20世紀才開始出現。20世紀醫學發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學的進步。各學科專業間交叉融合,這形成現代醫學的特點之一。 20世紀以來醫學主要成就如下:
內科治療方面的進步。19世紀後半期,由於葯理學的進步,在治療上雖有了一些改進,但對多數疾病仍無能為力,尤其對一些已知道病源的傳染性疾病。20世紀化學治療和抗生素的發明,才改變了這種局面。1908年德國P.埃爾利希 (1854~1915)和日本秦佐八郎(1873~1938)發現606能治療螺旋體疾病,開創了化學療法的先聲。1935年G.J.P.多馬克(1895~1964)研製成磺胺葯,能治多種細菌所致疾病。1928年英國的A.弗萊明 (1881~1955) 發現青黴素有殺菌能力,1941年後H.W.弗洛里(1898~1968)和E.B.錢恩(1906~1979)將青黴素用於臨床。1944年美國S.A.瓦克斯曼(1888~1973)發現鏈黴素能治療結核病。其後新抗生素相繼出現。這些特效療法是治療史上劃時代的進步。
1922年F.G.班廷(1891~1941)提取胰島素成功,可用以治療糖尿病。
20世紀後半期新葯物,包括新抗生素的不斷出現,使某些疾病的療效明顯改善。與此同時,治療方法也有明顯進步,例如聯合化學治療的應用從對白血病的治療到對其他某些腫瘤治療的發展;要素飲食、靜脈高營養療法在重症衰弱病人的應用;免疫療法等。這些葯物和療法使得一些慢性病、難治之症改變了預後,提高了療效。電除顫人工心臟起搏器、人工呼吸器等醫療儀器不斷改進,使一些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提高。②診斷技術的發展。W.C.倫琴1895年發現X射線,到20世紀初 X射線診斷便成為臨床醫學的重要手段。最初用於觀察骨骼狀態,1906年藉助鉍糊檢查胃腸運動,以後又改用鋇餐、碘油等進行 X射線造影。此後重要的診斷技術進展有:心電圖(1903)、梅毒血清反應(1906)、腦血管造影(1911)、心臟導管術(1929)和腦電圖(1929)。50年代初超聲波技術應用於醫學,60年代日本採用光導纖維製成胃鏡,現在臨床已有多種纖維光學內窺鏡得到應用。70年代後,電子計算機 X射線斷層成像(CT)以及磁共振成像技術應用後,微小的病灶都能發現。
化驗診斷方法也得到發展,如敏感的放射免疫測定法,可測定微微克水平的體內成分含量。
其他各種電子儀器在臨床各科室也應為應用,如心肺監視器、γ-照相術、電子計算機也應用於診斷系統。
1960年可藉助羊水檢查診斷胎兒血友病,1967年已能進行產前的遺傳病染色體檢查,1968年發現測定羊水中酶活性的方法,可用以診斷先天性代謝缺陷。70年代可測定羊水中甲胎蛋白以診斷胎兒畸形,產前診斷達到新水平。
③內分泌學。1901年高峰讓吉分離出腎上腺素,不久,促胰液素也被提取出來,人類開始認識體液調節的功能。以後甲狀腺素、胰島素、各種性激素等相繼分離提純,40年代提取出了腎上腺皮質激素,50~60年代分離出了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60年代提出第二信使學說,闡明含氮激素的作用機制,推動內分泌學向分子領域發展。
④營養學。20世紀以前,營養作為一個學科名詞還很少出現在文獻中。進入20世紀後,營養學得到很大發展。首先蛋白質在營養上的重要性越來越清楚。英國生物化學家F.G.霍普金斯(1861~1947)和E.威爾科克1906年在劍橋大學、美國生物化學家T.奧斯本和L.B.門德爾1916年在耶魯大學的研究,證明蛋白質有的營養價值高,有的則營養價值不完全。30年代,美國的W.羅斯等花了五、六年時間搞清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差別,1938年證明了人類需要 8種必需氨基酸。第二是維生素的接連發現,如維生素B1(C.芬克,1913);維生素A(E.麥科勒姆和M.戴維斯,1913);維生素D(O.羅森海姆,和T.韋伯斯特等,1926);維生素C(A.聖捷爾吉,1928);維生素B2(R.庫恩等,1933);維生素E(H.埃文斯等,1936);維生素B6(S.萊普科夫斯基等,1938);維生素K(P.H.達姆和D.福克斯,1948)等。第三是20世紀後半葉認識到鋅、銅、錳、鈷、鉬、碘等微量元素的重要作用。由於營養學知識的進步,人類搞清了各種營養素缺乏病的病因,便有可能採取「強化食物」等措施來加以防治;使也「完全胃腸外營養法」成為可能。1968年S.杜德里克等首先報道的這一治療方法,可有效地挽救由於消化道功能障礙等原因而發生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的生命。
⑤分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是通過研究生物大分子(蛋白質、酶、核酸等)的結構及其相互作用來認識生命現象的本質。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促進了分子醫學的發展及人類對「分子病」的認識。總的來說,分子生物學興起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它的影響已漸滲透到生物學和醫學各個領域,產生了一些新興學科,如分子遺傳學、分子細胞學、分子葯理學、分子病理學、分子免疫學等。這將對醫學的發展起推動作用。
⑥醫學遺傳學。經典遺傳學在20世紀初取得很大進展,通過家系調查已搞清許多遺傳病的遺傳方式。但只有在分子生物學興起後,人們才逐漸能夠在基因層次上探討遺傳病的發病機理。以後陸續明確了許多疾病是由於基因缺陷導致產生缺陷的功能蛋白(如血紅蛋白及各種酶),最後產生各種相應的症狀(如貧血及各種代謝障礙)。目前已能利用分子遺傳學的技巧在產前診斷胎兒是否患有遺傳病。分子遺傳學家還在研究將正常基因引入遺傳病患者的可能性及途徑。⑦免疫學。20世紀後,一系列的預防疫苗相繼研製成功,對控制許多傳染病效果顯著。
20世紀初便已發現人體內可有抗自身組織的抗體。1942年發明免疫熒光技術後更得以確證自身抗體的廣泛存在。20世紀中葉人們發現免疫耐受現象並在實驗動物中成功地誘發了耐受狀態,這導致細胞系選擇學說的出現。這使人們逐漸認識到,免疫的作用不限於抗感染,它能識別「己」與「非己」從而維持機體穩定性。
此後免疫學的進展層出不窮。50年代發現胸腺與免疫有關,免疫球蛋白的結構也得到闡明;60年代 T細胞、B 細胞作用的發現,70年代中葉單克隆抗體技術的誕生。1974年N.K.耶納提出免疫網路學說。在臨床應用方面,免疫學技術作為診斷方法可說始自世紀之初,但最突出的貢獻應說是組織和器官移植。免疫學現已成為影響生物學和醫學最重要的基礎科學之一。1971年世界免疫學會上一致認為免疫學應從微生物學中分出成為一獨立學科。它包括:免疫化學、免疫生物學、免疫遺傳學、免疫病理學、臨床免疫學、腫瘤免疫學和移植免疫等。
⑧手術學科的發展。20世紀初,K.蘭德施泰納發現血型,通過配血使輸血得以安全進行。這時也開始應用局部麻醉法,40年代肌肉鬆弛葯在臨床應用,其後抗菌葯應用於外科。這些解決了外科治療的基本問題。
此後外科領域內各專業相繼獨立。如腦外科、心血管外科、矯形外科、消化外科及整形外科等等。
現代神經外科是從20世紀才開始,60年代以來進展很快。電子計算機 X射線成像檢查是70年代診斷技術的一項重大進展,提高許多顱內疾病,特別腦出血、顱內腫瘤的診斷率。在一些神經外科中心,CT及磁共振已取代其他造影檢查。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擴大了手術領域,提高了難度較大的顱內復雜病變手術的成功率,並使某些過去不能手術的疾病得到治療的機會。腦血管疾病手術治療進展比較突出。腦動脈瘤的手術死亡率由50~80%降低到 3%左右。顱外-顱內動脈吻合術的成功為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開展了新的途徑。腦膠質瘤特別是惡性膠質瘤的治療和重型顱腦損傷的治療也有一些進展。顯微外科技術發展很快,用得最普遍的是周圍神經修復。顯微血管吻合技術的發展,使移植及再植外科達到新的水平。還使活骨游離移植成為現實。顯微外科技術還把斷肢再植,特別是斷指再植推向新的水平。
⑨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1913年A.卡雷爾就提出把器官取下、培養、移植的觀點。1933年異體角膜移植成功,1954年孿生兄弟間腎移植首獲成功。其後,隨著免疫學的進步,肝移植(T.E.施塔茨爾,1963)、肺移植(J.D.哈代,1963)、胰腺移植(C.W.利勒海,1966)先後完成,1967年南非外科醫生C.巴納德進行首例心臟移植。骨髓移植也取得很大成就。牙科醫師也正試驗將兒童的牙齒胚粒移植到成人牙床內使生新牙。
40年代以來,現代科學技術更直接進入醫學領域,醫學與生物學、化學、電子學、數學、力學、高分子化學、工程學等融為一體,出現了生物醫學工程學,各種人造器官是其成就之一。
1945年荷蘭人W.J.科爾夫經二年研究和應用,將人工腎用於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首獲成功;以後他又開始在美國研製人工心臟;1962年斯塔爾採用人造球形瓣膜更換二尖瓣成功;50年代人工心肺機、人工低溫術在臨床的應用,使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得以進行。1982年美國醫生給一位61歲的心臟病患者植入「賈維克-7」型人工心臟,使這一領域進入一新階段。
50年代後期,生物醫學工程學成為獨立學科,除人工臟器外,尚研究人工關節、假肢,人工感官等。60年代激光應用於臨床。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首先用於眼科。
⑩精神病學。20世紀初德國的E.克雷佩林 (1856~1926)曾用著作和講演等方式介紹精神病的分類方法,並闡明早發性痴獃等的意義,使精神病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一。
維也納的S.弗洛伊德(1856~1939)創「精神分析」學說,認為精神作用影響潛在意識,性的本能與這種作用有重要關系。
1930年之前,很少有效的精神病療法。如1918年曾用瘧原蟲接種治療麻痹性痴呆。30年代,胰島素治療休克和電休克療法先後應用於臨床,這成為化學治療應用之前精神病的兩大治療方法。
1950年氯丙嗪合成,1952年P.迪萊將其用於精神病人獲得成功。後又發現利血平的療效,於是精神病治療進入化學治療的階段。
20世紀後半葉討論心理與健康和疾病關系的學科,如心身醫學以及行為醫學等相繼出現。

『伍』 精準醫療的發展歷史

中國在早在本世紀初就開始關注精準醫學,2006年首先提出了精準外科的概念,得到了國內回、國際的醫學界認可後被答引用到腫瘤放療、婦科等醫學領域。其目標是通過合理資源調配、全流程的成本調控,獲得效益與耗費之比的最大化。精準醫療相比傳統經驗醫學有了長足進步,可以通過將精密儀器、生命科學等先進的現代技術與我國優秀的傳統經驗整合在一起,大大減小臨床實踐的不確定性,從而在手術中實現「該切的片甲不留,該留的毫釐無損」,在保證精準的同時盡可能將損傷控制到最低。
美國醫學界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精準醫學」的概念,2015年1月20日,奧巴馬又在美國國情咨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希望精準醫學可以引領一個醫學新時代。美國財政預算計劃在2016年撥付給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美國國家醫療信息技術協調辦公室(ONC)等機構共2.15億美元用於資助這方面的科學研究與創新發展。

『陸』 中國近代醫學發展史

醫學經歷了傳統醫學、實驗醫學和現代系統醫學發展時期,歐洲傳統醫學與實驗生物學的結合誕生了西醫學,中國傳統醫學和西醫學的融合正在形成系統醫學的模式。
近代
西方近代醫學是指文藝復興以後逐漸興起的醫學,一般包括16世紀、17世紀、18世紀和19世紀的歐洲醫學.
16世紀的醫學
封建社會後期,手工業和商業開始發展,生產力的增長促進了對新市場的尋找.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7年達·伽馬發現好望角,1519~1522年麥哲倫環繞世界……,這些都加強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許多葯物也由東方傳入歐洲.美洲發現後,歐洲也有了金雞納、愈創木、可可果.
由於資本主義的興起,首先在義大利形成了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特點是敢於向教會思想挑戰,反對宗教迷信的束縛.他們的口號是「我是人,人的一切我應該了解」,以此來反對神學的統治.他們一方面傳播新文化,一方面竭力鑽研和模仿古代希臘的文化,因此稱為「文藝復興」.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體運行論》,標志著科學史上文藝復興的開始.
文藝復興運動中,懷疑教條、反對權威之風興起.於是醫學界也產生了一場以帕拉切爾蘇斯為代表的醫學革命.
中世紀的醫學學校中,主要講阿維森納的《醫典》,以及加倫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教師照本宣科,一切墨守陳規,毫無生氣.文藝復興的狂潮,很快就波及醫學領域.帕拉切爾蘇斯首先指出人體的生命過程是化學過程,他在巴塞爾大學任教時主張用流行的德語寫書和講演,使醫學易為大眾所接受,這是一件偉大的改革.他重視實踐,反對煩瑣的經院哲學,反對中世紀的傳統和權威觀念.他說「沒有科學和經驗,誰也不能成為醫生.我的著作不是引證古代權威的著作,而是依靠最大的教師—經驗寫成的」.他勇敢地向墨守陳規和盲目崇拜進行斗爭,公開焚毀了加倫和阿維森納的著作.
在封建社會,各民族無例外地禁止解剖屍體,因此人體解剖學得不到發展.這個時代的醫書,解剖圖幾乎全是根據動物內臟繪成的.而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把人作為注意的中心,這反映在醫學領域內,人們首先重視的就是人體的構造.
首先革新解剖學的是義大利的達·芬奇,他認為作為現實主義的畫家,有必要深入了解人的解剖結構,尤其需要了解骨骼與肌肉,於是他開始從事人體解剖.他所繪制的700多幅解剖圖,傳至今日只有150餘幅,畫得大都准確、優美.
達·分奇首先對加倫的解剖學發生疑問.他曾往氣管吹入空氣,但無論如何用力,也不見心臟膨脹起來,由此證明加倫所謂肺與心相通的學說是錯誤的.他還檢查過心臟的構造與形態,他所畫的心臟圖較以往有關圖畫正確得多.此外,他還發現了主動脈根部瓣膜的活動及其性質,證明瓣膜的作用在於阻止血液迴流.他所提到的心血管方面的問題,不久就引起了醫學家們的注意.
根據直接的觀察來寫作人體解剖學教科書是由維薩里完成.維薩里肄業於盧萬大學,後轉入巴黎大學.當時,這兩所大學講解剖時,仍是教授高坐椅上講課,助手和匠人在台下操作,而且一年內最多隻允許進行三或四次解剖.維薩里不滿足這種狀況,曾夜間到野外去盜竊屍體來進行解剖.當時義大利的帕多瓦大學有歐洲最好的解剖教室,於是他就到那裡任教.1543年,他將工作中積累起來的材料整理成書,公開發表.這本書就是《人體構造論》.維薩里雖然也受到當時保守派的指責,但他的學生們發展了解剖學.
中世紀,由於手術操作污穢而受到輕視,一般的外科手術都由理發師進行.法國的帕雷就是理發師-外科醫生,他曾任軍醫,在戰傷處理中,用軟膏代替沸油處理火器傷,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他還用結扎法取代燒灼法進行止血;做過異位胎兒倒轉術;創制過假手假足.他不懂拉丁文,又不信仰天主教,他的作品用本國文字法文寫成的.
14~16世紀,傳染病非常流行,曾奪去無數人的生命.這時弗拉卡斯托羅提出有關傳染病的新見解,認為傳染病是由一種能繁殖的「粒子」造成的,還指出了三條傳染途徑.
總之,16世紀歐洲醫學擺脫了古代權威的束縛,開始獨立發展,其主要成就是人體解剖學的建立.這既表明一門古老的學科在新的水平上復活,又標志著醫學新征途的開始.
17世紀的醫學
在17世紀,英國科學處於領先地位.
17世紀,量度觀念已很普及.最先在醫學界使用量度手段的是聖托里奧,他製作了體溫計和脈搏計,還製造了一個像小屋似的大秤,可在其中生活、睡眠、運動、進食.在排泄前後,他都秤量自己的體重,如此不厭其煩地進行了30餘年.他發現體重在不排泄時也在減輕,於是認為其原因是「不易覺察的出汗」,這可以說是最早的新陳代謝研究.
實驗、量度的應用,使生命科學開始步入科學軌道,其標志是哈維發現了血液循環.哈維畢業於帕多瓦大學,在他以前,帕多瓦大學的解剖學家們曾相繼發現並解釋了血液在心臟循環的過程.1553年,西班牙學者塞爾維特確認血液自右心室流入左心室時,不是經過中隔上的孔,而是經過肺臟進行了「漫長而奇妙的迂迴」.
哈維最先在科學研究中應用活體解剖的實驗方法,直接觀察動物機體的活動.同時,他還精密地算出自左心室流入總動脈,和自右心室流入肺動脈的血量.他分析認為血液絕不可能來自飲食,也不可能留在身體組織內,他斷定自左心室噴入動脈的血,必然是自靜脈回歸右心室的血.這樣就發現了血液循環.哈維於1628年發表了著作《心臟運動論》.
隨著實驗的興起,出現了許多科學儀器,顯微鏡就是17世紀初出現的.顯微鏡把人們帶到一個新的認識水平.在這以後,科學家利用顯微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
義大利馬爾皮吉觀察動物組織,發現了毛細血管,他還觀察過脾臟、腎臟等組織的微細結構.荷蘭業余科學家列文胡克也作過許多顯微鏡觀察,最先看到精子、血細胞;他在觀察蝌蚪的尾巴時發現血細胞從毛細血管中流過的情形.他和馬爾皮基的觀察填補了哈維在血液循環學說中留下來的空白,說明血液怎樣由動脈進入靜脈的.但是,17世紀的顯微鏡觀察很不深入,真正的人體組織學是19世紀才發展起來.
17世紀時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都有了進步,醫學家也開始不滿意過去的醫學學說,出現了一些新的學說,這主要有三種派別.其一是物理學派,醫學機械論者、哲學家和數學家笛卡爾對醫學的見解就是代表.他主張一切疼痛、恐怖等都是機械的反應;認為人有靈魂,而靈魂存在於松果體中.
化學派則以化學原理解釋生理和病理現象,荷蘭人西爾維烏斯可為其代表.他曾致力於鹽類的研究,認為身體的三要素是水銀、鹽和硫磺;「酵素」在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上有重要的作用.他是加倫學說的信奉者,認為疾病的發生是酸性和鹼性的平衡失調所致,所以其治療方法也是以平衡兩者的關系為主.這個學派是當時醫學上有勢力的一派,他們在唾液、胰液和膽汁方面的研究對生理學有一定的貢獻.他們認為血液是中樞,一切病理過程都由血液產生.對所有疾病都用化學原理進行解釋和治療.
另一位英國的化學派代表,牛津大學的威利斯注重臨床觀察.在西方他第一個知道糖尿病的尿是甜的,所以糖尿病也曾稱威利斯氏病,他記述過現在所稱的重症肌無力,還描述並命名過產褥熱和大腦基底動脈環.
還有一派叫做活力派,認為生命現象不能受物理或化學的支配,生命現象是由生命特有的生命力來維持的,這種生命力亦即活力.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斯塔爾,他認為疾病的原因在於生命力的減少,而其消失就是死亡.此派到18世紀更為盛行.
這三個學派雖然開始於17世紀,但其影響都很大,直到20世紀各種學派中還能找到它們的蹤跡.
內科學直到17世紀一直沒有什麼進展,醫術與中世紀相仿,四體液論依然是疾病理論的基礎.由於當時醫生多研究解部學和生理學,似乎忘記了醫生的責任,所以17世紀的臨床醫學家西德納姆指出「與醫生最有直接關系的既非解剖學之實習,也非生理學之實驗,乃是被疾病所苦之患者.故醫生的任務首先要正確探明痛苦之本質,也就是應多觀察同樣病患者的情況,然後再研究解剖、生理等知識,以導出疾病之解釋和療法」.同時,他非常擁護希波克拉底關於「自然治癒力」的思想.這既說明了當時臨床學還很落後,也表明他對人體抗病能力的重視.
18世紀的醫學
到18世紀,醫學家已經解剖了無數屍體,對人體的正常構造已有了清晰的認識,在這基礎上,他們就有可能認識到若干異常的構造.
義大利病理解剖學家莫爾加尼於1761年發表《論疾病的位置和原因》一書,描述了疾病影響下器官的變化,並且據此對疾病原因作了科學的推測.他把疾病看作是局部損傷,而且認為每一種疾病都有它在某個器官內的相應病變部位.在他以後醫師才開始用「病灶」解釋症狀,這種思想對以後的整個醫學領域影響甚大.
18世紀後半期,奧地利醫生奧恩布魯格發明了叩診.他的父親是酒店老闆,常用手指敲擊大酒桶根據聲音猜測桶里的酒量.後宋,奧恩布魯格把這個方法用在人的胸腔,以尋找「病灶」.經過大量經驗觀察,包括屍體解剖追蹤,他創立應用至今的叩診法.但叩診法的推廣應用,還是19世紀的事.
在17世紀以前,歐洲並無有組織的臨床教育,學生到醫校學習,只要讀書,經過考試及格就可領到畢業證書.17世紀中葉,荷蘭的萊頓大學開始實行臨床教學,並取消宗教派別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國學生.
到18世紀,臨床醫學教學興盛起來,萊頓大學在醫院中設立了教學病床,布爾哈維成了當時世界有名的臨床醫學家.布爾哈維充分利用病床教學,他在進行病理解剖之前,盡量給學生提供臨床的癥候以及這些與病理變化關系的資料,這是以後臨床病理討論會的先驅.
詹納發明牛痘接種法是18世紀預防醫學的一件大事.16世紀中國已用人痘接種來預防天花.18世紀初,這種方法經土耳其傳到英國,詹納在實踐中發現牛痘接種比人痘接種更安全.他的這個改進增加了接種的安全性,為人類最終消滅天花作出貢獻.
19世紀的醫學
19世紀初,細胞學說被提了出來.到19世紀中葉,德國病理學家菲爾肖倡導細胞病理學,將疾病研究深入到細胞層次.他學說的基本原理包括:細胞來自細胞;機體是細胞的總和;疾病可用細胞病理來說明.
19世紀中葉,由於發酵工業的需要,再加上物理學、化學的進步和顯微鏡的改進,細菌學也隨之誕生了.法國人巴斯德開始研究發酵的作用,後研究微生物,證明發酵及傳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國人科赫發現霍亂弧菌、結核桿菌及炭疽桿菌等,並改進了培養細菌的方法和細菌染色方法,還提出科赫三定律.他們的工作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
19世紀後30年,是細菌學時代,大多數主要致病菌在此時期內先後被發現.巴斯德還研究了雞的霍亂、牛羊炭疽病及狂犬病等,並用減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首先進行疫苗的研究,從而創立了經典免疫學.以後,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國人梅契尼科夫,系統闡述了吞噬現象及某些傳染病的免疫現象;提出了微生物間的對抗和它們變異的論述;20世紀初,發現乳酸菌與病原菌在人腸中相互拮抗,並用乳酸菌制劑來治療某些腸病.他對早期免疫學作出很大貢獻.
19世紀初期,在葯理學方面,一些植物葯的有效成分先後被提取出來.例如,1806年由鴉片中提取出嗎啡;1819年由金雞納樹皮中提取出奎寧;至19世紀中葉,尿素、氯仿等已合成;1859年水楊酸鹽類解熱鎮痛葯合成成功;19世紀末精製成阿斯匹林.其後各種葯物的合成精製不斷得到發展.以後,人們開始研究葯物的性能和作用.以臨床醫學和生理學為基礎,以動物實驗為手段,產生了實驗葯理學.
19世紀,人們應用物理、化學的理論和實驗方法研究機體,從而逐漸興起實驗生理學.法國的馬讓迪,德國人彌勒和法國人貝爾納先後用動物實驗對神經和消化等系統進行了大量生理研究.他們的工作奠定了現代生理學研究的科學基礎.
由於病理解剖學和細胞病理學的影響,當時的臨床醫學中特別注意對內臟器官病理變化的研究和診斷,想盡各種方法尋找「病灶」,使診斷方法不斷充實,診斷手段和輔助診斷工具不斷增多.到19世紀末,檢查工作又或多或少地從直接觀察病人轉變為研究化驗室的檢驗結果.
發明聽診的是拉埃內克,他是法國病理學家、臨床家.他從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得到對於心肺可以聽診的啟示.起先他用耳直接聽診,後來製成紙制聽診器,後用木製.他檢查了許多病人,研究了用聽診器發現的各種最微小的現象,並進行了許多屍體解剖,把解剖結果與臨床現象相對照,從而改進了聽診法.1819年,他發表論文《間接聽診法》,並根據這種新的檢查方法用來診斷肺和心臟的疾病.
許多臨床診斷輔助手段如血壓測量、體溫測量、體腔鏡檢查都是在19世紀開始應用的.利用新的照明裝置和光學器具,一系列光學器械相繼發明和使用.較早的有德國人赫爾姆霍茨的檢眼鏡,繼之喉鏡、膀胱鏡、食管鏡、胃鏡、支氣管鏡等先後發明,這豐富了臨床內科診斷手段,並使其後體腔內進行治療成為可能.
由於化學的發展,臨床醫學利用化學分析檢驗方法以檢查血液的內容物,大大改進了診斷法.顯微鏡學的不斷進步,促使形態診斷學在臨床逐步取得重要地位,它研究機體體液和固體部分的組織結構和有形成分,並研究正常和異常排泄物的結構成分.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由於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成就,醫生的診斷方法更為豐富.
19世紀之前,外科非常落後.疼痛、感染、出血等主要基本問題未得解決,這限制了手術的數量和范圍.19世紀中葉,解剖學的發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無菌法的應用,對外科學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首先是麻醉法的發明.19世紀中葉一氧化二氮、乙醚、氯仿相繼被用作全身麻醉葯,外科手術能夠在無痛情況下施行,這是外科學的一大進步,是外科手術學得以發展的前提.19世紀末又發明了局部麻醉的方法,克服了全麻手續繁雜、副作用多的不足.
創傷手術後的化膿並發症是最麻煩的事,在巴斯德發現病原微生物以前,維也納的產科醫生塞梅爾魏斯於1847年證明,產褥熱的真正原因是手和產科器械帶進了感染因素,主張用石灰水洗手.
根據巴斯德的發現,英國外科醫生利斯特認為傷口中的腐爛和分解過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進行復雜骨折手術荻得成功,他還用石炭酸消毒手術室、手術台、手術部位和傷口.並用復雜的包紮法包紮傷口.防腐法大大地減少了創傷化膿和手術後的死亡率,但還是沒有完全解決傷口的感染問題.
1886年貝格曼採用熱壓消毒器進行消毒外科,才標志著真正進入了無菌手術的時代.止血方面也有些初步進步,如止血鉗、止血帶以及血管結扎的方法的應用等.
以上幾方面的重要成就,為外科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從此外科學開始迅速發展.19世紀末期,體腔外科普遍發達,這樣許多臨床專業(如婦科、泌尿科、眼科等)中除進行內科處置外,外科方法也獲得重要地位.
18世紀時預防醫學有某些改進,但大多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實施范圍也很有限.到19世紀,預防醫學和保障健康的醫學對策已逐漸成為立法和行政的問題.英國於1848年設立衛生總務部,規定一些預防疾病的法令.
之後不久,英國發生霍亂大流行,死亡約六萬人.統計資料顯示疾病的傳染媒介是飲用水,於是採取了適當的預防方法,而逐漸遏止了疫情.
使衛生學成為一門精確科學的人是德國的佩滕科弗,他將物理和化學的研究方法應用到衛生學方面,研究了空氣、水、土壤對人體的影響;測定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對呼吸的意義,並發明了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住宅的通氣和暖氣設備.繼他之後,研究職業病的勞動衛生學、研究食品工業的營養和食品衛生學相繼產生.
護理工作歷史悠久,但從事護理的人長期地位低下,19世紀之前工作條件一直十分惡劣,人員素質差,待遇低.英國的南丁格爾曾在德國學習護理知識,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率護士進行戰地救護,收效顯著.1860年她創立護士學校,傳播其護理學思想,提高護理地位,使護理學成為了一門科學.

『柒』 有人知道國內醫療企業發展歷史嗎

國內最好的醫療企業就是邁瑞了,看看邁瑞的發展史吧

公司的發展過程,也是公司管理團隊與管理理念逐步摸索與完善的過程,總結公司發展所經歷的三個歷史階段,可以充分感受到邁瑞公司過去每一步成功的堅實和未來穩步發展的信心。
第一階段:創立與探索(1991~1997年)
從創業初期直至三大領域產品方向逐步建立的過程中,公司形成了以研究開發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競爭優勢。

第二階段:自主研發、國內領先(1997~2002年)
境外風險投資基金的成功引入使公司如虎添翼,近五年,公司在注重保持研發實力、拓展市場銷售網路的基礎上贏得了各項財務指標的穩步成長,在國內行業中確定領先地位。

第三階段:國際化發展、專業領域的多元化(2002年至今)
邁入WTO後的新時代,隨著公司改制的成功,公司抓住機遇、穩健開拓國際化發展和專業化領域的多元化發展之路。藉由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之利,力爭在近幾年內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醫療設備企業。

邁瑞大事記
1997年 深圳市政府依託邁瑞公司組建深圳市醫療電子(監護、醫學檢驗)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1999年 首次成為深圳市工業百強企業
2000年 獲得德國Tüv PS的CE認證
2001年 經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批准,公司改制為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 國家科技部依託邁瑞公司組建「國家醫用診斷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3年 邁瑞總部大廈在深圳市高新科技園區內落成投入使用
2004年 被科技部認定為2004年度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的企業
2004年 在信息產業部發布的「中國獨立開發軟體企業30強」中位居第18位
2005年 「邁瑞」系列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2005年 邁瑞公司董事長徐航榮獲「深圳市市長獎」
2005年 自主研發製造的「BS-3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榮獲深圳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6年 BeneView T8高端監護和DC-6彩超雙雙榮獲素有「設計奧斯卡」之稱的iF大獎,創國內業 界工業設計之先河
2006年 作為中國首家醫療設備企業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06年 國家醫用診斷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掛牌及邁瑞研發基地奠基
2007年 獲世界權威市場調研機構Frost & Sullivan公司頒發的「2006年度全球監護市場滲透
領袖獎」、「2007年度全球監護市場卓越獎」
2008年「高性能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關鍵技術及系列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 收購美國Datascope生命信息監護業務,躋身全球監護領域第三大品牌

http://www.mindray.com.cn/main/Catalog_9654.aspx

『捌』 醫療器械的發展歷史

醫療器械行業涉及到醫葯、機械、電子、塑料等多個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而高新技術醫療設備的基本特徵是數字化和計算機化,是多學科、跨領域的現代高技術的結晶,其產品技術含量高,利潤高,因而是各科技大國,國際大型公司相互競爭的制高點,介入門檻較高。即使是在行業整體毛利率較低、投入也不高的子行業也會不斷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出現,並從中孕育出一些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企業。因此行業總體趨勢是高投入、高收益。
醫學影像設備是醫院醫療設備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醫院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不僅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重要保障,同時為臨床科學研究提供重要平台。影像設備作為一個綜合平台,對醫院的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和部分醫院設備的更新換代,最近幾年,我國醫療影像診斷設備的市場需求急劇增長,客觀上推動了我國醫療影像診斷設備行業的發展,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企業不斷地成長壯大,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力,國內自主生產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的市場佔有率有所提高。
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器械,有15%左右都是20世紀70年代前後的產品,有60%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的產品,它們更新換代的過程又是一個需求釋放的過程,保證未來1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及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更是突飛猛進的發展。
醫療器械作為醫葯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消費者來說,醫療機構中醫療機械的配置情況是僅次於醫師配備的用來評判醫療機構的標准。國家對於醫療器械行業發展也是傾注了大量心血,但時至今日,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在高端產品領域中,本土企業的競爭力仍是不堪一擊。
醫療器械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進入門檻較高。中國醫療機構的整體醫療裝備水平還很低,在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器械和設備中,有15%左右是20世紀70年代前後的產品,有60%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的產品,它們更新換代的過程又是一個需求釋放的過程,將會保證未來1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更是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 》顯示,2005年,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在2006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出口額首超百億美元大關,進出口總值為105.52億美元,同比增長17.57%,累計順差額31.90億美元。2007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出口總額為126.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33%,全年貿易順差41.33億美元。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同發達國家相比雖然存在差距,但是中國醫療器械的發展速度令世界都為之側目。中國最新研發的醫療器械產品也走在了國際醫療器械行業的尖端。未來幾年內,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設備市場。到2010年中國醫療器械總產值將達1000億元,在世界醫療器械市場上的份額將佔到5%,到2050年這一份額將達到25%。
隨著國內企業研發力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市場重心從高科技向普及型轉移,國內產品的競爭力正逐步增強,為國內廠商拓展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可以預見,未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另外,在世界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的背景下,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2008年11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台十項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的措施。2008年11月23日,衛生部發布通報,在國家的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安排里,安排專項投資48億元,用於支持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08年48億新增投入」新增農村醫械投資15億,加上「06年《規劃》」新增農村醫械投資67.71億,兩部分增量合計82.71億。這增量的82.71億主要投向農村醫療器械的采購,時間主要集中在2008年-2010年。低端醫療設備將面臨巨大需求,成為率先受益的行業。
醫療器械方面的專業性人才在我國的缺口還中比較明顯的,如一些高端產品的設計和研發基本都是國外的技術,而國內這方面所佔有的市場份額是微量的一部,導致這些原因主要是的國內這方面的高級人才欠缺使得這方面我國和歐美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國內的醫療方面的人才主要是:醫療器械銷售,醫療器械維修,醫療器械注冊,醫療器械設計,結構工程師,硬體及醫用電子工程師和高分子方面的人員等.
我國醫療器械企業數以萬計,截至2011年底,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近900家,其中大型企業不到2%,中型企業148家,小型企業近700家,而規模以下企業更是不計其數。
主要的人才流動平台有現場招聘會,人才市場,和網路等,而網路如今成為了求職者的主要求職途徑如:綜合性的:51job、中華、智聯;專業性的如: 醫葯英才網是當代求職者的首選.
截止到2010 年,國家在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中總投資額將達200 多億元人民幣,其中用於設備配置的投資額約佔30%。另外全國17.5 萬家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儀器和設備中,有15%左右是20 世紀70 年代前後的產品,有60%是上世紀80 年代中期以前的產品,它們更新換代的過程是一個需求釋放的過程,將會保證未來10 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中國齒腔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
我國醫療器械工業是在建國後逐步發展起來的,期間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 大的發展過程,其特點是起點低,發展快。經過30多年發展,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已經有 了相當的規模,並且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2005-2010年間,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27.4%。2010年醫療器械行業銷售收入達到1100億元左右,分析師預計到2015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將達到1900億元左右的產業銷售規模。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器械的 選用會越來越先進,其產品結構會不斷調整,功能更加多樣化,市場容量會不斷擴大。
隨著醫療器械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醫療器械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醫療器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醫療器械行業中的翹楚!
利用長期對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採用國際先進的科學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確的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分析了醫療器械行業的背景以及所處階段;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生產運營與發展現狀;醫療器械行業當前的市場環境與企業競爭力;醫療器械行業的市場需求特徵;醫療器械行業的進出口市場;醫療器械行業的競爭格局、競爭趨勢;醫療器械主要細分產品市場需求狀況;醫療器械市場的領先企業經營情況;醫療器械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與前景;同時,總之以全行業5年的全面詳實的一手連續性市場數據,讓您全面、准確地把握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超聲圖像是醫生對病人病情做出診斷的重要依據,因此,超聲圖像的質量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全數字化技術與傳統意義上的延遲線的模擬技術的最大差別,是數字延遲線的延遲精度可以比模擬技術獲得數量級上的提高,可以從根本上改善超聲圖像的准確性和清晰度。同時,數字化平台可以提供豐富、快捷和高效的後處理功能,為超聲大夫帶來工作上的便利。在數字化的基礎上,系統升級的問題也可獲得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而在與醫院信息化接軌方面,由於終端數字化問題的解決,從而扭轉了整個超聲科室作為信息孤島的被動局面。
全數字超聲診斷系統採用了先進的高精度數字化技術、專業計算機平台、圖像真實、細節豐富、功能強大、操作輕松,能夠滿足臨床上不斷提高的診斷要求。該系統是工程技術專家與醫學診斷專家通力合作的結晶,其清晰的圖像、體貼的設計、優雅的造型,將B超設備帶入了超聲影像的新境界,是衛生系統超聲診斷設備的最佳選擇。

『玖』 有沒有關於人們醫療手段的發展歷史的紀錄片

世界整抄體性的關於醫學、醫療發展的歷史類紀錄片還沒有,要拍攝的話資金量應該是巨大的,本子也不好弄,因為各民族、不同地域的傳統醫學非常繁雜,很可能會掛一漏萬。單是最古老的醫學、醫療,比如美索不達米亞醫、埃及醫、阿拉伯醫、西醫、印度醫、中醫(按誕生先後排列),就會是浩瀚的海洋,很難用紀錄片來完整地呈現。

『拾』 西醫的發展歷史

西醫發展概述

關於現今國人所說的西醫學,它的完整名稱是「近代和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它起源於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是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的學者在摒棄古代西方國家的醫學之後發展出來的。由於它起源於西方國家,因此我們習慣的稱為西醫。在過去的中國被稱為新醫,與舊醫(中醫)相對立。

文藝復興以後,西方醫學開始了由經驗醫學向實驗醫學的轉變。1543年,維薩里發表《人體構造論》,建立了人體解剖學。這既表明一門古老的學科在新的水平上復活,又標志著醫學新征途的開始。

17世紀實驗、量度的應用,使生命科學開始步入科學軌道,其標志是哈維發現血液循環。隨著實驗的興起,出現了許多科學儀器,顯微鏡就是其中之一,顯微鏡把人們帶到一個新的認識水平。18世紀莫干尼把對疾病的認識由症狀推到了器官,建立了病理解剖學,為研究疾病的生物學原因開辟了道路,此外,牛痘接種的發明,公共衛生和社會醫學的一些問題引起人們的重視。

到了19世紀中葉,德國病理學家微爾嘯(Virchow)倡導細胞病理學,將疾病的原因解釋為細胞形式和構造的改變。細胞病理學確認了疾病的微細物質基礎,充實和發展了形態病理學,開辟了病理學的新階段。

19世紀下半葉巴斯德證明發酵及傳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國人科赫(Koch R.)發現霍亂弧菌、結核桿菌及炭疽桿菌等,並改進了培養細菌的方法和細菌染色方法,大多數主要致病菌在此時期內先後發現。巴斯德還用減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首先進行疫苗的研究,從而創立經典免疫學,以後,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國人梅契尼科夫(Mechnikovl I.)系統闡述了吞筮現象及某些傳染病的免疫現象。

在臨床醫學上,19世紀診斷學有了很大的進步,叩診法在臨床上推廣應用;雷奈克(Laennec R.)發明聽診器;許多臨床診斷輔助手段,如血壓測量、體溫測量、體腔鏡檢查都是在19世紀開始應用的。19世紀中葉以後,解剖學的發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無菌法的應用,對外科學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從此外科學開始迅速發展。

19世紀末期,體腔外科普遍發達,這樣許多臨床專業(如婦科、泌尿科、眼科等)中除進行內科處置外,外科方法也獲得重要地位。葯物學方面,19世紀初期,一些植物葯的有效成分先後被提取出來。到19世紀末合成阿斯匹林,其後各種葯物的合成精製不斷得到發展。

19世紀,預防醫學和保障健康的醫學對策已逐漸成為立法和行政的問題。勞動衛生學、營養和食品衛生學、學校衛生學相繼產生。19世紀末葉和20世紀初,衛生學中又劃分出社會衛生學,它的目的是研究人民的健康情況,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原因以及與它們斗爭的方法。此外,英國南丁格爾(Nightingale F.)1860年創立護士學校,傳播其護理學思想,提高護理地位,使護理學成為一門科學。

(10)醫療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西醫起源

在人類歷史的早期,醫學是以哲學形式出現的。人類在對自身身體理解的基礎上,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醫學理論。古代西方國家的醫學起源於古希臘,它的它奠基人是希波克拉底,古代西方國家的醫學的「四體液學說」認為人體是由血液、粘液、黃膽液、黑膽液組成的,而且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系的,身體中充滿了各種液體,這些液體的平衡是機體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它們的平衡與否反映在氣色、氣質和性情上;

同時,古代西方國家的醫學還強調心與身、人體與自然的相互聯系,並非常重視保持健康,認為健康主要取決於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緒狀態、環境、飲食、鍛煉、心態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響;古代西方國家的醫學體系要求醫生應當特別重視研究每個病人個體健康的特殊性和獨特性,所以它關注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強調的是病人和醫生之間的主動合作。

到十七世紀時,「四體液」學說遭到了猛烈抨擊,因為它被認為是沒有任何物質基礎的空洞理論。從此以後,西方國家的學者就摒棄了古代西方國家的醫學,採用正確的研究方法,在近代時期發展出了一門建立在科學和實驗的基礎上的全新醫學體系,這門學科就是近代和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也就是當今在全世界各國各民族發展的西醫學。

科學的進步使近代西方人認識到,大自然有著自己的運動規律,不能按人們的意願或者猜想來解釋,而是只能用機械理論並以幾何和數學語言來表述清楚。這種機械論的觀點大大推動了醫學的發展,人們開始認為機體的不適並不隨個體的不同而不同,實際上任何疾病都是由於機體內受到某種傷害而引起的,葯物和外科手術可以治癒或者緩解疾病。

20世紀後期,「社會-心理-生物」綜合醫學模式的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興起,隨著系統生物學與系統生物技術的發展,21世紀伊始開始走向後基因組時代的系統醫學與個性化醫療衛生時代。

閱讀全文

與醫療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