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鎮江的歷史文化
1928年至1949年2月鎮江市為江蘇省省會;
1949年4月拆分鎮江縣為鎮江市和丹徒縣,屬蘇南行署鎮江專署;
1953年,鎮江市改屬江蘇省鎮江專區,同時常州專區被撤銷,原所屬武進、溧陽、金壇3縣劃歸鎮江專區管轄。鎮江專區轄鎮江市和丹徒、揚中、丹陽、江寧、句容、溧水、武進、溧陽、金壇、高淳等11個市縣,專署駐鎮江市。
1956年,武進縣劃歸蘇州專區,原屬蘇州專區的宜興縣劃入鎮江專區。揚中縣劃歸揚州專區,後復劃回鎮江專區。原屬揚州專區的儀征、六合、江浦3縣劃入鎮江專區,後復劃回揚州專區。鎮江專區轄10縣。
鎮江1958年8月,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轄的常州、鎮江2市劃歸常州專署領導。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撤銷丹徒縣,並入鎮江市。原屬蘇州專區的武進縣劃入常州專區。轄2市9縣。1959年9月,常州專區改名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遷駐鎮江市。轄鎮江、常州2市及武進、揚中、丹陽、金壇、溧陽、宜興、高淳、溧水、句容9縣。
1960年,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1962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常州市領導的武進縣劃歸鎮江專署領導。恢復丹徒縣。原由南京市領導的江寧縣劃入鎮江專區。鎮江專區轄1市11縣。
1970年,鎮江專區改稱鎮江地區,專署駐鎮江市。轄鎮江市及丹徒、揚中、丹陽、武進、宜興、金壇、溧陽、江寧、句容、溧水、高淳1市11縣。1971年,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鎮江地區轄1市10縣。
1983年3月,鎮江市改由省直轄。市區設城區、郊區2個市轄區。鎮江市共轄4縣2區。1986年9月,鎮江市區設金山區、北固區為縣級單位。撤銷諫壁區改為諫壁鎮,由市直接領導。撤銷原郊區建制,設立郊區辦事處,作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8月17日,撤銷金山區、北固區,以原區域設立城區;撤銷郊區辦事處,設置郊區,市屬的諫壁鎮劃歸郊區領導。1984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城區更名為京口區,郊區更名為潤州區。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丹陽縣,改設丹陽市。1994年撤銷揚中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揚中市。1995年撤銷句容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句容市。 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4號):撤銷丹徒縣,設立鎮江市丹徒區,以原丹徒縣的行政區域為丹徒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
鎮江是國務院頒布的《蘇南現代化示範區》中的五市之一。
⑵ 鎮江的文化底蘊怎麼樣
鎮江是一座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鎮江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悠久歷史,內是吳文化的重容要發祥地,不僅是「甘露寺劉備招親」,「白娘子水漫金山」等傳說的發源地,也是《文心雕龍》、《昭明文選》、《夢溪筆談》等巨著的誕生地。「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歷代文人墨客在鎮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 請設為答案。 謝謝、
⑶ 江蘇鎮江有哪些歷史文化
白娘子水漫金山 鎮江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具出土文物及史籍考證回,古屬禹貢答九州之揚州,西周初期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為鎮江。 鎮江風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獨特風貌,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名聞四方。金山之綺麗,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險峻,豐姿各異,人稱「京口三山甲東南」;南郊的鶴林、竹林和招隱三寺,山嶺環抱,林木幽深,又延伸入城,被譽為「城市山林」。 鎮江不僅自然風景見長,而且文物古跡星羅棋布:享譽千古的金山江天禪寺,久付盛名的焦山碑林,別具風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獨絕的過街石塔,隱於蒼松翠柏中的昭明太子讀書台,雕塑珍品六朝陵墓石刻等,記下了這座古老城市的漫長足跡,也吸引了無數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⑷ 鎮江的歷史和現在
鎮江,古稱「宜」「朱方」「丹徒」、「京口」、「潤州」、「南徐州」。名字,有兩種說法:一是因鎮江北部沿江岸—帶地勢比較低窪,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詞,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潤州為鎮江府時才有的。據說,當時統治者認為鎮江的地理位置優越,背山面江,形勢雄險,為鎮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鎮江。 鎮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鎮江名稱的演變反映了鎮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自l985年以來,鎮江已被列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鎮江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具有比較完整的海關、商檢等口岸管理服務機構設施。從此,「鎮江」之名更加聲譽大振,蜚聲四海、五洲。
鎮江是一座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鎮江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悠久歷史,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不僅是「甘露寺劉備招親」,「白娘子水漫金山」等傳說的發源地,也是《文心雕龍》、《昭明文選》、《夢溪筆談》等巨著的誕生地。「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歷代文人墨客在鎮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
鎮江是一座區位獨特、條件優越的交通樞紐城。鎮江是長三角區位交通條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是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吳文化與楚文化、上海經濟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匯點,區位優勢突出,水陸交通發達。京滬鐵路、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104國道穿城而過,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潤揚長江大橋貫通南北。隨著京滬高速鐵路、泰州長江公路大橋、滬寧城際輕軌、寧杭城際輕軌的開工建設,鎮江的交通樞紐地位更加突出。鎮江擁有長江岸線259公里,其中穩定的深水岸線80餘公里。鎮江港是長江第三大港口,貨物吞吐量超億噸。
⑸ 鎮江的歷史文化是什麼
3000多年前,周康王(前1026—前1001)分封「夨」為宜侯,如今的鎮江一帶即為「宜」地。1954年從鎮江大港煙墩山出土的國寶級西周青銅器「宜侯夨簋」及其126字的銘文無不充分折射出鎮江悠久而輝煌的歷史。
在有文字記載的3000餘年漫長的歲月中,鎮江曾多次更名:春秋時稱為「朱方」,戰國時改稱「谷陽」,秦朝時稱「丹徒」,三國時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設「南徐州」,隋統一後改置「潤州」,鎮江之名自北宋至今。
鎮江是國務院第二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極其豐厚的文化積淀。這里曾產生過許多令人矚目的傳世佳作,其厚重的精神承載力對後世的文明化進程催化出難以估量的作用和影響。那一部部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般的作品至今仍閃爍著深刻而睿智的光芒:
」十二部中國文學入門書」之一的《抱朴子》
中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和批評專著《文心雕龍》
首開中國筆記小說先河的《世說新語》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文選集《昭明文選》
中國文學史上繼《詩經》和《楚辭》之後現存的第三部詩歌總集《玉台新詠》
「十一世紀的科學坐標」《夢溪筆談》
中國第一部體系完整的語法著述《馬氏文通》
中國著錄甲骨文字的第一部書《鐵雲藏龜》
中國第一部醫學史專著《中國醫學史》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文化通史《中國文化史》等等
(5)鎮江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自秦漢起直到建國前,鎮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譬如確立魏、蜀、吳三分下的赤壁之點,其發韌地便是鎮江;南宋韓世忠率八千精銳困十萬金兵於黃天盪,殺得金兵丟盔卸甲倉皇北竄;元蒙滅宋那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水戰,兩軍水師即會獵於鎮江江面。
太平天國定都後更在這「東南鎖鑰」與清軍鏖戰長達十二年之久;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脫手斬得小樓蘭」的韋崗伏擊戰,奏響了江南抗戰的首曲凱歌;渡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果斷地向妄圖阻礙中國革命進程的英軍「紫石英」號發起炮擊,終結了大英帝國在華的炮艦政策。
⑹ 鎮江的歷史誰知道啊
鎮江是一座具有3500多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集港口、工貿、旅遊於一體的新興工貿、旅遊城市。
鎮江市位於中國經濟最發達、最具潛力的長江三角洲,地處世界第三大河流——長江和中國最長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為江蘇省地級市,轄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三個市,區設丹徒區、京口區、潤州區和鎮江新區。面積4838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
鎮江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溫、光、水協調,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4℃,日照數2057.2小時,無霜期238天,降水量1072.8毫米。
鎮江位於南京東南方,是京杭大運河和長江十字交叉口,站在長江路的堤岸上就能清楚看到江對面的揚州。京杭大運河把鎮江市區分京口和潤洲兩區。鎮江市現轄丹陽市、句容市、揚中市3個市,市區設丹徒、京口、潤州和新區(省級經濟開發區)。全市有67個鄉鎮、10個街道辦事處。
鎮江的文化藝術源遠流長,歷史遺存十分豐富,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幾年來,鎮江市文、教、衛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鎮江扼南北要沖,得山水之勝,鍾靈毓秀,代不乏才。歷代文人墨客紛來尋幽探勝,寄情抒懷,耕耘風雅,播種斯文。其中有李白、杜牧、范仲淹、王安石、蘇軾、陸游、辛棄疾等才士名賢。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辛棄疾的「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等成為千古絕唱,流風遺韻,至今裊裊不絕。李白的「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台雲水間」,杜牧的「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范仲淹的「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沈括的「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里天」,薩都剌的「野人一過竹林寺,無數竹林生白煙」,冷士嵋的「檻外晴川甘露寺,窗前秋水玉圌峰」,是一幅幅活色生香的有聲畫、無聲詩。
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是由道士葛洪(今鎮江句容)煉丹時發明的。東晉時,中原鴻儒顯宦紛紛南下,移居京口者眾多,或完成大業,或著書立說,著名的有: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寄奴),撰有《世說新語》的劉義慶,著有《晉書》的臧榮緒,選編《玉台新詠》、詩文與庾信齊名的徐陵,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的編纂者蕭統,著有中國第一部系統文藝理論巨著《文心雕龍》的劉勰等。北宋移居鎮江的有:著有被譽為「十一世紀的科學坐標」《夢溪筆談》的科學家沈括,製造世界上最早天文鍾「水運儀象台」的科學家蘇頌,書畫家米芾,抗金名將宗澤。
明清兩代鎮江名人有:官居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的楊一清,主持編修《大清一統志》《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的張玉書。近代以來有:著有《鐵雲藏龜》和《老殘游記》的劉鶚,著有第一部全面系統的漢語語法專著《馬氏文通》的馬建忠,歷史學家柳詒徵,飛機製造專家巴玉藻,華生電扇發明者楊濟川,世界語運動開創者之一的符惱武,金融家陳光甫,橋梁專家茅以升,辛亥廣州起義總指揮、被南京臨時政府追授為上將軍的趙聲,辛亥革命著名將領李竟成、解朝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鎮江籍5人,有愛國民主人士冷遹、詩人聞捷。此外,丹陽市為三國吳大帝孫權和南朝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故里,近代有愛國老人馬相伯,美術家呂鳳子,當代有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句容市有被譽為醫葯鼻祖的葛玄,晉朝道教理論家、煉丹術家和醫學家葛洪,南朝道教思想家、醫葯學家陶弘景。
鎮江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具出土文物及史籍考證,古屬禹貢九州之揚州,西周初期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為鎮江。 鎮江風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獨特風貌,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名聞四方。金山之綺麗,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險峻,豐姿各異,人稱「京口三山甲東南」;南郊的鶴林、竹林和招隱三寺,山嶺環抱,林木幽深,又延伸入城,被譽為「城市山林」。 鎮江不僅自然風景見長,而且文物古跡星羅棋布:享譽千古的金山江天禪寺,久付盛名的焦山碑林,別具風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獨絕的過街石塔,隱於蒼松翠柏中的昭明太子讀書台,雕塑珍品六朝陵墓石刻等,記下了這座古老城市的漫長足跡,也吸引了無數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市內歷史遺存豐富,建寺1500多年的金山寺、建寺1400多年的焦山定慧寺、建寺1500多年的寶華山隆昌寺、建院近2000年的茅山道院都是重要的佛教、道教寺廟。位於焦山的碑林博物館保存晉、隋、唐、宋、元、明、清歷代書法名家和文化名人的書法精品,對海內外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南朝陵墓石刻距今已1700多年,數量之多、行制之大、雕刻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均為全國罕見。鎮江博物館為1890年建造的一組五幢英式建築,原為英國總領事館館址,現收藏有新石器時代至近代的三萬余件文物精品。南朝宋、齊、梁三代皇帝,唐名相李德裕、宋名士蘇軾、米芾、辛棄疾等,都和鎮江有很深的淵源。三國孫劉聯姻抗曹,《白蛇傳》《水漫金山》,岳飛、韓世忠抗金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都展開於鎮江。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日本畫家雪舟、美國作家賽珍珠都曾先後在鎮江生活工作多年,對鎮江懷有深厚的感情。
⑺ 鎮江的歷史文化故事
白娘子水漫金山 鎮江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具出專土文物及史籍考證,古屬屬禹貢九州之揚州,西周初期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為鎮江。 鎮江風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獨特風貌,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名聞四方。金山之綺麗,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險峻,豐姿各異,人稱「京口三山甲東南」;南郊的鶴林、竹林和招隱三寺,山嶺環抱,林木幽深,又延伸入城,被譽為「城市山林」。 鎮江不僅自然風景見長,而且文物古跡星羅棋布:享譽千古的金山江天禪寺,久付盛名的焦山碑林,別具風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獨絕的過街石塔,隱於蒼松翠柏中的昭明太子讀書台,雕塑珍品六朝陵墓石刻等,記下了這座古老城市的漫長足跡,也吸引了無數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⑻ 鎮江歷史
1928年至1949年2月,鎮江市為江蘇省省會。1949年4月拆分鎮江縣為鎮江市和丹徒縣,屬蘇南行署鎮江專署。
1953年,鎮江市改屬江蘇省鎮江專區,同時常州專區被撤銷,原所屬武進、溧陽、金壇3縣劃歸鎮江專區管轄。鎮江專區轄鎮江市和丹徒、揚中、丹陽、江寧、句容、溧水、武進、溧陽、金壇、高淳等11個市縣,專署駐鎮江市。
1956年,武進縣劃歸蘇州專區,原屬蘇州專區的宜興縣劃入鎮江專區。揚中縣劃歸揚州專區,後復劃回鎮江專區。原屬揚州專區的儀征、六合、江浦3縣劃入鎮江專區,後復劃回揚州專區。鎮江專區轄10縣。
1958年8月,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轄的常州、鎮江2市劃歸常州專署領導。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撤銷丹徒縣,並入鎮江市。
原屬蘇州專區的武進縣劃入常州專區。轄2市9縣。1959年9月,常州專區改名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遷駐鎮江市。轄鎮江、常州2市及武進、揚中、丹陽、金壇、溧陽、宜興、高淳、溧水、句容9縣。
1960年,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1962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常州市領導的武進縣劃歸鎮江專署領導。恢復丹徒縣。原由南京市領導的江寧縣劃入鎮江專區。鎮江專區轄1市11縣。
1970年,鎮江專區改稱鎮江地區,專署駐鎮江市。轄鎮江市及丹徒、揚中、丹陽、武進、宜興、金壇、溧陽、江寧、句容、溧水、高淳1市11縣。
1971年,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鎮江地區轄1市10縣。1983年3月,鎮江市改由省直轄。市區設城區、郊區2個市轄區。鎮江市共轄4縣2區。
1986年9月,鎮江市區設金山區、北固區為縣級單位。撤銷諫壁區改為諫壁鎮,由市直接領導。撤銷原郊區建制,設立郊區辦事處,作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8月17日,撤銷金山區、北固區,以原區域設立城區;撤銷郊區辦事處,設置郊區,市屬的諫壁鎮劃歸郊區領導。
1984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城區更名為京口區,郊區更名為潤州區。
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丹陽縣,改設丹陽市。1994年撤銷揚中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揚中市。1995年撤銷句容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句容市。
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24號):撤銷丹徒縣,設立鎮江市丹徒區,以原丹徒縣的行政區域為丹徒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
(8)鎮江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1、精確圓周率的祖沖之
祖沖之把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後面第七位,他制訂出的《大明歷》,把一回歸年的長度精確到了365.2428148日,與今天使用的現行歷法只差46秒,這兩項成果領先世界一千多年。祖沖之是地道的鎮江人,他429年出生。一百多年前,他的家族即隨祖逖在公元311年從河北易縣遷居到了鎮江。
2、在鎮江伏案八年的沈括
沈括在鎮江伏案八年,寫成了被譽為「十一世紀科技坐標」的輝煌巨著《夢溪筆談》,在天文、數學、物理、地學、葯物學等方面作出了世界性貢獻。我們現在之所以能知道中國有「四大發明」,《夢溪筆談》是唯一的文獻依據。
3、中國煉丹術的核心人物葛洪
葛洪是中國古代傑出的煉丹家、醫學家、道教思想家和道教神學思想的奠基人。他上承東漢魏伯陽,下啟南朝陶弘景和唐代孫思邈,為道教和煉丹術做出了開創性工作。葛洪是句容人,他在70歲時,率領子侄重赴羅浮山煉丹,直到81歲仙逝。。
4、世界鍾表的鼻祖蘇頌
蘇頌是北宋著名的天文學家、機械製造家和葯學家,做過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和宰相,根據《蘇氏宗譜》記載,蘇頌(1020-1101)是生在鎮江、長在鎮江、死在鎮江的地道鎮江人,他的墓在五洲山一帶。蘇頌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製造了具有世界意義的水運儀象台。
這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天文鍾,被稱為「蘇鍾」。蘇頌依據自己的製造實踐寫成的專著《新儀象法要》,是我國第一部全面介紹水運天文儀器的著作。
5、世界園林藝術節的創始人計成
計成是蘇州吳江同里人,大約在40歲左右來到鎮江,受到鎮江山水園林的熏陶,由畫家改行搞園林設計製作,聲譽鵲起,先後受聘建造了常州的東第園、儀征的寤園和揚州的影園。
在建造寤園時寫成了《園冶》這部傳世名作,《園冶》是一部系統研究總結古典園林設計建設理論的著作,它的問世標志著世界園林藝術這個門類的誕生。
《園冶》對研究我國建築史、園林史、美術史具有極高參考價值,在日本、歐洲有廣泛影響,瑞典造園學家奧斯瓦爾得.西潤曾經三次來中國搜集《園冶》的有關資料。
⑼ 鎮江的歷史
鎮江,古稱「宜」、「朱方」、「丹徒」、「京口」、「潤州」。其名字來歷版有兩種說法:權一是因鎮江北部沿江岸—帶地勢比較低窪,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詞,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政和三年)改潤州為鎮江府時才有的。據說,當時統治者認為鎮江的地理位置優越,背山面江,形勢雄險,為鎮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鎮江。
鎮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鎮江名稱的演變反映了鎮
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自1985年以來,鎮江已被列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鎮江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具有比較完整的海關、商檢等口岸管理服務機構設施。從此,「鎮江」之名更加聲譽大振,蜚聲四海、五洲。
⑽ 有關鎮江的歷史故事
明朝末年,鎮江城裡酒海街,有家開酒店的夫妻倆在正月三十這一天忙過中飯後,趁消閑的時候,各辦各的事,女的為了二月二回娘家探望父母,上街買茶食,順便買了一小包做鞭炮用的硝。因為,她父親是做鞭炮的,叫她回娘家時順便帶回來。男的上街買了四隻豬前蹄,准備腌鹽水蹄子,當搭酒的小菜賣。女的先回家,把買的茶食和硝,放在靠鹽缽子旁邊,去做別的事。男的回家,天已擦黑,他把買回的豬前蹄剁開來,就用五香和鹽腌了起來。腌著腌著,鹽沒有了。他打開硝包也沒細看,當做大子鹽,往蹄上一放。過了兩天,女的要回娘家了,找紙包的硝,才知道男的腌了豬前蹄。夫妻倆看看被硝腌的蹄子既板扎,又發紅,捨不得摔掉。不過,蹄子被硝腌了,能不能吃,誰也沒試過。女的想了個辦法,用水泡泡,硝泡掉,雖說不能當菜賣,自家也好吃吃。說著,夫妻倆就動手做了起來,上鍋一煨飄出香噴噴的味道。煨了一兩個時辰,撈起來放在盤里冷冷。這時,來了一位手牽毛驢的老人,一進店門就問道:「你家賣的什麼菜,好香呀。」女的說:「老人家,那是硝肉,不當菜的。」老人說:「不當菜,我就搭茶嘛。」老人堅持要吃這硝肉。男的怕這冷肉有腥味,連忙給老人加了一小碟姜絲。女的怕老人吃了冷肉要壞肚子,就放點醋,因為醋是暖性。老人把肉蘸上香醋,拈點姜絲,那曉得這肉又香又酥,又鮮又嫩,老人一下吃掉十幾塊,還喝了三十三壺茶。原來,這位老人是八仙之中的張果老,他路過鎮江,聞到這股肉香,連王母娘娘的仙桃大會也不赴了,特地跳下毛驢,走進酒店來吃硝肉。後來,夫妻倆左思右想,這硝肉怎麼比原來好吃?終於悟出一個道道來,腌蹄子放點硝,香味才容易入骨。從此,這夫妻倆就以做硝肉出了名。後來,覺得硝肉這名稱不大好聽,好吃的肉叫佳餚,索性就叫餚肉吧。到現在,鎮江老百姓要是清早上館子,還是泡壺茶,放碟姜絲,把餚肉蘸著香醋吃,這樣,「餚肉不當菜」就一直傳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