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日元發展歷史

日元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7 12:59:40

1. 日本發展歷史

日本戰後分為三個時期:戰後初期、後昭和時代、平成時代。

1、戰後初期

日本投降後初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軍佔領日本,改日本實君立憲制為虛君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日本投降詔書發出的同時,昭和天皇所信任的鈴木貫太郎內閣總辭,授意與皇族東久邇宮稔彥王組閣。東久彌宮內閣,是日本歷史上唯一的皇族內閣。

當時,東久邇宮內閣中,有前首相近衛文麿任國務大臣、重光葵任外務大臣。後來重光葵因故辭職,由前奉天總領事,元老牧野伸顯的女婿吉田茂繼任。此時,盟軍送來一位太上皇,那就是麥克阿瑟,盟軍總司令部要求罷免禁制不利皇室言論的內務大臣山崎巖,東久彌宮內閣於是總辭。成為日本史上最短命的內閣,壽命五十四日。東久彌宮內閣倒台後,昭和天皇任命親美英派的幣原喜重郎組閣,1945年10月9日,幣原內閣成立。幣原令人熟悉的就是20世紀20年代的幣原外交。

民主政體改革戰後的政黨如雨後春筍一樣大量成立,包括日本自由黨(總裁鳩山一郎)、日本社會黨(片山哲書記長)、日本進步黨(總裁町田忠治)、日本協同黨(委員長山本實彥)、日本共產黨(書記長德田球一)也恢復活動。翌年一月,盟軍總部公布公職追放令,所謂公職追放令,就是要禁止戰犯出任公職。

2、後昭和時代

日本經濟的崛起戰爭後期,由於美軍的空襲,以東京為首,全國119個城市嚴重被炸被毀,到處都變成一片廢墟和焦土。尤其是廣島和長崎,更遭到了原子彈的毀滅性破壞。1955年開始,日本經濟在高速發展階段有過三大景氣時期,分別是神武景氣、岩戶景氣和伊奘諾景氣。

如此長時間的持續的高速經濟增長,不僅在日本歷史上是罕見的,而且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由於伊奘諾景氣的出現,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就達到了光輝的頂點。

政黨政治的勃興鳩山一郎在促成日蘇建交後退下來,由石橋湛山繼任,然而石橋組閣不久,身體出現重大問題,又不得不辭職,最後由曾被指為戰犯的外務大臣岸信介繼任。岸信介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要修改日美安保條約,為此,革新與保守兩大勢力進行最終對決,爆發日本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安保斗爭」。

其後,日美安保條約修訂自然生效後,岸信介退任,由池田勇人繼任。池田勇人提出「寬容與忍耐」口號。池田連續三次組閣,甚至與同屬吉田茂門下的佐藤榮作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競爭,最後因患上喉癌不得不辭職。佐藤榮作繼任。佐藤組閣後,把沖澠縣回歸日本。

經濟放緩與國際地位的提高經過第一次石油沖擊和戰後第一次負增長,日本經濟就由高速增長轉為了低速增長。1976年、1977年和1978年度各為4.0%、4.4%和5.3%,與高速增長時期比,還不及1965年經濟危機時5.7%的水平。盡管如此,但1978年後已擺脫了蕭條的影子,景氣確實是處於上升階段,企業的收益也增加了。

中速增長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末。這一期間,除個別年份外,日本實際經濟增長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動不大,而且與其他發達國家比仍屬於增長最快的國家,所以這一時期又被稱為穩定增長時期。

在經濟穩定發展特別是在重化學工業迅速發展的基礎上,日本的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從1983年貿易黑字超過西德、資本輸出超過英國以來,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貿易黑字大國、經常收支黑字大國和資本輸出大國。

另外,從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國,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債權大國,而美國則開始淪為世界最大的海外債務大國。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不僅進一步鞏固了,而且還開始被稱為「世界第二超級經濟大國」。這樣,日本經濟就達到了戰後的頂點。

3、平成時代

昭和天皇於1989年1月7日駕崩,子明仁繼位,駕崩次日(1月8日)起改元平成,稱為平成時代。1985年,日本已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1986年底海外凈資產一千八百零四億美元。1993年日本海外資產上升到六千八百五十億美元,估計到2000年可上升到一萬億美元以上。 日本成了世界最大的供應國,東京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正在擴大。

(1)日元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日本歷史是指日本從日本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至今。

2. 日元的歷史

從日元升值的經驗和教訓看中國人民幣

日元每次升值均不同程度地給日本經濟帶來一些短期利益

3. 日元是什麼時候大幅貶值的

2014年月18日。

11月18日,日本當局宣布了三大重磅消息:推遲上調消費稅、提前大選和實施經濟刺激措施。消息一出,日元再度貶值。11月19日,截至記者發稿時,美元/日元已經突破117大關,達到117.63,自10月中旬以來已累計上漲近8%,創近七年最高值。

日元貶值的原因主要由兩個方面。

第一,日本經濟整體疲弱,三季度GDP下滑1.6%,近於崩潰邊緣,財政赤字逐年擴大,出口和消費不振,都致使市場對日本經濟前景非常看淡,引發日元持續貶值。

第二,在安倍經濟學指引下,日本央行連續進行大規模量化寬松刺激,10月末更是進一步擴大QE規模,對日元形成了明顯沖擊。同期,美聯儲退出QE引發美元上漲,進一步壓低了日元匯率。

(3)日元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日元貶值對全球商品市場呈現負面影響。原因在於,日本是主要初級商品進口國,日元貶值會抑制其進口,同時也會抑制居民消費並影響大宗商品的需求。

不過日元貶值對國際商品市場影響相對有限,一方面,日元在美元指數中的比重僅有13.6%,對美元走勢難以形成主導性影響,因而也就難以通過美元影響大宗商品價格。

另一方面,日本經濟總量雖然目前仍維持全球第三,但隨著近年來國內消費的持續疲弱以及製造業不振,影響程度已有限。

日本商品進口量逐年下滑,以原油為例,三季度日本原油進口量已下滑至326萬桶/天,同比下滑10%,僅有中國的48%和美國的40%。

4. 近代日本的發展史

19世紀60年代末(1868),日本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後,明治天皇開始,自上而版下進行的一場現權代化改革運動。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迅速崛起,國力很快超過大清王朝。明治維新27年後,1895(甲午)中日海戰對決,大清北洋水師慘敗,日本海軍完勝,國威大振。

甲午戰爭9年後,1904日俄戰爭,日本獲勝,攫取了沙俄在東北的利益。又27年,1931日本佔領中國東三省。

再7年,1937日本大舉侵華,1940之後佔領東南亞諸國,建立「大東亞共榮圈」,1941偷襲美國珍珠港大獲全勝,稱霸半個太平洋,1945日本戰敗,日本近代史結束。

(4)日元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從甲午戰爭到上世紀40年代,日本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侵略史。十九世紀末後的日本,在這筆政治遺產的驅動下,迅速滑向軍國主義。

日本先後發動了日俄戰爭、侵華戰爭、珍珠港事件等,使日本成為世界近現代史上發動侵略戰爭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波及面最廣、危害度最深的國家。

日本侵略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造成巨大災難的同時,也使日本付出慘痛代價,明治維新後,崛起的日本逐步走上軍國主義道路,二戰中成為法西斯陣營的中堅力量,最終徹底覆滅。

5. 日元在80-90年代有一次巨大的升值對美元,當時的背景情況是什麼呢

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始終以幾年為一個周期呈現日元持續升值的局面,而且每內一個周期都是日元容翻倍升值.
如1971年至1978年,日元匯率從1美元兌360日元上升到180日元;
1985年至1989年,日元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上升到120日元;
1990年至1995年,日元匯率從1美元兌160日元上升到80日元

6. 問問日元歷史上的購買力

我也在查這個問題。
從金融交易數據上可以很容易查到日元對美元的歷史匯率。因為美元的信息比較多,我打算查美元的實際購買力來推導。
下面的文章大概可以得到一點印象:
其中的部分內容解釋一下:黃金在歷史上波動也很厲害,糧食、石油也是,不過除了少數歷史幾個泡沫時期,黃金可以作為價值標准,1980年黃金泡沫,是例外;2000年至今是黃金的低谷和高峰,波動特別大,也不能算)。其它時間大致可以當價值標准。
---------------------------------------------------------
日元小史
日元貨幣改革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治維新時期。1871年的日本法律規定,1日元可以兌換1.5克黃金,20.7日元便可兌換1盎司黃金。當時1日元也可兌換1美元,因為在1871年兌換1盎司黃金也正好是20.7美元。這個匯率維持了26年後,1897年日元貶值50%,1日元只能兌換0.75克黃金了。
「一戰」期間,日本取消了金本位制,日元開始不斷通貨膨脹。「一戰」之後不久,為限制通脹,日本政府重新宣布「金本位制」。但隨之而來的是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危機嚴重影響日本限制通貨膨脹的政策,日本國民紛紛用紙幣兌換黃金,政府不得不再度放棄金本位制。通貨膨脹一直延續到「二戰」。日本法西斯政府不顧人民生活,瘋狂侵略擴張,結果國家元氣大傷。

1945年,360日元兌換1美元,這是在美軍同意之下日元的最低匯率,這個匯率持續了26年不變。1947年日本國內批發物價指數,比戰前上漲48倍。1948年該指數上漲到128倍。 1949年,新中國宣告成立,美國在亞洲的經濟政策開始發生調整,繼續支持日本政府將日元兌換美元的低匯率政策。日元的低匯率,並不是完全依據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折算得來的,背後還有美國的戰略考慮,要扶持日本恢復元氣,平衡戰後亞洲的經濟與政治勢力。
日元低匯率政策很快就見到了效果,日本經濟在1950年開始恢復,到1975年僅用25年的時間,日本經濟發展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強的國家。
1972年一年之內,日元升值到308日元兌換1美元。這樣的匯率又持續了將近10年,日元又升值到280日元兌換1美元。1985年前夕,日元升值到255日元兌換1美元。
在這25年期間內,日本信貸通貨增長每年21%,通貨膨脹率7%。日元對美元匯率穩定在360日元兌換1美元。從1975-1980年,日本經濟更加強大,已成為全球美元債權第一大國,外貿出口和經濟規模世界第二大國,「本土日本」和「海外日本」並起的經濟格局形成。
1984年,日元紙幣圖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萬元紙幣將原來的聖德太子頭像換成了明治維新文化領袖福澤諭吉的頭像。另外兩種面值的日元紙幣也把政治人物頭像換成明治維新另外兩個文化名人新渡戶稻造和夏目漱石的頭像。這一改變具有象徵意義,日本從工業大國開始轉型為文化大國了。
1985年的美國和歐洲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聯合向日本施加壓力,要求日元較大幅度升值。中曾根康弘政府與歐洲簽訂了《廣場協議》。《廣場協議》中,歐美對日本有6條專門的要求:
1.日本應該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認真履行已經宣布的於1985年7月30日,日本將進一步開放對外國商品和服務的國內市場的《行動計劃》。
2.通過多種放鬆管制的措施,全面利用私人經濟的活力。
3.對日元匯率管理採用適當靈活的貨幣政策。
4.繼續加強日元貨幣市場的自由化,使日元完全反映日本經濟強勢的基本面。
5.財政政策將繼續實現兩個目標方面進行合作:一是降低中央政府的赤字,二是提供讓私人經濟正向增長的環境。在此框架下,地方政府應在1985年的財政年度,積極允許額外投資,並計入本地個人投資項目。
6.通過措施擴大信貸市場的客戶和抵押的方式,主要在增加私人消費和投資努力,刺激國內需求。
其中第4條,要求日元與日本經濟增長同步升值。日元在經和發組織(OECD)壓力下,兌換美元和歐洲貨幣的匯率大幅度升值。與此同時,「在美國政府強硬態度的暗示下,美元對日元繼續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52日元兌1美元;1987年,最低到達120日元兌換1美元。世界各國,特別是亞洲的人們眼睜睜地看到這一驚人的日元升值的「外科手術全過程」:在不到短短三年的時間里,美元兌日元貶值達50%,也就是說,日元兌美元升值將近一倍。」
在日元升值以後,1988年日本的竹下登政府在出口貿易方面受到不利影響,日本國內就業也受到打擊。此後,日本大企業更廣泛多地國際化,日元資本輸出到外國投資,實現資源和生產「現地化」,日本跨國大企業國際競爭力增強。同時,日本國內經濟也陷入徘徊不前的「低迷期」。
整個90年代日本國內經濟都是不景氣的,日本首相走馬燈般替換,沒有一位任期超過1年。從海部俊樹到村山富市,再到剛去世不久的橋本龍太郎。橋本政府開始了日本版的「金融大爆炸」體制改革。金融制度改革剛開始,橋本政府由小淵惠三接任,再到森喜朗,到現在的小泉純一郎。日本政府首腦頻繁換人,經濟政策好像找不到方向。
此時,中國的對外開放,特別是1995年以後村山富市政府抓住了轉向中國的機遇。盡管國內仍然不景氣,但是,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日本企業卻獲得了迅速發展。相比之下,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進入美國的成本要比進入中國大陸低得多,加之升值的日元在中國投資更顯出投資實力。
2005年,日本國內經濟終於復甦,下半年日本央行開始考慮改變長期以來的「零」利息政策,直到2006年中,是否加息的問題還在政府財政部與央行之間爭論不休。政府希望再繼續一段時間的低成本投資,刺激就業。但是央行認為,多年的貨幣政策在經濟復甦方面已經見效,日本的債權人和存款人長期受壓,應該給予他們一個喘口氣的機會了。
從日元100多年來發展過程來看,也是一個貶值的曲線。從1871年20多日元兌換1盎司黃金,到1980年12萬日元兌換1盎司黃金,再到今天6萬多日元兌換1 盎司黃金。100多年來日元貶值的幅度已經超過了99.9999%。今天日元紙幣對於黃金的價格來說,就相當於100多年前的「廢紙」,但是,不要小看,它卻使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和文化大國。

7. 二戰後日本的發展史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世界經濟史上最震憾人心的事件莫過於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重失敗後,卻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時間內異軍突起,一躍成為當時繼美蘇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工業國和經濟強國。是什麼促成了日本經濟的輝煌?要研究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史。
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大致分成四個階段:戰後復興期、高速成長期、過渡期和穩步成長期。
1.戰後復興期
戰爭結束後的日本經濟處於極度混亂和疲乏狀態, 工礦業生產水平只相當於1941年時的七分之一,嚴重的糧食危機和通貨膨脹遍及全國。當時支配日本的聯合國軍,以經濟的民主化和非軍事化為目標,重點實施了解散財閥、分散少數企業對經濟的控制權和確立勞動權等三項政策。在經濟環境有所改善後,美國開始將重點轉向幫助日本重建經濟。朝鮮戰爭爆發後,在日美軍的「特需」大大激發了日本企業的生產和投資活動,日本工業的潛在力量得到恢復和發展。到5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已基本恢復到戰前水平。
2.高速成長期(1955~1973年)
從1955年開始,日本經濟由戰後復興期進入高速成長期。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約二十年的高速成長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經濟發展速度。在外部經濟環境方面, 進入60年代以後,日本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關貿總協定的要求,逐步放寬了貿易和外匯管制。1964年,日本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第八位條約國,即對貿易活動原則上不實行外匯管制。隨後,日本又開始著手資本流動的自由化,企業開始相互兼並。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消費品物價持續上漲和環境污染等問題開始困擾日本經濟和日本國民生活。在70年代初,日本經濟的國際環境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
3.過渡期(1973~1985年)
1971年末,日元在維持了約20年的固定匯率之後第一次上調了16.8%, 從1美元兌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兌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貶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兌260日元。同年末,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原油價格爆漲了4倍, 各種初級產品的價格也隨之上揚。日元升值和國際商品價格上漲二重因素對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的日本經濟是個沉重打擊。1978年秋,日本經濟出現了復甦的徵兆。雖然在1979年又發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經濟滑坡、物價上漲的情況又有所發生,但由於較好地總結了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的教訓,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機帶來的不良影響,經濟沒有出現大的滑坡。80年代前半期,在經濟低速增長的前提下,日本開始建立健全財政制度、擴充社會資本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經濟政策的導向也由追求高速發展轉向追求經濟活動質量的提高。到1985年底,日本的經常項目收支達492億美元。
4.穩步成長期(1985~)
在日本經濟實力穩步增長的同時,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實力則在相對下降。西方其它工業國要求日本分擔其國際義務的呼聲越來越強烈。1985年9月,西方7國財長作出了協調外匯市場的決定,日元因此而急速上升;1986年4月,「前川報告」(前川為當時的日本銀行總裁,又任產業結構審議會委員長,該委員會向內閣提交的關於日本產業結構調整的報告一般稱為「前川報告」) 出台,指出:為了適應全球經濟和發展的需要,日本自身必須調整結構,以縮小貿易順差。「前川報告」的要點有:①擴大內需;②改變經濟結構,擴大對外直接投資;③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④推進日元的穩定化和國際化;⑤促進對外技術和經濟合作。「前川報告」對80年代後半期的日本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
居於對日本戰後發展史的了解,我們下一步就可以探討促成日本經濟輝煌因素了。各國諸多致力於企業經營管理研究的學者在考察研究了許多成功企業的經驗後一致認為:戰後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企業經營的成功無不與他們建設了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息息相關它推動日本企業實現了"以人為中心"的經營,使企業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旺盛的技術消化能力、局部的改善和調整生產關系的能力以及適應市場的能力,激勵著企業全體成員同心協力地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奮斗。
另外,日本在二戰之後,由於美國首先提出了針對日本的「政治活動禁止法」,實際上就是解散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日本軍隊提供武器和補給的財團與消除日本人心中皇國神民與軍國主義思想,但是他們又以企業集團的形式重新復活起來,所以日本在戰後在經濟上得到迅速的發展,1980年,日經指數首次突破一萬點大關,但是在1989年的時候,泡沫經濟出現,裕仁天皇去世,平成天皇繼位,史稱「平成不景氣」,90年代,美國又在經濟市場上率先推出了抵制日本的政策,就是日元的貨率上升,由原來的1USD:160YEN,到現在的1USD:80YEN,就是限制了日本經濟的發展,經過亞洲金融危機與石油危機之後,日本的經濟似乎沒有受到多大的動搖,但是現在亞洲鄰國的產品已經在國際市場上追趕他了,世界已經進入了信息化,小批量生產優質產品的時代,所以現在日本的經濟受到很大的威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戰後近五年內就投資668億美元來對日本自衛隊進行武裝,日本的自衛隊現在已經逐漸成為世界第三強大的軍隊。這對於想控制亞洲主導權的日本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條件 。

8.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三個時期

二戰後日本經歷以下三個時期:

1、戰後經濟恢復階段(1945-1955年)

戰後日本進行社會改革,通過解散財閥、不允許獨自佔有、勞動民主化等方式,進一步掃清生產過程中的障礙,在得到美國的幫助下,根據國際形勢分析,美國為日本投入充足的資金來幫助日本經濟發展,經濟得到初步發展,在朝鮮戰爭背景下,日本大量加工軍工產品,經濟得到很大恢復。

2、經濟高速增長階段(1955-1972年)

日本經濟在高速發展階段有過三大景氣時期,分別是神武景氣、岩戶景氣和伊奘諾景氣。神武景氣據統計,1960年~1970年間,日本的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3、經濟低速增長階段(1973-1990年)

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原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日本受到很大沖擊,製造業成本大幅上升。1974年,日本實際GDP增長率從上一年的8%驟降至-1.2%。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開始調整能源結構,推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開發的同時,促進產業結構從資本密集型向耗能少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以提升製造業的競爭力。經過一段調整後,日本率先走出危機,但從此經濟增速明顯放緩,1975~1990年,日本實際GDP年均增長率為4.5%。

(8)日元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二戰時日本本土遭到轟炸,工廠、機械以及基礎設施等硬體設施遭到嚴重損毀,但人才和科技還在,只要有充足的資金和資源注入很快就能進行重建。戰後美國對日本進行了大力的扶持,向日本注入巨額資金,並大量轉移技術,使得日本很快恢復了生產。

日本在戰後進行了全面的現代化改革,涉及到土地、商業、社會等各個方面,日本基本確立了民主式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日本也因此更好的融入了美國主導的經濟體系,使得日本的經濟更加富有活力和動力。作為對抗蘇聯的橋頭堡,日本獲得了美國的大力扶持。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不僅是世界經濟強國、貿易大國,也成為對外投資大國、援助大國和債權大國,1987日本超越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9. 日本的發展歷史

1868年實行「明治維新」,廢除封建割據的幕藩體制,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恢復了天皇至高無上的統治。明治維新後,日本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1904年挑起日俄戰爭;1910年侵吞朝鮮。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進入昭和時代。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 戰後初期,美軍對日本實行單獨佔領。1947年5月,日本實施新憲法,由絕對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天皇為日本和日本國民總體的「象徵」。現任天皇明仁1989年即位。 軍事:日本1945年戰敗投降後,軍隊被解散,軍事機構被撤消。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基於其自身需要,指令日本重新發展軍事力量。同年,日本組建「警察預備隊」,後改稱保安隊,1952年成立「海上警備隊」,1954年新建航空自衛隊,7月頒布《防衛廳設置法》和《自衛隊法》,將保安隊、海上警備隊分別改稱為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將陸、海、空三軍正式定名為自衛隊,並成立了防衛廳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健全了統帥指揮機構。 自衛隊實行志願兵役制。陸上自衛隊服役期限為2-3年,海、空自衛隊為3年。一般根據本人希望,可延長服役1次(2年)。 截止2006年3月,日本總兵力編制員額33萬人,其中現役軍人25.2萬人,文職2.4萬人,預備役5.6萬人。其中陸上自衛隊約14.8萬人,編為5個方面隊,轄13個師和2個混成旅、1個空降旅,裝備坦克1020輛,裝甲車約980輛,各型飛機約511架,各種火炮7630門;海上自衛隊約4.4萬人,由擔負機動作戰的聯合艦隊和負責近海警備的5個地方隊組成,裝備各型艦艇142艘,39.8萬余噸,飛機206架;航空自衛隊約有4.5萬人,主要作戰部隊為航空總隊,轄3個航空方面隊和1個航空混成團,裝備各型飛機464餘架,其中作戰飛機361架。此外還擁有各式導彈28種。防衛廳機關和直屬機構編制7000餘人。2005年,駐日美軍總兵力約3.6萬人。 日本外交政策的基本取向是堅持以日美同盟為基軸,以亞洲為戰略依託,重視發展大國關系。重視加強日美安全合作,同時致力於穩定對華關系,深化與東盟關系,加強對歐關系,改善日俄和日朝關系。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事務,力爭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日本國土狹小,資源貧乏,但戰後的日本奉行「重經濟、輕軍備」路線,重點發展經濟,使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末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2008年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約合4.91萬億美元。截至2009年年底,日本外匯儲備為1.049萬億美元。至2008年年底,日本外匯儲備達10185億美元,為世界第二;擁有約2.5萬億美元海外資產,連續十多年為世界最大債權國。日本製造業高度發達,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70%左右。著名公司有豐田、索尼和松下等。

閱讀全文

與日元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