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三的歷史意義

三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7 10:03:56

Ⅰ 三大戰役勝利的歷史意義

三大戰役勝利的歷史意義:

從戰爭規模和取得成果來看,三大戰役在中國戰爭史上是空前的。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河、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遼沈、淮河、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變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

三大戰役後,蔣介石國民黨集團賴以維護其反動統治的主要精銳部隊被消滅殆盡,中國革命已處於勝利的前夜。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1)三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組織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展開的戰略決戰,使國民黨賴以發動反革命內戰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不少國外軍事史學者對此反映「很難理解其中奧秘」。

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指揮人民解放軍,通盤謀劃戰略、縝密部署方案,一環緊扣一環,其中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善於正確採納前線指揮員的作戰意圖,使戰役能很好結合當時實際情況,充分調動指揮員的積極性,譜寫了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壯麗篇章。

善於聽取意見 不盲目決策

縱觀三大戰役整個過程,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在關系全局勝負問題上所作的重大決策都沒有發生失誤,這是堅持「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領導方法的必然結果。

1948年6月,雖然敵我軍事力量對比起了顯著變化,人民解放軍兵員裝備都有了改善,但國民黨軍隊在數量、裝備方面還居於很強的優勢,並且有美國的強大援助。

1948年8月國民黨南京軍事會議確定了戰略收縮的方針,准備撤退東北,確保華中。如果國民黨戰略收縮計劃得逞,我軍不僅喪失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而且國民黨軍隊撤至關內或江南,將給我軍之後的作戰增加極大的麻煩。如此,則必然大大推遲解放戰爭的勝利。

重要關頭,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分析認為,盡管存在一定困難和風險,但機不可失,毅然決定趁敵人猶豫不決、尚未決定逃跑之時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

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每作出一項重大決定前,不僅經過各位領導同志集體研究,各種不同意見反復切磋;而且一再征詢前線指揮員的意見,同他們商量。對於前線指揮員的不同意見或補充意見,慎重、認真地加以研究後反復考量,大膽決策。

Ⅱ 十三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

1 改革開放

2 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第一,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內撥亂反正的會議容。具體表現在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拋棄了「經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為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第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未來的會議。全會明確指出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0多年來,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

Ⅲ 三民族主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三民主義是由孫中山所提出的一個政治理論與政治綱領,包含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回生主義,為中國國民黨的答基本理論。

民族主義:反對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民權主義: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復決四權(政權)以管理政府,政府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能區分,亦即政府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
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地),二為節制資本(私人不可操縱國民生計)。

它從西方借取了民主的思想素材,成為中國近代社會中具有比較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綱領。三民主義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表達了人民群眾爭取獨立、民主和富強的願望,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在更完整意義上的開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重大的積極作用,

Ⅳ 簡述三大改造的歷史意義

歷史意義:

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極大地促進了工、農、商業的社會變革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政治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經濟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我國基本確立;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三大改造標志著我國基本上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三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1、三大改造的歷史背景:

1952年9月,毛澤東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提出:「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基本上完成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第二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總路線的主體;二是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這是總路線的兩翼。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國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2、三大改造的結果:

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三大改造」後期,由於發展速度過於迅猛,工作過於急促和粗糙,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偏差。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形成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從此,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

Ⅳ 三區革命的歷史意義

三區革命的歷史意義:三區革命是在全世界反對德國法西斯的斗爭取得全面勝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徹底勝利的形勢下爆發的,它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在新疆的反動統治,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解放戰爭,對促進新疆和平解放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區革命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在新疆的反動統治,牽制了國民黨在新疆的軍事力量,有力支援了全國人民解放戰爭;培養和鍛煉了一大批本地民族幹部,成立了民族軍,訓練了數以萬計的指戰員,為新疆的解放和解放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5)三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三區革命歷史起因:

三區革命是在一批受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影響的先進分子領導下進行的。起義最先開始於鞏哈縣(今尼勒克縣)。

起義的直接原因是由於盛世才和國民黨政府強迫人民捐獻軍馬所引起的。1943年3月,盛世才和國民黨政府發布命令,強迫各族人民捐獻軍馬1萬匹,並規定如不能捐馬,則必須繳納高於市價二分之一的馬價錢。

當時,各族人民本來就承擔著二十餘種苛捐雜稅,僅土地稅就佔了農民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所以捐馬所造成的沉重負擔已使各族人民群眾難以承受。由於捐馬的負擔主要落在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區的廣大貧苦牧民身上,因而這三個地區的各族人民首先起義進行了反抗斗爭。

Ⅵ 簡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

1、重新確立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2、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

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口號,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並富有遠見地提出了對黨和國家各個方面的工作進行改革的任務。

3、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的組織路線。

提出要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歷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糾正了過去對彭德懷、陶鑄、薄一波、楊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錯誤結論。全會增選陳雲為中共中央副主席,鄧穎超、胡耀邦、王震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並選舉產生了以陳雲為首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4、十一屆三中全會對當前局面的重要影響。

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後兩年中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這個偉大轉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

5、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指導意義。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Ⅶ 簡述三個偉大歷史貢獻及其意義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造紙術還有什麼意義?

造紙術帶給我們的生活意義非常的巨大,而我們今天選擇其中的一點給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也最想要得到的鈔票。

大家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其實黃金和白銀都屬於稀有礦產,為我們的資金流動的話很是不便,即便是銅錢在使用過程之中也會有很大的磨損。

所以說用金屬對我們的礦產的話會造成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影響,而紙幣的話不太方便流通,而且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對於促進各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Ⅷ 中共三大的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幫忙一 下下了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恤孤院後街31號召開。出席大會的有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 瞿秋白、 張太雷、張國燾等30多人(其中有表決權的19人),代表全國420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了會議。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一。共產黨對這一策略的認識,是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的。在黨成立前,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在南方有一定的影響和勢力,並進行著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革命斗爭。對於這樣一個政黨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黨的「一大」通過的決議認為,中國共產黨應採取獨立的政策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聯系。「一大」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到廣西、廣東考察了國民黨及當地的革命運動。馬林認為,國民黨是一個多階級聯盟的革命政黨,在南方有著廣泛的政治基礎,共產黨應與其聯合,共同進行斗爭。馬林並為此向國共兩黨提出了聯合的建議。孫中山方面表示,願意聯合共產黨,但由於國民黨是一個大黨,共產黨員必須加入國民黨,實行黨內聯合。而共產黨內的大多數同志則表示,同意支持孫中山,但反對加入國民黨。黨的「二大」專門對此問題進行了討論,通過了《關於「民主的聯合戰線」的決議案》,決定與全國的革新黨派實行黨外聯合。中共的「黨外聯合」主張,沒能得到孫中山的同意。為了推動國共合作,共產黨於1922年8月底,又在杭州西湖召開特別會議,專門討論與國民黨合作的方式問題。會議雖然決定在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條件下,中共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但大多數同志對這種作法仍存疑慮,因此國共合作問題實際上沒有解決。1923年1月,共產國際執委會作出《關於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關系問題的決議》,對實行黨內合作的形式進一步作了肯定。特別是京漢鐵路大罷工的失敗,使中國共產黨從實踐中認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重要。為了統一全黨的思想,妥善解決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共產黨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全體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問題。 陳獨秀主持了大會,並代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作了工作報告。會議傳達了共產國際關於國共合作的指示,分析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把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改造成為工、農、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革命聯盟的可能性。在討論中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張國燾、蔡和森等人反對全體黨員加入國民黨,尤其反對工人加入國民黨,認為那樣將混亂無產階級的思想。馬林、陳獨秀等人認為全體黨員、產業工人都應參加國民黨,全力進行國民革命,主張「一切工作歸國民黨」。大會著重批評了張國燾等人懷疑國共合作的「左」傾觀點,也不同意馬林、陳獨秀「一切工作歸國民黨」的右傾主張。大會接受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於1923年1月12日通過的《關於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關系問題的決議》,通過了《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決定採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形式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 大會還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等文件。 大會選舉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王荷波、譚平山、羅章龍、朱少連、項英9人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李漢俊、鄧中夏、鄧培、徐梅坤、張連光為候補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常設機構是中央局,由陳獨秀、毛澤東、羅章龍、蔡和森、譚平山5人組成,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毛澤東為秘書,負責中央的日常工作。 黨的「三大」所確定的建立國共合作革命統一戰線的策略,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使共產黨活動的政治舞台迅速擴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步伐,為波瀾壯闊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備。

Ⅸ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歷史意義是:年,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會上確定了合作方針: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幫助國民黨改組成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聯盟的政黨。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陳潭秋、惲代英、瞿秋白、張國燾、李立三、項英等來自全國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會,他們代表了全國420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了會議。陳獨秀主持會議並代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作報告。

大會的主要議程有三項:一、討論黨綱草案;二、討論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三、選舉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

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陳獨秀在報告中,著重說明了中國共產黨決定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依據和過程。代表們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經過討論,大會接受了共產國際關於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進行合作的指示,通過了《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等文件。這些文件的中心思想是,黨在現階段「應該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採取黨內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的重要任務。文件還規定了要保持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的獨立性的一些原則。

大會選舉陳獨秀、蔡和森、李大釗、譚平山、王荷波、毛澤東、朱少連、項英、羅章龍等9人為中央委員,鄧培、張連光、徐梅坤、李漢俊、鄧中夏5人為候補中央委員,由陳獨秀、蔡和森、毛澤東、羅章龍、譚平山(後由於譚調職,改為王荷波)5人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委員長,毛澤東為秘書,羅章龍擔任會計,負責中央日常工作。

黨的三大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原則和共產國際的指示,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揚民主,在分析中國社會矛盾和明確中國革命性質的基礎上,正確解決了建黨初期黨內在國共合作問題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統一了全黨的認識,正式確定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進行黨內合作的策略方針,使黨能夠團結一切可能聯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黨的三大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先生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召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眾運動,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促進了中國革命的高漲。但是,大會對於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農民問題和軍隊問題沒有給以應有的重視。

黨的三大結束的當天,代表們來到黃花崗烈士墓前,在瞿秋白同志的指揮下高唱國際歌。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就在雄壯有力的國際歌聲中勝利閉幕了。

Ⅹ 三個有利於的歷史意義

飲水思源,改革開放是一場波瀾壯闊的革命,當我們沉浸於勝利的喜悅,高度贊嘆小平同志的魄力和膽識時,更加感嘆「三個有利於」博大的生命力和說服力。「三個有利於」成為判斷姓「資」還是姓「社」的標准,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第一、「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准兼顧了社會、國家、人民三方面的利益,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對於個人來說,有利於提高生活水平,符合人性的要求;對於社會來說,國家強大了社會才穩定,因此,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是社會穩定的必然條件;對於國家來說,生產力發展了國家就強大,因此,發展社會生產力,是國家強大的必經之路。
第二、「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准倡導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符合人的本質屬性的要求。過去宣揚「寧要貧窮的社會主義,不要富裕的資本主義」,這樣嚴重脫離了群眾的實際需要,違背了人性的需要,必然失敗。「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准高度表現了物質第一性和人的本質屬性是人的生存欲求性的思想。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因此,首先應該是發展生產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不是脫離這兩者抽象的談論社會主義、資本主義、階級關系、社會制度等等。
第三、「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准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社會知識體系的內容,並且為社會主義社會知識體系繼續發展指引方向,是認識和理解社會主義社會的里程碑。
社會主義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需要實踐、實踐、再實踐。人們過去認為社會主義要「以階級斗爭為綱」,社會主義總是對應貧窮,資本主義總是對應富裕,人們選擇了社會主義就是選擇了貧窮、落後。現在就不同了,現在的社會主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且認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才是硬道理」等。「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准徹底突破了傳統體制和觀念的束縛,也說明了在社會主義道路地探索上達到了新的程度,是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客觀要求。
第四、「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準是堅持真理,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認識的革命,是思想飛躍的產物。
「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准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以結果表明論英雄,「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準是民心所向,也是衡量任何的社會制度進步程度的准則,是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客觀要求。本觀點出自劉德著作的《財富論》。

閱讀全文

與三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