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碑店是怎樣解放的
高碑店市有著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繁內衍生息。戰容國時期市境內為燕國督亢地。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置新城縣,縣治在今高碑店市新城鎮,屬河北道涿州。明代洪武六年新城縣解放,恢復隸屬保定府,一直沿至清末。民國二年直屬河北省。 抗日戰爭時期市境先後屬冀中區四專區、五專區、十專區。1948年11月新城縣解放,成立人民政府。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歸保定專區管轄。1958年12月20日撤銷新城縣並入涿縣,縣政府遷至高碑店。1961年7月9日析涿縣復置雄縣時,白溝河以東部分劃歸雄縣。1962年8月27日析涿縣和雄縣,恢復新城縣原建制,縣政府駐地在新城鎮。1970年縣政府遷至高碑店。1993年4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新城縣,建立了高碑店市。
『貳』 高碑店村的文化遺產
追尋自然,回歸田園是現代都市人生活態度一個重要的部分,到高碑店來會使你萌生很多的感悟和心動,在歷史、文化、民居、民風、民俗、民樂中會重新認識人生的價值和生活的真諦,理想和生活將在高碑店村、通惠河邊,古傢具街、民俗園中得到驗證,撇開滾滾紅塵的乏味和空虛,在祖先的歷史文化遺產的記憶里找到真正心靈的家園。
『叄』 關於高碑店過去和現在的變化
高碑店村在遼金時曾作為漕運河碼頭、皇糧商品的集散地而盛極一時。但時過境遷,曾經的集散地早已不復存在,傳統民俗文化——踩高蹺、抖空竹、糊燈籠、扭秧歌、打腰鼓則成為高碑店村的名片。正是憑借這一特色,古村高碑店15戶人家被北京奧組委認定為「奧運人家」。
走在村裡的小路上,並沒有感覺到它與以往去過的村子有何不同。但在拜訪了一家家門口掛著「北京市民俗旅遊接待戶」牌子的農家後,才真切地體會到高碑店村「奧運人家」所獨具的魅力。
家家有絕活
「咱村15個民俗旅遊接待戶這次能夠順利入選,除了基本條件符合《奧運人家標准》外,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老北京民俗文化。」高碑店村有關負責人自豪地說,「『房東家的餃子好吃,街頭的秧歌好玩,村裡的中國文化項目耐看!』這幾乎是所有投宿高碑店村民俗旅遊接待戶的老外的共同感受。」。
在「高蹺世家」張大媽家裡,靠牆的平台上擺滿了她兒子林澤帥前往世界各地表演高蹺的照片。「這是在倫敦的鴿子廣場,那是在美國舊金山的唐人街,旁邊那張是在澳大利亞的悉尼。」談起這些照片,張大媽如數家珍。
據張大媽介紹,高蹺會是高碑店村的特色,起始於光緒十二年,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俺家為北京奧運會已經准備幾年了,一定要通過奧運會,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展現給外國遊客,為祖國爭光。」
而編號為0053的「奧運人家」女主人、60歲的康慶芳大媽則能夠抖一手好空竹。「外賓來了之後,我一定會給他們露一手,讓他們瞧瞧咱老北京的傳統體育活動。」康大媽興奮地說。
2006年,高碑店村以「國際民俗接待村」的身份迎來了第一批外國客人。康大媽的空竹抖得穩、花樣多,曾使許多外國遊客豎起大拇指,連連贊嘆。康大媽興致勃勃地說:「外賓看見我把空竹拋得那麼高,卻有驚無險地從頭頂上又穩穩地接住,還想和我切磋一下呢。」
居家布置別具特色
康慶芳大媽的住所是一幢200多平方米的兩層小樓,沒有華美的雕梁畫棟,顯得簡潔素雅。走上二層,溫馨祥和的「家」的氛圍便迎面撲來:3室1廳1廚1衛的規劃格外規整,陽光透過天花板的玻璃射進客廳;為奧運遊客准備的客房陳設簡單卻一應俱全——兩張單人床一塵不染,大衣櫃里備用床單、枕套疊得整整齊齊;紙巾、洗漱用品、日常用具分層擺在門口精緻的小架子上……
而「高蹺人家」林培家裡的客廳布置則更是別具特色:大客廳足有四五十平方米,靠門的一側是一張可以讓十幾個人環坐的大餐桌,里邊有兩把太師椅,四周是木製的沙發,所有傢具均是明清風格的古典傢具。更讓人稱奇的則是各式各樣的花瓶瓷器都是成對擺設的,整個大廳顯示出一種大氣的對稱美。「這種裝修風格,在高碑店村算是獨一無二的,所有來過的遊客都對我們家這種客廳布置贊嘆不已。」看來林培對自己的「傑作」相當滿意。
4000餘名外國遊客戀上中國味道
自2005年4月至今,高碑店村已經接待了4000餘名外國遊客。「我們這里的客人不僅有英國、美國、韓國、紐西蘭的,有的甚至來自非洲馬達加斯加。」高碑店村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兩年多來,張大媽家已經接待了近百名外國遊客,其中給她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菊地先生。菊地先生1984年第一次來到中國,後來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了漢語,中文水平在「老外」中算是比較高的了。他之所以喜歡高碑店,是因為這里安靜,村裡人也很熱情,對他很友好。他喜歡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經常在古典傢具街里「淘寶」。
在回國前,菊地先生動情地寫下了一首《今昔高碑店》歌詞:「像小船那樣的夏天的月亮/朦朧地倒映在湖面上/微風吹來/平靜的湖面盪起層層波浪/如同乘坐在搖盪的小船中/訴說往昔的故事/悲喜交替歲月的『郊亭』已是遺忘了的舊名/遠去了的光陰/到來了的時刻/反復地追思著/『郊亭』往日身影縈繞在腦海里/當你站在湖畔時/都市的萬象燈火/像百花盛開般的倒影在水面上/追憶往昔看看今朝/今天的時光/更換了昨日的身影/這就是現在的高碑店/」菊地先生請朋友作曲,製作成光碟,送給了村委會。
據張大媽介紹,菊地先生先後在他們家住了3次,總共有大半年的時間。「這次北京奧運會期間他說還要過來住上一段呢。」(供稿單位:朝陽區農委)
『肆』 為什麼高碑店被稱為京師大南門啊綠城為什麼選擇高碑店來延伸它的人居理想
高碑店在古代有運糧河直抵北京蓮花池,境內古御道是京城與地方聯系的交通要道,乾隆依紫泉河修建了紫泉行宮。綠城選擇在高碑店與河北匯佳聯合,一來是看中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二來,城市的區位優勢,三來也能參與到京津冀一體化建設浪潮中來,為建設京津保城市群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吧。
『伍』 高碑店來由
高碑店為燕趙分界處,昔有「燕南趙北」四字高碑,故得名高碑店,元英宗至治三年曾駐蹕於此,故又稱駐蹕庄。
高碑店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北京西南部,地處北京、天津、保定三角腹地,環首都京津經濟圈,是京南保北重要的工業城市。高碑店市隸屬保定市。全市總面積672平方千米。1993年4月9日,撤銷新城縣,建立了高碑店市。
(5)高碑店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秦代,高碑店屬廣陽郡。
戰國時期,高碑店市境內為燕國督亢地。
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置新城縣,縣治在今高碑店市新城鎮,屬河北道涿州。
明代,高碑店屬北平府。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新城縣解放,恢復隸屬保定府,一直沿至清末。
民國十七年(1928年),河北省直轄高碑店。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945年),高碑店市境先後屬冀中區四專區、五專區、十專區。
1948年11月,新城縣解放,成立人民政府。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歸保定專區管轄。
1958年12月20日,撤銷新城縣並入涿縣,縣政府遷至高碑店。
1961年7月9日,析涿縣復置雄縣時,白溝河以東部分劃歸雄縣。
1962年8月27日,析涿縣和雄縣,恢復新城縣原建制,縣政府駐地在新城鎮。
1970年,縣政府遷至高碑店。
1993年4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新城縣,建立了高碑店市。
『陸』 龜城的高碑店(新城)龜城簡介
提起龜城,《辭海》上只是說是指成都城而言。成都城按照一頭巨龜爬行的足跡而建,故得「龜城」雅號。其實,就在北京與保定之間,還有一座龜城,這就是新城縣縣城(現為新城鎮)。它依照龜的形態而建:四周城牆為龜身;南關外的奎星皋為龜頭;奎星皋左右各有一眼井,是龜的眼睛;奎星皋至南門的南關大街及升仙橋為龜的脖頸;北門外北關大街及真武廟後的大旗桿,是龜的尾巴;北門內,大街兩側各有一眼井,是龜的睾丸;城四周,護城河環繞,四個角上各有一座石橋:東南賈家橋,西南楊家橋,東北崖家橋,西北王家橋,這是龜的四足。整個城的建築,酷似一隻浮游水面的巨大雄龜。這才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龜城。 由於新城是座千年古城,很多古老的故事伴隨著古老的建築遺留了下來,這些故事有的是關於新城本地的人物,有的是關於新城地名的由來,有的是關於新城古建築的神話,有的是關於地方風俗色彩的民間諺語。故事裡寫著新城人民的善良、朴實和正義,表達著祖輩的期盼,是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
後來新城的故事傳說經搜集整理,於1989年12月,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書名就是《龜城故事》。 新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從唐代開始初具影響力,境內留存至今的多處古建築足以說明新城古鎮的文化積淀。這些歷史人文景觀加上流經境內的紫泉河、倉上河和白溝河帶來的自然資源景觀構成了新城鎮最自豪的旅遊資源。
開善寺
坐落在高碑店市老縣城所在地新城鎮的具有上千年歷史的遼代建築開善寺經過文物專業維修隊伍歷經6年修繕,如今面貌一新,重現昔日風采。
開善寺位於該市老縣城舊城東北隅,俗稱「大佛寺」,是一座保留有遼代建築風格的佛寺。由於建築歷史悠久,人們對它的建築年代說法不一,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 年)王樹楠主編《新城縣志》載:「開善寺系唐朝所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碑記中記載:「寺創於宋」 ;而當地群眾則傳說:「先有大佛寺,後有新城縣。」專家根據其建築結構分析,開善寺大雄寶殿是遼代建築, 而天王殿、金剛殿等配殿則為明清遺物。
大雄寶殿的建造雄偉壯觀,技藝精湛。其中彩畫、壁畫、佛像巧奪天工,有碧殿映空,金像耀目,畫棟飛雲,巧幻不可臆度之說。佛像正中為觀音,兩旁有八大金剛、羅漢,佛座中藏有經卷等。據說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還有佛事活動。民國年間,因改大殿為教育館中心堂,除石刻像外,佛像全部毀掉。後彩畫亦剝落,壁畫用白灰塗掉。現在僅存一座大殿。今之大殿後距舊城根不過40米,再除去上城用的兵馬道,其地盤顯得局促,因此,舊城牆下或城外有寺內遺址的傳說相當可信。
提到開善寺,還不能不說說其所在地新城鎮。由於歷史上的新城老城區的版圖形狀酷似一隻巨龜,所以新城又被人們稱為「龜城」。據傳說,該城興盛時期,東有香火極盛的開善佛寺,南有乾隆下江南修建的古行宮,西有文風四溢的孔聖人大殿,北有威嚴聳立的真武大帝廟,與城外西北的栓龜樁——蘭若佛塔遙相輝映,寺、宮、殿、塔在晨鍾暮鼓、香火繚繞中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和一座布局合理的古建築群。滄桑屢變,割據無常,隨著歷史的風雨變遷和文革10年浩劫,新城的盛景幾乎盪然無存,唯有開善寺免遭滅頂之災。這主要得益於主殿大雄寶殿巨大的庫容量和歷經千年而不漏的屋頂質量,解放後一直被作為糧倉佔用,從而沒有被當做「革命目標」。上世紀末,隨著對文物保護的力度逐漸加大,開善寺才又重新被世人所重視。1996年經過高碑店市的努力爭取,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國家保護文物。作為目前僅存世的八大遼構之一, 從2000年11月份開始,國家採取以古修古的方法,啟動了開善寺大雄寶殿修繕工程,現已累計投入資金480萬元。目前,大雄寶殿修繕工程主體已完工,有關專家正就大殿梁架、斗拱、檐椽的油飾進行論證。復原新建的天王殿、金剛殿等工程也已經基本完工。修繕過後,開善寺庄嚴肅穆,氣勢恢宏,依稀中,我們彷彿又回到它的過去。
現在,該市一方面進一步積極修繕保護開善寺,同時,還在積極挖掘其歷史內涵,搜集相關的故事傳說,為發展當地文化,旅遊業做好鋪墊。
紫泉行宮
清代記錄:「紫泉行宮在新城縣西南。其西北十五里有紫泉。考《水經注·巨馬》篇,上乘督亢溝於於乃縣東,東南流歴紫淵東。今按方位,紫泉即紫淵,其名舊矣。源出龍堂村,徑釣魚薹,繞縣城而西。厥有奧區,碧流環帶如練。乾隆辛未歲,建行陛於中,畫舫風亭,清幽颯爽。埭旁植修竹,拳石秀峙,略彴紆回,樹杪箵笭,掩薄洲渚。爰荷天章,譜為十景焉。」
解放後,紫泉行宮用於建學校,由於缺乏保護,至今地面建築已經幾乎全部被毀。
文昌宮塔
我國著名古建築學家劉敦楨所著《河北、河南、山東古建築調查日記》中詳細記錄下新城的文昌宮塔。
書中描述:「十時出北關,至文昌宮。宮之西北隅,有八角密檐九層轉塔一座。其下部之勾闌已毀,而基座亦經重修,惟塔身保存甚佳。南面辟圓券門,內為小室,有佛像。東、西、北三面浮雕雙扇門。其他四面浮雕幾何紋窗欞。再上於壁面隱出飾有懸魚之闌額,以及斗栱、榱題之屬。與涿縣之普壽寺塔完全一致,似亦為遼末之構。但上部疊澀式出檐九層及塔頂,則非原物矣。」
現已毀滅。
紫泉河
紫泉河內的荷花和河岸的蘆葦是新城鎮最具代表性的河流景觀。
在清朝時期,正是因為紫泉河的美打動了乾隆皇帝,他才將自己南巡的行宮建這這里,此行宮也因紫泉河得名紫泉行宮。這段歷史記載在清代高晉所著的《南巡盛典名勝圖錄》里。
『柒』 北京高碑店的石碑的來歷
據清代於敏抄中等所襲編《日下舊聞考》記載:通州至京城中途有高米店, 舊時為皇糧轉運站,在平津閘邊設有碼頭,另傳說曾名高蜜店,相傳有人倚郎家園的栆樹林養蜂釀蜜為生,方圓數十里來此購蜜者頗多因此而得名。又因村中古剎地藏庵原有鑄鍾和碑上均有「齊化門」(今朝陽門)外高蜜店信友等銘刻。清時為順天府大興所轄,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碑店碼頭的商業作用致使商賈聚集,興建房舍和寺宇廟觀;碼頭漕運的繁忙,天仙宮廟會的熱鬧,各種民間花會的興起,使其成為京城熱鬧的「港口」了。故此,婦孺皆知的高碑店,由來已久,據考已有千年。
『捌』 高碑店在古代叫什麼
歷史沿革來:
高碑店市自有著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戰國時 期市境內為燕國督亢地。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置新城縣,縣治在今高碑店市新城鎮,屬河北道涿州。明代洪武六年新城縣解放,恢復隸屬保定府,一直沿至清末。民國二年直屬河北省。 抗日戰爭時期市境先後屬冀中區四專區、五專區、十專區。1948年11月新城縣解放,成立人民政府。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歸保定專區管轄。1958年12月20日撤銷新城縣並入涿縣,縣政府遷至高碑店。1961年7月9日析涿縣復置雄縣時,白溝河以東部分劃歸雄縣。1962年8月27日析涿縣和雄縣,恢復新城縣原建制,縣政府駐地在新城鎮。1970年縣政府遷至高碑店。1993年4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新城縣,建立了高碑店市,屬保定地區。1994年12月24日,保定地區與保定市合並改稱保定市,高碑店市屬之至今未變。
『玖』 高碑店的歷史有啥啊
高碑店的來歷 北宋年間,大宋和遼國常年打仗,高碑店一帶是遼宋征戰的地方,楊家將曾在這一帶駐守邊關,留下了很多的地名都和楊家將有關系,這里的村莊叫××營的很多,其中還有大將孟良駐扎的大營,今叫孟良營。後來遼宋議和,把高碑店、雄州、霸州一帶設為邊界,是當時遼宋的分界線。並在這設立兩國交易的地方,叫「榷場」。遼宋後來在現在的高碑店立下了四塊界碑,分別上書「遼南宋北」四個字,意思就是遼國的南面,宋國的北面,也就是邊界的意思。後來這個地方逐漸繁華起來,這就是高碑店名字的由來。 高碑店市悠久的歷史造就了一批傑出的名人。戰國時期秦將樊於期在樊館(今方官)殺身取義,傳為佳話;北魏酈道元(今栗各庄人)所著《水經注》是祖國文化瑰寶;清代王振鋼(今鄧庄人)一生主講蓮池書院,培育了八方子弟;義和團首領張德成率團眾於津門紫竹林等地抗擊八國聯軍,英名遠揚;清代學者王樹楠,遺著甚多,最著名的是《陶廬文集》。共產黨員(原新城縣政府領導人)王星、楊鐵、朱德生、宋煥章、劉樹生等同志在領導境內軍民打擊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戰斗中,拋頭顱、灑熱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歷史沿革:高碑店市有著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戰國時期市境內為燕國督亢地。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置新城縣,縣治在今高碑店市新城鎮,屬河北道涿州。明代洪武六年新城縣解放,恢復隸屬保定府,一直沿至清末。民國二年直屬河北省。 抗日戰爭時期市境先後屬冀中區四專區、五專區、十專區。1948年11月新城縣解放,成立人民政府。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歸保定專區管轄。1958年12月20日撤銷新城縣並入涿縣,縣政府遷至高碑店。1961年7月9日析涿縣復置雄縣時,白溝河以東部分劃歸雄縣。1962年8月27日析涿縣和雄縣,恢復新城縣原建制,縣政府駐地在新城鎮。1970年縣政府遷至高碑店。1993年4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新城縣,建立了高碑店市
『拾』 高碑店的歷史
高碑店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早在夏代時期,就有易氏部落在此繁衍生息,開疆拓土。春秋戰國時為燕國督亢地。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置新城縣,隸屬於范陽郡。
民國時期先後屬於范陽道、保定道、後歸河北省直轄。1948年10月解放,屬保定專區。1958年並入涿縣,1961年12月恢復新城縣。
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是環京、津經濟圈重要市(縣)之一。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置新城縣,縣治在今高碑店市新城鎮,屬河北道涿州。
明代洪武六年新城縣解放,恢復隸屬保定府,一直沿至清末。民國二年直屬河北省。抗日戰爭時期市境先後屬冀中區四專區、五專區、十專區。
1948年11月新城縣解放,成立人民政府。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歸保定專區管轄。1958年12月20日撤銷新城縣並入涿縣,縣政府遷至高碑店。
1961年7月9日析涿縣復置雄縣時,白溝河以東部分劃歸雄縣。1962年8月27日析涿縣和雄縣,恢復新城縣原建制,縣政府駐地在新城鎮。
1970年縣政府遷至高碑店。1993年4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新城縣,建立了高碑店市。高碑店市悠久的歷史造就了一批傑出的名人。
戰國時期秦將樊於期在樊館(今方官)殺身取義,傳為佳話;清代王振鋼(今鄧庄人)一生主講蓮池書院,培育了八方子弟。
義和團首領張德成率團眾於津門紫竹林等地抗擊八國聯軍,英名遠揚,清代學者王樹楠,遺著甚多,最著名的是《陶廬文集》。
共產黨員(原新城縣政府領導人)王星、楊鐵、朱德生、宋煥章、劉樹生等同志在領導境內軍民打擊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戰斗中,拋頭顱、灑熱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10)高碑店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高碑店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的一個縣級市,由保定市代管。位於保定市北部,北距北京82公里,東距天津134公里,南距保定68公里。
與河北省涿州市、定興縣、淶水縣相鄰,具有較為悠久歷史。市政府駐城區東大街18號。高碑店因古時境內建有「燕南趙北」之天下第一高碑而得名。
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早在夏代就有易氏部落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開疆拓土。如今的高碑店憑借地處京、津、保三角腹地和位於河北「一線兩廂」主軸線上的區位優勢。
已發展成為環渤海都市圈經濟強市(縣)之一,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1993年4月9日,撤銷新城縣,建立了高碑店市。高碑店市名優特產有豆腐絲,著名人物有樊於期、酈道元等。
高碑店市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地處北京、天津、保定三角腹地,總面積672平方公里,人口55萬,是環京、津經濟圈的主要市縣之一。
高碑店市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淡水資源充足,物產豐富,農業基礎堅實。被國務院列為淮海農業綜合開發試點市和油料生產基地、國家商品糧基地。
盛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瓜里、土豆、胡蘿卜等農作物,建成了4萬畝胡蘿卜生產基地和10萬畝花生生產基地。傳統美食豆腐絲,歷史悠久,享譽全國。
畜牧業已成為農業發展的第一大產業,是京津生豬活儲基地,年出欄30萬頭。高碑店市工業基礎雄厚,擁有汽車製造、食品加工、箱包加工、爐具鑄造、建築建材五大支柱產業。
建成鑄造、風機、水泥、化工、建材、爐具、工藝美術、箱包等八大企業集團,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特色經濟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