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道縣有哪些著名的歷史名人
道縣,物產豐富、地靈人傑,宋代大思想家、理學鼻祖周敦頤,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寶珍等歷史名人都誕生在這片熱土上。
⑵ 道州的歷史文化
道州自古是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明資源優勢明顯。自秦朝設立營浦縣後,在回2000多年的建制史中,有1500多年的時間為郡、答為州、為府、為路治。這里古文化遺有產豐富,1995年玉蟾岩遺址出土了距今1萬年以前的稻穀遺存,經鑒定為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人類栽培標本。在這塊土地上,先後孕育出著名的人物,有理學鼻祖周敦頤,草書大師何紹基,宋朝名臣寇公等等歷史中有名有氣節的人物。何寶珍貞節「不畏強暴」為代表的道州女性。道州女性有其剛烈也有溫柔的一面,顧家是道州女性非常寶貴的一筆財富和性格特點,而道州男性忙裡忙外,追求事業的特點也令人敬佩,所謂男人先有事業,後才有家庭,非常直白的說明了道州男子的事業心極強,專注於每一項屬於自己的事業當中,回家也能做一名溫厚的家庭主男。這就是所謂的男人事業家庭兩不誤!
⑶ 道縣的人文地理有哪些
道縣道江鎮東門村是清朝大書法家何紹基的故里,村民立志傳承先祖文化,他們自發創辦了農民書法協會、何紹基書法院,村小學開設了何紹基書法課。目前,全村已有超過半數的農民在勤練書法,成了名副其實的農民書法村。 湖南省道縣是一個小縣城,但每年的龍舟比賽卻是搞的有聲有色。在這個小縣里,每年的五月初一是全縣人民的節日,龍舟比賽一比就是五天。參加的絕大部分是農民。在這里,龍舟比賽是一種民俗,更是一種文化。 1、選「龍頭」 每條龍舟人數一般在三十左右,在船頭有一個人進行指揮,控制龍舟的方向,給大家鼓勁。稱之為「龍頭」。但這個「龍頭」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的。一般情況,每條龍舟上的槳手都是一個宗族的人,而「龍頭」可以不是這個宗族裡面最有錢的人,但他必須是裡面最有威望的人。是這條龍船的領袖,全隊的吃住等一切開銷都由他負責。 2、偷「龍骨」 所謂的「龍骨」就是拼湊龍舟的一塊長條木板,在龍舟的下面。傳說「龍骨」的好壞決定了龍舟行進的快慢。「龍骨」的獲取是要「偷」的。偷「龍骨」的人到別人的林子裡面砍伐,被別人發現後,迅速逃跑,人們就在後面追。人們的風俗中認為,只有偷取的「龍骨」拼成的龍船跑的才快。 3、塗「雞血」 龍舟比賽開賽之前,宰殺公雞,把雞血塗抹在船身上,以取「吉利」之意,寄予人們對於生活的美好願望。 龍舟比賽在道縣每年端午前後都要開展,這已經成為一種文化,雖然現在的一些風俗已經和以前有所不同,但龍舟比賽融娛樂與競技為一體的文化形式在道縣卻繼承和發展下來,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⑷ 道縣的歷史沿革
道縣古稱道州,歷史上與衡州(今衡陽)、郴州、永州並稱「湘南四州」。
遠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縣制,歷為郡、州治所在地,其間1500多年為郡、州、府所在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營浦縣,隸長沙郡,為道縣建縣之始,因縣治位於營水之濱而得名。漢元鼎六年(前111年)隸零陵郡。三國時吳寶鼎元年(266年)置營陽郡,郡治在營浦。
梁天監十四年(515年),改營陽郡為永陽郡,營浦郡為郡治。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零陵郡為永州,廢永陽郡,並營浦、謝沐二縣為永陽縣,隸永州。大業三年(607年),復改永州為零陵郡,永陽隸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零陵郡之營道、永陽二縣置營州,改永陽縣為營道縣(原營道縣改唐興縣)。次年,改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633年),改名道州。貞觀十七年,廢道州,營道改屬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復置道州,統五縣,營道屬之。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道州江華郡,改縣為宏道。乾元元年(758年),廢郡名,復稱道州。
五代十國時期,道州仍轄五縣,宏道為州治。宋建隆三年(962年),改宏道縣為營道縣。兩宋時期,道州轄四縣:營道、江華、永明、寧遠。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道州置安撫司,次年改為道州路,置總管府。營道縣屬湖廣行省湖南道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道州路為道州府,營道為府治。九年,復改為道州,以州治營道縣省入,轄寧遠、江華、永明三縣。崇禎十二年(1639),析寧遠縣新田堡置新田縣,並隸道州。
清康熙三年(1664年),道州降為縣級散州。
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道縣。
1949年11月15日,道縣和平解放,屬湖南省永州專區。
2000年,屬永州市,道縣轄9個鎮、10個鄉、4個民族鄉。
2001年末,道縣轄9鎮、14鄉,587村(居)委會。
2004年,道縣轄9個鎮、10個鄉、4個民族鄉。
2010年,撤銷道縣道江鎮,設立濂溪、西洲2個街道辦事處,撤銷柑子園鄉,成立柑子園鎮。
2013年,道縣撤銷橋頭鄉,設立橋頭鎮;撤銷東門鄉,設立東門街道;撤銷營江鄉,設立營江街道。9月,萬家莊和富塘撤鄉設街道。
2015年,道縣正式啟動撤縣設立道州市 。
2015年11月,道縣撤銷井塘瑤族鄉,成建制合並到審章塘瑤族鄉;撤銷新車鎮,將該鎮新車片17個村成建制合並到祥霖鋪鎮,午田片9個村、2個村分別成建制合並到營江街道、萬家莊街道。至此,道縣轄7個街道辦、11個鎮、1個鄉、3個民族鄉 。
⑸ 湖南道縣著名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道縣來地靈人傑。宋代大思自想家、理學鼻祖周敦頤,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寶珍等歷史名人都誕生在這片熱土上。唐代著名文學家元結、宋朝名相寇準等在此為官。紅軍師長陳樹湘等眾多革命先烈在道縣留下許多氣壯山河的英雄事跡。2008年,道縣被列為革命老根據地。
⑹ 請教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的歷史沿革
道縣歷史沿革 《漢書·職官志》載:「縣有蠻夷曰道。」古營道縣、道州、宏道縣和後來的道縣,其名稱均源於此。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營浦縣,為道縣建縣之始,因縣治位於營水之濱而得名。三國時吳寶鼎元年(266)置營陽郡,郡治在營浦。隋代為永陽縣地。唐代先為營道縣地,後為宏道縣地。宋代復為營道縣地。明清時為道州地。民國2年(1913),改為道縣。 秦嬴政二十六年(前221),設營浦縣,隸長沙郡,是為道縣建置之始。 漢元鼎六年(前111)隸零陵郡。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分零陵郡置營陽郡,營浦為郡治。 梁天監十四年(515),改營陽郡為永陽郡,營浦郡為郡治。 隋開皇九年(589),改零陵郡為永州,廢永陽郡,並營浦、謝沐二縣為永陽縣,隸永州。大業三年(607),復改永州為零陵郡,永陽隸之。 唐武德四年(621),以零陵郡之營道、永陽二縣置營州,改永陽縣為營道縣(原營道縣改唐興縣)。次年,改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633),改名道州。貞觀十七年,廢道州,營道改屬永州。上元二年(675),復置道州,統五縣,營道屬之。天寶元年(742),改州為道州江華郡,改縣為宏道。乾元元年(758),廢郡名,復稱道州。 五代十國時期,道州仍轄五縣,宏道為州治。 宋建隆三年(962),改宏道縣為營道縣。兩宋時期,道州轄四縣:營道、江華、永明、寧遠。 元至元十三年(1276),道州置安撫司,次年改為道州路,置總管府。營道縣屬湖廣行省湖南道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改道州路為道州府,營道為府治。九年,復改為道州,以州治營道縣省入,轄寧遠、江華、永明三縣。崇禎十二年(1639),析寧遠縣新田堡置新田縣,並隸道州。 清康熙三年(1664),道州降為縣級散州。 1949年11月15日,道縣和平解放,屬湖南省永州專區。 1967年8月13日-10月17日,道縣發生的大規模屠殺事件,死亡人數達4519人。 2000年,屬永州市,道縣轄9個鎮、10個鄉、4個民族鄉。 2001年末,道縣轄9鎮、14鄉,587村(居)委會。 2004年,道縣轄9個鎮、10個鄉、4個民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