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百年堂阿膠的歷史
阿膠的發現,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醫帛書《五十二病方》已經有「以清煮膠」的記載。據考,《五十二病方》成書於戰國或更早,說明百年堂阿膠的葯用在我國至少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
成書於先秦時期的我國第一部葯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並把把其列為上品,稱其「久服輕身益氣」。
西漢淮南王劉安編著的《淮南子》中有「阿膠一寸,不能止黃河之濁」一語,意思是說再靈驗的物品其作用也並非無限。這是現存史籍中關於阿膠一名的最早記述,說明那個時候的阿膠已名聞天下。
醫聖張仲景的經典著作——《傷寒雜病論》。這本書是最早把阿膠列入方劑治療疾病的書籍。書中記載了許多以阿膠為主葯的著名方劑,如:黃連阿膠湯、膠艾湯、炙甘草湯等,都已經是傳世名方。
三國時東阿王曹植贊阿膠賦雲:「授我仙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
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別錄》曰:「阿膠,出東阿,故名阿膠也。」
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雲:「諸膠俱能療風止瀉補虛,而驢皮膠主風為最。」
唐代葯王孫思邈《千金翼方》說:「阿膠味甘,微溫,無毒,主心腹內崩勞極。」
宋代寇宗《本草衍義》稱:「驢皮煎膠,取其發散皮膚之外。用烏(驢皮)者,取烏色屬水,以制熱生風之義。」
沈括《夢溪筆談》中說:阿井水「性趨下,清而重」、「取井水煮膠,謂之阿膠」。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稱:「阿井水煎烏驢皮如常煎膠法」。明確指出阿膠用阿井水煎烏驢皮。
金元時期王好古《湯液本草》稱:「阿膠益肺氣。肺虛極損,咳嗽唾膿血,非阿膠不能補。」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在《秋夜梧桐雨之錦上花》寫到:「阿膠一碗,芝麻一盞,白米紅餡蜜餞,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帶笑看,潤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錢。」道明了阿膠美容養顏的特殊功效。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說阿膠「療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腸風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經水不調,無子,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疾。男女一切風病,骨節疼痛,水氣浮腫,虛勞咳嗽喘急,肺痿唾膿血,及癰疽腫毒。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調大腸,聖葯也」。將其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葯三寶」。
清朝吳儀洛《本草從新》載有「真膠產於古齊國之阿地」。
清末曹炳章《增訂偽葯條辨》曰:「阿膠出山東東阿縣,以純驢皮、阿井水煎之,故名阿膠。其色光潔,其味甘咸,其氣清香,此真阿膠也。」
今《中國葯典》中寫道:阿膠補血滋陰 ,潤燥 ,止血。用於血虛萎黃 ,眩暈心悸 ,肌痿無力 ,心煩不眠 ,虛風內動 ,肺燥咳嗽 ,勞嗽咯血 ,吐血尿血 ,便血崩漏 ,妊娠胎漏。
原料演變
「膠」在發明之初主要是用於製造弓弩和粘接器物等而非葯用。
早期的阿膠是以牛皮為主要原料,兼用豬、騾等多種皮製成的。
宋元兩代所用百年堂阿膠既有牛皮膠,又有驢皮膠,還混有少部分雜皮熬制的次品膠。
李時珍將牛皮膠從阿膠中分出,以黃明膠之名另述。據此,後世遂將驢皮膠稱為阿膠,牛皮膠稱為黃明膠,豬皮膠等稱為次品雜膠,豬皮膠稱為新阿膠。阿膠與黃明膠功效相似,臨床常互為代用。百年堂阿膠滋陰補血力較好,黃明膠兼能消腫,而新阿膠的補血功效優於百年堂阿膠
1 漢代以前張振平認為《神農本草經》之前是以「膠」入葯,未有「阿膠」之名。「先秦有膠多種即『鹿膠青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沒有驢皮膠,表明早期葯用膠的多樣化」。至漢《神農本草經》已有「阿膠」、「傅致膠」之名,但也沒有指明是由何種材料製成。
2 三國至南北朝《名醫別錄》中明確記載「煮牛皮作之」,但後魏《齊民要術》指出:「沙牛皮、水牛皮、豬皮為上,驢、馬、駝、騾皮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無問年歲久遠,不腐爛者,悉皆中煮」。可見,此時認為什麼皮都行。張振平更認為漢至隋唐阿膠與膠可同樣葯用。
3 唐宋 唐《本草拾遺》:「諸膠皆能療風……而驢皮膠主風為最」,又「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為牛皮,本經阿膠也用牛皮,是二皮通用,然今牛皮膠製作不甚精,但以膠物者,不堪葯用之,當以鹿角所作之,但功倍於牛膠,故鮮有真者,非自製造恐多偽耳」。宋《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造之,阿井水煎烏驢皮如常煎膠法」。可見此時牛皮、驢皮膠已成兩大主流,且認為驢皮膠葯用好於牛皮膠。驢皮膠已佔主導地位。
4 明代 時珍曰:「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後世乃貴驢皮。若偽者皆雜以馬皮、舊革、鞍、靴之類,其氣濁臭,不堪入葯。當以黃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為真」。前者是牛皮膠,後者是驢皮膠。李時珍又把黃明膠單列「阿膠一名傅致膠,煮牛皮作之。黃明膠即今水膠,乃牛皮所作,色黃明……非阿井水所作耳。」豈止是阿井水之差,結合陳藏器:「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是牛皮」,可見當時牛皮膠、驢皮膠都作阿膠葯用,牛皮膠又單用作黃明膠葯用。「非阿井水所作耳」只是李時珍的推測。阿井唐宋已官禁。明代已以驢皮為主,有的明代本草著作,甚至指出是黑驢皮。
5 清代至今 《本草求真》、《本草述鉤元》、《神農本草經讀》、《增訂偽葯條辨》等都載:阿膠應以烏驢皮和阿井水製成,而把牛皮膠當作偽品,見本文1.5清九天貢膠。現《中國葯典》已明確阿膠原料是驢皮,黃明膠是牛皮。
6 驢皮取代牛皮製阿膠的原因 張振平認為驢起源在非洲及西亞,後擴散新疆、蒙古一帶。是漢張騫通西域時把驢引進了中原地區。西漢桓寬《鹽鐵論》「贏(騾)驢駱駝,銜尾入塞」,以至《史記·匈奴傳》稱驢為「奇畜」。這也是《周禮·考工記》論述膠的品種時未言及驢皮膠的原因。驢適應性好,耐粗飼,繁殖力強,行動靈活,被農戶廣泛飼養,成為中原地區與牛馬豬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這樣也就有了驢皮膠。牛皮膠逐漸被驢皮膠取代,除了葯效上的差別,主要是五代至宋實行的「牛皮之禁」有關。古代牛皮軍需民用用途廣泛,特別是軍事上製作將士的甲胄、盾牌、車馬挽具及制膠用於弓駑,用量甚大。唐末五代,戰亂不已。禁止牛革筋角出境「皆輸於官」,初由官收買,後作稅交納。後唐明宗之世賞以鹽,後漢法律,販牛皮一寸抵死。宋初「民間自死牛皮筋角,並中賣入官,量為三等支作錢。其不及等者,退還百姓及許客旅販賣。」至宋仁宗時,因與契丹戰爭頻繁,「人戶自死牛馬皮筋角,限半月赴官送納。」再加上古代農業社會,耕牛是極重要的生產工具,不能隨便宰殺,只有病、老死之牛皮。正是上述原因,唐代已大量用驢皮阿膠。宋代的牛皮膠或系民間取官府舍棄的劣等牛皮製成,以致醫家認為不堪葯用。黃明膠也許是避諱禁民私用牛皮,且牛皮膠黃赤透明而取名吧。
B. 東阿阿膠是有3000年的歷史嗎
阿膠抄原產於山東,已有兩千襲多年的應用歷史,與人參、鹿茸一起被譽為「中葯三寶」。阿膠的原產地是山東「東阿縣」。東阿阿膠歷來名冠天下,直至今日「東阿阿膠」幾乎已經成為阿膠的代名詞,同時也演變為對國內最大的阿膠及系列產品生產企業-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山東東阿阿膠廠,1952年建廠,1993年由國有企業改制為股份制企業。1996年成為上市公司,同年7月29日「東阿阿膠」A股股票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C. 阿膠歷史1000字光文字簡介
史書記載:阿膠發源於東阿鎮,已有有2500多年的歷史
阿膠的葯用始見於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醫帛書《五十二病方》;現存最早的我國第一部葯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明朝大醫葯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將阿膠稱為「聖葯」,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葯三寶;《中國葯學大辭典》778頁辨別真偽條目下記載了真阿膠的傳統制備方法。」——按古法「每年春季,選擇純黑無病健驢,飼以東阿鎮獅耳山之草,飲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殺取皮,浸狼溪河內四五日,刮毛滌垢,再浸漂數日,取阿井水,狼溪河水,用桑柴火熬三晝夜,去渣濾清,再用銀鍋金鏟,加參、蓍(SHI)、歸、芎、橘、甘草等葯汁再熬製成膠。其色光潔,味甘咸,氣清香,此即真阿膠也。」歷代《本草》都有對阿膠的記載,各版《中國葯典》也都載入了阿膠。
歷代《本草》對阿膠的詳細記述
《神農本草經》將阿膠列為「上品」,相傳神農氏遍嘗百草,發明中葯,將葯分上、中、下三品,上葯養命,中葯養性,下葯治病。上品主養生,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輕身益氣,延年益壽。阿膠隨著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茶馬古道,晉商商道,傳播四方,與瓷器,絲綢、茶葉,成為「中國古代四大國禮」。
在《本草綱目》里,李時珍稱阿膠為「聖葯」!李時珍生長於明代嘉靖隆慶萬曆三朝,這個時間段內明代的醫學風氣是強調「以人補人」,最有名的大補之葯是秋石、紫車河等,李時珍對這種風氣極為厭惡,所以牽涉到大補之類的葯材,也惜字如金,不肯輕易贊美。在《本草綱目》中一萬多個葯方,1892種葯,惟獨在「發明」條目里,引用了楊士瀛的評價:「阿膠育神,人參益氣」,稱阿膠:「療吐血、血淋、尿血、腸學風、下痢。女人血病、血枯、經水不調、無子、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症。男女一切風病,骨節疼痛,水氣浮腫,虛癆咳嗽喘急,肺痿唾膿血,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調大腸,聖葯也」,將阿膠列在人參之前。
清代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直接說阿膠是「血肉有情之品,滋補最甚」。民國醫家黃傑熙直接以「妙葯」盛贊阿膠:「人之病雖多,不外水火氣血之病,真阿膠滋補潛流血脈之力甚大,故為妙葯」。
1935年,前世界書局出版的《中國葯學大辭典》778頁辨別真偽條目下記載了真阿膠的傳統制備方法。」——按古法「每年春季,選擇純黑無病健驢,飼以東阿鎮獅耳山之草,飲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殺取皮,浸狼溪河內四五日,刮毛滌垢,再浸漂數日,取阿井水,狼溪河水,用桑柴火熬三晝夜,去渣濾清,再用銀鍋金鏟,加參、蓍(SHI)、歸、芎、橘、甘草等葯汁再熬製成膠。其色光潔,味甘咸,氣清香,此即真阿膠也。」這段文字便是對正宗阿膠製作的最真實記載。這里的獅耳山、狼溪河均位於福膠集團在平陰縣東阿鎮打造的中國阿膠文化園內,為福膠集團獨家擁有。 阿膠,出山東東阿,故名阿膠。相傳神農氏嘗味百草發明中葯。葯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主養生,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輕身益氣,不老延年。漢《神農本草經》以來,歷代本草皆將阿膠列為上品、聖葯、貢品。其性味甘平.無毒.乃陰陽平和之物。久服可化痰清肺,養性延年,使身體強健;配方可治療各種血證、風證.水氣浮腫,月經不調,老人虛秘等症。
東阿百年堂阿膠系東阿道地阿膠之典範,東阿阿膠之珍品,』百年堂阿膠選用天然飼養之烏驢皮,汲取阿井之水,得大師之技藝煉制而成。千百年以來,東阿道地阿膠以貢品進貢朝廷,尋常百姓極難得真膠。今東阿百年堂阿膠有限公司秉承精湛奇秘的傳統製作技藝,煉制出高貴傳世之極品,使昔日之貢品重現今朝。
三國時東阿王曹植贊阿膠賦雲:「授我仙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珍之。秘之。
阿膠發源於東阿,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距今有2500多年歷史。
因阿膠味甘、性平、無毒、老少皆宜。四季皆可服用,故可久服。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因此在阿膠2500年的應用過程中,形成了三大歷史文化體系。
阿膠的學術文化
▲阿膠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稱 「昧甘,平.
無毒。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
久服,輕身益氣。」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成書於秦漢時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葯物學專署。被奉為中葯學經典。全書分三卷,載葯365種(植物葯252種,動物葯67種,礦物葯46種),它將葯物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葯120種.無毒副作用.可以久服.具有滋補強身、延年益壽的作用.如阿膠人參等:中品葯120種.有毒或無毒,是對疾病能起抑病補虛作用的葯物.如五味子、黃連、麻黃等.下品葯125種,有毒而性烈.是可除寒熱、破積聚的葯物.如大戟、巴豆、附子等,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葯理論精髓。
《神農本草經》中對每一味葯的場地、性質、採集和主治病症都有詳細記載。對各種葯物怎樣相互配合應用,以及簡單的制劑,都做了概述。更可貴的是早在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通過大量的治療實踐,已經發現了許多特效葯物,如麻黃可以治療哮喘,大黃可以瀉火,常山可以治療瘧疾,阿膠又名傅制膠,久服益氣輕身等等。這些都已用現代科學分析的方法得到證實。
南朝粱代陶弘景《本草經集注》日(阿膠)「出東阿,故日阿膠」,「微溫,無毒。丈夫少腹痛。虛勞贏瘦,陰氣不足,腳酸不能久立,養肝氣」. 湊著用
D. 阿膠棗的發展歷史
古人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之說。大棗,我國首部葯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不可多得的上品。《神農本草經》記述大棗功能「主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葯,久服輕身長年」。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老壽星,活到101歲(公元581年—682年)。在那個時代,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後人稱他為「孫真人」、「孫神仙」。他能夠長壽,除他對養生延壽有特殊的理論和方法外,據說與他經常服食大棗很有關系。孫思邈認為大棗「久服輕身,長年不飢,似神仙」。
東阿潤惠堂始創於1836年,以煎制上乘阿膠聞名。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潤惠堂傳人致力於阿膠膏方和蜜餞等養生品的配伍研製,並獨創陶窯烘焙工藝,其秘制阿膠棗、阿膠糕因香濃可口食用方便備受當時上海灘達官貴人的青睞。
阿膠被稱為「中葯三寶」
阿膠有2000多年的歷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聖葯」,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葯三寶」。在滋補和葯用方面有神奇的功效,有顯著補血作用。阿膠直接作用於造血鏈,升高骨髓造血細胞、白細胞、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迅速恢復失血性貧血的紅細胞,增強免疫功能。通過補血,改善貧血的面部暗淡,讓顏面恢復紅潤,肌膚細膩有光澤。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大棗具有鎮靜、催眠、升高白細胞及抗過敏的作用,還有保肝、強壯、降低血清膽固醇和抑制癌細胞的增殖作用,因其含多種維生素,有「天然維生素」的美譽。
E. 阿膠最早什麼時候開始製造的
阿膠是老少皆宜、滋補作用卓著、使用歷史悠久的寶貴中葯。但長期以來,阿膠是何人何時何地發明等問題一直沒有系統的考證。
阿膠的名稱及來源阿膠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出東阿,故曰阿膠」。
傅致膠——始於《神農本草經》。今當地傳說由傅氏和尚發明用驢皮加工成膠傳與後人,為了紀念他,「致」通「制」,取「製造」之意。
驢皮膠——始於《千金食治》。當時牛皮、驢皮和馬皮等皆用於加工阿膠,但驢皮膠已被醫家所單獨認識。
盆覆膠——始於《本草經集注》。陶弘景:「膠有清濁,凡三種:清薄者,書畫用;厚而清者,名為盆覆膠,作葯用之……濁黑者,可膠物用,不入葯也」。《齊民要術》煮膠第九十,煮膠法中:「用盆凝膠後合盆於席上」,有「盆覆膠」之意,但文中沒有此名。
九天貢膠——源於清代。阿膠作為皇室貢品最早見於《水經注》「歲嘗煮膠以貢天府」。當地傳說1871年清朝派四品飲差大臣監制「九天貢膠」,
當時皇家專放養12頭黑驢於獅耳山上,冬至時,宰殺取皮,煮熬八天成汁,第九天切膠成長方塊狀,晾乾後進貢朝庭,此名當源於此。阿膠用皮的演變
漢代以前,《神農本草經》之前是以「膠」入葯,未有「阿膠」之名。至漢《神農本草經》已有「阿膠」、「傅致膠」之名,但也沒有指明是由何種材料製成。三國至南北朝——《名醫別錄》中明確記載「煮牛皮作之」,但後魏《齊民要術》指出:「沙牛皮、水牛皮、豬皮為上,驢、馬、駝、騾皮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無問年歲久遠,不腐爛者,悉皆中煮」。可見,此時認為什麼皮都行。漢至隋唐阿膠與膠可同樣葯用。
F. 東阿阿膠是如何從古發展至今的
你好!
東阿阿膠來是歷史悠久的滋自補品!由驢皮熬制!也稱驢皮膠!因產自東阿故名阿膠!
東阿阿膠和東阿古膠都是驢皮膠!品牌不同而已!那個好的區別就是那個是真的驢皮膠!
如今還真難找到真的驢皮膠了!有那麼多的驢嗎?恐怕該改名皮鞋膠了!
如有疑問,請追問。
G. 阿膠的歷史
阿膠,又名傅致膠、盆覆膠、驢皮膠,出白《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水經注》載:「東阿縣有大井,其巨若輪,深六、七丈,歲常煮膠,《本草》所謂阿膠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陶弘景《神農本草經集注》載阿膠:「出東阿,故曰阿膠也。今東都下亦能作之。用皮亦有老少。膠則有清濁,凡三種,清薄者畫用;厚而清者名為盆覆膠,作葯用之;濁黑者可膠物,不入葯用。」
《本草拾遺》載:「凡膠俱能療風,止泄、補虛,驢皮膠主風為最。」
《本草圖經》載:「阿膠,今鄆州皆能作上,以阿縣城北井水作煮為真。造之,阿井水煎烏驢皮,如常煎膠法。尋方書所說,所以勝諸膠者,大抵以驢皮得阿井水乃佳耳。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是牛皮,《本經》阿膠亦用牛皮,是二皮亦通用,然今牛皮膠製作不甚精,但以膠物者,不堪葯用之,當以鹿角所煎者,而鹿角膠《本經》自謂之白膠,雲出雲中,今處處皆得其法,可以作之,但功倍勞於牛膠。」
《本草綱目》載:「凡造諸膠, 自十月至二、三月間,用牛、水牛、驢皮者為上,豬、馬、騾、駝皮者次之,其舊皮鞋履等物者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極凈,熬煮,時時攪之,恆添水至爛,濾汁再熬成膠,傾盆內,待凝,近盆底者名坌膠,煎膠水以咸苦者為妙。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後世乃貴驢皮,若偽者皆雜以馬皮、舊革、鞍靴之類,其氣濁臭,不堪入葯。當以黃透如琥珀色,或 光黑如漆者為真,真者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濕軟。」
阿膠的原產地是山東「東阿」,由於朝代更替,東阿縣治多有變遷,因此,阿膠原產地應為「泛東阿區」,有關專家研究認為,其應該包括下列地區。
1.今屬聊城市陽谷縣的阿城鎮,是最早的東阿縣治所在地,阿膠似應誕生於此。
2.今屬濟南市平陰縣的東阿鎮,福膠集團所在地。代表產品是「福」字牌和「東阿鎮」牌阿膠。東阿鎮是明代至1947年的東阿縣城,阿膠製造業興盛並成為貢品即始於此;東阿鎮阿膠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獲金牌。
3.今屬聊城市東阿縣,1947年以後東阿縣的銅城鎮成為東阿縣駐地,也是東膠集團所在地,東阿集團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阿膠生產企業。其中東阿鎮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阿膠之鄉」,並與茅台鎮、景德鎮一道成為受國家原產地保護的中國三大傳統特產名鎮。而古老的「阿膠井」則在今阿城鎮西北2公里處的岳庄村。
H. 東阿阿膠的東阿阿膠歷史
東阿阿膠具有三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極其豐厚。《本草綱目》載:「阿膠,本經上品,弘景曰:『出東阿,故名阿膠」。公司地處阿膠發源地東阿縣,擁有國家原產地標記注冊認證及國內阿膠行業代表性傳承人資格。
東阿阿膠漢唐至明清一直是皇家貢品,歷代《本草》皆將其列為「上品」,譽為「聖葯」。千年臨床及現代科學檢測證實,東阿阿膠具有補氣養血、滋陰潤燥等多重功效,系中醫治療血虛的首選之品,我國首部葯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稱「久服,輕身益氣」。經過整理,關於東阿阿膠的古代經典名方多達3200餘首。 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
是全國最大的阿膠及系列產品生產企業,成立於1952年,1996年成為上市公司,2005年,隸屬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擁有中成葯、保健品、生物葯3大主導產業,100餘個品規。東阿阿膠連續3年居全國補益中葯之首,在國內十大補血品牌中第一提及率、最常服用率、嘗試率、品牌忠誠度等7項指標高居榜首。復方阿膠漿為全國醫葯行業十大名牌產品、全國十大暢銷中葯。 「東阿」牌阿膠通過阿膠國家原產地標記注冊;
全國阿膠廠家唯一3次榮膺國家金質獎、唯一榮獲傳統葯「長城」國際金獎和「全國用戶滿意產品」稱號;
「東阿」牌商標、「吉祥雲」商標均為中國馳名商標;
「東阿」牌榮獲首批300家「全國重點保護品牌」、「中國科技名牌500強」、「最受消費者信賴保健品品牌」、「最具放心企業和最具放心品牌」,5次入圍「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為「中國最具價值的六大保健品品牌」之冠。
東阿阿膠製作技藝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司為此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企業和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也是全國阿膠行業唯一的道地葯材生產示範基地。
2015年9月獲得「世博百年品牌榮譽」稱號,並頒發「世博百年品牌企業紀念證書」。
2015年11月,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榮獲全國質量獎組織獎,國家級東阿阿膠技藝傳承人、總裁秦玉峰被評為中國傑出質量人。 2012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7.3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0.54%,。
2013年,營業收入40.1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0.56億元凈增9.6億元,增幅為31.42%;
I. 阿膠有快3000年歷史,那古代哪些名人吃東阿阿膠呢
1、東漢時期的孔融,在《同歲論》說到:"弊箄徑尺,不足以救鹽池之咸。阿膠徑寸,不能止黃河之濁。"裡面就表達了吃東阿阿膠的好處,滋補功效還是靠譜的。
2、唐朝李世民,據說當初李世民率領士兵與人作戰,行至東阿縣,當地百姓用阿膠湯來犒勞軍隊,這支軍隊很快恢復了戰鬥力。
3、三國曹植因其強身健體,曹操之子曹植是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梵唄音樂的創始人,他的」七步詩」膾炙人口,他曾經做過「東阿王」,初來東阿,骨瘦如柴。
後來因為常食東阿阿膠滋補,身體受益非淺,於是感念而作《飛龍篇》:「 晨游泰山,雲霧窈窕。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長跪問道。西登玉堂,金縷復道。授我仙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
曹植詩中所指的仙葯,就是東阿縣出的阿膠。
4、宋代理學大師朱熹的母親。他曾修書一封奉勸其母: "慈母年高, 當以心平
氣和為上。少食勤餐,果蔬時體。阿膠丹參之物,時以佐之。延庚續壽,兒之祈焉」。
5、清代的李鴻章,光緒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96年,清政府洋務大員李鴻章出使英國。這時李鴻章已經74歲高齡了,臨行前咳喘連連,這讓老佛爺慈禧十分擔心。
為了給李鴻章這個心腹大臣補養身體,好讓這次出使大英帝國的任務完成,慈禧賜他宮廷御葯,以東阿阿膠、紅參、熟地、知母、貝母配伍。李鴻章-路服用, 大稱其妙!- -個多月的海路神清氣爽,完成出使任務,順利返回。從此,他和慈禧-樣,經常服用阿膠。
(9)阿膠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東阿阿膠從漢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貢品。據史料考證,阿膠的應用迄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阿膠自古以來就被譽為「補血聖葯」、「滋補國寶」。
東阿阿膠從漢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貢品。據史料考證,阿膠的應用迄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阿膠自古以來就被譽為「補血聖葯」、「滋補國寶」,歷代《本草》皆將其列為「上品」,稱其為「聖葯」。
我國首部葯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稱其「久服,輕身益氣」。經過整理,關於東阿阿膠的古代經典名方更是多達3200餘首。
「壽人濟世」作為東阿阿膠的使命,濃縮了三千年阿膠對生命健康的呵護,表達了東阿阿膠在促進社會發展中要做大健康產業,為人們的健康長壽做貢獻,實現企業發展和基業常青的價值取向,體現了東阿阿膠人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