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的歷史和文化
美國文化是一個逃避者文化或者叫恐懼綜合症文化,因為無論從最開始五月回花號上的第一批清 教在美國這答塊土地上建國,還是美國因為受到了恐怖襲 擊,從而派 兵阿富汗和伊拉 克,又或者是美國的一般老百姓覺得持有槍 支才是安全的保障,以至於每次自己國家出問題,都會把屎 盆子往別個國家扣的習慣中,都可以看出,美國的文化根本是恐懼,嫉妒和逃避。
② 美國的歷史文化
綜述
美國的文化產業非常發達,產值佔GDP的20%左右,其總體競爭力位居世界首位。
20世紀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初步形成了文化產業的基礎和框架;20世紀中期,美國文化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80年代以後,隨著文化商品化程度的加深,美國憑借經濟、技術和知識等方面的優勢,開始向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進行文化產品的傾銷。
進入90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文化產業壁壘不斷被打破,企業兼並重組浪潮洶涌澎湃,在美國出現了一批超級跨國文化產業集團,引領全球文化產業的發展。
語言
由於沒有聯邦地位的官方語言,部分州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但英語是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就整個聯邦而言,並沒有統一的官方語言。
由於多年來推動英語為官方語言的運動,美國50個州中已有31個州通過立法規定英語為官方語言,也有其它一些州提出相關議案,不過,面臨的阻力相當大。有3個州承認其他語言與英語有平行地位:路易斯安那州的法語,夏威夷州的夏威夷語和新墨西哥州的西班牙語。
文學
美國文學自其殖民地時期初具雛形至2013年已經歷了兩百多年的發展歷程,變得日趨成熟。而作為反映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預示社會發展方向的一面鏡子,美國文學也體現出美國人獨特的哲學觀、價值觀。
美國早期的移民多是從英國或者歐洲來到這片新大陸的,他們想擺脫歐洲舊的封建傳統,追求自由、民主。而這些要求體現在文學方面,個人主義成為貫穿早期美國文學的一個特色。就此而言,美國文學的發展是承前啟後,極具連貫性的。
美國夢
美國夢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經濟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家的精神。許多歐洲移民都是抱持著實現美國夢的理想前往美國的。
(2)美國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張,逐漸使他們意識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從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英國殖民者傾銷。
1774年,來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列剋星頓點燃戰火,北美獨立戰爭爆發。
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以此為契機,《獨立宣言》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1778年2月,本傑明·富蘭克林成功說服了波旁王朝,使得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
1781年,約克鎮戰役大捷,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此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斗外,北美 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
1787年,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會議決定國家政府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同時採取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機構互相制衡。
1812~1815年,英國再度入侵剛成立的美國,史稱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戰後美國各州更加團結。
③ 美國歷史文化的介紹
《美國歷史來文化》是在內容依源托教學理念指導下,依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項目「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內容依託式教學改革研究」推出的系列英語內容依託教材之一,是大連外國語學院和遼寧省兩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並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這套系列教材的推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隨著我國英語教育的快速發展,英語專業長期貫徹的「以技能為導向」的課程建設理念及教學理念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專家教師們密切關注的現行英語專業教育大、中、小學英語教學脫節,語言、內容教學割裂,單純語言技能訓練過多,專業內容課程不足,學科內容課程系統性差,高低年級內容課程安排失衡及其導致的學生知識面偏窄、知識結構欠缺、思辨能力偏弱、綜合素質發展不充分等問題日益凸顯。
④ 美國歷史簡介
美國歷史概括簡介: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原為英國殖民地,後因種種因素逐漸興起而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塊殖民地,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
但是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產生了裂痕,英國繼續對北美地區採取高壓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區居民強烈不滿。從1776年到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華盛頓領導下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國正式誕生,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法令。逐步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美國獨立後積極進行領土擴展,美國領土逐漸由大西洋沿岸擴張到太平洋沿岸。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北部、南部經濟沿著不同方向發展。南北矛盾日益加重。 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進行的戰爭,又稱美國內戰。最終是北方領導的資產階級獲勝統一全國。
(4)美國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1、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由於擁有全球政治、軍事、經濟、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全面優勢,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贏得了冷戰的最終勝利,兩極格局逐漸被一超多強的國際新形勢替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
2、美國夢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經濟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家的精神。許多歐洲移民都是抱持著實現美國夢的理想前往美國的。
⑤ 介紹美國的一些歷史或文化常識
美國 [United States]正式名稱美利堅合眾國。
北美洲聯邦共和國。領土包括美洲大陸中緯度地區48個連成一片的州、北美洲西北端的阿拉斯加州,以及太平洋中部的島州夏威夷。面積:(包括五大湖)9,529,063平方千米。人口:約286,067,000(2001)。首都:華盛頓特區。人口包括白人、非洲裔美國人、西班牙裔美國人、亞洲人、太平洋島民、美洲印第安人(美洲土著)、愛斯基摩人及阿留申人。語言:英語(主要語言)、西班牙語。宗教:新教、天主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貨幣:美元。地形由山脈、平原、低地和沙漠構成。山脈包括阿巴拉契亞山脈、歐扎克山、落基山脈、喀斯喀特山脈和內華達山脈。最低點是加利福尼亞州的死谷。最高點是阿拉斯加山脈的麥金利山,而在美國本土,最高點則是惠特尼山。主要河流是密西西比河系、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和格蘭德河。五大湖、大鹽湖和奧基喬比湖為幾個最大的湖。美國是世界某些礦產的主要生產國,包括銅、銀、鋅、金、煤、石油和天然氣;也是食品的主要輸出國。製造業包括鋼鐵產品、化學製品、電子產品和紡織品。其他重要行業為旅遊業、奶製品業、畜牧業、漁業和木材加工業。美國是兩院制共和國。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數千年以前已有一些美洲印第安人定居在這塊領土,他們可能是來自亞洲。16世紀歐洲人來此探險和定居,開始取代印第安人。第一個歐洲人永久居民點是由西班牙人於1565年在佛羅里達州建立的聖奧古斯丁,後來英國人在弗吉尼亞州詹姆斯敦(1607)、馬薩諸塞州普里茅斯(1620)、馬里蘭州(1634)和賓夕法尼亞州(1681)建立定居點。在卡羅來納被授予英國貴族一年後,1664年英國人從荷蘭人手中奪走紐約、新澤西和德拉瓦。英國人於1763年擊敗法國人(參閱法英北美殖民地爭奪戰[French and Indian War]),在政治上控制了13個殖民地。英國殖民政策引起的政治動亂,以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和《獨立宣言》(1776)而告結束。美國在《邦聯條例》(1781)下首次組織起來,終於通過憲法(1787)成為聯邦共和國。隨後確認了西至密西西比河的美國疆界,但並不包括西班牙的屬地佛羅里達。通過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購地,美國從法國人手中購得的土地使美國領土幾乎增加一倍。美國在1812年戰爭中與英國開戰,1819年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得佛羅里達。1830年通過立法手段將美洲印第安人遷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土地。19世紀中葉開始向西部擴張,特別是1848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金礦以後(參閱淘金熱[gold rush])。美國在墨西哥戰爭(1846~1848)中取得的勝利,使後來的7個州(包括加利福尼亞和得克薩斯)的部分或全部領土並入美國。1846年美國與英國簽訂條約確立其西北部疆界,在1853年加茲登購地中又獲得亞利桑那州南部的土地。後來南方蓄奴的種植園經濟和北方自由的工業與農業經濟之間存在的矛盾沖突使美國分裂,爆發了南北戰爭(1861~1865,參閱美國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第十三條憲法修正案廢除了奴隸制。重建時期(1865~1877)以後,美國經歷了快速發展、都市化、工業開發和歐洲移民。1877年美國准許把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土地分給個別部落成員,致使大片土地落入白人手中。到19世紀末,美國的外貿得到發展並獲得海外領土,包括阿拉斯加、中途島、夏威夷群島、菲律賓群島、波多黎各、關島、威克島、美屬薩摩亞、巴拿馬運河區和維爾京群島。1917~1918年美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20年給予婦女選舉權;1924年給予美洲印第安人公民權。1929年的股市崩潰導致大蕭條。日本人偷襲珍珠港(1941-12-07)之後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1945-08-06),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1945-08-09),導致這場戰爭結束,並使美國成為西方世界的領袖。美國參與了歐洲和日本的戰後重建工作,但卻陷入與蘇聯長達40年的冷戰對抗。美國參加了朝鮮戰爭。1952年給予波多黎各自治地位。1954年宣布在美國學校中實行的種族隔離違反了美國憲法。1959年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成為美國的兩個州。1964年國會通過《民權法》,並授權全面干預越南戰爭。20世紀60年代中至末期美國國內各地發生騷亂,包括種族暴亂和反戰示威。1969年美國完成首次人類登陸月球。1973年美軍全部撤出越南。在波斯灣戰爭(1991)中,美國領導聯軍攻打伊拉克。1992年派兵到索馬里救援飢民。1995年和199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空襲前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軍隊。1998年W.J.柯林頓總統成為第二個要被美國眾議院彈劾的總統;1999年他被參議院宣布無罪。1999年巴拿馬運河的管理移交給了巴拿馬。2000年G.W.布希成為1888年以來盡管獲得的選票略低於對手A.戈爾,但仍被總統選舉團選為總統的第一人。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的攻擊摧毀了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的部分建築以後,美國以藏匿並拒絕引渡此次恐怖活動的策劃嫌疑本·拉登為由,派兵向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發動進攻。
迷惘的一代 Lost Generation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成年,並在20世紀20年代確立聲譽的一批美國作家。更廣義的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年的一整代美國人。這個名稱源出斯泰因對海明威說的一句話。這些作家之所以認為自己「迷惘」,是因為他們所繼承的價值觀不再適合戰後的世界。他們覺得在精神上與這個國家疏遠起來,認為這個國家變得極端褊狹,冷漠無情。「迷惘的一代」包括海明威、菲茨傑拉德、多斯·帕索斯、肯明斯、麥克利什和克萊恩等人。
生育高峰 baby boom
美國1946~1964年間出生的一代人。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活的艱苦和不穩定,令許多未婚男女推遲婚姻,許多已婚男女推遲生育。戰爭結束之後適逢經濟持續繁榮時期(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導致人口大增。生育高峰一代人口陡增的規模(7,600萬)對社會造成巨大沖擊:當這些人年輕時,他們確立的青年文化占據了主要舞台;成年之後,他們的消費模式支配著市場;開始退休時,可以預期的是他們的需要將對公共資源造成壓力。
美國南北戰爭 [American Civil War]
又稱內戰(Civil War)或War Between the States
美國聯邦政府和宣布脫離聯邦的南方11個州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在於雙方在蓄奴、貿易、關稅和州權等問題上的爭議。19世紀40和50年代,北部各州反對在西部地區蓄奴,造成南方各州害怕威脅到他們持有奴隸的權益,而蓄奴是維持其龐大的棉花種植園的經濟基礎到19世紀50年代,廢奴主義在北方逐漸壯大,當1860年反對蓄奴的共和黨候選人林肯當選總統後,南方各州便脫離聯邦以保護他們蓄奴的權利。他們組成以戴維斯(Jefferson Davis)為首的南部邦聯,北部各州則由林肯領導。1861年4月12日南部邦聯軍向薩姆特堡開火,戰爭於是在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敦展開。雙方迅速招募軍隊。1861年7月約3萬名聯邦軍向南部邦聯的首都弗吉尼亞州的里士滿挺進,但在布爾溪戰役(Battle of Bull Run)中受到南部邦聯軍的阻截,被迫撤退到華盛頓。這場敗戰震驚了北方,再次招募了50萬大軍。1862年2月首場重要戰役開打,格蘭特率領的聯邦軍佔領了田納西州西部南部邦聯的要塞。聯邦軍接連在塞羅和新奧爾良傳捷報。在東線的戰區,李將軍也為南部邦聯贏得數場戰役:七天戰役以及在安蒂特姆戰役南方軍被擊敗後的弗雷德里克斯堡戰役(1862.12)。南部邦聯軍在錢瑟勒斯維爾戰役勝利後,李將軍揮軍北上,與米德率領的聯邦軍在葛底斯堡戰役遭遇。戰爭的轉折點發生在1863年7月的西部戰區,格蘭特在維克斯堡戰役的成功使得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都落入聯邦軍之手。在奇克莫加河戰役北方軍被擊敗後,格蘭特的權力又上一層樓,1864年3月格蘭特被林肯任命為聯邦軍最高統帥。格蘭特開始實行消耗戰略,他無視聯邦軍在莽原戰役和斯波特瑟爾韋尼亞縣府戰役中的慘重傷亡,開始包圍李將軍在弗吉尼亞州彼得斯堡的軍隊(參閱彼得斯堡戰役[Petersburg Campaign])。同時,謝爾曼於9月佔領亞特蘭大(參閱亞特蘭大戰役[Atlanta Campaign])後,開始了通過喬治亞州的破壞性行軍,不久又奪佔了塞凡納。1865年4月3日格蘭特佔領里士滿,4月9日在阿波馬托克斯縣府接受李將軍的投降。4月26日謝爾曼接受約翰斯頓的投降,從而結束了這場戰爭。死傷人數頗為慘重,總共240萬士兵中約有62萬人死亡。南方受到嚴重破壞。但北方維持原狀,奴隸制被廢除。
⑥ 美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是什麼
美國獨立後,通過贖買、武裝顛覆或發動戰爭等手段大力進行領土擴張,奪取路易斯按回娜(法屬)、佛羅里達答(西屬)、得克薩斯等廣大地區,到19世紀中期,領土已由大西洋沿岸擴展到太平洋沿岸。
在1776年後的100年內,美國領土幾乎擴大了10倍。 與此同時,許多人移居西部,形成「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使西部廣大地區得到開發,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西進運動」給當地印第安人帶來災難,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淚史。
⑦ 美國的歷史文化介紹
美國國旗別稱「星條旗」(The Stars and Stripes)、「古老的光榮」(Old Glory)[10]。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9:10。旗面左上角為藍色星區,區內共有9排50顆白色五角星,以一排6顆、一排5顆交錯。星區以外是13道紅白相間的條紋。50顆星代表美國50個州,13道條紋代表最初北美13塊殖民地。據華盛頓說:紅色條紋象徵英國,白色條紋象徵脫離它而獲得自由。更普遍的說法認為,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自由,藍色則象徵忠誠和正義。每年6月14日為「美國國旗制定紀念日」。在這一天,美國各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對國旗的敬重和對合眾國的熱愛。
印在一美元鈔票上的美國國徽國徽
美國國徽外圍為兩個同心圓,內有一隻白頭海雕(禿鷹)雄踞中央,雙翼展開,其右爪握一束橄欖枝,左爪握13支利箭,尖嘴中叼著一條飄帶,上用拉丁文寫著「合眾為一」(E Pluribus Unum)。禿鷹的胸前是一枚盾形紋章,紋章上部是藍色橫紋,下部是紅白相間的豎紋,象徵美國國旗。凸鷹的上方是藍色天空中13顆星,四周光芒萬道,環繞著雲朵組成的圖案。美國禿鷹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統治權;橄欖枝和箭象徵決定和平與戰爭的權力;禿鷹上方的群星圖案象徵著擁有主權的新生共和國。
格言
In God We Trust (英語:我們信仰上帝,1956年—今)(官方格言)
E Pluribus Unum (拉丁語:合眾為一,1776年—今)(傳統格言)
國歌
《星條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曾譯《星條旗之歌》,由美國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作詞,美國作曲家約翰·斯塔福德·史密斯(John Stafford Smith)作曲。《星條旗永不落》於1931年被美國國會正式定為國歌。
首都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District of Columbia),城市人口59.18萬(2008年),都會區人口530萬。城市面積177.0平方公里。
最大城市
紐約(City of New York),美國第一大城市(1790年—今)和第一大商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城市人口827.45萬(2007年,美國城市第1名),市區人口1822.36萬,都會區人口1,881.60萬。城市面積1,214.4平方公里,大都會面積17,405平方公里。
語言
無法定官方語言。英語是事實上的國家語言(21,480萬人,82.1%)。其他主要語言有西班牙語(2970萬,10.7%)、漢語(220萬)、法語(140萬)、塔加洛語(130萬)、越南語(110萬)、德語(110萬)。此外,還有其他336種語言在美國被使用,其中176種為本地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