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紡織品發展歷史

紡織品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7 13:35:40

❶ 中國紡織品國際貿易發展歷程

簡單說復幾點供參考: 1、紡織是制組合名詞。「紡織」的「紡」是指紡紗,「織」是指織布。都是勞動密集型生產的典型。 2、紡織品國際貿易的大宗主流交易集中於「兩紗兩布」。分別是指純棉紗、滌棉紗、純棉布、滌棉布。 3、織機設備的發展歷史:近代從鐵木織機、電力織機、到當今的高速無梭織機的歷程。 4、產業的轉移。英國首先完成的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方式的主要產品之一是毛紡織品。二戰以前部分工業國家以及日本都是紡織品生產大國。隨著這些國家步入發達國家,勞動力昂貴致使成本增加,紡織工業在全球范圍內向勞動力相對低廉的國家轉移。我國是當前產能與產量最大的國家,其次有巴基斯坦等一些國家。 5、優質的高支紗和高支棉布需要長絨棉為主要原料。長絨棉主要出產國家是埃及,我國新疆也有生產。

❷ 中國紡織史是怎樣的

中國紡織歷史十分悠久,能夠追溯到遠古時期。例如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發掘出約1.8萬年前的骨針。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有管狀骨針的出土。研究發現,這些骨針是當時縫制衣服使用的。中國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樹葉或獸皮連在一起製成的圍裙。後來,每個朝代的服飾都有其特點,這和當時農、牧業及紡織生產水平密切相關。

經考古發現,人類進入漁獵社會後即已學會搓繩子,這是紡紗的前奏。例如,山西大同許家窯文化遺址出土了十萬年前的一千多個石球和投石索。投石索是一種用繩索做成的網兜,在狩獵時可以投擲石球用以打擊野獸。因此推斷,那時人們已經學會使用繩索了。繩索最初由整根植物莖條製成。後來發明了劈搓技術,也是將植物莖皮劈細成縷,再用許多縷撮合在一起,利用扭轉以後各縷之間的摩擦力從而接成很長的繩索。為了加大繩索的強力,人們後來還學會用幾股拈合。例如,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公元前4900年的繩子,直徑達1厘米。

人類為了禦寒,最初直接利用草葉和獸皮蔽體,但是,連綴草葉也需要使用繩子。所以,人們便開始縫綴獸皮。起初先用錐子鑽孔,再穿入細繩,後來演化出針線縫合的技術。隨著骨針的使用,古代的中國人開始製作縫紉線。而織造技術則是從製作獵魚的編制筐席時演變而來。其中,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器上就有許多印有編制物的印痕。例如,河姆渡遺址出土有精細的蘆席殘片和陝西半坡村遺址出土的陶器底部都有編織物的印痕。而河姆渡遺址出土了木刀、分絞棒、卷布棍等原始腰機零件,造型和現在保存在少數民族中的古法織機零件甚為相似。新石器時代遺址青海柳灣出土有硃砂,山西西蔭村出土有研磨顏料的石臼、石杵,陝西姜寨出土有彩繪工具,說明當時的衣料已經開始有了色彩並繪有花紋。現存的新石器時代的紡織品則有江蘇吳縣出土的原始絞紗葛織物,浙江吳興出土的絹片、絲帶和麻布等等。

春秋時期,鄭、衛、齊、魯國均是我國中原地區的產錦之地。襄邑產出的美錦,齊魯的薄質羅綺與精美刺綉,均是春秋戰國以來文明全國的高級織綉產品。直至兩漢時期,襄邑仍是全國織錦的主要產地。

東漢時期,蜀錦興起,產品已與襄邑織紋齊名。魏蜀吳三國鼎立時,蜀錦不但是蜀王朝軍需的重要來源,而且是與魏吳兩國貿易的重要物資。這就說明了當時的蜀錦生產不僅產量大,品質也很高,產品也十分暢銷。從歷史的發展看,秦漢時,中國絲、麻、毛紡織技術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紡織品便是當時紡織水平的有力證明。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就已懂得就地取材,並且能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紡織工具。春秋戰國時期,男女衣著通用上衣和下裳相連的「深衣」式。大麻、薴麻和葛織物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大宗衣著用料。統治者和貴族則大量使用絲織物。染織品也開始有了紗、綃、絹、錦、布、帛等,服裝用料大大豐富。例如,出土的西漢素紗禪衣僅重49克,可見當時已能用桑蠶絲製成輕薄透明的長衣。

隋唐兩代,統治者還對服裝作出了嚴格的等級規定,使服裝成為權力的一種標志。日常衣料廣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採用絲綢。隨著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響,如團花的服飾是受波斯的影響,僧人則穿著印度式服裝「袈裟」。現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著中國唐代的服裝風格。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寬衣大袖,外衣多為長袍。清代盛行馬褂、旗袍等滿族服式,體力勞動者則穿短襖長褲。中國是一個紡織文明古國,在古代的中國,棉、麻、桑、蠶的養殖,礦植物染料的應用,以及紡織設備的發展進化,都已達到十分完善和先進的地步,從而使紡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文化。

中國紡織

❸ 中國紡織業的歷史發展回顧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紡織業在中國既是傳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為國民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近年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改革,使紡織業面臨的問題進一步凸現,如企業的重組,勞動生產率的低下,設備的陳舊和技術的落後,等等。然而,紡織工業仍然是一個大產業並在整個經濟結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1999年紡織工業出口順差320億美元,佔全國外貿順差的70%。據2000年數字統計,紡織業產業工人1300萬,佔全國產業工人13%,固定資產佔全國的11.4%;而江蘇省紡織工業出口創匯達 74億美元,占順差凈值16億美元的94%。全國近13億人口,其衣用和裝飾用紡織品離不開紡織工業。

據測算,中國加入WTO後最大的受益者是紡織行業:7年內紡織行業上崗人數估計增加23%;在未來5年裡,中國紡織工業總產值將每年以6。5%的平均速度增長;到2005年,紡織纖維年加工總量將達到1425萬噸,人均年消費量將達到7.8公斤左右;紡織服裝年出口創匯將達到650億美元;行業科技進步對產值增長的貢獻率有望達到60%以上。

二十一世紀貿易體制的主要變化有:一方面,關稅的不斷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的不斷減少,必然出現西方發達國家以其高新技術產品直接沖擊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利用技術優勢,設置繁多的技術規定和標准,形成各種無形的技術、標准壁壘,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進入他們的市場。

❹ 關於紡織的歷史

中國紡織歷史: 中國紡織歷史起於何時,今無定論。從考古實物看,早在距今6000-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紡輪一類的紡織工具。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遺址和甘肅永靖商代遺址出土的麻布實物,其細密均勻的程度,完全可與現代細麻布相比。由此可知,那時的紡造技術以處於成熟階段。我國最早的紡織品所採用的原料主要是麻(指大麻和薴麻)、葛纖維。大麻和薴麻都是優良的紡織原料,我國是大麻和薴麻的原產地,所以國際上又將大麻稱為「漢麻」,將薴麻稱為「中國草」,其中用薴麻織成的夏布,潔白清爽,清涼吸汗,很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
大約在春秋戰國之前,以出現多綜提花技術,能夠織造出幾何花紋紡織物。湖南長沙戰國墓出土的一塊平紡織物,每厘米經緯紗分別為28根和24根,其細密程度甚至超過了現在的細布。秦、漢時期,古人在紡織實踐中不斷創新,將提綜改為腳踏,利用多根踏桿提沉多片綜框,這種能織出復雜花紋的織機,被稱為「多綜多躡花機」。湖北江陵馬山楚墓、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紋樣精美,組織復雜,色彩豐富的絲織物,大多出自這種織機。
唐、宋之後,有關織造工藝的文獻傳世很多,這些著作不僅對織機的構造、操作程序紀錄得十分詳盡,而且多附有圖示,為我們了解那個時代的紡織情況提供了詳細依據。元代的黃道婆被稱為我國紡織業的革新家。元貞年間,她把崖州(今海南島)的紡織技術進行改革,製成一套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在紡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推動了松江一帶棉紡織技術和棉紡織業的發展。

❺ 紡織的起源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原料多樣化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如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古代中國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
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復雜的花紋提花織物。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紡織是一種服務於人類穿著的手工行業,紡紗織布,製作衣服,遮醜飾美,禦寒避風,防蟲護體,大約便是紡織起源發展的重要動機。古史傳說中國先民是從「不織不衣」①、「而衣皮葦」②,然後演變到「婦織而衣」③。這種傳說是與穿著文化的發展規律相吻的。
據考古資料,中國紡織生產習俗,大約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見萌芽,距今約 2 萬年左右的北京山頂洞人已學會利用骨針來縫制葦、皮衣服。這種原始的縫紉術雖不是嚴格的紡織,但卻可以說是原始紡織的發軔。而真正紡織技術和習俗的誕生流行當在新石器文化時期。
《易?系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所謂衣裳,便是指用麻絲織成布帛而縫制的衣服。這則記述反映的正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紡織業誕生,麻、絲衣服開始出現並流行的真實情況。甘肅秦安大地灣下層文化出土的陶紡輪,表明原始的紡織業在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便已出現,距今已有 8000 年左右的歷史。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原始紡織業開始呈現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大發展趨勢。全國各地文化遺址普遍可見到與紡織有關的遺物,其中,最為重要者有下列諸例: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距今年代近 7000 年。曾在出土的牙雕盅上發現刻劃蠶紋四條,並發現苘麻的雙股線痕跡和出土了木質紡車和紡機零部件。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距今約 6000 年。發現迄今最早的葛纖維紡織品,實物是用簡單紗羅組織製作,經線以雙股紗線合成的羅地葛布。
1926 年,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經人工割裂過的「絲似的、半個繭殼」,這是迄今最早的蠶繭實物,距今約 5000 多年。
河南鄭州青台遺址,距今約 5500 年。發現了粘附在紅陶片、頭蓋骨上的薴麻、大麻布紋和絲帛殘片,同出十多枚紅陶紡輪。其中絲帛殘片是迄今最早的絲織品實物。
河北正定南楊庄仰韶文化遺址,距今 5400 年,1980 年出土兩件陶塑蠶蛹,這則是迄今最早的陶塑蠶蛹。
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距今 4700 年。除發現多塊麻紡織技術較草鞋山葛布先進的薴麻布殘片外,還發現了絲帶、絲繩和絲帛殘片。從絲織品編織的密度、拈向、拈度情況看,錢山漾的繅絲、合股、加拈等絲織技術已具有相當的水平。
以上實例情況說明,麻織和絲織的技術與習俗,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地區均已獲得迅速的發展和流行。尤其是草鞋山羅地葛布的發現,證實了傳說的「五帝」時代即新石器時代的確存在「夏日衣葛」的習俗。
《左傳?哀公七年》:「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帛即絲織品,萬國持有絲織品,其語雖未免有些誇大,但卻反映了禹時及夏朝的絲織習俗的盛行。《帝王世紀》:「未喜(妹喜)好聞裂繒之聲而笑,桀為發繒裂之,以順適其意」,夏桀王為討好妹喜而撕裂的繒,便是指絲織品之一種。《管子?輕重甲》:「昔者桀之時,女樂三千人……無不服文綉衣裳者。」這種「文綉衣裳」,自然非絲織品而莫屬,以此足見夏代絲織業之發達和絲織習俗之流行。有關夏代的紡織情況,在考古發掘中也有所表露:
1960 年,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一件銅鈴上,粘附有一層紡織物痕跡,經發掘者觀察認為是麻布痕跡。
1980 年,二里頭遺址Ⅲ區發掘的二號墓中的一件玉圭,在刃部和頂端都粘附有麻布殘跡。
1981 年,二里頭遺址墓葬出土的獸面銅牌和一件銅鈴上,也都發現麻布痕跡。
以上考古發現表明,夏代除了流行如文獻傳說的絲織業外,在社會的中、下層,恐怕主要是流行麻葛類紡織習俗。
商朝的紡織,至少已有絲織、麻織、毛織、棉織等等。
商代的絲織,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錄中,已有充分的反映。甲骨文已見桑、蠶、絲等字,桑字如桑樹的象形,商代已種植桑樹,這是沒有疑問的。種桑是為了養蠶,蠶字也是蠶蟲的肖形。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曾發現過半個蠶繭,浙江河姆渡牙雕盅上也見蠶的刻劃圖形,鄭州青台、浙江錢山漾發現的絲織品,均說明新石器時代的養蠶習俗存在當確鑿無疑,養蠶習俗至商朝更加盛行,這是合乎常規的繼承發展,說商代養蠶業十分發達,這也應毫無疑問,殷墟考古發現的玉蠶即是一有力的佐證。養蠶是為了抽取蠶絲,抽取蠶絲後便可以進行絲織,甲骨文的絲字,是兩束纏繞好的抽絲象形。桑、蠶、絲是絲織的前提,種桑、養蠶、抽絲技術的發生與發達,使商朝的絲織業也取得了空前發達的成就。《說苑?反質篇》說:殷紂王「錦綉被堂……非惟錦綉、絺、紵之用邪!」《帝王世紀》也說:殷紂王時「婦女衣綾紈者三百餘人」,此兩則記述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商代絲織的發達情形,考古發掘也證實了商朝的絲織已達到品類繁多、精益求精的階段。如河北藁城台西遺址發現的粘附於青銅器上的絲織物,就包含有平紋紈、皺紋縠、絞經羅、菱紋綺等等;殷墟婦好摹銅器上粘附的絲織品有紗紈(絹)、硃砂染色帛、雙經、緯縑、回紋綺等;武官大墓三件銅戈上也發現絹帛痕跡,殷墟其它地點的墓葬也經常發現有絲繩、絲帶和覆蓋屍體的絲帛片等,在傳世的商代銅器上,也見發現花綺的報道。
商代的麻織,由於更具有廣泛性、大眾性,故其發達情況亦絲毫不遜於絲織。浙江河姆渡遺址發現的苘麻痕跡和紡車等,說明麻織業在中國淵源甚早。商代麻織品的發現,已見於北京平谷劉家河商代墓葬和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遺址等,這些發現共同表明,商代麻織的技術水平已達到一定的高度。
商代的毛織,主要見於新疆哈密五堡遺址,該遺址出土的毛織品,有平、斜兩種組織,並用色線編織成彩色條紋的罽,表明毛織技術已具一定水平,遺址年代在公元前 13 至 14 世紀,距今約 3200 年左右,相當於商代晚期。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遺址也曾在麻織品的夾雜中發現一根羊毛,經鑒定屬山羊絨。這些發現表明,中國毛織的技術與習俗,至少在商代便已出現。
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葬中曾出土有青灰色棉布,經鑒定是聯核木棉。武夷山船棺葬的年代與前述新疆哈密五堡大略相同,故木棉紡織的技術與習俗據此而知,大約在商代晚期亦已發生。
西周時期的紡織,基本繼承了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的絲、麻、葛織等傳統,並繼承了商代的毛織習俗。考古發掘所見的西周紡織資料,主要有陝西寶雞茹家莊西周墓出土的絲織山形紋綺殘片,青海都蘭出土的用綿羊毛、氂牛毛製成的毛布、毛帶、毛繩、毛線等毛織品。文獻記載中則有不少絲織、麻織、葛織的流露。《詩?大雅?瞻印》:「婦無公事,休其蠶織」、《詩?豳風?七月》:「蠶月條桑……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揚,為公子裳」,《詩?鄭風?出其東門》:「縞衣綦巾,聊樂我員」,《陳風?東門之扮》:「穀旦於差,南方之原,不績其麻,市也婆娑」,以上是有關桑、蠶、絲織、麻織和絲麻衣服成品的記述,至於葛織情況,《詩?魏風?葛屨》、《小雅?大東》均有「糾糾葛屨,可以履霜」的詩句,從句意看,此時期的葛織已不是「夏則衣葛」①或「夏日衣葛絺」②的情景,而是局限於製作葛鞋上了。《孟子藤文公上》說:「許子衣褐」,褐即是毛織的衣服,《詩經》中也見到「無衣無褐」之語,結合出土材料可知,西周時期顯然是流行毛織生產習俗的。

❻ 請簡要概述紡織業的發展歷程

時間 工具 原料 代表物品 意義
新石器時代 骨針、骨梭、骨錐等 麻、葛 絹片、絲帶、絲線等 紡織技術在當時已經出現
商代 紡轉 絲 玉蠶 中國已經出現人工育蠶和絲織技術,紡織業在經濟生存中已經相當重要
西周 刺綉 有很大發展
春秋戰國 麻 長沙麻布殘片 纖維相當細密
漢 絨毛、絲紗 素紗禪衣 中國的紡織技術已相當發達,被稱為絲國,絲綢之路
魏晉南北朝 八輩之蠶、蜀錦
隋唐 絲麻 綾錦 品種繁多、吸收了波斯織法和圖案風格,私營紡織作坊興起
宋 棉 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的推廣
元 黃道婆
紡車 創造了新式紡車,推廣傳授「捍、攪、彈、紡、織」之具和錯紗配色等織造技術。極大的推動了我國棉紡織業的發展,棉布逐步成為當時民眾的主要衣料。
明 紗綢機 蠶桑、棉花 手工工場和僱傭勞動關系的出現,標志著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產生
清 洋務運動、湖北織布局
繼昌隆剿絲廠

❼ 紡織業的發展歷程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抄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械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原料多樣化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和設備的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如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古代中國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
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復雜的花紋提花織物。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械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❽ 歷史上紡織業的發展有哪些重大事件

中國的嗎?黃道婆發明了紡棉,製作了專門的紡車,效率很高,明朝末期江南已有了規模較大的織戶,資本主義萌芽
世界上,先是有飛梭的發明,接著水力帶動,然後是蒸汽動力

❾ 紡織業的發展簡史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 紡織業
古人為內了適應氣候的變容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械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原料多樣化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和設備的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如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古代中國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 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復雜的花紋提花織物。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械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閱讀全文

與紡織品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