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白酒的歷史文化

白酒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7 02:42:33

① 酒的文化歷史悠久

中國酒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全國各地基本都有各自的特產酒,大大小小估計有數百個白酒品牌,那麼到底什麼白酒最好喝呢?自1979年第三屆全國白酒評酒會上,我國提出了用香味類型來區分白酒的分類。不同的人,喜歡喝的酒也不一樣,按照酒香分為以下幾種:

1.醬香型白酒

醬香型白酒都是以一年為周期,經過兩次的投料,八次發酵,七次高溫烤酒,用酒來養酒糟。口感有焦香感,酒色透明或微黃。最大特點就是空杯仍有酒香氣,回味悠長。但是醬香型的白酒口感有些獨特,很多年輕人反而不好接受。其中具有代表的就是我們的國酒——茅台。

2.清香型白酒

清香型白酒是以高粱穀物為原料來釀造的。工藝使用地缸發酵,整個過程都以「清」為主。酒質清亮透明,清香純匯,後味較長。喝完以後嗓子中能長時間冒有清香之氣。最具有代表的就是我國的山西汾酒。

3.濃香型白酒

濃香型白酒是以高粱、大米為原料,用大麥和豌豆或小麥制曲來發酵。整個過程溫火蒸餾,經過後期的勾兌貯藏後而成。酒質清亮濃郁,口感綿柔悠長。最具有代表的就是五糧液。

4.鳳香型白酒

鳳香型白酒是以穀物為原料,用麩曲或糖做為發酵劑,然後土窖發酵並且窖齡不超過一年。酒質清澈透明,入口潤喉挺爽,香味悠長。入口不烈,爽口清爽。最具代表的是我國歷史悠久的西鳳酒。

5.米香型白酒

米香型白酒是以稻米為原料,再用大米製成小曲為糖做為發酵。採用微生物發酵、液態蒸餾,不添加任何輔料,所出酒質顏色為琥珀色,入口香甜清雅,回味綿長,並且有一股獨特的葯香。具有代表的桂林三花酒。

6.馥郁香型白酒

馥郁香型是我國很具特色的一種香型,入口後一口三香為其特點:前濃、中清、後醬。入口綿甜、醇厚豐滿悠長。這種富裕香型白酒是酒鬼酒申請的國家專利。而酒鬼酒也是這種口味中的典型代表。

7.兼香型白酒

屬於我國小眾其他口味的白酒,比如董酒有葯香味,景芝酒的芝麻香型,以及其他口味的。

我因為不大能喝酒,喜歡喝的就是米酒,因為度數低還有甜味。

② 中國名酒歷史文化

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僅酒的品種就有近千種,西鳳酒便是酒中奇葩。西鳳酒歷史悠久,據初步考證,其始於周秦,盛於唐宋,據今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遠在西周初期,雍水河中游一帶,柳樹成蔭,田間平整,水波浮影,風景秀麗,遂將此地稱為柳林。江唐時期,柳林西接秦隴,南通巴蜀,東連長安,為關中西部重要的交通要塞,設有驛站在客鋪貨棧,商賈雲集,起名叫柳林鋪,系古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道和古老集鎮。自漢代起,始有釀酒作坊,到唐宋,釀酒業已初具規模,明清以來釀酒作坊發展很快,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僅柳林鎮就有釀酒作坊27家,相當於鳳翔縣釀酒作坊總數的三分之一多。

「佳釀之地,必有名泉」。柳林鎮的釀酒業之所以古今興旺,長盛不衰,實賴本地優良的水質、土質等宜於釀酒。據《史記.秦本紀》載,位於秦都雍城以西18里處的柳林,有一神泉,水味甘美,泉水噴涌如注,故名「玉泉」。百姓每遇疾病,即求飲玉泉之水,病患便隨之而解,用此泉水所釀造的柳林酒,醇香典雅,甘潤挺爽,在當時已被稱為絕高佳釀,與秦國俊馬一同被稱為「秦之國寶」。在柳林鎮西側的雍山,山有五泉,為雍水河之源頭,其源流從雍山北麓轉南經柳林鎮向東南匯合於渭水,其流域呈扇形擴展開來,地下水源豐富,水質甘潤醇美,清洌馥香,成釀、煮茗皆宜,有存放洗濯蔬菜連放七日不腐之奇效。經化驗測定水質屬重碳酸鹽類鈣細工型。用它作釀造之水,非常有利於曲酶糖化;加之本地土壤屬黃棉土類中的[土婁]土,適宜於做發酵池,用來作敷塗窯池四壁的窖泥,能加速釀造過程中的生化反應,促使脂酸的形成。這些,都是釀造西鳳酒必不可缺的天賦地理條件。

鳳翔,古稱雍州,為成周發祥之地、嬴秦創霸之區,是古代農業發展較早的地區,人類在這里從事農業活動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是黃河流域上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相傳周文之時「鳳凰集於歧山,飛鳴過雍」;春秋時代秦穆公之愛女弄玉喜歡吹笛,引來善於吹蕭的華山隱士蕭史,知音相遇,終成眷屬,後乘鳳凰飛翔而去。唐蕭宗至德二年(757年)取此意將雍州改名為鳳翔。先秦19位王公曾在此建都,歷時294年,歷史上曾是關中西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秦建都以後的各個朝代,均為州、郡、府、路之治所,故又有「西府」之稱。這里自古以來盛產美酒,尤以鳳翔縣城以西的柳林鎮所釀造的酒為上乘。到了漢代,雍城的釀酒業發展更快。漢朝自高祖至文景帝之祭五[田寺]活動,曾19次到雍地舉行,「百禮之會,非酒不行」,耗酒量甚巨,自宮廷而至達官貴人「日夜飲醇酒」;民間婚喪嫁娶,請客送禮,無不用酒。酒的產量和制酒工藝日見提高,民間制曲技術亦有長足進步,進而逐步改進釀酒設備,遂開始了用文梁作原料,用大麥、豌豆做曲的蒸餾酒的釀造,於是燒酒開始問世,此種白酒便是西鳳酒的早期前身,當時鳳翔所產的白酒已頗有名氣。

唐初,鳳翔城內釀酒作坊更多,柳林、陳村等集鎮酒業尤為興隆。唐高祖武德九年(618)鳳翔城內的「昌順振」作坊即已創建,成為陝西最早的民間私人釀酒作仿。唐貞觀年間,柳林酒就有「開壇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贊譽。多少世紀以來,以其精湛的釀造技藝和獨特風格著稱於世,以「甘泉佳釀」、「清洌瓊香」的盛名被歷代王室列為珍品,被稱為中華民族歷史名酒中的「瑰麗奇葩」。至近代方取名「西鳳酒」。今天,民間仍流傳著「東湖柳、西鳳酒、婦女手(指民間許多手工藝品出自婦女之手)」的佳話。

西鳳酒釀造於何時,追根溯源,說法不一。據《鳳翔縣.酒業志》記載:公元前20世紀,在雍州有田氏後裔甘氏開始釀造黃酒和白酒。醫學名著《素問.湯醪醴液論》中載有皇帝與歧伯關於釀酒用於醫療的對話。周代移民自遷移到歧(山)雍(邑)之後,舊游牧轉入農業生產,當時雍地的農業生產水平大大超過了東方以農業為主的諸侯國,生產的糧食自給有餘,為釀酒業發展提供了優厚的物質基礎,以酒業為主的其它手工業作坊迅速興起,開始制照原始古老的釀造酒――鬯(chang4)、醴(li3)。鳳翔縣境內已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中,有大量的酒器酒具,如盛酒的尊、??(lei3)、[上禾下皿](he2),還有加熱酒的爵以及飲酒用的觚、觶等,並有較精緻的陶玉等酒具。大孟鼎銘文有「錫(賜)汝鬯一鹵」的記載,並有「為酒為醴,蒸畀(bi4)租妣(bi3)」的周代詩文。1986年挖掘的鳳翔「秦公一號」大墓中,也發現了春秋時代的不少酒器酒具。由以上史實可見,春秋時代,雍地的釀酒業已具雛形,秦人造酒、飲酒比較普遍,飲酒風俗也十分講究。《酒譜》中有「秦穆公伐晉及河,將勞師而醪椎一鍾。騫叔勸之曰:『雖一米投之於河而釀也』。於是乃投之於河,三軍皆醉」的記述,這就是歷史上秦晉韓原大戰獲勝後秦穆公「投酒於河以勞師」故事的真實記載。據《史記.秦本紀》載:「秦穆公亡善馬,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吏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馬肉不飲酒,傷人』。皆賜酒而赦之三百人者。聞秦擊晉,皆推鋒爭死以北報食馬之德」。此即為春秋時代秦穆公賜酒為盜馬「野人」解毒的歷史典故。北周江人庾信曾在《秦穆公飲盜駿馬贊》一文中也反映了此事:「駿馬遇盜,秦之不嗔,先傾美酒,反畏傷人,鄰兵向國,勇寇侵秦,於是大盜,還作功臣。」當時所用之酒,即為雍地出產的古老佳釀――醪,據考證與西鳳酒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據《唐會要》載:唐儀鳳三年(678),吏部侍郎裴行儉沿絲綢之路護送波斯之子俾路斯回國途中,行至今鳳翔縣城以西的亭子頭附近,突然發現路旁蜂蝶墜地而卧,頓感奇怪,逐命駐地郡守查明緣由。當郡守沿途查詢至柳林鋪時,方知一家釀酒作坊剛從地下控出一壇窖藏陳釀,醇香無比,原是此酒味隨風飄盪至柳林鎮東南五里處的亭子頭,使這一帶蜂蝶聞之皆醉不舞,紛紛卧地不起。郡守即向裴公稟報了實情,並將陳酒送與裴公。侍郎官聞到醇香的酒味,頓覺倦意全無,精神煥發,即興吟詩一首:「送官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裴公回朝時,命郡守將此酒運回長安,獻給文宗皇帝,受到文宗皇帝的贊賞。自此以後,柳林酒以「甘泉佳釀,青洌醇馥」的盛名被列為貢品。酒品遠銷中原,沿絲綢之路銷往西域諸郡。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曾在鳳翔領略過此酒的的甘美風味,留下了「漢運初中興,生平老耽酒」的詩句。相傳宋昭宗在鳳翔宴請侍臣時,曾捕魚為饌,取柳林酒暢飲,李茂貞等侍臣得到這醇香甘美的釀中珍品,竟以巨杯痛飲,留連往返,不能自己。

宋初,鳳翔城內設置釀酒作坊多處,鄉間里閭釀酒者極多,以所定歲課納稅,稅利較大。所收之遺利,以助邊費。宋仁宗時,實行官方賣曲,抑制了酒業的發展,官失其利,民亦不便。北宋嘉佑七年(1062),蘇東坡任鳳翔府簽書判官時,對鳳翔酒業發展頗為關注,在《上韓魏公證場務書》中指出,鳳翔為全國著名的郡地之一,為生產陝西名酒的地方,如果限制酒業發展,便失去了稅源,實在是國家財政上的巨大損失。朝廷採納了他的建議,允許民間制曲釀酒,由官方收稅,於是鳳翔的酒業得以興旺發達。酒稅也成為當時官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蘇東坡任職鳳翔期間,引鳳翔泉水,移竹藝花,樹柳植荷,增亭設榭,築台添軒,修葺東湖,建成了著名的「喜雨亭」,落成之日,曾邀朋歡盞,舉酒於亭上,飲用的是柳林美酒,並留下了驚世名篇《喜雨亭記》。蘇東坡還在《壬寅重九,不預會,獨游普門寺僧閣,有杯子由》一詩中用「花開酒美曷不醉,來看南上冷翠微」的佳句贊美了柳林酒,至今東湖還有墨跡尚存,伎之盛名日彰,被稱為「鳳翔橐泉」。

明代,鳳翔境內「燒坊遍地,滿城飄香」,釀酒業大振,僅柳林鎮一帶釀酒作坊已達48家。過境路人常「知味停車,聞香下馬」,以品嘗柳林美酒為樂事。

清咸豐、同治年間,鳳翔縣城與柳林鎮等地釀酒作坊如雨後春筍般發展。

清宣統二年(1910)西鳳酒曾代表名產參加了南洋勸業賽會,榮獲銀質獎。

民國四年(1915),西鳳酒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巴拿馬――太平洋大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聲名大振。民國十八年(1929)興盛德作坊所產的西鳳酒在上海舉行的中華國貨展覽會上又獲得二等獎。之後,西鳳酒逐名膺世界,為中外所稱頌。

解放後的1952年,在全國首屆評酒會上,西鳳酒被稱為全國四大名白酒(茅、瀘、鳳、汾)之一。之後,西鳳酒又多次榮獲世界及國內各項比賽大獎,名揚海內外。

西鳳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之一,是西府勞動人民長期以來用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培育起來的一枝酒苑奇葩。在世代的生產實踐和歷史發展中,通過積累經驗、總結完善,形成了一整套釀造工藝史、科技發展史和酒文化史,在中華美酒之林中佔有重要位置,這是西府人對祖國文化的重大貢獻,為中華民族的酒文化寶庫增添了燦爛的篇章。

③ 簡述中國酒的歷史

通過考古發掘,在三四千年前的商代青銅器中已發現盛有酒。通過對我國原始文化遺址的發掘,可以更清楚地知道,無論是早期的仰韶文化,還是隨後的龍山文化和良沽文化時期,都發現了盛酒用的陶器,有的還十分精緻,在這同時還出土了釀酒用的酒缸。這說明遠在儀狄、杜康時代以前,我國已有了酒。而傳說中的造酒始祖儀狄或杜康,則可獸面墳躊商晚期可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了釀酒的工藝,提高了酒的醇度,使之更加甘美濃烈,從而使原始的釀酒,逐步演變成了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釀造活動,更成了一種自覺的生產行為。
應該說,遠古時代的酒,是食品在大自然中經自然「酒化」而成的。眾所周知,酒必須是含有酒精的飲料。而食物中的糖分,像麥芽糖、葡萄糖等,經過自然界中酵母菌的發酵就會生成酒精。那些含有豐富糖分的野生果實,在酵母菌的作用下,通過自然發酵而產生酒精,也就成了「酒」。此種自然成酒的現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專有談「梨酒」的條目,就是一個例證。
隨著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進人到農業杜會,人們的主要食物也變成了穀物,於是又出現了穀物酒。而在穀物酒的釀造中,因穀物不能直接與酵母菌發生作用而生成酒精,故穀物中的澱粉必須先經過水解,轉化成葡萄糖後再發酵成酒精,即是先糖化,後發酵,再酒化的過程。天長地久,大自然中野果、穀物的自然酒化現象,經過人們的長期觀察總結,終於使釀酒逐步變成了人類自覺、有意識的生產行為。

④ 白酒的歷史淵源

1998年8月,在成都市錦江畔以外發現的明朝初年的水井街坊遺址,這是我國迄今發現連續生產白酒長達800年的酒坊實證。我國是制曲釀酒的發源地,有著世界上獨創的釀酒技術。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坂口謹一郎曾說中國創造酒麴,利用黴菌釀酒,並推廣到東亞,其重要性可與中國的四大發明媲美。白酒是用酒麴釀制而成的,為中華民族的特產飲料,又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蒸餾酒,通稱烈性酒,成為全球酒類飲料產銷大國,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 據歷史記載,中國人在商朝時代已有飲酒的習慣,並以酒來祭神。在漢、唐以後,除了黃酒以外,各種白酒、葯酒、果酒的生產有了一定的發展。 第一種說法,起源於詔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雲:「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後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趙希鵠寫的《調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盪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薑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 第二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章穆寫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語也。」現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第三種說法,是明代葯物學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始於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⑤ 中國酒文化的歷史淵源

中國釀酒的歷史淵源久遠,最初起始於商、周時期,距今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了。朱翼中的《酒經》稱,夏朝初年,名為儀狄的一個官員用桑葉包飯釀成酒以此獻給大禹,大禹飯後感到味道甘美,感慨道:「後代必有為了飲酒而亡國的。」於是下令禁止造酒,但此造酒之法仍在宮中暗暗流傳。另據《說文解字》記載:「古青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自古以來,文人學士多愛飲酒,因;而給酒起了許多雅名,如「金漿」、「琬液」、「瓊蘇」等,有些直接進入詩中。酒成為文人生活藝術中的重要內容。「李白斗酒詩百篇」,酒在這里已成為文人文化的一部分了。
在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酒也不是作為一種單純的飲料來看待的,而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和個人性格的「壯膽劑」,它起到調節人際關系、培養和促激人們性格的作用。 中國有句俗話「無酒不成席」,酒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無所不在;從古到今,中國人一向敦於友誼,友人相逢,無論是久別重逢,還是應邀而逢,都要把酒敘情,喝個痛快。中國人把婚禮的筵席稱「喜酒」,生了孩子辦滿月稱「滿月酒」,重陽節要喝「重陽酒」,端午節要喝「菖蒲酒」,祝捷要喝「慶功酒」,情人喝「交杯酒」,交朋友喝「拜把子」酒,此外,敬神、祭祖、開業等等都要喝酒,酒已成為中國人際交往的橋梁和紐帶,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酒種類繁多,白酒、葡萄酒、啤酒、黃酒、葯酒等等應有盡有。其中,中國的名優白酒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受到了中外賓朋的好評。1979年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評出了18種中國名酒。這些酒是:貴州茅台酒,四川五糧液,四川劍南春,貴州董酒,山西汾酒,安徽古井貢,四川瀘州老窖酒,江蘇洋河大麴酒,煙台葡萄酒,北京中國紅葡萄酒,河北沙城白葡萄酒,河南民權白葡萄酒,煙台味美思,煙台金獎白蘭地,山西竹葉青,紹興加飯酒,福建沉缸酒,青島啤酒。
中國不僅酒的種類繁多,而且還有著源遠流長的飲酒文化。中國人飲酒最講究的是意境。最佳的狀態是似醉非醉,使人處於最快樂、最興奮的境界中。這時不僅人們話多,而且興致大發,會妙語連珠,詩如泉涌,「李白斗酒詩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證。
中國人在飲酒方面還編織了許多酒令和飲酒歌。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喝多不喝少,一點不喝也不好」、「一杯酒,開心扉」、「五杯酒,豪情勝似長江水」、「十杯酒,紅心與朝日同輝」……因此,從古至今以酒為引子的典故也十分豐富,如「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武松醉打蔣門神」等,至於以酒為題的文字創作則不勝枚舉,這些均為中國酒文化增添了饒有趣味的內容。 中國的酒文化的另一個表現是,喜歡慢慢的品嘗,不喜歡一飲而盡,更不喜歡喝得酩酊大醉。所以不僅在飲酒的器皿上有許多講究,在飲酒的方式上也多種多樣。如酒盅要小,滿杯為多少份量都有固定標准。 在民間,還有溫酒、燙酒的習慣,認為飲涼酒有害於健康,常常把瓶中的酒倒入酒壺中,放在熱水中溫一下,熱了再飲。 這些有關酒的文化,是中國人民的一種生活習俗。但隨著外國酒文化的侵入,中國的酒文化也逐漸在發生著變化。

⑥ 白酒歷史文化

酒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一。中國制酒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專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屬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

⑦ 中國酒的歷史和白酒的歷史(區分)

中國白酒
白酒是中國傳統蒸餾酒。又稱「燒酒」及「白乾」。據《本草綱目》紀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國白酒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中國白酒以穀物及薯類等富含澱粉的作物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而成。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但目前已有40度以下之低度酒。

中國白酒之酒液清澈透明,質地純凈、無混濁,口味芳香濃郁、醇和柔綿、剌激性較強,飲後余香,回味悠久。中國各地區均有生產,以山西、四川及貴州等地產品最為著名。不同地區的名酒各有其突出的獨特風格。

中國白酒以黃酒演化而來,雖然中國早已利用酒麴及酒葯釀酒,但在蒸餾器具出現以前還只能釀造酒度較低的黃酒。蒸餾器具出現以後,用酒麴及酒葯釀出的酒再經過蒸餾,可以得到酒度較高的蒸餾酒,即中國白酒。

中國白酒之分類:

白酒品種繁多,製法和風味都各有特式。白酒大致可分為:

1、按生產原料分:

糧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米及大麥等為原料釀制而成。出名及優良白酒中絕大多數為此類酒。

薯干白酒

以甘薯、馬鈴薯及木薯等為原料釀制而成。薯類作物富含澱粉和糖分,易於蒸煮糊化,出酒率高於糧食白酒,但酒質不如糧食白酒,多為普通白酒。

其它原料白酒

以富含澱粉和糖分的農副產品和野生植物為原料釀制而成。如大米糠、高粱糠、甘蔗、土茯苓及葛根等。這類酒的酒質不如糧食白酒和薯干白酒。

2、按釀造用曲分:

大麴法白酒以大麴(麥曲)(一種粗製劑,由微生物自然繁殖而成)作為釀酒用的糖化劑和發酵劑。因其形狀像大磚塊而得名。酒醅經蒸餾後成白酒。具有曲香馥郁、口味醇厚、飲後回甜等特點。多為名酒和優質酒。但因耗費糧食,生產周期長等原因,發展受到限制。

小曲法白酒

以小曲(米曲)(相對於大麴而言,又因添加了各種葯材而又稱為葯曲或酒葯)作為釀酒用的糖化劑和發酵劑。此酒適合氣溫較高的地區生產。具有一種清雅的香氣和醇甜的口感,但不如大麴酒香氣馥郁。

麩曲法白酒

以麩曲(用麩皮為原料,由人工培養而成。因生產周期短,又稱快曲)為糖化劑,酵母菌為發酵劑製成。以出酒率高,節約糧食及生產周期短為特點,但酒質不如大麴白酒及小曲白酒。

小曲、 大麴合制白酒

先用小曲,後用大麴醱造而成,酒質風格獨特。

3、按香型分:

醬香型白酒以芧台白酒為代表,特點是酒質醇厚,醬香濃郁,香氣幽雅,綿軟回甜,倒入杯中放置較長時間香氣不失,飲後空杯留香。

濃香型白酒

以瀘州老窖特曲為代表,特點是芳香醇厚,回味悠長,飲後幽香。

清香型白酒

以汾酒分代表。特點是酒液晶瑩透亮,酒氣幽雅清香,酒味醇厚綿軟,甘潤爽口。

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這類酒主要以大米為原料發酵成的小曲酒。特點是酒氣蜜香清柔,幽雅純凈,回味怡暢。

其它香型白酒

因具體酒種不同,又細分為幾種小香型。如:

葯香型白酒,以董酒為代表

芝麻香型白酒,以景芝白乾為代表

豉香型白酒,以豉味玉冰燒為代表

4、按白酒中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51%-67%)
˙中度酒(38%-50%)
˙低度酒(38%以下)

閱讀全文

與白酒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