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漢樂府的歷史意義

漢樂府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7 02:25:54

1. 漢代樂府存在的意義有哪些

漢代大規模音樂教學活動是在樂府中進行的。漢樂府主要任務是演出、創作、搜回集民歌和訓答練樂工等。因此,樂府具有表演創作、教育、體察民情、保存史料等多功能綜合性官府附屬機構,也是西漢最重要的音樂教育研究機構。

漢樂府也是西漢樂府最重要的教育研究機構,以西漢樂府領導人、傑出音樂家李延年為代表的千人之多的樂師、樂工,對促進古代我國音樂及音樂教育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2. 漢樂府對中國古代詩歌的影響

樂府初設於秦,為當時「少府」下轄的一個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漢初,樂府並沒有保留下來。到了漢武帝時,在定郊祭禮樂時重建樂府,它的職責是採集漢族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後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

我國詩歌創作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歷來有詩國的美譽。早在西周至春秋,就有《詩經》的結集。戰國期間盡管中原爭戰,文士熱衷於縱橫之術或理論思辨,詩歌呈寥落之狀,但南方楚國卻出現了光照千秋的偉大詩人屈原,從此在詩歌發展史上掀開了詩人創作的嶄新的一頁,又足以使這一時期詩壇熠熠生輝。但是經秦到漢的四百年間,由於在文學上是辭賦的時代,詩歌創作很不景氣,直至東漢後期之前,幾乎沒有值得稱道的詩人詩作,寂寞的詩壇大抵呈一片荒蕪。然而恰在此時,從漢武帝 采詩夜誦 到東漢一代 舉謠言 ,遂使大量優秀的漢族民間詩歌以樂府的形式得以保存,於是不僅適時填補了漢代詩壇的相對空白,而且 簡直是使荒漠變成了花園 (余冠英《樂府詩選·前言》)。從這種意義上講,正是漢樂府民歌使中國詩歌從《詩經》開始的現實主義精神,發展成為延續未斷的更加豐富、更加具有創作活力的傳統,其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自明的。

漢樂府民歌對後世詩歌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當然首先表現在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的現實主義傳統繼承上。正是在漢樂府民歌的滋養下,直面人生的漢代詩人創作才逐漸活躍起來,從開始時的模擬到創新,為建安詩壇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而詩家所推崇的 建安風骨 、 魏晉風力 ,又是初唐陳子昂詩歌革新運動的一面旗幟。到盛唐,偉大詩人杜甫 即事名篇 所作的 三吏 、 三別 等不朽詩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標舉的 新樂府 運動,到晚唐,皮日休 正樂府 ,整個唐代,漢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都在現實主義詩歌創作中起指導作用。甚至晚清著名詩人黃遵憲在舊民主主義的革命時代,仍自覺地取 樂府之神理.至於漢樂府民歌所開創的五言詩體,一直作為中國古典詩體的主流,以及漢樂府民歌在敘事技巧、語言藝術等方面對後世起到的顯著作用,都已有目共睹,毋庸贅言了。

3. 漢樂府歷史

漢樂府是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在定郊祭禮樂時重建的。距今有2100多年的歷史內。
「樂府」是容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不同於《詩經》的是,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
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其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後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漢代《孔雀東南飛》、北朝《木蘭詩》和唐代韋庄《秦婦吟》並稱「樂府三絕」。此外,《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4. 漢樂府的原始意義是( )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採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版府指由漢時權樂府機關所採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5. 簡述漢樂府在中國文學上的影響

在中抄國文學史上,漢樂府出現在相對寂寞的兩漢詩壇,具有其獨特的地位,自然是文學研究關注的重點。漢樂府向上繼承《詩經》、《楚辭》的優秀傳統,向下開啟「建安風骨」、唐代「新樂府」運動高峰,因此漢樂府民歌具有極其巨大的文學價值,歷來是後世文學大家吸收營養的所在,其藝術成就是卓越的,其地位是重要的,充分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創作才華,具有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6. 簡述漢樂府的建立及意義

兩漢復樂府詩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制或相當於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
樂府在西漢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設的音樂管理部門,行政長官是樂府令,隸屬於少府,是少府所管轄的十六令丞之一。樂府執掌天子及朝廷平時所用的樂章,他不是傳統古樂,而是以楚聲為主的流行曲調。樂府的職能在武帝時進一步強化,他除了組織文人創作朝廷所用的詩歌外,還廣泛搜集各地民謠。許多民間歌謠在樂府演唱,得以流傳下來。
至東漢,由承華令掌管的黃門鼓吹署為天子饗宴群臣提供詩歌,實際上發揮著西漢樂府的作用,東漢的樂府詩歌主要是由黃門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魏晉時期,舊的樂府歌辭有的還在繼續沿用,有相當數量的兩漢樂府詩流傳於朝廷內外。六朝有些總集專門收錄樂府古辭,其中主要是兩漢樂府詩。

7. 漢樂府興起的歷史原因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封建王朝。兩漢時期,政治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同樣,專文學藝術屬也 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自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爭鳴之後,文學界處於一時的沉寂狀態,特別是在秦朝。進入 西漢中期,這種沉寂狀態被打破了,文學有了創新,散文、賦、詩歌突起。詩歌中樂府民歌以不拘—格, 活潑自由的形式,以「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獨樹一幟,樂府民歌的興起並不是偶然的。

8. 漢樂府的歷史是什麼

據《漢書·藝文志》載,僅西漢樂府民歌就有138首之多,可惜流傳甚少。現存樂府民歌大多是東漢作品,共有三四十首,其中富於文學價值的是那些采自民間的作品。

漢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創作原則實際上和《詩經》「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原則一脈相承,因而必然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創作傳統,具有很高的思想意義。

有些詩揭露了當時嚴重對立的階級狀況,揭露了戰爭和勞役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有的甚至直接寫出了貧苦百姓被逼無奈而不得不鋌而走險、犯上作亂的情景:「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白發時下難久居!」(《東門行》)

9. 漢代樂府有什麼歷史意義

漢樂府民歌的地位和影響

我國詩歌創作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歷來有詩國的美譽。早在西周至春秋,就有《詩經》的結集。戰國期間盡管中原爭戰,文士熱衷於縱橫之術或理論思辨,詩歌呈寥落之狀,但南方楚國卻出現了光照千秋的偉大詩人屈原,從此在詩歌發展史上掀開了詩人創作的嶄新的一頁,又足以使這一時期詩壇熠熠生輝。但是經秦到漢的四百年間,由於在文學上是辭賦的時代,詩歌創作很不景氣,直至東漢後期之前,幾乎沒有值得稱道的詩人詩作,寂寞的詩壇大抵呈一片荒蕪。然而恰在此時,從漢武帝「采詩夜誦」到東漢一代「舉謠言」,遂使大量優秀的民間詩歌以樂府的形式得以保存,於是不僅適時填補了漢代詩壇的相對空白,而且「簡直是使荒漠變成了花園」(余冠英《樂府詩選·前言》)。從這種意義上講,正是漢樂府民歌使中國詩歌從《詩經》開始的現實主義精神,發展成為延續未斷的更加豐富、更加具有創作活力的傳統,其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自明的。

漢樂府民歌對後世詩歌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當然首先表現在「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傳統繼承上。正是在漢樂府民歌的滋養下,直面人生的漢代詩人創作才逐漸活躍起來,從開始時的模擬到創新,為建安詩壇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而詩家所推崇的「建安風骨」、「魏晉風力」,又是初唐陳子昂詩歌革新運動的一面旗幟。到盛唐,偉大詩人杜甫「即事名篇」所作的「三吏」、「三別」等不朽詩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標舉的「新樂府」運動,到晚唐,皮日休「正樂府」,整個唐代,漢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都在現實主義詩歌創作中起指導作用。甚至晚清著名詩人黃遵憲在舊民主主義的革命時代,仍自覺地取「樂府之神理」。至於漢樂府民歌所開創的五言詩體,一直作為中國古典詩體的主流,以及漢樂府民歌在敘事技巧、語言藝術等方面對後世起到的顯著作用,都已有目共睹,毋庸贅言了。

10. 漢代樂府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以武帝為首的漢王朝統治者,隨著偉大帝國的日益隆盛,不僅需要哲學和歷史來解釋現實統治的合理,而且也需要祭祀天地鬼神,慶太平,告成功。這一需要與儒家的指導思想相結合,進一步制禮作樂就成為必不可少的文化措施。於是「樂府」有更大的發展。「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所謂武帝立樂府,只是意味著他自覺地把樂府機關擴大,充實內容,規定具體任務,即采詩、制訂樂曲和寫作歌辭。「采詩」是為了「觀風俗,知得失」,這就使那些「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趙、代、秦、楚等等地方民歌,有了紀錄、集中和提高的機會。可惜除《鐃歌》十八曲外,西漢樂府民歌絕大部分都沒有流傳下來。由於文字訛誤過多,《鐃歌》一般很難讀,其中少數言情和反映戰場慘狀的篇章,明白可誦,表現了一定的現實意義。樂府除搜集、歌唱民歌外,也創作詩篇以備歌唱,作詩者有宮廷文人「司馬相如等數十人」,可見一時之盛。但今存《十九章之歌》,卻很少文學價值。樂府作曲者則有「佞幸」和「外戚」的李延年。他能歌善舞,尤其善制「新聲變曲」。他原是民間樂人,他的「新聲變曲」的來源是西北外民族和民間的音樂。可見武帝時代的樂府,不僅規模宏大、內容充實,更重要的是,它充滿了民間歌詩、民間聲樂的氣味。這是樂府的重大發展,有劃時代的意義。

閱讀全文

與漢樂府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