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誰知道變頻器的歷史嗎
世界上第一台變頻器是丹麥的丹弗斯公司生產的,世界上第一個功率單元串聯的變頻器版是安賽爾多羅賓權康生產的,世界上一個提出DTC的人是德國人,ABB在1995年生產了第一台DTC控制的變頻器,1974年西門子的博士提出了矢量控制,發展到現在。
步入21世紀後,國產變頻器逐步崛起,現已逐漸搶占高端市場。上海和深圳成為國產變頻器發展的前沿陣地,涌現出了像匯川變頻器、英威騰變頻器、安邦信變頻器、歐瑞變頻器等一批知名國產變頻器。其中安邦信變頻器成立於1998年,是我國最早生產變頻器的廠家之一。變頻器是利用電力半導體器件的通斷作用將工頻電源變換為另一頻率的電能控制裝置,能變頻器實現對交流非同步電機的軟起動、變頻調速、提高運轉精度、改變功率因數、過流/過壓/過載保護等功能。
⑵ 1:從變頻器的發展歷史看,第四代變頻器是()變頻器:
回饋功能;主板、觸發板、主迴路;不適合低速,適合大功率,配合電機功率,
⑶ 歐瑞變頻器的發展歷史
回眸歐瑞傳動2008年的發展軌跡,我們同樣感到振奮和鼓舞,這一年是公司特色發展的一年。
公司研發實力更加強勁 基於「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863計劃項目順利結題,助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綠色交通;新產品F1000/2000系列推出成功;電磁攪拌器專用電源等特色產品應用廣泛……
品牌影響力和行業地位突出 「歐瑞」獲「中國變頻器協會推薦品牌」;繼2007年後再獲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慧聰網「中國變頻器十大品牌」稱號;榮獲深圳高交會「最具創新企業」等3項大獎;變頻器產品列入「全國節能監測管理中心」推薦產品;「大連高新區」等多家媒體采訪報道公司創新發展;被推舉為深圳市電氣節能研究會副理事長單位;
關注節能減排事業 「電機系統節能工程」示範產品-F1000電機環保節能器項目獲國家發改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項目;參加江蘇、大連、成都等地方節能主管單位舉辦的「節能技術推廣」活動;
社會責任感「誠信、責任、創新」的文化基礎奠定了高績效的企業文化。各項活動意義深遠,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公司被省信用促進會評為「企業信用AAA級」。
市場布局和建立完善的技術服務網路 產能和工藝裝備需要,增設「杭州、河南、武漢、沈陽、泉州」等辦事機構,加強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關注客戶;公司新網站建成,宣傳方式多樣化,「網、刊、會」促進業務開展;
人才交流和培訓加強 大連深圳人才交流、多層次培訓,挖掘優勢,不斷提升水平!
研發生產測試水平提高 設備儀器越來越完善,引進設備,A&D多功能電機系統實驗室建成;研發和生產環節測試方法和手段加強;
對外合作 參加政府組織的活動;與大連理工大學校企合作等。
展望2009年,宏觀環境多變,歐瑞傳動將國家產業政策與公司研發戰略有機結合,加強管理,練好內功,變「危」為「機」,創新發展,逆風飛揚!在以變頻技術為平台的產品策略上開發新產品和工程技術轉化,加強電氣傳動產品的系統集成。
感謝歐瑞傳動的員工,你們在創造著歐瑞傳動的基業;
根據我國最新頒布的《節約能源法》和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的文件精神,為落實國家提出的到「十一五」期末,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20% 左右的節能目標。為此,全國節能監測管理中心展開了建立「全國節能產品資料庫」的工作。
歐瑞F1000系列(1500/2000)高性能變頻器經過嚴格審核,符合「全國節能監測管理中心—全國節能產品資料庫」的相關要求,被列入變頻器類節能產品資料庫(證書編號:2003EB051051)。
該系列變頻器為公司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變頻技術產品,通過國家權威機構檢驗,省級科技成果鑒定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證書」。產品使用32位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為核心的控制單元,先進的空間電壓矢量PWM控制技術、矢量控制技術,採用高性能的功率模塊和先進的變頻器製造工藝,實現高速高性能控制,根據系統實際運行工況,跟蹤檢測系統的負載,對交流電動機的運行進行實時優化控制。
廣泛應用於冶金、電力、石化、礦山、造紙、印染、建材、交通等領域和供暖、市政等行業,滿足節能和工藝改造及自動控制的需要。
⑷ 有沒有人知道變頻器的歷史啊
變頻技術誕生背景是交流電機無級調速的廣泛需求。傳統的直流調速技術因體積專大故障率高屬而應用受限。
20世紀60年代以後,電力電子器件普遍應用了晶閘管及其升級產品。但其調速性能遠遠無法滿足需要。
20世紀70年代開始,脈寬調制變壓變頻(PWM-VVVF)調速的研究得到突破,20世紀80年代以後微處理器技術的完善使得各種優化演算法得以容易的實現。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日、德、英等發達國家的 VVVF變頻器技術實用化,商品投入市場,得到了廣泛應用。 最早的變頻器可能是日本人買了英國專利研製的。不過美國和德國憑借電子元件生產和電子技術的優勢,高端產品迅速搶占市場。
步入21世紀後,國產變頻器逐步崛起,現已逐漸搶占高端市場。上海和深圳成為國產變頻器發展的前沿陣地,涌現出了像匯川變頻器、英威騰變頻器、安邦信變頻器、歐瑞變頻器等一批知名國產變頻器。
⑸ 變頻器的發展
變頻技術誕生背景是交流電機無級調速的廣泛需求。傳統的直流調速技術因體積大故障率高而應用受限。
20世紀60年代以後,電力電子器件普遍應用了晶閘管及其升級產品。但其調速性能遠遠無法滿足需要。1968年以丹佛斯為代表的高技術企業開始批量化生產變頻器,開啟了變頻器工業化的新時代。
20世紀70年代開始,脈寬調制變壓變頻(PWM-VVVF)調速的研究得到突破,20世紀80年代以後微處理器技術的完善使得各種優化演算法得以容易的實現。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日、德、英等發達國家的 VVVF變頻器技術實用化,商品投入市場,得到了廣泛應用。 最早的變頻器可能是日本人買了英國專利研製的。不過美國和德國憑借電子元件生產和電子技術的優勢,高端產品迅速搶占市場。
步入21世紀後,國產變頻器逐步崛起,現已逐漸搶占高端市場。上海和深圳成為國產變頻器發展的前沿陣地,涌現出了像匯川變頻器、英威騰變頻器、安邦信變頻器、歐瑞變頻器等一批知名國產變頻器。其中安邦信變頻器成立於1998年,是我國最早生產變頻器的廠家之一。十幾年來,安邦信人以渾厚的文化底蘊作基石,支撐著成長,企業較早通過TUV機構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被授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多年被評為 「中國變頻器用戶滿意十大國內品牌」。 直流電動拖動和交流電動機拖動先後生於19世紀,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並已成為動力機械的主要驅動裝置。由於當時的技術問題,在很長的一個時間內,需要進行調速控制的拖動系統中則基本上採用的是直流電動機。
直流電動機存在以下缺點是由於結構上的原因:
1、由於直流電動機存在換向火花,難以應用於存在易燃易爆氣體的惡劣環境;
2、需要定期更換電刷和換向器,維護保養困難,壽命較短;
3、結構復雜,難以製造大容量、高轉速和高電壓的直流電動機。
⑹ 有誰知道變頻器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變頻技術誕生背景是交流電機無級調速的廣泛需求。傳統的直流調速技術因體積大故障率高而應用受限。
20世紀60年代以後,電力電子器件普遍應用了晶閘管及其升級產品。但其調速性能遠遠無法滿足需要。
20世紀70年代開始,脈寬調制變壓變頻(PWM-VVVF)調速的研究得到突破,20世紀80年代以後微處理器技術的完善使得各種優化演算法得以容易的實現。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日、德、英等發達國家的 VVVF變頻器技術實用化,商品投入市場,得到了廣泛應用。 最早的變頻器可能是日本人買了英國專利研製的。不過美國和德國憑借電子元件生產和電子技術的優勢,高端產品迅速搶占市場。
步入21世紀後,國產變頻器逐步崛起,現已逐漸搶占高端市場。上海和深圳成為國產變頻器發展的前沿陣地,涌現出了像匯川變頻器、英威騰變頻器、安邦信變頻器、歐瑞變頻器等一批知名國產變頻器。其中安邦信變頻器成立於1998年,是我國最早生產變頻器的廠家之一。十幾年來,安邦信人以渾厚的文化底蘊作基石,支撐著成長,企業較早通過TUV機構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被授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多年被評為 「中國變頻器用戶滿意十大國內品牌」。
⑺ 變頻器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1967年芬蘭的抄瓦薩控制系統有限公襲司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台變頻器,被稱為變頻器的鼻祖,開創了世界商用變頻器的市場。20世紀80年代,由於電力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才出現了對交流機來說最好的變頻調速技術,它一出現就以其優異的性能逐步取代其它交流電機調速方式,乃至直流電機調速,而成為電氣傳動的中樞。因而說變頻調速是時代的產物,只有在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才能實現。
⑻ 變頻空調的發展史
變頻空調的發展史國內變頻空調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20 世紀 90 年代前期一 2000 年以前),技術產品導入期。一些有能力的空調生產企業,引進變頻技術並推出相關產品,市場也開始認識此類概念以及產品。 1995 年,海信開始變頻技術的積累,並於氣 997 年 4 月推出國內第一台變頻空調。在相關配件的國產化沒有解決之前,價格上昂貴,所以很少能形成規模化銷售。
第二階段( 2000 年至現在) , 市場導入期。以 2 儀幻年 3 月 1 日海信推出「工薪變頻」為標志,變頻空調器開始逐步在國內市場進行推廣,這一方面促使市場機會擴大,另一方面也使不少企業迅速跟進,變頻產品也成為企業形象產品。但國家標準的缺失則使其先天不足。 2006 年 6 月 1 日,國內首部變頻空調能效強制性地方標准 ― 變頻空調能效上海地方標准正式實施。標准規定, 5 級變頻空調能效比. SEER 為 33 ,而國標 2 級節能定速空調對應的 sEER 僅為 3263 ,即只要是合格的變頻空調都是節能的。 2007 年 4 月 16 日,國內第一台變頻空調上市 10 周年的新聞發布會在全國 50 多個城市同步舉行,中國家用電器院的領導參加了會議,號召國內空調企業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共推變頻。 2007 年 4 萬 19 日,海信、日立、三菱電機、東芝、松下五大空調巨頭齊聚上海,宣告成立「變頻空調推廣聯盟」,發動定速空調淘汰競賽,加速變頻空調的普及和定速空調的淘汰,推動中國空調產業升級換代。
2008 年 9 月 1 日起,我國實施第一項變頻空調強制性能效標准,美的、格力、志高等空調企業均大舉進軍變頻市場,空調市場迎來變頻時代!!
⑼ 變頻器發展歷史
早期通用變頻器如東芝TOSVERT-130系列、FUJI FVRG5/P5系列,SANKEN SVF系列等大多數為開環恆壓比(V/F=常數)的控制方式.其優點是控制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缺點是系統性能不高,比較適合應用在風機、水泵調這場合。具體來說,其控制曲線會隨著負載的變化而變化;轉矩響應慢,電視轉矩利用率不高,低速時因定子電阻和逆變器死區效應的存在而性能下降穩定性變差等。對變頻器U/F控制系統的改造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 八十年代初日本學者提出了基本磁通軌跡的電壓空間矢量(或稱磁通軌跡法)。該方法以三相波形的整體生成效果為前提,以逼近電機氣隙的理想圓形旋轉磁場軌跡為目的,一次生成二相調制波形。這種方法被稱為電壓空間矢量控制。典型機種如1989年前後進入中國市場的FUJI(富士)FRN5OOOG5/P5、 SANKEN(三墾)MF系列等。
②引人頻率補償控制,以消除速度控制的穩態誤差
③基於電機的穩態模型,用直流電流信號重建相電流,如西門子MicroMaster系列,由此估算出磁鏈幅值,並通過反饋控制來消除低速時定子電阻對性能的影響。
④將輸出電壓、電流進行閉環控制,以提高動態負載下的電壓控制精度和穩定度,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求得電流波形的改善。這種控制方法的另一個好處是對再生引起的過電壓、過電流抑制較為明顯,從而可以實現快速的加減速。
之後,1991年由富士電機推出大家熟知的FVR與 FRNG7/P7系列的設計中,不同程度融入了②3.④項技術,因此很具有代表性。三菱日立,東芝也都有類似的產品。然而,在上述四種方法中,由於未引入轉矩的調節,系統性能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第二階段:
矢量控制。也稱磁場定向控制。它是七十年代初由西德 F.Blasschke等人首先提出,以直流電動機和交流電動機比較的方法分析闡述了這一原理,由此開創了交流電動機等效直流電動機控制的先河。它使人們看到交流電動機盡管控制復雜,但同樣可以實現轉矩、磁場獨立控制的內在本質。
矢量控制的基本點是控制轉子磁鏈,以轉子磁通定向,然後分解定子電流,使之成為轉矩和磁場兩個分量,經過坐標變換實現正交或解耦控制。但是,由於轉子磁鏈難以准確觀測,以及矢量變換的復雜性,使得實際控制效果往往難以達到理論分析的效果,這是矢量控制技術在實踐上的不足。此外.它必須直接或間接地得到轉子磁鏈在空間上的位置才能實現定子電流解耦控制,在這種矢量控制系統中需要配留轉子位置或速度感測器,這顯然給許多應用場合帶來不便。僅管如此,矢量控制技術仍然在努力融入通用型變頻器中,1992年開始,德國西門子開發了6SE70通用型系列,通過FC、VC、SC板可以分別實現頻率控制、矢量控制、伺服控制。1994年將該系列擴展至315KW以上。目前, 6SE70系列除了200KW以下價格較高,在200KW以上有很高的性價比。
第三階段:
1985年德國魯爾大學Depenbrock教授首先提出直接轉矩控制理論(Direct Torque Control簡稱DTC)。直接轉矩控制與矢量控制不同,它不是通過控制電流、磁鏈等量來間接控制轉矩,而是把轉矩直接作為被控量來控制。
轉矩控制的優越性在於:轉矩控制是控制定子磁鏈,在本質上並不需要轉速信息;控制上對除定子電阻外的所有電機參數變化魯棒性良好;所引入的定子磁鍵觀測器能很容易估算出同步速度信息。因而能方便地實現無速度感測器化。這種控制方法被應用於通用變頻器的設計之中,是很自然的事,這種控制被稱為無速度感測器直接轉矩控制。然而,這種控制依賴於精確的電機數學模型和對電機參數的自動識別(Identification向你ID),通過ID運行自動確立電機實際的定子阻抗互感、飽和因素、電動機慣量等重要參數,然後根據精確的電動機模型估算出電動機的實際轉矩、定子碰鏈和轉子速度,並由磁鏈和轉矩的Band- Band控制產生PWM信號對逆變器的開關狀態進行控制。這種系統可以實現很快的轉矩響應速度和很高的速度、轉矩控制精度。
1995 年ABB公司首先推出的ACS600直接轉矩控制系列,已達到<2ms的轉矩響應速度在帶PG時的靜態速度精度達土O.01%,在不帶PG的情況下即使受到輸入電壓的變化或負載突變的影響,向樣可以達到正負0.1%的速度控制精度。其他公司也以直接轉矩控制為努力目標,如安川VS-676H5高性能無速度感測器矢量控制系列,雖與直接轉矩控制還有差別,但它也已做到了100ms的轉矩響應和正負0.2%(無PG),正負0.01%(帶 PG)的速度控制精度,轉矩控制精度在正負3%左右。其他公司如日本富士電機推出的FRN 5000G9/P9以及最新的 FRN5000Gll/P11系列出採取了類似無速度感測器控制的設計,性能有了進一步提高,然而變頻器的價格並不比以前的機型昂貴多少。
控制技術的發展完全得益於微處理機技術的發展,自從1991年INTEL公司推出8X196MC系列以來,專門用於電動機控制的晶元在品種、速度、功能、性價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如日本三菱電機開發用於電動機控制的M37705、M7906單片機和美國德州儀器的TMS320C240DSP等都是頗具代表性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