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紹一下荊楚文化
楚文化、荊楚文化同屬一個概念,均指楚人
2. 湖北省鄂州市有什麼特色
鄂州就像一朵美麗的畫,他的風景優美,地理位置好。。。
就像神仙住的地方一樣。
3. 描寫鄂州歷史文化的現代詩
濃霜淡抹的葦叢
氣候是令人醉倒的
藏藍色的河載著西域酒器
電索在風中悠揚
我獻上約瑟夫對岸
異國的荷亥俄奶糖
去購買你的童年
奧秘不是青蛙坐過的地方
4. 鄂州是哪裡
鄂州市是湖北省來下轄的自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是湖北省省轄市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鄂東水陸交通樞紐之一。面積1504平方公里。轄鄂城、梁子湖、華容3區。鄂州市境東部屬崗丘地帶,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上。
5. 㓵州市屬於地級市嗎
應該是鄂州市,鄂州市屬於地級市。
鄂州市,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回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答,是湖北省省轄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鄂東水陸交通樞紐之一。截至2016年、全市面積159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07.69萬人。轄鄂城、梁子湖、華容3區。
鄂州市境東部屬崗丘地帶,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上。
鄂州歷史悠久,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孫權在此稱帝。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鄂州為鄂王,修築鄂王城,這也是湖北簡稱「鄂」的由來。
鄂州市為湖北省第一批改革開放試驗區,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古銅鏡之鄉,馳名中外的「武昌魚」的原產地,素有「百湖之市」、「魚米之鄉」等稱號。2007年8月18日,鄂州獲得了「中部最佳投資城市」的榮譽稱號。2017年6月,鄂州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6. 湖北的鄂州和武昌的名字據說是後來互換的,為什麼要互換呢什麼時候換的呢
隋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內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容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經過發掘,武漢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武昌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磚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宋代武漢的制瓷業發達。在市郊江夏區梁子湖旁發現了宋代瓷窯群100多座,燒制的瓷器品種很多,釉色以青白瓷為主。南宋詩人陸游在經過武昌時,寫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里,雖錢塘、建康不能過,隱然一大都會也」來描寫武昌的繁華。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興師北伐。
三國分立時,孫權於魏黃初二年(221年)自公安遷來鄂縣,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是本地稱「武昌」的開始。武昌縣領域約有今鄂州、黃石、大冶三市。在武昌縣城設武昌郡,管轄武昌、江夏、沙羨、下雉、興國、柴桑(九江市西南)、尋陽(九江)七縣。郡治、縣治均在今城區。吳黃龍元年(229年)四月,孫權即帝位於武昌。從此,武昌不僅是郡、縣的治所,而且是孫吳的國都,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都城遺址至今尚明晰可見。
7. 鄂州哪有好玩的地方,求介紹
鄂州市景點有:
天堂湖
「江浙有蘇杭,湖北有天堂」,凡來過大別山的人誰都不會忘記天堂湖。
天堂湖位於九資河和大地坳之間。這是一個長約10華里,寬約1華里的人工湖。遠遠望去,整座湖就像一塊巨大的長方寶鏡鑲嵌在薄刀鋒、天堂寨、筆架山等諸峰腳下,亦如蜿蜒的銀帶飛舞在群山之中,勾勒出一幅山水掩映、雲霧繚繞、村舍錯落的風景畫。
乘車沿風景區東面的公路,經艾弧坪直下約7公里就可到達天堂湖大壩的所在地大地坳鄉。登上壩堤,最醒目的自然是那微風輕掠、波光粼粼的水面,水面上碧水漣漪、遊船飛渡、畫舫徐行,鳥兒凌撲,水下魚蝦嬉戲,龜鱉漫遊……處處給人一種生意盎然之感。
乘上機動小遊船,放眼湖區周圍景色。東西天堂寨、筆架山拔地而起,蒼茫巍然;西面薄刀鋒,三省堖流雲飛渡;南面雞鳴尖、狗耳尖、沉碧潮湧;北面青苔關、翁門關橫截東西。
湖區附近,有著名的仙人堖和美女峰,把人帶入一個浮想聯翩的夢幻世界。湖水邊數十里地更是山山入畫,景景有情,依山傍水的農家小院,浣紗村姑,讓人感覺走進了山水畫,田園詩。
蓮花山
蓮花山,坐落於鄂州市南郊洋瀾湖畔,蓮花山峰巒疊翠,山清水秀,樓閣嵯峨,萬木蔥籠,已開發成遠近聞名的康福旅遊區,是旅客休養身心,觀光娛樂的喜樂園。
蓮花山鍾靈毓秀,洋瀾湖煙波浩淼。從地形地貌上看,鄂州的版圖如同一片碧綠的荷葉靜靜地飄浮在長江與大湖之間。在億萬年的地殼運動中,以蓮花山為主體的九座山峰拔地而起,相互簇擁,恰似九朵蓮花盛開於脈脈含情的湖波之上。
湖山壯美,地靈人傑。獨特的自然風光,地形地貌吸引歷代文人墨客留連駐足,屈原、陶淵明、黃庭堅、蘇東坡、丁鶴年等在此行吟歌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相傳,吳王孫權曾在此設立觀星台,東吳大都督周瑜曾在這里督練水軍。
蓮花山是湖北省著名的涉外旅遊風景區,共有人文景觀30多處,以江南第一塔—元明塔,天下第一龍—接龍台,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文化碑林———蓮花山碑林而聞名遐邇,成為荊楚大地上的旅遊名勝。
西山風景區
鄂州西山,古稱樊山,因在吳王古都——今鄂州市區之西,故名西山。
西山位於長江中游南岸,距華中大都市武漢 68 公里。北臨長江,與黃州赤壁相望;南瀕洋瀾湖,同萬頃碧波相連;東接繁華的鬧市;西枕玉帶縈回的百里樊川,襟江帶湖,拔地而起。西山一脈九曲,九峰六穀,重巒疊嶂,松柏蔽空。翠壑丹崖,飛瀑漱玉。全山東西長約 1.6 公里,南北寬約 1.2 公里,主峰 170 米,總面積 4000 多畝。山上六條谷澗,串連七泉、三池、一湖和兩道瀑布。西山地下水水質優良,終年不竭。清甜甘美的菩薩泉和酥脆可口的東坡餅享譽九州。
西山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萬木蔥蘢、百花爭艷。西(山)雷(山)二峰如劍挺峙,峻嶺峭壁似龍盤桓,山巒飛動,幽谷飄雲。山中溪澗泉池鑲嵌於丹岩翠谷,亭台寺閣點綴於樹杪花叢,曲橋水榭倒映於清溪碧流,青塔紅樓隱現於七彩浮雲。漫山草木青翠,鳥語花香,清風爽潤,是人們娛悅身心的旅遊、度假勝地。
西山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以吳王故都為特色歷史文化景觀,以孫權、蘇軾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古靈泉寺為標志的佛教文化景觀和以西山園林為主體的自然景觀在這里巧妙融和,交相輝映。西山留下了三國吳王孫權治國,晉代高僧慧遠參禪以及抗金名將岳飛和歷代名士陶侃、庾亮、李白、蘇軾、歐陽修、王安石、陸游、彭玉麟、張之洞等人在這里講經佈道、習武修文、游獵宴飲、避暑隱居的諸多蹤跡。有的成為千古勝跡,令人景仰。他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美詩篇和傳世墨寶,為中華文學藝術寶庫增添異彩。清末書法大師張裕釗、辛亥首義烈士彭楚藩也有遺跡在此。大革命時期,賀龍將軍曾率部在西山設防。解放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王任重等同志曾多次來西山視察, 1965 年秋,陳毅元帥登上西山絕頂,感慨萬千:「西山不亞於廬山呀!」
西山名勝古跡主要有:吳王避暑宮、武昌樓、古靈泉寺等二十餘處。
吳王避暑宮 是吳王孫權在西山避暑讀書的行宮,始建於公元 221 年—— 229 年之間,這里松蔭鋪地,山泉潺潺,氣溫比城區要低 2 —— 3 ℃以度,歷來被稱為武昌城中的「清涼福地」。東晉太元年間(公元 376 年—— 396 年),高僧慧遠看中這塊風水寶地,將避暑宮故基辟為西山寺。 20 世紀 90 年代只保留避暑宮一間側殿,人稱避暑殿。
1999 年吳王避暑宮遷址椅子山頂重建,成為西山又一個新風景區,有避暑宮、讀書堂、議政殿、武昌樓等漢代風格的仿古建築群,總佔地面積 80 余畝。
武昌樓
矗立於椅子山頂,摩雲映日,巍峨秀挺,登樓遠眺,鄂州黃州景觀盡收眼底。萬里長江,煙波浩淼,百舸爭流,汽笛響過,山鳴谷應,給人一種天寬地闊、氣勢磅礴之感。樓門橫額上的飄逸遒勁「武昌樓」三個大字,是中國當代文化大家郭沫若的手跡。
古靈泉寺
又名「西山寺」,是東晉太元年間高僧慧遠所建,是中國佛教「凈土宗」的發祥地。寺中有一堂(文殊師利堂)、三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六殿(天王殿、拜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武聖殿、念佛殿)。殿堂為磚木結構,蓮花斗拱,飛檐射脊,紅椽彩廳,金碧輝煌。大雄寶殿內,數十尊羅漢菩薩或坐或卧、或動或靜,造形精巧,維妙維肖。
九曲亭
在西山南麓的九曲嶺上,取「羊腸九曲」之義,命名「九曲亭」。九曲亭始建於三國時期,後來荒廢。宋人蘇軾謫居黃州,過江興攀西山,覓得故址,擴地重修。九曲亭內黃屏紅柱,屏壁正反兩面,分別書有蘇軾的《武昌西山》詩和蘇轍的《武昌九曲亭記》。此外,西山庵、松風閣、翠景園、秀園、試劍石、即位壇、退谷、石門開、龐統讀書處等景觀,也一定會給遊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記憶。
鄂州市博物館
是政府設立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既承擔著配合市內建設工程開展文物調查勘探、考古發掘的重要任務,又肩負著文物徵集保管、陳列宣傳、科學研究和開發利用以及對全市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管理等歷史使命。
全館已擁有土地23.69畝,已設置辦公室、保衛科、文物考古隊、地上文物保護部、陳列保管部、經營部、旅遊部和文物復原復制研究所等科室部所。
通過廣大文博工作者的努力,已先後在市內發現古文化遺址54處,古建築8處,石刻6處,革命遺址7處,近現代紀念建築5處,古墓葬、古墓區多處。其中被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08處,包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7處。
較有影響的文物保護單位有:怡亭銘摩崖石刻、彭楚藩烈士墓、吳王城遺址、觀音閣、賀龍軍部舊址、庾亮樓、文星塔、城隍廟等。共發掘古墓1000餘座。館藏文物超過2萬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6件(套)、二級文物277件(套)、三級文物2331件(套)。館藏文物以古銅鏡和六朝青瓷器為特色。數量、等級居各市州前列的館藏文物,使鄂州享有全省「文物大市」的盛譽,聞名於海內外的500多面古銅鏡的出土,使鄂州獲得「銅鏡之鄉」的美稱。
鄂州
鄂州市位於湖北省的東部,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東經114°32′-115°05′,北緯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武漢,東連「礦冶之城」黃石,北與黃岡地區隔江相望,南同咸寧地區瀕湖毗鄰。這里曾為三國吳王故都,又是歷史文化名城。全市總面積1504平方公里,整個版圖輪廓呈「三葉型」。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間低平;最高點「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點梁子湖的「梁子湖」,海拔11.7米。境內擁有大小湖泊133個,水域面積65萬畝,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魚米之鄉」。其中,全國十大名湖之一的梁子湖方圓300多平方公里,湖中有島,島中有湖。
【旅遊】
鄂州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城市。東漢以前為鄂邑、鄂郡、鄂縣。三國時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稱武昌。此後,鄂州或為郡治,或為州府,始終是長江中游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
鄂州是一座風光秀麗的城市,是長江之濱的旅遊城市,山、水、城渾然一體,以西山、梁子湖、洋瀾湖為主體的山水自然景觀,以「怡亭銘」摩崖、吳王城、觀音閣為重點的古跡景觀,以孫權、元結、蘇軾等歷史名人的遺跡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及以佛教「凈土宗」發祥地古靈泉寺為標志的佛教景觀,是國內有名的「古銅鏡之鄉」的發祥地。遍布全市各地,使鄂州成為「三國旅遊線」和「長江旅遊帶」上的重要城市,成為湖北楚文化旅遊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8. 鄂州是哪個省的城市
鄂州
鄂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數千年來,先輩們用勤勞的雙手,在鄂州大地創造了不朽的業績。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湖北省轄的中等城市。轄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三個縣級行政區和國營長港農場。
【地理】
鄂州市位於湖北省的東部,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東經114°32′-115°05′,北緯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武漢,東連「礦冶之城」黃石,北與黃岡地區隔江相望,南同咸寧地區瀕湖毗鄰。這里曾為三國吳王故都,又是歷史文化名城。全市總面積1504平方公里,整個版圖輪廓呈「三葉型」。
【歷史】
鄂州歷史悠久,自春秋戰國以來,始為東楚首府,繼為鄂邑、鄂郡、鄂縣,其間曾兩度成為帝王的都城。在歷史上,即是鄂東南的重要商埠,亦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國時期,東吳立國60年,鄂州作為其國都和陪都,先後達45年之久,與南京(古稱「建業」)並稱「東都」、「西都」。兩晉迄於宋遼,鄂州時為郡治,時為州府,始終是長江沿岸的政治和軍事重鎮。
【人文】
鄂州人文薈萃,英俊輩出。楚熊渠、吳孫權、晉陶侃等歷代王侯重臣,或承封襲爵,或建都駐蹕,都曾在這塊土地上金戈鐵馬,縱橫馳騁,鄂王城、吳王城、點將台等遺跡故址,記載著他們在鄂州的文治武功。唐李白、宋蘇軾、元丁鶴年等騷壇首領,或結廬隱居,或慕名游歷,都曾在鄂州揮毫濡墨,舒喉放歌,《武昌釣台篇》、《武昌西山詩》、《松風閣》等詩詞歌賦,飽含著他們對鄂州的殷殷深情。尤其是在近現代,鄂州更是人才輩出,為中國革命和歷史的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彭楚藩、吳兆麟為代表的鄂州熱血男兒,在辛亥革命中首舉義旗,為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而血灑江城;范鴻戢、劉伯垂等一大批優秀知識分子,積極向國人傳播馬列主義,參與創建了北京和武漢共產主義小組,成為我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此外,還有如影響晚清書壇百餘年的一代宗師張裕釗,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女活動家張金保,被譽為「武林奇」的近代武術教育家萬籟聲,中國現代話劇事業的拓荒者萬籟平,全國戰斗英雄趙怡忠等,他們如同燦爛的群星,為鄂州的歷史增添了異彩。
【氣候】
鄂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位於中緯度地區,季風氣候明顯,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五霜期長。嚴冬暑期時間短,主要災害天氣有暴雨、乾旱、大風、冰雹和冰凍等。
【春季】(3至5月中旬)氣候特徵:
升溫快、雨日多、天氣變化劇烈。
【夏季】(5至7月上旬)氣候特徵:
初夏:暴雨多、濕度大、雨量集中。
盛夏(7月中旬至8月)後:晴熱少雨、高溫高濕,日照強,蒸發大。
【秋季】(9至11月)氣候特徵:
秋高氣爽,晴多少雨。秋季是夏季向冬季過度的季節,北方冷空氣迅速南夏,本地常受單一的冷 氣團控制,氣溫比較穩定,有利於秋收秋播。
入秋後,氣溫下降比較快。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氣候特徵:
寒冷少雨,氣候乾燥,以偏北風為主。寒潮過後天氣回暖時,早晚有霜凍現象。
【氣溫】
本市年均氣溫17.0攝氏度,為鄂東地區最高值。
【地溫】
本市地溫的變化同氣溫一致,也系冬低夏高,最低月在元月,最高月在八月。月際變化與氣溫一 樣。隨著深度的增加年平均地溫基本無變化。
【降水】
本市年平均降水量為1282.8毫米,年際變化大。
本市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特點是:西北部略多於東南部,中部和西南部介於量者之間。
【風】
本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節氣候十分明顯,秋、冬兩季主導風向是偏北風,春、夏兩季主導 風向是偏東風。
【日照】
本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03.7小時,平均每天5.5小時。
本市年平均日照率為45%,為鄂東地區高值區。
【交通】
鄂州地理位置優越,在長江流域處於「得中」地位。東去上海,西上重慶,水路距離都在1100公里左右。萬里長江依市而過,境內江岸線長達90公里,有大小港口5座,江海直達,常年可泊5000噸級輪船。106國道縱貫市區南北,武(昌)九(江)鐵路、316國道和宜(昌)黃(石)一級公路三線並行,橫穿鄂州東西。這種「江湖海直通、水鐵公聯運」的優勢,使鄂州得以成為鄂東南地區的水陸交通樞紐。寧(南京)漢(武漢)渝(重慶)光纜數控通訊工程的開通,又使鄂州成為鄂東南地區的通訊樞紐。鄂州基礎設施完備,通訊、供電、供水條件完備。
【旅遊】
鄂州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城市。東漢以前為鄂邑、鄂郡、鄂縣。三國時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稱武昌。此後,鄂州或為郡治,或為州府,始終是長江中游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
鄂州是一座風光秀麗的城市,是長江之濱的旅遊城市,山、水、城渾然一體,以西山、梁子湖、洋瀾湖為主體的山水自然景觀,以「怡亭銘」摩崖、吳王城、觀音閣為重點的古跡景觀,以孫權、元結、蘇軾等歷史名人的遺跡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及以佛教「凈土宗」發祥地古靈泉寺為標志的佛教景觀,是國內有名的「古銅鏡之鄉」的發祥地。遍布全市各地,使鄂州成為「三國旅遊線」和「長江旅遊帶」上的重要城市,成為湖北楚文化旅遊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經濟】
鄂州是長江中游南岸的一座新興工業城市。是鄂東「冶金走廊」、「服裝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支撐,形成了以冶金、服裝、建材、醫葯、化工、機械、電子、輕工為主體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是湖北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和鄂東的商品集散中心。
【基礎設施】
通 訊:15萬門程式控制電話與國際國內聯網,圖文傳真、行動電話、無線尋呼等現代通訊設施齊備,特快傳遞及一些高速優質的郵政服務一應俱全。
供 電:鄂州地處華中電網中部,電力供應充足,市區現有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各2座。總裝機容量300萬千瓦的鄂州電廠第一期工程60萬千瓦已建成發電。
供 水:市區建有自來水廠兩座,日供水40萬噸。
其 它: 鄂州市是全省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市區內各類銀行和證券機構齊全,擁有6座公園、游園,8個大中型購物商場,30多家賓館,其中三星級以上賓館4家。
【開放】
鄂州投資環境優越。1985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鄂州為乙類對外開放城市。1988年,湖北省為擴大對外開放,實施「在中部崛起」的發展戰略,批准鄂州為全省的「經濟改革開放試驗區」。鄂州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窗口,是國家確定的開放城市和對外開放口岸,是湖北省唯一的「經濟改革開放試驗區」,湖北省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二十佳開發區之一,湖北省紅蓮湖旅遊度假區、花湖民營開發區已具有一定規模。近300多個中外合資項目已在這片沃土上生根、開花、結果,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這里建立了經濟技術文化關系。
1990年,省政府又把「湖北省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放在鄂州市葛店鎮。因此,鄂州實際上成為湖北省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對外開放幾年來,鄂州緊緊抓住「兩區」建設的有利機遇,積極擴大開放引進,先後同美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以及台灣、香港等地區建立子廣泛的經濟、技術、貿易和文化交流聯系,與美國俄亥俄州瑪瑞塔市和日本三條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大批外商和港澳台商紛紛來鄂州投資,「三資」企業逐年增加,外向型經濟比重也日趨增大。
【資源】
鄂州礦藏資源豐富,發展冶金、機械、建材等產業具有良好的物質基礎。從已探明的地質資料看,計有鐵、銅、鈷、金、銀等金屬礦數十種和沸石、膨潤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屬礦30餘種,其中尤以鐵、鉛礦藏儲量大、品質好。早在3000多年前,鄂州先民就大規模地開發地下礦藏,並發展了冶煉事業,史稱「冶石為器,千爐齊設」。三國時期,鄂州的金屬采煉、瓷器製造、銅鏡加工和造船業就相當發達,是長江中游著名的礦冶古城和手工業中心,又是「古銅鏡之鄉」。聞名於世的「銅綠山礦冶遺址」實際上就是鄂州先民的傑作。宋乾德5年(公元967年)割武昌三鄉置大冶縣,將今黃石、大冶一帶都劃了出去,礦產資源亦隨之劃去不少,但在這方面仍有優勢。
【工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從鄂州的資源優勢出發,對鄂州進行了重點投資開發建設,相繼興辦了一批重點企業,其中包括武漢鋼鐵公司的重要礦山-程潮鐵礦,湖北省最大的地方鋼鐵基地鄂城鋼鐵廠,國內有名的立窯水泥廠-鄂城水泥廠。今日鄂州已是鄂東「冶金走廊」和「建材走廓」中的重要一環。
1983年鄂州市成立以後,在鞏固提高冶金、建材、機械等基礎工業的同時,大力發展了食品、紡織、服裝、輕工等新興產業,從而逐漸成為產業結構比較協調、產品布局比較合理的新興工業城市。已動工的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鄂州電廠建設起來後,鄂州又將為鄂東南的重要能源基地。
以鋼鐵為主體的冶金工業,以服裝和紡織為主體的紡織工業,以陶瓷、水泥和新型建築材料為主體的建材工業,以機床、模具和汽車零部件為主體的機械工業,以鍶鹽、化肥、精細化工為主體的化學工業,以食品、造紙和日用消費用品為主體的輕工業,以新型抗生素、生化葯品、中成葯為主的醫葯工業。
【高新技術產業】
以高新技術裝備的電子通訊、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
【農業】
鄂州農業向稱發達,是名副其實的江南魚米之鄉。全市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由丘陵、平原、湖區組成,尤以湖泊眾多而著稱,號作「百湖之市」。市域內,湖泊、庫塘星羅棋布,港汊溝渠連成網路,共有水域面積近50萬畝,可養殖面積30多萬畝,適於養魚、育蚌、植蓮,是馳名海內外的武昌魚的故鄉。
鄂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過渡區,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具有發展種養業的良好條件。全市有稻、麥、豆等農作物品種200多個,銀魚,胭脂魚、螃蟹等水生動物100餘種,蓮、菱、芡實等水生植物20多種,豬、牛、羊等畜禽品種近百個,楊、柳、松等樹木數百種,主產糧、棉、油,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頭等農副產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鄂州集鎮稠密,計有大小集鎮78個,平均不到20平方公里就有一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鄂州的鄉鎮企業有了迅速發展,已吸收五分之二的農村勞動力,農村工業化、鄉村集鎮化已成為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並已初步形成「以市帶鎮,以鎮帶村,城鄉並進,共同繁榮」的局面。
「四荒」開發,糧、油、果樹、蔬菜、花卉等農作物優質高新品種、新技術開發,蔬菜、花卉無土栽培系列化生產,優良種畜種禽、水產苗種繁育,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糧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產品貯藏、保鮮、乾燥、加工新技術、新設備。
市樹:樟樹
市花:梅花
參考資料:http://bk..com/view/47557.htm
9. 鄂州是湖北省的起源之地之一嗎
是的,鄂州不但是湖北的文化起源地之一,還在這片土地上還誕生過好幾個國家。
10. 湖北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歷 史
湖北歷史源遠流長。夏商(公元前21世紀-前11世紀)以前,南方民族長期在這里勞動和生活。春秋時(前770-前476年),國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區的楚國在南方諸國中最為強盛。戰國時(前475-前221年),南方諸國統一於楚。公元前221年,統一的秦朝分天下為四十郡,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和黔中等郡。西漢劃天下為十三部(州),湖北以漢水為界,西為南郡,東為江夏,均隸屬於荊州。三國時,吳魏分治湖北,都稱荊州。經兩晉至南北朝,劉宋置荊州、郢州,又僑置雍州,蕭齊繼承了劉宋建制。梁以後建制紊亂,至隋統一,仍稱荊州,一度稱鄂州,故湖北簡稱鄂。
唐分全國為十二道,湖北屬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一部分隸屬淮南道、黔中道。宋分全國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縣屬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於此;有十九縣屬京西南路,另數縣分屬淮南西路、夔州路。元朝除中央稱中書省外,分全國為十一個中書省,簡稱行省。湖北長江以北屬河南行省,以南屬湖廣行省。明朝改制,全國設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屬湖廣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省,北為湖北省,是為湖北建省之始。湖北省當時領有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宜昌、施南等十府。
民國初廢除府、州建制,省下設江漢、襄陽、荊南、施鶴等四道,共轄69縣。後廢道存縣。此後除少數縣間有拆、並外,一般無變動。1932年、1936年,又先後將69縣分屬11個、8個行政督察區。另,漢口有時為省轄市,有時為特別市。
自1927年開始,中國***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建立過許多革命政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立過黃安農民政權,擴建為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後改為湘鄂西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邊區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擴大成立為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後建立過5個地區。1947年底,分別成立江漢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1949年5月20日在孝感花園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1949年後,省內政區迭有變更。2002年,湖北省轄有12個省轄市:武漢、黃石、荊州、宜昌、襄樊、十堰、黃岡、孝感、荊門、鄂州、咸寧、隨州;1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個直管市:天門、仙桃、潛江;1個林區:神農架林區。市、州共轄60個縣(市)、38個區。省人民政府駐武漢。
信息提供單位:湖北省地方誌
文 化
文物: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又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十分豐富,享有「文物大省」之譽。
全省已查出各類不可移動的文物點15000處,已公布的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3127餘處,其中省政府審定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65處,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省政府還審定公布了10座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其中荊州、武漢、襄樊、隨州、鍾祥等5座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山艦於1997年元月整體打撈成功,目前已完成維修工作。
全省文物古建築豐富,形成「三二一」格局,即以武當山古建築群、荊州古城牆、鍾祥明顯陵三處為龍頭;以鄂州吳王城、赤壁古戰場、荊州三國遺址、當陽關帝陵、襄樊城牆及古隆中等三國文物建築和利川大水井、魚木寨、咸豐土司王城、來鳳仙佛寺等少數民族建築為兩條線;以黃梅四祖寺、五祖寺、當陽玉泉寺、襄樊廣德寺、武漢寶通寺、歸元寺等佛教建築和武當山、長春觀等道教建築為代表的宗教建築為一個重點,並輔以秭歸屈原故里、漢陽古琴台、東湖行吟閣等楚文物紀念建築的格局。武當山古建築群、鍾祥明顯陵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博物館:目前,全省有各類博物館121個,其中綜合性博物館75個,紀念性博物館22個,專門性博物館24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日前,投資2.35億元的省博物館擴建工程已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全省形成博物館布局五大系列:以荊州、荊門為代表的楚文化特色博物館;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武昌起義門管理所為代表的辛亥革命史紀念館;以紅安縣革命博物館、麻城市七里坪革命舊址紀念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等為代表的革命斗爭史紀念館;以李時珍紀念館、聞一多紀念館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人紀念館;以恩施州博物館為代表的民族博物館。各類館藏文物豐富,數量達53萬余件,一級文物2926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件。館藏自然標本總數57萬余件。
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武漢過年習俗
除夕:
男人:這天要把水缸挑滿,保證3天有水用,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然後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黃昏時開始祭社,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時請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時灶神已回來,歡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
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余)」。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
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
初一:
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則主豐年,群狗亂吠則主亂象。
觀天色:風宜北,諺曰「北風吹到南,無錢也去擔,南北吹到北(Be),有錢也沒得」。
出方:初一起來,衣冠整齊,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長,然後燃鞭出門,向喜神方拜,稱為「出方」。
頭三天:
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為家家煮麵條、豆絲、糍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也不能掃地,以免走了「財喜」。
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則就是「欺祖滅倫,寵妻滅母」。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否則便一年走下坡路。
送年:初三後可繼續拜年,但要開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侶出來沿家收年飯,施主們都不吝嗇,謂之「越把越有,富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