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題庫

歷史文化題庫

發布時間:2021-02-17 13:03:05

『壹』 歷史練習題

1.選擇D答案

這是郭沫若對武則天的贊美之詞。「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其含義是贊揚她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又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2.選擇C答案

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3.選擇B答案 (這個我覺得有爭議。從詩中的解釋倒是直接可以看出人口增加的意思,但是我覺得應該選擇經濟飛速發展,當然我的第一個答案是政治清明,有點牛頭不對馬嘴,呵呵。)

唐玄宗在位最初20年裡,唐朝出現了興盛的景象。大詩人杜甫在《憶昔》詩中這樣描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詩句的意思的開元全盛時期,連小縣城都有上萬戶人家。農業連年獲得豐收,糧食裝滿了公家和私人的倉庫,人民生活十分富裕。開元年間,社會安定,天下太平,商業和交通也十分發達。揚州位於運河和長江交匯處,中外商人匯集,城市特別繁華。唐都長安城裡更是熱鬧非凡,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使臣、商人、學者、工匠都爭相前往唐朝進行友好交往,開展貿易,學習文化、技術。中國封建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開元盛世」。

4. 選擇A答案

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叫龔瑋的學者則認為,早在東漢時期,商賈大多集中在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俗話有「買東」、「買西」。即到東京、西京購貨,久而久之,「東西」就成為貨物的代名詞。

5.選擇C答案

杜牧生活的年代比唐玄宗晚,是唐文宗(809年-840年)時期http://ke..com/view/33138.htm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漢族,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http://ke..com/view/9559.htm

唐玄宗(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竇皇後(竇德妃)。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發動政變,殺死韋皇後,擁其父李旦即位,被立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禪即位,改年開元。唐玄宗開元年間,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後人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唐玄宗後期,他貪圖享樂,寵信並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終於導致安史之亂發生,唐朝開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http://ke..com/view/5176.htm

『貳』 隋唐時期歷史知識題庫跪求!

一.選擇題: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每題3分,共60分。

1.隋朝得以統一全國的客觀原因有( )

①江南地區經濟得到發展 ②北方各族基本完成封建化 ③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④隋文帝楊堅的決策正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美國學者費正清說:「在一個我們看來特別注重私人關系的社會里,中國的科舉考試卻是驚人地大公無私。每當國勢鼎盛,科舉制度有效施行時,總是盡一切努力消除科場中的徇私舞弊。」對作者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

a.科舉制度體現了公平競爭的精神 b.科舉制度背離了傳統的倫理道德

c.科舉制度擴大了封建統治的基礎 d.科舉制度實現了封建國家的興盛

3.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與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的三權分立原則的相似之處是( )

a.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強化君主的統治權力

c.具有分權與制衡的特點 d.形成嚴密的官僚機構體系

4.下圖是1966年在韓國慶州佛國寺發現的武則天統治時期刻印於中國、後傳入新羅的一部佛經經卷。該經卷的發現說明了

a.隋唐時期我國已經出現了活字印刷術

b.唐朝時期朝鮮半島為黑水都督府管轄

c.唐朝時期新羅設立太學,教授佛學

d.佛教成為唐朝與朝鮮半島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5.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定《唐律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完整的法典。他頒布前審批時需要通過( )

①尚書省 ②中書省 ③門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魏徵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賢臣,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魏徵病死,唐太宗很難過,親自去他家弔唁,這在古代中國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可是在魏徵死後,唐太宗聽信傳言懷疑魏徵生前在朝廷私營結黨的嫌疑,沽名釣譽,他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話,竟以此為終,讓人嘆息。唐太宗對魏徵的態度生前死後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實質是( )

a.魏徵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 b.君主專制統治需要

c.魏徵生前在朝廷搞陰謀活動 d.教育朝廷大臣學會做人

7.「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奈在揚州」,這句詩突出反映了唐朝揚州的繁榮。下列有關唐朝揚州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江南的物產大多都在揚州集散 b.繁華的夜市是揚州的一大特點

c.大食、波斯等國商人在此雲集 d.揚州是全國最繁華的政治中心

8.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當時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

a.有利於加強對邊疆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

c.使邊疆民族政權隸屬於中央政府 d.形成了漢族與少數民族融合的高潮

9.張籍的《賈客樂》:「金陵向西賈客多,船中生長樂風波。……金多眾中為上客,夜夜算緡眠獨遲。」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借向屋中人,盡去作商賈」。唐人的這些詩句,反映了( )

a.唐朝出現盛世局面 b.唐朝的商業繁榮與發展

c.政府鼓勵商業的發展 d.金錢至上的社會道德風尚

10.唐人有詩雲:「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但直到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終印證了唐代就生產秘色瓷而非五代。這說明研究歷史的途徑有( )

①文學記載側面反映 ②考古發掘 ③史書記載 ④民間傳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史書記載:唐朝後期長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輻輳(集聚),遂傾(超過)兩市,晝夜喧嘩,燈火不絕,京中諸坊,莫之與比。」材料中沒有反映出( )

a.長安城商業發展已經突破兩市的范圍 b.長安城商業的發展突破了時間的限制

c.崇仁坊成為長安城中最繁華的住宅區 d.崇仁坊成為唐朝政府新設立的商業區

12.圖6中的長安、洛陽、揚州、成都、廣州、泉州、明州、登州被稱為唐代八大都市。由此可獲取的正確的歷史信息是( )
①城市分布重心由黃河流域遷移到長江流域

②揚州和成都成為超越兩都的政治經濟中心

『叄』 西安歷史文化題庫

*A 河北 B 河南 C 湖北 D 山東 E 山西
 「出生未捷身先死」這是用來描述誰的
A 項羽 B 關羽 *C 諸葛亮 D 岳飛 E 文天祥
 在斟酒倒茶時為向對方表示感謝人們常回彎取手指扣向飯桌這來
源於
A 朋友間的見面禮 B 官員間上下級之禮 C 過年時祭祀之禮 *D 君臣之禮
 人們經常說到的「EQ」是指
A 智商 *B 情商
 故事《佐羅》中敘述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洲
A 歐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亞洲
 圍棋棋子的標准數量是白棋多還是黑棋多
A 白棋多 *B 黑棋多 C 一樣多
 「烏托邦」一詞的原意是
*A 沒有的地方 B 夢想的地方 C 世外桃源
 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所進口的CD盤其激光防偽標簽上中央的一個大寫
字母是
A 字母「T」 B 字母「F」 C 字母「S」 *D 字母「M」 E 字母「C」
 我國古代所說的「銅壺滴漏」是用來做什麼的
A 計算重量 *B 計算時間 C 計算容量
 國際象棋共有多少個棋子
*A 32個 B 34個 C 36個 D 38個
 我國將在什麼時候建立「綠卡」在華永久居留證件制度
*A 2003年以前 B 2004年以前 C 2005年以前
 我國從哪個時期開始出現了凳椅
A 春秋 *B 晉朝 C 三國
 將一套有紀念意義的郵票全部印在一張紙上叫
A 小型張 *B 小全張 C 小本票 D 小版張
 高爾夫球類似於我國古代哪項游戲
A 擊鞠 *B 捶丸 C 蹴鞠
 在報刊雜志上經常可以見到「生活小貼士」其中的「貼士」現在的意思
是
A 小費 *B 提示 C 常識
 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都是12月14日下午430舉行這個時間是
A 諾貝爾的誕生時間 *B 諾貝爾的逝世時間 C 第一枚爆炸的時間
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A 漢語 B 英語
 蒙古族同胞喝的蒙古奶茶的味道一般是
A、甜的 *B、鹹的
 《吉尼斯世界紀錄》中的「吉尼斯」是
A、地名 *B、酒廠的名字 C、作者的名字 D、首屈一指的意思 E、一座山峰的名

 享有「黃金水道」之譽的河流是
*A、長江 B、黃河 C、珠江
 「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說的是哪個地區的情形

『肆』 關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題目(帶答案)

老兄,你想問什麼?能不能說的具體一些,你這樣漫天撒網,我就是想回答,也不好說呀,比如關於哪一方面的?或者把時間限定一下.

『伍』 有關中國的 歷史文化題目還有答案

西部歷史文化:西部各民族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水乳交融,共同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
民俗風情:豪放、熱性、勤勞勇敢是西部人最突出的性格特徵,
西部大開發建設:把西部建設成為國家戰略大後方和重要資源基地,是中國二十一世紀的重要國策。
=========================================
新疆:樓蘭古城、維族大小部落的演變、絲綢之路

西藏:農奴制度下的王權統治、與中原王朝的聯系(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宋代的吐蕃國、清朝的宗教分化、清廷對藏的管理。喇嘛教文化 )

雲南:宋朝時的雲南大理國(元代又並入統一的國家版圖) 、少數民族的土司制度、雲南與緬甸、泰國的雙邊關系

貴州:夜郎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自治

四川:三星堆遺址、蜀巴文明、宜賓等地的酒文化、歷史遺跡(都江堰)

甘肅:長城文化、敦煌、絲綢之路

寧夏:西夏文明、絲綢之路

陝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漢、唐的國都)、先秦及封建社會早期的黃河流域文明
==========================================
西部文化和西部開發
①中國西部是什麼概念?中國西部通常是指黃河與秦嶺相連一線以西,包括我國西北和西南的12個省市、自治區。這片廣袤的土地面積為54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57%;人口2.8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3%。
②西部是華夏文明的源頭。華夏祖先的腳步是順著水邊走的。長江上游出土過元謀人牙齒化石,距今約170萬年;黃河中游出土過藍田人頭蓋骨;距今約70萬年。這兩處古人類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約50萬年)的資格更老。
③西部地區不僅有廣闊的地域和悠久的歷史,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
④西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秦皇漢武以後,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從而有了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佛隴深寺的暮鼓晨鍾。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它在繼承漢晉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氣度,展現出__________的藝術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內涵。秦始皇陵兵馬俑、西夏王陵、樓蘭古國、布達拉宮、三星堆、大足石刻等歷史文化遺產,同樣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象徵。
⑤西部地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發祥地。遵義、延安、紅岩村等革命聖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統。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成為革命文藝發展的一面旗幟。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在短短的幾年裡,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這些寶貴的財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堅實基礎。
⑤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這里生活著50多個少數民族,幾乎包括了我國所有的少數民族。在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落後和交通的閉塞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貧困,卻也使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遠時代的藝術品種,成為珍貴的"活化石",如納西古樂、戲曲、剪紙、刺綉、岩畫等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它們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猶如一個巨大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寶庫。
⑦西部地區擁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充分重視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強對它們的搶救、保護、涵養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間文化生態環境,為推進西部大開發作出貢獻。
===========================================
我國的西部民族眾多、地域廣袤,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孕育了燦爛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態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西部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抓住有利機遇,不斷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資源,對於推動西部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意義的西部

從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時代,無論西北還是西南,都與中原地區有著密切的交往。從西漢起,西部已進入中國歷史的視野。唐代,西部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雲貴高原、北方草原、遼闊的西域,甚至沿絲綢之路越過帕米爾高原。漢唐兩朝眾多的公主遠嫁烏孫、吐谷渾、契丹、突厥、回紇、南詔等地和親,使神奇的西部文化與內地的聯系進一步加深。

在漫長的歷史中,西部地區相繼建立了一系列邦國性質的地方政權或酋長性質的土司政權,如西夏、吐谷渾、大理、「西域三十六國」等,它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明顯的特殊性,在創造自己歷史的同時,形成了眾多的民族。幾千年來,經過不斷地遷徙、分化、融合、發展,作為獨立的族群,許多原生民族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我們從今天眾多的少數民族以及漢族中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這些民族大多在發展和形成過程中與其他民族融合,並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顯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個突出特點。在目前我國已認定的55個少數民族中,有將近50個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區。在西部,除了五個民族自治區,其餘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區域,以青海省為例,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區域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98%。在雲南省生活著25個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個民族是雲南獨有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西部與眾不同的民俗民風,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於西部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形成了其別具一格的西部文化。從地域和文化個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劃分為幾個大的文化圈:黃河流域為中心的黃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區的伊斯蘭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為主體的藏文化圈,長江三峽流域和四川盆地連為一體的巴蜀文化圈,雲貴高原及向東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對明顯的個性或風格。黃土高原文化悠遠古樸,伊斯蘭文化充滿異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熱情奔放,西域文化顯出東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於人性化的歡樂。這種多樣性的文化形態與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觀念、習俗、宗教、藝術以及悠久歷史、生存環境緊密相聯,是一種廣義的文化集合體。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徵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徵。

地域性。西部地理復雜多樣,西北地區遼闊無垠,西南地區山水切割,青藏高原嚴寒高拔。西部文化在這里也表現出了鮮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區歷史悠久、地域廣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質朴中藏著博大;西南地區民族眾多,山川縱橫,這里的文化顯得細膩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嚴靜穆,它的文化則處處透著神秘和誘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並形成了包括語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舞蹈、節目、服飾、建築、手工藝、禮儀習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產方式等在內的民族文化。這些內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則相去甚遠。即便是同一民族因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許多方面也有很大差異,民族文化由此更顯豐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種完全封閉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將許多外來文化的因素轉化吸納為自己的成分,從而變得生機勃勃。歷史上有三條重要通道貫穿西部,將西部向東與中原地區緊密相連,向西同更加廣闊的地域溝通。一條是穿越大西北並一直延伸至歐洲地中海沿岸的古絲綢之路,一條是貫通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條是穿過西南雲貴高原並經青藏高原通往尼泊爾、印度甚至更遠方的茶馬古道。這三大道路除了帶來了貿易和人民之間的交往,更傳播了文化。中原漢文化源源不斷傳入西部,古歐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亞文化等等也紛紛匯集這里。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在西部的發展就是由此而來,其中最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傳佛教。

活態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濃厚的鄉土氣息活躍在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並不是一座荒蕪廢棄的跡址,而是數萬人生息的家園;流傳千年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依舊在藏族民間傳頌;古老的歌舞、服飾仍在質朴地表達著對生活的嚮往;現代文明的傳播與擴張並沒有使這種古老的文化遠離人們的生活,而是代代傳承,綻放異彩。西部文化所表現出的活形態,或者是原生態的特點,具有濃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個特徵。地域性造成的相對封閉與分割,制約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體發展。地域廣闊、交通不便、人口相對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環境形成了小范圍、小規模文化發展狀態。另外,西部少數民族大多沒有文字,文化的傳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缺少文字記載的穩定性,不利於對外傳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異彩紛呈的文化資源寶庫,它所包涵的內容極其豐富,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它不僅為研究文化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生態文化學等學科提供了寶貴財富,也為文化產業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對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進程

如前所述,中國西部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地域特色濃郁,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形態多姿多彩,獨具魅力,開發潛力巨大。如何使西部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在深入的開發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規模、形成產業,走出西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已成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觀念。由於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區對文化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樹立文化經濟的新理念,把文化作為產業來發展的意識還比較淡薄。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必須沖破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從傳統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創新思路,著眼於市場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納入全國、全世界的格局中去思考;把珍貴的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結合起來,在繼承中創新,使豐富的文化產品轉化為文化商品;把西部民族文化的價值觀、審美觀傳播出去,展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二、創新機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生產經營機制,是發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必須在文化建設中引入產業機制,實現文化的自我積累和長期穩定發展。要注重抓好總體規劃,按照不同文化類別制定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的地區間合作規劃,要從不同的類型著眼,打破省際界限,根據各民族的特點,以「大文化圈」為前提,按照產業的要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產業投入機制,理順政府與產業的關系,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要鼓勵、支持各類文化團體和個人拓展文化市場;要創新用人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要結合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結構調整步伐,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要有緊迫感和前瞻性,力求在機制創新上有新思維、新辦法、新措施。

三、規劃項目。深入挖掘西部文化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就必須選准項目,確定項目,加快項目建設。要認真研究和分析西部民族文化的特點、價值、優勢及發展前景,以創新的精神,搞好項目規劃,找准發展民族文化的切入點,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配置,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重復和類同,集中精力開發優勢項目,創造區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打造品牌。要經過挖掘和加工,顯示出文化品位和價值,只有把文化資源打造成品牌,將民族文化推向市場,民族文化產業才能形成和發展。因此,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視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加工」,不斷創新品牌,不斷提高文化品牌在國內外的競爭力,爭取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加大投入。實現民族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資金投入上需要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兩個積極性。(社會資本包括個體、民營資本及外資)。西部地區必須改革投入模式,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資本運營水平,探索建立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投資體制。既要從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又要結合西部地區經濟及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時應將政府的投入重點放在對民族文化產業前期發展的扶持上來,提供並創造必要的發展條件和環境。社會資本的利用要堅持用市場經濟的辦法運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廣泛地吸納社會資本的進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團體、個人依法投入文化產業。

六、優化環境。優化環境是西部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這種環境的優化既有硬環境的要求,也有軟環境的要求。要注重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辦文化向政府管文化(服務)的方向轉移,不斷強化服務手段,改進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要致力於依法管理文化,創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環境,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健全地方性文化法規及政策;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打破傳統觀念,真正把文化作為產業來認識、來發展;要創造優良的社會環境,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中保持穩定、和諧、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要建立有利於文化消費的市場環境,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完善文化市場運行機制及管理體制。

西部民族文化的對外交流,目光不僅要投向國際市場,還應注重國內及港澳台地區。在交流的內容上要力爭體現民族特色和區域特徵。在交流的方法上既要運用傳統的方法,如演出、展覽、文化活動等,又要創新思路,引入市場機制,採取網路、影像等現代手段。總之,要通過多種形式、採取靈活的方法,在國際和國內充分展示中國西部神奇的民族文化,樹立「文化大西部」的形象。
==========================================

『陸』 歷史題~~~

1 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百姓關注,國家重視。申報世界遺產的重要條件之一是遺產本身必須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請從歷史角度說出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的理由
大運河開挖與七世紀隋煬帝時候,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規模宏大,長兩千多公里。溝通五河跨六省,成為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當時鞏固了隋政權,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而且一千多年來對後世經濟文化交流影響巨大,同我國長城一樣,享有世界聲譽,是世界聞名的古代水利工程。無論從本身建設技術歷史影響上都有著巨大的價值。

2 史稱「得人者昌,失賢者亡」。試結合唐太宗至唐玄宗時期百餘年用人方面的史實加以說明,並總結其經驗教訓。

唐太宗時善於用人,任由任命房玄齡杜如晦在宰相,重用魏徵,勇於納諫,廣開言路,出現了貞觀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則天時繼續採用太宗重視人才的政策,選撥人用了一大批賢才如姚崇宋璟等,使得社會繼續發展,國力進一步強盛,後世贊譽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唐玄宗時注意任用有才能的姚崇宋璟等,結果出現開元盛世,而後期玄宗任用不當,重用楊國忠李林甫等,導致國家衰落引發了安史之亂。
治理國家,用人是重要一環。應該公正選撥,重用人才,善於納諫,聽取不同意見,才能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3 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我國的文學藝術繁榮興盛,而科學技術則由發展轉為停滯。概述這兩種文化現象的具體表現和特徵,並分析形成這兩種文化現象的社會原因。
明清我國文學藝術繁榮表現在古典小說創作進入成熟階段,出現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優秀文學名著;戲劇表演為城鄉人民重要文化活動。許多劇作家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如湯顯祖的《牡丹亭》就是傑出的代表;清朝中後期,北京戲劇百花爭艷,十九世紀中期,形成了京劇;明清的書法比以前普及,行書草書見長,出現了董其昌等一批優秀書法家;繪畫以山水花鳥為主。明末徐渭揮灑自如氣勢磅礴;清朝揚州八怪進一步發展,流傳廣泛。
明清的科學技術轉為停滯,雖然也出現了一些優秀成就:建築上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築傑作,紫禁城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築之林的瑰寶;明長城蜿蜒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明清時期還涌現出了一批科技巨著,如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一部總結性的葯物學巨著,成為世界醫葯學的重要文獻;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反映了明代手工工場生產面貌,強調人類要與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此書被稱為中國是七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同時期徐光啟寫成《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網路全書,記載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技術與理論,還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
明清時期我國封建社會進入衰落期,封建君主專制高度強化,思想控制進一步加強,統治階級重農抑商,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得我們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技術交流,學習不到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中國古代科技重總結輕創新的特點也是的科學技術發展出現停滯危機;而同時由於社會發展,經濟繁榮,人民群眾要求文化娛樂,社會動盪,也提供了人們反思的素材機會,明清的社會危機,君主專制的高度強化,經濟的資本主義萌芽,軍事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等使得社會出現反封建的民主思潮,文學藝術上反封建特點鮮明,文學藝術創作成就斐然。

4 元朝對我國統一多名族國家的發展有哪些貢獻?
元朝實現了全國大統一,使得我過多民族國家有了重要發展;建立了行省制度,鞏固了政權,創立了我國省級行政區域的基礎;創立宣政院正式管轄西藏;創立澎湖巡檢司,開始正式管轄台灣與澎湖;正式管轄千里長沙{今天的南沙群島};民族融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高潮:漢族人大量來到邊疆為其開發作出貢獻;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潛入中原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人同漢族長期雜居通婚等已經同漢族人沒有什麼差別;元朝時嗨正式形成了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5 你認為少數名族政權與漢族政權的戰爭有何影響?
少數民族政權與漢族政權之間戰爭給雙方的人民特別是漢族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破壞,威脅到了她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但同時戰爭也使得雙方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人口的流動,促進了民族的融合,促進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

6 從戰爭結果看,南宋與少數名族政權簽訂和議,對此,你的看法如何?

簽訂和議是雙方誰也無法消滅對方力量均衡導致對峙的結果,一方面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帶來了一定時期的和平。雙方因此堅強了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民族融合。但不可否認,首先對於宋政府將是一種屈辱的和議,繳納歲幣更是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7 簡述南朝時江南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和表現。

8 (1)寫出科舉制創立、完善、廢除的朝代
隋朝創立唐朝完善清朝廢除【清末】
(2)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常設科目一般為進士明經為主;還有常科的科目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

『柒』 中國近現代史題庫

1. 簡述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社會性質及其基本特徵。P16,P13
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基本特徵:
①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不但逐步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
②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外國侵略勢力勾結,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③中國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嚴重阻礙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
④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已經產生,但力量很軟弱;
⑤地方割據勢力存在,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
⑥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廣大人民過著飢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2. 簡述中國近代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關系。P17-18
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關系:這兩個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

3.半殖民地——所謂半殖民地,是相對於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一個國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實際上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的社會形態。

4.半封建——是相對於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但實際上社會狀態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

第一章
1.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方式。P20-29
軍事侵略; 政治控制;經濟掠奪: 文化滲透

2.分析西方列強入侵對近代中國尤其在政治、經濟產生的重大影響,並駁斥「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近代文明」的謬論。
重大影響:
(1)西方列強的入侵導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崩潰與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解體。
在政治上:大門被打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經濟上:自然經濟解體,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開始近代化。
對謬論的駁斥:
鴉片戰爭不僅沒有給中國帶來近代文明,反而給中國帶來深重的災難。
一,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侵犯了中國主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
二,外國商品大量湧入,破壞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給民族資本主義帶來阻礙。

3.近代中國進行的反侵略戰爭的意義。
①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進行了多次反侵略斗爭,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抗法斗爭,義和團運動等,這些斗爭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氣焰,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維護了國家的獨立。
②中國在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的同時,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意識的覺醒,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4.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失敗的主要原因和教訓是什麼?P35-38
主要原因:
(1)社會制度的腐敗。近代以來封建社會制度沒有根本改變。清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經常壓制人民的反抗斗爭,力主避戰求和,為此不惜割地、賠款。
(2)經濟技術的落後。近代以來,中國經濟技術落後,導致中國在武器裝備、軍隊素質、綜合實力等方面遠遠落後於帝國主義列強,必然導致被動挨打。
經濟技術的落後是中國反侵略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還是社會制度的腐敗。
教訓:「落後就要挨打」。

5. 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沙俄認為割讓遼東半島一事阻礙其向東北擴張,威脅它南下計劃,夥同德、法出面干涉,勸告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近於三國壓力,被迫退還遼東半島,中國被迫交出3000萬兩贖賠。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約,進一步加深的標志,以及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約分別是什麼。

第二章
1.太平天國兩大綱領性文件並對其分析評價。P41-43
答:《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
《天朝天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但這種平均分配產品的方案,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無法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只是一種空想,根本無法實施。《天朝天畝制度》主要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個方面,核心主要涉及生產關系方面的內容。《天朝田畝制度》明確提出要建立「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的制度,也就是要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後期頒布的社會發展方案。是一個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綱領性文件,但是由於當時歷史條件局限,未能付諸實踐。

2. 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軍永安封王、建制,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國政治制度的規模。

3.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意義、失敗的原因、教訓。P45-46
意義:
①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強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
②是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農民戰爭的新的歷史特點。
③沖擊了孔子和儒家經典的正統權威。
④有力的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
⑤在19世紀中葉的亞洲民族解放運動中,太平天國起義是其中時間最久、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
失敗的原因:
(1)太平天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進階級的領導。農民階級不是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帶有小生產者所固有階級局限性。
(2)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太平天國是以拜上帝教來發動、組織群眾的,但是,拜上帝教教義不是科學的思想理論,太平天國也不能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3)沒有正確的政治綱領。《天朝田畝制度》雖有反封建的意義,但沒有實現的現實依據。
(4)不能保持農民隊伍的團結一致。農民意識導致農民運動領袖之間的內訌,是導致失敗的原因之一。
(5)太平天國領導人對外國資本主義列強侵華野心缺乏理性的認識。
教訓:太平天國起義的發生和失敗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民具有偉大的革命力量,但由於階級和時代的局限,它不能擔負起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取得勝利的重任。

4. 總理衙門——1861年1月,由恭親王奕等奏請成立。下分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海防五股,總攬各國外交及與處國發生干係的財政、軍事、教育、礦物、交通等各個方面的大權。實際上成為清政府的「內閣」,但無權指揮各省督撫。

5.洋務運動的性質、目的、指導思想、內容。P46-48
性質:是一部分封建地主和官僚,為了挽救清政府的統治危機所進行的以興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培養近代軍事和工業人才為主要內容的自救運動。
目的:為了挽救清王朝的統治危機。是為了購買和製造洋槍洋炮以鎮壓農民起義,同時有藉此加強海防、邊防,並乘機發展本集團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意圖。
指導思想:概括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是以中國封建倫理綱常所維護的統治秩序為主體,用西方的近代工業和技術為輔助,並以前者來支配後者。
內容:興辦近代企業;建立新式海陸軍;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6.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失敗的原因。P48-49
歷史作用:①客觀上對中國的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某些促進作用。②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始,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新的知識,使人們開闊了眼界。③社會風氣和價值觀開始變化,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利於社會風氣的改變。
失敗的原因:①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②洋務運動對外國具有依賴性。③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7. 簡述維新派與守舊派論戰的內容及其意義。P51-52
論戰的內容: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廢八股、改科舉和興西學。
意義:維新派與守舊派的這場論戰,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在中國的第一次正面交鋒。維新派以救亡圖存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思想為指導,用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為武器,提出了系統的維新變法的理論和主張,盡管也表現出對孔孟學說不敢正面批判的弱點,但通過這場論戰,使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在知識分子中不少人開始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形成向西方尋找真理,學習新學的熱潮。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進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義。

8. 維新運動的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P54-56
意義:①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②維新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③維新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④在社會風習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新的主張。
失敗原因:
客觀上: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守舊勢力比較強大,而維新派既沒有嚴密組織,又不掌握實權和軍隊,把希望寄託在沒有實權的光緒身上。
主觀上:①不敢否定封建主義。②對帝國主義報有幻想。③懼怕人民群眾。
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知識點:洋務派所創辦的主要民用工業和軍用工業有哪些

第三章
1.簡述清末「新政」的主要內容。P58
「新政」的主要內容有:
(1)政治方面,改革官制,修訂刑律,整頓吏治。
(2)經濟方面,振興商務,獎勵實業。
(3)軍事方面,改革兵制,編練新軍,創辦巡警。
(4)文化教育方面,改革學制,包括「停科舉」、「設學堂」、「獎游學」三項內容。
(5)此外,清政府還發布了禁纏足、禁鴉片、廢酷刑以及允許滿漢通婚等命令。

2.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內容與焦點。P62-63
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焦點)
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實行共和
③要不要社會革命。

3.中國同盟會——1905 年 8 月 20 日 ,孫中山和黃興、宋教仁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選為總理,黃興被任命為執行部庶務,實際主持會內日常工作。同盟會的機關報是《民報》,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盟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4.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活動;三民主義的內容並對其分析。P59-62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活動:
① 孫中山在檀香山組建了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
② 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廣泛傳播,如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警世鍾》,《猛回頭》。
③ 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在各地次第成立,如華光會、光復會等。
④ 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全國性政黨。
三民主義:
① 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二是追求獨立。沒有從正面提出反帝的主張。
② 民權主義:「創立民國」。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忽略了廣大勞動群眾在國家中的地位。
③民生主義:「平均地權 」是社會革命。沒有正面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是一個比較完整而明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5.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P67 -68,P73-74
歷史意義: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②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③給人們帶來了一次思想的解放。
④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⑤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失敗的原因:
客觀方面:帝國主義與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買辦勢力以及舊官僚、立憲派勾結起來,從外部和內部絞殺了這場革命。
主觀方面:①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②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
③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
教訓: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沒有能夠救中國,先進的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

知識點:預備立憲,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捍衛辛亥革命成果進行的主要斗爭

中篇綜述
為什麼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作為對象。P82-90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這個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三者是中國的反動勢力,是中國走向獨立、民主、自由的政治障礙。
②帝國主義通過發動侵略戰爭,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成為近代中國貧窮落後的總根源。
③封建主義的殘酷壓迫使中國經濟落後,人民沒有民主和自由,又是帝國主義統治和壓迫中國人民的工具,封建主義是近代中國落後的主要原因。
④官僚資本主義壟斷中國的經濟,成為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使中國長期落後於外國資本主義。

第四章
1.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口號、性質。P97-98
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口號:民主與科學
性質: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的舊文化的斗爭。

2.新文化運動的意義、局限及發展。P99
意義:①新文化的倡導者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是切中時弊的。②新文化的倡導者並沒有因為批判孔學就否定中國的全部傳統文化。③新文化的倡導者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局限:①新文化的倡導者批判孔學,是為了給心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掃清障礙。
②他們把改造國民性置於優先的地位。③那時的許多領導人物,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他們使用的方法,一般地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
發展:五四以後的新文化運動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馬克思主義開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發揮指導作用。

3.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導火線、經過、學生提出的主要口號及歷史特點。P103-105
原因:①是新的社會力量的成長、狀大。②是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是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經過:前期以北京為中心,以學生為主力;後期以上海為中心,以工人為主力。
學生提出的主要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還我青島」等等。
歷史特點:①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②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③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總:是中國革命的新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4.中共一大、二大的內容。P113-114
黨的一大:
① 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
② 決定首先集中精力組織工人。
③ 選舉產生了以陳獨秀為書記的中央局。
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黨的二大:
①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②開始採取路線的方法。

5. 關於國共第一次合作的認識,(1)共產黨為什麼要同國民黨合作?
(2)這一政策是何時正式制定的?其具體內容是什麼?
(3)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什麼?合作實現的標志是什麼?P117
(1)合作的原因:第一,經過二七慘案,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僅僅依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可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第二,當時只有國民黨是比較革命的、比較真的民主派;它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有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孫中山真誠歡迎中國共產黨同他合作。
(2)制定時間:在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內容: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把國民黨改造成為各革命階級聯盟的政黨。
(3)政治基礎是新三民主義。標志是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早期工人運動,參加黨的一大的代表,北伐戰爭的主要對象

第五章
1.東北易幟——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發表《三省易幟之通電》,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東北易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使日本侵佔東北的計劃遭到了很大的打擊。東北易幟後,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

2.寧漢合流——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形成了寧、漢對峙的局面。在馮玉祥的斡旋下, 1927年8月25日,武漢國民政府宣布遷都南京,寧、漢合作正式實現。1927年9月 ,寧漢滬三方組成中央特委會,改組國民政府,譚延闓為主席。

3.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探索和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P127
①開展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斗爭,舉行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中國革命由此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②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農村為重點,到農村去發動農民,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建設根據地。
③毛澤東不僅在實踐中首先把革命進攻的方向指向了農村,而且從理論上闡明了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和農村應當成為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④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⑤隨著革命新道路的開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復興。

4.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總結歷史經驗、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
①中國共產黨是從正反兩方面入手,既反對右傾機會主義,又反對「左」傾機會主義,經過比較和對照總結歷史經驗。
②在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上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③在思想理論建設上,堅持從實際出發,注重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同時注重總結黨的建設的經驗,並使之上升為理論。

知識點: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遵義會議和長征

第六章
1.侵華日軍的嚴重罪行P143
一,製造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實行「三光」政策。
二,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富,控制鐵路交通。
三,強制推行奴化教育。

2.為什麼說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
①抗日戰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進行的一場殊死的戰爭。日本帝國主義要滅亡中國,把中國變成它獨占的殖民地,抗日戰爭的勝敗關繫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
②日本發動的是一場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而中華民族進行的戰爭是一場反侵略戰爭,是正義的。戰爭的勝負不僅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存亡,也關繫到中華民族能否從帝國主義的壓迫下徹底解放出來,走上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道路。

3.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P151-162
第一,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體現在它吹響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聲號角,舉起了全民族奮起抗戰的第一面旗幟,擔當了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先鋒隊。
第二,中共提出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是指導全國抗戰,奪取戰爭最後勝利的指南。
第三,中國共產黨在倡導、促成和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起了主導作用,是全民族抗戰的核心。
第四,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游擊隊開辟的敵後戰場,與正面戰場相配合形成了對侵華日軍的戰略夾擊,在相持階段後,逐步成為全國抗戰的主戰場,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4.怎樣評價國民黨政府在抗日戰爭中執行的路線和正面戰場的地位與作用?P144-151
①在抗戰時期,國民黨實行的是一條片面抗戰的路線,即不敢放手發動和武裝群眾,將抗戰勝利的希望寄託在政府和正規軍身上;在戰略戰術上採用單純防禦的原則。這是一條失敗的路線。
②在抗戰初期國民黨政府和軍隊的抗戰是比較努力的。正面戰場雖然整體上是失敗的,但由於國民黨軍隊的積極作戰,消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戰鬥力,遲滯了日軍進攻的步伐,為後方轉移和中國的長期抗戰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③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政府和軍隊轉入了消極抗戰,雖也取得了一些局部勝利,但從整體看作戰是比較消極的,正面戰場所起的作用遠不及抗戰初期。

5.為什麼說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弱國戰勝強國的範例?其基本經驗是什麼?P167
範例:
① 就中日戰爭來說,日本雖然是一個小國,但又是一個強國,中國雖然是一個大國,但又是一個弱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最終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
②中國的抗日戰爭作為弱國戰勝強國的範例,在於中華民族的覺醒和空前的團結,成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於中國堅持了持久戰的戰略方針;還在於中國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
基本經驗:
①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奮斗目標的力量源泉。
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
③提高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證。
④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又決不懼怕戰爭。
⑤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才能捍衛自己生存和發展的權利,創造美好的未來。

知識點:了解抗戰時期的主要戰役

第七章
1.重慶談判P171——抗戰結束後,蔣介石依靠美國的援助,力圖恢復其優勢,便帶起「和平」的假面具,在 1945 年 8 月 14 日 、 20 日、 23 日,一連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舉行和平談判,「共同商討國家大計」。中國共產黨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揭露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於團結和教育人民,決定派代表毛澤東等前往重慶,同國民政府進行談判。 8 月 28 日 ,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陪同下飛抵重慶。經過 43 天的談判, 10 月 10 日 ,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這次談判在政治上使中國共產黨獲得了極大的主動,而是國民黨陷於被動,因而是成功的。

2.《共同綱領》的簡要內容及作用。P189-190
內容:①國家政權屬於人民,實行民主集中制。
② 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③各種社會經濟成分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④保障本國獨立,主權完整,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戰爭。
作用:《共同綱領》在當時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

3.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基本經驗。P191
勝利原因:
①有廣大人民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參加和大力支持。
②有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③有國際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支持。
基本經驗:
①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
② 堅持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
③ 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④ 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
⑤ 爭取世界進步力量對中國的支持。

4. 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為什麼在中國行不通?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過多次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嘗試,包括戊戌維新、辛亥革命,龍其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中間路線,但是都失敗了,說明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這是因為:
①從民族資產階級自身來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決定了民族資產階級沒有勇氣和能力去領導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不能為資產階級共和國掃清障礙。
②從當時中國所處的時代條件來看,帝國主義列強不可能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帝國主義列強來中國只是為了掠奪中國,發展它們自己的資本主義。
③從中國的革命形勢來看,國民黨當局不允許任何阻止其一黨專政的力量存在。持有中間路線想法的人們一接觸到實際斗爭,尤其是內戰重起,就使他們只能在靠近共產黨或靠近國民黨中選擇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國民黨當局不僅極度仇視中國共產黨,而且對民主黨派、民主人士也充滿敵意,不斷以暴力對他們施行迫害。蔣介石不允許民盟這樣的組織存在,使中間路線最後破滅。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題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