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壽光歷史文化報告會 觀後感
首先,感謝這次團縣委聯合縣組織部人才辦組織蕭縣城鄉電子
商務人才、青年創業人才、返鄉創業青年、農村種植、養殖大戶等人
員,
提供了一次機會赴壽光參觀考察農產品電子交易平台暨壽光果蔬
博覽會。
此前,對壽光的「果蔬博覽會」耳聞已久,一直沒有機會去領
略一下
「罕見」
蔬菜的風采,
終於借這此機會如願以償的去考察學習。
上個世紀
80
年代初,壽光市率先實驗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推動
了一場遍及全國的
「綠色革命」
。
壽光市是中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
也是被國家命名唯一的「中國蔬菜之鄉」。近年來,壽光市按照大規
模、高起點、外向型、強帶動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
企業。
在這次考察中,我們整體參觀了壽光在農業結構調整,特別是
蔬菜生產方面的先進經驗,
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情況都有了初步的了
解。
蘭陵現代農業示範園同樣也是和壽光果蔬種植示範園一樣的模式
向社會開放。
作為我縣電子商務人才,
個人認為在經濟結構中我縣農
業結構占據很大比例,在這種情況下,應積極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
提升農業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具體如下:
(一)、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
農副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產業鏈條延伸的最高層次,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
佔有牽動全局的作用。首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有效地提高農
業初級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其次,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
僅可以解決當前農產品「賣難」和農民的困難,而且可以提高農業整
體素質,
增強農業競爭力,
加快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進程。
(二)、農產品加工業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
目前,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極其必要,
而且有著廣闊的市場
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1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開拓農產品的新市場,為農業的發展提
供廣闊的市場空間。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食物
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
不僅要吃飽,
更要吃好,
吃的營養,
吃的健康。
高檔食品,保健食品、無公害綠色食品尤受人們喜愛。居民食品消費
結構的變化,
將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創造出巨大的市場空間。
2
.農產品加工業的整體水平還不高,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環節
農產品加工業一邊連接初級農產品,
一邊直接面對最終需求,
通過
產品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既可以拉動種植業、
促進畜牧業的發
展,增加農民收入;又可以帶動第三產業,改變農產品的貿易條件,
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環節和樞紐工程。
農產品加工業中的一些企
業經過多年的積累發展,可逐漸成為帶動一方農業產業化的「龍頭」
企業。
這些企業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與農民建立了更為密切的利益關
系。從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結構調整的重心和關鍵,
是農業產業化
經營的樞紐工程,
我縣應該有選擇地學習和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
和做法,
加強相應的對策性設計和研究,
以便在實際工作中能有效地
解決和處理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和深層次矛盾。
我們電子商務創業園也要以網路加實體的模式,與農產品加工業
的發展情況相結合,
促進合作交流,
提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合作的龍
頭企業的帶頭作用。認真謀劃,協調發展,積極實施名牌戰略(隨著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品牌的追求越來越明顯,知名度高,有
信賴感、安全感的品牌會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
總之,
這次赴壽光、蘭陵考察,先進地區解放思想、大膽創新、
加快發展的經驗令人倍受鼓舞。同時也使參加考察的同志學到了經
驗、開拓了視野、
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增強了加快發展的壓力感和緊
迫感,我們應該多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把我們自己的優勢轉變為發
展力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B. 諸城文物展觀後感500字左右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
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朴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像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C. 山東省博物館觀後感 跪求!!!!
還可以,裝潢得確實可以用宏偉來形容,目前有佛教石刻展、明清字畫展,還有分時期的夏商周、秦漢時期的展覽什麼的,還不錯吧....想去的話可以網上預訂,很方便的。呵呵,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D. 歷史文化古跡 觀後感
主要是當年所謂的「破四舊」把祖宗留下的那點兒遺產全毀了
E. 看安定民俗展和歷史文明陳列展觀後感
昂昂溪遺址博物館展覽陳列更新改造後,新的陳列主題為「北方漁獵文明的搖內籃」和「梁思永先生與昂容昂溪文化」,展館共分為序廳、展廳A區、展廳B區和展廳C區。序廳由最初的幕布形式,更新為現在的中間為木質浮雕、兩側是背景布的立體感風格。前言部分的木質基座也以仿舊處理,增添了歷史厚重感。總體來說,昂昂溪遺址博物館展覽陳列是昂昂溪遺址群的縮影與索引。陳列設計堅持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的三者統一,將科學的思想內容、完美的藝術形式、現代的科技手段三方面完美結合,努力拓展陳列主題的深度和廣度,突出中國北方草原古代民族文化特色,展示漁獵經濟生活的特點,選准用足標志性文物,精美細小石器採用同類文物集群式展示,並附以典型細石器的大型照片或放大模型。觀眾在館內參觀後,還可前往周邊遺址現場身臨其境參觀考察,以進一步體味原始時
F. 作文參觀濟寧博物館觀後感300字
今天,我懷著***的心情,來到位於濟寧市中心得濟寧博物館。
濟寧博物館是地誌類綜合性博物館。1996年10月對外開放。該館佔地2.1公頃,館舍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其中主樓建築面積8831平方米。館舍分兩部分,東部是古建築群,有鐵塔寺、鐵塔、明代大雄寶殿、清代僧格林沁祠、聲遠樓、漢碑室等;西部為仿古建築——主展樓,融展覽、接待、文物存藏、登高觀賞為一體,設計考究,造型古樸美觀,錯落有致。目前收藏各類文物近萬件,包括銅器、石器、陶器、書畫、服飾、漆器、古籍等十幾個種類。館藏中的漢碑、漢畫像石、岳石文化陶器、東周書刻工具、元代服飾、元明清鐵炮等均是鎮館之寶,在國內具有很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濟寧博物館所存漢碑數量眾多,素有「中國漢碑半濟寧」的美譽。
濟寧鐵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寧博物館院內,是我國珍貴的范鐵藝術遺產。始建於北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該塔塔身九層,計塔座、剎頂在內共11層,通高23.8米,平面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每層均置平座,上沿安裝圍欄,欄板花紋富於變化,獨具特色。全塔開門36個,其餘四面各鑄坐佛兩尊,盤膝端坐,線條流暢,栩栩如生。佛座三面刻有佛教講經、神話、飛天等故事畫,室內供奉千手千眼佛。整個鐵塔構鑄謹嚴,渾然挺拔,壯觀異常,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的治鐵技術和建築工藝的高度水平。
濟寧是孔孟桑梓之地,禮儀文明之邦,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燦爛輝煌。被後世尊稱為中國歷史五大聖人的「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誕生在這里,我深深……自豪·#¥%……
G. 求濟南歷史博物館觀後感!!!!
博物館珍貴資料都靜靜的躺在那裡,年復一年的被後人參觀。我看到了什麼,無需一一列舉,值得道出和銘記的是心中難以逝去的悲憤和從中而來的激勵。我們牢記這段歷史,把它深埋於自己的心靈深處,以此激勵自己發奮圖強,堅持不懈。歷史的車輪不能倒退,也決不會重演!中華名族的騰飛要靠我們今天的拼搏。當下,對於生活在富足安逸的條件下的我們這些年輕人來,勿忘九一八有著凝重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個國家的未來何去何從,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年輕一代,正在受教育的一代。如今,過慣了舒適生活的很多年輕人,都把現在的一切看作理所應當的事情。他們似乎忘記了百年前曾經屈辱的歷史,忘記了千年來為了民族獨立和振興而犧牲的無數英烈。很多年輕人沉迷於周遭的一些不良事物,忘記了學習和工作,忘記的前行的目標。現在,很多人都說「80後」如何如何的迷茫,「90後」如何如何的幼稚。我看不然,任何人都經歷過10幾歲、20幾歲的年紀,也都曾幼稚和空想過。
但,事物的發展總是曲折向前的,年輕人不怕犯錯誤,可怕的是反復的跌倒和爬起。我們要吸取歷史的教訓和前人的經驗,不辱使命,國家興亡,我的責任。
當前,中國的發展處在歷史最好時期,機遇和挑戰並存。黨中央又提出了開發西部,振興東北和中南崛起的戰略部署。我們年輕人的開創精神有了體現的時機和空間。我們要把握機會,刻苦學習。學習是我們當代年輕人最大的實際,最大的任務。當然,不能只顧低頭讀書,還要抬起頭看世界的發展形勢,了解我們身處的位置,了解自己所學科目的前沿。
多難興邦!歷史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至今還在耳旁回盪。歷史的一幕一幕,至今還在腦海中閃現。年輕人的責任,我們更是一刻不敢忘記。
挑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無愧未來國家主人之身份。
H. 觀歷史文明作品展讀後感
文明讀後感
自從我讀了《文明禮儀》這本書,我對禮儀這個名詞有了新的認識。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律已敬人的行為規范,是人類不斷走向文明,走向進步的結果。一個國家,民族,地區,禮儀水平的高低,是這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是否發達的重要標志:一個團體,一個人,禮儀修養都是其道德水平,綜合素質的反映。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禮儀始終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國是禮儀大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講「禮」重「儀」是我們民族世代傳承的優良傳統。古人言「禮者,人道之極也
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代表著學校形象的中學生,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因此作為學生首先要注重形象禮儀,做到儀表衣著文明。衣著整潔、典雅、合群,不但能夠使自己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更是人際交往的好幫手。如果衣著不修邊幅,衣冠不整,蓬頭垢面,顯然不雅。而超時髦,超前衛的著裝也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該得體大方,在注重外在的衣著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內在美德的培養,做到自然適度,外在儀表與內在素質相一致。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應該身邊的小事做起,一句「謝謝」,一聲「對不起」,甚至一個小小的「請」,都是我們禮儀成長的象徵。
因此,我們要從語言文明開始,讓文明之花開滿全世界。
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的氣息彌漫校園;讓文明的觀念駐扎心底;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能夠欣賞和出版熊召政《文明的遠歌》,是我人生的第二次幸運。
第一次的幸運發生在1995年,那年我編輯出版了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1995年的春天,整個中國還處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的大改革大開放、全民經商、一切向錢看的懵懂高燒中,全社會都在盤算著現實利益,做著發財的夢想。沒有人想到在歷史中淘金,更沒有人想到能夠在詩意的陶醉中發財。
但幸運的是,我近乎悲壯的追求意外地實現了:精裝本的《文明的碎片》出版後暢銷幾十萬,一舉擊垮了當年風靡全國的港台武俠和言情小說。那在當年是一個驚人的意味深長的數字。以後,余秋雨出版了很多的書,也遭到了很多的批判,我也成了維護余秋雨的極少數堅定的批評家。我始終很疑惑,余秋雨將文化和文明傳播普及到普羅大眾,尤其是將文明的陽光照射到那些黑暗的社會角落,是多麼功德無量的偉業,是作家和牧師應該畢生追求的崇高的使命,為什麼中國的文人要反對和嫉恨呢?開始我以為是嫉妒和不滿。因為文人一向有自己的清高和小圈子。後來,前赴後繼的口水一浪高過一浪,就不僅僅是嫉妒和不滿了。
直到2010年,我看了熊召政先生的散文,看到了兩個同樣偉大的作家,面對同一個歷史遺跡和文物,發出不同的聲音和回響,我忽然找到了余秋雨被口水被批判的原因。原來,對待歷史,對待未知,一直有兩種視角和緯度。一種是秋雨式的,就是站在當代的立場和主觀視角,用今天世俗世界的情感和體溫,去遙想和觸摸過去的世界,用想像去填充歷史的細節和空白,去表達一種人文關懷和詩性的溫暖。
熊氏散文中的境界雖說沒有世俗的、小布爾喬亞的委婉和抒情,但其拙樸和高遠,其儒家的憂患和快樂觀,深深地埋藏在我們的血脈當中,是我們的遺傳基因。因此,有傳承基礎和價值。有人開玩笑說,讀余秋雨的散文可以談戀愛,熊召政的散文可以考大學,也可以考公務員。但據高考官員們說,熊氏散文之所以受教育界的青睞和欣賞,讓孩子們朗讀和背誦,主要是符合當前教育界的三個評價標准一個宏觀印象:知識性、典範性和價值健康,總體上「文」「字」美。聽到這樣的評價,便想到熊召政的樣子:敦實、厚重,長國字臉。一部書基本上寫十年。比如《張居正》,比如已經勘察研究了八年還在創作中的《大金王朝》……
I. 怎樣寫觀賞家鄉歷史展覽的觀後感
觀後感:開頭①點題②開頭要寫哪天去參觀哪裡
中間①寫家鄉的歷史展覽②多用修辭手法
結尾①點題②與開頭呼應③感悟
J. 參觀濟南市博物館的收獲是什麼
參觀濟南博物館有感
為了一睹山東省博物館內的豐富館藏,感受齊魯文化,領略自然風貌,10級社會體育專業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山東博物館新館。這是一所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始建於1954年8月。省博物館位於濟南市風景秀麗的新城區,主體建築面積8.29萬平方米。是一座集永久性、標志性、地域性、先進性、互動性為一體的「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博物館,更是山東省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宏偉、典雅的建築群,體現了民族風格與現代藝術的結合,令人神往,讓人陶醉。同學們紛紛在建築前合影留念。
領到票,大家懷著激動與新奇踏入博物館內宏偉的大廳,據說它可容納九萬人。轉過一面牆,眼前馬上暗了下來,原來我們進入了佛像所在的區域。由於年代過於久遠,那些唐、宋、明、清不同時代的塑像已不能見到強光,只能在微弱的燈光下觀察它們細膩的著色和流暢的紋路。部分雕像已殘缺不全了,但這種殘缺之美仍不失風采。大家認真的觀賞著每一件珍藏,想像著其中包含的時代故事與價值
後來,我們又參觀了帝王宮中的小飾件和大型擺設,有排簫、古錢幣、青銅鼎等,令我們大開眼界。在慨嘆與好奇之餘,大家還不忘展示自己的幽默風趣,參觀之旅中充滿了笑聲,大家其樂融融。
其中有一部分是各種器具和小型陶瓷雕塑,給我印象最深的兩處就是蛋殼彩陶的燭台和一批貌似秦兵馬俑的微型大規模軍隊木雕, 被作為陪葬品埋在了地下,兩者都是經過了多少年的風雨,仍保存下來的文物,個個完好無損,樣式極其精美。蛋殼陶堪稱是世上最薄、最硬的可塑性材料,這座燭台被風一吹就會立刻倒下。但它的硬度與雞蛋的硬度一樣無懈可擊。那批與帝王一起長眠於地下的大規模木雕軍隊,個個都是十厘米的小人,但他們形態各異,昂首挺胸,衣著不同,好像現實中的軍隊一樣訓練有素,整裝待發。
我們縱觀「齊魯文化風采展」、「明魯王朱檀墓出土文物展」、「明代大型戰船陳列」、「近代的山東」、「山東人民八年抗戰」、「館藏明清書畫展」、「山東古生物化石陳列」、「巨型山東龍化石陳列」、「館藏珍稀動物標本展」等自然與人文歷史,共參觀了10個展廳。館內藏品豐富,精品薈萃,收藏有各類歷史文物、自然標本,生動再現了齊魯歷史文化和自然風貌。
參觀中,精美的陶瓷珍品,無暇的翡翠玉石讓我們慨嘆古人的智慧;雄健有力的碑刻文字,各具特色的繪畫書法讓我們佩服文人的才識;巨大的恐龍化石與豐富的珍稀動物標本讓我們大飽眼福;還有那明代大型戰船不禁讓我們敬畏古人的勤勞……
最後,我們了解了孔子的儒家文化、史前文明,同樣都十分精彩。這次課外活動令我們大開眼界,彷彿進入了時空隧道,親眼目睹了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
一路參觀下來,縱橫歷史的時代特色文化不僅大大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也增強了同學們對歷史文化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